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静在古朴的寨子里,九寨沟县大录乡驻村干部张雪焘正在用无人机拍摄古寨房屋布局。“近期我们基本完成了古寨房屋收购工作,统一的保护开发具备了良好条件,今天我来用科技手段精确丈量,一定把古寨开发蓝图绘制好。”寨子外,省委组织部实践锻炼选调生韩晓宇、马迎曦正沿途标记最佳观景点位,“我们已编制形成古藏寨招商手册,正积极对接相关单位研究景区开发、路线设置等问题,这里必将成为文化旅游开发的热土。”大录千年古藏寨  大录千年古藏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村寨之一,位于山腰缓坡区,建筑层层错落,保留了最古老的榻板屋顶和“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堡垒式夯土墙结构,文化价值和建筑规模国内罕见,是大录乡乃至九寨沟县的宝贵财富,也是大录乡大录村文旅行业发展的显著特色和优势。古藏寨已成功入选四川省最美古村落、四川省实践教育基地。红军文化纪念馆藏式民居  今年以来,大录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以省文旅发展大会为契机,深挖藏族文化、红色文化,加快旅游新村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持续整治环境、修缮古迹、传承文脉、宣传推广,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千年古藏寨正加紧“梳妆打扮”,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6
【名片】  陈望慧,阿坝州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小金县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领小金县群众以高原玫瑰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主业,探索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济发展新路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记者 徐登林 文/图)11月8日上午,阿坝州小金县阳光灿烂,达维镇冒水村村民袁长荣雇请了7名亲朋好友,到自家地里采摘刚刚成熟的苹果。树枝间采摘,树下装箱,路上运输,大家各忙各的,有条不紊。“感谢咱村的当家人陈望慧,她出头把路修补好了,现在苹果运出村能卖上好价钱。”袁长荣忙里偷闲对记者说。陈望慧捧着村民递来的苹果。  2015年,冒水村率先在小金县实现进组入户路和生产作业路全部水泥硬化。但时间久了,加上近两年暴雨频袭,冒水村村内道路破损较多,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袁长荣家苹果园旁一个叫骆家地的地方,就有一处垮塌,是去年雨季造成的,一直没有修补。“去年地头采摘的苹果只能靠人背出去。”袁长荣说,雇人多不说,倒腾中苹果损坏也大,自然就不好卖。  今年,小金县在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走向深入过程中,号召各级各部门聚焦群众难点焦点问题,开展“进一线办实事”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对照身边事,冒水村决定把解决村内道路破损问题作为突破口。  作为小金县玫瑰产业带头人,近10年,陈望慧带领村民种植玫瑰,目前已覆盖12个乡镇、46个村,面积达13600亩。在冒水村,几乎家家种玫瑰,部分群众还种苹果。“生产资料运入和产品运出,都需要良好的路况。”陈望慧说。  经过实地调查核实,冒水村村内道路共有6处较大规模垮塌,该村将其作为项目上报达维镇,达维镇再上报县相关部门。可是,县上有关部门答复今年没有这方面的项目安排。  没有项目资金支持,村内道路修补就不进行吗?陈望慧多次召集村干部商量。大家一致赞成不能等靠要,村里有泥水匠,有片石等主要原料。但大家担心两点:村民是否支持?必要的开支哪里出?“干部群众盼望的事,相信能得到支持。”陈望慧提议,村内道路修补尽量就地取材,全村党员干部带头捐物投工,发动群众参加,必要支出从村公共维护资金中开支。  陈望慧的提议得到村干部的一致赞同。今年5月到9月,该村对村内道路6处损坏处进行了修补施工。  骆家地垮塌处已砌起3米高的堡坎,公路下面空虚的部分已被填充。  在一处叫二台子的地方,道路旁的边坡原本大面积垮塌,现在已被片石垒就的四层高坎护住。“这处堡坎总共用了100多立方米的片石,我家就捐出10多立方米。”村民刘富春说,路修补好了,汽车行驶在上面没有一点问题。  “本来计划投入近20万元的项目,因为有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捐物投劳,实际只用了6万多元。”陈望慧说。  在冒水村监委会主任古翔办公室里,保存着一本党员干部和群众捐物投劳的账本,大到一张木板,小到一圈铁丝,都一 一被罗列。“以后有公益性岗位,或者有用工挣钱的地方,我们优先考虑这些为修补道路作出贡献的群众。”古翔说,其实,在冒水村道路修补过程中,捐物投劳最多的是陈望慧,她却经常没把自己做的事捐的物记进账本。【感言】  冒水村村民李国龙:陈望慧当村主任后带领大家种玫瑰致富,目前我家种植玫瑰4亩,每年有3万元收入。因此,大家都很服她。这次村内道路修补一事,陈望慧也带领大家积极推进。陈望慧做事干脆利落,群众有什么问题找到她,她从不推脱,总是能想出法子解决。现在,我们村的道路修补好了,村民采摘苹果、采收玫瑰时用车很方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11月3日,朋友圈陡然弹出《猜猜看,这是啥?》的“考题”,要大家猜的是一种形状怪异的蓝盈盈的鲜花。众多圈友猜了半天,大多感到一头雾水,最后,“考官”不得不统一回复:“这是藏红花”。  这蓝蓝的藏红花来自九寨沟县卡奇格更藏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段时间正是藏红花采花和移栽大田的时节。藏红花种植  “7年前,我们就开始在甘肃种植藏红花。最近5年,又在九寨沟县黑河、安乐、玉瓦等3个乡镇种100多亩。”合作社理事长王长刚说,“我们早期从上海、浙江、云南等地引进藏红花的种球,直至后来自繁自育。种球从小培育到大,一般需3年,才进入花期。这样,在每年6月份从大田移到架上,保持无土的状态和通风、干燥环境,历经休眠期、苏醒期,在9月初至11月就是采花期了。此后,又要将种球移栽到大田,周而复始地循环生产。”  其实,藏红花在大田也可进行采花,但是因日照、刮风、下雨等原因,会破坏藏红花的品相,因而,藏红花从进入休眠期,就要从大田移到架上,并不能带泥土。王长刚为了得到品相更好的藏红花,不仅把藏红花上架,还移进了简易的大棚。  王长刚介绍说,在山地每亩要栽累计六七百斤重的种球,待3年后每亩可得干花200-300克,每130个25克-30克的种球,只能产1克干花。干花分为4个等级,价格从每克一二十元至280元不等,每亩产值至少数万元,每亩成本也就第一年投入最大,每亩为3万多元。由于种球可重复利用多年,从第二年后,每年的成本就是一些田间管理费用。  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前些年,王长刚主要把藏红花销往上海、天津、北京。最近一两年,他与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利用藏红花开发出藏红花酒、藏红花精油、藏红花菌汤包等系列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此外,等级之外的藏红花则烘干销往洗浴场所。藏红花  与许多人根深蒂固理解不同的是,藏红花的名字中虽然带了一个“藏”字,但它并不是唯藏区才有。其实,藏红花是舶来品。  “藏红花是药材西红花的别名,主要产自地中海沿岸以及伊朗等中亚、西亚、南欧国家,后经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因而又名番红花、藏红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草地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文吉说,“国内以江浙一带种得最多,核心地带在上海的崇明岛,上海还有两家大的公司致力于藏红花产业。我省近年来才开始零星种植,在九寨沟、汶川、理县、康定等地都有种植,之前,成都平原地区也试种过。”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贾国夫介绍说,藏红花在海拔700米至 1600 米的地区都可种植,采花主要是采它雌蕊的柱头,而且一定要赶在含苞欲放、授粉前采收,否则就会影响采收的藏红花的品相。花期过后,种球变小变软、丧失营养,又需移回大田,进行新一轮生产。  藏红花独具的艳丽的外表,使许多爱花人士趋之若鹜,一些网站也在热卖种球。但贾国夫提醒说,其实,藏红花并不适合盆栽观赏,因为,它的最佳采收期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犹如昙花一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菜籽油、藏香、牦牛肉干、青稞茶、青稞酒、黑青稞系列产品……这些来自阿坝县的十余种优质农特产品,都将于11月11日,在阿坝县2021年“双十一”瓯阿(温州市瓯海区、阿坝)对口支援直播购物节大型网络直播活动上,通过抖音、快手平台电商直播的形式,走向全国广大消费者的餐桌。阿坝县优质农产品  “温州市瓯海区长期为阿坝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提供对口支援。从2018年温州对口支援阿坝县以来,先后有26个援建项目落地,有力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群众增收。”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阿坝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直播活动主要推介阿坝县优质农产品,是瓯阿产业协、电商直播和扶贫助农新模式的一次延伸,将会进一步推动瓯阿产业与消费层次融合和升级,提升双方协作效益。  活动承办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活动邀请阿坝州本土网红达人:Dokpo 多波等 12 名来自抖音、快手两个平台的网红主播到场直播,将对“净土阿坝”区域公共品牌和特色景区做系统的推介,大力宣传阿坝县人文景色和民族特色,助力阿坝县农产品经济和旅游经济双发展,让“神山净土·秘境阿坝”传得更广更远。直播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推动产业与消费深层次融合,巩固成果、提升效益,推动瓯阿协作、产业振兴。  据了解,随着农产品电商化不断发展,阿坝县搭乘电子商务快车,结合本地产业优势,重点打造“净土阿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向全国消费者推介优质农副产品,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近年来阿坝县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提供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及推广、电商培训孵化、资源对接等多项服务,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公共服务,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流通模式,极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平台联动、电商拉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新局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9
汶川脆李子一直以果大核小、果肉香甜多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因销售期短,采摘后的保鲜期只有5天左右,如何延长保鲜期,一直是困扰果农们的难题。今年,汶川县农产品综合处理中心攻克了延长李子保鲜期的难关,将脆李子的保鲜期延长至60天。在位于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的汶川县农产品综合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将从冷库里搬运出来的红脆李进行装箱。分拣台上的红脆李表皮呈深红偏紫色,外面包裹着白色的粉状保护层,皮薄肉厚、爽脆多汁,口感十分鲜美,跟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样。工作人员对红脆李进行了糖分测试,糖分浓度显示为18度,比刚入库时的糖度还增加了4至5度。在汶川县农产品综合处理中心的冻库内,一阵冷气扑面而来,技术人员王世涛告诉记者,冻库的温度长期保持在0-2℃。一排排装满红脆李的水果筐整齐的摆放在冻库内,水果框内的脆李子全部被一种特殊塑料袋包裹。“这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先进的纳米袋,属于单向透气,袋内的气体只出不进。李子进入车间后,我们对果子进行灭菌处理,同时在进行分装的时候,我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在袋内充进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是我们李子的保鲜时间能延长这么久的原因。”王世涛表示,这一批红脆李从采摘下来到今天,已经有两个月了。果子保鲜期的延长让果子实现了措时、错峰销售,价格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现在果子的销售价格已经达到了15元了。”王世涛说。销售价格的攀升,最高兴的莫过于将果子销售给农产品处理中心的果农们,他们除了按照市场价获得收益外,还能从农产品处理中心分享到额外的利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技术攻坚,争取将果子的保鲜期延长到90天。”王世涛表示。(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邵理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5
(杨玉红 王鑫 刘文佳 记者 徐登林)10月28日,马尔康第九届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在马尔康市开幕。活动以“相逢盛世·相约嘉绒”为主题,通过原生态锅庄展演和民俗表演等形式,展示嘉绒锅庄的文化魅力。  今年的嘉绒锅庄节创新了舞台设计,首次以“围炉式”基调打造发散性圆形舞台,采用全景式、多角度展现锅庄艺术饱含的嘉绒文化、民俗非遗等,也彰显欢乐、和谐、团结之意。圆形舞台四周,搭建9个通道,象征着远方的客人从四面八方汇聚主会场,共赴节日盛宴。  开幕式上,马尔康市锅庄协会、乡镇锅庄队、青少年锅庄队、幼儿锅庄队相继登台。对口支援马尔康的崇州市,带来了一首《蜀中竹歌》,将崇州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以舞蹈表演的形式呈现给马尔康市民,为节会增添了新的亮点。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是嘉绒文化的腹心地,也是嘉绒锅庄的故乡。除了嘉绒锅庄比赛,马尔康还将举行净土阿坝·嘉绒优品美食文化节、第三届阿来诗歌节原创诗歌大赛颁奖典礼,以及“礼赞百年风华·相约醉美康城惠民演出”等活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29
(周琳 记者 徐中成)10月24日,在壤塘县岗木达镇达日村,村民仁青巴从地里拔出几根比手臂还粗的萝卜说,这些萝卜还没出县城就会被卖光。  今年46岁的仁青巴,之前曾是地道的“游牧人”,现在却是全县出了名的有技术的专业菜农。他的身份转变,是壤塘县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的结果。青巴在地里拔萝卜  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壤塘县政府出台《壤塘县加快“六新”工程“五三”行动建设实施方案》,计划通过5年时间,实施建设新环境、引导新风尚、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养成新习惯、过上新生活“六新”工程。  培养新农民。壤塘县邀请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研究员、教授对农牧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包括《云上智农》《科学施肥技术》《农业面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马铃薯规模生技术》《大棚养植技术》等实用知识,还组织学员到州内外的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目前,壤塘已开展专业化培训8期527人,逐步构建了一批懂文化、懂技术、懂政策、懂科学、懂法规、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种菜就要像管孩子一样去管理。”仁青巴说,耕地、覆膜、打孔、播种、锄草、上水、施肥,种菜的每一步,通过培训自己都掌握了。  2017年,仁青巴在乡镇干部、农技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将自家的全部土地种上了豌豆、胡豆、莲花白、莴笋、花菜等10余种蔬菜,当年就增收了7万余元。  “这几年种菜,每年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仁青巴说,今年,他还新建了两个蔬菜大棚,丰富蔬菜品种。附近村民也尝到了种菜的甜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小菜园,不仅可以自己吃,多的还能卖。  产业是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壤塘坚持科学布局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体系。上寨片区依托G317文旅产业廊道重点发展“交通+”“旅游+”双低油菜等产业;杜柯片区依托县城打造县城物资供给基地,重点发展中小微园区和畜牧等产业;则曲河流域五个乡镇依托生态、文化、土地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畜牧养殖、蔬菜及黑青稞种植、商贸流通等产业。青巴在地里拔萝卜  石里乡下大石沟村为发展产业,连续5年总投资50万元,采用节水灌溉方式种植青杠木耳3万余棒,发展联户牧场养殖牦牛374头,同时发展跑山鸡、高原中蜂等产业,并引导村民种植赤芍、大黄等经济效益高的种植业。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分红最高的村民获9000余元红利。  此外,壤塘还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查漏补齐和改善提升行动。目前,已在全县11个乡(镇)围绕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500余处,完成“户改厕”1849户,家居环境改善716户,新建消防水池377座,配套排污管5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29
(记者 徐登林)艳红、大红、金黄、浅黄、粉紫……10月下旬,阿坝州黑水县的村村寨寨色彩斑斓,美景迷人。阿坝州乡村振兴现场会、黑水县彩林冰山节、中国珠峰山友大会、四川省第十二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在黑水县相继召开,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  目前,阿坝全州4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时已在全省率先实现A级景区县(市)全覆盖,成为全省首个符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前置条件的市(州)。熊猫家园,净土阿坝,以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10月27日,阿坝县以茸安—柯河峡谷为代表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内,彩林红了,山顶降雪变白了。 用旦 摄文旅融合 节会活动更出彩  10月20日,四川省第十二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阿坝州黑水县奶子沟彩林公园旅游区开幕。开幕式演出中,随着48位身着民族盛装的演唱人员登台,一曲由多声部合唱的《共产党好》在现场响起,演唱人员以非遗新唱的形式,唱出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感恩之情。多声部唱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尔麦多声部民歌”唱法,是黑水人在远古征战、生活和劳作中创造出的独特民族音乐。  来自成都的吴女士既是本次活动的受邀嘉宾,也是一位资深“驴友”。她说:“本来是冲雪山彩林美景来的,没想到黑水群众这么能歌善舞,还有这么多独具特色的非遗表演和文化,真是不虚此行。”  在黑水,不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尔麦多声部民歌”,还有得天独厚的民俗、服饰、建筑文化,保持着最原始的艺术基因。  黑水县有142项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丰富,当地群众能歌善舞,让他们走上舞台表演,是黑水文旅深度融合的表现。  “走进黑水,可尽享人文醉心之乐,可感受远古部落征战的狂舞和放歌高原的天籁,融入身处彩林之间的藏家民宿。”黑水县委书记刘飞说,通过承办本次乡村文化旅游节,黑水县也收获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阿坝州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拥有浓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特别是藏、羌、回、汉等多民族的世代居住、交融,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阿坝民族文化。  对此,阿坝州以此为切入点,植入节会活动,并形成不同产品形态,构建文旅产业发展大格局的“最炫民族风”,满足八方游客的不同需求。农旅融合 旅游业态更丰富  10月14日至15日,由省农业科学院和阿坝州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三届国际山地农业研讨会在九寨沟举行。  这样的一场活动落地九寨沟县,是因为阿坝州的山地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农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会前,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了九寨沟县漳扎镇人参和西洋参林下生态栽培基地、双河镇果菌新模式示范基地、双河镇高山葡萄+饲草生态基地,见证了阿坝农旅融合发展的实践。  据介绍,近年来,阿坝州因地制宜调整乡村农业结构,多措并举强化配套支撑,以特色果蔬、高原畜禽、优质粮油、道地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松茸、黑青稞、牦牛肉、甜樱桃、青红脆李、错季蔬菜等特色农畜产品深受游客青睐,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广泛举办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推进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实现农旅融合、三产联动。截至目前,该州培育重点龙头企业33家,发展休闲农业园200多个、农家乐和牧家乐2000多家,加工农产品产值达13亿余元,休闲农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带动兴起了一大批农产品包装储运、物流配送、线上线下经销店等,农牧业发展呈加快之势,已成为全国乡村休闲旅游主要目的地。对口支援 乡村旅游更火爆  “在湖州,看雪那是不可能的,今天我们几个老同志特别兴奋。”四川省第十二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召开第二天,在海拔5000多米的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来自浙江省湖州市的杨先生与几名退休职工一边在雪地拍照一边与记者交流。之后几天,他们还要到九寨沟、黄龙游览。  加强内功修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开发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积极推广“景区带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一批集看、吃、玩、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重点村。  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开展旅游协作。今年以来,浙江嘉兴市、湖州市和温州市与阿坝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捐赠帮扶资金,广大乡村是双方合作的大舞台。  东西部合作成为助推阿坝州旅游更火爆的重要抓手。无论是九寨沟、黄龙,还是达古冰川、四姑娘山,除了传统的成都重庆存量游客,浙江、上海、广东成了阿坝州秋冬季游客增量最多的客源地。  近日,湖州市职工疗休养基地在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揭牌,标志着湖州市与小金县合作有了新内容。  今年5月,浙江省德清县开始对口援建小金县。为大力发展小金旅游业,6月与7月,两地先后签订《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合作框架协议》及《德清小金疗休养四姑娘山旅游专线合作协议》,开辟“德清游小金”旅游专线,制定四姑娘山5日游、6日游等旅游专线两条。为全面促进小金县的旅游消费迈上新台阶,德清县总工会鼓励德清县机关和企业职工到小金县疗休养。截至目前,德清县已经有16批次近500名职工到四姑娘山疗休养。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29
四川三农新闻网阿坝讯(通讯员 马骥)为了让各级各类帮扶干部人才尽快融入黑水、服务黑水、助力黑水,提升帮扶干部人才藏语口语水平,使帮扶干部人才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根据省州关于藏汉“双语”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黑水县2021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的要求,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于2021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昌德红色教育基地成功举办,参训61人。开班仪式此次培训班开班时节正值盛夏酷暑消散,凉爽秋风为黑水山川换上华美盛装,在如画如诗般的时节,黑水县帮扶干部藏语口语专题培训班召开了,在开班仪式上县委党校王世宇同志作了开班讲话并对参训学员提出了三点参训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牢记援藏初心;二是树立正确动机,发挥模范作用;三是端正学习态度,确保学有所获。针对援藏干部对黑水当地历史文化了解不深、对黑水本地群众交流不畅通的情况本期培训中我们专门邀请了对黑水县人文历史具有深入了解的专家以及参与黑水藏语口语教材编辑的老师为学员进行课堂讲授,此外还专门邀请了卡斯达温艺术团的教师给大家传授了黑水藏羌锅庄,让参训学员沉浸式感受藏族文化,并且依托红军长征途经的昌德雪山进行了长征文化的现场教学,实现了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能够看见黑水文化、听见黑水文化、触摸黑水文化,培训结束后能够实习与黑水当地群众的基本交流,更好的融入到援建黑水的工作中去,在援藏工作中发挥光与热。在结业式上县委党校副校长冯益忠同志就此次培训班提出了三点感受与期望: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二、信念上不动摇,精神上不懈怠。三、心态上不急躁,工作上不满足。在最后由县委党校领导为参加培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希望参训学员始终牢记援藏初心,在援建黑水工作乃至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脚踏实地、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奋勇争先做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教师)。通过本次培训,黑水县帮扶干部们纷纷表示:黑水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将把他看成是个人成长中的顺境、逆境机遇,切实调整好心态,着眼现在、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地把援藏工作的事做好,把一件件平凡琐细的小事办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好岗位职责,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实践中,实现个人人生的不断超越,以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气神”,做好乡村振兴的援藏工作,向家乡、组织和黑水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0-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又一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好季节。从高原到盆地,从自然色彩到人文风采,蜀乡人围绕山水做文章,秀风景,奔“钱”景,为乡村振兴书写秋天的童话故事。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是开放景区还是打卡美景,了解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必不可少。2021年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暨黑水县第九届冰川彩林生态文化旅游季活动现场10月26日,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黑水县人民政府、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州林业和草原局承办,达古冰川景区管理局协办的2021年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暨黑水县第九届冰川彩林生态文化旅游季在黑水县奶子沟彩林公园游客中心开幕。  此次生态文化旅游季以“忆长征、登雪山,赏彩林、观冰川,游乡村、品民俗”为主题,时间从今年10月持续到明年5月,期间将开展中国珠峰山友大会、迎新祈福——达古冰川洛格斯神山、藏家过新年等活动。  为进一步擦亮“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金字招牌,黑水县以举办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展现“圣洁冰川·多彩黑水”文化旅游形象,提升黑水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金秋的奶子沟色彩缤纷,蔚蓝的天空下,五彩斑斓的彩林尽收眼底。峡谷里绵延不绝的彩林就像一条醉人的彩色长廊,由上至下,秋风撩动,彩叶飘舞,如彩蝶一般。  从河谷到山顶,千树万树被秋风印染,构成“雪域画廊”的灵魂。流光溢彩的奶子沟80里彩林,精美绝伦的卡龙沟60里彩林区,美不胜收的60里达古冰川彩林区,让人流连忘返的30里三奥雪山彩林区……它们共同组成了黑水旅游的彩色名片。  黑水的另一张名片——达古冰川,是全球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纪最轻的冰川,也是离城市最近的冰川,被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阿来誉为“最近的遥远”。  达古冰川系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共有现代山地冰川19条,冰川核心面积为6.25平方公里,积厚约30米,冰区内冰川侵蚀地貌、冰碛物堆积地貌等地貌类型丰富、神奇壮观。漫步景区,绿荫栈道错落有致,五彩林木点缀其间,能亲身感受冰川的雄伟和阳光的抚慰。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近年来,黑水县通过建立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以“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漫山彩林呈现之时成了黑水最美时节,也让黑水成为远近闻名的秋季旅游目的地。据统计,仅2020年黑水县共接待游客176.37万人,同比增长10.1%,实现旅游收入139926万元,同比增长9%。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仁青措 刘小义 记者 罗敏 文/图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走进壤塘县上杜柯乡鱼托村,一派新农村锦绣图景。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壤塘县出台了“六新”工程、“五三”行动重要决策部署,持续提升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塑造了“爱清洁、讲卫生、爱美丽、讲文明”的新时代农牧民新形象等,努力打造美丽幸福壤巴拉家园。美丽藏家一角。美丽庭院比比皆是乡村生活甜蜜舒心  “这几天邻居家里在打围墙我过来帮忙,过几天我们家里也要准备打了!”近日,想起家里即将也能有个像样的庭院,上杜柯乡日柯村村民耿让尼玛忍不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上杜柯乡境内,农牧民们正在各自院坝内打围墙、修柴火棚、硬化院坝等,忙碌的景象遍及各个村寨。  “房子建好了,卫生保持也很重要,看到家里面随时干干净净,一家人住着才舒心。”来到鱼托村,村民华尔多向往已久的美丽民居已打造完成,新建的庭院里色泽艳丽的花朵竞相绽放,顺着干净整洁的楼梯来到二楼客厅,看着干净透亮的地板,主人家急忙脱下鞋子,穿着居家拖鞋轻轻走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子,室内变得既通透又暖和。美丽的杜柯乡鱼托村  华尔多说,为了将家里的卫生保持得一尘不染,他特意在商场上购买了电动吸尘器,每天都要在地毯上来回穿梭很多次,打扫起来轻松多了。  在上杜柯乡,像华尔多一家住上新房讲清洁爱卫生的情况现已是普遍现象。鱼托村工作组组长柔波告诉记者,随着全县“六新”工程的实施,村民们相继通过美丽壤巴拉建设居家环境改善项目完善了住房基础设施,居住环境进一步明显改善,乡上还专门组织了环境卫生整治培训,现在村民家家户户卫生都保持得很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室内环境。文明美德蔚然成风村庄美化独具特色  “有了功能完备的洗澡间,我们每天劳动完回来都能洗去身上的灰尘,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脏了反而各种不舒服!”日前,记者来到上杜柯乡吾克基村村民准热家,只见他家干净的水冲式厕所间隔着整洁的洗澡间,里面还配置了自动化热水器以及洗浴用具等,与其独具一格的二楼民房装饰风格极为匹配,舒适的居家环境和配套相比一些酒店丝毫不逊色。  吾克基村工作组组长曲木穷告诉记者,户改厕项目的实施,让农牧民百姓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卫生意识不断增强,村民一家比一家干净,一家比一家整洁。  在该村记者还看到,许多群众家门口废弃的电杆被截成两段,并染上红色颜料用作庭院门柱,加工美化后的废弃电杆不仅成了该村的潮流,也让家家户户大门景气了不少。  来到上杜柯乡日柯村村民罗让卓玛家,她家各种用品干净整洁、摆放有序。“每个星期两个孩子从学校回来,我都要给他们洗澡、换干净衣服,家里也会随时保持干净整洁。”为了全家老少能够随时保持较好的个人卫生,罗让卓玛在网上购买了移动洗澡盆,带动家里老少从个人卫生抓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7
(记者 李霁玥)“虔同哦虔同……”随着德高望重的老者的高声祈福,10月20日,四川省第十二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黑水县奶子沟彩林公园开幕。开幕式现场本届旅游节以“安逸四川·多彩黑水”为主题,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阿坝州农业农村局、阿坝州乡村振兴局、黑水县人民政府承办。开幕式上,黑水艺术团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汇演。文艺汇演分为《生态之城》《非遗史话》《乡村交响》三个篇章,十余个古曲妙音、舞步飞扬的本土文艺表演相得益彰、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圣洁冰川·多彩黑水”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魅力,彰显了黑水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底蕴。近年来,黑水县从道路、景观、文化和标志等方面全力提升旅游形象,国道347线改造提升长约26公里的奶子沟骑游道,满足休闲旅游多样化需求。县城后山全长5.5公里的芦花漫道,有效串联了芦花官寨和芦花会议会址两处红色景区。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0-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10月13日,汶川县川青甘物流园内,来料加工总部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忙着裁剪、缝纫、熨烫。无痕内衣裤、校服、工装、广告T恤、围裙、礼品袋、购物袋……在这里生产、代加工的产品将不断发往外地市场。  今年27岁的威州镇禹碑岭村羌族姑娘张志巧在车间内忙着为内衣裤上胶。她说:“来这里上班一年多了。之前在其他地方打工,后来选择了家门口的来料加工总部,这里相对来说时间自由,有时候请假要去接送一下小孩子上学也比较方便。”  “每天工钱100多元,一个月工资最少都有3000元。”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村村民董松华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上班,主要负责缝制内衣裤,她的爱人则在总部当保安,夫妻俩每年工资在6万-7万元。  “我在这儿干了3年了,过去常年在外务工,由于头部长了脑瘤,动了手术,不能干重体力活儿,就在来料加工车间上班,这里离家也近。”董松华说。  车间负责人何蓉介绍,目前,来料加工总部车间吸纳附近就业人员共计45人,其中4名聋哑人,3名残疾人,2名已脱贫困户,4名低保户,4名无业青年,28名闲置劳动力,熟练加工工人增收超过2500元/月。  “汶川来料加工产业起步比较艰难,因为过去村民绝大部分在务农,思想比较保守,觉得自己是农民挣不了这个钱,在沿海城市的对口支援下,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来料加工总部负责人杨梅说,“从2018年发展到现在,汶川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已有来料加工车间37个,其中总部车间1个、乡镇总车间12个,分车间24个。”  因生产发展需要,来料加工总部于今年初搬迁至川青甘物流园6号楼,同时新建成裁剪、包装车间,全产业链生产初步实现。总部承担着全县加工原料和成品的收发、质检、统筹协调等任务。下设的总部车间,是既能独立加工又能承接高半山群众后道加工流程的一个标准化、示范性车间。  2018年以来,汶川紧紧围绕“建设对口帮扶产业扶贫全面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按照“党建全面统筹,东西部差异用力”的思路,依托浙江来料加工业务大市场,通过政府引导、产业孵化、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让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突破性转变,成为了汶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  据统计,汶川县的 37 个来料加工车间,投入东西部扶贫资金955万元,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参与的加工工人达1500余人,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培训 32 期,培训技术骨干和工人2033人,人均增收超过1800元/月,熟练加工工人增收超过2200元/月,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41人,就业困难人员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月。  杨梅介绍,下一步,来料加工总部将不断深化来料加工发展模式,同时将藏羌元素与加工产品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汶川来料加工特色品牌,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燚 刘小义 记者 罗敏 文/图  “1、2、3、4……老乡,你们几个一会就跟到我,我带你们去做检查哈。”10月13日,晨曦刚透过云层,将山顶照得金光灿烂,阿坝州壤塘县吾依乡壤古村的体检现场就排起了长队,村民们通过之前采集的身份信息找到对应的个人体检表,由专门负责的医生带队依次去各个点进行身体检查。体检现场。  X光胸片、超声波、心电图、彩超……现场,两辆来自省三医院载有各种设备的医务大巴稳稳地停在壤古村村部,数十名身着工作服的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在各个岗位,为全村群众作全面细致的体检。  据了解,按照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直机关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定点帮扶工作安排,省第三人民医院定点帮扶壤塘县吾依乡壤古村。为不断提高全村农牧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该院从免费送医进村着手,深入实施帮扶行动。  “这相当于把一个小型医院都搬到了村里,我们不用坐车出去看病了!”正拿着体检单排下一个检查项目的村民德忠向记者感叹道。忙了一上午的带组医生易丹还在带着后面来的村民去检查,“这确实是比在医院里热闹些,也更温暖些。”易丹医生和有的村民语言沟通存在误差,闹了许多笑话,当地的年轻人就担任了翻译的角色,这让本就联系紧密的医患感情更多了一分温度。  “医生,这个小女娃疑似有肺结核,你帮她检查一下嘛!”驻村医生陈彪着急地带着一名抱着两岁孩子的村民到各个检查点和来自省三医院的医生说明情况。而这也不是今天体检的特殊个例,许多村民知道了今天可以全面看病,便告诉左邻右舍,好几个之前没有诊疗记录的小朋友都来到现场。  牵头本次活动的省三医院副院长冯梅介绍,在接下来的帮扶时间里,医院将与吾依乡卫生院牵线搭桥,提高当地卫生所医疗水平,在医疗数据信息化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视频方式进行线上诊疗,让村民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及时医,在本地不满足治疗条件的情况下,将组织村民们前往省医院就医,真正做到节约医疗资源,为高原群众提供医疗保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20
松潘县新一届乡镇班子上任后,各乡镇党委班子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坚持以乡村振兴的要事、基层治理的难事、群众关注的实事入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走进群众心窝子,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田间地头展“新作为”,民忧在一线“解起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各乡镇党委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好换届后“开门一件事”,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新一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扎实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集中走访活动。灵活利用红白喜事、院坝会等形式,组织村两委干部、三老人员、党员、贫困户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座谈,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各乡镇党委共走访群众6万余人次,梳理困难问题300余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50余个。教育引导寻“新突破”,民情在一线“结起来”以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为基础、以宣传资料为蓝本、以困难问题为导向广泛深入宣传,依托组织凝聚力量,充分利用摩托、马背宣讲队、农村党员和退休干部等力量,进农家、到羌寨、赴远牧点开展宣讲,积极引导深刻认识换届工作的重要性、纪律性和严肃性,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带头遵守、广泛宣传“十严禁”“四必须”等换届纪律的戒尺和红线,强化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率先垂范,履职尽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同时制定下发加强换届风气监督方案和巡回督查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程序步骤,切实加强换届的监督。结合季度目标督查,已完成二轮督查,电话随机抽查100余人次。解困帮难迎“新挑战”,民生在一线“强起来”乡党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俯下身的方式开展走访接访活动,听取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党员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和包村工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联系群众,对历史遗留问题、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面对面倾听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群众代表的诉求,征求意见建议;真心实意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群众诉求。通过一系列举措,各乡镇党委对本地区的民情民意和问题诉求做到了心中有数,建立起一本“问题台账”。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找方法,对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反馈,有条件解决的明确解决时限,无条件解决的明确回复,无理要求明确拒绝,并严肃教育引导,动态管理问题台账,决不把“台账”变成“欠账”。截至目前,收集经济发展方面意见 113条、民生改善方面意见 215条、党的建设方面意见 39条、社会稳定方面意见42条、民族团结方面意见 18 条,现场处理解决问题 34项,解释答疑 34项。干群关系有“新提升”,民心在一线“聚起来”各乡镇党委在抓实重点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展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全面梳理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分户包案销号、进行限时调解,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群体性事件不出县。同时,把党员干部纳入群众工作范畴,以换届风气监督为主线,开展谈心谈话专题活动,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进行满意度测评,开展集中谈心谈话,全面征集意见建议,真正把握干部思想动态,排解负面情绪、增进团结和谐、激励干事热情。乡镇干部每月与联系户进行交心谈心,协助解决群众面临的教育、医疗、失业等切实困难。建立健全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常访机制,走访慰问弱势群体74人,解决实际困难12件。(松潘县委宣传部供稿 )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邵理燕 王先杰  国庆大假期间,笔者来到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大寺组水果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的避雨棚里,一串串脆李子挂满了枝头,果农王加龙正在与亲朋好友采摘红脆李。虽然天上下着雨,但大家“躲”在避雨棚下,高高兴兴地采摘果子。  据了解,避雨棚的作用主要是避免李子淋雨产生“裂果”“软果”现象。“往年,受雨水影响,往往要丢掉三分之二的坏果,今年用上了避雨棚,没有一个裂果。”王加龙高兴地说。  克枯村海拔2300余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李子树生长。海拔高导致脆李子的上市时间比其他地方都要晚,错过了李子上市的高峰期,价格也就相对提高。“今天我们的李子卖的是4.5元1斤,这还是前几天就订好的价钱。如果按照这几天的价格,应该是在5.5元至6元之间。”王加龙说。  依托价格优势,村民们种植热情很高,现在大寺组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李子树。但一到李子成熟期,当地降雨增加,果子出现严重的“裂果”“软果”现象,一度达到了 50%以上,在海拔较高的区域还会出现果子绝收的情况。为有效应对气候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开展研讨工作,于2020年11月中旬制定了《汶川县2020年特色水果避雨栽培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于今年3月开始实施克布环线特色水果避雨栽培设施安装工作。  王加龙在李子避雨棚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搭起了标准化的避雨棚。“我们高半山要发展好李子,就必须搞避雨棚技术,这样我们就不用再靠天吃饭。”王加龙说,李子避雨棚技术在他家的成功,在村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村民纷纷表示明年将积极申请实施避雨棚技术。  据了解,汶川县特色水果避雨栽培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县科农局提供修建避雨棚设施的材料,果农负责转运费和投工投劳,设施面积约200亩。  目前,汶川县青脆李、红脆李种植面积达3万亩,今年年产量预计为5.3万吨,产值约3.2亿元,青脆李、红脆李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9月29日,在位于茂县叠溪镇蚕丛村的茂县明德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不久的苹果园里,四处散发着苹果的芳香,又红又大的苹果挂满枝头,合作社理事长李明贵兴致勃勃地举办了他种植苹果35年来的首个苹果节,广邀当地种植户观摩、品鉴。  李明贵之所以要办这个“苹果节”,原来是这个苹果园有点与众不同,采用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园还不到两年即投产见效,亩产量可达1500斤,颠覆了他根深蒂固的“种苹果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投产”的印象。采用“三新”合作社尝甜头  李明贵的合作社能有今天的成功,缘于一段故事。  “苹果树根系浅,树子长大以后,一旦遇到刮大风,就容易倒伏。”李明贵介绍说,“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的村支书王学康请我去帮他指导一个2亩地的示范园搭架,我按我的想法搞了个铁管架,但是配套的修剪、肥水、植保等方案我只是懂点表皮,还需要找更高级的老师才能解决。”  之后,李明贵得到了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谢红江团队的支持。于是,李明贵与人合伙成立了合作社,于2020年、2021年先后在蚕丛村流转了60多亩土地,采用谢红江团队推荐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园。  李明贵介绍说,在品种上采用了嘎拉、瑞雪、维纳斯黄金、阿珍富士、烟富10号等抗性好、耐储性好、品质好的新品种,同时兼顾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技术方面采用了高纺垂树形、肥水一体、树盘覆地布、行间生草、搭架、矮化砧木、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此外,还采用了宽行密植的新模式。  从今年7月下旬开始,合作社的这个新建果园就陆续有苹果上市,果园价达到了8-10元/斤,通过口口相传,卖得很好。李明贵说:“以往我们的老园子,苹果在中秋前后就一次性采光了,现在的新园子,苹果可从7月下旬采到11月下旬。而且,果形端正,大多数是直径8厘米的‘80果’,我们都实行分级销售,不再像过去那样卖统货了!”新园胜旧园销期长收效高  茂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高级农艺师马开明介绍,茂县有3000多亩苹果园,自2015年在省农科院园艺所指导下,已有400余亩苹果园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年就实现了丰产,亩产量达到了8000斤。  据了解,省农科院园艺所在我省的盐源、越西、乡城、康定等苹果产区亦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面积已占全省60余万亩苹果面积的百分之一二十。  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杨文渊介绍,茂县等地的老果园,过去以中晚熟品种居多,通过引进嘎拉、华硕、福布拉斯、玖月奇迹等系列新品种,弥补了早熟品种的不足,也丰富了中晚熟品种类型,延长了苹果的上市期。  “新技术主要是采用了机械化建园,用挖掘机起垄开沟,大大节省了人工。”杨文渊说,“苹果园采用了高光效树形,树高控制在了3.5米左右,各个方位都有光照,树势健壮、产量高,优果率从过去的百分之五六十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且不易出现大小年现象。”  据杨文渊介绍,宽行密植的新模式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以茂县为例,过去的老园子株距行距较大,1亩只有50株左右,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种植初期园子很空旷,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低;二是种植后期又造成郁蔽,管理难度大,光照不好,病虫严重。而通过宽行密植,每亩可种植110-130株。  同时,抗重茬矮化砧木技术的运用也很关键,此技术能使苹果树的树体变小、须根特别多、抗重茬障碍,不旺长树子,配合高光效树形培养,有利于早成形、早丰产、早见效。  此外,肥水一体技术实现了少量多次、精准施肥,避免了过去的大水漫灌,节本增效显著。果园通过自然或人工生草措施,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还可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  “原来,苹果投产需5-6年,产量只有3000-4000斤/亩。”杨文渊说,“现在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栽后第二年见果,亩产即可达700至1000斤,第4年丰产后能达6000-8000斤/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金秋10月,川西高原风景如画。笔者从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处了解到,阿坝县5000亩黑青稞核心种植区采收工作已落下帷幕,当前,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正在田间来来往往,忙着处理其间的黑青稞秸秆。  据了解,园区工作人员将园内黑青稞秸秆统一收集起来,在相关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下,将黑青稞秸秆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和饲料,不仅有效解决了青稞秸秆处理问题,达到生态循环、废物利用的目的,还能节约园区肥料、饲料费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净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露坤告诉笔者,该园区建设发展至今,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黑青稞发展目标和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一方面,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改善了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的营养成分,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更有利于水、土、肥的合理使用和效率发挥。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园区注重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物理防虫防病措施,有效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量,保证食品安全,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国庆期间,灞州镇克枯村大寺组水果种植基地,一排排的避雨棚里,一串串脆李子挂满了枝头,果农王加龙正在与亲朋好友采摘红脆李。虽然天上下着雨,但大家“躲”在避雨棚下,高高兴兴地采摘果子。据了解,避雨棚的作用主要是避免李子淋雨产生“裂果”、“软果”,“往年,受雨水影响,往往要丢掉三分之二的坏果,今年用上了避雨棚,果子没有一个裂果。”王加龙高兴地说道。克枯村海拔2300余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李子树生长。海拔高也导致脆李子的上市时间比其他地方都要晚一些,这样就错过了李子上市的高峰期,价格也就相对提高。“今天我们的李子卖的是4.5元1斤,这还是前几天就订好的价钱。如果按照这几天的价格,应该是在5.5元至6元之间。”王加龙说。依托价格优势,村民们种植热情很高,现在大寺组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李子树。但一到李子成熟期,当地降雨增加,果子出现严重的“裂果”、“软果”现象一度达到了50%以上,在海拔较高的区域还会出现果子绝收的情况。为有效应对气候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开展研讨工作,于2020年11月中旬制定了《汶川县2020年特色水果避雨栽培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于今年3月开始实施克布环线特色水果避雨栽培设施安装工作。 王加农在李子避雨棚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搭起了标准化的避雨棚。“我们高半山要发展好李子,就必须搞避雨棚技术,这样我们就不用再靠天吃饭。”王加龙说。李子避雨棚技术在王加龙家成功推广,在村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村民纷纷表示明年将积极申请实施避雨棚技术。据了解,汶川县特色水果避雨栽培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县科农局提供修建避雨棚设施的材料,果农负责转运费和投工投劳,设施面积约200亩。目前,汶川县青脆李、红脆李目前种植面积达3万亩,今年年产量预计5.3万吨,产值约达3.2亿元,青脆李、红脆李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邵理燕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文莎  10月5日,天刚亮,阿坝州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脱贫户朱学波便出了门,在小金苹果“共享农庄”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共享农庄”打工,朱学波每月能赚两三千元。“打工人”朱学波还有一个身份——“股民”。“家里的两亩苹果园流转给‘共享农庄’,每年至少有2.4万元的保底收益。”站在被果实压弯腰的苹果树下,朱学波小心翼翼地摘下已成熟的苹果,生怕碰伤这些“致富果”。  小金苹果“共享农庄”因何诞生?效果如何?记者带着问题进行了采访。小金苹果“共享农庄”三方出资建设“共享农庄”  木栏村虽有1300余亩果园是小金苹果的核心产区,但果农管护水平不高。“1亩苹果的经济效益不足6000元。”木栏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说。  随着省内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成都市新津区向小金县伸出援助之手,与木栏村“携手”启动小金苹果“共享农庄”项目,当地的种植户逐步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何为“共享农庄”?“它是带着共享的基因诞生的。”龙华贵介绍,这个农庄由新津区、木栏村、斯维登集团三方共同出资建设,其中新津区注入帮扶资金868万元,占股70%;木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 248 万元,占股20%;斯维登集团出资124万元,占股10%。  “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下,三方按股权比例分红,木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给村民和村集体分红,斯维登集团前 5 年收益投入‘共享农庄’。”龙华贵说,除了每年1.2万元/亩标准的土地保底收益外,2020年通过股权分配,村集体经济收益106500元,农户人均分红40元。  如今,木栏村446户村民都成了“股民”。通过村民持股,“共享农庄”把全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村民也支持“共享农庄”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吃上“旅游饭”  走进“共享农庄”,苹果造型的全透明星空房、极简主义设计的小木屋映入眼帘。游客入住后,推开窗就能摘到又脆又甜的苹果。天气晴好的夜晚,躺在星空房的床上便可以看到满天繁星。  “共享农庄”于2019年7月底建成,主要由“共享农庄”核心区和“非标”民宿区两个部分构成,一期规划100亩,其中核心区27.24亩,建成星空房等特色小木屋 25栋,以及观光栈道、餐饮购物、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斯维登集团负责线下运维,旗下途远公司负责打造“共享农庄”,途家公司负责线上游客导流,途礼中心负责农特产品线上销售。  特色农庄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周边农户看到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有的在农庄附近开起特产超市,有的利用自家闲置资源搞起旅游接待。  此外,村里还开通了电商渠道,小金苹果、花椒、核桃、土豆、野生菌等农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不仅有市场,还有好价格。“以苹果为例,传统销售每斤仅卖2元左右,而电商销售每斤可卖6元左右。”龙华贵表示,预计今年木栏村苹果销售产值将达到600多万元。  “‘共享农庄’既是田园产业体,也是旅游综合体。”小金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还将在“共享农庄”里融入红色文化、嘉绒文化,发展特色餐饮,培养旅游服务、农村电商人才,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同时,探索建设“酿酒葡萄共享农庄”“高山玫瑰共享农庄”“户外运动共享营地”等新业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