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郝勇)“为邮递小哥点赞!”9月26日15时,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联合省总工会举行的“长征路上的邮递小哥——哈弄夺机专场直播”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开播,向全国网友推介索当茶、黑苦荞茶、牦牛肉干等8款阿坝州优质农特产品。  37岁的哈弄夺机从事乡村投递工作已有14个年头,累计投递邮件450多万件,无一差错、丢损,先后获得省投递优秀个人、省第八届劳动模范、全国邮政行业劳动模范等荣誉,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一款产品就是我们阿坝雪域索当茶……”当天,哈弄夺机一上线,人气立刻火爆起来。仅5分钟,直播间点赞数就有1.62万次,观看直播人数突破5000人。  开播40分钟,为回馈网友,哈弄夺机不断喊出抽奖口令“邮递小哥”“川工带川货”“川邮助振兴”,抽取幸运网友发放福利。“口令寓意着‘四川邮政助力乡村振兴’,把阿坝好货销往各地。”  “包裹上的红色胶带,代表里面是生鲜水果,我们的邮递人员会优先派送,保证水果新鲜……”哈弄夺机介绍红脆李时,观看直播网友已经突破2万人,点赞数突破5万次,许多优惠券几秒就被抢光。  16时30分,直播临近结束,哈弄夺机还应网友要求唱起藏语歌曲。悠扬的歌声中,大家纷纷留言,有网友写道:“哈哥又有颜值,唱歌又好听……”  据统计,本场直播累计吸引观众超3万人,点赞总数达66873次,共销售阿坝州农产品1008件,实现销售额42077.3元。“作为新时代的邮政快递小哥,我要更好地用邮政平台服务家乡、服务群众,助力家乡农产品进一步走出草原,家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哈弄夺机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川西大地正值秋粮收获 季节。在黑青稞种植基地,专家实地演示丈量面积,抽选样本、收割、脱粒、去杂和水分测量、样本称重等步骤……这是近日在阿坝县举行的阿坝州秋粮实割实测业务培训会上的一幕情景。  参加此次秋粮实割实测业务培训会的有阿坝州各县(市)统计调查部门负责人、农业统计业务骨干,以及农技站长、粮食统计业务人员。培训采用“理论+实践”的形式开展,授课人员通过 PPT 向参训人员介绍了无人机的应用和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流程及相关要求。  随后,参训人员前往黑青稞种植基地和马铃薯田间进行实割实测现场操作学习,专家向参训人员讲解并演示无人机对地遥感测量程序操作步骤,讲解青稞“直线法”、土豆“垄测法”等实割实测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现场测产。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这场培训来得及时,“通过培训,提高了我们对实割实测本领,掌握了实割实测的步骤和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8
>名片  理县素有“藏羌走廊、吉祥谷地、理想之县”的美誉,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毕棚沟、孟屯河谷风景秀丽,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等人文景观特色浓郁,还有集休闲、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古尔沟温泉。2020年9月,理县被评为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成为阿坝州第二个天府旅游名县。>数据  20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2.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36亿元。    2020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9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近30亿元,分别占比70%和74%。旅游收入占城乡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声音  理县山美水美自然美、山多沟多景点多。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抓手,理县已经初步形成了“春观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体验藏羌风情,住寨子、泡温泉、看雪山、吃藏羌火锅、跳藏羌锅庄”的全域全季全时全景旅游态势,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全域旅游道路。(平戈 图片由理县宣传部提供)中秋小长假,四川的阿坝州等三地入选全国旅行热度前十名的地区。作为天府旅游名县,理县辖区内的毕棚沟、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孟屯河谷等旅游景点、藏羌农家乐,更是成为短距离自驾游和摄影爱好者的首选地。距离国庆大假还有一周,游客已迫不及待地在毕棚沟景区官方公众号留言询问“门票什么时候可以预订”“枫叶红了吗”“国庆期间天气怎么样”……  游客的热情和旅游市场的热度从理县近年来节节攀升的文旅产业数据就可以窥见:20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2.78万人次,旅游业三产占比达62%,旅游收入占城乡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  2021年,理县获评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古尔沟温泉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桃坪镇和甘堡村分别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从“冰火两重天”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全域旅游持续升温、蓬勃发展。县城全景。全时留客 特色旅游成王牌  “春观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体验藏羌风情”——这是熟悉理县旅游游客的共同感受。  四川省新近发布的秋季彩林十大旅游线路中,理县毕棚沟当仁不让位列其中。作为亚洲最大的彩林走廊之一,“红叶游”可以说肇始于此,经过多年发展,红叶产品、路线已非常成熟,民宿、美食等服务臻于完善。但理县显然不希望止步于此,四季旅游产品如何做得更漂亮?  受疫情影响,去年末才恢复开园的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在大众点评上已累积了数百条好评。“这里可以带狗狗,感谢鹧鸪山给了我们一个和狗狗玩雪的机会。”“刚开放的滑雪场,人还不是很多,体验不要太好!”“适合拍照,配上蓝天白云,分分钟都是大片”……  除了鹧鸪山,毕棚沟和孟屯河谷的滑雪场也已开放,3处滑雪场均位于成都自驾游1.5小时旅游半径圈内。其中,鹧鸪山自然公园的滑雪场规模最大,开放时间从每年12月初到次年3月上旬。孟屯河谷滑雪场内设有戏雪区和初级赛道,可以边滑雪边欣赏河谷雄浑的自然风光,因而深受成渝两地游客青睐。  在戏雪、滑雪等冰雪体验之外,理县旅游还融入了诸多节庆活动,使得旅游体验变得尤为丰富。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成功举办四川理县米亚罗红叶温泉节,理县一直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模式,通过连续多年的接力,红叶温泉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成为理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理县甜樱桃采摘节,以及“夬儒节”“若木纽节”“花儿纳吉赛歌节”等节庆活动,也从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等方面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理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本底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让理县旅游有了丰富的表达。有着“西川第一汤”美誉的古尔沟温泉、华美达无边泳池、毕棚沟温泉已成为“网红”打卡必选点。今年,理县首届车厘子马拉松赛、第三届“5·23半脊峰”冰雪登山大会,累计吸引近万人参与;抖音网红挑战赛、摄影大赛等进一步增强了理县旅游的竞争力。  理县正以悠久浓郁的藏羌文化为魂,四季同热的全域旅游为媒,用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理念,擦亮理县旅游金字招牌。全景迎客 内秀理县耐品读  “四十八条沟、沟沟都是景”,“处处都是山、山山都有雪”,非遗项目52项、传统村落14个……打造全景迎客的全域旅游,理县有这个家底。  有了可行性,必要性呢?如果景区少、产品单一、旅游路线可替代性强,那就需要庞大的市场和游客基数;反之,如果景区更多元、更丰富、产品更新迭代快速,就能提升每个游客的旅游频次和用户黏度,也就是拥有更多理县旅游的忠实“粉丝”。  有鉴于此,理县集聚资源、集中投入、集成力量,整合各类资金2亿元,在加快推进毕棚沟、孟屯河谷、鹧鸪山自然公园等龙头景区提档升级的同时,紧抓古尔沟温泉小镇二期、胆扎木沟红山康养、上古天真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此外,按照“宜旅则旅”的原则,建成嘉绒风情丘地村、古羌风情休溪村、田园水乡卡子村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度假旅游名片。  继去年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之后,理县今年再获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殊荣,上述文旅建设项目为实现“全景迎客”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不乏精品力作。  2018年,原创于理县的音乐剧《博巴森根·辫子魂》,一举荣获四川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舞台艺术精品大赛专业组一等奖。“博巴森根”是理县传统舞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价值浓厚。  在丰富的历史底蕴下,依山傍河、位于317国道旁的甘堡藏寨越发耀眼。临近“十一”假期,甘堡乡政府已启动了《旅游安全稳定工作预案》,排查安全隐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等。  在“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感受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在“博巴森根”故里甘堡藏寨追忆狮子一般的勇士,在“千年戍边重镇”薛城寻找唐代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的历史痕迹,在“岩石上的寨子”木卡老寨学习先民大胆而缜密的建造工艺……大美理县,耐得住游客细细游览与品读。全民好客 标杆服务找“熊猫”  去年8月起,湖南籍、浙江籍、遂宁籍游客在理县多个景区可享受免票待遇。这一消息让很多公众感到疑惑,为何这么有“针对性”?  原来,“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湖南省把理县当作他们的第123个县,举全省之力助推理县灾后重建。国家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浙江东阳市、遂宁船山区先后落实资金2亿余元,为理县巩固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感恩回馈,湖南籍、浙江籍、遂宁籍游客在理县多个景区可享受免票待遇。  其实,“全民好客”是理县一直致力于打造的旅游口碑。迎接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毕棚沟景区和桃坪羌寨将于9月26日-27日对所有入园游客免门票。在民宿、餐饮、旅游产品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升天府旅游名县的美誉度。  据统计,2020年理县旅游接待户899家,其中民宿559家,床位2.74万张,这个体量已经超过不少传统旅游大县,民宿正在成为理县乡村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  点多而分散的民宿如何监管,游客如何寻找一家好的民宿?在阿坝州,游客可以用“熊猫”来寻找高品质民宿。为了规范民宿发展,阿坝用金、银、铜熊猫为民宿定等级,地方文化特色则是获评“熊猫级标杆民宿”的重要因素,理县已有木雅星空等8家民宿获得熊猫级评级。  按照“网点围绕旅游建”“快捷便民消费”的思路,理县建成旅游商贸集散中心5处、旅游服务驿站15个。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全民好客的理县倾力打造服务标杆,迎来了诚意满满的回馈——  2020年,理县人均GDP达到7.85万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全域旅游促进理县民族团结、社会文明和谐。  通过持续引导旅游消费平稳有序运行,今年上半年,理县共计接待游客245.32万人次,同比增长29.05%;实现旅游总收入18.59亿元,同比增长28.94%。打造国际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理县前景可期。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7
阿坝州九大文旅品牌逐步成型大九寨 大熊猫 大草原 大长征 大雪山 大冰川 大彩林遗址 大地震遗址 大禹故里  ●阿坝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国家5A级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24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马尔康市西索民居藏寨。 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 徐登林 徐中成)9月28日,对于阿坝州乃至四川省的旅游业来说,都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届时,历经4年震后修复,四川旅游IP“三九大”的九寨沟景区将正式迎来全域开放。同一天,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也将在阿坝举行。  省内外的目光,在这一天不约而同聚焦阿坝,不仅源于阿坝独特的旅游气质,更是基于近年阿坝积极创建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典范的持续探索。目前,阿坝全州4A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同时已在全省率先实现A级景区县(市)全覆盖,成为全省首个符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前置条件的市(州)。  熊猫家园,净土阿坝。从单纯的旅游产品到旅游品牌输出,从单一旅游产业到整合资源发展全域旅游——阿坝坚定贯彻省委“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部署,围绕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主线,蹚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阿坝州非遗节目展演。记者 徐中成 摄生态优先 探索民族地区的全域旅游之路  成都向西,越过高山峡谷,即是著名的“旅游王国”“童话世界”——阿坝州。因为资源得天独厚、无可复制,这里被誉为“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天府“三九大”,就有两个在阿坝:大熊猫与九寨沟。阿坝州是名副其实的熊猫家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59.64万公顷,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居世界第一。而九寨沟则是全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  更有数据为证:阿坝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国家5A级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24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全域旅游,对于阿坝来说,是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和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承载地,阿坝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切实履行上游责任、强化上游担当,在旅游资源开发上,严守生态底线,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2016年,阿坝被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20年,九寨沟成功实现创建目标,入列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仅如此,近年来,汶川县、理县先后获得“天府旅游名县”称号,汶川县、理县、松潘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茂县、黑水9县(市)确定为创建单位。  伴随这一进程的,是阿坝州九大文旅品牌逐步成型: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地震遗址、大禹故里。  2020年,即使面对疫情防控的背景,阿坝州旅游仍取得可喜成绩: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04.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5%和32.32%。今年,这一目标被确定为:预期接待游客40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亿元。九寨沟景区树正群海景点。 桑吉 摄提档升级 开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  作为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的底色,不仅仅是绿。  在这片8.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4万藏羌回汉等各族儿女,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这里有“石砌建筑典范”的藏羌碉楼及村寨、“中国圈舞活化石”的锅庄、莎朗,还有“复音孤岛”的岷江上游藏羌多声部,以及流传于草原和山谷的格萨尔英雄史诗。  多彩中更有一抹动人的红。80多年前,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也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两河口会议旧址、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碑园等也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  当前,我省文旅产业发展正处在由“量”到“质”的关键跃升期。对于阿坝来说,这也是一道时代命题——如何抢抓时代机遇,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民族地区的全域旅游之路?  阿坝州决策层认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关键是要把旅游业放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战略机遇,阿坝州全力推进“旅游+”“+旅游”,着力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体系、新品牌。同时,把全域旅游作为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的先导性产业,从2019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始终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构建“1+6”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系列文旅融合品牌,开始成型。  ——打造《登嘎甘 》《九寨千古情》两台标志性演出,将地方美食介绍、民族服饰展示、藏羌歌曲演艺贯穿活动全程;  ——培育《辫子魂》《牦牛革命》《阿坝一家人》等一批具有阿坝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创产品;  ——大力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登山、滑雪、攀岩、赛马、山地自行车、自驾游等户外运动,全国首个山地户外旅游标准将落户四姑娘山景区;  ——“雅克音乐季”“国际熊猫节”等文旅融合品牌效应彰显,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持续引爆夏季草原旅游人气,仅2019年,就吸引游客14.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  ……  “近年,阿坝州在全域旅游业态培育上加速,新型文旅业态日益丰富,以‘观光休闲、康养度假、运动体验、红色研学、生态科考’等为主题的新业态备受青睐,文旅市场供给进一步增强,文旅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阿坝州区域联动、差异发展的文旅融合“一区四带”产业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雪山草地红色、黄河文化体验、熊猫家园亲近、藏羌走廊探寻、全域九寨休闲”五条文旅精品旅游线路也逐步成熟。九寨沟新打造的鲁能胜地。中国绿发九寨公司供图全民参与 打造支柱性产业实现富民强州  目前,全域旅游已成为阿坝州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成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旅游+扶贫”,近年来,阿坝州打造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67个、乡村民宿达标户633户,落实旅游扶贫公益岗位150个、省级旅游扶贫专项资金9790万元。汶川、九寨沟等4县成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其中,九寨沟通过旅游脱贫人数超过5500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是实现快速、全面、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正是依托于全域旅游的发展带动,阿坝州13个县(市)、606个贫困村于2019年提前一年脱贫摘帽,10.38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4.5%降至0。  特别是九寨沟县近年来结合自然、人文资源重点打造南坪镇菜园村“小九寨”、郭元乡青龙村“柴门关驿站”、南坪镇双龙村“龙石滩”等乡村旅游景点,仅2019年其乡村旅游景点就累计接待游客109.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3亿元。  对阿坝而言,发展不能止步于增收致富,更关键是要在全民参与下推动旅游发展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和对新旅游品牌的挖掘和输出。  在阿坝州决策层看来,全域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更强调全要素的参与,通过全民参与、全民发展,真正将本地特色与本地文化做活、做生动。  在此方面,“云顶花海”“董马藏寨”“坝上农耕”等探索,领风气之先——在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对本土特色做了深度挖掘,形成一系列新的旅游品牌。  阿坝州黑水县羊茸村,非常有代表性。羊茸村又叫“羊茸哈德”,在藏语中意为“向幸福出发之地”,是嘉绒藏族聚居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在河坝建起新房的羊茸村,依托当地位于奶子沟八十里彩林区精品景点“落叶松林”中心区的优势,对全村40余户村民及建筑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分配,探索出“支部+公司+农户”的旅游发展经营模式。  “2020年,羊茸村旅游总收入达430万元,先后获得了四川百强名村、四川最值得期待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等称号,已成为达古冰川景区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羊茸村党支部副书记恩灯扬初介绍,自2018年正式开放营业以来,全村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5万余元。  再如理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和“后备厢”工程,现在全县沿河谷80%的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全县群众人均收入中的68%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旅游。  处处是景点,全域皆旅游。“加快全域旅游发展,通过不断提升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我们正打破全州旅游过去单一发展模式,实现从‘一隅多点’到‘全域全时’的转变。”阿坝州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随着全民参与,一系列新的旅游品牌不断涌现,2018年以来,阿坝全州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42亿元。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 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阿坝州九大文旅品牌大九寨  以九寨沟和黄龙为核心的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片区,是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生态保护区最集中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大熊猫  阿坝是我国大熊猫主要的分布区和重要栖息地之一,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59.64万公顷,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居世界第一。大草原  阿坝黄河大草原是我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大长征  阿坝是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是长征精神最生动的体现。为纪念红军长征,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此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总碑。大雪山  整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阿坝州至少有252座,大部分位于邛崃山脉。其中最高的雪山是四姑娘山的幺妹峰,海拔6250米,被誉为“蜀山皇后”。大冰川  达古冰川是全球海拔最低、年纪最小的冰川,也是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冰川。这里有全球第一高海拔的观光索道,被阿来誉为“最近的遥远”。大彩林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里是被上帝打翻的调色板,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其中,黑水彩林是亚洲最大、色彩最丰富的红叶彩林区。大地震遗址  映秀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也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大地震遗址,小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打造“培训小镇”。大禹故里  大禹是四川第一个历史名人。在汶川绵虒镇境内,“石纽山”三个镌刻大字至今犹存。每年六月初六,当地群众就会组织活动祭拜大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7
(杨玉红 记者 徐中成)“我以前只会发视频,听浙江老师讲课后,我学会了在抖音上与粉丝互动和推介客房。”9月24日,在若尔盖县红星镇回民村,一家名为蜀景客家酒店的负责人丁达武说,这个中秋假期,他通过抖音向游客订出了6间房。  不只是丁达武。“浙江老师来讲课的时候,我们村去了26个人。”若尔盖县红星镇回民村党支部书记敏振奎说,回民村做酒店民宿的农牧民占30%。通过听浙江老师讲课,农牧民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来推介和预订客房,生意明显好了很多。  10多天前,浙江嘉兴市南湖区结合若尔盖电商产业及网络发展实际,由南湖区发改局、南湖区人力社保局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9人讲师团,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若尔盖县,在该县13个乡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上门送教活动,惠及当地农牧民700余人。送教上门的课程紧扣若尔盖县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及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所需,讲解电商和网络知识。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6
(记者 徐登林)9月24日,阿坝州九寨沟县一条消息在朋友圈刷屏。甘肃武都区至四川九寨沟县(阿坝段)高速公路加紧施工建设,建成后武都至九寨沟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5小时缩减至1.5小时,预计2023年7月底建成通车的武九高速公路对于打造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交通便捷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实现“快进”至关重要,而丰富的旅游业态又是让游客愿意“慢游”的基础。  201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阿坝州全力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体系,新融合、新景点、新项目层出不穷,加快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步伐。图为9月23日拍摄的九寨沟景区到嫩恩桑措景区的网红路28道拐。 王雪城 摄快速畅达 交通基础全域提升  神仙池所在的嫩恩桑措景区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和大录乡,距九寨沟景区60公里。原来没有直达公路,只有绕道过境路,漳大路(九寨沟县漳扎镇至大录乡公路)近年纳入规划建设,全长67.7公里,2020年12月23日完成交工验收,实现了九寨沟景区到嫩恩桑措景区线路直达。  “目前,施工方在28道拐对路面进行升级改造,将既有的沥青路面改造为红色彩色沥青路面。”九寨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高水平介绍,预计近日将全面完成改造铺装。  “听说以前开车都要3小时,这次我们一家三口从九寨沟景区自驾到嫩恩桑措景区,全程仅1小时,感觉公路特别漂亮。”来自重庆市江北区的陈庆华说,特别是28道拐红色公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已成了网红公路。  阿坝州内另一条重要道路,翻越2000米高差、串联起藏羌走廊的汶川县到马尔康市全程172公里的高速公路,在完成狮子坪隧道控制性工程后,已于今年2月1日并入全国收费联网系统,全线畅跑。  然而,2009年以前,从马尔康到成都走国道317线,至少要走三天,在理县、汶川分别住宿一晚。近年来,国道317公路不断提升改造,通行时间缩短至8个小时。而汶马高速建成通车后,从成都绕城高速出发,约3.5小时就能到达马尔康。  从汶川出发,经汶马高速公路通行,一路可见诸多景点指示牌:大禹文化旅游区、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毕棚沟、古尔沟温泉小镇、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阿坝州,汶马高速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了起来。  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巴黎介绍,阿坝州正加快推进国道544、省道210、绵九高速(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等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及成兰铁路建设,九黄机场实现直航北上广11个城市,红原机场直航温州、成都、拉萨、重庆等6个城市,都(都江堰)四(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加紧建设,久马高速(马尔康市至青海省久治县高速公路)顺利开工,九黄口岸机场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保畅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阿坝州还积极推进国省干线、旅游沿线旅游服务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高压氧舱等公共游憩服务设施建设,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区、场馆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强通讯网络建设,旅游道路沿线、旅游景区、旅游集镇实现移动通讯无盲区,并在重点旅游景区加快5G网络建设。留住游客 创新业态多元发展  9月23日,在九寨沟县嫩恩桑措景区,三三两两的游客顺着山路拾级而上,他们或驻足或俯视,或自拍或惊呼,为神仙池的美景深深吸引。  神仙池的地貌侵蚀切割得特别剧烈,溪间的落差大,山地形成了2600个大小不等、水色明丽的水潭和高山湖泊,也就是当地人说的“海子”和“钙华台地”,是大自然对当地地貌风格的一次精妙浓缩。  四川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旅游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永平介绍,为迎接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景区增建了移动厕所、咖啡厅等服务设施。  9月5日,在红原县召开的阿坝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上,命名了该州首批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名村,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西索村被命名为特色文化旅游名村。  西索民居始建于清代,西索民居保持了嘉绒藏族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石木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村寨。  9月23日下午,西索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泽郎尔甲走进纳足河边村民扎斯满的家,只见墙壁处处挂着手提包、腰带和服饰等绣品。扎斯满是马尔康火苗嘉绒织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藏织非遗传承人,该合作社主要从事居家织绣,村里有10多名妇女长期从事手工织绣。其中,包括两名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扎斯满说,现在,村里的居家妇女花10天时间做个手提包就可收入400元,西索村被评为名村后,村里正在尝试推出织染再现、情景体验等新模式,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相信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留住游客,阿坝州近年坚持融合创新,实现旅游业态多元发展,文旅市场供给进一步增强,文旅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巴黎说。  尝试“音乐+旅游”,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持续引爆夏季草原旅游人气,2019年吸引游客14.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尝新“体育+旅游”,高山滑雪场、环四姑娘山越野、ABA综合格斗、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深受游客喜爱。  试水“旅游+文创”,觉囊唐卡、藏族祥巴、羌族刺绣、大土司茶、让炯根艺开始走出国门,藏羌戏曲“进景区”活动深入推进,完成动漫《阿米格东》和《全域旅游新锅庄》创编,启动以“雪山草地、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音乐剧《牦牛革命》创编,举办全州首届A级景区文创产品和文化文物创意设计大赛……阿坝州全域旅游业态加速形成。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6
“宝宝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家人们带来就是松潘的农特产品。”“现在我手上拿的是松潘的风干牦牛肉,自然风干的方式,让它最大处程度保留了牦牛肉的鲜美和营养,同时考虑到江浙地区偏好清谈食品,还加入了五香等口味,宝宝们赶紧来下单。”第五届松潘古城花灯会期间,一场抖音直播带货活动也正如期举行,达人主播肖瑾倚为网友们推介了松潘高原特产风干牛肉、沙棘饮料、羊肚菌干货、贝母等特色农产品。直播期间,好货特价、套餐组合优惠、抽福袋等优惠活动,激发了广大买家的购买热情,订单不断涌来。直播带货现场同样,另一场在京东平台的带货松潘农特产品直播也是热火纷呈,直播期间,通过主播对产品的介绍、互动交流、现场试吃等形式向网友推介松潘“味道”,丰富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捧,直播间的弹幕一波接一波,网友们纷纷下单抢购,不少网友表示,通过直播不仅“圈粉”了松潘农特产品,更对松潘这个物华天宝的高原生态家园心驰神往。据统计,两场直播带货活动,累计访问人数超过25万人,点赞数超100万。松潘县地理标志性农特产品新鲜牦牛肉、高原羊肚菌干货、风干手撕牛肉、金沙棘等,累计销售额达28.5万元,累计成交件数达3459件。“通过直播活动,向全国网民推介松潘的农特产品,全方面介绍松潘多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松潘,来到松潘,让更多的松潘农特产‘走’出大山,‘飞’往全国。”桐乡援川干部、现挂职为松潘县经信局办公室副主任的王仲龙表示。地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北部的松潘县,海拔悬殊,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样一片充满神奇的高原沃土,孕育了花椒、藏香猪、菌菇等丰富多彩的优质农特产品。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渠道不畅、品牌不响等因素,当地农特产品很难实现优质优价。而网红直播带货是当前的电商风口,在推销农特产品方面成效显著。今年,自桐乡对口支援松潘首批挂职干部到松潘以来,相关负责人就走访调研了松潘电商产业以及电商创业者,“我们了解到目前这些产品,主要靠当地政府和自己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没有更多的渠道,每年收成的时候农户既有丰收的喜悦,又要为销售忧愁。”于是他们就积极整合“京东云松潘城市会客厅”、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网红主播等资源,这场直播带货活动随之应运而生,当优质农产品遇上电商直播,自然而然就碰撞出了发展“火花”。接下来,桐乡、松潘两地还将密切融合地资源,打造县域电商人才圈、以一个县域电商双创中心为中心点,多个特色镇级电商中心为覆盖,创建电商学习交流与人才交流环境,同时结合松潘本土企业品牌,培育并建立具有互联网标准化、产品溯源体系化等方面的松潘农特产品,此外,桐乡还将帮助松潘不断升级电商消费模式,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模式,帮助松潘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实现两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线上线下,东西融合的双线运行新模式。(松潘县委宣传部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4
 (唐爽 记者 庄媛 文/图)9月23日,理县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并迎来首次培训开班。该实训楼于2019年动工修建,2020年底竣工,2021年9月中旬投入使用。实训楼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共三层,设置有教室2间,多功能大厅1间,图书室1间,名师工作室、会议室等共计9间。基地秉承“乡村振兴路,有"理"更精彩”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教学楼及食堂室内文化建设,主要涵盖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师资、廉政文化等内容。理县乡村振兴实训基地举办首次培训班理县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正式启用据了解,接下来实训基地将推进“理论+点位+实训”特色办学,打破现有理县县委党校空间狭小的束缚,提升教学承载力。做实内循环培训点位,构建“一校两中心十二基地”教学格局,建优“外循环”培训网络,实施“三方四地”人才共育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加强本土干部与浙江、遂宁等发达地区“顶岗跟班”“实践锻炼”“借智借技”“取经问道”,分层分类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加强交流交融学习,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养。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24
 (记者 刘琳)“9月28日,四川九寨沟景区将全域恢复开放!”9月23日,记者从在成都举行的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暨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仪式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28日,我省将在阿坝州举办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暨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仪式。此次大会将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各市(州)、县(市、区),主会场设在九寨沟县,各市(州)、县(市、区)设分会场。届时,还将正式宣布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首批天府旅游名牌(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名单并授牌;天府旅游名县代表、文博单位代表、文旅重大项目投资企业代表和省直部门(单位)代表将作会议交流发言;会议还将公布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并授旗。“今年评选出的首批‘天府旅游名牌’都是四川文旅行业的‘名门望族’。”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严飒爽在会上介绍,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是我省总结运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经验做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打造彰显四川特色文旅精品的创新举措。阿坝州委副书记、州长罗振华在会上介绍,此次大会将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要求,全方位展示“熊猫家园·净土阿坝”新形象。在活动安排上,呈现“国际范”“巴蜀味””民族风”三大特点。9月27日,嘉宾选择性观赏九寨“千古情”文艺汇演、文旅成果展和非遗展演等活动;9月28日上午10:00在九寨沟沟口游客服务中心举行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开幕式暨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仪式;9月28日下午14:30在九寨沟县鲁能酒店举行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会前在鲁能美丽汇神鹰广场自由参观四川、阿坝两个文化和旅游主题展。作为本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的九寨沟县,自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以来,九寨沟景区恢复重建情况、全域恢复开放时间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据悉,经过3年多的恢复重建,九寨沟县全力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建成全域旅游典范。投资128.6亿元加快建设九绵高速和双九路,川九路、九若路、漳大路建成投用,全省民族地区首个城市候机厅正式启用,漳扎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和南坪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丽思卡尔顿、硬石等知名品牌成功入驻。投入14.5亿元打造12个景区景点,创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出7条精品旅游线路。做强“三九大”“大九寨”文旅发展联盟,开发1896种“九寨有礼”文创产品,“登嘎甘(熊猫舞)”情景歌舞剧反响强烈,建成全国民族地区国家级演艺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被评为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九寨沟、大熊猫、金丝猴”三张生态旅游名片享誉全球,全域旅游格局全面形成。今年1-8月,九寨沟县已累计接待游客277.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52.70%和56.46%。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24
汶汶 (图片由汶川县文体旅局提供)9月25日,第三届汶川熊猫O2生态音乐记将在阿坝州汶川县正式开启,一场集音乐、文旅、生态、美食于一体的视听盛宴全新亮相。这场高质量、定制化的熊猫O2生态音乐记,以大熊猫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去汶川旅行,也引领着汶川文旅体验创新升级。今年,熊猫O2生态音乐记将持续为文旅赋能,为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助力。  作为川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良好的文旅资源禀赋,让汶川文旅融合发展底气十足。就在此前,汶川县揽获“阿坝州文旅融合发展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县内村镇、民宿也获得多项荣誉,一展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的风采与活力。  两年前,随着“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落户”,汶川插上了文旅腾飞的翅膀,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脱贫致富、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如何精益求精,激发人们“安逸走四川、无忧上汶川”的向往力?在汶川近年来的全域旅游发展中,可以找到答案。楼台映清波的汶川水磨古镇。丰业态开发文旅新场景、新模式、新经济  特色化、精品化正成为汶川文旅发展的常态。荣获“阿坝州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兴住宿业获奖单位”称号的特色民宿“云里雾里樱花里”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顾客给予的“浪漫美好的秘境民宿”好评,让“云里雾里樱花里”在开学季的旅游淡季里依然客源充足。  作为在地震后返乡创业的第一批创业者,“云里雾里樱花里”的负责人周娟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走上了汶川乡村旅游建设之路,带动了漩口镇的生态民宿发展。目前,汶川县有乡村旅游示范乡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精品旅游村寨20个、乡村酒店/农家乐500余家。  漩口镇乡村旅游仅是汶川县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俗话说,“不吃豆腐,枉到绵虒”,在汶川探访美食,绵虒豆腐是绕不开的话题。  绵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谭双耀表示:“我们将在传统豆腐菜品的传承上再思考,在新菜品研发和推广上下大力气,将绵虒的好水好菜推介出去,唤醒更多人舌尖上的乡愁记忆。”依托特有的美食资源,以大禹文化为支撑,挖掘绵虒镇的三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丰富四季业态,助力办好熊猫O生态音乐记,全力打造生态安全、产业兴旺的美食娱乐文旅镇,是绵虒镇当下的目标。  “今年我们要聚焦‘品’质,创造旅游新产品,开发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新产业、新经济。”汶川县委负责人说。据悉,汶川的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培育工程正在积极开展,威州镇布瓦村传习所、灞州镇冰雪古羌村落、“虒语”文旅综合体验中心、漩口樱花玻璃观景台等九大新场景将相继与游客见面,打造一批“独特韵味、别样精彩、富有创意”的汶川文旅融合展示窗口。  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汶川的旅游蓝图正变为现实。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汶川这个古代的“无忧城”正变为现代的“无忧地”,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让游客无忧无虑地休闲度假,体验生活的美好。汶川上演大自然间的奇妙“对话”。塑品牌把文旅产业变为幸福产业  在文旅融合方面,品牌建设是重中之重,汶川着力打造三大旅游品牌:大熊猫、大禹故里、大地震遗址。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大熊猫栖息地进一步发展;大禹文化旅游区,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汶川映秀大地震遗址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了一系列培训+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项目。这三个品牌刷新了汶川文旅的形象,助力汶川文旅转型升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基地开发了相关研学旅行课程。”映秀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训中心现场教员三基生介绍道。  映秀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源地,是产生伟大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精神的凝结地,是构成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一环的承载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先后有600余名学员来到映秀镇参与培训,掀起了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游热潮,带火了红色精品线路。今年清明小长假,有5万名游客来到汶川,同比增长125.12%,旅游收入2882.44万元,同比增长309.31%。  “汶川的‘红’别具特色。”汶川县文体旅局局长王君介绍道,汶川映秀大地震遗址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品牌持续闪耀。  除了红色品牌的打造,汶川在“融”字上面也下足了功夫。以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为代表的“汶川三宝”和汶川文旅资源有机结合,释放潜能,效果加倍,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采摘节等活动。  “威州樱桃不下山。每到甜樱桃成熟的季节,村里的樱桃等不到运下山就被游客采摘了,村民的收入也都跟着翻了几番。”威州镇布瓦村副主任李权英介绍着村里近年的变化。  从岷江边的“无忧城”到国家级的“无忧地”,汶川为何有这样的底气?红色本底、国宝熊猫、气候条件、交通保障、旅游要素等,皆是汶川独特的优势,“旅游+”“+旅游”常用常新,牢记一个“融”字,汶川的文旅融合发展将愈发开阔。定目标建设“无忧地·慢生活”国家级度假区  “未来五年,汶川将依托文旅产业的发展驱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旅游’战略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王君介绍道,今年上半年,汶川县实现旅游收入235490.02万元,同比增长91.02%,接待游客299.94万人次,同比增长74.38%。全县GDP占阿坝州GDP总量的21.0%。生态康养旅游已经成为汶川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文旅产业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推动汶川文旅经济持续发展,交通建设成为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除了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汶彭、汶崇、川汶高速,四姑娘山轨道、国道213线改造、通用机场等项目正全力推进,南部生态颐养内环线“一路两线”、北部运动康养环线“一路三线”建设加快实施,到汶川游玩将会更加方便。  优化了“行”,游客“快进慢游”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游”。建设“无忧地·慢生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汶川现阶段努力的目标。汶川明确,加快以阿尔沟为核心的北部冰雪胜地、以映秀镇延伸的南部避暑胜地建设,推动汶川传统旅游要素和新兴旅游业态的有机融合贯通,让游客既能“慢游”,感受汶川文旅资源的底蕴,也为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赋予新的内涵。  “打造一条‘全域、全季、全时、全家、全要素’的旅游产业链是我们接下来要描绘的蓝图。”汶川县委负责人表示,打造高质量的文旅品牌是目前汶川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接下来,汶川将以“大熊猫、大禹故里、大地震遗址”三大品牌为主要抓手,积极培育新型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健全涉旅利益联结机制,出台全县文旅创新发展激励计划,在“融”字上下功夫,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整合全县优质资源,以全域旅游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让“安逸走四川,无忧上汶川”的口号越喊越响,让汶川近者悦远者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田间收割机来来往往、加工厂房内烘干机轰鸣作响……近日,笔者从阿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处了解到,该县5000亩黑青稞核心种植区已进入收获季节,今年预计将收获青稞 750吨,产值将达6000万元。  站在黑青稞种植基地,只见大片黑青稞已由碧绿转为金黄,农机手操作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奔忙。阳光下,一幅充满丰收氛围的牧区农忙图,在川西高原缓缓铺开。  阿坝县种植黑青稞的历史已有300余年。在该县茸安乡蒙古村,有种以黑青稞为原料的手工古法美食黑青稞糌粑,被称为“阿坝县三绝之一”,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黑青稞的“出路”不仅仅是制作糌粑一种。在阿坝当地黑青稞精深加工厂房,一粒粒饱满的黑青稞籽粒经过加工流水线一道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时下流行的即冲即饮奶茶产品、营养丰富的粗粮饼干,甚至成为口感劲道的方便面。  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陈露坤告诉笔者,黑青稞因具有普通白青稞所没有的特殊高抗氧化性及营养含量,广 受 四 川 藏 区 居 民 欢迎。该区种植黑青稞主要品种为阿坝黑青稞,亩产达300斤,每斤收购价在4元以上。目前,5000亩核心种植区已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种植 20000余亩黑青稞。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4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松潘县着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振兴目标任务,以提升基层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赋能乡村组织振兴。实施“头雁工程”,提升引领力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松潘县采取“村干部择优推、优秀人才择优引、致富能手和退役军人择优选”等方式拓宽渠道,全县122名村级支部书记中,回引优秀农民工55人占比45.1%,致富能手68人占比55.7%。建立村级干部候选人“县级联审、县级考察、县级备案”政治审查制,规范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设立专柜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信息档案。实施带头人素质提升和学历提升行动,年内举办新任村级干部专题培训班3期。实施“堡垒工程”,提升组织力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围绕“五个基本”建设,深化乡村分类转化提升决胜攻坚行动,“一乡一策”“一村一策”巩固提升先进乡镇11个和村(社区)99个,转化提升一般乡镇6个和村(社区)23个,全面消除“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攻坚行动,分领域打造“松潘先锋”党建示范点21个,培育支部皆有“特点、亮点、看点”。抓好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高质量换届、筑网强基等“八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落实。实施“先锋工程”,提升带动力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为破解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在农村建立党员分类联系服务群众制,分村组建政策咨询、思想政治、经济发展、维稳治安、文艺宣教、纠纷调解、敬老关爱和信息收集等8类党员职能小组,让农村党员根据文化水平、特长爱好等情况组建职能小组,每组不少于2人,组长1名,联系3-5户群众,推进农村党员从无职无为到有位有为。在机关设立党员示范岗110个、示范窗口18个,实行季度评选轮换制,激励干事创业。各领域实施“党员积分评星”管理制,推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连心工程”,提升凝聚力依托“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和“户户访·人人忙”群众实践活动,建立“县级领导包片联乡+帮扶部门下沉蹲点+乡镇干部包村驻点”为主的“三点一线”群众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县、乡、村三级4000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乡村、结对17596户农户的帮扶结构图,积极推进“三包三联”活动,今年来,累计走访群众57000余人次,收集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诉求506条,解决实际困难260个,提出处理意见建议299条,解释答复问题597个。实施“惠民工程”,提升执行力紧扣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目标,突出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11+1”专项方案,确定民生项目208个,明确11个重点方向、80项主要任务和136项具体措施,坚持“月调度、月清单、周研判”制,动态管理“项目清单”,推动责任落实。抓实乡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1+27+1”专项方案,谋深做实资产盘活、教育、卫生、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等27个具体事项,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松潘县委宣传部 巴桑措么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3
(记者 徐登林 文/图)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反映,阿坝州松潘县岷江乡岷江村村上的砂石厂和搅拌站作业时扬尘污染严重。9月14日,记者到现场探访,发现岷江村扬尘污染治理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岷江村砂石厂厂区道路两边的喷淋系统正在工作。当地反应迅速  8月27日,四川省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交阿坝州关于松潘县岷江村村上的砂石厂和搅拌站作业时扬尘污染严重信访件后,阿坝州、松潘县立即作出反应。  8月28日,松潘县县长何建华、县委副书记杨兴荣、副县长马劲松和松潘县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调查组及各职能部门人员到岷江乡岷江村进行调查处理。  经调查核实,岷江村砂石厂实为采石场,因内部运输道路硬化和料堆防尘网有破损、厂区喷淋系统部分破坏、厂区外乡道上车辆经过,导致扬尘产生,存在污染情况。岷江村搅拌站实为一座废弃热拌站,是国道213线十里上场口至莲花岩大修工程项目配套设施,从2020年5月起一直未生产。  岷江村采石场属中铁二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该部项目负责人李彭介绍,8月28日晚就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岷江村热拌站所属的松潘鸿康建材销售部,于8月29日组织工人对闲置设备进行拆除。  9月2日,阿坝州州长罗振华带队赴岷江村,现场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群众信访举报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要求把办理群众信访举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项民生任务,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直接责任,立行立改,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整改初见成效  经过硬化的厂区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边的喷淋系统喷洒着水花,厂区料堆被绿色防尘网严密覆盖……这是记者在岷江村采石场看到的情景。  经过整改,岷江村采石场硬化破损道路150米,更换国标防尘网800平方米,沿厂区道路每2米多布设一个喷头,安装喷头800多个,还有8台雾炮配合降尘。  “目前,我们请了30多名工人,投入25万元,完成了扬尘问题整改。”李彭说。  下一步,中铁二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还将为村民修建一条生产便道。明年2月采石场手续到期后,该指挥部将立即组织实施复垦,使覆土厚度不低于50厘米,满足种植条件。  岷江村热拌站今年5月手续到期,停止生产,但使用的5亩土地一直未拆除复垦,时不时产生扬尘。经过整改,目前机具已全部拆除。“热拌站所有固体废弃物完成有机填埋处理,土地全部平整,又将外地的肥沃软土填到复垦土地上,厚度达30厘米。”松潘鸿康建材销售部项目经理王永清介绍,现在不但治理了扬尘,而且群众在上面种花种草都没问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6
(记者 王代强)眼看洪水即将吞噬村民杨建兰的家,阿坝州九寨沟县安乐乡甲勿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军用嘶哑的声音,大声向一旁的挖掘机师傅喊话:“快把河道往我家方向改道,不要把对面的房子冲毁了。”9月1日,回忆起2018年抗洪的那一幕,杨建军摆摆手,笑着说:“当时那一声吼,只是很小的一件事。这点事情是我应该做的。”  2018年6月28日至7月初,九寨沟县遭遇持续暴雨。7月2日,甲勿村受到洪水侵袭。伴随着暴雨,穿村而过的安乐沟河水不断上涨,见势不妙的杨建军立马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并组织挖掘机疏通河道。  当天10时30分,河水开始漫过河堤,冲毁了村民杨建兰家的农田,附近的两户村民房屋也进水严重。“我们房子对面就是杨建兰家,当时洪水突然就来了,他们家旁边一块地被冲,房子已经进水了。挖掘机到了以后,我就喊挖掘机把河道往我家这边改。”杨建军回忆说。  随着挖掘机作业,肆虐的河水流向了杨建军的家,屋里进水了。然而,杨建军却没有回家搬家具家电,而是跑到杨建兰家,帮助他们安全撤离。“他们家有两个7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小娃娃,如果不及时撤离,会造成危险。”  杨建军坦言,自己当时没有想太多,“我是村里的书记,要保护好大家。我和我老婆抱着同一个想法:要救先救老百姓,自家的房子能救就救,救不了就算了。”  这件事后来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杨建军成了“网红”。“啥子网红哦,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这点事情是我应该做的。”杨建军说,“我父亲曾经是村支书,我从小就听他说要为人民服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3
新华社成都9月6日电(记者 高健钧 张超群)9月初的川西北高原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木都村雨停放晴,重峦深壑中,响起遏云裂帛的藏族歌声。  “ 我们在这间屋里唱歌,唱的是先辈们传下来的歌……”半山腰一块水泥坝子上,49岁的村民泽英俊与另外十几名村民身着氆氇靴子、氆氇巾、氆氇裙,手持龙碗等道具,载歌载舞,纵情演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阿尔麦多声部的传承人们纵情演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2020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虽然只是排练,但他们一丝不苟,全情投入的样子仿佛这里不是人烟稀少的深山,而是坐满观众的舞台。因为他们深知,今天的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一度几乎无人演唱的古老民歌,不仅走向了世界舞台,还成为让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起源于岷江上游,千百年来被当地藏族百姓传唱。木都村村支书扬察扎西介绍,之所以叫多声部,因其形式是男、女声的重唱或合唱,“人多,才能唱起来”。  2014年,该项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这门艺术鲜为外界所知。而对世代聚居此地的藏族群众来说,他们的生活中歌声不能缺席。  时间拨回到40多年前。泽英俊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度过的。在他的记忆中,从早到晚,男的在唱、女的在唱,长辈在唱、小孩在唱;屋里屋外,迎宾待客要唱、祈福祝愿要唱、夏种秋收要唱、谈情说爱要唱……  可当泽英俊长大成人时,却发现周围的歌声浸微浸消,昔日村里一起唱歌的小伙伴不再容易寻到。黑水曾是四川最贫困的县之一,当地气候恶劣、土地贫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木都村的青壮年纷纷离开家乡,到城里闯荡打拼。泽英俊也到一个锰矿打工,后来又进入县交通部门上班,很少唱歌了。  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深厚感情,始终在泽英俊心底涌动。接下来的几年,一有空闲,泽英俊就邀约儿时“歌友”赶回村里“练嗓子”。“那时没有柏油路,从县城回村近60公里,得走好几个小时。”泽英俊回忆。后来他干脆辞了工作,跟三五好友在阿坝州各地进行民间表演。他逐渐意识到,之所以唱歌的人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大家对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不热爱了,而是缺少环境。  与此同时,黑水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着手采取记忆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区域性保护等多种方式挽救这门濒危的民间艺术。2007年,阿尔麦多声部民歌被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了泽英俊和伙伴们莫大鼓舞。  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木都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曾经的贫困村木都村摘掉贫困的“帽子”,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20年底,这个只有373人的小村子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余元。  木都村对口扶贫单位黑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陈斌介绍,如今,村里硬化了道路,解决了全村饮水问题,通了电和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达到100%覆盖,还发展起种植、养殖业。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体现出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如果将它与产业相结合,在保护传承古老民歌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居民增收。”黑水县纪委书记覃治说,2017年该村成立了有30余名成员的阿尔麦多声部演出合作社,县里还帮他们走出国门,在日本和美国演出。  2019年,泽英俊等阿尔麦多声部传承人又联合成立“黑水县阿尔麦多声部保护传承协会”,成员中有20多人曾是贫困户,还组建了“四川纳玛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泽英俊带着演员们不仅在四川,还到青海、甘肃等多个省演出,当年带领大家实现收入十多万元。
新华社 | 分享: 2021-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记者近日从阿坝州交通运输局获悉,为推进农村客运、货运和邮政快递业融合发展,打通农村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阿坝州茂县首批乡村“交邮驿站”已于8月底正式投入运行。沟口镇快递物流运营中心  8月26日上午9时,茂县沟口镇“交邮驿站”接收到了第一批通过交邮合作运输来的出发地快递。快递到达茂县县城后通过分发,再由乡村运输车辆第一时间运送到目的地“交邮驿站”。  因农村物流规模小、区域分散导致的配送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乡镇“交邮驿站”的发展则有助于解决该问题。驿站通过“客运+物流”的模式送达镇级站点,再通过邮政代办员整理后,第一时间通知群众前来领取快递。  不仅如此,“交邮驿站”也将作为村级快递收件点,各类快递、物流企业可以入驻,农副产品可通过“交邮驿站”中转,依托更加便捷高效的乡村运输体系第一时间进入县级物流体系,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茂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利用茂县11个镇104个建制村农村客运全覆盖的优势,加强交通、邮政融合发展,有效破解农村物流难点、堵点,实现了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8
(钟新  记者  庄媛)“我们做的不只是民宿,而是一个村子的乡村旅游,所以一定要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让村民的生活伴随民宿经营得到实质性改善。”近日,光合云朵雪宝顶精品民宿创始人罗海斌向记者分享了团队在偏远山区打造民宿的经营理念,并表示将长期坚持与当地村民展开合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建在森林中的光和云朵民宿据悉,光和云朵雪宝顶精品民宿是松潘县大姓乡上纳咪村的集体经济,该民宿包括7座森林小木屋、1座主楼和公共活动区域,功能配套、服务齐全。通过该民宿,当地村民每年可以拥有合作经营分红和收益,去年6月至今年5月底,光和云朵民宿为上纳咪村带来收益累计达35.7万余元。“我是土生土长的松潘县人,大学毕业后在外务工,接触到了发展火热的民宿行业,想到家乡也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于是便产生了返乡创业开办民宿的想法。”决定要回松潘开办民宿后,罗海斌与朋友最终将地址选在拥有雪山、江河、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丰富景观资源的上纳咪村。“由于上纳咪村当时是省级贫困村,所以我们的定位不只是做民宿,更是助力乡村建设,希望通过发展民宿带动整个乡村实现全面发展。”光合云朵民宿合伙人周晋近表示,团队在民宿建设初期,便探索出以“公司+合作社”的乡村集体经济新模式,与51户村民共同成立了“松潘光和云朵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光和云朵团队的乡创之路。2019年,光和云朵民宿开始营业。与森林、雪山有机融合的小木屋,以新颖的设计及环保节能材料的运用,不仅在美国、米兰拿到建筑设计奖,而且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一房难求成为常态。自运营以来,光和云朵民宿已为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创收100多万元,户均收益从建设期的保底500元,达到了户均6000元以上。特色旅游引领乡村振兴近年来,松潘县按照1个绿色生态园和5个特色农牧产业园区的“1+5”产业布局,积极探索“支部+N”模式培育壮大产业振兴新业态,涌现了不少像大姓乡“光合云朵民宿”这样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优秀案例。据悉,安宏乡借助省内定点帮扶平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以“绿色”品质为目标,成功引进高收益作物藜麦和高山雪菊种植,破解高半山村缺技术、无产业难题。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03
(王鑫 记者 徐中成)8月27日,在黑水县知木林镇维多村村口,一只手捧核桃的雕塑特别吸引眼球。“核桃既能保水固土形成生态屏障,还能提高村民的经济收益。”维多村党总支副书记罗根波说,核桃现在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的鲜核桃可卖30万元。黑水县知木林镇维多村村口的雕塑  维多村位于黑水县东北部,共有261户754人,是典型的藏族聚居村落。目前,全村种植核桃1465亩,有客龙核桃、鸳鸯核桃、香玲核桃等品种。  为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核桃产业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村上还建设了核桃加工冷链物流园。去年,完成精初加工核桃20吨,产品价值45万余元,带动合作社成员每户净增收3000余元。  为助力乡村振兴,维多村还依托核桃文化,在200亩核桃地打造了8处核桃文化主题园、微景观,以农旅、文旅融合的方式,增加文化内涵。村民斯多妹就利用核桃文化建起了民宿,靠着彩林季的旅游高峰,年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目前,维多村利用核桃文化打造的宾馆酒店有15家、藏家乐1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31
(尼玛初 记者 徐中成)“有了这条路,我们上山挖的药材价格也卖得高一些了。”8月30日,壤塘县吾伊乡修卡村村民甲木初对记者说。  修卡村121户611人,却分散在“七沟十二寨”中,产业离不开高半山上的1120余亩肥沃土地和5.3万亩的草场。“以前只有一条窄窄的小道,出门全靠人背马驮,想去一趟乡里要花上半天的时间。”修卡村党支部书记罗得说。修卡村  “群众搬不下来,那就把路修上去。”2008年,全村的第一条村道沿227国道一路连进了德拉寨10户群众家中。同时,建设“七沟十二寨”的通村道路工程也拉开了帷幕。  这几年,该村更是迎来了修路的高峰期。目前,全村共修建了11条通村道路,总长30公里,总投资近2000万元。有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不少村民主动进城务工。往返1.5小时的车程,让村民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2018年,修卡村利用村里的土地种起了紫皮土豆,还开发出了紫皮土豆锅巴,销往省内外。仅此一项,去年全村增收30余万元。“有了紫皮土豆、胡豆、油菜等产业,还有集体经济分红。”村民格四穷说,现在村里每亩地的净收益可达6000多元。  据了解,村里还在发展白杨树和金银花种植,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产业紫皮土豆种植加工为引领,白杨树、金银花种植等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短中长产业格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31
(刘文佳  记者 徐中成)“我们现在不仅能吃上本地培育的李子,还能靠李子挣钱。”8月27日,在若尔盖县铁布镇兴农枣李园内,卡机岗村村民波斯泽蓝等人正在采摘成熟的“高原香香李”,他们说,多亏了浙江嘉兴南湖区援建干部的真情帮助。  若尔盖县地处高海拔地区,过去,主种土豆、青稞、胡豆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年收入仅有450元左右。  2015年,嘉兴市南湖区对口支援若尔盖县。为助农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在两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次对接和商讨,浙商章纪钱于2017年赴若尔盖县铁布镇,以每亩450元的价格流转800余亩土地,成立兴农枣李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了“高原香香李”种植项目。  “铁布镇是若尔盖的‘小江南’,有少量野生李子树存在。”这是章纪钱愿意投入项目的原因。  2017年,兴农枣李园引种玉皇李、青脆李、红脆李等8个品种开启第一轮试种,技术人员发现其中的玉皇李适应性强,加上野生李子树抗寒,于是创新性地将玉皇李和野生李进行砧木嫁接和杂交试验。  经过4年培育管理,“高原香香李”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雪山高原上“开花结果”,并按照“百亩试种、千亩示范、万亩推广”模式循序推进。这是全国唯一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成功的香李,也填补了若尔盖县水果种植产业的空白。  今年,“高原香香李”采摘了大约2.5万公斤,线上线下销售收益近40万元,亩均效益提升近10倍。章纪钱透露,“明年就是盛产期,每年将产鲜果15万公斤左右,年收入可达百万元以上。”  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依托对口支援的浙江援建资金和帮扶资金,兴农枣李园去年搭建了“扶贫车间”,带动周边115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80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2%。“在这里打工100元一天,加上流转的4亩土地,我每年能挣5万元左右。”波斯泽蓝说。  “兴农枣李园项目是两地政府协作开展农业产业提升、推动消费转型、实现农户增收的一次创新探索。”浙江嘉兴南湖区对口支援工作组干部、若尔盖县政府办副主任俞锋介绍,下一步,将通过致富带头人向周边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种植示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种苗培育、技术支持、水果回购、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同时,打造“农、旅、销”观光点,拓展“果园采摘”等自助消费项目,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3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