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陶广汉 刘矜 骆南豆1月15日,笔者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映入眼帘的是清爽整洁的景象,路旁植花种草,立面墙画抢眼,溪流清澈见底……乡村环境面貌变得越来越美,去年受到市、区两级通报表扬。这一切得益于复兴镇持续加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镇干部正在各环境治理现场忙碌  笔者获悉,该镇2021年以来,根据建制调整“三乡合一”后的情况变化,进一步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摆到了乡村振兴、建设富裕美丽乡村的重要位置,抓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契机,突出以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为重点,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为抓手,持之以恒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首先从宣传动员入手。全镇先后出动巡逻宣传车500余次,贴挂环保宣传横幅200余幅,散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促进环境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使之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同时,组织镇、村(社区)干部上万人次深入环境治理工作现场,规范不文明行为2000余次,清理建筑垃圾20余吨,转运大件垃圾10余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新增临时摊位270个,停车位200个,新建花台300个,新增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修补道路1148米,处置环境投诉48起,全镇秸秆综合化利用率达95%以上。  稳步推进“河长制”工作开展,严格落实常态化巡河制度,促使镇域河面漂浮物得到有效管控,河库沿岸50米范围禁养区禁养落实到位,杜绝发生乱排直排现象,促使牯牛坡、沙溪河、奥江河水质均达到III 类标准。复兴镇结合人居环境打造,推广“积分制管理”办法,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热情。全镇去年共评选出星级文明户、“四沿”优美庭院120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21
(翁光建 记者 常坚)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了彭山经验。预计2021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9亿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4259元,同比增长10.6%。电商带货现代农业 打造产业有“秘诀”1月19日,在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果怡农业葡萄园内,工人们正在冬剪,一派忙碌的景象。“目前,我们葡萄园已由农业3.0机械化版本升级为4.0智慧农业,卷膜、水肥等系统均已实现高度智能化,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高温等极端气候应对能力。”果怡农业公司负责人张坤说,“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公司运营、团队建设和人才储备,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前沿品种研究投入,做强品牌。”近年来,彭山区通过农业企业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等模式,充分发挥彭山葡萄现代农业园区五星级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全区特色水果面积达13.2万亩,产值10.5亿元,公义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观音街道果园村获评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同时,该区充分利用土地优势,东西两翼合理规划布局果品集散中心,引进省级、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5家,农村电商网络销售达到3.2亿元,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达13.9亿元。生态宜居 改善乡村有“面子”“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经常能看到一大片白鹭在田间栖息捕食,健身设施也越来越丰富,农忙过后我经常到这里来松松筋骨,舒服得很!”近日,在彭山区谢家街道谢家场社区,正在湿地公园里健身的居民汪盛明说,现在乡村越来越宜居,产业发展越来越旺,大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近年来,该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覆盖水平,新建和美化提升农村道路112.6公里,实现全部建制村通公交车。农村天然气、自来水入社率分别达到98%、91.7%,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城乡电力、通讯、安全饮水、交通出行初步实现了同标同质。葡萄丰收乡风文明 创新乡村有“韵味”“现在我们的文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关键是我们能参与进来,找到自己喜欢的打开方式。”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村民张洪民用手指着村委会外面的表演台,回味这一年来参加过的活动。去年以来,彭山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文明实践进万家,幸福长卷话党恩”等文明实践活动达880余场次。“谁定的规矩,谁就得带头遵守!” 这是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进的口头禅。据悉,该村村民共同制定的“幸福公约”入选了全省100条最佳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近年来,该区涌现出的全国道德模范盛恩利、中国好人吴链等“模范生”数不胜数,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16个。同时,全域倡导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方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将“长寿文化”“忠孝文化”转化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生活富裕 脱贫兜底有“保障”为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彭山区强化监测排查,制定《彭山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办法》等稳定防致贫防返贫的长效监测机制,通过结对帮扶等措施,组织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累计排查7万余户,新增监测对象27户60人。同时,彭山区坚持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将扶持对象扩大到“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确保做到不让一个人返贫,继续保持低保等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保障城乡低保户5146户,累计支出2988.38万元。教育、医疗、住房等普惠性政策不放松,持续投入资金7002万元,实施小额信贷贴息、雨露计划等76个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规范资产管理,开展扶贫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扶贫项目289个,涉及资金1.74亿元,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分级确权到镇、村、户,健全扶贫资产经营使用、收益分配机制,加强规范管理,防止资产荒废和闲置,确保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1-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赵会 特约通讯员 温选鹏  1月18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与公义镇欣荣村的交界处,新建成的种子检验监测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工作,一车车刚刚采收的泽泻正等待烘干。“刚刚收到一户3000亩泽泻的烘干订单,21 台机子正开足马力干。”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烘干一吨收取1000多元的服务费,方便省时。”在稻药园区,许多种植户愿意将自家的泽泻运送至此烘干,既省时省力,又环保。  种子检验监测服务中心可提供烘干、种子冻库、仓库、农机服务等服务,拥有21台水稻烘干机和中药材烘干机列。每台卧式烘干机一次可以烘干15吨水稻或5吨中药材。除此之外,中心内还有插秧机、喷雾机等。  “今年泽泻的产量高,价格也不错。”正在组织工人采收泽泻的谢家街道汉安村1组村民王赛告诉笔者,因为今年的气候适宜,农田实施了一系列升级改造,种植条件变好,亩产干泽泻在500斤左右,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每公斤售价在32元左右,每亩产值在8000元左右。  “我总共承包了500多亩土地,上半年水稻制种、下半年种植中药材,除开成本和工人工资,收入还可以。”王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忙碌的时节,像王赛这样的种植大户,每天都会雇上百人务工,“包吃饭、包接送,拿时薪,农忙150元9个小时,农闲110元,附近的村民都愿意来。”王赛说,村民有了产业,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不少农户都在他的土地上务工挣钱,并常常来向他“取经”。  汉安村土地肥沃平坦,种植泽泻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全村7000多亩土地全部采取“稻药轮作”的方式耕种,夏收稻冬收药,是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  “通过稻药园区的打造,有效规范田网、路网和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1.75万余亩,提高了稻药生产效能。”谢家街道相关负责人孔子铭介绍说,近年来,谢家街道开展了近千人次的农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村民通过种植泽泻、川芎等致富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20
(翁光建 宋雨庭 记者 常坚 文/图)暖冬下,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大片黄澄澄的柑橘迎来丰收。1月14日,槿烨采果队的89名队员正在该镇某农场柑橘林里忙碌穿梭,帮助采摘180亩柑橘。采摘柑橘据了解,临近春节采果费翻了近一倍,每个采摘人员一天能挣到300多元,大家干劲十足。专业采果队不仅及时解决辖区内柑橘丰收的采摘问题,同时给当地农民提供了百余个劳动岗位。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葡萄、柑橘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截至目前,该区柑橘种植面积达10.2万亩,柑橘产量10.6万吨,产值约8.5亿元,家庭农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1-18
(罗俊涵 彭川 郑佳洁)“年轻人有思想、办法多、肯实干,相信在她的帮助下,我们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这段时间,从市政协下派到齐乐镇龙鹄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赖星忻,总会徒步走在崭新的2.9公里村道——“龙江路”,去走村访户收集村民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对龙鹄村来说,新修建的这条路,一举解决了“两项改革”后新建制村培育群众认同感、产业发展一盘棋、农旅融合基础先行等诸多难题,也一举树立了赖星忻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一路走来,赖星忻也在思考着振兴龙鹄的良策:如何依托眉山市枝叶情水果专业合作社让当地水果走精品化培育之路,通过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最大限度提升春橘的附加值?如何进一步挖掘龙鹄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让群众钱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富起来?如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发展农旅融合项目,让这里成为记得住乡愁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事实上,在丹棱,赖星忻只是当地143名乡村振兴新鲜血液中的一份子。2021年以来,该县聚焦人才振兴,继续调整优化驻村帮扶力量,向重点帮扶村选派14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技员,吸纳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农民工、大学生56名进入“两委”班子。不远的未来,他们将是振兴这片土地的主力军。产业振兴不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环节,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丹棱县聚焦产业振兴,重点关注易返贫致贫和农村低收入人群,全覆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556个,量化集体资产股份金额4708.56万元。为带动柑橘产业发展,通过赴杭州开展不知火品鉴推荐会、邀请20余家线上线下企业来丹交流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为防止2020年冬季霜冻情况再次发生,丹棱县还未雨绸缪,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春橘防冻技术培训数十场,培训近万人次;组织农技员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防病知识宣传50余次,提升农民柑橘种植专业化水平。乡村美不美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丹棱县将生态文明振兴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紧盯乡村振兴频出实招: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3+1”模式人工湿地池处理农村厨余灰水,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全县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500余座,受益3.4万余户,直接受益达10万余人;融合各类资金,筹集4.8亿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80余公里,实现县域内道路通达率100%;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建设道德超市50个,目前参与积分兑换4万余人次,兑换物品价值40余万元,推进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丹棱将继续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乡村治理提升等方面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丹棱,为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筑牢稳固基石。”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到。(丹棱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1-14
(郑佳洁)1月11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走读四川”活动“世界遗产 美景美食行”走进了“中国椪柑之乡”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眉山市青神县。椪柑现代示范产业园区位于青神县东部,跨一镇一乡六村,总面积4.35万亩。园区按“一轴两园三基地”规划布局,不断强化基础设施、补短升级,致力于构建起以椪柑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橘生淮南 汁多味甜俄罗斯也产橘子,在Elizova看来,以前只是吃橘子,今天眼界大开,原来橘子品种竟如此丰富。目前,适逢椪柑成熟季,从果园内放眼望去,满目的椪柑色泽饱满,散发清香,外籍友人们迫不及待,纷纷动手摘了起来。得知今天要摘橘子,来自南非的Jody有心地穿了一身橘色相呼应。大大小小的果箱不一会儿就被新鲜的椪柑填满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寒冬暖阳的果园里。竹里村落 魅力无限在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里,外籍友人们一睹了源远流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的魅力。Micheale感到很新奇,在埃塞俄比亚,手工艺品制作是女生的专长,他第一次看到有男生从事,篾路通顺,玲珑别致,“我选不出最喜欢的,这些竹编都太漂亮了!”在竹编展示台上,有一幅特别的作品。经由竹编人的巧手,获得2019年诺贝尔和平奖、现任埃塞俄比亚总理的阿比·艾哈迈德·阿里被编织成画,当来自埃塞俄比亚的Micheale和Yenezer看到这幅作品时,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扑面而来。他们和这幅作品合了影,一门技艺,一张照片,承载着情感的不断升温。参观之余,外籍友人在师傅们的指导下,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竹编手工品,来自英国的Max笑道:“竹编看着简单,但做起来很复杂,我不想浪费掉这些材料,用他们做成了一个小成品。”“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在竹里巷子,丰富的娱乐活动在等待着外籍友人们。欢快的节奏和竹竿间的碰击声,外籍友人们从最开始的无措到熟练竹竿舞后,愈发自得敏捷地在竹竿间进退穿梭;各式样的手工体验吸引着外籍友人们纷纷参与,来自埃塞俄比亚的Micheale和Yenezer拿着两个小玩意儿,他们打算把做成的小手工“挂在车上和学习的地方。”外籍友人在这里体验着竹里村落的安逸生活,巴蜀文化魅力的散发正在进行时。(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1-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树军 文/图“叔叔、阿姨给我送来了棉被、食用油和红包,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1月8日下午,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政府内,15岁孤儿袁某骄心情十分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活动现场。  当天,眉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彭山区民政局、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组织相关爱心企业和20余名志愿者,深入黄丰镇开展“温暖过冬、幸福过节”活动,集中对袁某骄、张某、赵某敏、谢某敬等10名父母双亡的孤儿或父亡母病的事实无人抚养孤儿进行慰问,分别为他们每人发放了一床棉被和一份食用油等,并与他们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座谈交流,希望他们温暖过冬,快乐过节。接着,志愿者们去到凤鸣街道、谢家街道等地的易埝村、金烛村等,先后慰问了60余名孤儿和留守儿童,把党和政府与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中。  彭山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对统计在册的困难群众进行慰问,确保人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人人实现“温暖过冬、幸福过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13
四川三农新闻网(通讯员 刘敬宗)“今天又下雨了,不一定来哦。”1月12日,丹棱县张场镇峨山村2组村民李长林,一早起来看见天在下雨,不自觉地发出一声感叹。原来村上预通知上周星期五,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讲课,好多村民都作好了准备,结果临时变更在本周星期三,哪晓得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雨来。村民小组长张林通知的是上午十点在农户徐国如家集中,李长林吃过早饭之后,在没有接到变更通知的情况下,带上雨具慢慢地朝徐国如家走去。他一出门,但看见里里索索的人也在朝徐国如家走去。9.45分,在峨山村第一书记李晓秋的带领下,来自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推广研究员、水果、茶叶专家陈天礼一行,冒雨来到了徐国如的家。“你们的学习热情这么高!”令陈老师震撼的是,没有想到来了近一百户的村民。随行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周忠华、阙秋月等放下行李,摆开阵势,在村干部的配合下,迅速组织群众,集中拢来,展开了技术培训。“我们村最大的问题就是茶叶开花、死苗。”村民张品莲、杨先均在老师未开讲之前,率先发言了。张场镇峨山村最大的产业就是茶叶,可近年来找不出原因的开花死苗现象越来越严重,让大家伤透了脑筋。陈天礼老师,让农户徐国如随便找来几根肥料袋,一看主要元素氮磷钾含量,居然有三个15%的!“用了三个15%的农户请举手。”陈老师一边看口袋的标识,一边让农户举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农户举起了右手。“你中奖了!”陈老师说,凡是用了这个肥料的,茶叶必然开花结果。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茶叶的营养器官,只能用高氮低磷低钾的复合肥。氮含量25-40%都可以,但磷钾含量要控制在5%以下。一语道破天机,让许多农户增长了知识。随后陈天礼老师就茶叶的有机栽培、冬季管理、病虫防治等进行了现场培训。脆红李是近年来该村兴起的新兴产业,许多农户都或多或少种植一些,但技术缺乏,尤其是修剪技术。由乡村振兴工作队周忠华老师请来的“田秀才”何先辉,又为大家在文成秀的李子园上了一堂“脆红李回缩修剪技术”培训课。村民李明珍听后,主动提出亲自修剪一次,让老师打分,只见她背着一个背篓,手拿一把剪刀,按照刚才老师所讲,自己所接受到知识,对准长梢进行回缩修剪,将原来一米多长的嫩梢回缩到30厘米左右。“你已经是一个优秀学员了!”大家不约而同地鼓励她,随后阵阵掌声。第一书记李晓秋主持会议农技推广研究员陈天礼在讲茶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田秀才”何先辉在示范脆红李修剪技术村民李明珍在学习修剪技术散发技术资料驻村工作队周忠华同志讲依靠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1-12
  (辛凯 古良驹 熊莉 记者 张艳玲)四川省青神县百家池村源于清康熙年间的人口迁移。先辈们建了一座百家祠,以示村子是由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家族组成。后来,村子筹资修建了供“百家”灌溉饮水的池塘,取名百家池,百家池村也得名与此。在百家池村,“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的优良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尤其是近年来,百家池村挖掘祖辈“邻里互助、百家共享”的传统文化,把村民拧成了一股绳,不仅乡风文明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实现了追赶变领跑的跃升。  “邻里百家”托起乡风文明  为了让大家有个议事的公共空间,百家池村依托闲置农户房屋、中心农户家、村民聚集区林盘等场地,因地制宜打造出了全新的村民活动基地——“邻里百家”。  该村文书赵熙介绍,“邻里百家”不仅仅是场所,更是一套机制,不仅能把来自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和惠民政策传达到基层,同时也是基层群众参与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的发声平台。每隔一段时间,根据群众需要,依托“邻里百家”,开展“百家讲堂”、60岁老人集体过生日的“百家寿宴”等系列活动,大家都自发来、乐意听、愿意说。  百家评选,形成“比学赶超”新风尚,也是百家池村的一大特色。每月由村党组织牵头,组织村民评选“最美媳妇”“种植能手”“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户”等村级明星。同时设立“红脸墙”,对具有不赡养老人、乱扔垃圾等行为屡教不改者,纳入诚信黑名单。  人心齐了,干劲足。百家池村不仅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产业路助力产业发展  果园里,52岁的李学英正在对柑橘树进行管理。她家种有约20亩柑橘,品种包括“爱媛”“春见”“椪柑”等。  “以前路不通,种的柑橘年年都愁销售。”如今,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李学英再也不愁果子卖不出去了。  “岷东大道通车,彻底改变了百家池区位。”看着交通区位图,百家池村党支部书记刘如祥告诉记者,按照青神县“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政策,6公里长、5.5米宽的货运观光两用沥青路与7.3公里长、5米宽的生产便道网络在村里铺开,成为青神县椪柑产业环线的一部分。“果子下树就上车,比起以前轻松多了。”  百家池村的柑橘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近10年的奋斗——  2013年底,百家池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青神县出台政策扶持椪柑产业。当时还是村文书的刘如祥眼前一亮,“村里的几片荒山,全部种椪柑!”  2014年农历正月初三,全村挨家挨户动员,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化种植柑橘。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3000多亩柑橘逐渐成形。2014年底,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成立,成功注册“橘香百家”商标,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百家池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金湾湾”。  产业化升级促增收  去年,百家池村发生了两件大事:冷链物流产业园区投产、柑橘托管模式牛刀小试。  去年3月,青神县冷链物流产业园区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园区计划建成眉山市区域性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果农可直接对接园区冷链物流公司。有果农算了一笔账,少了中间商,1万斤果子能多收入2000元。  2020年5月,百家池村鼓励引导村民将果树和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管理、销售。今年,该村又推出“农户+合作社+村集体”柑橘托管模式,农户将果树和土地入股,收益按农户50%、合作社40%、村集体10%的比例进行分配。  与传统合作社、流转土地不同,在柑橘托管模式下,水果品质、销售渠道更有保障。对于新模式,村里人看好前景,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在村史馆,新旧对比照直观再现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沧桑巨变。“大事记”里,最近两年的荣誉分量越来越足,参观考察规格越来越高。刘如祥回望十年,连说几次“想都不敢想”。乡村振兴路上,百家池村迈出一大步。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1-11
(郭侨 潘建勇 郑佳洁)1月6日,走过蜿蜒的乡村公路,到达位于仁寿县曹家镇的仁寿千农禾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门时,就传来一片劳作的欢声笑语。合作社的空地上,堆满了新鲜采摘的白萝卜,十几名村民正互相加油鼓劲,齐心协力将白萝卜搬运到大货车上。“这些萝卜都是我们在果树间套种的,今天采摘的全部要运往眉山的泡菜企业用来制作泡菜。”合作社负责人陈凯介绍,萝卜采收从2021年10月中旬就开始了,套种的萝卜亩产能达到3000公斤,每公斤根据行情不同,可以卖到1至3元钱。谈到套种,还要从陈凯说起。2019年,看好曹家镇的“六月雪”梨的发展前景,陈凯回到家乡承包了150亩土地,进行梨树种植,并牵头成立合作社,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带动周边群众抱团发展。按照传统的果树种植模式,发展前期,只有投入,没有收获。陈凯在多方走访和学习后,决定打破传统,创新开展套种模式,在果园里套种“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实现“以短养长”。“梨树是落叶果树,果实采摘后几乎也没有树叶了,不会遮挡住林下作物的阳光,完全具有套种的条件。”陈凯说,果蔬套种实际上就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巧打时间差,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半年在没有挂果的梨树下套种西瓜,下半年就套种白萝卜等蔬菜。2021年8月,曹家镇的“六月雪”梨早已售卖一空。在光秃秃的梨树下,陈凯开始带动合作社成员种植白萝卜。由于独特的种植条件,曹家镇的白萝卜比其他地方早上市半个月,10月上市的白萝卜价格甚至比同一块地里种植的水果都贵。发展套种模式,不仅有效填补了水果采收之后的土地闲置,实现节本增效,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忙着搬运萝卜的村民高翠容介绍,自己每天在果园工作8小时,有60元的收入,一个月就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感到非常满足了。“由于品质好,我们的萝卜已经供不应求了,外地的超市都纷纷回购。”在尝到套种的甜头后,陈凯介绍,下一步,自己还将根据时令和市场需求,继续套种“短平快”蔬菜,实现“一亩土地,双倍收益”,带领大家探索更多的创新种植模式。(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1-11
四川三农新闻网(通讯员 刘敬宗)2019年,在农作物上采用高碳栽培技术的理念,由“丹棱县全营养作物高碳栽培技术团队”农技推广研究员、首席专家陈天礼率先提出。通过与四川农田丰生化有限公司合作,与当地村民配合,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在生产上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尤其得到果农朋友的高度认可,为丹棱桔橙的高品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1月8日,来自沈阳的果商周殿国以每公斤12.00元的价格,将杨场镇石马社区原会灵村5组村民,王刚的近5万公斤爱媛全部收购。王刚是连续应用三年,全营养作物高碳栽培技术的典型农户之一。“去年大行情只有每公斤7.00元的情况下,我卖的是每公斤10.00元,今年每公斤也比其他人多卖2.00元。”王刚说。只要有好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不怕价格高,就怕货不好。”沈阳果商周殿国说,丹棱的爱媛,在沈阳很受欢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碳基,农作物必要的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碳。这里的高碳,是指作物吸收空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转化为农作物体内的高有机碳,从而达到大气减碳、低碳的目的。正如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一样的原理。作物全营养高碳栽培技术体系,追求最大程度把空气中的高含量二氧化碳转化为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碳,最大程度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在水果、蔬菜、粮油等农作物体内。该技术是农作物根本性的提质增产技术,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空气减碳技术,是助力“低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如何让作物吸收更多的碳?“丹棱县全营养作物高碳栽培技术团队”提出了在农作物上采用根补水溶有机碳、叶喷水溶有机碳、反光膜补光补碳、生草栽培改土补碳、重施有机肥改土补碳等十大补碳技术。1月8日,在丹棱县农作物全营养高碳栽培技术研讨会上,来自丹棱本地的果农王刚、张可文以及成都市蒲江县的果农刘仁洪等人,就农作物全营养高碳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了现场交流,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和这几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向与会人员交流了接受了这项新技术前前后后;来自省农科院的研究员唐丽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的王讯副教授,对丹棱县提出的作物全营养高碳栽培技术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配套技术,同时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合理化建议,并希望这项技术早日造福于民,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农技推广研究员陈天礼向大家介绍农作物全营养高碳栽培技术示范园一角生草栽培补碳技术高级农艺师、肥料专家何春阳介绍高碳栽培技术配套产品研发研讨会现场研讨会一角果农王刚交流高碳栽培技术应用成效果农刘仁洪交流高碳栽培技术应用成效果农张可文交流高碳栽培技术应用成效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唐丽在研讨会上讲话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王讯在研讨会上讲话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1-10
(记者 黄晓庆 实习记者 刘婕)“中国桔橙之乡”丹棱县是全国最大的“不知火”生产基地、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1月6日,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丹棱县,看这里如何布局,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橘为媒走好丹棱乡村振兴之路。丹棱县标准化种植基地大园区引领 众业主增收记者走进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登高远望,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柑橘园,一条条柏油路通向园区深处。园区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标”,地面上印刻着清晰的时间轴,昭示着丹棱桔橙辉煌的发展足迹。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杰兴致勃勃地说:“2000年以后,我们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桔橙新品种;2012年正式提出‘不与两湖抢早、不与湖南争中,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主的晚熟桔橙品种’的思路。”“2014年9月,我们四五个业主一起到这里来流转200多亩土地种柑橘。当时还是一片荒山,我们一边栽苗子,一边进行土壤改良,每年持续用沼液浇灌。”2021年丹棱县新科果王、业主赵泽如说,“到2019年,我的60亩柑橘开始投产,1亩收入近2万元!”业主张可文说:“现在,经常有专家来给我们讲解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教我们果园生草可以保湿、可以增加有机肥,还教我们如何进行新品种储备、如何推进绿色种植。”业主们的收获,得益于园区在标准化建园和科学化管理基础上,进行了道路、水肥一体、绿色防控设施、物联网设备的完善,并布局了生猪养殖场,实现柑橘生猪种养循环。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袁兴亮介绍,园区与1000多个业主构建了“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模式,统一采用中柑所、省农科院、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制订的技术标准,由施化肥为主改为施有机肥为主,采取健康栽培增加光照和抵抗力,减少果树得病几率,还通过机械化对土壤进行深层次改良示范,使得柑橘真正“根深叶茂”;统一由四川省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招引经销商到园区收购柑橘;统一栽种形成了爱媛、大雅、春见、不知火等4大品种;统一打造品牌,业主均在包装盒上使用“丹棱桔橙”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商标等“六统一”。去年,园区又建起了专家大院,会聚了一批省内外专家。赵泽如作为一名土专家加入其中。他说:“先是大专家把好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我们,我们这些土专家再当‘小蜜蜂’,将先进的经验传授给一个个果农,光我一年都要给果农培训四五十次。”目前,园区规模已由当初的6万亩扩大到10万亩。桔橙变果酒 延长产业链柑橘除了鲜果,还有哪些吃法?近年来,丹棱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柑橘产业链,让村民分享到更多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收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1月6日,在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敖翔表示,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形成1+N的合力,助力丹棱晚熟柑橘产业发展做优做强。加工成为丹棱柑橘产业的一抹亮色。记者在丹橙现代果业参股的四川省威兰特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厅看到,各色果酒琳琅满目,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丹棱桔橙加工的。原来,返乡创业青年、公司负责人倪伟2020年打造了“果小酒”高端发酵果酒品牌,使丹棱成为国内最大的桔橙类发酵果酒生产基地。倪伟介绍,2020年5月公司投产,加工的“桔橙果小酒”定位于18岁至35岁以女性为主的年轻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销售,市场终端价为14.8-19.8元/瓶,大大延长了丹棱桔橙的销售链。据了解,丹棱县委县政府不断擦亮丹棱桔橙金字招牌,致力于培育柑橘全产业链,“桔橙果小酒”的投产和面市,标志着丹棱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1-10
(记者 黄晓庆 实习记者 刘婕)近日,记者随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下文简称“媒体采风团”)来到被誉为“中国椪柑之乡”的眉山市青神县,探访柑橘产业健康发展之道。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小农利益联接机制让果农当上“翘脚老板”初冬时节,在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柑橘次第成熟,整个园区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自从我加入小农利益联接机制,就不用操心果园,一切都交给合作社。前段时间仅是卖出去的爱媛就赚了6000多元!”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农妇兰术芳高兴地说。让兰术芳当上“翘脚老板”的是由青神县农业农村局指导、百家柑橘专业合作社带动建立的“5+4+1”小农利益联接机制。“从去年10月开始,‘5+4+1’的小农利益联接机制应运而生。即农户把果园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对果园标准化改造,安装滴灌、施药系统等设施,找专业人员对果园进行专业管理。”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介绍,亩产值的50%归果农所有,亩产值的40%归负责社会化服务和销售的合作社所有,10%归垫支进行农资采购、人工开支的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所有。据了解,目前有46户果农将260亩果园拿出来进行托管,其中有20户果农还被合作社聘请到果园务工,增加了收入。在园区观景台上,青神县农业农村局东坡味道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徐海涛表示,他们将持续加强指导,强化措施保障,让利民富民的政策落到实处,让产业持续发挥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现代化自动分拣线助力好果子卖出好价钱距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远,是去年3月投入使用的十万吨果蔬分拣包装保鲜基地。在这里,眉山市果真妙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9条现代化自动分拣线,开眉山市之先河。记者在现场看到,基地的生产线一派忙碌的景象。机械手将柑橘抓取到传送带上后,收购的鲜果经过清洗、挑选、套果袋、装箱等一系列“加工”,即将通过快递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我们1小时可分拣20至25吨鲜果。”眉山市果真妙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德华介绍,自动分拣线可根据果子的大小、糖度、果面瑕疵程度等分出10多个级别,从而对客户进行分级销售,精准投放市场。“分级销售带来的是‘多赢’局面。”文德华接着说,分级销售有利于引导果农重视水果品质,让果农的果子卖出好价格,因此也提高了客商收果的积极性。对内细分,对外拓展,文德华不仅实现了内销果的价格提高,同时,也将果子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去年,我们出口创汇1000余万美元,今年,通过进一步拓展市场,预计可以达到4000万美元。”目前,基地年收购加工各类鲜果已达2万多吨,为青神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隆冬时节,天府新区眉山片区视高街道柴桑河畔有白鹭驻足,河水清澈,鱼儿欢游其中。  就在前两年,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疏于治理,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体黑臭不说,每逢进入汛期,视高街道一侧的河岸越来越高,河中的淤堵物、漂浮物常常倒灌到河流另一侧的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籍田街道,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安全隐患。  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和成都片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聚焦柴桑河流域治理问题,以河长制为纽带跨界治水,创新探索了新的联防联控机制,有效呵护了当地的绿色发展本底。一条河“串”两地  近日,视高街道青林社区5组村民邱吉林沿着柴桑河一路漫步,微风缓缓吹过,河面波光粼粼。  “现在环境好了,大家都喜欢到河边玩,要是以前,河水又黑又臭,人人都躲得远远的。”沿河散步,已成为邱吉林等当地群众的日常。  柴桑河又名倒流水,发源于龙泉山脉,这条河如同玉带一般,串联起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滋润着两边的土地和人民。  过去,柴桑河的水环境问题突出,甚至一度被最高检察院列为水污染公益诉讼案件予以挂牌督办。究其原因,和当地的生产、生活现实息息相关。  以视高街道为例,柴桑河及其数条支流贯穿其中。这里人口富集,流域覆盖了近6万人;同时,这里还是当地的“工业重镇”,密集分布了100多家企业。“长期以来,不规范的生活污水排放,部分企业的偷排、直排废水,都对柴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视高街道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陈诚说,柴桑河流域在眉山视高街道和成都籍田街道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其中,柴桑河主河相交约两公里,支流跳磴河相交约3公里。视高街道的青林社区和籍田街道的清华村交界,两村恰好“隔河相望”。  早在2018年,两地便开始联合治理柴桑河,取得了一定效果。而随着农村两项改革的完成,当地的生态共建进一步深入。2020 年 4月,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牵手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签署了柴桑河流域共治的合作框架协议,以此为基础探路成眉一体化河长制合作及水环境治理的跨界会商治理。青林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跃凯在巡河。创新“双河长制”  “柴桑河的流域共治,我们在三级河长制的基础上,创新了双河长负责制。”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梅说,所谓“双河长制”就是指一条河有两个河长,一个是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的,一个是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的。  这项制度的亮点在于:双方约定,以交界断面上下游3公里为试点区域,每月开展一次村级河长联合巡查,共同查找污染和防汛隐患,协同开展问题整治,互相监督治理成效;每季度开展一次镇级河长办联合巡查,交流工作思路,谋划改进措施;每半年开展一次区级河长办联合巡查,总结经验教训,商定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我和清华村的党委书记张修华都是柴桑河的村级河长,隔几天就要通一次电话,为的就是一旦发现污染问题,能够头天发现,次日整改,从而有效地推动治理工作。”青林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跃凯告诉记者,两地交界的跳磴河是柴桑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汛期时常常出现河道淤塞、倒灌的情况,为此双方将其纳入了三级河长巡查机制,共同加强巡查管理。去年七八月雨季的时候,当地党员群众,就曾投入机械50小时,清理了淤堵物和漂浮物50余吨,还整个河道一个清爽干净。  如今,柴桑河的水质早已经从V类提升到Ⅲ类,彻底甩掉了“脏河”的标签。生态治理好了,也为区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规化面积近4000亩的柴桑河生态湿地公园正在打造中,园内亭、台、榭、廊、桥环绕,1000多个品种的湿地生物构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望成为当地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10
(饶刚 记者 常坚)1月5日,在眉山市洪雅县“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为尽快实现生猪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该项目正有序推进,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据了解,洪雅县“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位于洪雅县将军镇李槽村,总投资1.9亿元,占地约62.7亩。建设内容包括养猪楼、生产管理设施用房、粪污处理等附属设施、配套道路、绿化等。目前, 6层高的配怀分娩舍和3层高的公猪后备舍以及生产管理设施用房等楼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养猪楼房墙体分隔、内外墙面处理以及环保设施建设等。项目已完成投资1.3亿元,预计今年3月建成。届时,可实现常年存栏母猪7200头,年出栏仔猪约20万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1-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杨都 聂姚  在被誉为“中国椪柑之乡”的青神县,柑橘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果农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该县一方面积极探索小农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果农稳定增收,另一方面建起现代化自动分拣线,实现鲜果分级、优果优价。1月6日下午,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来到青神,探访柑橘产业健康发展之道。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程托管果园果农当“翘脚老板”  初冬时节,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的柑橘次第成熟,整个园区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我现在不用操心果园,一切都交给合作社打理。前段时间光是卖出去的爱媛就赚了6000多元!”1月6日,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农妇兰术芳高兴地说。  兰术芳能当上“翘脚老板”,得益于由青神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专业合作社带动建立的“5+4+1”小农利益联结机制。  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介绍,村里在2014年就成立了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为园区果农建立产业档案,承接园区柑橘园管理,对社员提供“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服务。  “从去年10月起,专合社开始推行‘5+4+1’小农利益联结机制。”刘如祥说,即农户把果园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对果园标准化改造,安装滴灌、施药系统等设施,找专业人对果园进行专业管理,亩产值的50%归果农所有;亩产值的40%归负责社会化服务和销售的合作社所有;10%归垫支进行农资采购、人工开支的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所有。目前有46户果农将260亩果园拿出来进行了托管,其中有20户果农还被合作社聘请到果园务工,增加了收入。自动分拣柑橘好果子卖好价钱  距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远,就是去年3月投入使用的十万吨果蔬分拣包装保鲜基地。在这里,眉山市果真妙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9条现代化自动分拣线,开眉山市之先河。  果真妙公司总经理文德华介绍,自动分拣线可根据果子的大小、糖度、果面瑕疵程度等分出10多个级别,从而对客户进行分级销售,精准投放市场。  “分级销售带来的是‘多赢’局面。”文德华说。  目前,基地年收购加工各类鲜果已达到2万多吨,为青神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杨都 聂姚 文/图  “中国桔橙之乡”丹棱县是全国最大的“不知火”生产基地、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1月6日,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丹棱县,看这里如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橘为媒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里,架设了单轨运输机。大园区引领众业主增收  1月6日,记者走进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登高远望,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柑橘园,一条条柏油路通向园区深处。  园区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标”,地面上印刻着清晰的时间轴,昭示着丹棱桔橙辉煌的发展足迹。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杰兴致勃勃地说:“2000年以后,我们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桔橙新品种;2012年正式提出‘不与两湖抢早、不与湖南争中,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桔橙品种’的思路。”  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袁兴亮介绍,园区与1000多个业主构建了“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模式,统一采用中柑所、省农科院、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制订的技术标准,由施化肥为主改为施有机肥为主,采取健康栽培增加光照和抵抗力,减少果树得病几率,还通过机械化对土壤进行深层次改良示范,使得柑橘真正“根深叶茂”;统一由四川省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招引经销商到园区收购柑橘;统一栽种形成了爱媛、大雅、春见、不知火等4大品种;统一打造品牌,业主均在包装盒上使用“丹棱桔橙”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商标等“六统一”。  去年,园区又建起了专家大院,会聚了一批省内外专家。业主赵泽如作为一名“土专家”加入其中。他说:“先是大专家把好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我们,我们这些‘土专家’再当‘小蜜蜂’,将先进的经验传授给一个个果农。我一年要给果农培训四五十次。”  目前,园区规模已由当初的6万亩扩大到10万亩。桔橙变果酒延长产业链  柑橘除了鲜果,还有哪些吃法?近年来,丹棱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柑橘产业链,让村民分享到更多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收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加工成为丹棱柑橘产业的一抹亮色。记者在丹橙现代果业公司参股的四川省威兰特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厅看到,各色果酒琳琅满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丹棱桔橙加工的。  原来,威兰特公司负责人倪伟2020年返乡创业,打造了“果小酒”高端发酵果酒品牌,使丹棱成为国内最大的桔橙类发酵果酒生产基地。  据了解,丹棱县委、县政府不断擦亮丹棱桔橙金字招牌,致力于培育柑橘全产业链,“桔橙果小酒”的投产和面市,标志着丹棱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倪伟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进行果干、果皮的精深加工,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拓宽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在柑橘精深加工产业这条路上走得宽广、走得稳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矜 彭世红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近日,在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宋堰村一片200亩的青菜地上空,种植业主徐培友从修文镇请来的“飞手”刘利和一名助手正操作着无人植保机,对绿油油的青菜喷施叶面肥和杀菌药。刘利告诉笔者说,“作为眉山园和锦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我们在提供无人植保机有偿服务中,不仅自己能挣到钱,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无人植保机现场  眉山园和锦城农业专业合作社由修文镇岳营村党委领办,谈起成立该合作社的初衷,村党委书记唐其勇介绍,岳营村由原岳营、跃进、道组三个村合并,过去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如何在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中尽快补上这一弱项短板?  岳营村自2019年开始,根据村情实际和各方意见,大胆探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采取村党委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方式,成立了村党委领导下的眉山园和锦城农业专业合作社。除了积极筹集股金以外,还以土地资源变股权,动员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集中成片流转土地100余亩,让村民既收土地租金,又参加入股分红,还能务工挣钱“三赢”。  与此同时,合作社采取统一购置机具和农机入股方式,鼓励和吸纳刘利等 6名返乡创业人才带机入股。“目前,我们合作社已拥有大疆无人植保飞机5台、栽秧机6台、施耕机3台、运输车5辆、烘干机1台、做到了各类农业机具配套齐全,连同合作社租用的100余亩土地,均委托由带机入股的刘利等农村人才和其他股东中的种田能人负责生产经营,所有机具在满足合作社自用的前提下,还向社会提供农机有偿专业化服务。”唐其勇说。  “我负责的农机社会化有偿服务这块,现已从眉山各区县,延伸到绵阳、德阳、成都等省内各地农村。”刘利介绍,他带领的农机专业化服务队,仅今年以来,提供的无人机植保面积就有3万余亩,旋耕平整土地面积5000余亩,机械栽秧面积5000多亩,仅自己挣的服务费和股份收入就数十万元,而且还给合作社增加了不少收益。”  正是靠农机对外有偿服务和100亩流转土地的规模种植,加上村“两委”在品种打造、基地建设、商标注册等多方面努力,才使合作社越办越好。唐其勇告诉笔者,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从合作社成立当年的3万元增长到10多万元,300多户以土地等方式入股的村民,还共分红利7万元。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合作社,前不久村上又统一完成了1500亩的土地流转,并在更大范围鼓励村民以土地股份入股,以收租金分红利增收,使集体经济“蛋糕”也做得更大,不断为基层组织赋能蓄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聂姚 杨都 周金泉 文/图  近几年因为品种同质化问题,许多柑橘价格受到较大影响。如何占领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保持眉山春橘品种先发优势?1月5日,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眉山市东坡区柑桔品比园,探寻当地储备新品种及拟发展的主导品种资源密码。东坡区柑橘品比园东坡未来种什么品比园里找答案  在前往东坡区柑橘品比园的路上,媒体采风团记者看到柑橘幼果林里生长着待收获的萝卜。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豆成杰表示:“东坡区不断优化粮经复合农业发展新环境,用好幼苗生长‘时间差’,通过套种大豆和蔬菜,不仅每年每亩可增收3000元,还可以助力粮食安全。”  一条新硬化的小道把东坡区柑橘品比园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左边是设施农业,智能化温室大棚里种植着用于试种的新品种;右边露天种植的是与对面大棚同样的品种。  东坡区柑橘产业推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永安介绍,这样做是立足于东坡区晚熟柑橘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对引进的不同品种柑橘开展大棚温室免套袋技术、柑橘绿色生产等实验,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域内生产发展的柑橘新品种,并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柑橘种植技术,推动全区晚熟柑橘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要想在市场中继续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李永安进一步说,目前品比园共引进早、中、晚熟柑橘品种20个。将来,这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将走出品比园,走入种植园,成为引领东坡区柑橘产业蓬勃发展新的增长极。”发展诀窍是什么企业制定标准促升级  一颗柑橘好吃具有偶然性,一片柑橘好吃,诀窍是什么?1月5日,媒体采风团到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寻找答案。  东坡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柑橘种植产业,作为老产区,生产以传统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占全区柑橘种植面积的80%左右,生产者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全区晚熟柑橘果品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  “为做优做强区域品牌口碑,东坡区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品牌打造。”对于区域品牌品质的打造,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徐勇表示。  80后返乡大学生郑继辉创办的三苏源家庭农场为省级示范场,也是省农科院“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创业孵化基地”。他不仅建设柑橘分选中心,提升三苏镇柑橘初加工能力3万吨,对全镇柑橘产业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他采用的“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从种植环节就严格把关,制定统一、严格的绿色生产标准,并对符合标准的柑橘用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回收,从而引导农户提高种植技术、管理水平,实现柑橘品质的提高。  郑继辉介绍,对于口感的统一还不仅如此,在分选环节,机器可以测定每颗柑橘的糖度,并且按照含糖量区间进行划分,以保证每箱果子甜度、品质的高度统一。  在加工仓库里,媒体采风团看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郑继辉说,公司不仅带来500余个就业岗位,还吸引了30余名本地80、90后加入团队,人才回引为本镇柑橘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聂姚 周金泉 杨都  “一颗春橘,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书写一段传奇。”1月5日,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眉山市仁寿县,看这颗春橘如何写就“春天的故事”。采风团走进眉山市仁寿县晚熟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建好“三基地一中心”提供科技保障  位于仁寿县的四川晚熟柑橘研究院将被打造成四川晚熟柑橘的“芯片硅谷”,有偌大的柑橘良种繁育基地,担负着破解四川晚熟柑橘种业发展密码的重任。  1月5日一早,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排排玻璃温室和网室大棚整齐矗立,一个个柑橘新品种正在精心地培育。  据仁寿县农业农村局果树站站长李红章介绍,四川晚熟柑橘研究院是按照“政府推动、高校主导、企业支撑、市场运作”模式,整合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和省农机研究院等科研院校以及市县科技资源,组建的国内首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晚熟柑橘研究机构,开展柑橘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智慧农业开发、采后商品化处理、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四川晚熟柑橘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并服务全国柑橘产业。  四川晚熟柑橘研究院的刘建军研究员介绍,整个科研团队目前开展的工作包括建园新模式、化肥农药“双减”增效、水肥一体化、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作业、健康栽培与绿色防控、晚熟品种果实留树安全越冬等技术。  据了解,下一步,四川晚熟柑橘研究院将充分发挥“三基地一中心”,即新品种选育基地、新技术示范基地、初加工研发基地、人才培训中心的作用,为晚熟柑橘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科技保障。面向世界打造综合水果物流基地  新年伊始,仁寿县在建的川果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已初具雏形。这是仁寿柑橘产业的又一大手笔,这里将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打造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综合水果物流基地。  “这将是西南最大的一个冷链物流中心。”负责此项目的水发(四川)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向春说,“项目选用的设备为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配套建设1条12通道智能化生产线,通过安装智能机械手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作业,投产后每年可分选水果5万吨。”  冷链物流中心还建有7000平方米的24小时智能恒温库,可对各种季节、多种产地的高端鲜果进行分选加工,让本地高端水果“走出去”,助力国内外高端水果“引进来”。同时,项目将招商国内外大型销售平台公司入驻,与产地无缝对接,提高产销两端效益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为双方打造数字化产销共享平台。  据了解,冷链物流中心是集“仓储、冷链、加工、分拣”等功能于一体、配备完善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其分拣堪称一绝,不仅能根据水果的瑕疵、重量、大小进行分拣,而且还具有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能在不损伤柑橘的前提下,测出柑橘的糖度,按每个柑橘糖度大小进行分级。完美的分拣技术,使好果子能卖上好价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1-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