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四川省财政厅立即启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于当天15时20分紧急向甘孜州专调资金5000万元,根据最新灾情,省财政厅于当天16时33分紧急向雅安市专调资金5000万元,统筹用于受灾地区抗震救灾紧急支出,确保及时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为支持四川做好地震救灾工作,9月5日财政部紧急预拨四川自然灾害救灾补助资金5000万元,统筹用于应急抢险和受灾群众救助,重点做好搜救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以及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整治、倒损民房修复等。省财政厅立即将中央财政自然灾害救灾补助资金拨付受灾地区,及时掌握灾区应急救援资金安排和资金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6
(记者 杨惠)雪山,草甸,湖泊……这里有美丽的风景,有心灵的殿堂,却曾因山大沟深、环境闭塞、自然条件差而常年处于深度贫困中,这里就是四川省色达县。  2020年2月,经过全县干部群众7年的脱贫攻坚努力,色达县终于退出贫困县序列,色达人民迎来新的生活。  2022年,为了支持包括色达县在内的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农业系统精心遴选推荐了1089名高层次高水平产业技术专家组成国家科技特派团,赶赴各地开展为期3年的科技帮扶,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先找问题再培训  推开色达县优质牧草基地的草料库房大门,国家科技特派团色达团团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贮技术岗位团队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哲闻到一股异味。“这批青贮饲料出问题了。”吴哲心里一紧。  果然,库房里堆存的裹包青贮玉米饲料出现了破损,随机对裹包青贮玉米饲料进行拆封,发现青贮玉米饲料有发臭、颜色偏黄等问题。吴哲认为这批青贮饲料可能发生了霉变等情况。随即,吴哲便对同行的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现场培训,一行人在仓库内外走走看看,时不时蹲下察看、闻嗅,找问题、查原因、传授解决方法,一待就是一下午。  国家科技特派团色达团团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刚介绍,色达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早晚温差大、气压低、高寒缺氧,制作饲草青贮的技术环境条件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需要专家在高原地区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饲草青贮技术模式,以解决冬春饲草短缺燃眉之急,造福当地农牧民。这次培训是一次针对性培训,完全不同于常见的“灌输式”技术培训,往常把农牧民集中在一起,专家照材料讲课,大家听得昏头昏脑,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这次我们直接到现场,找问题、查原因,开展诊断式、探究式的主题培训。形式直观易懂,农技人员们在自己熟悉的日常工作环境中参与度也高,培训效果十分不错。”刘刚说。  同行的色达县五七牧场场长洛登说:“这次是个很好的机会,专家老师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我们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玉米青贮存在的技术难题,还给我们传授了很多适合色达地区的种草养畜技术,回去之后我要把这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争取带领所有五七牧场的农牧民扎实做好种草养畜工作,为全县的种草养畜发挥示范作用。”  培养一批本土专家  近日,国家科技特派团色达团在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举办了“国家科技特派团色达县产业发展培训会”,20余位色达“本土专家”参加了培训会。  为什么不培训广大群众反而要培训专家?  色达县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含氧量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应性不强,再加上当地多为藏族同胞,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这对科技帮扶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色达县农牧产业技术服务问题,国家科技特派团色达团因地制宜制定了“本土专家为主、特派专家为辅;引进走出互动、特派培训本土;参与精准诊断、服务重在实效”的色达农牧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效果好、可持续”的农牧业科技服务队伍。  在产业技术服务中,特派专家在语言沟通、即时帮扶上存在着距离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诸多不便,本土专家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能快速有效地融入当地农牧民,与其通畅交流从而顺利解决群众难题,也能在群众需要时及时到场进行技术指导。  本土专家是地方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员,因此,本土专家的技术水平必须得到有力提升。国家科技特派团色达团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案例分享、小组讨论、实地诊断等多种培训方式尽可能让参训人员全面直观清楚地了解产业发展相关问题和解决方式。  刘刚介绍,本次培训不是一次孤立的随意培训,而是国家科技特派团服务色达县3年行动计划中系统性培训的重要环节,他们将基于本次培训研讨和实地调研结果形成未来3年培训者培训(TOT)计划,支持色达县本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色达本土专家队伍。  为高原草畜业出谋划策  色达县是全国120个重点牧业县和四川省十大纯牧业县之一。全县拥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233.4万亩,2021年底,全县有各类牲畜25.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有23.2万头,占牲畜总数的91.2%。为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色达县养殖方式由以往的天然散养逐步向半舍饲养殖方式转变,形成了夏秋季节以“白天散养+夜晚补饲”为主的养殖方式,冬春两季以圈舍补饲为主的养殖方式。  养殖方式的转变极大地增加了养殖主体对牧草的需求,色达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牧业发展、草业先行”的原则,采取县乡村户四级打贮草基地建设,按照县级万亩、乡均2000亩、村均500亩、户均1亩的标准实施牧草种植,种植面积达9万亩,按照亩产600斤左右青干草计算,每年的存草量达2.7万吨,改变了以往高价从外县调运的局面,有效地满足了本地养殖业对牧草的需求。  刘刚认为,色达地区饲草生产有个好的开端,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为了更好地支撑当地牦牛产业发展,必须提升当地饲草生产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原地区的饲草产业发展模式。  入选国家科技特派团后,刘刚和吴哲便前往色达进行调研指导。在对色达的饲草种植基地、饲草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后,他们认为色达地区饲草产业存在缺乏优良饲草品种、饲草产品种类单一、饲草产品质量不高、缺乏饲草科学存储技术等问题。  根据当地草原的状况和饲草需求情况,依托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多年成果,刘刚和吴哲两位专家制定了色达地区饲草产业发展方案,从科学评价色达地区饲草产品的质量情况、筛选适合当地的饲草品种、提升色达地区饲草产品质量、建立科学利用饲草技术以及建立一支本土牧草专家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为色达草畜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9-05
  (记者 郜晋亮)日前,记者从2022第四届中国石榴博览会暨第十届全国石榴生产与科研研讨会活动、2022年首届国际石榴文化数字云博览会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石榴博览会将于9月22至24日在云南蒙自石榴小镇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举行。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由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蒙自市委、市政府承办,亚果会(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办,博览会以“乡村振兴中国梦 万籽千红石榴城”为主题,旨在传播蒙自石榴文化,展示蒙自石榴产业发展成果、全面提升蒙自石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蒙自石榴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蒙自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石榴种植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石榴作为蒙自重要的水果支柱产业,形成了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量36万吨、年产值12亿元、10万余人直接受益的发展态势,蒙自发展成石榴种植面积全国第四、产量全国第二、出口量全国第一的石榴主产区,形成了全球独有的“果园在城中,城在果园中”的美丽景观。  近年来,蒙自市委、市政府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抓手,按照“林果乡村·生态家园”目标,积极发展石榴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品牌”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联农带农促进订单式农业发展,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会后,将继续开展首届国际石榴文化数字云博览会活动,实现全年365天不间断线上展示及对接活动,吸引国内外优质石榴全产业链企业线上参与。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9-05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就《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答记者问(记者 常力强)近期,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记者就《指南》出台的背景意义、目标任务、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  问:《指南》出台的背景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数字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数字化发展,国家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等规划性、指导性文件,都强调了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和发展方向,把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策部署,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数字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历史性交汇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应优先运用数字技术对农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制定了《指南》,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指南》的印发实施,顺应了数字化发展趋势,契合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突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对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指南》提出了哪些发展思路和原则目标?  答:《指南》对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作出了指导安排,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  《指南》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发展智慧农业为重点,聚集资源要素,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示范区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农业全产业链赋能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指南》强调了推进原则,要坚持需求导向、前瞻布局,坚持政府统筹、各方参与,坚持产技融合、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效益,坚持规范发展、安全可控共五个方面工作原则,以此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创新与效益、融合与协同、发展与安全等关系。  《指南》提出了发展目标,要用3至5年,推动示范区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经营网络化水平、管理高效化水平、农业服务便捷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  问:《指南》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指南》紧盯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面向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紧紧围绕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共11项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信息服务终端设施两项任务。数字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当前农村网络速度和入户通达率、农业集中生产区域的5G网络覆盖方面有很大需求缺口,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可通过加强与网信、工信等部门沟通,推动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提升4G网络服务功能基础上,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农业主体信号全覆盖。同时,通过鼓励企业等主体开发一批服务生产经营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和移动端应用软件,如基于北斗定位的智能控制终端等,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软硬件配套设施。  二是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包括加强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和推动县域公共数据整合共享两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当前,农业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贯通难、共享不充分等问题还较为普遍,为解决这些问题,我部牵头组织研发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为实现国家与各地、地方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工具。示范区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依托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座,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分类编码体系、数据标准接口,大力拓展物联网、互联网等在线采集新渠道,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推动县域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加快打造县级涉农大数据应用系统,形成县域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并推动县域农业农村部门数据与其他部门涉农等数据对接,形成地方和国家涉农数据协同应用的良好生态。  三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包括加快农业生产智慧转型、促进农产品加工智能转型、引导农产品流通数字转型3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数字化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和黏合剂。瞄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3个关键环节,《指南》提出,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深度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核心是要形成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智慧农业从“盆景”走向“风景”。要搭建物联网平台、收集关键数据,建设农产品智能加工车间,集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成套智能加工设施装备,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要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开展数字化改造,强化进出库、运输、交易全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和供需匹配水平,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  四是拓展数字支撑应用场景。包括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一朵云”、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一个码”4项任务。《指南》从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需求出发,列举了当前已具备较好数字化基础条件的4个应用场景,即面向政府监管的耕地用途管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向市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各地也可以在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支撑下,按照实际需求,定制开发个性化应用场景,突出抓好数字技术在生物育种、粮食生产、生猪养殖、油料产能提升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有力支撑种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问:如何保障《指南》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答:为确保承担示范区创建任务的县(市、区)在推进数字化建设中取得实效,《指南》提出了建立协同推进、要素聚集、监测评价、宣传培训等四个机制。农业农村部已牵头组建了示范区建设专家指导组,将积极为示范区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咨询、规划编制、要素撮合等服务。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中,要优先在示范区建设一批数字种植业、数字设施农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鼓励地方统筹利用现有涉农政策和资金渠道,集中支持示范区智慧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要将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等指标纳入示范区年度监测重点内容,对数字化发展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示范区给予表扬激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要开展示范区农业数字化专题培训,总结各地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数字驱动引领示范区发展良好氛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9-05
 内江市供销社紧扣目标,多点发力,持续深入推进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培育主体,搭建平台。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和农业发展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为农服务中心,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围绕耕种管收加储销等生产过程,提供“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精准定制服务,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推动传统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共有土地托管服务主体43个,累计建设为农服务中心22个。二是出台文件,完善机制。出台《关于推进土地托管服务的意见》,明确推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各项措施,提出全市系统土地托管目标任务。制发《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内容和标准,重点依托农资公司、农资网点和庄稼医院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开展面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聚合一家一户小农户为拓展的土地托管服务。三是项目支撑,重点支持。出台《关于支持土地托管服务的暂行办法》,落实《基层供销社示范社奖补指引》《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奖补指引》,利用市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和省级供销综合改革及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和社有企业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开展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对全市系统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建设改造为农服务中心、购置托管服务设施设备补助资金40余万元。四是塑造典型,示范推广。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培育塑造先进典型。召开全市系统土地托管服务现场推进会,组织到土地托管示范点观摩学习,交流推广土地托管工作经验。截至2022年7月底,内江市供销社现有土地托管面积21.9万亩,今年累计开展配方施肥服务面积1.54万亩次,统防统治服务面积10.3万亩次,农机作业服务面积3.1万亩次。8月25日,省社领导在省社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对内江市供销社土地托管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来源:内江市供销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5
(记者 粟新林 李娟 王丹)充足的市场供应背后,是成都田间地头的强力支持。当前,正值秋收农忙时节,成都区(市)县如何坚持疫情防控与秋收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昨日,记者分头前往崇州、温江等地,了解当地抓住天气转凉且气候晴好的窗口期,在落实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农作物秋收开展情况。田间地头秋收忙。田相和 摄影农机上岗收获沉甸甸的稻谷眼下,正值水稻收割时节,成都田野上,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随风摇曳,收割机来回忙碌地穿梭着,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农户满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将沉甸甸的稻谷载回家。据统计,全市水稻播栽面积223.85万亩,已收割72万亩,进度达三成。昨日,在崇州市隆兴镇顺江村的稻田里,记者在现场看到,4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村民们准备好袋子,干净的谷粒便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装入袋中。仅10多分钟,眼前这块约半亩的水稻就被收割干净。“现在是水稻收割的关键期,趁着天气晴好,4台机器一起作业,我们今天预计收割近200亩。”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介绍说,合作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水稻抢收。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抢收水稻700余亩,按照每天抢收200亩左右来计算,预计9月中下旬,她管理的三家合作社3900多亩水稻就能抢收完。站在青白江区姚渡镇坪家村田埂上放眼望去,2000多亩稻田金灿灿的一片,沉甸甸的水稻压弯了腰。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烘干机到位保障秋粮归仓“湿谷子进去,出来的是大米!”昨日记者在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看到,村上新建的冷链物流中心刚刚投入使用,一车车刚从地里收获的稻谷被运来,在这里进行烘干和加工。走进冷链物流中心,只见几台高大的烘干机正在紧张作业,工人开着铲车往来穿梭,将刚收割来的稻谷往烘干机里投放,烘干房内飘着稻谷的清香。“以前温江没有烘干稻谷的地方,我们只有拉到其他区县去,或者找地方晒稻子。今年村里有了烘干设备,我再也不用为晒稻谷发愁了。”种粮大户李启斌说。据了解,和林村共种植了约1500亩水稻,今年亩产在1200斤左右。这几天,村民们在每天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抽空进行收割。在和林村的稻田上,大群白鹭在空中飞舞,与田里奔忙的收割机相伴,成为一道风景线。据和林村党委书记黄秀介绍,和林村冷链物流中心由和林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总投资2000余万元,为水稻、大蒜等特色农产品提供集烘干、分拣、加工、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功能。“刚从地里收割的湿稻谷运来,放进机器里,最后变成大米出来,并且可以包装好。这样一来,稻谷的附加值大大提高!”黄秀说。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9-05
(记者 何勤华)近日,在西昌市新村街道办事处海河社区,“同心籽”和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敲门行动”,探望社区留守老人,帮助老人排除屋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走进儿童之家特色“四点半课堂”,带领小朋友了解民族团结历史及人物事迹。  一身白色太空服,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充满萌态的“同心籽”是西昌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运营的一系列虚拟形象之一,主要担任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形象代表,寓意西昌各民族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自从“就任”西昌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以来,“同心籽”走进医院、社区、企业、商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鲜活的形象让民族团结宣传“活”起来、“火”起来。  这是西昌巩固提升上一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的举措之一。当前,西昌市正全面深入持久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细胞工程”建设,力争2022年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高标准打造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  万千石榴籽,民族一家亲。今年以来,西昌先后召开创建动员大会、专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等10余次,制定《西昌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细化102项具体任务,明确多项工作推进和督查机制;创新制定城市、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民族工作指南,明确130条民族工作标准。  “石榴籽”系列品牌行动,是创建的重要抓手。新一轮创建中,西昌市统筹社区(村)社会资源,设立多种“石榴籽家园”,打造系集体、平台、制度于一身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服务品牌,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社区(村)服务管理有效衔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与个性化需求无缝对接,进一步铸牢社区(村)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凝聚到一起。  聚焦新居民,2017年,西昌新居民·石榴籽家园正式启航,到目前已整合投入资金1.3亿元,持续加强自发搬迁农民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200多公里,建设便民活动场所21个,解决学生就读人数28200余人,解决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问题,探索服务农村流动人口的西昌特色民族工作新路子,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可致富、能融入”的承诺与目标。  聚集新业态,打造22个西昌新就业·石榴籽家园,依托各行业协会、职工之家,整合基层工作力量,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家政护理人员等新就业群体打造“温馨之家”。  聚焦户外劳动者,西昌市与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打造“工哩啦”石榴籽驿站100个,为各民族户外劳动者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服务10万人次,让爱心服务随时可享,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西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开金说,随着一系列“石榴籽”品牌的成功创建,目前西昌以城市社区、农村居民区为“细胞”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格局已经形成,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呈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李建明 摄近日,在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新田社区,当地农民正在将生态苦瓜装车上市。今年6月以来,椑木镇新田社区的生态苦瓜陆续成熟上市,预计每亩可采摘苦瓜10000余公斤,亩均效益可达3万元以上。椑木镇积极依托成都、重庆两个大市场,在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通过“菜篮子”打造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让群众过上幸福甜蜜生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5
9月2日,四川省三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增辉在县人大二楼会议室召集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乡村振兴中心、县水利局、县公共服务中心、灵兴镇党委政府、永和堰管理所专题研究灵兴镇花庙村、木鱼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行动。会议期间,杨增辉专门听取了有关单位驻村帮扶的情况通报和阶段性工作汇报。会议指出:要坚持疫情防控和党建经济两手抓,确保疫情防住、经济稳住和发展安全。各帮扶单位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切实解决基层所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完善相应台账。根据民生难题,破解稳农增收、抗旱防洪、产业拓展、安全避险等矛盾,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会议强调:按照阶段目标要求,落实好脱贫奔康、乡村五大振兴。一定要坚持以农村群众意愿项目作支撑,跟进相关帮扶人员的全面到位和及时补位。加强信息沟通,跟进常态化入户对接,增进脱贫(监测户)认可满意度。立足高质量发展,不折不扣到位帮扶资金项目,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安稳应急处置。通过巩固脱贫成果,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早前,县水利局党委就加强灵兴镇花庙村、木鱼村,新鲁镇望柱村,紫河镇深垭井村等地的驻村帮扶进行了专门调度。要求所有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民生经济与疫情防控强弱项、补短板,克服麻痹、厌战、松劲心态,严肃作风纪律,保证问题目标的最终效果。(通讯员:谢勇  张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3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陈凤琼)8月底,四川三台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次勇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部署旱灾后续产业发展。局党委班子成员、协管领导、机关各股室参会。与会人员重点学习了全国经济大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精神,传达了防汛抗旱、疫情防控、文卫创建系列要求,听取了分管工作汇报,审议了有关文件。会前学了国家《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会议强调:要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接力完成党建经济目标。不断夺取新冠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发展双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会议要求,一方面要抓好灾后农业生产发展。面对久旱急涝风险,须主动作为,绷紧防汛意识。并抓好农业生产和撂荒地治理,引导群众及时改种、补种生育期短的秋洋芋、秋大豆等晚秋作物,保障地不留空、季不留闲。结合秋收,引导群众机播机收,高效推进农业产业服务。要统筹项目推进,履职尽责,跟进项目规划储备、方案编制、具体实施验收等。增进项目管理,依法依规招投标、项目审计移交,搞好固定资产投资入统。 农业分管负责人须每月调度项目情况,狠抓阶段任务落实。全行业要凝心聚力,抓好国家级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和省五星级粮油园区、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动态做好疫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人才培养、文卫创建。通过产业发展来提高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抓好农村改革、长江禁捕等,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农业农村党建,落实从严治党和纪律规矩。强化为期三个月的纪律作风再整顿,以上率下、严格自律、细节管理、示范带动,在全系统营造干净办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确保全行业素质能力提升,实现风清气正。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2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胡洋)为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让惠民惠企政策落到实处,日前,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组织召开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兑现就业补贴工作会,助力就业工作走上快车道。会议由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尹应平主持。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四川京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科达利精密工业有心公司等8家吸纳了脱贫人员就业的企业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上,传达了《宜宾市翠屏区贯彻落实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责任分工方案》《宜宾市翠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向企业宣讲吸纳贫困人员补贴政策,内容包括扶贫车间补贴、扶贫基地补贴、一次性吸纳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稳岗补贴等。同时,就如何能及时便捷的申报各项补贴进行面对面的讲解。据悉,翠屏区(含临港)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劳动年龄段内)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吸纳10人以上的,再按每10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20万元,并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其他依法登记的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劳动年龄段内)稳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吸纳10人以上的,再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补。新吸纳3个及以上脱贫人口(劳动年龄段内)的企业,认定为区级扶贫车间,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奖励;新吸纳10个及以上脱贫人口的企业,认定为区级就业扶贫基地,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会议还就如何开展好就业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表示,要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在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同时,积极挖掘新的就业岗位,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2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涂炜)为深入推进对口帮扶脱贫户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8月30日,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赵英带队再次深入对口帮扶的思坡镇邓银村开展脱贫后政策宣讲、教育引导、关心慰问等帮扶脱贫户工作。会议现场在邓银村村委会议室,赵英首先向31户脱贫群众发放了印有“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名字和“就业创业政策”二维码的多功能笔,提醒脱贫群众虽然帮扶单位进行了更名,但是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同时,着重从“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生活帮扶”三方面梳理总结了近七年来的帮扶举措和成效。在就业帮扶方面,积极推荐就业岗位,开展多场送招聘入村活动,帮助群众在区内、市内找到好工作,实现稳定增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班,帮助群众提高油樟、小龙虾等种养殖等技能,帮助群众掌握厨师、竹编等多门手艺,实现技能增收;开发乡村公岗、临时防疫公岗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兜底安置,实现就近就业。在产业帮扶方面,免费向群众提供了鸡苗、小猪、油樟苗,化肥等生产物资,帮助群众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在生活帮扶方面,在夏季高温前,提前为群众送去电风扇、凉席等消暑物资,在冬季前,送去毛毯、棉被等保暖物资,在节假日前,送去了米、油、水桶、电饭煲等生活物资,帮助群众改善生活质量。随后,各帮扶干部分别与联系的脱贫户进行谈心谈话,关心慰问脱贫群众近期因连续高温天气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叮嘱群众不要高温作业,防止高温中暑,保障身体健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全体干部,将继续履行好帮扶职责,宣传好各级党委、政府帮扶政策,协调落实好各类惠农政策,持续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共同推动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2
(邓蔚涵 记者  陈家明  陈思燕)自贡市富顺县是全省丘陵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年粮食产量维持在50万吨以上,在县域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7月以来,该县出现历史罕见的高温热浪天气,降雨量不及往年同期的30%。面对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重大影响,富顺县委、县政府以群众的生产生活为重,扛牢粮食安全生产政治责任,迅速激活抗旱减灾应急组织体系,抓紧抓细应对举措,压牢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安全。持续高温伏旱,粮经畜牧全面受灾“从我小时记事起,这条河就没断过流,今年却见底了。”近日,富顺县板桥镇千秋村70岁老农闵大爷,见流经屋门口的龙潭河水干涸,惊叹不已。今年7月以来,在富顺县城乡各地,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据富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全县农业生产特别是以再生稻、再生高粱、甘薯、夏大豆为主的晚秋粮食生产及经作、畜牧、水产等都构成严重威胁。全县80%以上稻田缺水、60%左右稻田断水,部分中稻在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干旱,造成授粉受精不充分而出现高温逼熟、结实率低、空壳数较多。同时,富顺县水产品因高温缺水、停电等因素影响,养殖水域面积减少,特别是稻田养鱼,水稻收割后水位下降很快,造成损失较大,全县水产养殖受灾面积8628亩;畜牧业生产因水电等不能有效保障导致牲畜非正常死亡,8月份以来,富顺畜禽养殖企业只能靠水车拉水和柴油机发电保证水电供应,维持正常生产,部分家庭农场受停电和停水影响无法正常维持养殖生产,只能被动选择提前出栏。统筹安排调度,形成抗旱减灾合力据介绍,在骑龙镇金盘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整治撂荒地种植的100多亩夏大豆经受了烈日炙烤。村“两委”主动对接洒水车辆,在就近的水库取水,每天早上浇灌,希望这“及时雨”可以帮助集体经济保收。受持续高温和干旱少雨天气影响,代寺镇勤劳村8组的部分群众出现不同程度的用水困难。当地党委政府及时协调对接富顺县消防救援大队,给村民们送来“甘露”。连日来,童寺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5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成立抗旱保苗服务队,深入东禅、西湖、天池、甘家、老寨等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号召农户积极生产自救,提高秧苗、豆苗存活率。在严重的干旱灾情考验面前,富顺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不畏艰险,不惧挑战,发扬战天斗地精神,统筹安排调度全县物力、财力、人力,启动抗旱减灾应急机制,形成抗旱减灾合力。做好四个到位,科学抗旱稳定生产“灾情空前严峻,要想取得抗旱减灾全面胜利,必须立足全县的灾情实际,因地制宜、因灾施策,采取科学抗旱方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围绕受旱情影响最直接的再生稻、再生高粱、夏大豆、甘薯和柑橘五个品种,农技部门全力做到分类指导到位、物资保障到位、水源管护到位、防虫治病到位。据了解,面对部分地方再生稻、再生高粱歉收、绝收的情况,东湖街道因地制宜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鼓励高塝田、“望天田”等地区改种大豆作物,并组织17名驻村农技员实地指导实施抗旱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全县紧急划拨抗旱减灾专项资金100万元,整合资金800余万元,支持开展抗旱工作。开通物资保障“绿色通道”,统一采购发放化肥650余吨,保障再生稻生产农资需求;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完成水稻保险面积34.8万亩,及时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全力减少农户损失;加紧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渠道清淤、提灌站维修等重点工作,启用大型农村机电提灌站约200处,协调抽水机泵等小型灌溉设备约2000余台套,完成提水灌溉面积25余万亩。据悉,富顺县还加强病虫情测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突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抓好纹枯病、纵卷叶螟等病虫防治,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避开高温时段开展无人机作业,选择对路药剂及时防治,早晚施药、用够水量,避免高温下施药造成药害。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02
(记者 苏俊 毛春燕)疫情防控下,崇州市蔬菜肉类供应情况如何?9月1日,记者从崇州市商务局获悉,当天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已加大各类生活物资必需品的进货储备量,达平时储备量的2-3倍。生鲜类猪肉、蔬菜等产品每日进货,其他生活必需品2-3天进一次货,确保库存充裕。物资供应充足记者走进家家欣超市和万达广场吉选超市看到,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数量充足、排列整齐,瓜果、蔬菜、米、肉、油、蛋等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蔬菜水果都是当天到,油和米是隔两天补一次货,超市供应链、供货渠道有序畅通。”家家欣超市后勤经理陈龙如是说。吉选超市崇州万达店店长宋绍君也表示:“我们物资储备充裕,包括蔬菜、肉类、蛋类、牛奶类都很充足,广大市民朋友可放心来购买。” 物资供应充足走进崇州龙门街便民市场,记者看到,蔬菜摊位上鲜嫩水灵的大白菜、空心菜、生菜、凤尾等摆放整齐,土豆、莴笋、茄子、西红柿、豇豆、苦瓜等一应俱全,肉类摊位上猪肉、鸡鸭、鱼肉等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崇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区5大商超及11个农贸市场备货充足、物价稳定。据介绍,截至9月1日上午10点,崇州全市大型商超及农贸市场生活必需品价格和储备量为:大米均价5元/公斤,库存200吨;食用油均价20元/公斤,库存70吨;猪肉均价36元/公斤,库存20吨;瓶装水库存2.5万件,方便面库存0.5万件;蔬菜库存50吨。 物资供应充足记者了解到,目前崇州有种植养殖类保供企业8家,其中:蔬菜基地2家(富明、绿超),共计750亩,预计在紧急状态下每天可提供蔬菜约10吨;生猪养殖及屠宰企业3家,可提供猪肉300吨,崇州年在栏生猪30万头以上。(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8月22日,攀枝花市首单育肥猪价格保险落地仁和区布德镇,该份保单由锦泰保险攀枝花中心支公司承保,为布德镇规模养殖户首批1200头生猪提供共计187.2万元的价格风险保障。  为降低生猪养殖业市场风险,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服务乡村振兴模式,今年7月,攀枝花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银保监会攀枝花监管分局等部门联合发文,按照尊重农户意愿与加强统筹管理相结合原则,在各县(区)选择年出栏育肥猪1500头(含)以上或能繁母猪存栏50头(含)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作为试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肥猪价格保险试点工作。  据了解,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以出栏肉猪绝对价格作为保险理赔触发标准,是生猪保险产品从保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病死风险到市场价格风险的提档升级,能有效防范生猪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带来的损失,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助力养殖户稳产增收。  “参保养殖户只需自缴25%的保险费,其余75%由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攀枝花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保费补贴,引导规模化养殖户作为试点对象参保,有利于帮助生猪养殖户抵御高致死性生猪病情和生猪养殖价格周期带来的多重风险,保护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稳定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7月以来,南充市出现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旱情日趋加剧,全市水旱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应对本次高温热害对农户带来的影响,近日,中华财险南充中心支公司农险理赔人员会同全市农业保险承保区域内的各受灾乡镇分管领导、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和村社负责人前往田间地头查勘农户受灾农作物。对受灾面积较大、程度较重的行政村及种植大户做到查勘到户、定损到户。  走进营山县小桥镇吉祥粮食作物种植家庭农场,水稻叶子大多已枯黄,田地严重干旱,粮食基本颗粒无收。农场负责人何绍吉介绍,他今年种植的水稻有1000多亩大都是这种情况,这让他十分焦急。对此,中华财险近期派理赔工作人员和镇、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查勘,核查定损程序,保障该农户抗旱自救和恢复生产。  在蓬安县锦屏镇射洪铺村,种植户兰银川今年利用村里的撂荒地开荒种植了150余亩玉米,由于干旱原因,造成玉米几乎颗粒无收,由于投保了玉米种植保险,因此希望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尽快核实损失情况后予以赔偿,能减少部分损失。  “这几年我都为李子投保了保险,今年发生这么严重的旱灾,投入这么大,如果没有保险的赔偿,我真的无法想象后果。”嘉陵区一立镇围塘坝村种植户陈应春说。陈应春今年种植了李子56亩,3月份在中华财险投保了特色农业保险,7月以来一直干旱,引起了李子的耙软脱落,甚至部分李子树已经干死。  为了让受灾农户早日吃下“定心丸”,中华财险南充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康冠庠表示,在此次大面积旱灾面前,中华财险秉承“不惜赔、不拖赔、不乱赔”的原则,启动赔付“绿色通道”,在保证依法合规前提下,力争以最快速度及时足额赔付到户,帮助受灾农户及时恢复生产,充分发挥好农业保险在大灾之年的防灾减损和风险保障功能。以更加便民、高效、快捷和专业化的服务,全面助力南充市抗旱救灾、乡村振兴和灾后恢复生产。  中华财险南充中心支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公司承保的南充全市水稻受灾约6000户,受灾面积约1.6万亩,已查勘1.2万亩;玉米受灾约 8500 户,受灾面积约2.7万亩,已查勘2.7万亩;特色种植(李子、花椒、柑橘)受灾13户,受灾面积约2000亩,已查勘2000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2
数据点击  截至7月末,四川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3.81%,增速较去年末加快5.94个百分点,其中,农田基本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8.01%  仅7月,四川新增农林牧渔业贷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合计80.07亿元,同比多增54.26亿元     7月末,四川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374.9 亿元、650.85 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1.83%、30.75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今年夏天,四川出现历史同期最极端温度、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的“三最”叠加局面,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日前,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聚焦农业生产、供水供电等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抗旱保供。据统计,截至7月末,四川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3.81%,增速较去年末加快 5.94 个百分点,其中,农田基本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8.01%。大英农商行走访大英县诣成家庭农场摸排信贷需求。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供图加大让利力度满足抗旱融资需求  面对高温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切块或单列专项信贷计划,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简化办贷流程,全力保障农业灌溉、抗旱保苗、夏粮收购、水产养殖、供水供电等受旱情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例如,建设银行富顺县支行第一时间向富顺县弘润现代农牧有限公司贷款100万元,支持其修建肥水一体化滴灌系统;珙县农商银行及时向某水稻种植专合社贷款300万元,解决企业因新增灌溉系统导致的流动性资金困难。  为减轻抗旱保供企业融资负担,各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定价,加大让利力度,对易受旱情影响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偿还的,及时通过展期续贷、延期还款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暂时性困难。同时,创新推出“良田贷”“水务贷”“纾困贷”等多款抗旱保供产品。其中,武胜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通过“助农振兴贷”向武胜通达畜牧专合社贷款100万元,利率低至3.85%,帮助养猪场采购通风设施。  据了解,仅7月,四川新增农林牧渔业贷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合计80.07亿元,同比多增54.26亿元;7月末,四川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374.9亿元、650.85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1.83%、30.75%;1—7月,四川普惠小微累计实施阶段性延期偿还的贷款金额709.76亿元,累计延期率35.42%。田间地头送服务农户盼来“及时雨”  顶烈日、冒酷暑、战高温,近期,四川各地一支支金融抗旱保供金融服务队进村到园、访企入户,第一时间摸排各类抗旱保供信贷需求,提供政策咨询和融资服务。  旱情不等人,农业银行眉山分行组建5支金融工作队,坚持每日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受旱情影响情况,7月以来已为1200余户农户发放纯信用贷款近1亿元;建设银行巴中分行依托“张富清裕农通金融突击队”建立与驻村第一书记对接机制,适时关注村社旱情,第一时间为20余户种植户贷款320万元,帮助购买冷藏设备、发电机、柴油等,对采收蔬菜、水果进行保鲜。  与此同时,四川强化水利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支持抗长旱、大旱。人行成都分行联合农业、水利等部门建立抗旱保供信息共享机制,梳理出省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55个,及时推送至金融机构,促成融资391亿元。为打造抗旱保供基础设施“百年工程”,还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四川省分行用好3000亿元金融工具,助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早开工,目前已向11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投放基金26.82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暑假接近尾声,由四川农业大学几名学子组成的“举个‘荔’子”乡村振兴实践团玩起了助农新花样。她们在合江团县委协助下,来到泸州市合江县绿沿赵氏生态荔枝农场,顺利完成了一场“青耘中国·夏耘梦想”的助农直播活动。直播自制荔枝冰饮。 瞿甜甜 供图  据悉,2017年起,合江县相关部门专门建立了合江荔枝电商平台——微信电商小程序“荔小二”,现已吸引了不少荔枝种植家庭农场和专合社的入驻;但仍有一些荔枝种植大户由于各种原因未入驻,来自佛荫镇的绿沿赵氏生态荔枝农场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荔枝种植大户的销售模式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电话预订、朋友圈熟人推广等形式,线上营销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合江团县委发动青年返乡大学生的力量,利用直播带货,助推合江荔枝的电商发展,“举个‘荔’子”的团队成员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  “我们很珍惜这个直播助农的机会。”团队队长吴丹艳告诉记者,主持过雅安市音乐节、学院毕业晚会等大型节目的她对直播很有信心,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荔枝果农卖得更好。  为了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团队成员提前一周就开始分工写直播台词脚本,把关于合江的人文风土、荔枝的前世今生都背得滚瓜烂熟。  为了保证效果,直播被安排在室外下午进行。当天,接近40℃的高温天气并没有吓退团队成员,尽管在直播时汗流不止,嗓子干痛,连直播的手机都发烫到关机,她们也依然保持微笑,没有半分怨言。  “通过直播带货,给农场带来了流量和客源,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果农们的辛劳。”直播结束后,团队成员瞿甜甜感叹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2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 李恒 田晓航)30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扎实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2年至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到84元,2021年在城乡社区获得健康管理服务的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2亿。  报告透露,截至2021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为53.4%,全国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529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431个,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超9000家,全国建有各类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3.25万个。  报告指出,下一步,我国将持续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失能、重病、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新华社 | 分享: 2022-09-02
(记者 陈婷)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东部、云南西部等地多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或接近常年。这意味着四川即将迎来“华西秋雨”时段。  今年的华西秋雨有哪些特点?在经历了有气象观测史以来最强的高温天气之后,四川地区的华西秋雨会不会“报复性”反弹?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孙昭萱。  孙昭萱介绍,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结果显示,2022年,四川地区的华西秋雨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但不是极端状态。预计今年秋季,四川盆地的西北、东北、西南、中部降水相比常年偏多,其中绵阳、广元、巴中、南充、达州偏多程度更高,相比常年偏多20%—50%。  前段时间的极端高温天气事件,导致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出现比较严重的气象干旱。华西秋雨的到来,将如何影响旱情?省气候中心预计,华西秋雨对盆地东北部、中部旱情将有缓解作用,但盆地南部和攀西地区降水偏少。  目前,四川仍处于汛期。孙昭萱提醒,由于前期持续晴热少雨天气导致土壤松散,一方面,9 月上中旬还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要注意由此引发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一方面,华西秋雨虽为绵绵细雨,但若持续降水致土壤含水量饱和,也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需注意防范。  “当秋雨地区半数以上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雨量连续5天达到‘秋雨日’标准时,我们就判定秋雨开始了。”孙昭萱说,近日,四川多地有降水发生,省气候中心正密切关注降水情况,截至8月30日,尚未确认“华西秋雨”到来。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涉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一般出现在9月—11月,主要特点是雨日多,以绵绵细雨为主。此外,它有许多民间叫法,陕西一带称“秋淋”,贵州地区叫“秋季连阴雨”,四川地区形象地称之为“秋绵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