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南,只需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小雪已至,天气愈发寒冷。但现下,这个主打葡萄产业的村落里,仍是一派火热景象,修枝、整形、覆膜……  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18个四川“亿元村”中,果园村赫然在列。谁也想不到,曾几何时,果园村的村民并不种果;而现下,这里不仅处在省五星级园区核心区,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更是达到3万元以上,一串串葡萄成为了当地村民们的“致富密码”。葡萄产业促进果园村民增收。 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产业链上建起支部  11月22日,记者来到果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葡萄大棚,村民们正在修建枝梢;一旁宽敞的道路上车来车往,真是冬闲人不闲。一大早,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便组织了十几号人干活,他们要把一整车包装盒卸下来进行分发,用于来年的葡萄品牌宣传推广。  要说起果园村的葡萄产业,就绕不开这位57岁的村书记。2010年,李永伟当选为果园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他带着全村上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当初在选定主导产业的时候,我们是煞费苦心,想了很久。”李永伟回忆说,别看果园村名为果园村,2011年前,村里却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当初,为了选择合适的产业来发展“一村一品”,果园村的村干部们去了很多地方走访调研。有的人说种水果,水果好啊,效益高;也有的人说,就种粮食吧,果园村地处平坝,粮食除了可以卖还能自己吃。“当时,村里已有村民零星种植葡萄,效益比种粮高出很多。我们想着,果园村嘛,还是该发展果子,所以将主导产业定为葡萄。”  产业怎么搞?引品种、学技术、强基础、树品牌、拓销路。  果园村村两委提出了“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想法,并按照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农头公司、扶贫开发等分类,在果园村设置了6个党支部。不仅党员示范带头种,还组建了技术服务队,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并通过联系商家,解决葡萄的销售和加工问题。  而今,果园村已种植特色葡萄5200余亩,发展了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40多种特色品种,葡萄产业产值破亿元。村里的葡萄栽培技术已实现了标准化建设,温度监控仪、粘虫板、杀虫灯、捕虫器等绿色防控手段广泛运用,被评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示范点。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2万元。“当初,发展葡萄时,有些村民质疑说:葡萄能当饭吃么?而今,见到他们,我也爱调侃一下:葡萄甜么?”李永伟笑呵呵地说。产业兴了村子旺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也让乡村聚起了人气。  年逾五旬的于朝勇逢人总是乐呵呵,人们都还称他为“胖哥”。他本是中江人,十年前看好果园村发展,流转了30亩地种葡萄。而今,每逢葡萄上市的时候,胖哥总是很忙,平时要接待外地客商,周末更要招呼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30亩的园子虽不算大,却发展了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等十余种葡萄新品种,今年,他的“胖哥葡萄家庭农场”产值超过了100万元,纯收入就有60多万元,日子过得美滋滋。  村民刘强,本是汉源人,并无一技之长。当年,果园村发展葡萄产业后,他也加入其中。但因为不懂技术,不会营销,早年他家的葡萄无论价格还是品相都不理想。“别人家一斤六七元,我们家的只有三四元。无奈得很!”在得知刘强的困扰后,果园村组织了党员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从搭棚到嫁接,在技术能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刘强种果找到了感觉。他自信地将原有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如今一家人仅靠种果就能收入20余万元。  村民张雄,曾是在北京享有高薪的白领。因为看好村里的产业发展,便流转了20多亩葡萄园。他却在创业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变故,村里为了留住这个有能力的年轻人,给与了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帮扶。如今的张雄不仅成为了果园村村文书,还成为了村里的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专门为村里的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产业规划。  而今,在果园村,像于朝勇、刘强、张雄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因为参与葡萄产业发展,大家都迎来了美好新生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敬宗 文/图  “啪!”走着走着,被人打了一巴掌。村民不但不还手,说不定还要扭过头对着别人笑,最多说一句:“你娃儿轻点嘛!”  上述场景,经常发生在丹棱县顺龙乡一个叫官厅场的集市上。当地以村庄为据点赶场的历史,由来已久。集市虽小,却买卖活跃,市场繁荣。打“福气”。  官厅场地处官厅村的官厅埂,在眉山、成都、雅安三市交界的地方,距顺龙场镇20里、丹棱县城40里、蒲江县城40里。据1923年《丹棱县志》载,双寿场,西北40里,经瓦厂坝、打儿凼、高石梯,逢二、五、八赶场。时至今日,当地仍是逢二、五、八赶场,只是以前按农历,现在按公历了。据说在民末清初年间,丹棱与蒲江两县县官为断案,利用这里赶集热闹的人气,在此设立厅堂审理民间纠纷,类似于今天的移动法庭。县官在此设立厅堂审案之后,当地人就称这个地方为官厅埂,双寿场的名字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村民排队理发。  这里有条街,半边是成都市蒲江县的,半边是眉山市丹棱县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顺龙乡供销社在官厅埂设有营业点,副食店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叫刘松廷,特别喜欢娃娃。当地村民带着小娃娃走到他的铺面前,他总要伸手在娃娃脸上轻轻一拍。只要娃娃没有哭,他就会说:“这个娃儿有福气。”然后,伸手用竹筷从玻璃瓶中夹出一块饼干,送给小娃。人们把这种拍打娃娃脸面的形式称为“打福气”。后来,当地人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在大人之间也形成了“打福气”的风俗。裁缝王明清是官厅埂集市的常客,不知被打了多少回。他说,八十年代“打福气”在当地最为盛行,即便是现在,熟人之间偶尔还要“回味体验”一番。茶馆里,老人打牌娱乐。集市上的老裁缝。逢场日,官厅场买卖活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6
(宋浩思 温选鹏 记者 樊邦平)11月22日,记者从眉山市彭山区市民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该区正式施行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该区居民的个人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出生—就业—社保—婚育—住房(二手房、公租房)—退休—就医—殡葬”8个阶段,9个“一件事”主题场景,通过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结”工作原则,打造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服务环境。  截至目前,彭山区个人全生命周期事务“一件事一次办”已办成2300余件,平均减少材料41%,办理环节压缩了三分之一,群众的跑动次数减少约39%。  据悉,居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事务的8个阶段包含了49个政务服务事项,彭山区将这些事项按照生命周期各阶段梳理成链条,优化办理流程,整合形成一张表单,让多部门的多事项实现了串联、并联审批,以及材料共享复用,让前台综合窗口和后台审批实现了无缝衔接,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25
(记者 樊邦平)11月22日,备受丹棱群众关注的国道351线丹棱县城区段改造项目传来好消息,经过多番争取,这个总投资达7.52亿元,也是“十四五”期间丹棱县最大的交通投资项目正式完成立项批复和设计,在今年底前将正式开工建设。  “启动国道351线改造仅仅是第一步。”丹棱县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丹棱正积极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以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为指引,全力实施工业崛起、乡村富美、城市提能、绿色发展和民生幸福五大工程,到2025年,全县要争取让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5:1以内,最终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共同富裕之路。做大蛋糕 重构制造业产业体系  “要多拜访行业协会,从他们那里可拿到不少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方式。”11月21日深夜,刚刚回到家的丹棱县经合局局长刘兵顾不上休息,立即将电话打向广东,为在那里的丹棱招商小分队支招。  为改变丹棱县工业基础薄弱,龙头制造业企业缺乏的现状,今年11月以来,丹棱县首次派出了两支驻外招商小分队,分别定点驻扎广东和江苏,重点招引机械、新能源等头部企业,丹棱县计划通过两个月的攻坚,捕捉30条以上有效投资信息,邀请10家以上企业赴丹棱考察,最终要促成签约两个以上产业投资项目。  “这是我们做强工业,做大共同富裕蛋糕的重要一步,随着一批先进制造企业的引进,我们将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刘兵介绍,丹棱是财力弱县,财政自给率不到30%,全县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既要依靠对上争取,更需要自力更生,对接市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的税收贡献率。  丹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丹棱正在开展工业园区腾笼换鸟行动,着手布局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三大产业,随着各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投产,到2025年,全县规上工业的总产值将有望达90亿元,对GDP贡献率将超30%。  “当然,在走好市场路的同时,我们也会走好财政路,为此我们还将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并用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全县的共同富裕建设。”丹棱县财政局局长易玉琴说。分好蛋糕 推进城乡均衡化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一是要把全村70余名相对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关照对象,把政府给予的照顾政策尽量用在他们身上,二是把乡村旅游搞起来,争取让全村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突破4.5万元大关。”11月19日,丹棱县首个亿元村——齐乐镇梅湾村,一场特别的党员代表大会在村两委会办公室召开,会上村党委书记雷行建宣布了全村的一项重点工程——推动全村实现共同富裕。  梅湾村是丹棱有名的柑橘村,全村有户籍人口4261人,人均耕地面积一亩多,依靠柑橘等水果种植,该村的年产值突破了1.5亿元,虽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3.5万元,但村上仍有70余名相对困难群众。  “相对困难的群众大多是因为身体原因而缺乏劳动能力,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好政策资金和村集体收入两笔钱,帮助大家增收致富。”雷行建介绍,该村还将探索通过奖补形式,支持村民购买大病医疗保险,保障村民住院无忧。  梅湾村的“分蛋糕”探索不是个案,丹棱下大力气补齐城乡之间的民生短板事项。  “在县级层面,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就是要做好公共资源的蛋糕分配,切实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短板补齐。”丹棱县政府办副主任刘正义介绍,为保证能合理公平地分好蛋糕,丹棱将把财政资金的大头用于补齐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且还要把政府新增财力的八成以上用于民生改善。  “首先我们要补齐交通短板。”丹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顾建峰说,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乡村公路常常出现堵车情况,未来五年,丹棱县将启动乡村公路改造提升行动,首先是把从镇到村的公路拓宽一倍。  不仅是通村公路,丹棱县委主要负责人说,目前,当地正在全力实施亲民化标准服务、农村公交化、“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天然气设施等“五个全域”工程。接下来,该县将力争构建起一个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有保证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让共同富裕的蛋糕普惠到每一位城乡居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11月20日,“双十一”早已鸣金收官,但对于王栋昌而言,忙碌并未停止。分选、打包、发货……每天,他的基地里人来人往,数不清的快递从这里发往全国。  作为京东百觅水果旗舰店的负责人,如今在眉山丹棱,王栋昌已经发展了5000多名果农为其供货。今年仅“双十一”期间,百觅就线上销售了数十万单爱媛38号,可谓战绩惊人。  由于上市季与“双十一”重合,近年来,每逢“双十一”,爱媛几乎都是四川卖得最火爆的农产品。不过今年,在疫情、气候和产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个线上“爆品”的销售背后,呈现出很多值得关注的现象。村民们在分选打包爱媛。看源头 多重因素致价格下滑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会觉得好多日常用品包括禽肉、蔬菜等都涨价了。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正在火热销售的柑橘——爱媛38号。  作为传统柑橘大市,眉山的爱媛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10月刚刚上市的时候,爱媛的均价就比去年同期每斤少了1元左右。”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胜龙村共种植了2000余亩爱媛,该村副主任李华全告诉记者,目前爱媛的行情走势,从供给端来看,主要与产量有关。“基本上,每个园子都在去年基础上增产了近一倍。”  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袁兴亮也认同产量影响价格的观点。他分析爱媛38号增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近年来,作为大力发展的早中熟柑橘品种,眉山当地包括其他地方的很多果农两三年前对果园进行了高接换种改种爱媛,今年正好进入丰产期;其二,去年春夏我省旱情对爱媛影响较大,不少果园减产高达 50%以上。相比之下,今年爱媛生长期气候平稳,不少地方的果子不仅产量高且口感好,所以在上市前期市场接受度不错,走货较快。  但进入11月后,爱媛走货明显放缓。“因为疫情,很多地方的物流中断了,人们的消费意愿也跟着下降了。”王成,在东坡区做电商已有5年,10月爱媛刚上市时,他们单日要发货2000单以上,但前段时间每日单量平均下滑三分之一,偶尔甚至出现“腰斩”。  销售端反映到供给端,导致了爱媛的进一步“垮价”。  “今年目前为止,东坡区爱媛最高地头收购价大概 4.2 元/斤,平均价格约2.4元/斤。但前段时间也有部分果农以一元多钱一斤的价格进行抛售。”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水果首席专家李永安告诉记者,“低价果”的出现是双重因素夹击的结果。一方面,疫情导致了果子不好卖;另一方面,11月初的持续降温,也让部分果农担心霜冻,所以提前抛售,而这些抛售的果子大都为阳光果。  阳光果即未曾套袋的果子。据了解,这种类型的爱媛大多从上市后卖到11月中下旬。而后上市的套袋果,则可从11月中下旬一直卖到元旦。“目前,我们这边的套袋果和阳光果大概五五分。”李永安说,阳光果虽品质、价格都不及套袋果,但生产成本少,所以一些果农也愿意种植,但这种果子极怕打霜,所以须适时采摘。“前段时间的降温让不少种植户担心寒潮提前到来,再加上又有疫情,所以个别树势较弱的园子都赶着抛售。”  据了解,目前眉山当地的爱媛阳光果基本销售完毕。“随着套袋果的上市,目前爱媛的市场行情有所回暖。”李永安说,虽然今年爱媛的销售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由于有产量支撑,对于果农而言效益还在。但针对部分急于抛售的果农而言,也许亏损在所难免。爱媛38号上市,村民在果园采果。看分销 拓展线上渠道有多重挑战  由于皮薄肉嫩且外观讨喜,适宜做成图片、视频展示,近年来,爱媛跻身水果“网红”,以“果冻橙”之名在各大平台热销。电商,因此成为其分销的一个重要渠道。  作为东坡人,王栋昌2019年在京东上开办了百觅水果旗舰店。去年2月疫情爆发时,其通过上线“京东助农”频道,实现销售额环比增长超670%,有效缓解了眉山当地的柑橘“卖难”问题。今年爱媛上市后,百觅也成为了京东平台上销售爱媛的“NO.1”。  1994年出生的方晓祥,在拼多多上卖果已有 5 年。由于坚持“卖好果”,他在丹棱组织了一批信得过、有经验的老果农以传统方式甄选好果。目前,其店铺粉丝已逾60万人,回购率达到30%左右。今年,爱媛上市的第一个月,该店铺创下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成为拼多多上的爱媛销售“状元”。  今年,爱媛价格的下跌,让电商从业者们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收到果子,从而更加从容的面对“双十一”。但事实上,疫情的反复和成本的叠加,不少从业者纷纷坦言:“要赚钱很难。”  “进入11月后,我们的销量就一直下滑。”方晓祥说,虽然借力“双十一”,他们冲了一波销量,但现在看来,疫情对物流和消费都产生了影响,目前他们的总体销量比预期下滑了30%左右。“今年,我们预计爱媛销售额可达到5000万元到6000万元。但如今看来能否达到这一目标,还很不好说。”  更让方晓祥纠结的还有成本的增加。“今年,大环境下我们的包装成本涨了不少,大促的时候物流又涨了一波,这样算下来‘双十一’大促基本赚不了什么钱。”  对于方晓祥的说法,王栋昌也表示认同。他坦言,每年“双十一”,因为调车、中转等因素,物流都会涨价,且不同地方涨幅不同;再加上包材成本的增加,让他们原本的薄利多销更加“雪上加霜”。  但方晓祥和王栋昌依然认为,在“双十一”期间,通过大平台将爱媛打造成“爆品”很有必要。一方面,这不仅有利于这个品类柑橘的上行;同时,大促期间积累的流量也有利于后面几个月的销售。  考虑到成本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卖家选择避过“双十一”发货,丹棱生态源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波就是其中之一。“10月的时候,我们平均一天销售30多万斤,疫情出现反复后,我们一天只能卖出20万斤,双十一还不敢发货,一来是成本太高;二来也怕物流爆仓导致坏果。”  在物流涨价的情况下,也有电商从业者选择了异地发货。“在每年大促的时候物流都会涨,但是每个地方也存在差价。今年,我们当地每单8斤的果子,快递就涨到了将近2元,我们把果子运到云南发货,这样算下来成本还低一点。”省内某地一电商从业者说。  相反,一些拥有自有果园的业主,在今年显得从容许多。“我们的果子线上可以买到5元~6元/斤。”东坡区种植大户宋彦旗拥有130亩绿标果园,其中有30亩种植爱媛,他们所有的果子都采用了防冻覆膜,并选择在“双十一”之后在微信平台销售。“这样,既避过了大促的物流梗阻和涨价,果子又全部成熟,品相口味俱佳,自然就能卖出好价钱。”宋彦旗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郭侨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今年的庄稼收成好,套种的大豆都收了1500公斤,每公斤能卖6元钱。”11月16日,在仁寿县钟祥镇灯塔村的彝族人杨索么家中,他高兴地与村干部分享收获的喜悦。  65岁的杨索么从凉山彝族自治州来钟祥镇定居已经15年了,随后,他的一些亲属和朋友也陆续搬来生活。  近年来,来钟祥镇居住、流转土地的彝族群众越来越多,在探索基层治理的道路上,该镇充分发挥彝族村民的作用,把在彝族村民中有威望、热心的杨索么选为“联络人”,让他成为当地政府和彝族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定期走访、政策引导等方式,紧密联系双方的感情。  灯塔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勇曾经在凉山工作20年,回到家乡后,也肩负起了村干部的重任。在他看来,基层治理中,首先要尊重彝族群众的风俗习惯,然后慢慢将乡风文明的理念渗透到每家每户,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自然会共同维护“家”的面貌。  “彝族婚礼一般都会举行热闹的仪式,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也选择了简办,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杨勇告诉笔者。  除了尊重,关心关爱也必不可少。钟祥镇明星村共有彝族群众5户33人,其中,鸥其古格有4名年幼的孙子,但最初都未进入学校读书。明星村党总支书记蒋小红便同当地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起前往鸥其古格家中,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将3名适龄的孩子全部送入学校就读。  对当地彝族群众来说,派出所也有“自己人”。23岁的阿合古吉2020年大学毕业考入钟祥派出所,成为民警后,不少来办事的彝族群众都会直接找他,用彝语交流,也格外亲切。  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阿合古吉对辖区内的彝族群众都逐一进行了走访,实现了户户见面,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他们有困难就可以找自己。  “基层治理有力,经济发展良好,群众生活幸福,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钟祥镇党委书记贺勇介绍,用彝族群众来管理、服务彝族群众,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但也是代表着信任与尊重并举的基层治理模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4
(郭进 彭欣 记者 李田)“郭书记,树上的果子还有几个月就要熟了,没有路今年还是卖不到钱啊,我们就靠这点果子卖钱啊,你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啊。”9月中旬,仁寿县新店镇三星村七组村民急切地找到第一书记郭进,希望能帮助推进组村道路硬化。今年8月底,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受眉山市司法局委派,郭进同志担任仁寿县新店镇三星村第一书记。带着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郭进迅速走访了解了三星村基本情况。三星村位于新店乡西北部,丘陵地貌,土地破碎,面积4300余亩,2010年以来发展柑橘产业3100余亩,主要种植青见、春见、爱媛、不知火等。三星村7组因入园入户道路未硬化,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车辆难以进出,柑橘采摘、销售和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要致富,先修路。做好三星村入园入户道路硬化,将果园、村民住房与主干道连接起来,就能够打破瓶颈制约,带领群众走向富裕。新店镇政府筹措了大部分项目资金,三星村群众筹集了部分资金,但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郭进向局党委汇报了三星村实际情况,局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局长张勇迅速率队前往三星村开展调研。随后,张勇亲自对接相关部门支持,争取到项目资金13万元,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2021年11月10日,新店镇三星村七组“一事一议”道路硬化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涉及三星村七组邓家湾、叶家湾等处社道,总长1200余米、宽3米、厚0.18米,总投资40.8万元,惠及村民100户400余人。三星村七组村民热情高涨,筹工筹劳积极投入道路建设。“感谢政府,路修好了,柑橘就能卖上好价钱了,我们以后走路都不会满脚稀泥巴了,在老家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出门了,出钱出力我们都愿意。”参加劳动的三星村七组村民们激动地说。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乡村振兴。郭进站在新修的道路旁感慨万分,以前柑橘要靠人背摩托车驮才能运出去,修通了道路就等于帮村民架通了致富路。“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路通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三星村柑橘产业发展,用产业助力群众走上小康路、幸福路。”说起下一步的发展,郭进信心满满。(眉山市司法局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琬沁 特约通讯员 温选鹏  11月18日,在眉山市彭山区悦园村眉山建群家庭农场内,一排排果树排列有序,一条笔直的道路干净宽敞。眼下,正值爱媛果冻橙的成熟季,眉山建群家庭农场负责人向珊几乎每天都在农场忙碌。  “种果树就像教孩子,看着果树一天天成长,丰收时的喜悦是溢于言表的,不论多辛苦都觉得是值得的。”正在采摘果子的向珊说道。工作中的向珊 摄影 张琬沁  2017年,向珊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创业,在眉山市彭山区悦园村承包了160亩土地,成为一名“农场人”。  毕业于中文系的她,在农场开始种植果树时遇到一个大难题——种植技术。为解决这个问题,向珊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参加去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老师开展的专业知识培训讲座。向珊说:“只要有讲座我就去,基本是场场不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认真的学习,向珊对于果树的种植技术有了充分的了解,不仅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田间地头也有她实践的身影。眉山建群家庭农场 摄影 方秦  为更好地带动农场发展,向珊还担任眉山市彭山区生态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书记,定期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到农场开展技术培训会,教授种植技术以及各季种植的注意事项,指导果农更专业地种植果树。“随着培训的开展,工人们的种植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我们农场生产的猕猴桃和柑橘品质逐年提升,销量越来越好。”向珊说,2020年,眉山建群家庭农场的年产值达300万元。  果子卖得越好,农场所需工人量便越大。在眉山建群家庭农场长期务工的工人有10多个,收摘季在农场务工的临时工人有200多名。“长期工一个人一年收入大概有三四万元左右,整个农场一年请工人的开支大概有50万元至60万元,一定程度带动了农场周边的留守老人、失独老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向珊表示,帮助到周围的村民们,她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目前,电商发达,而在悦园村,年轻人大多数在外务工,许多在家种植柑橘的农户们便让在外务工的子女帮忙通过“线上平台”将家里的果子卖出去,向珊在其中替农户们包装果子、进行发货。向珊介绍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浙江、江苏一带务工,由他们卖出去的果子价格基本在6元至7元一斤,家里的老人们对于这个价格非常开心,而她在其中能尽一分力,感到十分满足。  今年已是向珊返乡创业的第5个年头,农场的发展持续向好,乡村振兴也欣欣向荣。谈及未来,向珊表示,希望有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懂先进技术的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春秀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老乡,您们村上对各项惠民惠农资金公示没有?”近日,眉山天府新区龙马镇纪委干部在督查双丰村工作开展情况时,随机向在地里干活的村民问道。“我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看到了各项政策资金的公示情况,上面各项惠民政策如何办理,办理程序等都清楚明白。”  今年以来,眉山天府新区龙马镇纪委持续强化监督职责,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紧扣产业发展等情况,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面对面了解涉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确保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推动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落细。  为了让村民有干头、尝甜头、有奔头,该镇纪委找准监督切入点,聚焦扶贫产业责任、政策帮扶、项目管理、资金落实等情况,强化监督检查,通过蹲点监督、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在产业定位、项目发展、产品销售等方面履职尽责,强化专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政策帮扶。  “纪检监察参与乡村振兴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督促村级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就是要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该镇纪委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3
(温选鹏 陈亚男 记者 常坚 文/图)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通过“线上”联系柑橘的销售渠道、“线下”帮助农户按市场需求种植出售柑橘,走出了一条“互联网+”的全新道路。目前,该区已建立柑橘直播间约25个,年销售柑橘8-10万斤,收益超百万元。柑橘销售直播现场受疫情影响,近两年柑橘的价格有所下降,这让不少果农十分头疼。自去年开始,当地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宣传柑橘。“我们请了专门的电商人才对村上有意或者是正在从事电商的人进行专业培训,把他们联合起来为我们的柑橘产业服务。”团结村党委书记马怀江介绍说,在网络直播的带动下,两年来有近4万箱柑橘销往全国。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7
(古良驹 记者 常坚)产业支撑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眉山市青神县始终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以新视野、新思维、新平台,发展壮大竹、机械、柑橘三大特色产业,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斑布健康竹产业园  (青神县委宣传部供图)竹产业 步履不停走向世界前不久,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阿坝州九寨沟县举行。青神县在此次大会上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国际竹艺城被评为全省二十大文旅项目,青神竹编·平面系列被评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品。青神竹编,荣誉不断。如今的青神竹产业,更是借助电商平台发展和贸易全球化走向世界。“以竹为媒、联通世界”,2018年以来青神县连续三年高水准举办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这一国际性展会连续两年交易额达1.1亿元,让全国各竹产业展商共同见证了竹产业的创新与转型,也为推进全世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去年年初,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和美国最大的药店连锁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成为其首个非木浆纸品牌合作商,产品陆续在美国9700家门店上架。产品走向世界的背后是项目的支撑。2019年,斑布健康竹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包括22万吨制浆生产线和5万吨本色生活用纸生产线;二期主要包括对原12万吨制浆生产线进行技改,并实现对竹材全价利用的成果转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制浆造纸工艺和国际先进性的装备,采用DCS和QCS自动控制系统、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系统,建立数字化平台,打造全国环保管理标准最高的造纸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青神机械产业大步向前(青神县委宣传部供图)机械产业 突出全链构建和数字赋能今年上半年,青神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5.4%。长期以来,青神县紧紧抓住优化营商环境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松劲,以啃“硬骨头”的精神,迎难而上,助力工业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根据国家电能替代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德恩精工煤改电工程项目设计容量14450千伏安。在项目改造前期规划阶段,德恩精工遇到了35千伏供电线路供电“卡脖子”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后期改造项目的实施就是一纸空谈。在了解到这一困难后,青神供电部门主动对接,多次上门沟通及实地查勘,通过负荷内部调整,及时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在西南(青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推进现场,8栋厂房、一期废水处理厂拔地而起,风控中心、综合楼即将在本月底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超过10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5000人,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拉动产业配套升级,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表面处理产业集聚地。未来,青神县将完成四川青神经济开发区扩区,力争产业聚集度达到85%。同时,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支持德恩云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抢占数字产业发展先机,实现从“青神制造”向“青神智造”的转变。柑橘产业 为牌子更为里子11月9日下午,青神县优质柑橘及农特产品(华东)推介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会上,中国经济林协会向青神县授予“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荣誉称号。一个月前,位于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的10万吨果蔬分选仓储冷链物流基地迎来本年度第一批鲜果。该基地的投用,大大改善了柑橘等水果丰收期销售拥挤的问题,不仅让青神果农有了更长的销售时间,还将优质服务辐射东坡、彭山、仁寿、丹棱、乐山、蒲江、攀枝花、会理等地。竹博会 推动竹产业发展青神县还充分运用气象手段为产业“加防御”:在青神县气象局打造的智慧气象数字果园试验基地,每一棵柑橘树旁都竖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准确地记录着每一株样本持续高温环境的时长与温度。据了解,打造智慧气象数字果园,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注入柑橘产业,可实现对生产全程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柑橘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柑橘产业现代化、集群化发展,提高柑橘产业助力“三农”增收的贡献率,满足晚熟柑橘产业稳产高产对优质气象服务的需求。剖析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青神县整体营商环境的超常规发展:服务到位,要素齐全。展望未来,青神特色产业,日新月异,未来可期。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7
(何丽虹 记者 常坚)11月9日下午,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青神县人民政府主办,青神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青神县优质柑橘及农特产品(华东)推介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会上,中国经济林协会向青神县授予“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荣誉称号。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青神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柑橘品种结构,发掘选育了南瓜柑、柠檬柑、马克斗等本土优质特色品种,现有柑橘品种127个。为推进柑橘产业优质高效发展,近年来,青神县投入4亿元,建成10万吨果蔬分选仓储冷链物流基地、柑橘博览园、140公里标准化柑橘环线,椪柑现代农业园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青神入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晚熟柑橘产业集群县。目前,该县柑橘产品已出口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今年,该县柑橘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19亿元,较2016年增长41%。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1
丰收的喜悦。(古良驹 记者 常坚 摄影报道)采摘、直播带货、装车外运……11月9日,四川省青神县的晚熟柑橘进入收获期。青神,享有“中国椪柑之乡”美誉,并刚刚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荣誉称号。如今,该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1
(记者 唐泽文)“双11”期间,眉山市丹棱县的果园,凌晨5时就已熙熙攘攘。11月9日,数百支水果采摘队踏着晨雾上山。对于当地水果电商从业者而言,“双11”是最忙碌的时节。而采摘水果正成为当地的新兴职业,“双11”期间平均月薪过万。黄山采果队上山  丹棱是中国的橙橘之乡,当地水果农业依托互联网电商蓬勃发展。宿正中是该县黄山村的采摘队长,他带领的队伍人数超过50人,采摘队从2013年成立至今已存在8年,今年也是他们的第8个“双11”。  宿正中对“双11”最深的印象,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抢摘”。由于天猫等平台销售爆发性强,随时会出现水果需求井喷状态,抢摘任务随之而来,有时他们会在同一个果园待上数天,天黑了就头戴矿灯照明采摘。在“双11”期间,15人的单日采摘量能达到3万斤。  在丹棱县、成都市蒲江县一带,这样的专职采摘队有数百支。队员工资按天结算,每天两三百元。“双11”期间,一对夫妻可月入超2万元,全年摘果季节可收入约8万元。“如果加上自家果树副业,当地农民可年入15万-20万元。”宿正中说。  2013年左右,蒲江和丹棱的电商产业园就有数千家淘宝店出现。如今,蒲江已是淘宝水果电商第一县。今年前5个月,蒲江以猕猴桃、柑橘为主的农产品,零售额达9.62亿元。去年“双11”,蒲江县的水果在线上卖出近4亿元。  水果电商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者回家。  在此之前,蒲江、丹棱一带的外出务工者,不少都从事一项工作——为高压输电线修建铁塔。因为时常在高塔与电线上攀爬,他们也被称为“蜘蛛人”。宿正中就曾是其中的一员。  这些“蜘蛛人”最近几年陆续返乡,曾经冷清的丹棱农村也开始热闹起来,年轻人越来越多,是最近两年明显的变化。  宿正中采摘队的90后女队员王怡,是川黔山区的苗族姑娘。两个孩子出生后,她回农村带孩子读书,今年参加采果队。白天她为“双11”采果,晚上回家逛淘宝加购物车,孩子的衣服、鞋、背包,也买些化妆品给自己。下一步,她还想当主播带货。  宿正中介绍,80%的队员都在城里有房,但他们平时更喜欢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11
复兴村找准靠山吃山的正确“吃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记者 王代强 王成栋)挖土方、扎钢筋……近日,记者走进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看见村民刘建洪家正忙着建新房。“这几年,村里宅基地越来越紧张,新房子都挨到路边建了。”一旁,村支书尹成静的话令人好奇。原来,复兴村不仅“嫁”出去的13名小伙拖家带口回来了,还有4名外地小伙“嫁”了进来。全村人口已从本世纪初的600余人增至现在的720余人。  复兴村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缘,三面环山,开车到县城要近2小时。去年,复兴村人均收入达2.13万元,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尹成静说,村里家家有洋楼、户户有汽车,不少人还在城里买了房。  前任村支书王成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复兴村荒山荒地多,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玉米和进山挖竹笋,“我家5口人,有一年过年只买了1斤肉。”后来,村里人才在造林绿化中摸索到靠山吃山的正确“吃法”。  1998年起,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陆续启动实施。复兴村因地制宜,明确村集体荒山荒坡“谁造林、补给谁、谁所有、谁受益”。  2001年,最早一批“外嫁”的毛太昌回到复兴村,承包100余亩荒山种植用材林,如今家庭年收入突破10万元。1997年“嫁”到丹棱县的刘功田,也在2002年返乡组建造林护林队,3年后建起小洋楼。连续多年,复兴村都是洪雅县植树造林先进村。到去年底,复兴村森林覆盖率达96.5%。  “吃山”更要护山。复兴村把护山护林写入村规民约,严禁毁林开荒、无序打笋等破坏生态行为。2009年,复兴村被评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  近年来,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复兴村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路子。村里统一规划村容村貌,开起农家乐。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63家,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远“嫁”归来的毛永祥和妻子在村里打零工、种蔬菜,去年收入6.2万元。  想来复兴村的不仅是“外嫁”小伙,近年已有4名外地小伙“嫁”进复兴村,遂宁射洪市人高兵是其中之一。去年,高兵经营农家乐收入近20万元。眼下即将进入森林防火期,高兵正盘算着给村里护林员捐赠一批防火打火工具,“守住了这林子,日子就能红火下去。”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11
(王丽霞 山歌 邦子)10月19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在成都开班,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创建工作也再次拉开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的大幕。  当天,在距离培训班会场70余公里外的眉山,作为眉山中心城区的东坡区同步召开了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暨“街长制”工作推进会,并发出攻坚新指令:全区要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势头,接续推进“街长制”工作,推动“创牌”变“守牌”、“成效”变“长效”。  这是眉山市东坡区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底以来,东坡区不仅在全市率先制定了以“三长一督六员”为架构的“街长制”工作体系,更从“高位推动 构建管理合力”“重点突破 攻克关键难题”“全域推进 形成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将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工作要点融入城市管理的肌理,并以此推动城市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俯瞰美丽的东坡区城区。 向哲 摄高位推动 构建管理合力      “做好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形象,各级各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10月21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开班之后的第三天,眉山市东坡区的多个背街小巷、老旧院落、农贸市场迎来了一次高规格的调研检查。  领队者是东坡区委主要负责人,成员则为区级相关部门的一把手,调研的主题是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暨“街长制”工作难点问题。  在经过走街串巷和认真查看后,调研组针对当前的诸多难题进行了现场办公,并敲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队走街串巷,调研细节工作,通过高位推动形式,构建起城市管理的合力,这是东坡区探索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一大亮点。  2020年12月26日,在眉山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一个多月之后,作为眉山市中心城区的东坡区便扛起了首位责任,不仅率先印发了《眉山市东坡区社区共建“街长制”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更从构建工作体系、明确责任区域、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督导考核、严格工作要求五个方面,高位推动全国文明城市的长效管理工作。  形成工作专班,东坡区率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总指挥长的东坡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暨“街长制”工作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接眉山市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办公室,承接原区双创办职责,落实该指挥部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街长制”工作,并组织督查考核。  打破原有城市治理模式,东坡区构建起了以“三长一督六员”为架构的“街长制”工作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社区共建机制,结合“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以街(道、路、巷)或网格为单位,形成了以指挥长、片长、街长、总督、治安警员、交通警员、城管执法员、市场监管员、环卫保洁员、文明劝导员为中坚力量的“街长制”工作体系。  逗硬考核,东坡区目标办将“街长制”工作纳入年度专项目标考核中,严格逗硬奖惩制度并明确责任,对共建不到位、巡查不力、进度迟缓、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将由分管区领导约谈,约谈后还整改不到位的,将由区委主要负责人约谈,对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区纪委监委将予以严肃问责。环卫工人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作业。韩素兰 摄重点突破 攻克关键难题  “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违规张贴广告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了,城市越来越美丽了,谢谢你们。”  11月4日上午9点,眉山市东坡区宝华寺市场“街长制”工作站工作人员陈洪明像往常一样在街头巷尾开展日常巡逻工作,听到群众的感谢,身处基层一线的他非常欣慰。  宝华寺市场曾是老眉山县城有名的农贸市场。当地以宝华寺为中心,形成了8条街巷,人们以街为市,随意摆摊设点,近年来占道经营、游商经营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影响东坡区乃至眉山城市形象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后来,得益于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宝华寺市场的乱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但创建成功之后,群众又开始担忧市场乱象会反弹。  为了构建起宝华寺市场治理的长效机制,今年以来,东坡区依托“街长制”工作框架,在市场上建立起了“1365”工作机制,保证了市场治理的规范化、常态化。  “1365”工作机制,即首先精细化设置能解决难点问题的“街长制”工作站,由1名街长统揽,同时引进第三方队伍进行日常管理,把保洁员等“六员”的常态履职和整治执法相结合,最终形成市场业主、街道社区、第三方机构、共建部门、街长办五方同向发力的市场长效常治管理模式。  依托该模式,宝华寺市场不仅留住了繁华烟火气,更保住了规范整洁的运行状态。  宝华寺市场的常态化管理仅仅是一个缩影。  在城市治理中,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院落是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难点。为了推动全国文明城市的长效治理工作,今年以来,眉山市东坡区在创新推出“1365”工作机制,解决农贸市场的管理难题基础上,还加大了老旧院落和背街小巷等关键区域的整治力度,依托“街长制”工作模式,身处基层一线的街长们不仅加强了常态化的巡查力度,更加强了同社区居民的联系,针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街长们及时梳理、上报,有力推动了各类问题的及时解决。  今年“街长制”开展以来,东坡区累计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1000余件,大部分问题都已解决。全域推进 形成长效机制  “请把车停好,摆顺!”“我是这条街的街长,这是我的电话,门前‘五包’希望大家互相监督,落实到位……”11月4日早上7点左右,天刚亮,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居民陈俊国便穿上了红马甲,早早来到场镇上的富民街,开始了当天的“街长巡逻”。  在巡逻中,陈俊国不断叮嘱摆摊设点的群众注意公共秩序,还时不时地递出一张张“街长制”联络卡,卡上有街道(小区)名称、街长联系方式,以及负责这条街“六员”的相关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场镇治理的问题,群众只要拨打卡片上的电话,街长就会立即联系相关责任人抵达现场,沟通解决。  把“街长制”的实施范围从城市推向农村,把参与主体从党员干部延伸至普通群众,把“街长制”变为群众齐参与的“合奏曲”,眼下,在东坡区广袤的城乡大地上,像万胜镇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  今年以来,在构建起“街长制”工作体系,解决了重点区域治理难题的基础上,东坡区将“街长制”这一全新模式推向了全域。  一方面,东坡区将辖区内的主要场镇纳入了“街长制”的实施范畴;另一方面,更支持各地创新方法,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全员管理氛围,同时在基层一线,该区还组织开展了“红黑榜”评选等活动,以荣誉为激励,推动城市和场镇治理工作不断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东坡区的街长总数已达554名,参与城市街面治理的“六员”达到727名,覆盖城乡的“街长制”正逐步成为城市文明的“卫士”和城市管理的“尖兵”。  在“街长制”的助力下,东坡区的城市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东坡区不仅成功举办了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一批大型会节,创新推出了东坡邻里中心“12+”品牌,城市的舒适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雄心激起千层浪,壮志压倒万重山。当前,全国文明城市已进入新一轮创建周期,刚刚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赋予了成渝地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眉同城化发展的主战场之一,眉山市东坡区目标笃定:面向未来,全区将以“街长制”为抓手,在为眉山构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的同时,更要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长效管理工作探索更多地方经验,力争将全区建设成为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幸福宜居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郭侨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我们现在每天要发40余件爱媛,都是精选大果,每件48元。”11月3日,在仁寿县曹家镇东联村9组的一片柑橘园内,当地村民正在帮助业主采摘、运输、打包成熟的柑橘,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  近年来,东联村坚持产业发展驱动,充分整合资源,聚力“三促”,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助力群众实现致富增收。村民正在打包成熟的柑橘。  深挖闲置资产价值促增收。利用原东联村闲置办公阵地建设民宿盘活村集体经济,通过“党总支+联合社+农户”方式,将省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入股民宿建设,按总投资额260万元占比,每年村集体经济保底收益7万元。此外民宿每年解决固定用工10余人,临时性用工30余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让部分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推广特色农产品促发展。充分发挥梨产业核心区富锗土壤资源禀赋,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富锗梨子、葡萄、柑橘等优质水果,全村果园面积增至3200亩,年产量达1300万斤。建立“一村一品”电商服务平台,电商代办点每销售一件梨,提留1元钱作为村上的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合作共赢,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  加强梨文化提引促振兴。打造东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道德讲堂、文明义仓、古梨膏坊、志愿服务站等板块,以梨为媒,打造300米文化长廊,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百年梨乡文化,培育涵养文明新风。提升“以礼善治”良好氛围,提振精气神,加强辖区群众对曹家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聚人心、筑底气。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8
(郑佳洁)“这爱媛个头又大,颜色也均匀,在市场上绝对畅销。”11月4日,久违的太阳洒向丹棱大地,让仁美镇雄义村11组果农罗大贞家的爱媛格外显眼。黄澄澄的爱媛挂满枝头,引来不少商贩上门收购。黄橙橙的爱媛,十分惹眼    站在桔橙果园内,罗大贞小心翼翼采摘,当前正值爱媛成熟期,她和家人最近正全身心投入到爱媛采摘销售中。不同于往年上门收购,今年她还借力网络销售平台,让自家爱媛走向全国各地。今年她家种了3亩多地的晚熟桔橙,预计要卖好几万元。而在离罗大贞家不远的网红打卡点“桔香稻田”内,一批批来自周边的游客,带着家人来到乡村田间体验着丹棱乡村农耕文化。住在附近的村民黎云良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自从有了这个乡村旅游新景点,他和家人每天都要到此处逛逛,“在家门口就能逛新景点,幸福得很。”黎云良高兴地说,门口路修好了,绿化也美了,我们村就像换了个新模样。罗大贞家的爱媛喜获丰收    乡村有诗意,栖息靠发展。近年来,丹棱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丹棱乡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产业逐步兴旺,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乡村日益成为百姓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家园。一直以来,农业都是丹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项。在此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丹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丹棱提出,要紧扣“三农”这篇文章,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富美”工程,标兵姿态保持农业大领先,筑牢共同富裕稳固基石,让丹棱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罗大贞家的爱媛喜获丰收    如何实施“乡村富美”工程,让丹棱农业保持长期领先优势?丹棱给出了答案。该县坚持产业集群思路,牢牢占据现代农业“微笑曲线”研发、市场两端,同时,盯牢“种中国最好柑橘”目标,保持“丹棱桔橙”技术、产品领先优势,打造晚熟柑橘“中国芯”培育基地;建立全套品牌保护体系,创新机制有效规范特色农产品早采、早卖行为,创造性做强“丹棱桔橙”品牌;建成中国晚熟柑橘商贸交易中心,引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桔+”副产品,实现柑橘产业资源综合化利用;此外,完善适度规模化的“大园区+小业主”模式,抱团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丹棱的乡村面貌迎来新变化    与此同时,在建设文明宜居乡村方面,丹棱县将进一步深化乡村规划、农房建设导则成果运用,实现“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00%,统筹抓好农村改厕、“十佳优美庭院”评比等,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常态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超市”等,输出高品质乡村文化产品,全力推动省级百强中心镇创建。在全力做好有效衔接文章方面,丹棱县多举措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调适城乡格局,调优产业布局,同时,实施“集体经济腾飞”行动,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70%,带动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发展乡村民宿,做活庭院经济,鼓足农民钱袋子。丹棱仁美镇新打造的“桔香稻田”网红打卡地    而在均衡城乡公共资源方面,该县深入实施亲民化标准服务、农村公交化、“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天然气贯通“五个全域”,实现城乡服务同标、基础配套同质,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保证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下一步,丹棱将继续做深做细“三农”文章,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为全县16.3万百姓勾勒出一幅“乡村富美图”。(图文信息源自丹棱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霞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近日,眉山市东坡区2021年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型—畜禽养殖)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区的45名养殖大户接受了本次培训。三苏镇三苏村的养殖大户蒋伯伟说:“我2019年返乡转行饲养生猪,目前共有存栏猪3100头,今年已经出栏2000头,纯利净赚120万元。我就是想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在应对猪瘟疫情、养殖环境治理、了解政府相关政策等方面提高养殖水平,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示范作用。”  据介绍,作为全省畜牧养殖大县,东坡区根据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按照今年省上下达的不同类别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指标,由区农业农村局全程组织实施,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并通过投标竞争方式,委托眉山东坡联众职业技能学校具体承办,从畜禽养殖、粮油(蔬菜)综合、晚熟柑橘、水产养殖4个专业方面,邀请省、市、区种养业专家,围绕种养业发展振兴、促进增收富民等内容,采取课堂讲解、现场参观、互动交流、咨询解答等方式,分期分批对全区择优推选的174名学员,分别进行为期15天的系统集中培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03
王丽 山歌 邦子(图片由青神县文广旅局提供)“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青神,一项项国省荣誉纷至沓来: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竹里院子被评为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国际竹艺城被评为全省二十大文旅项目,青神竹编被评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品,汉阳棒棒鸡被评为天府旅游美食,中岩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兰沟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青神竹编小镇被评为全省首批特色小镇……  如此优异成绩的取得,源于一场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程的深入推进。2019年,青神作出决定: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县域旅游提档升级。确定目标后,青神旋即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坚持高位推进、重点突破、全域融合,在一步步完成创建目标任务的同时,更带动了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竹里院子。高位推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机制  青神,隶属于眉山市,属成德眉资同城化核心区,因古蜀王蚕丛氏“着青衣教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宋朝文豪苏东坡在此求学联姻,大诗人李白在这里留下经典传颂,这里还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在大自然的馈赠和历史的沉淀中,这里不仅建起了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多个旅游景点,更以40公里岷江和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为依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旅游线路……  2019年以来,在确定了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后,青神县便将创建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来抓。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全县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督导创建工作,将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目标任务。天府旅游名品——青神竹编·平面系列。  为了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青神进一步编制了《青神县全域旅游规划》,出台了《关于做活旅游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决定》,县财政更坚持每年设置不低于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同时,全县还联动县乡村三级,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号召全体城乡居民、全县景区、酒店等行动起来,提升服务质量。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青神县累计投入68亿元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旅游硬件设施明显提升,旅游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俯瞰国际竹艺城。重点突破打造高质量文旅新环境  “原来青神还有这样一个滨江公园,环境太优美了,今晚就住在青神吧!”  10月25日,伴随着夜幕的降临,从成都而来的游客李海丰一家正准备驱车返蓉时,发现车窗外岷江边灯光闪烁,人山人海的唤鱼公园引起了全家人的注意,只见夜间的公园灯光璀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公园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青神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聚力打造的一个基础设施项目,青神希望通过公园的打造,带动城市旅游业态的升级。  公园所在的区域是青神县城的滨江区域,过去由于房屋破旧、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一度成为青神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短板。  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青神县筹资数十亿元,启动了滨江新区的打造,除却公园之外,还在该片区域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环境绿化、公路配套建设。如今,该项工程已完成了大半,充满现代风味和时尚气息的滨江新区也由此成为青神城市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滨江新区的改造不是个案,放眼青神城乡,类似案例还有不少。  青神县在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在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之外,还从基础设施、旅游景点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构建起了一个高质量的文旅新环境。  让旅游道路更通畅,近年来,青神县花大力气推动全县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累计投入12亿元新建了长达130公里的旅游公路,并抓住成乐高速扩容机遇,设置了青神互通。  让景区风景更优美,青神县在投资30亿元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际竹艺城的同时,更聚力打造了汉阳湖忆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景区。目前,青神全县已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并按照创建要求,开展了游客中心和景区旅游厕所的建设。  让区域环境更靓丽,青神县不仅全域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宜居乡村46个,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县还投资数十亿元推进城北新城建设,实现了公园绕城,让全县成为岷江流域最美的竹林城市。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兰沟村一角。全域融合推行“旅游+”战略做大旅游蛋糕  “订席满了,只有下个月才有位置了。”10月25日下午,位于青神县城郊竹里巷子内的竹里香火锅店负责人再次婉拒了一拨来自成都的客人。竹里香火锅店因坐落于竹林环绕的竹艺主题巷子而备受青睐,开业大半年以来,客人络绎不绝。  去年初,竹里巷子还是破旧小巷。为了丰富旅游业态,青神县结合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改造了这里的环境,并在巷内种下竹子,通过旅游与竹文化的融合,使其成为眉山一个新晋网红打卡点。  在青神,像竹里巷子这样的新晋网红地标还不少。  当前,随着消费需求不断提档升级,传统旅游模式中的单一景区体验已不能满足游客深度旅游的需求,传统门票经济也难以支撑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看清这一重大转变的青神县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探索走出了一条“旅游+”的发展道路,把旅游产业同本地独特文化、节会活动、生态资源等进行深度融合,在做大县域旅游版图的同时,更做大了旅游产业的蛋糕。  让“旅游+文化”,青神县依托蚕丛、东坡、竹编、红色文化等,形成了岷江水上之旅、竹艺特色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红色研学之旅等特色研学旅游品牌,每年接待研学10万人次,同时全县重点打造的“青神竹编非遗研学旅行线路”被评为2020年四川省首批十条研学旅行主题线路,红色西山研学实践基地被评为全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  让“旅游+会节”,近年来,青神先后成功举办了全省首届“百舟竞渡迎端午”龙舟赛,并连续三年高水准举办国内竹业界最高盛会——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累计邀请到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等共计5000余人参加。同时,青神每年还举办椪柑节、东坡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切实扩大了区域旅游知名度。  让“旅游+生态”,青神拥有“一江五河三十二溪流”,空气优良率连续两年排名眉山第一位,滋养出了在全省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萤火虫基地。为此,青神县充分利用这份独特的生态资源,连续多年推出“观萤之旅”,游客单日最高峰时达到了2万人。  让“旅游+品牌”,近年来青神在启动各项文旅类奖项申报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全省“大竹海”“大峨眉”川渝文旅发展联盟,加强了与宜宾、乐山等地旅游部门的联系,实现了旅游资源共享,推动了“文旅南联”,让青神文旅走出眉山,走向全国。  时间指针走向2021年的尾声,青神将大力弘扬“追求卓越、做小巨人”的新时代青神精神,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探索融入区域文旅产业发展肌理,全力建设岷江文化旅游示范带!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2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