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嘉嘉 初夏,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水稻已经分蘖,田野间一派绿意盎然。 作为“天府粮仓”首提地,东坡区牢记殷殷嘱托,千方百计“多产粮、产好粮”,全面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打造成都平原的“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持续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从去年起,永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李雪平有了新“头衔”:永丰村村级“田长”。他时常带着20名村民组成的耕地巡护队,每周至少巡田两次。东坡区聚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地是核心要素。当前,四川正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领打造“天府良田”。 “良田怎么建?”东坡区委书记廖小宁的理解是:既要有量的稳定,也要有质的提升。 为此,该区积极念好“腾”“退”“转”三字诀。 一方面完成了《东坡区高标准农田2021-2030年规划编制》,对2.5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永丰村334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另一方面,在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保护的同时,有序开展土地复耕。 2022年,该区整治农户承包地撂荒面积756.4亩,征而未用土地复垦1300亩,果树、鱼塘等复垦947亩。2023年,摸排撂荒风险地块77.28亩,并引导国有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撂荒整治。另外,东坡区正积极建立区级高标准农田地方特色建设标准。 如今,在东坡区,一块块曾经的“望天田”已成为“旱能灌、涝能排、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 有了地的保证,还需人的支撑。 在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一个人就承包了永丰村及周边3500亩地种粮食。而激发王元威等种粮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原因有三: 一是好政策的加持。除了种粮大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种植补贴等惠农政策持续稳定执行,如今,东坡区已出台了系列区级奖补政策,着力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 这包括:粮食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可获粮食生产的贷款部分政府贴息50%。种植小麦的,其示范点内每亩可获补助600 元,示范点外每亩补助200元。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经验收合格,按照300元/亩进行一次性补助……“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种粮更加落到实处。 二是好模式的推广。王元威“稻药菜轮作”,每季水稻采收后,便会种上一季萝卜,一季川芎或泽泻,从而实现一地几收。在东坡区,引导农户发展“稻—菜”“稻—药”等高效种植模式,突破粮食种植“天花板”,多方位提升种粮效益已很普遍。 三是好技术的支撑。6月6日,包括“四川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在内的多个“科技小院”正式入驻永丰村,成为当地“藏粮于技”的一张切片。水稻收获季的东坡区。 自去年以来,东坡区不断加强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2022年在永丰村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200亩,评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20个品种,今年将展示新品种79个。与此同时,全区种业项目加快推进。水稻新品种选育基地已完成育种材料播种、育秧和移栽并建成标准化制种基地。通过实施商品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肥种植还田,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得以有效推广;通过示范推广母本机插、无人机辅助授粉喷药、种子低温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技术,种粮效益大大提升,202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 数据显示,自 2022 年 6月以来,东坡区新培育永丰村供销合作社等3个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达300户。依托2022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训粮油类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等87人,创成粮食类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2家、市级示范场11家。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还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为此,东坡区早在去年底就率先出台了《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永丰村综合服务中心(丰收里)建设、永丰美丽庭院建设、“天府粮仓”农业科普基地道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悦兴农贸市场建设、农耕农事体验基地、永丰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等9个项目。 以此为基础,东坡区构建起了“一核三带四片”空间规划格局,20万亩岷江流域粮食产业带、万亩长秋山脉粮经套种示范带、万亩龙泉山脉粮经套种示范带不断完善,太和永丰片区、修文思蒙岳营片区、永寿报恩片区和复兴金花—柳圣片区的建设稳步推进中。(东坡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