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王俊峰 谭裕骑)“通过巡察整改,现在农田生态系统恢复了,耕地重新种上了庄稼。”今年8月至11月,巴中市平昌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耕地保护专项巡察,平昌县雷山社区村民李家春谈起巡察整改成效,竖起了大拇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8月1日,平昌县正式启动对该县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36个镇(街道)开展专项巡察。截至目前,巡察先后推动完成撂荒地整治30580余亩,推动建成高标准农田150余亩,制定出台了《平昌县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八条措施》,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2022年8月16日,平昌县白衣镇柳州社区开展撂荒地整治现场。 潘荣光 摄发挥联动监督作用 把专项巡察做深做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平昌县作为全省农业大县,耕地保护重任在肩。为严守耕地红线,平昌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职能职责,扛起政治责任,发挥联动监督作用,以零容忍态度动真碰硬,加大巡察力度。  为了把本次专项巡察工作做深做实,今年7月20日,平昌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结合十四届平昌县委第二轮常规巡察工作,研究部署耕地保护专项巡察工作。“我们组建了3个专项巡察组,按照‘常规巡察同步、辖区全覆盖’的原则,整合平昌县纪委监委、农业农村、自然规划等专业力量,集中3个月时间,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36个镇(街道)开展耕地保护专项巡察全覆盖。”平昌县委巡察办主任赵爽说。  据介绍,本次专项巡察主要对相关单位是否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作风纪律、廉洁从业情况和各类耕地保护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方面开展巡察监督。为确保耕地保护专项巡察开好局、起好步,平昌县委巡察办还邀请了县纪委监委机关、组织、宣传、政法、财政、审计、统计、信访等单位参加巡察征求意见联席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巡察与上述单位建立的协作机制作用,全面提供被巡察单位相关信息。我们还根据被巡察对象的职能职责,及时主动与县目标评估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提供涉及镇(街道)在落实耕地保护专项整治、卫片执法、撂荒地整治、违建执法等有关本级和上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进行整改的信息,全面掌握被巡察单位各方面情况,提前对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进行初步政治‘画像’,从而找准主攻方向。”创新巡察监督方式 充分发挥巡察震慑作用  12月12日,在平昌县云台镇沿溪村撂荒地整改现场,数台挖掘机正在山坡上来回翻土。“现在村里很多耕地都荒废了,我们整治出来进行村集体托管,这样不仅能保护耕地,还能壮大集体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超介绍,今年9月15日,平昌县耕地保护专项巡察组来到村里进行实地走访发现,该村涉及耕地和基本农田连片撂荒地300余亩,巡察组将该问题向镇党委进行反馈,云台镇党委接到反馈后迅速整改,按照全县撂荒地整治要求,目前已完成撂荒地整治200余亩,部分耕地种上了冬小麦。  “我们不仅通过走访了解情况,还调阅相关资料和走访群众等发现问题。”平昌县耕地保护第二专项巡察组组长向海燕说,为提升巡察质量,在巡察过程中主要采取“一看二谈三访四查五改”五项工作措施来进行,“一看”,即调阅涉及耕地保护工作有关资料;“二谈”,即座谈了解涉及领导干部的作风纪律问题;“三访”,即深入田边地角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四查”,即对巡察了解到的问题进行实地核查、准确定性;“五改”,即对各类监督检查进行重点督促整改。  “如果发现涉及腐败和作风纪律问题,巡察组会第一时间按程序向纪委监委移交处理。”平昌县纪委负责人介绍,在巡察过程中采用边巡边移的方式进行,纪委监委快查快结,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尤其是耕地保护、各类补贴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线索,将优先办理。  据介绍,本次耕地保护专项巡察已于11月中旬全面完成现场巡察任务,通过边巡边移向县纪委监委机关移交问题线索10余条。截至目前,专项巡察共发现问题300余个,已立案8件,组织处理35人,党纪政务处分8人,其余有关问题线索正在办理中。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6
(刘云飞 文/图)“达州市宣汉县土黄镇‘种植康养基地及配套养殖’项目,签约金额400万元”“乐山市五通桥区中国根书艺术馆二期项目,签约金额800万元”……12月5日,由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以“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为主题的四川省2022年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暨集中签约活动在成都举行。随着主持人对签约项目和金额的逐一公布,现场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当天,13个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33.16亿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和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兴起在外川籍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热潮,自2020年以来,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走出去+请回来”相结合的模式,持续开展“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系列活动。截至2022年12月,活动已累计推介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610余个,促进50多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总金额达140多亿元,为全省乡村振兴持续引人才聚人气,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12月5日,四川省2022年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暨集中签约活动在成都举行。“走出去+请回来” 三年推介项目610余个  “度假村一期2017年建成投入营运,4年来年均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年产值800万元以上。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工程,欢迎有投资意愿的朋友实地考察交流……”随着资阳市雁江区水龙灵温泉度假村扩建项目推介人刘丽的介绍,现场大屏幕上,集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医养于一体的度假村优美环境,一一呈现在与会人员眼前。  当天,在四川省2022年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暨集中签约活动上,资阳市雁江区水龙灵温泉度假村扩建项目、遂宁市安居经济开发区啸驰电气扩建项目、凉山州喜德县艮田禽类养殖产业园项目3个优质项目进行现场推介,吸引了不少到场企业家的关注。  2020年以来,这样的项目推介场景,在“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系列活动中是常态。2020年7月,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好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供需对接平台,经全省21个市(州)推荐,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首次整体“端出”投资总额达218.5亿元的130个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涵盖农业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康养文旅、文创研发、生态循环利用、智能化生产等多个领域。  在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带着这些精心优选的项目,分别前往广东、上海、福建等地进行推介,诚邀川籍农民工及企业家回乡投资发展。截至今年12月,全省推介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累计已达610余个。  四川还创新“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系列活动服务模式,变单一的“走出去”为“走出去+请回来”,让农民工及企业家亲身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实地考察项目的投资潜力。今年以来,分别在遂宁和宜宾举行项目推介和考察活动,受到参会川籍农民工及企业家的好评。11月3日,四川省2022年“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考察暨“蜀中行”农民工创业指导和维权服务活动在宜宾市长宁县启动。助力乡村振兴 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  “三年来,我们带动当地就业困难人员等500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返乡创业,当地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德阳市返乡创业农民工陈翠蓉在活动现场分享返乡创业经历,让全场与会人士更加坚定了返乡创业的信心。  2018年底,在外务工已经有车有房的陈翠蓉回乡过春节时,了解到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及周边区域拥有蔬菜种植专业村60多个,但精深加工企业有限,无法满足资源的高效转化需求,于是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2019年9月,陈翠蓉正式注册成立了一家食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农副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及销售。创业过程中,当地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解决用电、用水及青菜收购、员工招聘等具体困难和问题,企业很快步入快速发展期,今年预计产值可突破亿元大关。  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创业机会,加上我省不断完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平台支撑、培训服务等体制机制,全省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像陈翠蓉一样的农民工回乡投资创业,不仅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也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  巴中人黄波也是返乡创业企业家之一。在四川省2022年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暨集中签约活动现场,黄波与巴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约,在当地落地铝制新材料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铝制新材料200万平方米,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而在宣汉县投资康养基地及配套项目的陈小杉介绍,公司将在康养基地种植中药材,不仅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值。  “2020年以来,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持续开展‘雁归天府 创赢未来’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系列活动,累计签约项目50余个,签约总金额达140多亿元。”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总量常年保持在2600万人左右,占全国近1/10。今年1至10月,全省农民工转移就业2639.4万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6.7万人,新创办企业3.2万户,新增创业产值121.2亿元,实现劳务收入5500.3亿元,农民工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农民工经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6
禅心 何流(图片由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12月18日,估算总投资38.95亿元的西昌国际阳光体育公园项目开工,该项目以体育服务为核心,结合生态实体体育和数字体育,分阳光体育中心、田园运动村、体育康养社区、亲子运动乐园、体育之鹰孵化园、邛海水上运动基地等六个空间区块。  12月5日,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项目东岸电影摄影馆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项目是西昌高铁沿线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首期启动的重点项目。  时间回到2022年1月10日,随着复兴号动车组开进凉山,西昌正式迈入动车时代,开启了驱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成昆铁路扩能工程(成昆铁路复线)的全线贯通,西昌再迎发展黄金机遇期。  成昆铁路复线在西昌境内长75.476公里,经过13个乡镇。搭乘飞驰在安宁河谷的复兴号,西昌将在从“邛海时代”迈向“安宁河时代”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西昌全面从“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古韵与新貌 新机遇开启新发展格局  11月1日晚,西昌建昌古城“涅槃”归来,在凉山州成立70周年之际正式开街。当夜空中浮现出明亮的五彩古城图标时,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  行走在古城之间,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悠久的历史——建昌古城始建于138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21年下半年,西昌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整体性推进建昌古城复原建造。  新修复的建昌古城,以全新的商业形态和文旅格局,成为西昌市文旅新坐标。“在建昌古城里,可以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12月25日,在建昌古城“打卡”拍照的游客陈敏予以点赞。  西昌唐园是一个领略本地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古色古香的楼阁,灯火辉煌的街道……行走在唐园中,一幅幅鲜活的唐代生活图景跃然眼前。数千年岁月在西昌沉淀,留下珍贵的历史印记。  古城有古韵,月城有新貌。2022年,西昌全面从“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打开新的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安宁河谷高质量发展,是西昌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历史选择。  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西昌市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鲜明导向,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工、建成投产、效益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迈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的“关键一步”。  西昌坚持将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石,推动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业项目、产业集群项目落户落地。2022年,西昌全年计划实施项目244个,其中续建项目111个,新开工项目133个。  12月的西昌,目之所及,天空碧蓝如洗。多年来西昌的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直位居全省前三,“西昌蓝”是西昌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也是西昌市民引以为傲的幸福底色。高颜值的西昌邛海湿地公园是国内外游客的向往之地。宁静与飞驰 安宁河畔交织绚丽画卷  如果在2655平方公里的西昌寻找宁静之地,很多人会选择邛海湿地。  西昌邛海湿地面积达2万余亩,为全国最大城市生态保护湿地,获得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邛泸风景区,秋冬季节依然繁花盛开、层林尽染、百鸟齐鸣。  近年来,西昌加快建设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建昌古城“焕新”归来,唐园开园,高山堡陈家大院修葺“重生”,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大石板古村得以改造提升,西昌城市发展变迁与文化传承交织出的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在安宁河畔舒展开来。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0年)》,将西昌定位为“安宁河流域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西昌高铁新城作为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布局,定位为“攀西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产城一体的现代化高铁新区,彰显河湖公园城市特色的绿色城区”,奋力推动西昌从“邛海时代”迈进“安宁河时代”,实现西昌营城千年之变。  西昌高铁新城按照“一带、两轴、多点、多片”规划结构,围绕文博核心及安宁河布局多类功能板块,以高铁大道、宁远大道为发展轴,安排多个点位中心和片区组团,实现片区结构优化、分区合理、功能完善,着力规划打造安宁河谷城市发展新标杆、国内一流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  目前,西昌已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的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组建项目攻坚专班,实行“指挥部+工作专班+清单制”推进模式,坚持“一线工作法”,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时刻保持“晴天加油干,小雨正常干,大雨不停干,白天黑夜一样干”的干劲和拼劲,全员发力、全程发力、全面发力,确保圆满实现高铁新城一年成势、两年成型、三年成城目标。  今年7月,西昌高铁新城工作推进会召开,对高铁新城未来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寄予了新期望。如今,西昌高铁新城正以大干快上、奋楫争先的势头,奋力跑出新城建设加速度。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6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高敬 于文静 严赋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  全国各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走进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库房,大马力拖拉机等各类农业机械,为今年的粮食丰收立下汗马功劳,在保养后尽数入库。  合作社理事长刘明坤笑着说:“今年我们种植了两万余亩大豆,通过良种、良法和良机的结合,平均亩产在400斤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这让我们广大农民感到很振奋。”刘明坤说,明年要引入先进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为更多农户提供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南海之滨的海南三亚,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科研人员步履不停。连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彭军一边带领团队开展攻关,一边频繁辗转各试验基地对接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这让我们感到莫大的鼓舞。”彭军说,中国农业科学院正整合全院资源、创新运行机制支持“南繁硅谷”建设,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民营养健康等重大需求,聚焦农业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育种技术持续开展研究。  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连片的大田里,冬小麦长势正好。蒙城县去年探索“一村两作区”改革新模式,将各村耕地划分为流转耕作区和自种耕作区,继续种地的农户在“自种区”经营,大户在“流转区”开展规模经营。  小辛集乡党委书记张朝阳说,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通过实行‘一村两作区’,培养了一批种粮大户。改革也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让一部分村民保留了土地,并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提高亩均收益约50元。”  张朝阳表示,2023年在继续推进“一村两作区”改革的同时,还将注重培养职业化农民,从政策层面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保障力度,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社下村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虽然天气渐寒,却一片繁忙火热的景象,机械在田间来回开展表土剥离,工人们正忙着修筑灌溉排水渠。  在一旁协调现场施工进度的社下村党支部副书记曾发智介绍,建设高标准农田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不仅“种得舒心、收得高产”,还在今年干旱时期起到关键作用,大大减少农民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曾发智说,目前2022年计划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已全线开工,下一步将加快项目进度,保质保量,争取明年春耕前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  10年来持续攻关,一直扎根田间地头培育油菜优良品种的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油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黄桃翠团队培育出庆油3号油菜新品种,亩产量能达到200公斤,含油量49.96%。  “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巨大的动力。”黄桃翠说,我们接下来要继续狠下苦功、真抓实干,争取育成高产、高油、早熟,又适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努力让农民更有奔头。  农机手减损田间“过招”、粮食烘干机开足马力、封闭式运粮车往来穿梭、智能仓储设备实时监测……今年的粮食收获季,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围绕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节粮减损茬茬压紧、环环相扣。  “节粮就等于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夏津县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节粮减损既在田间地头,也在仓储运输、餐桌车间。夏津县将进一步推动“收储运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实现开源与节流并重,助力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数九寒冬,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党委书记李文娟这几天忙着带领同事们琢磨明年产业发展的“新招”。  布伦口乡是典型的边境乡、牧区乡,乡里产业主要靠牦牛和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要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李文娟说,来年我们将在牦牛和旅游深入融合上下功夫,一方面做大做强牦牛合作社,一方面在骑牦牛、看牦牛、领养牦牛上做文章,延伸产业链,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  走进云南省宣威市东山镇三乐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规整的小菜园,畜禽也都是圈养。过去村内鸡鸭遍地走,草堆、粪堆随处可见,环境脏乱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宣威市委副书记叶旭军说,为引导乡村向和美宜居发展,当地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绿化、美化工程,还依托村规民约、评比等村民自治办法,让村民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  叶旭军说,要对人居环境进行常态化治理,开展达标考核、星级评比和挂牌管理,打造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绿美乡村。  冬日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十来个小朋友安静地听着绘本故事。这是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学校正在举行的一场“绘本漂流”活动 ,多种类型的图书从县城“漂流”到了这所农村学校的孩子手中。  汨罗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楚军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农村教育会越办越好。  他介绍,汨罗着力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投资1.2亿元,建设标准化乡镇学校运动场30个。下一步,汨罗市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同时,政策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新华社 | 分享: 2022-12-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雪梅 特约通讯员 蒋兵  近日,笔者来到荣县东佳镇顺河村柑橘产业园时,看见满山橙黄点翠的果树布满一座又一座山坡。甘甜清新的果味扑面而来,让人倍感愉悦。  “今年的柑橘比去年收成还好,预计今年能收入30多万元。”7组果农吴成章眼睛都笑成了月牙状。  顺河村村党支部书记黄少逶说,今年,8组村民余海生柑橘种植收入能达到100万元以上。“保守点说,全村种柑橘收入10万元至100万元的果农就有50户。”  黄少逶介绍,顺河村柑橘种植已有50余年。近年来村里积极打造柑橘产业园。“以顺河柑橘产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周边柑橘产业的发展和低产园的高桩改换。目前,全镇有“椪柑”“沃柑”“不知火”“爱媛38”“耙耙柑”“金秋砂糖橘”等系列品种,面积约2万亩,今年的年产量预计约3万吨。在我镇,柑橘产业这束独具魅力的‘振兴花’正在火热绽放。”镇长曾春燕介绍。  东佳镇仅是荣县20万亩柑橘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荣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经作站站长车正权介绍,今年,全县柑橘投产面积约17万亩,总产量约23万吨,电商、快递、经纪人正成为柑橘销售的主力军。  漫山遍野成熟待采的柑橘,不仅给荣县带来了丰收的景象,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采果游客,更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玲 郑刚 记者 刘佳近年来,内江市资中县鱼溪镇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第一重要战略资源,着力选拔、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使乡土人才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持续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据了解,鱼溪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独具特色的“种梧引凤”制度,进一步规范人才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人才回引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从提升人才选育“温度”着手,打造全方位的人才培育模式。对内精准识别,对有技术特长的进行“拉网式”摸底登记备案,纳入乡贤人才信息库,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等四大类分类归档、动态管理。培训赋能增效,围绕鱼溪镇产业发展需求和乡土人才个性特长,组织市县技术专家进乡村,聚焦特色种养产业化发展、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管理,通过远程教育、现场专题讲座、职业夜校等形式,与乡土人才零距离互动、手把手传授,不断培训新型人才,现已开展各类培训班13期。  鱼溪镇镇党委书记何艳介绍说,近年来鱼溪镇结合自身文旅发展优势,大力回引在外优秀农民工、党员、乡贤人才,以打造“成渝线上乡村旅游明珠”为目标,坚定不移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血橙种植、鲶鱼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大力培育壕坤矿业、海庆建材、浙商优选等规上企业3家,大力发展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区、响水滩、云岭金秋、洞藏酒、圣灵山大溶洞等特色文旅产业5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4个,县级重点项目1个。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70.3余万人次,创造年产值3000余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1个,流动就业人次约70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26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李克强主持会议。李强、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出席会议。  习近平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习近平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习近平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习近平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李克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会议主题和工作实际,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胡春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完成好“三农”基本工作任务,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从各地实际出发,按农业农村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返乡务工人员和大中专学生防疫服务,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有关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设分会场。
新华社 | 分享: 2022-12-26
  (记者 龙成)近年来,浙江与四川加大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力度,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抓手,浙江发挥市场、资金、数字经济优势,四川发挥资源、劳动力优势,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数字赋能,延伸脱贫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仅提升了四川脱贫地区产业“造血”能力,也为浙江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新一轮浙川协作战略走向深入,浙江省进一步明确62个县(市、区)结对帮扶四川省68个县(市、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据统计,2021年以来,浙江省共引导765家企业到四川投资达679亿元,共建产业园区68个,引导入园企业305家,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1.87万人。汶川县威州镇南桥社区来料加工车间内,脱贫群众正在熨平布料。资料图  统筹规划  延展上下游产业链条  “最开始选择屏山,我们只是看中这里0.37元/度的电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业链生态圈,生产材料就在园区里采购,订单也来自园区里的下游企业,货物交割非常方便。”宜宾弘曲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宇峰说。  “屏山作为脱贫县,充分发挥丝丽雅原材料产地优势、向家坝‘留存电’特殊电价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定位打造纺织产业要素成本洼地、产业配套高地和人力资源富地。”四川省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处工作人员郭佳男告诉记者。  近年来,四川省屏山县与浙江省海盐县共同谋划建设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引进纤维、织布、服装等上下游企业。截至目前,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累计引进纺织企业36家,总投资289亿元,已建成24家,2021年产值超80亿元,初步构筑起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纺织产业体系。园区吸纳就业5200人,其中脱贫人口1040余人、移民人口1200余人。  走进园区天之华公司的纺织生产车间,在这里务工的当地脱贫户郑贵英正察看棉条并条情况。两年前,她和丈夫在产业园区找到这份工作,两口子每月一共能赚8000余元。“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家人,心里很踏实。”郑贵英说。  浙川合作,瞄准主导产业发力。  今年,四川青川县“白叶一号”茶产业园迎来大丰收。  为不断拓展茶产业链条,青川县与浙江安吉县共建“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区,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白叶一号”茶苗540万株落地青川,由企业与合作社共同经营,种植白茶超5000亩,带动当地512户脱贫户1544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  “安吉白茶产业落地青川后,今年春天采摘茶鲜叶7000余斤,实现产值200万元以上。”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说。  政策扶持  引入先进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建好厂房和设施让我们直接入驻,增强了我们产业转移的信心和决心。”沃克斯迅达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陆柏林告诉记者,他们决定将浙江省外的首个生产基地落户四川广安,除了良好的政策支持,西南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也是打动公司的重要原因。  “去年我们产值达10亿元,西南市场将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区域。产业园的沃克斯迅达电梯项目还没投产,就接到了近300台电梯的订单,项目投产后必将成为拓展西南市场的重要支撑。”陆柏林信心满满地说,“公司生产线投产后,可带动当地30名脱贫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  据了解,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的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实行“国有公司+民营企业”建设运营模式,由国企建厂房、购买设备租赁给民企运营,在未来5至10年内民企再逐步收购厂房和设备,打造“拎包入住式”产业园。  “同时,两地联合出台25条引导支持企业参与东西部扶贫产业合作的优惠政策,从项目用地、厂房建设、用工支持、人才引进、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给予扶持,如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家居等产业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100万元的生产设备补助,对园区企业招用广安区脱贫人口的给予每人每月700元的用工补助。”广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49岁的广安区脱贫户李红英,去年来到位于广安区石笋镇的湖羊养殖基地务工,每个月可以获得3500多元的稳定收入。她说:“等到湖羊长满膘了,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和李红英一样,目前有60多位附近村民在万头湖羊养殖基地务工,每人每年有4万多元的稳定收入来源,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起劲。  “3年前,由湖州市南浔区与广安市广安区协作共建的湖羊养殖基地正式启动,南浔的湖羊品种与广安丰富的饲料资源结合,打造出‘广安湖羊’优质肉羊品牌,这些肉羊出栏后定向进入到位于产业园的浔味江南食品加工厂。我们通过加工、冷链销售,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每头羊的收入增长至少20%。”从南浔来广安区投资的浔味江南食品公司负责人说。  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约10亿元,直接解决脱贫人口就业岗位2500余个,带动2.1万余名脱贫人口增收。  “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四川可以坚守山水的优势,走好生态之路;浙江也可以积聚产业规模,打造新的增长极,实现了互利共赢。”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汪燕说。  数字赋能  强化产业帮扶实效  走进位于四川省汶川县七盘沟的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内的来料加工总部车间,一台台缝纫机在工人的操作下运转如飞,一件件儿童罩衣、T恤衫等产品从工人的手中生产出来。  “之前汶川来料加工都是手工作业,存在产量跟不上、质量难保证、时间难把控等问题。”浙江省长兴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来经过协商,长兴县杰克缝纫机厂无偿赠送价值20万元的杰克优产管理系统,可以准确掌握物料库存、订单进展、产品合格率等,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四年前,汶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为持续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汶川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势,主动瞄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契机,拓宽“来料加工”产业帮扶模式,建立“总部+分部”车间37个,专门承接浙江企业来料加工,带动就业1500多人。  今年,汶川来料加工园全面发挥湖州蔚蓝智衣“快衣智造”童装产业大脑的作用,通过搭建在线精准匹配需求、统一设计裁剪、第三方质检等,逐步将汶川来料加工园打造成数字化工厂。  浙江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扩大原料供给、增加产品种类、实行数字化管理等,让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不返贫。”  “我们社区的来料加工点主要承接国外订单的来料加工,目前车间有30多户脱贫户,每个月人均工资基本上有3000多元,大家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挣钱。”12月10日,在汶川县威州镇南桥社区来料加工车间,负责人游远林介绍,自从数字化来料加工车间建成后,车间每个月能生产5万至6万条无痕内裤。  据统计,今年1至8月份,汶川来料加工总量达到280万件,超过2021年全年加工总量的33%;新拓展壤塘县、理县等数字化来料加工车间3个,新增从业人数134人,人均每月增收2100元。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12-23
  (记者 刘杰)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保障。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地探索乡村治理的方法和路径,涌现出一批好做法好经验。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以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连续三年向社会推介92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这批案例共有31个,分为强化党组织领导、加强县乡村联动、强化数字赋能、解决突出问题4种类型,实用性、操作性、可借鉴性强,涉及省级、地市、县区、乡镇、村等不同层次,覆盖全国不同区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借鉴。江苏省昆山市“百姓名嘴”在党群议事园进行宣讲。 资料图  强化党组织领导 推动“三治”融合  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推动“三治”融合,是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20年开始,聚焦道路硬化、渠道维修、老人日间照料等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全区农村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坚持每年为每个行政村办好一件实事,共办理事项6210件。  山西省晋中市通过抓乡镇干部、综合执法等队伍建设,抓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抓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抓严格制度执行,解决乡村“无人治”“无序治”“无招治”“无力治”“无效治”“无章治”的问题。  江苏省昆山市创新打造“海棠花红”党建服务品牌、小微权力清单、民主议事机制、美丽庭院行动、村务公开数字平台,推动乡村治理从“大管家”到“大家管”。  江苏省如东县创新“融合党建”赋能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开展跨行业、跨地域、跨产业的党组织联建共建,抓实村干部、在职党员、网格员队伍建设,创新“一站式”定点、“代理式”定人、“菜单式”定题、“主题式”定时服务,坚持在教育引领中聚民心、育民心、暖民心,构建党建引领、条块结合、上下协同、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湖南省耒阳市引导5000多个“湾村”中爱家乡、热心肠、肯奉献的“明白人”,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乡村振兴助推员、乡风文明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解决基层党委政府“手长衣袖短”等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外来人口多等问题,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梳理痛点堵点,建立特色积分指标体系,明确积分标准,打造智慧化积分平台,村民主动上线率超过95%。  贵州省关岭县新铺镇卧龙村从“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如何管”四个方面入手,探索建立党群议事小组机制,打破了村级事务“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  加强县乡村联动 促进治理资源下沉  县乡村联动的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既是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制度依托。近年来,各地通过县乡村联动,推动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为有效破解权责匹配难、资源下沉难、县乡协同难等问题,浙江省衢州市创新镇街分类管理模式,推行基层模块化运行机制,构建县乡权责一致体系;推进事项集成联办,下沉资源力量,优化县乡村三级指挥平台建设,贯通两大数字体系,全力打造“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衢州样板”。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累计向2118个村(社区)选派6110名驻村干部,并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整合组建为驻村“尖刀班”,统筹村级组织、农民群众、社会服务等各方力量,加强后勤保障、能力提升、资金投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建立农民流入地和流出地共同服务进城农民的“街乡共治”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人口聚集带来的融入难、管理难、致富难等问题,推动进城农民加快实现市民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山区县城乡融合共富模式,城镇化率达到71.3%。  针对乡村治理精细度不够、党员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精细划分治理网格,组织干部联重点户、党员联农户、积分联奖惩,制定小微权力、网格走访、村级抓党建促乡村治理、党员服务、行为规范5张清单,构建“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闭环工作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在边界村镇开展“组织联建、治安联防、纠纷联调、普法联宣、经济联盟”,推动县乡村三级人员、信息、经济互联互通,形成“五联三通”的省际边界治理机制,维护了省际边界地区稳定安宁。  针对农村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问题,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建设乡村法治服务中心,组建风险防控网格员队伍,建立“6+N”矛盾纠纷调处、未成年人“四访五帮”、“四类重点人员五级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与防范并重,群众满意度达到98.49%。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通挽镇通过畅通收集渠道、明确治理机制、强化结果反馈、加强跟踪问效,保障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件件有记录、有措施、有回应、有落实,共收集问题建议674件,协调解决615件。  强化数字赋能 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近年来,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动能和基础支撑。各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治理,实现村级事务管理信息化,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提升了治理效率。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依托“巨好办”数字乡村治理平台,推动网格治理全域覆盖、群众诉求闭环处置、政务服务智能导办、特色产业链式发展,形成“部门围绕乡镇转、乡镇围绕村庄转、村庄围绕群众转”的治理格局。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47万余件,平均办结时间3-5天,办结率96.6%。  江苏省东台市建设“三资管理+产权交易”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村级用工监管监察平台、村级小微权力智慧监管平台三大数字化治理平台,对村居“用钱、用人、用权”进行系统监管,让乡村治理一键连“廉”看。  浙江省建德市建成覆盖市、镇、村、组、户五级,集宣传发布、在线沟通、协同办公、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建村钉”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全市激活量达26.59万人,日活跃用户高达10.72万人,有效破解了村民诉求解决慢、村级事务参与少、信息沟通耗时长等问题。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探索“村民说事”制度迭代升级,对村级事务治理进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业务协同,探索开发“象山村民说事”线上应用系统,实现村级事务“说议办评”线上线下融合贯通、整体闭环。累计召开线上线下说事会38627次,解决率96.4%。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打造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清理“两资”底细,建立村集体产权数字化永久档案,推行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竞拍”交易,实现资产资源增值增收,累计挂牌项目793笔,成交695笔,成交金额6916.43万元。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沙口集乡依托“使命在线·服务365”微信小程序,建立健全“网格总管交办、包片领导协办、县级部门会办”网格服务管理机制,以及“量化积分、成效评判、跟踪回访”的约束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以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构建起村民沟通、老人关爱、村务管理、生产服务四种机制,相继推出空巢老人智慧看护系统、村庄雪亮工程、智慧便利店等项目,让村民互信形成合力、空巢老人老有所养、乡村事务干群共商、生产经营科学发展。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灯光村以“智慧+党建、智慧+应急、智慧+服务、智慧+发展”为抓手,将智慧AI识别、智慧防汛、智慧防火、智能垃圾分类等技术融入乡村治理场景,以智慧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解决突出问题 强化重点群体和区域治理  越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越是治理的突破口。针对农村婚丧陋习、空心化、老龄化、易地搬迁后续治理等难题,各地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破解问题的务实好办法。  针对农村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问题,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倡导丧事“一碗菜”,强化宣传指导,抓重点家庭、重点环节、重点行业,强化领导、完善机制抓落实,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1.5亿元。  湖北省仙桃市以移风易俗活动为抓手,以红白理事会为平台,全面动员、紧盯重点、创新载体进行宣教,强化积分管理、典型引领、考核监督,减轻人情负担,促进邻里和谐,涵养文明乡风。  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通过组建基本组织、进行基本培训、建立基本制度、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保障,促进党员自我作表率,发动老人自觉成主体,坚持讲堂自办互受教,调动老人自主创平安,倡导老人自娱乐晚年,支持老人自愿树新风,全区成立213个村级老年互助社,近6万名留守老人参与其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以党员服务站、号角集结站、便民服务站为载体汇聚治理主体力量,以居民点评会、楼长交办会、居民互助会、表扬评比会提高搬迁群众自治积极性,以物业管家、红色管家、线上管家、企业管家、监督管家集聚多方治理资源,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以红白理事会全覆盖为抓手,实施婚庆车、送葬车不超十辆,随礼不超百元,将对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酒席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的约束写入红白理事会章程,实行全流程管理,议定村级红黑榜,推行举报曝光机制,开展评选活动,使办理红白事的人、财、物支出明显减少。  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建立村民小组(长)五星考评工作机制,压实房东主体、租客履约、村居管理、政府监督四方责任,实行“红色、黄色、绿色”三色挂牌制度,建立“微管家、租管家”两个平台,补齐“人户分离”与自建房出租导致的治理短板。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迷坝乡坚持“解决小问题服务群众,做好小事情造福群众”,开展群众“微心愿”征集办理活动,把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办成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贴心事、暖心事。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各类心愿1125条,已办结1102条。  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有600余年历史,该村将本土特色耕读文化嵌入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成文化俗、以文化人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以耕读文化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效能。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黄海子村以建立社会矛盾疏导和利益协调机制为突破口,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强化镇、村、网格员三级联动,用好带动、自治、法定、选树、引导五种办法,为农牧民生产生活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成功化解矛盾纠纷案件26件,化解率达100%。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绳锯木断非一日之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关于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将不断丰富,典型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持续开展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推介,成熟一批、推介一批,用体现乡村治理规律、契合不同乡村实际需要的具体做法,引领各地乡村治理实践,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新路径。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12-23
(赵柳月 王菲菲 李全民)冬季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期。连日来,广元市昭化区抢抓当前有利时机,不断加快防洪治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期目标如期完成。清理河道、固定模板、浇筑混凝土……近日,笔者走进嘉陵江支流广元市昭化区南河东山拣银岩段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开启“奋战”模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嘉陵江支流广元市昭化区南河东山拣银岩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邵光洪介绍,该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混凝土挡墙浇筑,人行桥、机耕桥、步游道、亲水平台、拦砂坝修建等。目前正在进行东山段堤身混凝土挡墙浇筑,该段新建堤身挡墙5037米,已完成3000米。嘉陵江支流广元市昭化区南河东山拣银岩段防洪治理工程由东山段和拣银岩段两段河段组成,总投资3470余万元,综合治理河道总长8402m。近段时间以来,施工方开足马力,倒排工期、顺排工序、科学调度。邵光洪表示:“项目部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年底可完成该段全部堤身挡墙浇筑。”在加快项目建设同时,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还定期开展巡视检查、加强监管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严格把控施工安全措施和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有序进行。“我们不断加强与各参建单位的沟通及协调,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严格控制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葭萌建设水利工程部部长廖超逸说。“东山拣银岩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是我区2022年为民办实事重点民生水利项目,也是乡村振兴重点基础设施水利建设项目,自今年10月份开工以来,我局持续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工作联动,有力推进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昭化区水利局高级工程师杨凯生说。据了解,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工程区的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同时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23
近年来,荣县双石镇党委秉持因地制宜、分村施策的原则,广泛开展调研,充分掌握镇情村资,完善规章制度,延长产业链,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1年双石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12.23万元,同比增长119.68%,先后获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重点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镇等。广泛调研,建立台账。双石镇党委立足实际,组织动员全镇党员干部下村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全镇17个村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确认、集体资产份额(股份)量化、赋码发证,并建立台账,施行动态管理。同时依据台账,逐一分析村集体“三资”现状,鼓励片区中心村发展“圈中猪、坝上菜、坡上果”种养循环农业,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赋能提质。产业联合,示范带动。双石镇党委坚持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边缘村的发展思路,整合扶持村项目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8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50万元,实施中省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6个,每个项目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包联2-3个薄弱村,由“各自为营”变为“利益共联”。专题研究,建章立制。双石镇党委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出台了《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行“村财镇管”、村级账务定期审计等制度,保障集体资产安全运行。同时健全“4411”分红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净收益40%用于组织再生产投入、40%用于社员分红、10%用于改善基层设施和公共服务支出、10%用于经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全面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23
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村级带头人责任更大、权力更大、廉政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荣县围绕“选育、管理、监督”三向发力,切实加强推动村党支部书记履职提能。突出能力培养,细化培育举措。细化政治考察标准13条具体指标,调整选拔思想政治好、道德品行好和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治理能力强“双好四强”村党组织书记196名。将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探索开展每年5天固定培训、每月主题坝坝会、每季度拉练方式,增强履职能力。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届中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必经动议酝酿、资格联审、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5个步骤,放下不符合要求候选人初步人选7名。突出担当履职,强升管理实效。全面梳理村级各项用权行为,制定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区分重大决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务等3个方面,明确42项小微权力,配套出台负面清单,规范村级党组织和“一肩挑”党组织书记用权。建立“日常+年终”履职情况双掌握机制,由乡镇党委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日常履职情况工作台账,年终集中开展公开述职、群众评价等程序,评准村党组织书记胜任能力。全覆盖制定5年任期规划,对存在消极应付工作任务、优亲厚友不按原则办事、未完成任期规划目标等8种底线管理情形的村党组织书记辅之以歇职教育。突出底线底限,优化监督体系。常态化实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明确整顿情形5项23条,建立“四个一”结对帮扶指导机制,“一村一策”整改到位。全面实现村纪检委员(纪检书记)兼任监委会主任,梳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清单,保障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等工作的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推动其发挥实质性作用。建立常态审查审计和随机巡察制度,定期与纪委、信访等8家单位开展联合审查行动,了解并研判村书记履职情况及违法违纪情形,严防“带病”履职,对确不适宜再继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按程序予以免职、退出管理13人。(供稿:荣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23
(徐艳梅 记者 毛春燕 李弘)“没改之前,厕所连着猪圈,狭小黑暗,差得很,现在质量好,方便又干净卫生。”12月21日,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牛桥村,68岁的孙泽明看着自家明亮干净的卫生间,脸上出现轻松的神情。孙泽明不知道的是,自己现在享受到的方便离不开纪检监察干部的保驾护航。据内江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李婕介绍,2019年至2021年,全市77个镇443个村采取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方式实施了12.4万户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但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的同时,纪检监察部门也收到一些有关工程质量、干部作风等问题的信访反映。2021年,内江市纪委监委聚焦惠农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利用“监督一点通”平台,在市中区试点开展农村户厕改造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今年4月,在全市范围铺开,紧盯农村户厕改造项目中责任落实不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腐败问题三个重点开展监督。“目前已立案117件,党纪政务处分73人,组织处理87人。”李婕告诉记者,在专项整治的推动下,相关单位通过自查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8761个,截至目前,5666个问题已得到整改,其余问题正在督促整改中,有力保障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真正惠及于民。其中,牛桥村“两委”在推进工作中因底数不清、“一刀切”等问题造成浪费的2万元国家资金也已收回。事实上,农村户用厕所的变化是市委“美乡优城”部署落地落实的生动实践,也是内江市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预期成效的展示。11月21日,内江市委印发《内江市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决定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弘扬好作风、建功新征程”为主题的“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专项提升行动把少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暴露出的10个方面问题作为提升重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11条工作措施。如,加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应对重大风险能力培养,加强班子建设;开展重大工作督查,建立专门台账,跟踪督查督办;推动重点工作晋位争先,对工作取得突破的地区和单位,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给予加分。“开展专项提升行动总体目标是进一步促进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基层组织大优化,为担当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脊梁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和组织保障。”内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纪委监委将聚焦方案中明确的甘愿“躺平”、敷衍应付,作风漂浮、不深不细等10个方面问题,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失职失责失察、“中梗阻”等典型案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为契机,巩固拓展农村户厕改造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驾护航。”李婕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3
(陈相龙 记者 常艰)“现在乡下新装了天然气,使用的老人居多,建议燃气公司加强燃气安全检查,并多开展安全知识的宣讲。”近日,在眉山市青神县罗波乡政协工作站的召集下,群众代表、人大代表、乡(镇)和村(社区)干部代表等齐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召开了第一次在乡镇上举行的社情民意恳谈会。“这社情民意交流对我们来说重要吗?”会议开始时,大家交头接耳讨论着……“重要、重要!大家听我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是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所以希望大家积极发言!”罗波乡政协工作站的负责人李淑君向大家介绍了政协社情民意的相关知识。“听得半懂不懂,那到底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啊?”大家似乎还是放不开,不怎么讲。“关注的事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事情虽小,却能够扎扎实实地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啊!”在主持人以及政协委员的带动下,代表们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提出了很多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罗波乡场镇基础设施老化,路灯长期不亮,行人和居民出行不便,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老人休闲没有去处。”“生产便道的修建、农村产业的发展与基本农田政策的冲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集体发展。”“农村种养殖业技术人才缺失,不能较好地指导种养殖业的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多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参加完恳谈会,群众代表王圣涛说:“政协将这个社情民意恳谈会开到乡镇,我们真的感觉新鲜、也感动,至少我们百姓多了一个可以反映的渠道。希望以后这样走进基层的实在工作能多一些。”据悉,在这之前,青神县政协的社情民意恳谈会每年召开两次,分有主题和无主题两种类型,可以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邀请街道、乡镇、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等30多人参加,县政协班子成员以及部分政协委员参会听取建议意见。“小恳谈”承载“大协商”,“小恳谈”发挥“大作用”。为更好地收集社情、反映民意,青神县在每个乡镇领导班子中选拔了一名政协委员成立街道、乡镇政协工作站,依托该乡镇所在的政协委员设立了委员工作室。今年的社情民意恳谈会就是以新成立的委员工作室和街道、乡镇政协工作站为主体召开,分别由青神县政协的班子成员分7个组带队走进街道、乡镇召开社情民意恳谈会,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由专人记录整理成政协专报呈送县委、县政府参阅。“这样就把原来‘请回来’的社情民意恳谈会变成了‘走下去’的乡情乡音调研会,形式上由相对集中到相对分散,座谈会数量由一场变为七场,每个乡镇由2至3人参会到20多人参会,总人数增加了5倍多,代表界别数量和收集范围进一步扩大,反映的问题就更多更细。”青神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们安排的7个街道、乡镇都已经召开了社情民意恳谈会,共收集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层治理、环境保护、农村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社情民意50多条。从反馈情况看,群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效果也很好,收集到的建议意见也很有价值。下一步,我们将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以专报的形式上报给县委、县政府参阅。”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3
(李华)2022年12月22日,熊猫指南2022年度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以下简称熊猫指南榜单)正式发布,共有336款中国优质农产品登上榜单,本次发布也是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的第九次发榜。榜单聚焦中国品质农业发展,用科学定义好吃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推介指南,打造属于中国人的农产品“米其林”评价标准。熊猫指南,中国品质农业的“米其林指南”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诸多中国优质农产品不为消费者所知。反观国外,智利的车厘子、澳洲的龙虾,都已成为品质的代言。为了让国内的良心种植者获得溢价,助推中国品质农业发展,世界五百强排名第31位的特大型央企中国中化,于2018年打造了中国首份针对精准地块进行评价的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为了保障榜单的独立、客观和公正,熊猫指南始终坚持“两有一无”原则,即有精准地块信息,有退出机制,无直接商业利益,并创建了熊猫指南风味轮系统。熊猫指南CEO毛峰曾表示,为了让消费者和优质农产品之间真正产生连接,熊猫指南希望用科学定义好吃,用数据呈现美味,进而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科学的选购建议。自2018年首次发榜以来,熊猫指南一直保持着一年春秋两榜的发榜频次,但通过对于过往榜单发布的观察,发现部分上榜产品在发榜之际已经错过了最佳赏味期甚至直接下架,导致消费者与其失之交臂。为了保证榜单的时效性, 熊猫指南在2022年正式从一年两榜改为“月度入围名单+全年榜单发布”的方式。通过高时效性的月度榜单发布,实时为消费者进行良心推介。需要说明的是,月度入围产品并不能保驾护航直接进入年榜,熊猫指南会全年追踪其品质、流通等表现,并在年底综合考量后再判断是否上年度榜单。本次年度发榜,共计336款优质农产品脱颖而出,创熊猫指南榜单历史新高,其中三星产品14款、二星产品79款、一星产品210款。相较于2018年首次发榜(56款),上榜产品新增280款,三星产品也实现了从0到14的跃迁,侧面展示了中国品质农业的突飞猛进。此外,榜单覆盖品类进一步扩充,在果品、蔬菜、粮食、食用菌、猪肉的基础上增加了鸡蛋和坚果,构建七大品类。这一举措使榜单更全面地覆盖了用户的消费选择,完善了国人营养膳食图谱,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满足大众想要吃得更为丰富、健康和美味的需求。榜单的进一步丰富,推动了更多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化,可以帮助农户实现收入的增长,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更多来自田间的美味,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区域公共品牌还是单品品牌的创建,都可以拉动本地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中国品质农业的“米其林指南”,熊猫指南始终怀揣一颗公益之心,为农户、消费者、地方政府创造更多价值。初心不变,榜单评审标准严苛依旧本次熊猫指南上榜产品虽为史上最多,但评审标准较以往反而更为严苛。11月28日,熊猫指南感官实验室正式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意味着熊猫指南感官评价体系的科学精准性在国内外均属一流。而这套体系正是熊猫指南评价模型的重要依据,其核心工具熊猫指南风味轮覆盖了农产品中与好吃相关的各个维度,并将每个维度进行量化,用数据将抽象的“好吃”呈现出来。比如在对葡萄行业的研究中,熊猫指南将葡萄的评价维度结构拆分为果肉顺滑度、果肉滋味浓郁度、果肉酸甜比等12个大维度,200多个细分维度进行解析,并发现葡萄的整体喜好度和果肉的顺滑度、余味、滋味浓郁度、酸甜比例等维度呈正相关,和果肉、果皮的涩味程度呈负相关。用科学的方式,为非标准的农产品建立了精准的评价体系。不仅如此,为了让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美味能被更多人知晓,熊猫指南不断扩大调研范围,实时关注种植区域和品种变化,甄选有代表性的基地、品种、产品、农人和企业,践行“种植环境优、品种优、种植管理优、品质优、物有所值”的五大调研标准,只为让真正的精品脱颖而出。历经5年的寻找,截至目前,熊猫指南调研团队已累计行走400万公里,足迹遍及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研了1400+红线地块和4000+家农业企业。并对“三品一标”产品、名特优新产品、电商物联网明星产品、线下实体店热销产品进行针对性调研,实时贴合市场需求。榜单的不断完善和升级背后,是熊猫指南对于中国农业的使命感,以及对农产品美好未来的一份向往,如同熊猫指南联合创始人兼COO马祎曾表达的那样:“我们对中国农产品的期待是不再去讲苦情故事,而是能传递美好,让这些美好能有附加的价值。熊猫指南致力于为中国农产品树立一个质量等级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问题,让不为人知的中国优质农产品被看见、拥有品牌、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帮助中国农人对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获得更好的收益和尊重,实现科技乡村振兴。只有科技化、标准化、产业链化、中国乡村才能迎来巨大的未来。”展望未来,共话中国品质农业发展盛世成立五年,九度发榜,熊猫指南始终扎根农业一线,见证了中国农产品品质的跨越式升级。越来越多的好品种正为大众所了解和认可。从2021年到2022年仅一年时间,熊猫指南三星产品就从6款增长到14款,二星产品从49款增长到79款,2022年三星二星产品占比提升近1成,优质产品层出不穷。曾经很贵且规模很小的品种正在变得大众化,比如近年来阳光玫瑰和巨峰的火热带动了整个葡萄市场的发展,并从消费端反馈到种植端,推动我国葡萄品种结构持续优化,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农产品市场的火热,也吸引了不少人才跨界而来,从互联网等高薪领域纷纷转行干农业。与此同时,新一代农人的专业素养也在提升,以前农业专业生常常被迫转行,如今都实现了专业对口直接就业。这也直接促进了农人群体的年轻化,在30-39岁为绝对主力的上榜新农人中,7成以上种植历史都在6年以上,是一批年轻的“老”农人。而通过与企业、渠道、种植户的品牌合作,熊猫指南也帮他们提升了影响力和销量。中国意境菜代表大董就直接依据熊猫指南榜单从原产地进行采购,并在全国多家分店内都陈列了上榜产品销售专区,不仅提升了菜品品质,也增加了营收。在未来,熊猫指南也将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展开合作,持续发力将好产品送上高端餐桌,为农户打开销路。除此之外,通过推广四川大凉山丑苹果、建立三亚芒果标准等品牌化手段,熊猫指南创造了让当地政府、农户和消费者三方受益的价值链,成为品质农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深入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中,熊猫指南以双脚丈量中国农产品的广度,以榜单树立优质农产品的标杆,以科学赋能品质农业的发展。从田间到餐桌,熊猫指南打破了种植端到消费端的“信息壁垒”,改变了农产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惠及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让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品质农业发展的红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3
 (汶宣 记者 庄媛)12月22日,冬至。隆冬时节,行走在阿坝汶川的藏乡羌寨,一处处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工程带来的惊喜映入眼帘:登上布瓦山的云·李山居俯看岷江大峡谷,体验非遗遇上民宿;在大寺无忧·问香缘仰望星空,感受藏羌城乡的大风光;走进映秀美食长廊品尝藏羌特色美食,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来到漩口集中村体验玻璃栈道的惊险,俯视紫坪铺水库感悟萍水相逢际遇,每一处新场景新业态都让你流连忘返。水磨熊猫生态集市、三江辫子坟纪念馆、耿达熊猫观景平台等新场景的精彩呈现,游客不仅可以留影打卡,还可以“体验式、沉浸式”地参与,感受汶川的特色民族文化。记者从汶川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近年来,汶川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启动实施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工程,着力打造一批距离近、时间短、品质高的旅游产品,以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成渝都市圈游客“微度假”“微旅游”需求。今年,汶川县更是紧紧围绕“一区两地六示范”战略目标,以创新型、开放型、数字型、花园型的“四型汶川”建设为抓手,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要求,在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中,以人民群众和游客的需求为价值起点和逻辑起点,投入建设灞州“寻羌—马登驿站”、绵虒豆腐工坊、映秀山川映秀台民宿等9个新场景新业态项目。汶川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汶川将持续深挖文旅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通过实施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工程打造出一批“文态、业态、形态”高度统一的新场景、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有效补齐后疫情时期旅游发展的短板,构建处处是风景、四季皆可游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2-23
(记者 李霞)“师傅,拿一袋柠檬回去泡水喝,身体舒服点。”12月16日,在崇州市崇阳街道一商家门口,停放着一辆装满新鲜柠檬的货车,工作人员一袋接一袋地将柠檬送给前来领取的市民,忙碌了整整一天。据了解,这些柠檬由当地一名“90后”创业姑娘曹婷婷购买,共10000斤,免费送给市民。她说,因最近感冒发烧的市民比较多,柠檬走俏不好买,她便购买了一批新鲜柠檬免费送给市民,想为大家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前些天,曹婷婷在家里发烧、咳嗽,十分难受,听说喝柠檬水会舒服一些,便让妈妈去买柠檬,没想到4个柠檬花了29元,贵得让曹婷婷惊异。于是,她产生了给居民送柠檬的想法,并立即联系了种植柠檬的亲戚,询问行情,火速买下10000斤新鲜柠檬,连夜赶往安岳县拉了回来。为了能快速分发,不让居民在发放现场逗留聚集,她和员工提前将散装柠檬进行了分装,每袋4个有一斤左右,忙了一下午。同时,她将免费赠送柠檬的事情告知了社区,社区表示感谢和支持,并派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发放。16日当天,曹婷婷他们从上午8点发到晚上8点才发完,“手都发软了。”“她是我们社区的一名商家经营者,在当地做生意很多年了,平时就比较热衷公益。”在崇州市崇阳街道杨祠街社区党委书记肖莉眼里,曹婷婷多年来做过不少公益善举,送柠檬并不是图“名气”,而是真正为居民做事。据了解,曹婷婷做过的公益确实远不止这一件。今年疫情的时候,崇州有个小区800多户居民被封控在家中,不能下楼,得知该消息她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并购买了800份由鸡蛋、大米、蔬菜包组成的物资,让员工送过去。在她捐赠后,其他企业也陆续加入到爱心接力,牛肉、蔬菜包等各类物资送到了居民手中。此外,她还给骑手们捐赠雪地靴,给残疾人学校的孩子们买爱心书包,为甘孜州的贫困学校捐资捐物等。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2-23
(记者 李菲菲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一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即将告别2022年,迎来2023年。过去一年,绿意满城。随着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度条不断推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特质愈发鲜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承诺深刻兑现,“天蓝、地绿、水清、土净、城静”的宜居愿景照进现实。幺妹峰横亘在城市上空,现代化与原生态恰到好处地融合;天府绿道蜿蜒跳动,绿色丝带流淌进城市脉搏;推窗见绿景,阳台望雪山,朋友圈晒日出……今年“世界环境日”当天,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启动了“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品牌计划”,助力城市“上新”更多美好表达。这一年,生态点位加速呈现,绿色风尚引领市民生活。对大邑县西岭镇沙坪社区总支部委员会副书记张金荣来说,是欣喜地看见“千年飞瀑”被更多人所喜爱与保护着;对永兴社区居民李桂英来说,今年,她在“碳小屋”里学会了可回收物品分类,亲身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对张河村村民刘芬来说,是家乡绿色发展带给了她新的工作机会,成为“共享厨娘”建设美丽家园……他们,既是城市绿色表达的践行者,也是生态点位发展的守护者。生态惠民新场景,绿色蓉城新生活,在保护与创造的双重身份属性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切身参与到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感受着绿色空间带来的幸福感受……张河村通过再造村落生态场景,大幅改善了乡村环境面貌。“千年飞瀑”回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以前就是小水电所在的位置。”从大邑县西岭镇沙坪社区居委会步行十余分钟,就能抵达小飞水瀑布周围,张金荣指着一片长有小树绿草的地方向记者介绍道。还水于河、还水于自然,水电站拆除之后留下的坝子,目前已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西岭雪山景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这里植被丰茂,海拔高差巨大,造就了奇特的地质奇观和动植物宝库,有着“千年飞瀑”之称的大飞水、小飞水,一直是西岭雪山景区的景观名片之一。居住在距离小飞水瀑布最近的社区,张金荣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经历者。“我们社区去年一共清退了6个小水电,这些电站基本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水电站引水蓄积后,小飞水瀑布的水越来越小。关完后,飞瀑景观就回来了。”伴随着飞瀑回归,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林中赏景。这为沙坪社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小飞水瀑布靠近马路边,今年以来,我们的工作更侧重于引导市民游客在观赏时不乱丢垃圾,不乱折树木,同时我们也更密切地关注着野生动物出没情况,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垃圾分类处理 换积分和现金奖励自从“碳小屋”修好以后,李桂英和邻里的关系和睦了不少。“以前舍不得丢的废弃物总爱堆着放在一起,有时候还影响邻里关系。”对比起以前,李桂英竖起大拇指,为如今的“碳小屋”点赞。作为家门口的有偿垃圾回收站,“碳中和”小屋内功能齐全,不仅有各种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还设有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5个分区。自从“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建成以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在这里学会了可回收物品分类,积极投身到垃圾分类和碳减排行动中,让小区内更干净更和谐。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李桂英经常将带来的垃圾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再放到小屋内的相应位置,然后打开手机扫描小屋内的二维码,获得相应的碳中和积分和现金奖励。“在这个小屋内,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通过计量,抵消了垃圾所产生的碳排放,还能通过APP获得‘碳中和证书’,今年申报生态惠民新场景点位以来,我们还在持续探索小屋新功能与新模式。”看着市民对“碳小屋”的接纳度不断提升,碳中和项目经理李俊内心感到高兴和自豪。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已有15000余人参与“碳中和”小屋项目,共计回收可回收物161.09吨,累计碳中和吨量达226.3吨。村庄变美产业发展 年轻人回家乡就业“进来坐嘛。”走进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红砖小楼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温馨,张河村村民刘芬的面馆就开在村口处,她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路过的游客。不仅通过面馆赚钱,游客到村里住民宿有用餐需求时,作为民宿运营方认证的“官方厨娘”,刘芬还根据微信小程序下单情况,为游客提供带有本地特色的川菜,以此增加收入。随着天府农博园打造,农博园对面的张河村成为重点改造区域,这里通过再造村落生态场景,大幅改善了乡村环境面貌。并将“共享村庄”的概念植入张河村,依托针对乡村旅游打造的数字化平台,游客不光可以预订乡村民宿、预订“共享厨娘”,还能查阅当地的美食和交通。“有了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迎来好的发展契机。”张河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吉高感叹,十年前的张河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在家留守,经济条件较差。而现在,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生根发芽,再通过互联网导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张河村也逐渐成为新津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农庄设施设备完善,服务齐全,可提供农事体验服务、农业科普讲堂、草坪课堂、无动力亲子乐园、餐饮及住宿服务。【新闻回顾】成都启动“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品牌计划”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市生态环境局宣布启动“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品牌计划”,为市民拓展更多样的生态空间、提供更丰富的生态体验。时间再往回拨,在2021年6月,成都已首发32个生态惠民新场景,这两批共59个生态惠民新场景名单,涵盖了市民生活方方面面,涉及市政公园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多个领域。什么是“TOP100”?这些点位将如何助力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据介绍,“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旨在聚焦城市中既有生态“颜值”,又有惠民“内涵”的公共领域,打造一批如“落叶工厂”、鲁家滩湿地公园、白沫江水美乡村等集生态、生产与生活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空间,通过吸引群众步入其中,了解感知自然生态,享受美好生态体验及生态产品供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局面。生态惠民新场景是价值创造和多元体验的有机结合,成都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等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产品供给,系统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新征程新憧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冉熊:纵深推进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纳入全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在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成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聚焦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都市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共有两项目标。”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冉熊介绍,一是大力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努力建设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二是推进好美丽成都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发展优质、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同时,在坚持公众参与方面,成都积极营造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态惠民场景,精心策划组织社会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专家声音】成都大学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杨晓艺:生态惠民新场景助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幸福感的提升效果显著。”成都大学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杨晓艺认为,随着成都建设和发展的日新月异,市民能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城市正在增绿,环境正在变好,生物多样性也逐渐丰富。杨晓艺表示,依托公园城市建设的契机和生态新场景的建设,成都通过以点带面,以点带线的方式,让特色景观达到生态化利用升级。聚焦新场景,里面不仅有针对成都平原特有的川西林盘场景进行提升改造的项目,也有依托农田、水系等自然场景点亮的民生项目。“让市民能够走入田间地头,感受川西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体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美好田园景观。”在杨晓艺看来,生态修复、垃圾处理、防尘治理、水源地保护、环保管控平台等对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的设施,将借新场景建设的契机得以全面提升。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12-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武 向建华近日,通江县林业局组织村委、驻村工作队、农业综合服务站,通过实地测量、悉心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延续10余年的林地纠纷。  通江县板桥镇村民刘某凤反映邻居刘某10多年前占用了自家自留山林地修猪圈。但由于时间久远,四至界线模糊,取证困难,导致多年来的纠纷一直得不到解决。双方因林地使用权争议产生纠纷,经镇、村两委会多次组织调解未果。  为化解双方矛盾,通江县林业局执法大队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到争议林地进行现场勘验,双方当事人及所涉的四至界线农户到场参与、指界,依职对争议林地开展了实地测量。通过对刘某的猪圈点位采集后对比通江县2022年林地一张图数据,刘某修建猪圈占用的土地确属林地,面积40余平方米,但根据相关证据,不属于刘某凤的自留山林地。考虑到刘某认错态度良好,根据《森林法》有关规定,对刘某作出了首违不罚的决定。在征得两家人的同意后,通江县林业局执法人员又对两家人的包产田界畔做了调解,为其定界,并在分界处填埋石头作为界石。经过4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近年来,通江县林业局多次接到林权纠纷信访案件,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以群众利益为重,深入山林地界、村里院外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划分林地四至界畔,成功调解林权纠纷案件40余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卓玛曲珍 特约通讯员 叶强平近日,理塘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结合冬季道路交通实际开展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强化对拖拉机违法载人、超载、人货混装的管控力度,理塘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特开展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交警大队深入辖区国省道路、乡村道路严查拖拉机人货混装、无证驾驶、违法载人、超载等顽瘴痼疾,全面落实拖拉机整治要求。  行动以来,交警大队共出动警力20人、警车4台、检查拖拉机20余辆。同时,执法人员还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对拖拉机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劝导驾驶员文明驾驶、安全行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2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