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西充:一部写满“忠义”的大书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时间:2022-03-03

南充市西充县,一个面积1100余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的西部小县,在中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县虽小却有“国”之称,这个“国”就是“苕国”,全县因盛产红苕而得名。

红苕(甘薯)原产地在美洲中部,1600年前后的明朝万历年间,才由吕宋(菲律宾)引种到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种植,随后传入中国内陆地区,红苕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我是从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的《甘薯疏序》中得知的:“方舆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岁戊申,江以南大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

西充属于四川盆地周边的浅丘地貌,境内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矿藏资源,二、三百米高的山峦,纵横交错,起伏绵延,山坡地和红石膏地是西充土壤的主要成分,红苕藤沾上这些土壤,如鱼得水,一根苕藤结出一窝红苕,少则两三个,多则四五个,香甜可口,可窖储鲜食,也可晒干备荒。400年来,红苕成为了西充老百姓的主粮。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红苕在西充有“半年粮”的称谓,即是说,西充人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吃的是红苕。清朝同治年间西充县令高培榖曾感慨:“嗟夫!民之疾苦, 固未有甚于充者也……西充瘠而狭,环百里无膏腴壤。民间恃甘薯为饔飧,然犹男女终岁胼胝,仅乃得饱。”清末西充训导刘鸿典也不禁悲悯:“借问平时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

就是这个无膏腴壤、瘠而狭的西充,从古至今,却有一股清气在人间。这股升腾的清气,萦绕于西充的山峦之间,幻化成忠义,把西充装帧成了一部写满“忠义”的大书。

image.png

西充张澜故居 (袁蓉荪 轩视界)

纪信诳楚殉汉

毫无疑问,纪信是这部“忠义”大书的扉页。纪信(?—前204年),史载为巴郡阆中县扶龙村瓜子沟即西充县原紫岩乡纪公庙村瓜子沟人,汉王刘邦的将军。从历史事件看,相貌与刘邦相似的纪信就是为刘邦而生。《史记》载,纪信助力刘邦成就四百年汉室的功劳主要有三:

其一,鸿门救主。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设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返回霸上营地,脱离险境。

其二,征召巴人。鸿门宴后,项羽杀了楚怀王,大搞分封,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今徐州);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汉中),划当时遥远闭塞的南郑、巴、蜀为汉王封地。刘邦的汉军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家乡江苏沛县,沛县地势较平,官兵不熟悉山地作战。纪信和老乡范目向刘邦建议:“征召巴人,组建劲旅”。刘邦听从建议,纪信、范目征召二万巴人,强化训练成一支劲旅。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败“三秦王”章邯、董翳和司马欣,为刘邦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军事基础。

其三,诳楚成汉。公元前204年,项羽率军围困刘邦于荥阳,一个多月后,“汉王食乏,恐,请和。”“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人,被甲,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纪信以身殉汉。

公元前201年,即刘邦建立汉朝第二年,为感念纪信舍身安汉之功,刘邦将纪信桑梓从阆中县分出,赐名“安汉县”,在今南充城区五里店一带筑县城。安汉县的辖区包括今天南充市的西充县、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蓬安县以及广安市的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等地。

纪信诳楚成汉之举,历代称颂,皆以忠义赞誉。唐朝西充县令卢藏用在《吊纪信文》中说:“身既焚兮业既昌,楚歌绝兮汉道光……思将军兮,允忠且义……金石刻名兮千万岁,魂魄光烈兮为鬼雄。”宋朝郡守邵博在《纪将军庙碑》中这样写道:“呜呼,古固有死,贵其成天下事也,若将军之死……高祖有天下,其功远矣。”

南充在宋代名果州,果州太守杨济感纪信之忠义,在城里始建开汉楼。杨济在修建开汉楼的同时,还书刻“忠义之邦”四字于南充城西金泉山的石壁上。自此,南充便被称为“忠义之邦”。明朝监察御史卢雍途经岳池时作《忠义之邦赞》镌刻于古道石壁上:“巴子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维昔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若有人,允矣豪杰。”清朝顺庆知府恭鑫的《忠义之邦岩记》则有:“论者谓(汉)四百年之天下,由于张良、萧何、韩信三杰之协谋勠力,而成于纪信之死……是邦以一人得名忠烈,励后人之意深矣。”历代对纪信也多有封号: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论断:“汉族之名自汉朝始称。这汉族族称的稳定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民族的族名因汉而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刘邦所建立的汉朝,就没有今日汉民族的“汉”的族称。进一步说,没有纪信将军的诳楚成汉,就没有刘邦建立的汉朝。由此可见,纪信将军成就了汉民族的族称。

纪念纪信将军,传承忠义文化。20多年前,我在紫岩乡工作时,多次去纪信故里纪公庙村纪公庙参观,但见“功高三杰”“笃身扶龙”“西汉一人”“智诚赤地”等牌匾,在纪公庙里高悬;廊柱上是“杀身成仁决意尽忠扶汉业,舍身取义一心效命出荥阳”“骑白马以扶刘见危致命汉室功臣居第一,驾黄车而诳楚替王身死果州义士勇无双”等木刻描金对联。纪公庙村以纪信的忠义诚勇发展产业、构建和谐,1999年就获得了四川省“小康村”的殊荣。

西充县在2003年修建了纪信广场、安汉大道,2012年,西充县被命名为“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高坪区于2003年修建了安汉广场;历经沧海桑田,原先的开汉楼早已消失不见,顺庆区于2004年在西山风景区重修开汉楼,楼柱上雕刻着“重楼耸碧霄上连四海风云下待八方宾客,安汉辉丹册前炳千秋忠义后垂万世声名”、“纪信鸿门护驾大灭楚威忠义英杰传万世,将军荥阳任患实开汉业楼阁美名誉千秋”等对联,弘扬纪信的忠义故事。

image.png

西充纪信诳楚雕塑  (何建斌 摄)

抗战八百壮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生于西充县占山乡、建立西充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的于江震和李献琛、杨溢滋等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充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后援会号召各联保所利用赶场天张贴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出发日期另候通知。”告示让于江震的同乡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

1937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这天,西充各界人士在县城肃王庙大殿内召开誓师大会,由856名青年组成的“西充壮士团”在父母妻儿的送别下,高举“为民先锋”“抗战到底”旗帜离开了家乡,开赴江西抗日前线,编入川军43军29师,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他们刻苦训练,战术水平全部达到优秀,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殷家山战役“一战成名”,让入侵的日军受到重创;此后,在南昌战役、绍江战役、上高战役、浙赣战役、龙衢战役、分水战役等抗日战场上,西充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打出了“西充锤子兵”的威名,打出了西充儿郎的声威,打出了南充人的血性。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离家竟是永别,856人出川,牺牲855人,只有李宏毅一个人活着回来。

西充人说话好说“锤子”,外地人开始觉得他们说话就像吵架,扯得很,把“西充壮士团”的战士称为“锤子兵”。在战斗过程中,“西充锤子兵”性格火爆,敢打敢拼,冲在最前面,很快赢得了上司的青睐与战友们的钦佩。29师师长也是西充人,他对来自家乡果敢的“西充锤子兵”甚是喜欢。凡遇攻坚战,久战不决时,总会发出指令:“喂!你那里还有多少‘锤子’,赶快放来组成敢死队,给老子顶起!”

李宏毅后来写的《征途札记》回忆说,当时他们856人共分成了8个连,他们第一仗是在江西湖口殷家山守江防阵地。第一次和日军交战就牺牲了10多人,到了1939年2月,李宏毅成了机枪连的代理排长,参加了进攻南昌的作战,西充战士又牺牲了100多人。“一九三九年六月攻南昌,伤亡一百余人。一九四零年再攻南昌,又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一个团伤亡过半。”在南昌作战中,李宏毅所在部队被日军包围,差点被日军全歼,战士们拼死搏斗,舍身去炸日军坦克。在和日军拼刺刀时,李宏毅甚至用嘴咬日军,几经搏斗,部队才突围,他在三天后才侥幸逃脱。这次战斗,西充战士又牺牲300多人,在全师表彰的22个勇士中有西充壮士11人。在1944年的龙衢战役中,当时全团1800多人为了掩护百姓,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幸存的战士所剩无几,连李宏毅在内,一共只剩下3个西充战士。1945年8月8日,李宏毅所在的77团进攻昌化县城,这是对日军的最后一战,不幸的是另外两个在该团担任连长的西充壮士牺牲了,身为营长的李宏毅也在战斗中受伤。

1937年时,西充的人口只有20万左右,上了抗日战场的就达6万人之多。“除去老弱病残孕妇幼,西充县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上了抗日战场。”西充县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吉怀康说。

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7月底至8月中旬,南充晚报与西充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追寻西充八百壮士抗战路”大型采访活动,足迹遍及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八省市。“采访组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有重大发现,一个叫贾良西的‘西充锤子兵’孤身阻击日军,手持机枪游动射击,避免了鬼子屠村。”南充晚报的吴哲夫是采访组成员之一,他介绍说。当地一名叫王建刚的老人听说是川军家乡的记者来探访,老泪纵横,拉着大家的手激动地说:“贾良西是我们的恩人啊,是他救了我们全村700人的性命。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为贾良西献花祭奠。”

西充八百壮士之所以英勇顽强,奋勇杀敌,是因为他们坚守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存亡相依的信念。李宏毅的儿子李汝江说:“这个信念,陪伴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始终勇敢去迎击敌寇,坚守阵地,赢得胜利!”

image.png

春日里的西充古楼桃花  (范吉涛 轩视界)

张澜与鲜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身边的一位老者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头戴皮帽,身上穿着一件土布长衫,蓄着飘逸的银白色长须。毛泽东主席对这位老者格外尊重,称呼其为“表老”。他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张澜。无论是在四川教书育人、下乡调查、发展实业,还是就任四川省长,甚至就任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都是一身长衫、银髯飘拂,始终本色不改、初心不变,其浩然正气、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张澜,字表方,西充县莲池镇张观沟村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张澜走上政坛始于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开展“保路运动”,1911年8月5日,张澜代表南充出席川汉铁路股东代表会议,被推选为特别股东会副会长,成为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辛亥革命后,张澜在担任四川省长及地方治理中,带头清廉,各种应酬均自费,还卖掉家里的田地应付开支,被官场视为奇事,在百姓中赢得了“川北圣人”的美誉。后来军阀混战时,有人到张澜的乡下老家去,想找些他腐败的证据抹黑张澜,以便夺权,但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张澜老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因此作罢。

张澜先生提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早年在南充鼓励栽桑养蚕办丝厂,创办了现在的南充高中、南充二中、南充建华中学等学校,后担任四川大学校长,他的创业办学思想今天仍为人们所借鉴。

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张澜在这里认识了中共代表周恩来,此后,张澜团结西南各界人士,联合抗日,拯救危局。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推动真正的民主政治,1941年3月19日,在有“民主之家”之称的重庆“特园”,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等人秘密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从此民国的政坛上多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重庆谈判”时,张澜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热情欢迎毛泽东来到重庆,张澜当时住在老乡和朋友鲜英的“特园”,这里也是重庆民主人士聚会的场所。毛主席到重庆的第三天就来到“特园”拜访张澜,与张澜等民主人士侃侃而谈。在对民主的共同期盼中,民盟和中共结下了风雨同舟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张澜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继续当选为民盟第一届中央主席。1954年,张澜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在南充市北湖公园一片竹林里,有一尊张澜的青铜雕塑,他身着布衫,似乎在款款而行,人们经过他的身旁,都会行注目礼,向这位民主代表致敬。大寒时节,在西充县的张澜故里,腊梅傲放,荷塘碧波,游人如织。“2022年是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尽管我们目前在对部分区域进行闭馆布展,仍有不少远近游客前来张澜故里游览参观,张澜先生以其高洁的人格激励着后人。”西充县张澜故居管理所所长李晓松说;

民盟创始人之一、著名民主人士鲜英,字特生,西充县太平镇人。早年从军参政,后来弃政从商办实业。早在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任上,鲜英就买下了重庆上清寺旁的一块坡地。1929年,鲜英与夫人金竹生开始在小山头上建房,累年建设渐成“特园”。因长年追随张澜,鲜英逐渐成为一个民主的坚定信仰者和追求者,因为张澜的关系,鲜英与共产党人、进步人士的交往多了起来。当中共中央南方局希望在重庆找一个便于开展统战工作的平台,便于中共与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时,董必武想到了鲜英和他的“特园”。1938年底,董必武陪周恩来拜访鲜英。此后,“特园”便成为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活动的主要场地。

“特园”成为了真正的“民主之家”。各界军政要员和社会贤达如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郭沫若、沈钧儒、李公朴、陶行知、黄炎培、柳亚子、冯玉祥、李济深、史良、章伯钧等,经常汇聚一堂,共商国是。董必武以“民主之家”的尊号相赠特园,并请郭沫若代其书题。冯玉祥也书以“民主之家”的匾额赠给鲜英。

新中国成立后,鲜英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蚕丝之乡的有机农业

历来以蚕丝著称于外的南充,其实也与张澜、鲜英过去在这里的耕耘分不开。1936年,在张澜的建议下,鲜英联络地方袍哥首领兼商会主席奚致和等在南充创办四川蚕丝改良场,办理全省蚕业改良工作,张澜为此亲笔题"原蚕室"三字,鲜英与奚致和亦为蚕房题书“富国”“利民”四字。

在鲜英的主持下,南充的蚕业改良场培育由江浙引入的杂交品种蚕茧,推广蚕桑,并支持私人集股兴办果山蚕业社,发展栽桑、养蚕、缫丝;随着缫丝设备及缫丝工艺的不断改革,南充生丝质量明显提高。在四川蚕丝改良场的带动下,南充栽桑、制种、养蚕、制丝及生丝贸易等迅速复兴,带动了南充农、工、商的发展,一时间南充在四川,甚至全国都颇有影响力。

如果说纪信是西充这部“忠义”大书的扉页,那么“八百壮士”、张澜与鲜英以及其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西充人可说是这部大书的重要篇章,而在新时代不遗余力建设“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的西充人,则是这部大书的重要内容和多彩底色。

2012年以来,西充县坚持不懈做大有机农业,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有机生产基地106个、面积23万亩,有机农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成为首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到目前,西充制定和发布了有机农产品21个生产标准、21个质量标准、6个加工标准。”西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计量认证和节能股股长斯浩说,这些生产、质量和加工标准覆盖西充县的稻谷、红苕、香桃、小麦、绿豆、脐橙、葡萄、火龙果等,实现有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上市销售的全过程监管和质量控制。吃得放心,吃出健康,就是新时代西充最大的“忠义”。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