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光富近日,阿坝州首例育肥猪出栏价格保险落地汶川县。这单保险共为该县5.75万头育肥猪提供了1.15亿元出栏价格保险保障,避免了养殖户受生猪价格波动影响,最大限度保障了生猪养殖户的利益,提升了养殖积极性。  预计到年末,汶川县育肥猪出栏价格保险保障金额将突破3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15
暮春之初正是春耕备耕好时节,松潘县黄龙乡抢抓有利时机,多举措开展撂荒土地复耕,让“沉睡”的耕地苏醒起来。“证”地核实,摸清底数为全面掌握黄龙乡撂荒耕地实情,该乡、村干部与农户手持“土地承包证”,按照“本本”上记录的地名和面积,精准定位、逐一核实,仔细找寻“沉睡”的耕地,准确掌握撂荒原因,对85亩撂荒地进行了登记造册,其中因泥石流冲毁15亩,高半山撂荒地70亩。“权”责分明,重点督促针对撂荒土地复垦,黄龙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了乡、村干部职责和群众耕种义务,并成立工作专班,将复垦工作纳入工作日报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重点督促,确保复耕工作有序推进。“抢”抓时节,复耕复种该乡、村干部和农技服务人员充分利用春耕时令,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宣传讲解,做通群众的思想禁锢,动员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根据自身实际,采取自耕自种、土地流转等方式复耕复种。截止目前,该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已完成对85亩撂荒地的种植意愿调查,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复耕复种工作,将因地制宜种植蔬菜和饲草等作物,激发土地活力,真正把撂荒地利用起来,孕育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供稿:松潘县新闻办公室)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14
(伍排勇 孟正凯  记者  庄媛)眼下,正是汶川甜樱桃挂果期间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4月12日,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信息员王国理在得知村民王国建家发现了一株生长不正常的甜樱桃时,立即来到王国建的果园,通过现场拍照将甜樱桃的生长状况和问题初步分析后提交到“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村民王国建家的这株甜樱桃长势不是很好,与周围的甜樱桃相比叶子明显要小得多,初步分析是不是根部出了问题。”几分钟后,平台汶川运管中心的工作人员李翔便将她提交的问题分诊给汶川的农技专家。信息员王国理在果园了解提交果树问题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汶川农技专家周桂虹便在线回复了王国理提出的问题: “甜樱桃生长不好可能是根部出了问题,需要将根部刨开看是否有根腐、根瘤现象,如果根部没有问题要询问农户是否用药过度,比如说是不是多效唑打多了。”记者从“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汶川运管中心工作人员李翔处了解到,不少种植户在田间管理中遇到甜樱桃种植问题,都会通过当地的信息员报送田间管理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根据信息员的描述,会在第一时间将遇到的问题发送给农技专家,并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将处理意见在线回复信息员。”王国理告诉记者,专家及时在平台上回复后,自己会将专家意见逐一去告知农户,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帮助果农挽回种植上的损失。王国理说:“有了这个在线平台真的很方便,通过手机我就把老百姓在甜樱桃、李子、苹果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在线向专家提问。”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汶川县正是充分应用“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为汶川果农在科技种植上排忧解难。果农在果园也能通过平台与农技专家沟通交流据了解,“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汶川运管中心于2017年建设完成,具有“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四大服务功能,覆盖汶川县9个乡镇75个行政村,共录入专家198名,信息员452名,至今已收到涉农信息5016条,完成咨询4772 条。汶川县科农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詹雪梅表示,“‘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汶川运管中心通过省、州、县、村、农户五级联动,解决了基层科技需求上不来、实用技术下不去的矛盾。充分体现了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记者了解到,“”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汶川运管中心除了解决村民遇到的种植难题,每年还将组织至少两次平台专家、信息员业务能力培训,通过不断提升信息员、专家业务能力,真正实现科技兴村、科技助农,让广大种植户通过科技发展致富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4-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川西高原蛰伏整个冬季的生机开始显露。4月11日,若尔盖县唐克镇境内,九曲黄河第一湾旁,白河牧场相关负责人李静正在检查高原油菜播种的农机具。马上,他就要带着牧场12名工作人员,开始给万亩高原油菜种植基地播种了。  种植高原油菜30年,今年有点不一样,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39团赴若尔盖县开展科技帮扶对接工作,为白河牧场油菜产业发展问诊把脉。特派团团长、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省协同推广技术首席李浩杰告诉记者,国家科技特派团39团准备从良种、良技及品牌创建等方面帮助白河牧场高原油菜产业提质增效。川西高原油菜。洪瑜 摄痛点菜籽亩产仅为平原地区三分之一  牧场与油菜结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名为浩油11号的早熟白菜型小油菜,从北方引种,在海拔3400 米的川西高原扎下根。每年夏天,万亩花海波涛随风绵延至天边,目之所及尽是璀璨金黄。  种下油菜,牧场收入比以前高了50%。2019年,该场建成年加工1000吨的菜籽油加工生产线,采用传统的压榨工艺并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将菜籽油产品命名为“阿尔甲”。今年,已是“阿尔甲”牌菜籽油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第9个年头。用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夺基泽让的话说:“高原优质油菜在这里开成旅游富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花。”  李浩杰等油菜专家团认为,由于良种良法缺乏,白河牧场油菜亩产仅50公斤,为平原地区三分之一左右,去年实现了亩产60公斤,竟然是多年来的丰产了。此外,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阿尔甲”牌高原菜籽油销售价格远低于一般高原绿色菜籽油的售价30元每斤,销售范围主要为若尔盖当地。为了打破这样的现状,产业提质增效刻不容缓。破局良种+良技 提高产量和品质  “今年油菜播种季,我们将提供1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白河牧场进行引种适应性筛选试验。筛选出最适合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希望在产量上有显著提升。”李浩杰告诉记者,这些新品种分别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南充农科院、绵阳农科院4家单位育成的,在四川多点试验中表现优异,不仅保证了“双低”品质,含油量45%以上,亩产还能达到180公斤以上,将通过在白河牧场两年适应性比较试验后,扩大面积推广。  除了良种外,良技也是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白河牧场万亩高原油菜已经实现机械化种植,但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不够完善。针对这样的现状,国家科技特派团拟为当地提供从播种到收获全生长周期的油菜种植管理配套技术支持,如精量播种、高效施肥、绿色防控、机械化分段收获等技术。  “良种+良技双管齐下,预计能有效提高白河牧场油菜籽产量和品质,这也为下一步打响当地高原菜籽油品牌奠定了基础。”李浩杰一行专家团查看了库房中的存油后认为,打造更好的“阿尔甲”牌高原菜籽油,除了要从产量、品质方面找原因之外,还要紧扣“高原油菜”“绿色认证”等鲜明特色做文章,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链,将品牌擦亮、打响,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延伸阅读这些产业也重点覆盖  高原油菜产业,只是川西高原绽放的众多产业之花中的一朵。牛马羊产业、高原果蔬产业、优质粮油产业、道地中药材产业等,都是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们关注的重点。  特派团除了油菜,还有中药材、畜牧、牧草、大麦青稞等6个领域来自全国14个单位的专家。在3月底召开的国家科技特派团39团赴若尔盖县开展科技帮扶对接会上,专家们分别就实地考察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做了部署,一起梳理若尔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需求,探讨了重点产业,提出了“2+1+N”产业发展模式,并与当地签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服务承诺书。  不辞辛劳奔波于三州大地的还有国家科技特派团第37团。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37团与壤塘县产业需求对接及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上,专家们对牦牛养殖、黑青稞等特色产业发展瓶颈、方向做了详细解读。除了若尔盖和壤塘,由我省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组成的油菜产业组还服务于阿坝、道孚及炉霍三个县的油菜产业发展。  “签下承诺书,帮扶责任压实在了每一位团员肩头。我们将充分依托川西优越的自然禀赋,结合特派团专家专业,为各个帮扶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李浩杰一番话,说出了国家科技特派团全体专家的心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12
(孔解 记者 庄媛 ) 近年来,阿坝州黑水县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抓手,畅通农村交通网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4月6日,走进暮春的黑水县热拉村山头,桃花、梨花开的正艳,一条条银色绸带般的农村公路密织如网,蜿蜒在美丽的乡村间,把原本割裂的古村落串联起来,成为沿线群众迈向致富的康庄大道。热拉村的“四好路”“路通了,路宽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这是热拉村每一个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在他们看来,脚下延伸的不是普通的水泥路,而是一条条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车子进得来,产品出得去!”通达宽阔的农村公路承载着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热拉村“冰山小丫头”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牦牛养殖和农副产品销售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俄木初说,宽阔的公路直通乡村,方便了产品销售,公司规模也越做越大。路通花开日子美修好一条路,盘活一片土,造福一方人。如今,俄木初的“冰山小丫头”食品公司已逐步走上正轨。很多村民在俄木初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和就地务工两种方式实现了增收。同时,作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公司主要销售村上的牦牛肉、藏香猪、凤尾鸡、黑山羊、土豆、蜂蜜等天然绿色农产品,带动村民们积极开展种养殖业,把该村的天然绿色农产品销售到成都、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产业带来的福音。“在这里上班,不仅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还能免费学到养殖技术,自己的农产品还可以网上销售,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热拉村村民拉姆满脸笑容地说道。四好农村路让热拉村村民田间劳作也方便了“门前沥青路、出行客运车”正成为热拉村百姓的幸福写照。同时,热拉村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特色产业路、致富路,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大力培育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精细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近年来,黑水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努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县构建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全县15个乡镇100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下一步,黑水县将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围绕“南农北林、冰雪立业、精神铸魂、共同富裕”战略布局,凝心聚力、攻坚奋战,全力以赴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加快“六区”建设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以高标准、高质量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4-08
(伍排勇 孟正凯 记者 庄媛 文/图)为进一步提升汶川高半山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储备适合高半山乡村发展的“造血”产业,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充分利用高半山撂荒地,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定点帮扶下,在高半山上试点推广羊肚菌大棚种植。如今,经过3年的发展,羊肚菌产业已经从试点种植的2亩发展到现在的35亩,并推广到附近的高半山村,成为汶川高半山特色产业之一。撂荒地发展羊肚菌产业克枯村村民余祥3年前开始在李子树下试点种植羊肚菌。今年,余祥不仅租用管理着村里的10余亩土地继续发展羊肚菌大棚种植,还和邻近的大门村村民合伙投资30余万元在大门村利用闲置土地建起了大棚,推广种植12亩羊肚菌。通过大棚种植不仅提高了产量,形成了规模,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领作用。大门村、克枯村的羊肚菌种植成功了,也到了第一茬采摘期,为了帮助村民销售,省林草局下派克枯村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钟毅表示,今年省林草局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计划以购代捐采购村民们的羊肚菌约4000斤。目前,首批1000斤羊肚菌已经包装运出。同时,通过网络、市场也将销售一部分,今年村民种植的羊肚菌销售没有问题。钟毅希望羊肚菌产业能够在汶川的高半山实现规模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储备产业,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08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在松潘县白羊乡的片片茶山上,一股股凉凉的清风夹杂着淡淡的茶叶清香扑面而来,一树树、一枝枝的新芽挤满枝头。利用这两天的晴好天气,茶园坪村党支部书记蔡昌松带领着茶农们穿梭于茶园中,正忙着采摘清明前的春茶。远远可以看见正在采摘春茶的村民们,他们利索地掐下嫩绿的茶芽放进茶兜中,茶兜里装满了鲜嫩翠绿的芽尖。村民采摘春茶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采茶间,蔡昌松介绍:“我们茶园坪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坚持以百亩老茶树改造升级为核心,积极打造生态茶园,努力做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建好生态产业致富的小康路。” 沐浴着脱贫攻坚的春风,白羊乡产业结构将不断丰富,从以往单一的“三木”经济,逐步向生态产业多维转换,为产业发展铺就了生态底色。据悉,当前,白羊乡已建成茶叶加工厂1个,升级改造老茶树180余亩,新栽种茶树150余亩,预计2022年还将升级改造老茶树、新栽种茶树600余亩。千亩茶园建成后,每年经济效益将达到5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2018年,白羊省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所以,在发展中我们更加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强补短板、育动能,将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品牌优势。”白羊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果如是说。扬起乡村振兴战略之帆,白羊乡积极利用独特自然生态优势,进一步充分挖掘白羊贡茶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有机茶原料基地建设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扎实做好茶叶产业园建设。白羊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探索茶叶产业园建设模式和路径。2021年,先后4次组建考察组前往雅安名山、北川擂鼓考察茶产业发展,并与名山当地合作社签订《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合作意向协议》,引进茶叶优良种苗,深入学习了解茶叶全产业链建设。同时,将雅安名山茶叶专家请进白羊,为茶叶基地选址、种植、培育、管护等提供宝贵经验,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着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目标。(供稿:松潘县新闻办公室 钟林秀 汪明超)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01
(刘燚 何永美 记者 庄媛)初春的壤塘,一片生机勃勃。壤塘各地更是如春日嫩芽般处处展露着新希望。3月30日,蒲西乡伊里村,在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耕地、翻土、播种、施肥、揭膜、覆膜……一幅“春耕备耕图”在这里徐徐展开。壤塘进入春耕季“今年我们种了几类蔬菜,自己餐桌丰富了,卖的价钱也好。”伊里村村民吉里一边播种一边高兴地说。土豆、青稞、胡豆、油菜,一道道犁沟在滚滚车轮下掀开泥土的新貌,一颗颗种子均匀地洒落在土地里。“今年政府给伊里村免费发了230亩油菜种子、50亩的土豆种子,去年种植收益很好,今年计划种植470亩农作物。”伊里村组成员尚杰斌告诉记者。近年来,壤塘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在对口帮扶和政企联动的支持下,引导和鼓励农户发展起了种植产业,不断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去年我们家种了4亩地,油菜种了2亩,其余2亩种了土豆和一些青稞、胡豆,仅油菜和土豆就卖了6000多元。”伊里村民索朗华青高兴地说。据悉,种植的经济作物中,除了村民们自产自销外,其余的经济作物将以帮扶单位以买代扶、企业订单收购等途径售卖。壤塘大地春耕图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为全力支持春季农业生产,更好地促进群众增收,壤塘县多措并举,在春耕时稳步推进种子发放和农机技术培训,主动服务农民,保障春耕生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发放180吨马铃薯、4000斤油菜、30吨黑青稞种子与71吨复合肥,助力春耕备耕。“村里能有今天的变化,都是政府带动了老百姓脱贫致富,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将温暖送到了百姓心里。”村民吉里激动地说。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壤塘各地正迎着春光,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用“农”墨绘制着更加多彩的“春耕图”。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01
(杜康琴 吴凯 记者 庄媛)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平,提高全州农田建设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3月29-30日,由省农田建设发展中心专家和阿坝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书俊带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服务团一行,在阿坝州金川县,为阿坝州13个县科农局的代表就高标准农田工程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科学施肥等开展了现场交流培训。会议以“现场观摩+会议“的形式举行,与会人员先后来到金川梨现代农业产业园、沙尔乡克尔玛村和山埂子村等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的方式,详细了解了项目建设和春耕生产情况。金川县科农局副局长朱德文表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金川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含高效节水0.33万亩;正在实施建设的1万亩完成了60%工程量;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农户就近务工问题,同时,建设后机械化耕作和田间道路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阿坝州确定产业基础好、示范效果好的乡、村作为项目实施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促进群众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热情不断高涨。截至目前,阿坝州除红原县外的12个县市已开展了3个年度共35个项目的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余亩,高效节水灌溉2.6万余亩。阿坝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书俊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重大战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阿坝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据悉,今年5月底前,阿坝州要完成2021年结转的4.94万亩高标准农田和0.1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和县级初验;完成2022年项目实施方案审批,9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31
(杨玉红 记者 徐中成)3月28日上午,海拔2600多米的黑水县知木林镇二木林村,一张“海宁——黑水对口支援蚕豆种植技术培训会”横幅格外醒目。  “每隔35厘米就挖一个坑,深5至6厘米,然后放1至2粒蚕豆种子,再用薄土压平。”该县从眉山邀请的“土专家”刘治中站在地中央,用锄头比划着间距,给当地村民示范种植的技术要领。“这是从日本引进、经浙江一家种子公司改良后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有着5年新品种成功种植经验的刘治中说,以前种的蚕豆,一亩产600斤干蚕豆,价格在2元/斤左右,“而新品种鲜豆荚平均亩产2500斤,干蚕豆1000多斤。”  去年浙江省海宁市对口支援黑水后,海宁援黑工作队同黑水相关部门考察了当地的阳光、土质等情况后,觉得黑水有种蚕豆的基础,而且因为海拔气候原因,还具备天然的反季节优势,于是跟海宁的一家蔬菜公司对接,准备引进这款名为“慈蚕1号”的蚕豆新品种,并商定该公司免费为黑水提供种子,采用订单式回购,以1.5元/斤回收鲜豆荚。  目前,海宁这家蔬菜企业已与黑水县卡龙镇、慈坝乡、西尔镇、知木林镇签订新品蚕豆购销协议,共试种1034亩,预计将给种植户带来每亩3000多元的收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30
(王鑫 记者 徐中成)3月25日,海拔2700多米的小金县宅垄镇蕊丰村,藏族老人雍国寿家迎来了一群说普通话的客人。围着火炉,61岁的雍国寿兴高采烈地讲解村里的传统手工艺品藏式花腰带。村民制作藏式花腰带  这些客人是来自江浙地区的一支设计团队,团队负责人刘璇说,这已是她第四次到蕊丰村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对口支援和牵线下,她和团队来到这里,想为高半山村的藏族妇女做一些实事——将寨子里藏族妇女闲暇之余都会手工编织的藏式花腰带“变现”。  蕊丰村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寨。嘉绒藏族妇女会将羊毛、牛绒、麻等材料用手工搓绞成细线,然后织成毪子、麻布,然后剪裁缝制成腰带,并绣上色彩艳丽的花朵、山水等民族图案。每逢重大节日,男女老少都会穿戴这种藏式花腰带。  “花腰带是我们口口相传的技艺。”雍国寿说,他家4个女儿都会做,一条简单的花腰带,需要七八天时间才能做完。  如今,嘉绒涉藏地区的藏式花腰带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遗藏族编织刺绣传统手工艺。  在刘璇和设计团队看来,这是嘉绒藏族妇女一针一线留给一家人的温馨记忆,是一个地区特别的文化记忆。但要将花腰带“变现”,进而做好、做活,并不容易,“一方面,这里山高路远,多年来手工技艺发展变化不多,产品形式比较单一,难以应对市场的多变需求。另一方面,这份手工技艺中融入了嘉绒藏族的非遗文化,改变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和传承。”  带着问题和思考,一个“嘉绒德咪”妇女共富计划悄然萌生。浙江德清驻小金对口支援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设计团队将帮助当地创新传统技艺,打造衍生文创产品,同时进行品牌嫁接,进而打响知名度,提高当地家庭妇女的劳动收入。  这一计划得到小金妇联和宅垄镇的积极响应。蕊丰村委会妇女主任杨富玉说,目前,当地已投入10万元启动资金;在设计师团队的指导下,村上已在尝试带有花腰带文化的手链、耳饰等产品的创新制作。  不仅如此,宅垄镇还在蕊丰村组建了相关合作社,希望在合作社吸引带动下,引领全镇更多妇女参与这项致富计划。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30
小金县一手抓项目一手壮产业  (王鑫 记者 徐中成)3月27日,小金县美兴镇下马场村的河岸边,村民蒋国荣和40多位村民正忙着修砌堤坝,“月初就来干活了,一天能赚200多元钱。”  蒋国荣是下马场村唯一的防返贫监测户。修砌堤坝的项目刚开工,村里的负责人就找到他,推荐去务工。“在项目上干点活,加上平时自己送送货,今年已有1万多元的收入。”蒋国荣说。  小金县发改局以工代赈办负责人张富勇介绍,今年小金乡村振兴项目共有80个,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总投资约1.85亿元。这些项目中,投资较小、当地群众有能力自建的,均将按照以工代赈推行实施,“有20多个,预计能为当地群众增收580万元。”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不断增强防返贫监测户的“造血”能力,是小金县助农增收的举措之一。为发挥好项目作用,保障参与农户权益,小金县发改局还编印了基本操作流程等相关资料,确保相关人员熟悉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积极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户增收的“内生”动力。  在小金县抚边乡粮台村,高山蔬菜产业园已经成型。小金县开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正江说,该园区计划分三批种植500余亩蔬菜,主打结球生菜,“今年种植面积将再扩展20%,达到1500亩左右。产量预计能达到3500吨,将以订单模式销售。”  黄正江表示,今后园区还将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沃日镇木栏村、日尔乡董马村、结斯乡廖家园村推广种植高山蔬菜。  小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学昌表示,小金将以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擦亮小金苹果、小金玫瑰、小金松茸、小金沙棘、小金牦牛等“小字号”特色农业金字招牌,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汶川县在家门口为浙江企业打工  (邵理燕 记者 徐登林)3月28日,汶川县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来料加工总部车间里,车间总负责人杨梅正指导工人赶制一批内衣和儿童罩衣的订单。  杨梅开过农家乐、种过水果,还做过羌绣合作社。2018年7月,她作为汶川县代表赴浙江省考察学习,发现当地正寻找来料加工合作方,“这个产业投资少、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效益却不错,适合农村妇女创业。”杨梅决定将这个项目带回来,要让“姐妹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浙江省义乌市福田街道和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来料加工项目被正式引入汶川县,杨梅也成了当地第一个开始做来料加工的人。经过4年的精心经营,如今来料加工产业越办越红火,2021年总产值已超过350万元。  在车间里,记者注意到一个专门设置的儿童乐园,不少孩子在里面嬉戏玩耍。“我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过来上班,下午放学我就把孩子接到车间来。”工人唐娇说,车间实行计件的方式,多劳多得,工作时间和地点都很有弹性,农忙时节还能请假,“陪读、赚钱、顾家三不误。”  快到下班时间,唐娇又到库房负责人那里领取了一包围兜半成品。“这些是要拿回家做的,家里还有老年人,简单的手工活,很适合老年人做。”唐娇说。  这一“小而美”的就业增收项目也得到了汶川县的重视。近年来,该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专题宣传讲座、培训会,让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知晓并参与推动来料加工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汶川县已在7个乡镇建立了来料加工车间37个,参与加工工人达1500余人,其中女性占95%,人均增收每月超过2200元。茂县“小微协商”把脉增收路  (周琳 记者 徐中成)3月28日,茂县文化馆馆长余慧敏正对茂县叠溪镇杨柳村的文化氛围营造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要把文化元素挖掘充分。”  杨柳村地处国道213线旁,从2014年起就开始吃“旅游饭”。2019年,村上打造的“杨柳花村”创建为3A级景区,2020年,村子又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了让旅游业发展得更好,村民们商量着还想做点“加法”。  “但村上资金有限,大家对这方面了解也不多,如何做得更好,市场能否接受,心里没底气。”杨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青决定邀请由茂县各界别政协委员组成的“小微协商”工作组来帮忙把脉。  3月中旬,“小微协商”工作组来到杨柳村实地调研,余慧敏也是成员之一。听说村民想在村道旁边的河流防洪堤坝上打造羌文化长廊,余慧敏当场建议,可以在裸露着水泥灰色的堤坝本体上“涂装”羌族文化元素。  从杨柳村返回的这几天,余慧敏还在思考完善方案,“村子还应该尽可能做一些活态展示,比如现场为游客吹羌笛、口弦等。”  去年,茂县政协探索试点“小微协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注重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民生实事作为协商议题,助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茂县政协副主席高光平说,现场调研后会形成方案给村上,如果可行,还会协商相关单位帮忙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行走在杨柳村的薰衣草花海旁边,“小微协商”工作组还建议,在花海里设计一条“S”形步游道,提升游客的融入度;规划8户村民做民宿接待示范户,计划打造27间客房,让游客留下来。这也让村民雍付茂更有信心:“我准备把特色餐饮石板烧烤+柴火鸡做起来。”  高光平介绍,今年还将开展不低于4期的“小微协商”活动,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30
(周琳 记者 徐中成)3月2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古尔沟镇,镇党委书记李贵全忙着规划镇上几处设施的开工时间,“要建1个立体停车场,打造2条特色街和1条步游道。”  冰雪季刚过,李贵全想赶在避暑的大批游客到来前,完善镇上的旅游基础设施,“让更多游客今后能留下来。”  不止古尔沟镇。今年以来,理县各地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为载体,抓实环境风貌塑造、服务质量提升、景区提质增效、新业态新产品引育、品牌战略推广、旅游人才培训“六大行动”,朝着“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地”目标奋进。资料图片引客 线下线上齐头并进  近日,理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霞正忙着整合全县各景区的宣传团队探索联合营销,目光瞄准的是将于6月举办的成都大运会,“我们目前主要的客源来自成渝地区和西安。大运会期间,我们希望走进这些地方的大学校园,请大学生‘带货’。”  理县坐拥鹧鸪山滑雪场、毕棚沟戏雪园、孟屯河谷冰雪馆三大滑雪场,旅游产业特色鲜明。“从我们冰雪季旅游的收获看,中、青年游客才是主要的游客群体。”在刘霞看来,以前唱歌跳舞的常规旅游宣传推介,“已不能抓住年轻游客群体的心。”  去年12月,理县搭建了“游理县”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宣传营销平台,“线下+线上”启动了全景式多平台营销宣传。线上,推送游客感兴趣的内容,包括美食、美景,理县游玩攻略等;线下,适时策划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  在一个多月后的春节假期中,理县毕棚沟景区跻身“全国春节热门景点TOP20”,鹧鸪山滑雪场进入“春节热度升幅最大滑雪场TOP10”排行榜,位居第四。刘霞认为,这是全景式多平台营销的初步收获。  理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邓鹏说,理县还在思考,在营销宣传之外,如何全力抓好旅游服务“软实力”提升工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比如增加布局网红打卡点,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大培训、大比武,培育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改善游客旅游体验等。”留客 旅游业态丰富完善  3月28日,明媚的阳光洒在理县孟屯河谷冰雪馆上。“这是我县今年的一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1.79亿元。”邓鹏说,今年这里还要完善商业街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这个月,他已经拿着设计方案,与设计方、施工方对接数次,筹划细节。  乘着北京冬奥会举办的热度,理县去冬今春的冰雪旅游着实“火”了一把。特别是春节7天,理县接待游客23.2万人次,同比增长97.63%,占同期阿坝州游客总接待量的三分之一,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96.03%。  但邓鹏更关注另一个数字——春节7天,游客在当地人均消费不足700元。“这表明我们旅游二次消费挖掘不够,旅游业态不丰富。旅游接待的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说。  用心引来游客,更要留得住。目前理县已规划了以东部羌文化体验和农旅融合示范片、南部产城相融和文旅融合示范片、西部红叶温泉和康旅融合示范片、北部新兴产业园和体旅融合示范片为核心的“一廊四片、一环四景”总体战略布局,着力于“补短”提升。比如孟屯河谷,就是今年将重点打造的体旅融合示范点之一。  各地也在做“自选动作”。古尔沟镇就将探索拓展到夜间经济领域。“我们已争取1000万元资金,打造古尔沟藏羌神话灯光秀。”李贵全说,今后游客到古尔沟不仅能泡温泉,还可以观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县传统舞蹈“博巴森根”为主的实景+虚拟三维灯光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30
(苏小娟 寇茂煜 记者 庄媛)近日,由中共金川县委宣传部牵头,金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金川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网红达人共同举办了“助力乡村振兴 我为家乡出把力”主题直播活动,向网友推介金川特色农产品。“这是我们金川的雪梨膏,大家准备一下,马上就上链接。”当天上午十点半,在直播间里,网红达人“阿坝州娟妹儿”等,便向“粉丝”推荐金川当地的雪梨膏。除了雪梨膏,梨膏棒棒糖、金川双眼皮大白瓜子、野生菌、牦牛肉干、金川酥饼等也是当天代售的特色农产品,几位主播通过现场展示、试吃、点评,将各种农产品的口感、特色,生动、形象地展示在网友面前,吸引大家纷纷下单购买。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网红达人现场还为网友们表演了精彩的歌舞。除了演播室的带货,主播们还走出直播间,带着大家“云”游金川梨花美景,观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将藏族唐卡、民族绣品等各类手工艺品近距离展示在网友面前,进一步提升了金川当地特色产品的知名度。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媒介。作为金川土生土长的嘉绒藏族姑娘,金川首届梨花仙子的亚军得主“梨花公主”三兰和“阿坝州娟妹儿”等人,更是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出力,让金川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俏全国。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伍排勇 记者 刘佳  道路宽阔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行,文化墙绚丽多彩,成片的樱花含苞待放……3 月23日,走进生态宜居四川名村汶川县漩口镇赵公村,一幅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于眼前,一派人与生态和谐幸福的景象。  返乡创业青年周春蓉和合伙人斥资2400万元打造的“云里雾里樱花里”民宿这些天已经又一次完成了升级改造,静待4月樱花盛开,迎接新一波游客。映秀镇渔子溪村。伍排勇供图  “目前,我们有小木屋、观景房22间,新建了标准化会会议室,儿童游乐场所和卡丁车跑道。基础设施完善了,人居环境改善了,来这里的游客渐渐多起来。”站在占地500余亩的现代民宿观光体验园,周春蓉感慨地说,赵公村这个海拔1000多米的高半山村落能有这样大的变化,得益于该县生态保护建设治理的成果。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观光休闲农业,赵公村通过宣传吸引游客住农家、购山货、吃土菜、赏山花,不仅激活了乡村旅游,更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生态保护建设治理,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聚焦乡村社会综合治理。”汶川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汶川县持续深化“七大保护”“七大治理”行动,划定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27.6万公顷,位列全国第三,成功争创省级生态县,全县实施“六化”工程,统筹推进“两园一江”“三域一居”综合整治,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 50个,省级“传统特色村落”13个。全县探索“1+4+2”基层治理新模式,开展“五大提升、五大突破”专项治理行动,漩口镇震源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映秀镇及渔子溪村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28
(苏小娟 金绍娜 记者 庄媛 文/图)这段时间,阿坝州金川县的万亩梨花进入盛花期,朵朵梨花竞相绽放,铺满了乡间山野,不仅装扮着美丽的乡村,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增收致富的良机。近日,记者漫步在世外梨园景区,一朵朵、一簇簇雪白的梨花挂满枝头,洁白的梨花裹着淡淡的花蕊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花香。不少慕名前来赏花踏春的游客们徜徉在花海之中,或留影纪念,或田野间嬉戏游玩,俨然勾勒出一幅“满园春色关不住,古树梨花醉游人”的美丽乡村春景图。当地嘉绒藏族姑娘赏梨花梨花开出好“钱”景“我们是从成都自驾过来的,穿着红衣服在古梨树下拍照实在太美了,好似进入人间仙境。”在庆林乡梨花大道,几名年轻游客一边摆着各种造型,一边拍着照。梨树下,闲谈聊天的当地人也在感叹金川的好风景为他们带来了好“钱”景。近年来,金川以梨花为媒,全力打造集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的“梨花经济”牌,让梨农融入休闲旅游产业链,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助力乡村旅游和梨种植产业发展。尝到了“梨花经济”甜头的村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愈发高涨,如今,金川梨树已达100余万株,面积达4万亩,年总产量达5000万公斤,年产值3000万元,让金川成为了“春赏梨花、夏品梨果、秋观红叶”的旅游胜地。基于此,当地百姓纷纷瞄准“梨花经济”带来的致富机遇,163家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金川落地生根。这几年,梨花吸引着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这让家住庆宁乡庆宁村的夏泽兵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将自家闲置的小院收拾出来做点农家特色菜,让游客在赏梨花的同时还能在梨花树下吃美食。农家乐开业后,每到梨花盛开之时,夏泽兵一家老小齐上阵,生意非常红火。“梨花盛开的时候,选择这么一家充满花香的农家小院,吃着原生态无污染的腊肉、香肠、土鸡、野生菌、野菜,是一种享受,等到明年花开的时候还会带着家人来。”来自重庆的游客彭女士告诉记者。记者走访发现,一到就餐时间,梨花红叶景区周边农家乐几乎家家座无虚席。庆宁村村主任候正忠告诉记者,近年来,金川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雪梨振兴项目,唤醒了金川沉睡的雪梨资源,擦亮了金川“雪梨品牌”,前来赏花的游客越来越多。下一步,庆宁村还将鼓励更多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借助梨花、红叶吃上“旅游饭”,拓宽致富增收渠道。产业“链”出新天地盛放的梨花,装点着金川县振兴路上的好风景。近年来,金川县有效把握脱贫巩固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好机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筑牢脱贫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国家重点帮扶县,金川县立足比较优势,深挖振兴潜能,按照“规划同筹、业态同建、交通同网、环境同治、服务同标、市场同体、发展同步”思路,已统筹安排基础类、产业类、民生类项目106个,总投资达36.99亿元。致力通过资源要素集中,以金川梨现代农业园区、世外梨园4A级景区为引领,打造以“三乡一镇”为核心的“川西北最大田园综合体”。同时,全县聚焦“一三互动、接二连三”要求,致力在产业选择上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在培育上随行就市、保障民利,在拓展上融合联动、注重民愿。以“梨”延伸“园区链”。积极推进金眉园区省级四星争创工作,年内投资1407万元实施升级工程;完成22万株雪梨树“五项管理”、330亩雪梨示范园,不断放大“一花一叶一果”效益。以“锂”拓展“生态链”。生态推进水矿开发,年内完成投资66.3亿元,并吸纳当地群众务工,最大限度提升群众收入。以“礼”融合“农文旅链”。投资3500万元升级旅游设施配套,精心包装一批“净土阿坝+味美金川”农特产品,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农文旅“礼品”供给品质。此外,金川县还把目光转向“梨”的延伸产品,引进金雪梨公司、华杏农业公司、绿生食品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雪梨膏、梨膏糖、梨膏喉含片、果酒、雪梨饮料等深加工的雪梨产品也越来越精致多样,实现雪梨膏年产量1000吨,雪梨汁2000吨,雪梨糖1000吨,产品总价值1.2亿元。“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形成了公司与果农的利益联合体,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下一步,金川县还将继续围绕雪梨振兴战略,坚持把雪梨产业作为强农富农的主导产业,持续做响“梨花红叶”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看梨花、赏红叶、品雪梨,最终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3-25
3月17日晚上7点,四川省“本土榜样主播,我为乡村带货”总决赛在南充市拉开帷幕,入围决赛的10个主播团队现场进行直播“带货”PK ,经过激烈地角逐,松潘县直播代表团宋红团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全省导师精英销售团第二名和地区代表团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成为阿坝州唯一获奖的团队。“桐乡的挂职干部组织了我们这些主播团队进行直播综合比拼,同时也在带货技巧、直播流量吸引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让我们的直播思路有了新转变,这也是我们能顺利获奖的重要原因。”宋红团队表示。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催生并推动了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直播电商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匹“黑马”。近年来,松潘县通过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从培训、物流、仓储、质检、设计包装等全方位入手,全产业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目前,松潘电商企业和个人电商创业者遍布城乡,有力带动了物流、快递、生产加工等就业,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而从2021年桐乡对口支援松潘之后,电商产业更是成为重点帮扶内容,桐乡从电商消费帮扶政策制定、电商直播培训、电商专业技能人才培育等工作上,全方面助力松潘电商产业提档升级。出台电商帮扶政策,加速高原农产品“走出去”2021年,桐乡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松潘县经信局共同商议制定了《关于促进消费帮扶和电商发展若干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松潘县内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销、推介活动,鼓励松潘经营主体学习借鉴东部电商特色经验,运用互联网+数字电商模式,开展网红经济、电商带货等新型模式,同时还为创业者提供电商创业资源、创业孵化,实现实体企业与电商资源有效整合。2021年以来松潘县涌现了卡兰美朵、余强锐、何顺权等一批利用“互利网+”销售松潘特色农产品的致富带头新农人。精准培训重实效,推动人才共孵共育自桐乡与松潘对口支援结对之后,结合桐乡电商经验,桐乡对口支援工作组先后前往17个乡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挖掘乡镇电商人才,同时组织电商专业人才网络培训、电商沙龙等活动,围绕抖音直播带货实操、打造流量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电商技术应用等内容,培养一批具有电商实战能力的领军专业人才,推动松潘农特产品销售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已培训320人次,吸纳新电商创业者入驻电商双创中心5家。今年,松潘还将借桐乡优质电商导师作为松潘电商人才培育的后备导师团,为松潘电商专业专技人才的培育提供更前沿的培训,探索松潘电商发展的新趋势。组织直播专场,拓宽线上渠道借助第五届松潘古城花灯会开展的契机,桐乡松潘共同组织了两场直播带货活动,推介松潘高原特产风干牛肉、沙棘饮料、羊肚菌干货、贝母等特色农产品,两场直播带货活动,累计访问人数超过25万人,点赞数超100万。松潘县地理标志性农特产品新鲜牦牛肉、高原羊肚菌干货、风干手撕牛肉、金沙棘等,累计销售额达28.5万元,累计成交件数达3459件,这也成为松潘直播活动中的一张“新名片”。接下来,桐乡松潘两地将在建立电商发展新机制,整合县内资源大力加强电子商务培训,积极引进电商人才,进一步出台扶持电商发展专项政策等措施上,营造良好的电商产业发展氛围,不断赋能松潘电商产业发展。(供稿:松潘县新闻办公室 )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4
四川新闻网消息 “太感谢了,感谢大邑帮扶干部帮我卖蜂蜜,才一个小时就卖了这么多!”松潘县白羊乡半边街村村民王燕民看着不断传来的订单,连声感谢,甜进心窝。3月16日,大邑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挂职松潘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中心主任傅冰,在白羊乡半边街村开展“两联一进”走访入户时,发现当地村民家中有大量滞销蜂蜜。白羊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山上的野花几乎不断,当地产出的蜂蜜绿色健康、营养丰富、味道纯正远近闻名,大部分村民家里都养殖了蜜蜂,蜂蜜也成为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今年半边街村的蜂蜜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丰产却不能丰收,仅王燕民和杨勇荣家中就滞销蜂蜜3000斤左右。得知这一情况后,工作队员立即变身“带货”员,除了向单位职工和亲戚朋友积极推销滞销的蜂蜜外,还将蜜蜂的养殖情况、以及蜂蜜实物包装照片发至微信群、朋友圈,短短一个小时,便帮村民预售出蜂蜜60余斤。销路问题解决之后,工作队员又摇身成了“快递员”。工作队员们到村民家里帮忙检查成色、提取蜂蜜、装瓶打包,近处的蜂蜜订单送货上门,远处的订单通过快递送达。蜂蜜卖出去后,看见村民们满意的笑容,队员们也感到格外踏实。接下来工作队将继续踏踏实实为村民服务,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烦心事,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网络平台加强白羊乡蜂蜜宣传,帮助村民把剩余滞销的蜂蜜销售出去。(供稿:松潘县新闻办公室 黄柳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3-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娅 记者 刘佳“老乡,今年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春耕物资及时供应了吗?农资价格贵不贵?”近日,茂县富顺镇纪委书记谢燕到胜利村了解农资备耕情况。“都买好了,价格挺实惠。我们都是电话咨询农资店,确定好了以后就能送货上门,不用自己跑腿,非常方便。”胜利村村民杨明昌笑呵呵地答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何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是茂县纪委监委当前精准监督的重点。工作人员走访农资店。张娅 供图  为高效推进春耕备耕工作,茂县纪委监委近期组成专项督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农资销售点等,开展“下沉式”监督,检查中详细了解春耕备耕情况和群众生产生活上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  “你们储备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能满足农户需求吗?购买渠道正规吗?……”在该县一农用物资经销点,驻茂县政府办纪检监察组长罗贵全认真查阅该店农资购销台账,不时询问经销点负责人。“春节过后店里生意一直不错,我们一直在正规厂家进货,农资产品种类也比较多,基本能满足农户需求。”经销点负责人逐一进行回答。  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保障是关键。针对前期相关县级职能部门开展的农资市场监督检查,茂县纪委监委精准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春耕生产储备和农资保障工作,有效推动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茂县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督查组已到11个镇、3个部门、20多个经销点开展春耕备耕监督检查工作,发现并督促问题整改3条,提出意见建议3条,为持续拧紧疫情防控弦、护航群众春耕备耕生产筑牢纪律“城墙”。下一步,将组织专职力量,动员镇纪委及村级纪检监察组织积极下沉一线,延伸监督“触角”,为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小义 记者 罗敏 文/图  “头姐,我要9个。”“我8个,保证按时交货。”……日前,一场简短的手工订单派发让原本安静的壤塘县吾伊乡修卡村广场热闹起来,村民们从高山寨子聚拢而来,领到订单后乘兴而归。大家异口同声亲切称呼的“头姐”,就是吾伊乡人大主席兼妇联主席,也是修卡村男女老幼都熟悉喜爱的包村干部头丹卓玛。头丹卓玛(左)展示巧妇新兴合作社制作的手工钻石贴画。  1985年出生的头丹卓玛是地地道道的壤塘人。在省内对口帮扶下,卓玛分别在绵阳、成都上初中和高中,2007年学习法学的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被壤塘县法院聘用为书记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2009年卓玛顺利考上公务员,分配到南木达镇司法所担任司法助理。  由于基层工作表现突出,几年时间,她先后被提拔担任吾伊乡副乡长、乡人大主席兼妇联主席。职务晋升了,担子也更重了。  “ 我还能为乡亲们再做些什么?”卓玛想到自己一直喜欢的手工钻石贴。“简单,易学!何不让村里的姐妹们也来试试,说不定做得好还能卖钱哩!”  “你点子多,有想法,你说的肯定行!”卓玛负责的修卡村之前也有编织手工的传统,这一提议立刻点燃了大家制作手工的热情。  达成默契后,卓玛一边张罗资金购买原材料,一边组织授课培训。没过多久,一幅幅手工钻石贴土宝鼠、修卡秋色等完工,全村妇女都被自己的巧手匠心惊呆了。带着新鲜出炉的作品,卓玛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推介,精美的工艺受到广泛青睐。  “想都不敢想,在家里也能挣钱!”随着销路逐渐打开,奖状、锦旗、人物、山水、卡通……各种各样的钻石贴订单纷至沓来,居家劳动有了回报,修卡村姐妹们欢呼相庆。  “我们实行合作社经营,大家接单生产,按期结算!”卓玛给修卡村手工组织起了一个贴切的名字“巧妇新兴合作社”,她说,希望心灵手巧的妇女们自信自立,找到自身价值,为家庭增收致富。  卓玛介绍,巧妇新兴合作社自2021年10月成立以来,已吸纳成员31名,截至目前共销售订单近600单,实现收益近15万元,短短5个月时间成员平均增收4800余元。如今,卓玛还在为推广当地特产青稞锅巴、紫土豆锅巴筹划忙碌,希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