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广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当其时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1-08-06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罗卫平)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大战略,在广安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全面收官的历史时刻,自己结合工作实际,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从发展阶段上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那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判断提出来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的几年,全国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多元型转变。最近几年脱贫攻坚,农民的发展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加注重求富裕、求环境、求高品质生活。

(二)从工作内容上看:虽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三农”发展同样只有“五句话、二十个字”,但存在明显的不同,前面的二十个字为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后面的二十个字要的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总体来看,乡村振兴理念更新、范围更广、目标更远、要求更高,“村容整洁”过去多抓道路清障、房前清淤和垃圾清运,“生态宜居”更加突出人畜功能分区、厨厕分离、建设卫生厕所、宜居乡村等,更加强调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三)从总体布局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集中部署了“七大战略”,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排在第四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两个大循环”中国内大循环是主体,农业农村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三农”不稳,天下难安。乡村未振兴,民族难振兴。乡村面宽量大“锻长板、补短板”潜力大市场大,乡村振兴希望无限前景光明。

二、广安还需不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广安“三农”工作基础好工作实,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后,一些基层同志对下步工作尤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思想到行动产生的困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从思想认识上看:一些人认为农村衰落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认为土地撂荒、人员外流、农房闲置乡村已经没有希望了,再提乡村振兴也是“瞎子点灯白废蜡”。还有一些人认为乡村就是乡村,现在已经建设得比较好了,用不着再“花大力气”了。过去“三农”工作“共做一桌席、各端各的菜”,有“桌子”有平台,现在找不到“桌子”了,又打起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遍撒胡椒面”的“歪脑筋”,又开始“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产生上述认识的根本原因是对乡村工作的重要性、基础性、先导性、关联性等认识不足,首先是发展方向,其次是中央要求,第三是百姓期盼,容不得丝毫的犹豫,当下正值各级政策调整关键期,党委政府更需“响鼓重捶”高歌推进争取政策科学推进。

(二)从现实条件上看: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乡村行路难、饮水难、升学难、看病难“四难”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和全省全国相比,农民人口比重仍然较大;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一万元,收入水平不高不稳,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还比较弱,稍有不慎就会因灾因病因祸重新致贫返贫,全市至今还有 3187个监测户和边缘户。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不仅过去的成果稳不住,新的工作局面也会迟迟打不开,对全市全域的工作也会拖“后腿”,影响广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从发展趋势上看:乡村宽敞的环境、廉价的劳力、便捷的交通正在成为干事创业、居家生活的美好世界。广安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没有跨越50%的拐点,每年尚有130万左右农民在外务工,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从城市选择到乡村创业就业,城乡之间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双向流动更加频繁和深入,“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市民”“工作在城镇、休息在乡村”“一产垫底、一二三产互动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广安怎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广安是中国西部“三农”发展大市但还不是强市,必须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厘清范围。一是科学划定城乡范围。抓住第三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立足于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科学划定城市和乡村的大致范围,特别是涉及城市与农村结合部,一定要有过渡的建设安排,对乡镇和集中安置区要强化规划引领,促进要素聚集和设施配套,坚决避免重复建和建了拆、拆了建。二是持续解决相对贫困。支持岳池县、武胜县、广安区、邻水县等4个县开展探索建立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三是稳妥解决消亡村庄。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对即将消失的村庄要及时跟进措施,坚决防止危房倒塌产生人员伤亡事故。

(二)明确标准。城市有城市的建设标准,乡村有乡村的建设特色,绝不能把城市里面的电梯房、大公园、风景树等直接复制到乡村,集中安置区小洋楼边乱搭乱建,搞得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标已经过百,关键是扭住核心指标,突出地方优势标准推进。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可紧扣“3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沟、渠、池、路、机“五网配套”和“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大户带、专合引、搞加工、创品牌”等标准,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业变商品“三变”目标。二是乡村村庄建设。可紧扣“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一楼一底、厨厕分离、坐脊加盖、改水改灶、庭院经济、瓜果飘香”标准,推行以村活动室建设为中心,整合文化室、卫生室、广播室建成“乡村多功能活动中心”等模式。三是乡村城镇和集中安置区建设。个别地方有“夹道”修成军营式“火柴盒、排排坐”的习惯,既不美观,也不利基础设施配套,更不便于管理。可学习借鉴武胜县白坪-飞龙片区集中与分散、建新与改旧相结合的办法,既节省了建设成本,又保留了乡村风情,原始的村落植入道路、水系、通讯等现代设施,古今交汇,城乡交融,这些来自基层又服务基层的做法和标准,关键要认真吸纳并长期坚持,真心实意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三)突出重点。一是扶贫解困。对已脱贫地区的相对贫困户和不稳定贫困户,要抓紧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压紧压实一线责任实现精准监测、科学研判、及时预警、高效帮扶、月报季测、动态调整,确保脱贫不返贫。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特别要抓好规划衔接,在继承中发展和在发展中继承,绝对不能“新官不买旧账”打一枪换一炮;抓好政策衔接,上级文件要求调整政策设置过渡期,地方绝不能说停就停,绝不能造成“政策变、人心乱”。二是产业提升。围绕“3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扶持措施,真正“定准位、扭到费”,把特的做大、大的做优、优的做长、长的做强,特别要瞄准重庆市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关系,从小区域来讲可能是主导,从大区域来讲可能只算特色,主导确定既要看规模,又要看科技,还要看市场,必须综合评估,任何简单累加、盲目跟风都会误导群众。同时要大抓现代劳务产业发展,强培训,树品牌,外输内转,特别要针对农民工已经大量外出的实际,创新劳务培训方式和政府补贴机制,帮助农民持证上岗稳定就业。三是基础建设。重点是管路、治水、植树和通讯,乡村道路宽度不得低于4.5米、同步配套安保设施和标识标牌,提高通达通畅能力。四是环境整治。以乡村场镇和规模村庄治理为重点,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方向,提高乡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建设水平。五是文化传承。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乡村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保护,积极倡导家庭美德。六是人才培养。从创业环境、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各个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激发和撬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乡、村建制调整,对参加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格外关注,引导其就地转换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真正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熟悉基层、热爱乡村、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队伍。

(四)创新机制。一是力量统筹机制。在借鉴“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党委和政府“双组长”抓脱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纳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内容,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强化统筹和督导检查,可下设实体化运行的办公室。乡村“五大振兴”部门已经“名花有主”,要全面推进急需学习借鉴脱贫攻坚的办法强化力量统筹,需要一个专责部门来牵头统筹。党委农办机构改革后“有牌子有职能但是没有几个人”,扶贫开发局重组为乡村振兴局后“有体系有经验但是没有职能”,若能将二者有效整合

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费省效宏。农业农村、水务、交通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各端各的菜、各算各的账、各计各的功”,建立条块结合、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协同推进体系。二是城乡融合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五个一”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人、财、物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和融合发展,特别要以清产核资搞活市场为重点,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发展。三是乡村治理机制。全面加强乡村治安联防联控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脱贫攻坚形成资产,要逐一建立台账、厘清权属、落实管护、强化监管,并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使用效率来增强基层自我发展能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