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唐光辉 文/图)“每到夜深,我都会想,要怎样才能带领村民致富,怎样才能发展村集体经济。”9月1日上午,马架坪村第一书记胡平与村副书记张敏走访企业的路上交流下一步工作思路。胡平(右一)在肉兔基地实地查看生产经营状况。胡平是华蓥市公安局干部,2021年6月23日,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胡平被选为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第一书记,他说,“那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在以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了解了农民的艰辛与不易,所以特别希望有机会为农民做些实事。”虽然祖上都是农民,自己也曾有务农经历,但做第一书记和亲自务农毕竟还是有不少的区别。马架坪村现有3575人,下设10个社,常住578户,耕地面积1750亩,其中撂荒地600余亩。到任的第一天,他就走村入户,连续半个月到村民家中,了解所思所求所望所忧。随后,他又请有经验的朋友来村上实地查看支招。他明白,要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状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发展,要引进实体企业。胡平(左一)走访群众了解困难和建议。说干就干,胡平立马将自己的想法与村社干部沟通,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于是一方面加强与辖区企业的沟通,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一面向上级部门和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人力、物力支持。经了解,马架坪村跟辖区企业四川兴牧源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肉兔养殖基地)取得合作,投入集体经济20万元。该公司对肉兔养殖总投资2100万元,现已投资1000余万元,共10个大棚。胡平经常到肉兔基地走访,了解并协助解决该企业遇到的问题。目前该企业发展良好,预计年末能为马架坪村带来分红5万余元。两个多月来,胡平带领村社干部积极向上争取,在省质监局争取美丽新村建设资金13万元,在广安市财政局、广安市农业农村据争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资金60万元,在华蓥市财政局争取修建产业大道资金20万元。胡平亲自驾驶旋耕机整治撂荒地。同时,胡平积极组织,大力整治辖区撂荒地。据悉,因原种植金银花业主严重破坏土地,加之其他原因,现全村撂荒地600余亩。为建设美丽繁荣乡村,经组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一直通过集资10余万元购买旋耕机、锄草机、灌溉机等农机设备,着力对土地进行改良,筑巢引凤。目前,200余亩撂荒地已清除完毕,其他撂荒地正在进一步改造中。在胡平的大力推动下,马架坪村将引进养殖稻蛙产业和大棚蔬菜产业。目前已与养殖稻蛙产业业主签订合同,租地40亩,总投资120万元,预计本月投入建设,明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带动务工岗位30个。大棚蔬菜基地将租地150亩,总投入500万元,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12月底入驻。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02
(游青 蒋梨钊 记者  游伍琼)8月27日,四川省广安市第四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华蓥分赛区落下帷幕。参加比赛的16个青年创业团队经过激烈角逐,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三农电商》等8个项目获奖。在参加比赛的16个青年创业团队中,有10个项目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包括晚熟蜜桃的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利用华蓥山油樟加工废料制作有机营养土项目、川东北“玉兔产业园”等,占参赛项目的62.5%。杜春菊和谭福燕是四川欧阳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青年“创客”。近年来,她们和同事一直在从事蜜梨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利用。通过实施技术攻关和品牌战略,“广安蜜梨”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50个有较强影响力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多个国家展会中荣获金奖,成为广安市农业三大“拳头产品”之一。“政策机遇这么好,我们在农村创业大有可为。”杜春菊在说,今年,公司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合作,共同研制了广安蜜梨口服液、果酱、果片、果酒、休闲零食等系列功能性产品。接下来,他们将精心打造“广(安)字号”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比赛中,一个名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鱼菜共生装备”的项目引起了评委和有关部门的关注。这个项目的研发团队是一群来自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的青年“创客”,其中不少成员是博士、高工和硕士。团队成员代璐蔚介绍,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鱼菜共生装备是一种集蔬菜等作物栽培和工业化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可实现鱼菜共生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含4个养鱼池、1个生化池、1个回水池和2个种植池。通过在水池中养鱼和无土栽培结合,鱼释放出富含营养成分的废物成为作物吸收的天然肥料,经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返回作为养殖水,形成完美的共生系统,不仅大幅降低种养殖成本,还能达到延长种养殖池子使用寿命、对水产和作物无毒害、干净整洁等效果。“一期投资约60万元,预计系统成功运行后,销售鱼或作物年净收益可以超50万元。二期投资500至1000万元,年收益可以达到100万元,可以辐射周边10公里范围的群众增收。”代璐蔚说,通过前期市场调研,消费者对新鲜产品和“无化学”食品更感兴趣,为鱼菜共生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比赛中,许多参赛选手在展示中都提到,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他们更加愿意选择到农村创业,实现梦想。 据共青团华蓥市委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华蓥创业的青年“创客”已经超过150人,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种养殖技术研发、乡村旅游等与农业农村有关的已经超过一半。乡村振兴,正成为华蓥青年“创客”创业热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02
(王洪钧 陈红霞 记者 游伍琼)“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一家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我今年在重庆一个企业当保安,每个月都能够领3000多元的工资,母亲在家里面,既能帮助照顾小孩,还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帮助下,养了20多只鸡鸭……”谈到搬迁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回龙桥村5组易地扶贫搬迁户47岁的村民韩华润乐开了花。这是广安市华蓥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检查与群众交谈时暖心一幕。近日来,广安市华蓥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等重点任务,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安市华蓥纪委监委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纳入日常重点监督清单,注重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整合市乡村三级监督力量,围绕涉农补贴、涉农项目、产业资金等进行“靶向”监督,以开展“大走访”活动等方式,延伸监督触角,着力发现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监督保障执行刻不容缓,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等重点,持续加强监督检查。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四川省华蓥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02
(杨煜恒 何苗 记者 余萍)近年来,岳池县坚持“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配套、就地消纳、循环利用”生态种养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新模式,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近日,在岳池县朝阳街道秦家店村,记者看到,业主蒋辉民正在打开果园里管网阀门开关,利用管网便可实现果园沼液灌溉。据介绍,秦家店生猪养殖场占地30亩,年出栏量1000余头,产生的粪污量相对较大,污水处理成本高,同时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蒋辉民创新采用“猪—沼—果”模式,实现种养循环,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彻底解决养殖粪污处理难题。“猪场里的粪污处理首先是干湿分离,经过干湿分离之后,干粪如果果园消化不了一般是异地处理。污水处理主要是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经过好氧再到猪场的暂存池,然后到田间暂存池。经过一个月之后,再到果园里面来,果园里面经过喷灌、浇灌,把粪污基本上处理得干干净净,对环境没得影响。”蒋辉民说。走进该县裕民镇新桥村云海生态养殖农场,同样也没有传统养殖场那种“臭气熏天,苍蝇乱飞”的景象。原来,该养殖农场进行了循环化改造,新建了沼气池、沼液沉淀池、田间暂存池、田间管网,采购了干湿分离机,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粪污处理系统。据农场业主介绍,该猪场建成投入使用之初,粪污消纳都是通过干湿分离机将粪水和干粪进行分离,粪水通过山上的果园、林地进行完全消纳,干粪通过转运消纳运到其他种植基地进行处理。为能够实现种养循环,变“粪”为宝,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400余亩土地进行蔬菜种植,不仅完全消纳了猪场里的粪污,还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种植基地里蔬菜大棚依次排列,一片翠绿映入眼帘,一株株蔬菜长势喜人,焕发出勃勃生机。据介绍,这得益于养猪场提供的沼液,蔬菜基地不但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还能改良土壤,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实现了环保与效益并举的有效资源化利用。据统计,岳池县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246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202个,肉鸡规模养殖场18个,肉牛规模养殖场11个,蛋鸡规模养殖场6个,肉羊规模养殖场6个。截至2020年底,岳池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8.39%。“接下来,岳池县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引导全县养殖业主搞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和粪污综合利用设施设备,发展好种养循环农业。同时,会同相关部门、乡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日常监管,确保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和粪污综合利用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取得实效。”岳池县畜牧站副站长周中强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廖小兵 张杰 苏斌 杨春 文/图  8月30日,在广安市广安区穿石镇文化广场,学堂村村民高太平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登录微信小程序,现场体验生态护林员补贴项目“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的操作流程。当日,广安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居民通过智能手机就可申报、查询、掌握自己享受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情况。阳光审批平台的全面上线运行,使惠民惠农业务从“一卡通”逐步拓展到“一网通”,将原来只是“发放结果的公开”变为“审批过程+发放结果的双公开”。广安市财政局副局长章锋在介绍平台上线相关情况。  据介绍,2019年,广安市就已经搭建并运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从源头上有效防范财政补贴项目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超范围发放等“微腐败”问题,实现了财政补贴资金“阳光发放、阳光监管”。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该系统累计发放补贴项目150 个、涉及金额 48.3 亿元,惠及 1346 万人次,财政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切实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穿石镇村民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登录“一卡通”微信小程序,查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为推动“一卡通”管理工作由“阳光发放、阳光监管”向“阳光审批”延伸,建立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今年,广安市在“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基础上,升级研发了“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受惠群众基础申报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多头申报等关键信息将全部置于阳光监督下,真正实现补贴项目申报、审批阳光透明。  据广安市财政局副局长章锋介绍,平台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填充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并开发了集补贴申报、政策法规查询、审批进展查看、资金发放情况查看、资料公示公开、线上监督举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广安一卡通”小程序。一方面,居民能够实时查看补贴项目申报条件、所需材料、补贴标准和审批流程,了解本村(社区)“一卡通”平台中各项补贴项目公示情况和申领情况,足不出户就可为自己或他人申报、查询补贴,切实解决了以往人们只能到乡镇(街道)或业务部门排队申请补贴、只能通过乡镇(街道)或村上公示栏了解“一卡通”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等不便。另一方面,从补贴项目的申报、审批到兑付,群众线上全程参与监督,对不符合政策的申报行为和相关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可直接线上投诉举报,投诉举报处理群众不满意或未处理,平台将一直亮“红灯”,有力保证了群众申办事项有人办、有人管、能落实,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学堂村村民高太平(左)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现场演示生态护林员补贴项目“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操作流程。  同时,平台还与“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无缝对接,形成了补贴资金申报、审批、发放完整闭环,并置入了发放监管系统中的工商(企业)注册、房产购置、车辆登记、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国家公职人员、死亡人员等关键共享数据比对流程,实现在项目申报环节就对补贴对象身份进行识别,对不符校验规则的补贴对象自动拦截,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1
除草,修枝……自花椒采摘后,在前锋·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前锋区虎城镇水口村的花椒基地里,每天都能看到椒农们忙碌的身影,这些管护举措是否到位,将决定明年花椒的产量及品质。“今年部分花椒已进入盛产期,共产花椒350余吨,是去年的1.8倍!”水口村党总支部书记欧长春向记者透露,预计2年后花椒将全部进入盛产期,亩产花椒将超过0.5吨。水口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1人。近年来,水口村党总支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广大村民发展广安青花椒1500余亩,着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逐步实现,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产业促振兴 壮大集体经济8月20日一大早,前锋区虎城镇水口村村民李国云便在花椒地里忙碌。“平时就在花椒基地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李国云笑着说,他家有1亩多的土地流转出去种上了花椒树,一年下来,土地租金加务工收入能超过1万元。“年纪大了,外出务工越来越难,现在留在家里也能挣钱,还能照看孙子。”今年59岁的村民张达贵流转出近3亩土地,加上务工收入,每年也有1万余元收入。事实上,像李国云、张达贵这样,依靠花椒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村民,在水口村还有很多。如今,“小花椒”已成为该村村民的“致富果”。近年来,水口村因地制宜,把花椒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并积极开展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农资统购等工作,组织和带领村民参与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有力促进了全村花椒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花椒迎来第一季丰收,凭借优良的品质,进入市场就一炮走红。”欧长春告诉记者,随着一批批花椒进入盛产期,全村花椒产量逐年攀升,好产业也带来了好“钱景”。如今,水口村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4万余元提高到2020年的2.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1500元增长到2020年的50余万元。党建激活力 引领基层治理漫步在水口村,人们的目光总会被一幅幅惟妙惟肖、鲜活生动的农舍墙画所吸引,一面墙一幅画,展示着一个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既美化了农舍,又扮靓了村庄,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创新宣传方式,传播文明新风尚,去年11月,水口村实施了院坝改造工程,原本一面面单调的农舍外墙变成“会说话的彩绘墙”。以“德治”促教化。为在全村营造“德治”文化氛围,水口村大力弘扬善行义举和好人文化,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推荐等活动,选树一大批文明示范、道德榜样、家风典范,弘扬崇德向善新风,努力实现德润人心、减少纠纷的工作目标。“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村干部、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和乡村治理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厚植乡村治理思想德治根基。”欧长春说,该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助人为乐、遵德守礼等德治文化,营造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为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能力,今年3月,水口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积极探索“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模式,实施磐石、阳光、和谐、素质、致富“五大工程”,以“五治”加“五大工程”的“5+5”模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此外,该村还构建起以村党总支为引领、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行成组织体系好、领导班子好、运行机制好、工作实绩好、群众反响好的“五好”村级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 广安日报前锋记者站 黄方瑶 记者 刘甜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7
(张中秋  记者  游伍琼 文/图)为进一步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做好河道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及河道疏通、汛期防汛工作,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近日,四川省岳池县政协副主席杨淑芹带队到顾县河开展巡河工作,履行“河长”职责。杨淑芹查看污水处理厂排污情况。杨淑芹沿着顾县河一路巡查,仔细查看河水水质状况,听取了河道整治相关情况汇报,详细询问河道垃圾清理、问题整治等情况。杨淑芹要求,要坚持定期排查。要加大巡河力度,切实压实河道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勤巡河,加强对河道周边排污隐患的梳理排查,组织进行拉网式排查,切实摸清顾县河周边污染源等情况。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出现的问题要早发现、早处理,明确时间、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查处违法养殖、污水不接管等违法行为。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设立警示牌、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增强自觉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持长效管理。推行“河长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加强和相关责任单位的沟通联系,齐抓共管,共同治理,保持长期监测不松劲。同时杨淑芹也表示,作为“河长”将会肩负起职责,积极开展河流管理保护工作,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推进河流管理保护各项工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6
(袁伟诚  记者  游伍琼 文/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省政协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中开展“助力巩固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四川省岳池县政协高度重视、强化举措,推动“助力巩固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全面开展。图为岳池县政协召开“助力巩固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现场。——及时研究,全面安排部署。按照省政协、市政协要求,岳池县政协及时召开了“助力巩固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专项活动;同时,结合岳池实际,制定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协主席为组长、其他主席会议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了副主席联系指导委员活动小组、政协委员联系到户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专项活动开展。——抽调人员,深入参与工作。根据统一安排,岳池县政协安排了两名同志分别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队员,全脱产参与基层工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政协力量。——主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岳池县政协坚持以“五个振兴”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政协领导积极参与岳池农家文化旅游区建设,助力成功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主动参与岳池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协力打造岳池羊山中医药养心谷,成功创建2020年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专题调研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助推园区提档升级,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专题调研全县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助力在人才“引、留、用”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专题调研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助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用双脚丈量河流”要求,定期巡河查看环保问题、研究整改方案、督促整改落实,助力生态环保;对全县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推动城乡污水处理站规范管理、良好运行,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督促指导联系乡镇做好镇村换届工作,建好建强班子队伍,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优势,组织全县政协委员围绕“助力巩固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撰写提案、协商建言;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委员联系帮扶脱贫户等工作,不断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同时,鼓励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引导乡风文明建设等方式,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邱海鹰 文/图)天池湖位于四川省广安华蓥市天池镇境内,是川东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喀斯特季节性天然湖泊,水域面积3800亩,蓄水5500 余万立方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天池湖周边开设了30余家企业和200余家畜禽养殖场(户),因天池湖周边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导致湖水污染严重,对片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岸线植被及土壤造成严重破坏。2018年以来广安市大力度实施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用心用情守护天池湖的青山绿水。水天一色的四川省华蓥山天池湖。为让天池湖恢复往日的模样,华蓥市强力实施生杰修复与保护工程,打响天池湖水环境保卫战--相继关闭湖泊周边30多家大小纸厂、洗选煤厂、煤窑及石灰窑等污染企业和关停搬迁200多家养殖场(户);建成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天池场镇及天池湖沿线污水管网,有效解决了湖畔3000多名群众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并出台了《天池湖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洁净水”行动和“河(湖)长制”;将天池湖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一、二、三级保护区,聘请了20余名协管员,全天候巡逻守护;组织附近居民成立水源保护队,坚持开展湖面巡视、水上漂浮物打捞、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市民在风景如画的四川省华蓥山天池湖湿地公园纳凉赏景。同时,针对天池湖消落带水位变动特点,最大限度保持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以水系绿化、彩化为重点,自去年以来,在月亮岛以及湖畔消落带较大的码头、仁和、王家坝等村,栽植池杉、水杉、芦苇等水生植物和水陆两生植物以及银杏、紫薇、春鹃等彩叶树种达20多个品种计150余万株(丛),治理消落带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经生态修复保护后的四川省华蓥山天池湖呈现出云落清波若镜天的美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做大的开挖,维持生物多样性,不破坏生态系统;针对天池湖消落带水位变动特点、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基塘工程、林泽工程、复合结构缓冲工程,修复并构建健康的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增强消落带湿地的自我调节和维持功能,实现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淡淡的晚霞与彩云映照在四川省华蓥山天池湖,呈现出“云落清波若镜天,湖光山色绿黛敷”的景象。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立足实际,以湿地修复为基础,以增强生态功能为切入点,将湿地修复与周边荒山治理作为重点,把湿地修复与湿地景观培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减灾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将消落带景观整治、产业链打造融为一体,实现生态产业化,全面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着力构建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通过湿地修复、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等方式,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华蓥天池湖创造出“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人居环境。四川华蓥市天池镇仁和村返乡民工杨正茹利用天池湖畔的石漠化土地发展起来的李子园,在云雾缭绕下显得美丽祥和。据天池镇相关领导介绍,他们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绿化天池湖。整合用好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在天池湖畔仁和、五家坳等村连片发展“青脆李”333公顷;在湖畔广泛种植各种观赏树木,并依托傍山靠水的地理优势,积极在天池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之外,采取“政府投资入股、村组荒山折资入股、专合组织经营服务入股”的模式,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从曾经的卖‘资源’转型为现在的卖‘风景’,不仅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底色,同时也用实践证明,在守护青山绿水中也能收获金山银山。”  四川华蓥市天池镇仁和村返乡民工杨正茹带领村民在利用天池湖畔石漠化土地发展起来的李子园,转运刚采摘的优质水果“青脆李”。 而杨正茹是天池湖生态修复的直接受益人。她和丈夫曾小华常年在外经商、务工,听说家乡天池镇仁和村被治理后的石漠化土地适宜栽植李子树,便于2018年春天带着积蓄,租下村头250多亩石漠化土地栽植“青脆李”、“五月脆”等优质水果。当时,她和丈夫的心里悬吊吊的,“这石头缝里栽不活李子树怎么办?!” 夫妻俩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栽植、护苗、修枝……直到幼苗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夫妻俩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这下我们终于放心了,石漠化土地上不仅能种李子树,而且结出的果子比其他土质上的还好。” 杨正茹喜不胜收,今年是盛果期,大约产果5万斤左右,平均每斤售价6块钱,产值将达30万多元。“既绿了山梁子,又鼓了钱袋子。这样的事儿,干得!” 随着对华蓥山天池湖水环境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天池湖水变清了,湖畔山变绿了,呈现出一幅“云落天池若镜天,湖光山色绿黛敷”的画卷。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4
(唐建波 程海奎 张国盛)近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太山村金睿家庭农场内,一朵朵黄蕊白瓣的火龙果花和一个个紫红色的火龙果垂吊在碧绿的枝条上,从城区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市民正在大棚内乐滋滋地采摘火龙果。“以前我们都在超市购买火龙果,听说这里能采摘到新鲜的火龙果,还能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就开车过来了!”和朋友前来农场采摘购买火龙果的市民卢红丽高兴地说道。  金睿家庭农场紧邻广(安)恒(升)快速通道,从广安城区到农场不过20来分钟车程,交通和地理优势特别明显。农场业主金建国介绍,农场目前栽植有53亩火龙果和40亩无花果,2019年开始试挂果,去年迎来了丰产期,火龙果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得到游客和市民的青睐,每天前来农场采摘的人群络绎不绝。  金建国曾经在重庆做过10多年洁具生意,积蓄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看到生态观光农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于2017年初毅然回到家乡,在紧邻广恒快速通道的大龙镇太山村流转闲置土地100亩,发展火龙果、无花果等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基地交通便捷,水源条件好,土质很不错,没有污染源,是种植特色水果的好地方!”金建国满怀信心地说道。  创业之初,金建国先后到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进行长达3个月的学习考察,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有了深入了解。回到农场后,他用旋耕机翻耕土地,又买回牛粪倒进地里发酵,增加土地有机质。  随后,金建国聘请太山村10多名村民,在火龙果基地立起一排排1.8米高的水泥柱,搭起9个钢架大棚。2017年9月,他花10余万元,从广东湛江引进1.2万株火龙果幼苗;2018年2月,他花7万余元,分别从山东济宁和青岛购回2400株无花果苗和3000株葡萄苗栽到地里。为管护好这些“宝贝”,金建国和父亲住在农场,精心为幼苗浇水、施肥、除草和修枝整形。“在苗子生长期间,只施农家肥,绝不喷洒农药,确保生态环保无污染。”金建国信誓旦旦地表示。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管护,火龙果和无花果于2019年开始试挂果,于2020年进入丰产期。“按火龙果亩均产量3000斤、单价每斤1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3万元。”金建国高兴地算着收入账。为扩大家庭农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到基地品尝和采摘,金建国通过拍照、录视频发朋友圈和抖音,并通过朋友广泛转发,让农场迅速火了起来,水果销售变得异常火爆。同时,他还计划走产品加工的路子,将火龙果加工制作成面条,丰富产品种类,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不一样的特色美食。  今年初,金建国和父亲决定再在基地新建6个火龙果大棚,并把在重庆做生意的弟弟叫回来一起干。“大龙镇是广安区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乡镇,去年又在渠江沿线的大龙乡光明村、战斗村、果坝村和太山村规划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带,还修通了8米宽的旅游公路。”金建国欣喜地表示,他的生态农场正处在这条乡村旅游产业带上,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抢抓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金建国已规划在农场开发特色餐饮、垂钓等相关产业,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休闲观光,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24
6个县(市、区)全域摘帽、8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48万人全员脱贫……“十三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在产业、政策、住房等方面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扎实做好“有效衔接”这篇大文章,确保顺利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 巩固脱贫成果“胡书记,一定要尽快帮我家房子修好,这几天总是提心吊胆的。”“放心,维修人员马上进场。”……8月22日,在武胜县石盘镇钱树村村民郭素英家中,该村第一书记胡森银正在走访了解她家的情况。郭素英原是钱树村的贫困户,以前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通过D级危房改造,她住上了好房子,并通过其他帮扶措施,她成功脱贫。近段时间,由于受强降雨影响,她家房屋后墙被滚石砸了一个大洞,令她寝食难安。胡森银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维修人员进行修补。“‘穷帽子’虽然摘掉了,但‘摘帽’不摘责任,对于扶贫干部来说,更需要保持干劲,千万不能马虎对待。”胡森银说,今年以来,他和驻村工作组成员通过定期走访,与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协调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坚决防止返贫。胡森银的日常,正是全市驻村工作组的真实写照。“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专门印发了《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核查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排查出“三类对象”319户,落实帮扶措施351项,同时成立了以县为单位的500万元扶贫助困基金,保障监测对象基本生活和实施前置救助措施。为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我市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实行脱贫户走访日常化,通过“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让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根据脱贫户实际情况实施后续帮扶,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确保对每一户脱贫户“扶上马再送一程”。“过渡期内,我市聚焦群众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重点环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10.98万人脱贫劳动力实现返岗、9016人实现公益性岗位兜底、697人实现扶贫车间安置,190个集中安置点水、电、气和硬化公路实现全覆盖,40084名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壮大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8月20日,前锋区观阁镇大良村村委会广场上人头攒动,一摞摞百元大钞整齐地摆放在桌上,看着一摞摞的钞票,村民脸上笑开了花。今年,大良村的枳壳又迎来了丰收,实现效益210多万元。当天,该村118户村民到村委会广场上分红,分得最多的一家分到了近6万元。“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没想到自己一个人还能赚到这么多钱。”村民黄文广今年分到了4万多元,收入较去年翻了一番。他告诉记者,通过种植枳壳,这些年他赚了20多万元,不但脱了贫,还盖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了枳壳产业,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大良村村党支部书记曾代均说,在脱贫攻坚中,大良村瞄准自身优势,摸索出发展枳壳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径。“今年上半年,经前锋区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大良村的范围更广、村民更多,我们将继续挖掘潜力,发展产业,带动更多人致富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许多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我市抢抓这些机遇,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培育出了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广安区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带、集带成面”思路,集中连片布局粮油、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和龙安柚、开花水果、晚熟柑橘、湖羊、稻渔综合种养、乡村旅游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2+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岳池县把生物医药、输变电、米粉三大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引进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效益好、税收多的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具有岳池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以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群众脱贫增收大环境为目标,确定全市6大“战区”、4个“战场”的主攻方向,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百尺竿头更进步,奋楫争先谋新篇。我市正以“四个不摘”筑牢乡村振兴之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广安日报记者站 肖雪 兰林前 记者 龙俊帆)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凯 邓旱雨 范海军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文/图8月13日,在广安市广安区白马乡石梯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刘小梅在家门口喜滋滋地展示刚领到的不动产权证书。搬迁户刘小梅展示不动产权证书。  2016年以来,广安区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主体、科学规划、产村相融、整体推进”思路,筹集6.4亿元资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共新建了1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万余名贫困群众有了新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房产证迟迟没有办下来。今年以来,广安区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办证难问题作为民生实事来抓,目前已经为3631户搬迁户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受到群众好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4
(邱海鹰  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四川省华蓥市在高兴、阳和、禄市镇的12个纯农业行政村,连片发展起近10万亩以优质蜜梨、葡萄、柠檬和海棠、紫薇、玫瑰、油樟等水果、花木为主的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坚持“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的“产村相融”发展理念,相继高标准建设农民新村51个,实现产村一体化,加快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呈现出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迷人景象。8月15日,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依托葡萄等种植养殖产业兴建的丁家坝农民新村,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7
(游青 张开凡 记者  游伍琼)“我这梨子又甜又脆,入口化渣,而且无公害……”8月16日,在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的蜜梨基地,村民邹昌平向过往游客推介自家蜜梨。“今年‘黄金梨’有2万多斤,可以卖到10多万元。”邹昌平说,除了黄金梨,今年丰产的还有另一个品种翠冠蜜梨,产量和收益也都很可观。邹昌平有一个年出栏2000头肥猪的养殖场。2015年,他在月亮坡村流转土地180余亩,搞起了蜜梨种植,并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邹昌平充分利用养殖场猪的粪便和尿液发展沼气,利用沼液浇灌梨树,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保证了蜜梨的品质。“正式挂果3年来,每一年梨子的产量都稳定在10万斤左右,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邹昌平说。在蜜梨基地,通过承租返包、借地还园、合作经营、五五分成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50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普通果农年收入达3万至5万元,农民股东年收入达5万至10万元。蜜梨成为山区群众的致富果。怎样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近年来,华蓥市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来抓,因地制宜发展蜜梨、葡萄、油樟、花卉等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华蓥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51元,同比增速13.5%,位居广安市各区市县第一。“首要的就是狠抓稳产保供,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庆生说,华蓥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和菜篮子工程市长责任制,出台《关于切实推进农村撂荒地的意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防灾抗灾、防汛抗旱、虫口夺粮等工作。据统计,华蓥市完成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5万亩,完成粮食产量1万吨。在阳和镇龙山寨村,去年年底引进的新希望六和种养循环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该项目占地20公顷,总投资5亿元,项目采用“种猪+育肥一体化”模式运营,建成投用后可年出栏生猪17万头。今年,华蓥市建成投产兴隆村青草农业有限公司、柏木山村泰奕养殖家庭农场、谭家桥村义林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等生猪养殖场,累计完成9.05万头,存栏11.45万头,带动3万种养农户增收。“增收基础有了,关键还要兴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华蓥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汤伟林告诉记者,华蓥市加快构建蜜梨、葡萄、油樟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加农户”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拓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价值,带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3500余元。今年年初,溪口镇袁家坝村引进了一家酒业公司种植高粱。半年多时间,该公司自种的270多亩高粱和村民种植的50多亩高粱喜获丰收,总产量达8万多公斤。高粱产业的发展,不仅使200余亩撂荒地得到充分利用,还增加了村民的土地租赁收入和劳务收入,受益群众达到200多人。  今年以来,华蓥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扶贫基地提质增效等一系列惠农工程,持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全面落实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生猪补栏等各项惠农政策,带动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400元以上。同时,通过开展劳务品牌培训、返乡创业培训、“春风行动”、定点联系企业等方式,有效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00余元。此外,该市还通过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等方式,带动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加。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7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邱海鹰 摄)初秋时节,四川省华蓥市即将开镰收割的水稻、挂满葡萄的大棚和苗壮叶茂的花木, 与鳞次栉比的农家小洋房交相映衬,斑斓的色彩把大地装点得生机盎然,分外美丽,构成一幅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立体画卷。2021年8月9日, 华蓥市阳和镇祝家坝村挂满葡萄的大棚与即将开镰收割的水稻交相映衬,美丽的色彩把大地装点得生机盎然 (无人机航拍)。2021年8月9日, 华蓥市阳和镇祝家坝村挂满葡萄的大棚与即将开镰收割的水稻交相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犹如美丽的画卷(无人机航拍)。2021年8月9日, 华蓥市阳和镇祝家坝村即将开镰收割的水稻与农家小洋房交相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犹如美丽的画卷(无人机航拍)。2021年8月9日, 华蓥市阳和镇三岔河村挂满葡萄的大棚、苗壮叶茂的花木与即农家小洋房交相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犹如美丽的画卷(无人机航拍)。2021年8月9日, 华蓥市阳和镇三岔河村挂满葡萄的大棚、即将开镰收割的水稻、苗壮叶茂的花木与即农家小洋房交相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犹如美丽的画卷(无人机航拍)。2021年8月9日, 华蓥市阳和镇三岔河村即将开镰收割的水稻、鱼肥虾壮的水塘与农家小洋房交相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犹如美丽的画卷(无人机航拍)。2021年8月9日, 华蓥市阳和镇三岔河村即将开镰收割的水稻与农家小洋房交相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犹如美丽的画卷(无人机航拍)。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许婷 杨浩 张雪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文/图  “这次得了这个奖要继续保持哦……”近日,广安市广安区悦来镇中合村“一榜两评”(建立乡风文明红黑榜,开展环境卫生和文明村民两项评比)表彰会在该村进行,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江一边为曾昌平张贴“卫生先进家庭”奖状,一边嘱咐道。  广安区乡风文明“一榜两评”工作自今年4月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村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杨国江为曾昌平张贴﹃卫生先进家庭﹄奖状。“一榜两评”树新风村民养成好习惯  谈起曾昌平获得奖项的原因,还要从他讲卫生的好习惯说起。虽然要带小孙子,但曾昌平的家里整洁有序,物品收拾得十分规整。他说:“我天天早上起来先把卫生打扫好了才出去,现在孙孙还小,我把环境卫生搞好的同时,也可以从小培养他的良好卫生习惯。”  为彻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良好乡风,今年以来,广安区以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提升,引导村民更新观念、提升思想素质,打造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白马乡石梯村的“一榜两评”评比开展得同样热闹。在最近一次评比中,村民周庆云家获得了环境卫生评比一等奖。“这是我第四次得奖,之前还拿到过洗衣粉、肥皂、香皂、牙膏、牙刷等,感觉很满意。”周庆云高兴地说。  石梯村党支部书记王剑锋介绍,他们制定了室内、室外和个人卫生三大项目,每一项都有量化标准,村民可以按照量化标准,对自己的家庭和房前屋头进行整理。  经过乡风文明“一榜两评”工作的开展,如今的白马乡,环境干净整洁,鸟语花香,邻里团结和睦。“自从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开展以来,村民的行为习惯更好了,村里的环境更美了。”王剑锋说。工作开展有规范每月张榜报情况  如何高质高效开展“一榜两评”活动?  据广安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杜海波介绍,广安区采取“区评乡(镇)、乡(镇)评村、村评户”模式,由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牵头,分别从区纪委、区文明办、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局、各乡镇抽选工作人员组成3个评比工作组,按照乡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综合评比标准,从环境卫生和文明村民两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开展区评乡(镇)考核。  每个村每周均要进行量化打分,每月 4 次评比完成后,各村要在村委会设置“乡风文明红黑榜”,举行村民大会,对评选产生的所有“卫生先进家庭”进行集中实物奖励,并对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引导,推动乡村环境实现“洁化、序化、绿化、美化”,引导群众养成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尚。  每月25日前,各乡镇将通报全镇各村评比结果并张榜公布,对排名最后的村,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干部要在会上作检讨,并将情况通报给乡镇联系领导,帮助其积极整改。  目前,乡风文明“一榜两评”工作正在全区16个乡镇、242个村(社区)中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强化农村环境治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家风家教建设、选树先进典型以及到村、到户对村民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等活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彻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到 2023 年,广安区将力争让辖区所有乡镇和 95%以上行政村达到区级文明村镇标准,实现广大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0
 (王林 记者 何浩源)8月3日早上,广安市广安区万盛街道西溪农贸市场还未开市,3名市场管理人员正引导小商贩到指定区域摆摊设点。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里藏着大民生。今年8月2日,广安启动农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对标大型商场超市的环境和服务,推进全市农贸市场安全化、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建设,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打造一批“星级市场”  家住武胜县城东片区的廖碧芳,习惯每天早上骑车10多分钟,到城南片区的锦华农贸综合交易市场买菜。“这个市场干净整洁、菜品丰富,和逛商场超市一样。”廖碧芳说,和她一样“跨区域”买菜的市民不在少数。  武胜市民青睐的锦华农贸综合交易市场,位于武胜县迎宾大道旁,于2020年初营业,是武胜的“三星级农贸市场”。该市场在选址、布局、设施、管理等方面,均按照现行的广安市农贸市场星级评定标准执行,市场设有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熟食卤品等大类分区,看不到污水,闻不到臭味。  武胜县商务局副局长毛烈介绍,县城内的其他老旧农贸市场则是人挤人、摊挨摊,垃圾遍地。  扭转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局面,武胜实施“农改超”工程。对新建的农贸市场,全面对标大型商场超市,必须满足地面整洁、产品分区、交易公正等“硬性条件”;对老旧市场全面提档升级,重新划分货物区域,彻底整治环境卫生。  广安市商务局局长蒋志虎介绍,诸如锦华农贸综合交易市场这样的星级市场,未来两年,广安将至少打造15个。同时,广安全市还将新建活禽集中屠宰场6—8个,满足未来10—15年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接下来两年,广安各地将分批分类推进158个老旧农贸市场改造提质。●实现一部手机“逛”市场  8月3日,市民李明华在广安区利民市场购买了一盒鸡蛋,上面印有一个二维码,店主提醒他:“扫码之后,就可以了解这批鸡蛋的相关信息。”  李明华扫描二维码后,内容显示,这盒鸡蛋的出产地在岳池县一养殖场,都是跑山鸡产的蛋。除了养殖场的基本信息,甚至可以看到养殖场的视频。“这样的鸡蛋,买得放心、吃得放心。”李明华说。  建立农产品溯源制度,是广安市农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蒋志虎称,广安市将引进、培育专业化管理团队参与农贸市场运营管理,从农产品源头检测、入市、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入手,建立规范化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  除了实地逛市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广安还将加快推动菜市场的线上服务,实现一步手机“逛”农贸市场。  蒋志虎说,广安鼓励全市农贸市场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支持农贸市场探索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模式,例如线上下单、送货上门、门店取货、第三方配送等,有效激发农贸市场发展活力。此外,围绕打造城市便民生活圈,广安还将发展社区微菜场、综合超市、生鲜超市(菜店)、农超门店等商业网点,打造邻里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何浩源  梅仕青,获得1000元县级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杨虎,获得250元义务教育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补助…… 8月2日,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勇敢村在广东务工的村民尹思俊想了解自己亲戚有没有获得补助,拿出手机,扫了扫村干部分享到微信群的二维码,除了能看到惠民信息外,村集体每笔进账与开销都一目了然。  2014年以来,借力精准扶贫政策,勇敢村成功创建了国家AAA级景区——大云山农业主题公园,以龙安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种植桃子、李子、梨子、晚熟柑橘等经济果木,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今年5月,广安区纪委监委在勇敢村打造清廉乡村示范点,开通微信二维码监督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村民可以看见涉及村级资金收入、资源性收入、资产性收入等信息。  “我这边发起一笔支出后,由村监委会主任、社区主要干部、驻社区干部、街道‘三资’管理中心代理会计等人先后完成审批和审核确认,一笔集体的开支走完流程,信息都留在平台上,可倒查、可追溯。”勇敢村党支部书记杨太树介绍。  广安区纪委监委还在勇敢村实行无现金管理。在勇敢村村委会办事大厅,有一个收款二维码。杨太树说,党员交党费、村委会代收医保等费用,尽量不使用现金交费。1000元以下的可以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转账,1000元以上的必须用银行账户转账。“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可以用现金,但是我收到现金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存进村里的银行卡账户。”  实行无现金管理,可以防止村干部挪用村集体款项,损害村民利益。  在勇敢村村委会院坝墙上,有一组漫画。“这是用漫画的形式给村民解释负面清单,负面清单里包含了哪些属于村干部违纪行为,村民可以对照监督,如果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微信监督平台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杨太树说。  树立村民榜样,也是打造清廉乡村示范点的一大举措。勇敢村以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等为标准,评选了一批模范,并把他们的事迹用展板的形式放在村委会,给模范带来荣誉感的同时,也激励村民向榜样学习。“村民榜样可以动态调整,以激励村民争当先进。”杨太树说。  广安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说,包括勇敢村在内,广安区将在2个村、1个社区打造清廉乡村示范点。其他乡镇则以此为模板,选择1个村打造清廉乡村示范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苗贵华 文/图  8月1日,华蓥市高兴镇花庙嘴村近400亩猕猴桃喜获丰收,100余亩的红心猕猴桃果实挂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出阵阵果香,藤架下,果农正忙着采摘。  高兴镇金香甜猕猴桃种植园负责人彭远科说:“现在正是红心猕猴桃的采摘时段,我们的采摘从 8 月 5 日左右开始,一直到8月15日这个时间段可以采摘完。”果农在猕猴桃园忙着采摘。  虽然今年上半年受雨水天气影响,园内有些果树受损,但是今年的果子品质依然上乘,现在红心猕猴桃刚进入采摘期就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今年整个种植园产量可以达到20万斤,年收入可以达到360万元。今年是一个大丰收年。”彭远科说,随着猕猴桃种植规模日益壮大,他们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吸纳周边农户以土地流转创建成立金香甜种植园,农户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花庙嘴村村民吴菊芳说:“我把5亩左右土地流转给老板,每年年终可以分到土地流转金。平时在这里务工,除草、摘果、打药,一年的务工收入也能有两万块钱左右。自从我们加入了金香甜种植园以来,我家增加了不少收入,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出去打工了。”  近年来,华蓥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从“遍地开花”到“遍地结果”,让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目前,全市猕猴桃产业种植园总面积达700余亩,带动农户500余人在家门口脱贫增收,每年可带动当地村民增收40万至50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罗卫平)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大战略,在广安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全面收官的历史时刻,自己结合工作实际,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一、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从发展阶段上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那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判断提出来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的几年,全国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多元型转变。最近几年脱贫攻坚,农民的发展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加注重求富裕、求环境、求高品质生活。(二)从工作内容上看:虽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三农”发展同样只有“五句话、二十个字”,但存在明显的不同,前面的二十个字为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后面的二十个字要的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总体来看,乡村振兴理念更新、范围更广、目标更远、要求更高,“村容整洁”过去多抓道路清障、房前清淤和垃圾清运,“生态宜居”更加突出人畜功能分区、厨厕分离、建设卫生厕所、宜居乡村等,更加强调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三)从总体布局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集中部署了“七大战略”,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排在第四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两个大循环”中国内大循环是主体,农业农村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三农”不稳,天下难安。乡村未振兴,民族难振兴。乡村面宽量大“锻长板、补短板”潜力大市场大,乡村振兴希望无限前景光明。二、广安还需不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广安“三农”工作基础好工作实,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后,一些基层同志对下步工作尤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思想到行动产生的困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从思想认识上看:一些人认为农村衰落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认为土地撂荒、人员外流、农房闲置乡村已经没有希望了,再提乡村振兴也是“瞎子点灯白废蜡”。还有一些人认为乡村就是乡村,现在已经建设得比较好了,用不着再“花大力气”了。过去“三农”工作“共做一桌席、各端各的菜”,有“桌子”有平台,现在找不到“桌子”了,又打起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遍撒胡椒面”的“歪脑筋”,又开始“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产生上述认识的根本原因是对乡村工作的重要性、基础性、先导性、关联性等认识不足,首先是发展方向,其次是中央要求,第三是百姓期盼,容不得丝毫的犹豫,当下正值各级政策调整关键期,党委政府更需“响鼓重捶”高歌推进争取政策科学推进。(二)从现实条件上看: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乡村行路难、饮水难、升学难、看病难“四难”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和全省全国相比,农民人口比重仍然较大;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一万元,收入水平不高不稳,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还比较弱,稍有不慎就会因灾因病因祸重新致贫返贫,全市至今还有 3187个监测户和边缘户。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不仅过去的成果稳不住,新的工作局面也会迟迟打不开,对全市全域的工作也会拖“后腿”,影响广安现代化建设进程。(三)从发展趋势上看:乡村宽敞的环境、廉价的劳力、便捷的交通正在成为干事创业、居家生活的美好世界。广安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没有跨越50%的拐点,每年尚有130万左右农民在外务工,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从城市选择到乡村创业就业,城乡之间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双向流动更加频繁和深入,“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市民”“工作在城镇、休息在乡村”“一产垫底、一二三产互动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三、广安怎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广安是中国西部“三农”发展大市但还不是强市,必须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厘清范围。一是科学划定城乡范围。抓住第三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立足于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科学划定城市和乡村的大致范围,特别是涉及城市与农村结合部,一定要有过渡的建设安排,对乡镇和集中安置区要强化规划引领,促进要素聚集和设施配套,坚决避免重复建和建了拆、拆了建。二是持续解决相对贫困。支持岳池县、武胜县、广安区、邻水县等4个县开展探索建立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三是稳妥解决消亡村庄。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对即将消失的村庄要及时跟进措施,坚决防止危房倒塌产生人员伤亡事故。(二)明确标准。城市有城市的建设标准,乡村有乡村的建设特色,绝不能把城市里面的电梯房、大公园、风景树等直接复制到乡村,集中安置区小洋楼边乱搭乱建,搞得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标已经过百,关键是扭住核心指标,突出地方优势标准推进。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可紧扣“3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沟、渠、池、路、机“五网配套”和“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大户带、专合引、搞加工、创品牌”等标准,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业变商品“三变”目标。二是乡村村庄建设。可紧扣“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一楼一底、厨厕分离、坐脊加盖、改水改灶、庭院经济、瓜果飘香”标准,推行以村活动室建设为中心,整合文化室、卫生室、广播室建成“乡村多功能活动中心”等模式。三是乡村城镇和集中安置区建设。个别地方有“夹道”修成军营式“火柴盒、排排坐”的习惯,既不美观,也不利基础设施配套,更不便于管理。可学习借鉴武胜县白坪-飞龙片区集中与分散、建新与改旧相结合的办法,既节省了建设成本,又保留了乡村风情,原始的村落植入道路、水系、通讯等现代设施,古今交汇,城乡交融,这些来自基层又服务基层的做法和标准,关键要认真吸纳并长期坚持,真心实意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三)突出重点。一是扶贫解困。对已脱贫地区的相对贫困户和不稳定贫困户,要抓紧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压紧压实一线责任实现精准监测、科学研判、及时预警、高效帮扶、月报季测、动态调整,确保脱贫不返贫。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特别要抓好规划衔接,在继承中发展和在发展中继承,绝对不能“新官不买旧账”打一枪换一炮;抓好政策衔接,上级文件要求调整政策设置过渡期,地方绝不能说停就停,绝不能造成“政策变、人心乱”。二是产业提升。围绕“3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扶持措施,真正“定准位、扭到费”,把特的做大、大的做优、优的做长、长的做强,特别要瞄准重庆市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关系,从小区域来讲可能是主导,从大区域来讲可能只算特色,主导确定既要看规模,又要看科技,还要看市场,必须综合评估,任何简单累加、盲目跟风都会误导群众。同时要大抓现代劳务产业发展,强培训,树品牌,外输内转,特别要针对农民工已经大量外出的实际,创新劳务培训方式和政府补贴机制,帮助农民持证上岗稳定就业。三是基础建设。重点是管路、治水、植树和通讯,乡村道路宽度不得低于4.5米、同步配套安保设施和标识标牌,提高通达通畅能力。四是环境整治。以乡村场镇和规模村庄治理为重点,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方向,提高乡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建设水平。五是文化传承。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乡村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保护,积极倡导家庭美德。六是人才培养。从创业环境、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各个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激发和撬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乡、村建制调整,对参加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格外关注,引导其就地转换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真正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熟悉基层、热爱乡村、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队伍。(四)创新机制。一是力量统筹机制。在借鉴“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党委和政府“双组长”抓脱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纳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内容,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强化统筹和督导检查,可下设实体化运行的办公室。乡村“五大振兴”部门已经“名花有主”,要全面推进急需学习借鉴脱贫攻坚的办法强化力量统筹,需要一个专责部门来牵头统筹。党委农办机构改革后“有牌子有职能但是没有几个人”,扶贫开发局重组为乡村振兴局后“有体系有经验但是没有职能”,若能将二者有效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费省效宏。农业农村、水务、交通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各端各的菜、各算各的账、各计各的功”,建立条块结合、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协同推进体系。二是城乡融合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五个一”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人、财、物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和融合发展,特别要以清产核资搞活市场为重点,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发展。三是乡村治理机制。全面加强乡村治安联防联控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脱贫攻坚形成资产,要逐一建立台账、厘清权属、落实管护、强化监管,并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使用效率来增强基层自我发展能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