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阚莹莹 记者 李全民)“公司保鲜库现存 7 吨红心猕猴桃,这么好的果子,王书记要让亲朋好友们多尝尝昭化土特产啊!”近日,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千秋村,振源农林公司工作人员再一次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王均龙,“推销”起了自家公司里的红心猕猴桃。面对“推销”,今年8月才从省财政厅被派驻到村里当第一书记的王均龙明白,公司面临着因市场原因导致红心猕猴桃滞销的难题。昭化区种植的紫云猕猴桃果心深红,口感甘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A级绿色食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目前,昭化紫云猕猴桃已经成为昭化群众的致富产业。王均龙一到岗,便把红心猕猴桃滞销难题摆在了首要位置。他想到,按照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定点帮扶工作的要求,对脱贫地区可以“实施消费帮扶,动员组织机关工会和干部职工购买受扶地农副产品”。因此,王均龙第一时间向派出单位省财政厅汇报,争取在全厅开展“以购代扶”消费扶贫行动。截至11月22日,合计售卖猕猴桃206箱,金额达2万余元。“以购代扶”很快解决了燃眉之急,“公司选择质量最好、品级最高、单果重量70克以上的红心猕猴桃作为商品果,并且包邮到全国各地。”振源农林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员表示。但王均龙明白,仅靠一次次的“以购代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打通销售渠道,让村里的猕猴桃能够顺利在市场上销售才是产业能够持续的关键。“我们也正在规划一些更系统有效的销售渠道,如单果70克以上的果子主要以鲜果的形式销售,低于70克的果子,联系深加工企业,做果酒、果汁。此外,我们也正在尝试做乡村农家乐游园采摘、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王均龙告诉记者。未来,王均龙对做实当地猕猴桃产业有更细致的规划,“首先还是要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在猕猴桃生长关键时节,邀请省内外知名猕猴桃专家到昭化,对果农进行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党员争当致富带头人。同时,也要壮大集体经济,做强产业支撑。谋划盘活土地资源,整合连片集中田,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化、质量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的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5
(黄晓庆 王晓瑛 谢强 刘薇)时代不负赶路人,梦越巴山达天下。竹城万康腊肉制品产销两旺,再创新高,一件件贴着“巴山食荟”商标的腊肉香肠走出巴山,走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江大闸蟹勇闯上海滩,力战全国,一举斩获河蟹界奥斯卡“金蟹奖”,又一次在全国打响了“巴山食荟”的品牌;四川东柳醪糟,正式进入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或将成为达州第一家农业上市企业,再增“巴山食荟”含金量;……“巴山食荟”,是达州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达州从“产品大市”赶考“品牌大市”的重点答卷。入冬以来,有关“巴山食荟”的好消息接二连三,振奋着538万达州儿女。这是时光给“巴山食荟”的周岁贺礼,也是对达州这个大巴山腹地的品牌农业“赶考者”的肯定。“巴山食荟”展示展销中心亮一张名片   从“多散小弱”到“巴山食荟”从成都到达州,在成都双流机场、沪蓉高速路、达州公交站台,一路都能看到不同的载体上打着同一句广告语:“游水墨达州,品巴山食荟”。短短一年时间,在四川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林,“巴山食荟”已成为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时间倒回到去年的最后一天,达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正式发布,并同步为达州市巴山食荟品牌发展协会授牌。由此,达州品牌农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里程。达州,身居北纬30°的大巴山腹地,绿色、生态、富硒,是公认的农产品优势生产带。巴山苍莽,渠水蜿蜒,造就了一方独特的山水风光;雨热同期,土地丰腴,滋养出精品荟萃的农产品大市:全市粮食产量320万吨,居全省第一,实现“十四连增”;培育富硒茶叶、苎麻、香椿等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270万亩,获得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国家优质粮油基地等“四乡三都两基地一县”的美誉;形成了东汉醪糟、灯影牛肉、渠县黄花、安仁柚等495个产品品牌。但在农产品繁盛发展的同时,一个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多。产品品种多,品牌杂,品牌雷同严重,质量标准不统一,不能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和对外输出的竞争力;散。各个农产品品牌分散在各个县(市、区),企业之间无联盟运营意识;小。企业规模小,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0余家,年销售超5亿元的仅10家,超10亿元的仅2家;弱。企业科技含量低,大部分是产品附加值低的粗加工,盈利能力和宣传力度都弱。为有效整合达州“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品牌资源,快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达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8月“巴山食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12月31日,召开了品牌发布会。“‘巴山食荟’不仅是达州农业亮出的一张‘新名片’,也是达州构建的美食‘大观园’。”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勇表示,“巴山食荟”承载着达州农业的希冀:从产量大市到品牌大市,从产业优势到市场优势,从有名无牌到有根有魂。东汉醪糟生产车间提十分成色   从“零敲碎打”到“全面冲锋”放眼周边兄弟市州,巴中有“巴食巴适”,南充有“好充食”,遂宁有“遂宁鲜”,达州是实打实的品牌农业后发市州。品牌起步晚,基础弱,达州当如何赶好这一场品牌农业大考?提亮农业品牌成色,这是一道摆在538万达州儿女面前的必答题。善谋者远行。“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科技支撑,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品牌营销,构建起以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行业品牌做支撑、产品品牌唱主角的‘1+N+N’品牌体系。”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勇表示,“巴山食荟”正式亮相以来,达州举全市之力,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统筹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旅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等10多家单位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从以前的“零敲碎打”到现在的“全面冲锋”,集前所未有的合力,全力将“巴山食荟”打造成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茶场音符具体而言,在行动路径上,达州先后印发了《“巴山食荟”培育行动方案》《“巴山食荟”培育方案(2021-2025年)》《“巴山食荟”宣传推广方案》等,出台《“巴山食荟”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巴山食荟”标识的使用和管理。在发展模式上,达州借鉴周边市州经验,结合达州实际,确定了“部门+协会+企业”的运营模式:市农业农村局为主管部门,市供销社牵头成立的巴山食荟科技公司负责产品运营,巴山食荟品牌发展协会通过行业自律统领用标企业。全市已有100多个企业被授权使用“巴山食荟”标识。在提质增效上,达州进一步做好产业布局,推动做大特色产业的基地建设;实施质量监管,重点实施合格证和追溯制度,严格开展“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在品牌宣传上,制作了专题宣传片、视频广告和户外平面广告,在省市主流媒体平台、市内各大户外宣传平台、以及达州火车站、达州至成都、重庆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开启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游水墨达州、品巴山食荟”宣传。制作了“巴山食荟”品鉴包及宣传画册。在展示展销上,在本地,通过“改造一批”“新建一批”,在大型超市、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开设主题展销区,同时建设“巴山食荟”农产品展销中心,开设电子商城;在外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农交会、农博会、西博会等,利用办事处、商会开设“巴山食荟”实体店。穿过熙熙攘攘的批发市场,其中一个现实版的达州美食“大观园”坐落于达州市区城西。这里便是达州大手笔打造的“巴山食荟”展销中心,其打造“巴山食荟”的决心和力度可见一斑。近万平方米的场馆气势恢宏,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农产品展示展销大场馆之一。其间,7个县(市、区)、连同达州高新区共8个展馆、32个特色企业农产品展厅依次排列,一县一主题,一馆一特色,文化与产品并重,同时还设置了电子商城及信息发布区、新媒体直播带货体验区、“巴山食荟”品牌孵化接待区等,全面展示了一个农产品大市的底气。“今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实现满员入驻,给了企业一个集中展示且同场竞技的平台。”达州市供销社副主任王飞表示,该中心总投资3000万,采取市、县、企业合作的模式共建,旨在推动达州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全面对接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产品博览会,进一步擦亮“巴山食荟”金字招牌。与此同时,借着东西协作的契机,第一个省外主题馆——“巴山食荟”舟山馆即将落成。做标准,提质量,见广告,见产品,促销售、亮品牌。“巴山食荟”,成色越来越足。开江大闸蟹养殖基地激万般活力   从“得过且过”到“集体亮剑”巴山含情,渠水含笑。当“巴山食荟”的行动春风吹遍整个大巴山,“亮剑”便成为达州所有农业企业的一场共识。这场“亮剑”,龙头企业率先垂范,主动担当,老树开新花。大竹东汉醪糟,一个历经20多年发展的老品牌,产品远销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稳坐中国醪糟“头把交椅”,成功跻身“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是达州农业品牌当之无愧的实力担当,近日,一提起东汉醪糟,关于其主体公司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准备上市的消息无不让达州人欢心鼓舞。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成功研发冻干醪糟新产品,新建年产达1万吨的速冻汤圆生产线和年产1万吨醪糟智能化生产线正如火如荼,生产园区成功打造为3A级景区……走进东汉醪糟,其车间的现代化程度和火热的发展势头出乎记者对一个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想象。“带头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武装产业链,把传统产品搞成科技产品,以更丰富而优质的产品擦亮‘巴山食荟’的名片。”董事长唐祥华表示,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他那句“谁砸我的品牌,我就砸谁的饭碗”的标语在厂区墙上几十年未变过,这次“巴山食荟”的推出,增强了他的发展底气和龙头企业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在通川区魏家镇的达州市食品工业集中加工园区,“川汉子牛肉”也掀起了多年未有过的发展激情。“川汉子牛肉”,是达州本土又一领军品牌,是“灯影牛肉”这个达州地方城市名片产品的推广发扬者。走进“川汉子牛肉”,各类层出不穷的新品让人眼前一亮,更为惊喜的是企业二期项目已经进入基建阶段。据了解,该项目拟投入4.5亿元,预计2025年一期工程投产后产值将实现10亿元,是现在的3倍多。“以打造‘巴山食荟’为契机,我们将立足牛肉深加工产业,积极创新,完善企业多品种肉类深加工产业链。”总经理吴明坤表示,二期建设是多年来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虽然车间历经扩产,但如此大手笔还是第一次。相比东汉醪糟和川汉子牛肉,远在开江任市镇的大闸蟹是达州品牌农业的一匹黑马。开江大闸蟹打包近日,正是开江大闸蟹当市的季节,任市镇的民生渔业大闸蟹基地成了众多海鲜人士的美味打卡地和出产地,每天以3000公斤左右的量发往成渝之地。同时,基地套养珍珠蚌即将开蚌,目前正在做生产线安装准备。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该项目是2017年达州从千里之外的安徽马鞍山引进的,老板吴贤进是水产行业从业30多年养殖专家。如今,基地已形成以“种草、投螺、挂蚌、调水、稀放、配养”的生态养殖全产业链,“开江模式”,正带动打造“中国西部虾蟹之都”。同时,肉质细腻、膏黄饱满的开江大闸蟹从去年到今年,连续两年蝉联大闸蟹中的“奥斯卡”——“金蟹奖”,又为达州品牌农业打出一张响当当地全国名片。在这场“集体亮剑”中,前有大企业的示范带动,后有中小企业的努力追赶。大竹县万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继续干!”12月3日晚,黑夜里的周文川还在月华镇指挥着工人抢建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周文川是大竹县万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近日的他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既要盯着研学基地的建设,又要顾着当下产销两旺的生产线,还要忙着备货参加本月中旬的“川货进京直播活动”。“实话实说,我们企业小,没实力做品牌建设,以前只能得过且过,现在有了‘巴山食荟’的加持,我们也能‘借船出海’了,我们的香肠腊肉不仅走出了达州,登上了央视报道,还走进了北上广,今年的‘腊味季’我们的销量又创新高了。”周文川表示,“巴山食荟”品牌的推出让他看到了前景,今年一次性投入400万给企业补短板,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众人划船开大桨,巴山食荟逐浪高。到2025年底,达州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开设5家以上“巴山食荟”实体店。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提升“巴山食荟”品牌消费者信任度和品牌溢价能力,实现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时光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大山困不住巴人的梦想。亮名片,提成色,激活力。“巴山食荟”,是达州儿女的品牌农业梦。它,发轫于大巴山深处。它,正走向广阔天地。(本文图片由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2-15
  (记者 崔丽 刘一明)这一年,克服资源环境约束和疫情冲击,从中央到地方继续出台落实多项生猪生产支持政策,我国生猪产能恢复目标提前完成,二季度已完全恢复产能;  这一年,生猪价格重回正常区间,曾一度因肉价高企“吃不起肉”的日子已经过去;  这一年,多部委建立了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精准调控的政策空白,为稳定产业发展、防止价格大幅波动出了关键一招;  这一年,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今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猪”事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满上了市民的“肉盘子”、托住了养殖户的“钱袋子”、稳住了对国内CPI的影响,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市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农贸批发市场采购猪肉。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综合施策上下联动 生产恢复目标提前半年完成  临近年末,天气寒冷,正是贴膘囤肉时,此时不少居民都感受到了猪肉价格的下降。“现在猪肉比去年这个时候每斤大概便宜8-10元,我打算多买些猪排,回家做糖醋排骨吃。”12月8日,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村农贸市场里,消费者高女士对记者说。记者看到不少人在摊位前选购猪肉,前腿肉每斤12.5元,后腿肉每斤14.5元,特价排骨每斤19.9元。除了菜市场,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物美超市里,前腿肉每斤售价13.9元,后肘每斤9.9元,特价鲜前排每斤15.9元。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最后一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34.80元/公斤,全国猪肉平均价格51.65元/公斤。截至今年12月第1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8.33元/公斤,同比下降38.3%;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8.91元/公斤,同比下降36.9%。  价格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生产供给增加。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其中确定2021年的生产目标是恢复正常。到今年二季度,生猪产能已完全恢复,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48万头,同比增加6.6%;前三季度全国猪肉产量为3917万吨,同比增长38%;1-10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总量20940万头,同比增加66.6%。  “产能恢复目标提前完成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的综合施策。”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今年,农业农村部多次开展生猪生产形势专题调研,客观研判形势;发挥部门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养殖用地、环评审批、抵押贷款等政策落地;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督促地方加快生猪新建改扩建养殖场项目进度,尽快完工投产。  各地也不断落实扶持政策,上下联动使生猪生产恢复较快。  山西省继续对500头以上规模猪场临时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补助;浙江省对列入省增产保供的新(扩)建万头以上猪场用于新增或扩大产能所需贷款给予1%的贴息;辽宁省开展生猪调出大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湖南省加大林地使用政策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四川省要求在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增建设用地中,优先保障生猪产业用地需求;河南省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动态监测,原则上禁养区划定5年内不作调整;湖北省对屠宰企业短期商业储备的冻猪肉给予39元/头的一次性电费和公检补贴;重庆市采取冻猪肉储备和活体存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市、区(县)两级政府猪肉储备制度……  不少省份都拿出真金白银,出实招硬招,突破性地解决了养猪业多年面临的土地、环保、资金等“老大难”问题,有力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逆周期调控发布全产业信息 助力熨平“猪周期”  伴随着生猪产能全面恢复,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养殖户发展生产积极性受挫。  “生猪价格波动本身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但是大起大落对行业发展、群众生活、稳定物价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抑制和缓解猪周期,避免‘猪贵伤民、猪贱伤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杨振海表示。  为此,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生猪产能储备方案,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采集、分析与发布制度,以能繁母猪存栏为核心调控指标,以产销大省、养殖大县和大规模养殖企业为抓手,探索完善逆周期调控措施。  今年8月初,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  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不大,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就能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根据方案,密切跟踪能繁母猪保有量变化情况,在能繁母猪存栏接近正常保有量时及时发布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生产。  “从前移了调控关口、明确了调控边界、压实了各地责任、稳定了市场预期这4个方面来说,《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出台意义很大。”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认为。  首先是前移了调控关口,让调控更及时、科学。以前的调控都是以猪粮比价作为调控指标,通常是猪粮比价已经低到一定程度,生猪养殖已出现明显亏损时政府才动手调控,时间上已经有点晚了。这一次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作为调控指标,让调控时间节点提前。养殖环节还没亏损或猪价还没大幅上涨时,就能发现产能过高或过低,这时政府可及时出手调控市场,避免后期市场的大幅波动。其次,明确了调控边界。与以往不同,明确提出要保证全国能繁母猪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和3700万头的最低保有量。再次,压实了各地责任。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产能分级调控机制,全国有总的调控目标,各地也有明确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和最低保有量目标。最后,稳定了市场预期。明确提出在生猪养殖环节连续3个月亏损比较严重的时候,各地可以统筹资金对规模养殖场、种猪场等给予一次性的临时救助补贴,有利于稳定养殖主体预期。  截至目前,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云南等26省份已制定出台产能调控方案,各自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本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和最低保有量。  与此同时,全国规模猪场实现了全覆盖月度监测。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建立了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数据覆盖生产、价格、消费、进出口、成本收益等领域,立足通过信息发布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预期。  标准化规模化防疫病 生猪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从事养猪行业几十年了,经历了好几拨‘猪周期’,猪价高峰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会有低谷期,因此我们已经预判到今年的猪价下行周期并准备了应对措施。”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养殖负责人张茂告诉记者,鹏程从优化成本、提高技术、保证生物安全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强化管理、替换更优质的种猪品种等方式来提升生产水平。  除了提升生产水平,各地还新建、改扩建了一批设计合理、管理科学、具备较高生物安全水平,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高标准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生猪产业整体素质更高了。今年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中,共有113家生猪养殖场符合标准。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表明,预计今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生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大批中小养猪场(户)与龙头企业形成紧密型经营联合体,实现了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提档升级。除了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示范创建也在开展,全国合法合规生猪屠宰企业稳定在5500家左右。  同时,非洲猪瘟疫情报告数和扑杀生猪数均大幅下降,疫情总体平稳可控。截至目前,今年共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起,累计扑杀生猪0.36万头。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做好新修订动物防疫法配套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制定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调查计划,修订发布新版《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和处置制度,坚持奖惩结合和科学精准防控,及时规范应对突发疫情。同时,创新机制,将全国分为5个大区,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养殖场户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目前全国已建成62个高水平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良好开局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将保持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现代化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促进生猪产业绿色、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为国人端稳‘肉盘子’。”杨振海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雅洁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沙田村的‘护国柚’成熟了,欢迎大家购买。我卖的柚子除了货真价实,全是沙田村的20多个脱贫户家种植的。”连日来,这条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传开了,正是这条消息,引来了泸州和贵州赤水等周边大批买主。  发信息的是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沙田村党支部书记龙小芳。  沙田村是护国镇6万亩柚子的核心区,柚子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是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龙小芳告诉笔者说,每年柚子进入销售季节,村里的20多个脱贫户因为生病受体力所限,基本都是等商贩上门收购,但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今年沙田村的护国柚长势非常好,脱贫户也应该有个好收成。”龙小芳说,11月初,护国柚进入收获期,为了增加脱贫户的柚子销路,她想到了用微信朋友圈来帮他们促销的方法。龙小芳说,她通过网上卖出的柚子个头大小都比较均匀,重量都在2.5—3斤左右。在品质上她进行了严格把关,对口味稍差的柚子,即便个头重量达标,她也不会卖给消费者。  龙小芳的朋友圈发布的护国柚销售信息,引来了周边不少游客前来村里现场采摘。“我看到这个消息后,感觉还不错,就来买点。”12月5日,在纳溪区人大工作的代顺学带着家人驱车来到沙田村,体验了一把现场采摘的乐趣,并选购了100斤护国柚回家与亲友分享。  除了纳溪泸州市民光顾,贵州赤水等地的市民也慕名而来。龙小芳每天要帮脱贫户卖出2000多斤柚子,为脱贫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往年我家的柚子因为缺少劳力都是1元/斤就卖给了商贩,今年同样的柚子龙支书却帮我卖出了 2 元/斤的价格。按目前这个价格,我今年的5亩柚子,至少要多卖1万元钱。”沙田村11组62岁的脱贫户罗成发喜滋滋地说。  龙小芳告诉笔者,她今年所帮助的村里20多个脱贫户共种有柚子近110亩,可采收柚子20余万斤。目前经过她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已经卖出了6万多斤。“柚子可以卖到明年4月、5月,等柚子全部售出,脱贫户们就可以多实现收入20余万元,户均就可增收超过4000元。”龙小芳说,明年将指导脱贫户们提前和纳溪供销社取得联系,对接好供销社的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沙田村柚子销路,让沙田村农民早日致富奔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燕林 杜文龙 文/图“录屏要怎么操作?”“开播要怎么说?”近日,蒲江县结对帮扶通江县的电商专题培训班上,来自全县的110多名学员热情高涨,抓紧时间向主讲老师提问。  为深入普及农村电商知识,补齐农村电商技术、人才短板,通江县紧抓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和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结对)帮扶等良机,先后举办“结对共建”“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等专题培训50多场次,受益人次1.6万。通江县春在镇秦家岭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直播现场。  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创客先锋模范作用,该县采取“党支部+双书记+新农人+全链条”的模式,促进企业联村、结对共建、资源共享,全面推动农村电商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我们支部的8名党员,都是公司骨干。”通江县雪岭乡村旅游公司董事长、新农人协会党支部书记薛宇说,公司已与全县33个农村党组织“结下对子”,下一步,将通过微店、淘宝、赶街和村货直供平台,带领有志创业的村民学懂电商技能、做大优势产业。  “自从开启网上销售,我们家的土豆供不应求。”空山镇老党员何元海不仅学会了自己操作平台,还为空山镇的“脆土豆”代言。  据悉,目前,来自县内外的21家电商企业党组织已与春在镇、铁佛镇等38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在“双书记”们的齐心带动下,促进电商进农村,成功挖掘并培育电商创业致富带头人198人,农户主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农副产品的“出山”之道也越来越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天文 涂斯璇 记者 袁宇君  12月11日,邻水县启动首届脐橙采摘节暨邻水首届全民直播带货活动,宣告着邻水脐橙又到了上市季节。当天,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宏剑透露,预计今年邻水脐橙总产量将突破9.5万吨,“规模化订单不断”,截至12月10日晚,线上线下订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62%。  刚上市为何就已卖掉一大半?记者调查发现,这和当前农产品上行大趋势和当地深入推动发展电商和物流助农体系相关。游客体验采摘脐橙。张天文摄脐橙丰收游人醉  走进坐落在邻水县美丽乡村产业环线上的宝谷山脐橙园,无论是园区里采摘工人忙碌的身影,还是种植户脸上洋溢的笑容,都明示着今年,邻水脐橙大获丰收。  邻水县是长江中上游柑橘种植优势区域重点县、四川省柑橘优势产业基地县,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2020年9月,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及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报告显示,“邻水脐 橙 ”公 用 品 牌 价 值 达16.82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浙江等20余个省(市)。  启动仪式现场设置了脐橙展示区、试吃区、购买区和自行采摘结账区等。游客们和受邀嘉宾们走进园区里,边采摘边合影,尽情享受亲手采摘的喜悦。游客文琪琦从网上了解到邻水要举办脐橙采摘节活动后,带家人来到现场。文琪琦说:“我在果园亲自摘了几个脐橙并品尝了一番,感觉味道十分不错。”电商力量强助阵  当前,电商已经成为邻水脐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邻水借举办采摘节活动,发动近20名主播进果园带货直播,宣传推广邻水脐橙,助力乡村振兴。  “邻水脐橙确实很巴适、很好吃!”90后返乡创业青年甘爽是一名受邀参加直播活动的当地青年网络达人,他品尝脐橙之后,决定用短视频,宣传家乡农特产。同时,他呼吁更多像他一样的青年网络达人积极开展电商助农,为邻水乡村振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目前,邻水脐橙已达28万亩,年产9.5万吨,总产值达8亿元以上。”邻水县商务局局长钱泽云介绍,近年来,邻水积极推动脐橙销售和市场拓展,努力扩大邻水脐橙知名度,有效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其中,主播带货、电商渠道打造功不可没。  走好电商路,是邻水脐橙做强品牌、做广营销、做深融合的必经之路,但只靠主播、“up主”,还远远不够。  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宏剑透露,邻水有意综合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新媒体等形式,形成矩阵销售模式。对此,邻水将健全资金投入、技术服务、政策保障三大机制,“触电触网”做强脐橙产业,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建成长江上游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全国优质果蔬苗木供应基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罗红玉是梓潼县演武镇玉泉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绿丰源山羊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大雪”来临,她忙着联系客户,组织村民杀羊,调度车辆运送羊肉。  玉泉村属典型山区地貌,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农业产业发展缓慢,村集体常年负债。2016 年,演武镇改造 8 栋近4000平方米的养殖小区,从外地引进种羊210只,建立绿丰源山羊养殖合作社构建种羊繁育基地,年出栏山羊1万多只。  罗红玉说:“现在山羊销售的市场非常的火爆,近段时间我们向贵州、湖南等地,已经送了200多只山羊,相当于两万多斤羊肉,绵阳、梓潼这边,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的订单。  现在,梓潼县各地的市场上山羊交易量直线上升,老乡们牵着山羊上街赶集,一只只山羊给养殖户们换来了“真金白银”。还有一些“好吃嘴”开着汽车到大山里购买群众养殖的跑山羊。文昌镇新桥村养羊大户王明康高兴的说:“我们的羊是放养的羊子,肉比较好吃,羊子是不够销的,有的客人开起小车子过来拉羊子。”  梓潼各地山青水碧,该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建立山羊养殖合作社,带动群众放养跑山羊,以草为主,玉米、秸秆补充,做足“绿色”文章,养殖的山羊走俏县内县外。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养殖山羊在10万头以上。山羊产业已成为该县巩固脱贫成效,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行走点:彭州+什邡关注点:两地共建川芎现代农业园区,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今年种植的180多亩川芎创造了150多万元的收益,药材售价较去年翻了近一番!”自从有了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彭州市敖平镇星河村村支书、种植大户廖勇经常跟什邡市马井镇的种植户们交流种植经验,互通销售信息,收益也稳步增长。  廖勇还发现,星河村过去不种川芎的土地,今年也种上了,全村川芎种植面积从3000亩扩大到4000亩。近日,他主动加入了刚组建的川芎产业联合社。  随着《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出炉,成都都市圈建设大幕已拉开,打破区域范围限制,实现交界地带镇与镇的无缝衔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如何在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一景。同样的川芎 不同的价格   川芎,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主产地在四川。别看这味从土地刨出的药材不起眼,彭州、什邡如今依托川芎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在全国的川芎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早在解放前,川芎在彭州、什邡两地就有种植。”在什邡市鑫和川芎种植专合社产品展示大厅,马井镇政府一级主任科员刘昌海随手拿起一块川芎说。  然而,在廖勇的眼里,虽然彭什两地都是川芎的主产区,但过去敖平镇出产的川芎叫做“敖平川芎”,马井镇出产的川芎叫做“隐峰川芎”,因主产地不同,价格战不可避免。“商贩到敖平收购川芎,价格普遍较马井贵1-2元/公斤,敖平这边产量大一点,二贩子要多一些,还有药材公司主动上门收购的,导致不少什邡的种植户要把川芎运到敖平这边来出售,这其中就吃了不少亏。”  “两地单打独斗,不仅价格存在恶性竞争,还面临着规模优势不明显、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等瓶颈,如果强强联手,实现跨区域同规共建、联动发展,才是长久之计。”刘昌海说。区域协同发展 园区率先破题  2020年4月28日,敖平镇与马井镇签订《中国(彭什)中医药(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合作协议》,拉开彭什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的序幕。园区共覆盖彭州、什邡两市5个镇、12个村,以敖平镇、马井镇为核心区域,川芎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超20万亩,园区川芎药材年产量近3万吨、年产值近8亿元。  行走在两镇交界的地带,记者发现,村与村之间畅联互通,部分通村道路正在拓宽……目前,两地已形成《川芎苓种培育技术规程》等内控标准 9 项;共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七网”配套基本完善;而涵盖种植资源标准、种植技术标准、粗加工标准、药效标准等一套 ISO国际标准体系也正在编制当中。今年9月,彭什两地设立园区管委会,在跨区域共营共管进行了创新。  园区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彭什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现同城化的这盘“大棋”。  “推动两市在交界地带率先融合,实现互联共融、互壮共强。”什邡市发改科技局区域合作和经济体制改革股工作人员连达介绍,“近三年来,为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彭什双方共同编制《彭什区域融合发展规划》,确定了综合交通、中医药、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航空航天、公共服务等六大方面43个项目。”价格再创新高 未来发展可期  如今,位于敖平镇的“中药材天地网+彭州中药材示范基地”,占地 20 多亩的厂房已投入试运营,已初步具备道地药材粗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科研创新、电子商务交易等功能。  “ 彭 什 两 地 的 川 芎 可在此加工、交易、集散,已投入运行的中药材溯源云智能管理系统,能实现种植端溯源,实时发布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还可通过线上 APP,让种植户与药商直接线上交易,省去了中间商环节。”敖平镇乡村振兴办主任邓武介绍。  据了解,依托现代农业园区这个大平台,今年两地川芎的价格再创新高,药材均价已达 40 元/公斤,当地种植户赚到了实实在在的票子。  为进一步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在党建引领下,园区今年已完成川芎产业联合社组建,形成“龙头企业+产业联合社+种植户”标准种植组织体系。  刘昌海介绍,针对两地仍在使用不同的区域品牌,正在统一申报“彭什川芎”这一公共品牌,面向全国应用推广。  目前,彭什双方正努力打造一体化标识标牌,积极开展川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及产业合作社注册企业商 标 ,力 争 形 成“ 公 共 品牌+企业品牌”两级品牌体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天文 涂斯璇 记者 袁宇君 摄影报道“宝宝们,邻水首届脐橙采摘节开启了!当天下单有优惠哦!”12月11日上午,邻水县首届脐橙采摘节暨邻水首届全民直播带货活动启动仪式,邻水本地主播廖洁在临时搭建的户外直播台,面带笑容向观看直播的观众发出购买邀请。  “今年邻水脐橙预计总产量将突破9.5万吨,销售价格再攀新高,销售形式较好,规模化订单不断。”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宏剑透露,截止12月10日晚,线上线下订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62%。也就是说,采摘节刚开幕,今年的邻水脐橙已经卖掉大半了。  据悉,此次邻水脐橙采摘节暨邻水首届全民直播带货活动为期21天,除了采摘活动外,还有农业科普教学、研学等活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3
腾跃 (图片由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提供)绿色蒲江,红色泸定,结对招商共闯市场,携手开创全域结对帮扶新局面。  近年来,成都市蒲江县和甘孜州泸定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结对开展招商引资,助推泸定产业发展。其中,蒲江县投资促进局(简称“蒲江县投促局”)、蒲江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简称“蒲江县经科信局”)根据自身特点,推动两地产业交流互通,以产业发展助力泸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对招商 10余个项目落地开花  今年4月21日,华南川商红色教育暨返乡投资考察活动在蒲江举行,数十名华南川商企业家代表参加。通过蒲江“牵线”,考察团于两天后来到泸定县,全面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项目。  蒲泸两地结对招商,一直都在进行。今年6月29日,蒲江和泸定赴上海共同推介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50余家知名企业代表。推介会以“共筑新格局·共建经济圈”为主题,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强大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参与人员共话蒲江、泸定城市发展新机遇。  “结合泸定实际,我们协助泸定县制定了多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蒲江县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借助成熟的招商平台,充分展示泸定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了平台共享、信息共享机制。同时,蒲江为泸定“量身定制”多种形式的投资促进专题推介活动,邀请符合两县产业定位、布局西部意愿强烈、带动性强的企业参加活动。近年来,该局协助泸定县先后在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厦门等城市开展现场推介活动。  自对口帮扶开展以来,蒲江县投促局协助泸定引进落地海子环环村农业产业科研孵化与成果转换中心项目、甘孜州惠众冷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德威冷链仓储物流项目、甘孜州盛世绿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脱毒马铃薯三级繁育中心项目、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年出栏15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成都无极链科技有限公司泸定县水电消纳示范项目等10余个项目,带动当地500余人就业。共办节会 打造蒲泸两地特色品牌  今年9月16日至20日,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举行,蒲江、泸定两地组织20多家企业参展,开展主题招商对接、特色产品销售以及深化交流合作活动。  在本届博览会全域开放合作馆,两地设立了“绿色蒲江红色泸定特色产品展示区”,集中展示蒲江对口帮扶泸定的产品及成果,包括泸定特色农产品花椒、羊肚菌、皇菊、仙桃、蟠桃等,受到许多商家与市民青睐。  “蒲泸携手参展,开展丰富的交流活动,寻求更多的合作。”蒲江县经科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在本届博览会上进行产品展示、营销互动,在合作推介中形成了良好互动。  2016年以来,按照蒲江泸定两县“互补型、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定位,蒲江县共计投入帮扶资金3324.14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27个,累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32场次,捐资捐物340余万元。其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投入帮扶资金182.36万元,助销农产品540余万元,精准实施“贡嘎中蜂”扶贫养殖等项目,成功打造“雪域紫雅”“泸定红”茶叶品牌,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社会资本”模式建立了“云海贡嘎雪桃”产业园。此外,两地共同参加农博会、新春购物节等节会活动,共建外销专柜,实现两地“节会共办、品牌共塑、客源互送”,特色农产品“同馆展销、共闯市场”,开创了全域结对帮扶的新局面。  下一步,蒲江和泸定将借鉴好的经验做法、适应市场需求,把“蒲江造”“泸定造”做出特色、打出品牌,培育壮大产业。同时,蒲江将不断助力泸定开拓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努力延伸产业链,助力蒲泸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初冬时节,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天平村,一座座大棚支架拔地而起,黑塑料覆盖后连片成栋,煞是壮观。大棚内,40余村名正忙着播撒菌种、放营养包、覆土……  “现在正是羊肚菌播种的时候,这几天我们已经播种了340余亩羊肚菌,今年预计种植面积将达到380亩。”12月3日,天平村党委书记周永才告诉记者,今年初羊肚菌的好销路和高收益让村名看到了“甜头”,种植热情高涨,播种面积较去年的120亩扩大了3倍多。天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天平村以空心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常年空心菜种植面积1200余亩。为填补种植空心菜空档期,从2018年开始,天平村引进了经济价值高的作物羊肚菌,每年11月播种到次年2月左右成熟上市,提高土地耕种利用率,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羊肚菌的种植时间与空心菜的栽种时间正好错开,而且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周永才说,天平村自2017年从金堂县引进技术开始了羊肚菌的试种,经过近4年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如今羊肚菌种植技术逐渐成熟。  “羊肚菌种植对技术的要求高,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全程管护,日常要细致查看长势,时刻关注大棚内的湿度温度等。”周永才介绍,2020年,天平村党委带头成立起了天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羊肚菌种植的技术规程,并通过统一播种、统一防护、统一农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保证了羊肚菌的良好品质。羊肚菌种植  目前羊肚菌种植基地,连栋大棚达80余亩,其余还包括插地棚、简易竹棚。“每亩地产羊肚菌500斤——600 斤,按照每斤80元的市场批发价,一亩产值在4万元左右。”周永才算道,搭建简易大棚,成本在1万元/亩左右,临时大棚只使用一季,不耽误春种秋收;而搭建连栋大棚,成本在4万元/亩左右,一次性投资大,但使用寿命达10 年。“无论是哪种方式,种植户收益都还是比较可观的。基地入股社员也从去年的6名,增加到了目前的20多名,大家对羊肚菌种植前景都很有信心。”周永才说。  天平村距成都中心城区仅20公里,具有交通和物流方面的先天优势。“我们的羊肚菌主要销往成都和广东等沿海城市,今年年初羊肚菌上市大卖,供不应求。”周永才预估,根据目前的订单量和市场行情,这一批播种的羊肚菌来年也将有个好收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0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魏玉坤)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下降2.4%转为上涨1.6%,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2.7%,降幅比上月收窄11.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30.6%,涨幅比上月扩大14.7个百分点;鸡蛋、淡水鱼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20.1%、18.0%和9.7%。  从环比看,受季节性因素、成本上涨及散发疫情等共同影响,C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降转涨,上涨12.2%;各地多措并举保障“菜篮子”供应,随着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鲜菜价格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  据测算,11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新华社 | 分享: 2021-12-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文/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金堂脐橙是金堂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对外递出的第一张名片,同时作为金堂特产,从1989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开始,已经扬名、畅销三十多年。  在很多地方对柑橘品种不断进行改换的时候,金堂脐橙由于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保持了足够的定力。12月8日,金堂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脐橙总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产量12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成都市的65%。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金堂脐橙。种好脐橙销畅价好  据了解,金堂县沱江流域是我国最早种植脐橙的区域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广为栽种。  金堂脐橙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在1985年,这年金堂果树专家选育出优良品种85-2罗脐,因其独特品质,具有很强的丰产性、稳定性和商品性,得到大规模推广,成为主栽品种。  2010年,国家农业部批准对金堂脐橙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三溪镇金峰村,就是金堂脐橙核心产区,只见标准种植的脐橙覆盖了这里的山地,房舍、池塘等点缀其间,每一棵修剪标准、长势茁壮的果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果实。  “关键是用实际行动去种好脐橙,维护好金堂脐橙这张国家地标名片、国家优质产品品牌。”金峰村三组种植大户孙前国一语说出了全体脐橙种植户的心声。  让孙前国颇感自豪的是,“我们这里家家都是高级园艺师,你看这些脐橙修剪得多么标准,通风透光,挂果也非常好。使用的都是德国进口的三元复合肥,普遍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我们的脐橙,拉到外省,由于是地标产品,一斤都要比其他地方来的多卖两毛钱。”  金峰村五组的罗得学是统卖的,他在外做泥工,收入不错,他的想法很简单,“果子种好了,就好卖。我主要是图方便,总共3万多斤,不管大小老板一次全收走。”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金堂脐橙。电商助力唱响品牌  “十一月下旬,金堂脐橙初上市的时候,一天大概走一百件左右,现在高的时候,一天要走一千多件。”三溪镇街上快递公司老板张云边忙着打包贴单边说。除了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张云还为发快递的果农准备了大量包装材料。  “我在成都打工时,有一年在朋友圈无意中发了家乡特产金堂脐橙,就有很多朋友找我购买。”年轻的唐中琴没有想到金堂脐橙在外面有这么大的影响力,2016 年她干脆辞职回到金峰村专业做电商,年销售量达30万斤。  为了做好脐橙的网上销售,金峰村在2019年整合公司、专合社、业主、农户等资源,以村里年轻电商业主领头,成立了金峰村电商致富联盟,通过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里,帮助农民富在产业中。  现在金峰村金堂脐橙的网上销售十分喜人,平均一斤的价格要比线下高出2元,已实现线上销售300万斤,帮助果农增收150多万元。金堂脐橙荣誉档案  1989年,金堂脐橙获“国家优质产品奖”。  1991年,金堂脐橙在北京菜篮子工程成果展获“园林金杯奖”。  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金堂罗脐、华脐双获金奖。  1997年,“维丰牌”金堂脐橙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1999年,金堂脐橙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再次被认定为“优质产品”。  2000年,金堂县被中国柑桔苗木质量检测中心命名为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县。  2002年,金堂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2010年,国家农业部批准对“金堂脐橙”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9
  (记者 赵宇恒)“梁庄镇8000亩的越冬温室黄瓜套种苦瓜,黄瓜已经开始陆续上市了,目前长势喜人!”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牡丹街村蔬菜种植大户董中波言语中满是欣喜,受天气影响,今年黄瓜定植时间较往年推迟了20多天,到11月底才姗姗来迟地走向市场。  各产地的好消息让此前一度成为舆论热点的蔬菜价格出现松动。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11月26日—12月3日,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32元/公斤,环比下降3.1%。这已是菜价连续两周环比下降,释放出了冬春蔬菜保供稳价的积极信号。初冬时节,湖南省道县各蔬菜基地忙着采摘蔬菜,保障“菜篮子”供应。图为道县梅花镇贵头村蔬菜基地,村民在采摘油菜薹。何红福 摄  产地进入采收旺季,蔬菜上市量增加,销地价格稳中有降  由于今年夏秋之交的连续强降雨,多地蔬菜种植时间有所推迟,生长受到一定影响。10月之后,菜价不断走高。如今,随着此前延期的北方设施蔬菜上市,加之云南、广西等“南菜”主产地蔬菜进入采收旺季,蔬菜上市量不断增加,销地价格随之回落。有批发商甚至反映,由于销地价格回落速度快于产地,部分蔬菜出现价格“倒挂”。  “根据调度,‘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主产区13个省份在田蔬菜面积达9130万亩,同比增加350万亩,随着这些地区陆续进入蔬菜采收旺季,将有效增加和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蔬菜首席分析师张晶介绍,从品种看,10月份全国速生叶菜扩种300多万亩,后期上市量将有所增加,有利于调剂余缺,黄瓜、茄子等茄果类和萝卜、洋葱等根茎类蔬菜面积也有所扩大。此外,今年偏高的菜价也使得种植户扩种积极性较高,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03亿亩,同比增加了400万亩,预计3个月后蔬菜供应量能够达到2亿吨,增加700万吨。  主产区生产形势向好,销地也有好消息传来。随着各地天气好转,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周边蔬菜供应能力增加。  12月3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为3.63元/公斤,较上周同期下降1.89%。“一方面是南方产区蔬菜进京的数量在加大,拉动价格向下滑动;一方面是北方产区天气晴好,设施蔬菜生长速度加快,产量提高,供应能力增强,使得价格出现小幅下滑。”新发地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说。  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叶菜上市量也在继续增加。11月29日—12月3日,小青菜的批发价跌破1元/斤,在本地及周边蔬菜大量上市的冲击下,客菜入场量环比季节性回落,郊区菜上市量已经恢复到往年水平,批发价环比降幅为7.7%。  湖北武汉也出现类似情况。在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批发商表示,11月初以来,蔬菜价格持续走低,现在大白菜批发价已经降到了0.8元/斤。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信息中心12月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由于本地蔬菜出产上市量明显增多充实了市场,也带动了外地菜价格走低,菜价整体呈稳中有跌的趋势运行。  “今年南方产区不少地区冬季蔬菜的种植期、上市期推迟,预计元旦前后上市量会明显加大,元旦过后,供应会宽松许多。”刘通说。  对于元旦、春节的蔬菜供应,张晶也持乐观态度:“预计12月以后冬季大棚蔬菜和‘南菜’进入集中上市阶段,部分蔬菜品种偏紧的供应格局将得到有效缓解,菜价将逐步回归合理波动区间。”  提升应急水平,完善流通链条,保供稳价有良方  11月29日—12月1日,今冬第四轮寒潮来袭。频频造访的不利天气给蔬菜生产带来了巨大考验。为稳定今冬明春蔬菜等“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农村部多次部署“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要求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扩大蔬菜生产,加强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及时发布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等信息,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供需均衡,对拉尼娜对蔬菜生产和供给的影响提早做好应对。强调分区分类抓好冬春蔬菜生产,“南菜北运”蔬菜主产区要充分发挥冬季光温优势,挖掘冬闲田资源,增加调出量;北方设施蔬菜主产区要稳定增加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保障本地供应;城市郊区要提早安排应急保供蔬菜品种生产。  事实上,面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突发疫情风险,保障“菜篮子”供应,各地纷纷制定了应急预案与指导方针,加强指导服务、抓好防灾减灾、促进产销衔接。天津市以低于市场价约40%的价格投放政府储备菜,武汉市连续15天投放限价菜,沈阳等市充分利用平价商店、惠民专柜等渠道稳定蔬菜价格……  “10月初菜价开始‘爬坡’时,新发地就采取了第一波货源调度措施,发动商户调拨产地蔬菜进京保供。”新发地市场宣传部负责人童伟介绍,北京市政府和市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从11月1日晚上七点开始对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免除全部蔬菜(除咸菜)和苹果、梨、柑橘、橙子、柚子五大类水果进场费,为期4个半月,直接降低了经营商户和运输司乘人员的进场交易成本。12月北京市商务局对全市700多家连锁超市门店、近百家社区菜市场和主要电商平台终端销售的每日监测显示,目前全市主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稳定在2.3万至2.4万吨,特别是减免进场费政策实施后,蔬菜上市总量已处于高位水平。  面对天气以及运销受阻等综合因素给蔬菜生产和运输带来的挑战,广东省农业农村部门也第一时间响应,10月29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座谈会;10月30日,“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发出倡议书,各企业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各种加强蔬菜增量的手段。11月2日,广东省90家规模化蔬菜基地(其中8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积极响应保供倡议书。  江苏南京通过增加“菜篮子”储备稳定供应。据了解,今年南京市冬季蔬菜保供时间将从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3月15日,保供量为实物储备3000吨、在田储备1万吨、应急调运1万吨,主要为土豆、大白菜、洋葱、茭白、山药等蔬菜。承担保供任务的南京农副物流中心将根据天气变化协调商户强化货源组织,及时监控主要品种交易价格,适时投放在库保供农副产品,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平稳。  销地应急措施跟得上,产地的保供机制也不能落下。  北方设施蔬菜产区安徽,利用冬闲田、水稻育秧大棚等设施,增加应季、应急蔬菜生产,目前全省蔬菜面积近500万亩,比上年增长6%以上。  “南菜”主产区海南海口积极做好基地蔬菜的防寒防冻工作,根据寒潮天气情况组织力量开沟排水,计划在温度低于8℃时盖膜,减少冻害。大棚种植做好盖顶膜、侧膜、防风加固等工作,以防冷空气钻入棚内。此外,通过加强肥水管理,适时进行叶面施肥等措施,提高蔬菜的抗寒能力。  贵州遵义以坝区为主阵地,高标准建好10个市长“菜篮子”城郊型保供基地、10个外向型单品规模化蔬菜基地,通过城郊型、外向型“两条腿”并走,重点抓好20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以稳定全市全年30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同时运用“返租倒包”“产值奖补”等激励手段,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今年培育职业菜农3000余名。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8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 杨宝)“上个月光是网络销售,就卖了一万多斤。”1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沐川县三木川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负现人曾怀亮告诉记者,“沐川生态好,腊肉品质好,多家网红都来厂里实地了解。预计今年完成2000万销售额没有问题。”工人正在灌装香肠沐川老腊肉是沐川的一个特色农产品。三木川公司旗下的“王孃孃老腊肉”,是沐川腊肉老字号,已有近40年历史,被评为乐山市知名商标、全国消费者喜爱绿色食品、中国腊肉制品行业著名品牌等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沐川老腊肉来到该公司的腊肉加工车间,挑选、伴料、清肠、灌肠,10余位工人正忙个不停制作香肠。熏制车间,10余个熏箱24小时“连轴转”,成品车间工人忙着打包、发货。“为了打响沐川老腊肉的牌子,确保品质优良,原料上我们全部选用本地的鲜肉,制作方式上也坚持传统手工制作,拒绝使用任何添加剂。”正在指导生产的该公司负责人曾怀亮介绍说,多家网红都希望与公司合作,希望提高腊肉产量,达到一天上万甚至几万斤的产量。但由于沐川本地的鲜肉每天只有那么多,为了保证品质,公司每天只能加工2000斤左右,很多订单都不敢接。香肠为了进一步提高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对沐川老腊肉日益增长的需要,今年3月,三木川公司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原厂房进行搬迁改造,提档升级。新厂房10月建成,保鲜间、配料间、灌装间、腌制间、烘熏间、冷晾间、成品库、真空包装间等车间划分合理,功能齐全,目前已运行两个月,每天能够生产1吨以上的腊肉制品,同时可解决20至30人的就业。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肖瑶 记者 程海英/文图)12月2日,泸州市古蔺县白泥镇沙坝村迎来了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四川欣润杨集团公司旅行社的养老团。吃着刚蒸好的叶儿粑,喝着冒着热气儿的枸杞红枣茶,游客们走进车间参观,从拌馅、灌肉、扎眼再到风干,一根根香肠在360度全透明GMP食品无菌加工车间制成。游客参观加工厂坐落在古蔺南部的小村庄沙坝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当地的百姓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用于养殖丫杈猪。丫杈猪体型较大,四肢结实,是一种沉脂力强、含腹脂较多的猪种。乐活农生态工厂所用的都是慢养1年以上的丫杈猪,肉质鲜嫩劲道,肥瘦分布均匀。精选黄金配比辅料进行腌制,配以上等青冈、柏树熏烤,制成的腊肉香肠色泽鲜亮,入口肥而不腻。“大家看,面前这里就是我们这个厂最核心、最高科技的地方,我们腌制好的猪肉,就是在这里进行熏烤,今年因为订单量大,我们又新搭建了一个生态烤房。”乐活农生态工厂的老板聂开军拿着小喇叭,向客人们热情的介绍道。聂开军向游客们介绍车间临近年关,腊肉香肠是沙坝村家家户户必备的美食。游客们听着介绍,一边盘算着要带多少回去。生态烤房挂满了新鲜制作的香肠腊肉,经过工厂专利烤房连续120小时以上的无间断熏制,柏树特殊的芳香气味渗透到腊肉里,看着油光红亮,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拍照留念。“我本来还想买点新鲜二刀肉,实在是太火爆了,转个背就给我说卖完了。去年我在这儿买的香肠好吃,今年我又来,还有豆豉、豆腐乳,味道都巴适得很。”前来参观的游客说道。据悉,乐活农生态工厂于2020年10月开业,主要生产丫杈腊肉、香肠、麻辣鸡、发酵豆制品等,凭着高质量的生态原料、高标准的生产流程、高口碑的顾客反馈,仅仅一年时间,就实现了3000多万元的产值,极大的带动了白泥镇以及周边地区的种养殖业发展。生态烤房里的腊肉“工厂建成后,我就一直在这里打工,每天管饭,每个月能有3000多收入,每天都能回家,既能照顾老人小孩也能挣到钱。党委政府引进的这个公司,真的是解决我们务工难的大问题。”提起这份工作,村民李双秀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据了解,乐活农生态工厂目前实现17名村民长期就近就业,带动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未来还将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务工就业。“让村里乡亲们的劳动成果,以一道道美食呈现在餐桌上,实现村民的致富增收,是我们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聂开军说。今年许多老顾客都选择继续购买,年货都是通过快递寄给他们,比去年买得还多。目前,门店已经开到了成都,在大城市也能品尝到来自山里乡村的“土味”。游客们挑选腊肉据悉,2号当日乐活农生态工厂现场消费总额达14余万元,根据公司安排,预计本月的6号、8号、10号分别还有三批游客前来参观,总人数达700余人,届时工厂生产将进入生产高峰期,为今年的年货热潮做足准备。猪肉的华丽变身,是白泥镇沙坝村脱贫工作的一个成功样本。今年以来,白泥镇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依托“产—供—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坚持特色取胜的思路,培育“白泥”特色品牌,朝着“十四五”规划不断迈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文/图  “中国的姬菇看四川,四川的姬菇看金堂。”  金堂是“中国姬菇之乡”。早在2011年,金堂姬菇就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金堂盐渍姬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国出口日本的拳头产品。  12月2日,从金堂县农业农村局传来好消息:今年10月中旬开始采收以来,金堂姬菇受到海南市场热烈追捧,每天“打飞的”去海南。姬菇收益好让周德军很开心。每天5吨金堂姬菇飞海南  金堂每天发往海南的姬菇,都是晚上去“打飞的”,这个时段运费不高,过去后也能确保第二天一早准时出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然后通过批发零售迅速进入海南人民的菜篮子。  祝年林是官仓镇专业做姬菇营销的大户,每天晚上都要去机场发货,虽然一副睡眠严重不足、疲惫的样子,但看得出来心里还是非常高兴,“今年姬菇出菇以来,海南市场就走得比较好。价格也可以,虽然空运运费一公斤要一元六七,还是有比较好的收益,每天要走近5吨货。”  官仓街道双堰社区十八组的周德军是祝年林长期的合作伙伴,他经营的成都君鹏农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姬菇,年生产50万袋,产菇50万公斤。  “我只生产姬菇,每年9月初开始和料装袋,10月中旬开始采收,要采收到次年4月底。现在分级选好的姬菇一袋是4斤,17元一袋 ,价格还可以。”周德军一早起来就安排工人采菇剪菇选菇分级,然后按照姬菇空运要求,把保温箱和选好的姬菇在冻库进行预冷,以方便祝年林前来装箱发货。  “姬菇收获季,一早一晚接到电话就最高兴,一般都是收购商打来订货的。最怕下午接到电话,表示货不大好走。”周德军幽默总结接电话的感受。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金堂姬菇。金堂姬菇品质好受欢迎  从季节来看,金堂姬菇非常适合安全生产,这个时候虫子都开始休眠了,不需要使用杀虫剂,另外菌材选用的都是稻草、麦秸和玉米芯等,原材料非常安全,菌袋消毒也是用的蒸汽高温,地面消毒用的是石灰。“省内做姬菇外贸的一般都是来我们这里订货。”对此周德军很是自豪。  “现在,姬菇的品质好,货越来越受市场欢迎,经销商特别喜欢,因为这些货又好卖又赚钱。金堂姬菇在省外都是走的高端路线,除了销往海南,还开启了上海市场的销售,只是销量暂时还没有起来。”对于金堂姬菇在省外的销售,祝年林了如指掌。  据周德军了解,省外如山东等也在发展姬菇,但北方有干风,省内有些地方的气候和工人的选菇技术又赶不上金堂,姬菇的品质、外观等都不如金堂姬菇,“金堂气候适宜,空气湿度正好,没有干风,种出的姬菇确实品质非常好,所以能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这也是一张非常难得的名片。”  这张名片过去赢得了日本等国外市场,现在走强国内省内市场,背后是金堂县围绕姬菇安全与品质进行的生产规范。金堂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室邓红梅介绍,结合“金堂姬菇”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建设,金堂县先后制定了“金堂姬菇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建立金堂姬菇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印发“金堂姬菇基地管理手册”,规范了金堂姬菇生产管理体系,该县90%以上基地均纳入到监管体系当中。同时该县食用菌产业联合会协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严格督查监管,多年来金堂姬菇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11月24日,在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敲钟村九组农户刘莉的房前屋后,记者只见零星栽着的几颗柑橘树,枝条上长着长长的尖尖的刺,一树黄澄澄的、仅比金秋砂糖橘略大的柑橘已经成熟,实在诱人。但却有人告诫:“这可不能吃的哦!”  好端端的一个个橘香四溢的果子,怎么就不能吃了呢?记者摘下一个,掰开,只见橘瓣淡黄色、偏大的籽粒清晰可见,再尝了尝果肉,简直酸掉牙了,难以下咽,一点儿都不输柠檬。资阳香橙鲜果。  “其实,农户只是取它的籽籽来育秧秧的,它的秧秧用来作砧木,嫁接耙耙柑、明日见、爱媛 38(果冻橙)等晚熟柑橘。”刘莉说,“2017年的时候,这种果儿1斤能卖到60元,我也就跟着种了几棵,可是到2019年投产,市场价就已经垮得很凶了,这一两年才卖1元/斤,我树上现在都还有几百斤没有卖。”  原来,这种酸溜溜不能吃、仅能撒籽籽育秧秧的柑橘就是大名鼎鼎的资阳香橙,完整名称是资阳小叶软枝香橙。  雁江区长寿柑橘协会秘书长黄水华介绍,资阳香橙历来可作为柑橘类的砧木,也就是作为母本用于嫁接。但是,雁江区此前的蜜橘均以枳壳作为母本进行嫁接。自最近几年各地晚熟柑橘蓬勃发展之后,资阳香橙被广泛用于晚熟柑橘的砧木,用其嫁接出来的柑橘树势旺、投产快、果形好、口感好。  “资阳香橙是全国出了名的柑橘砧木,它具有亲和性强、抗逆性好、能抗旱的特点。”雁江区弗山橘园柑橘苗木繁育基地管理员王聪说,“一般在国庆期间撒籽籽,次年3月移栽到容器中种植,第三年的1月就可以截去上面的枝条,在其根部嫁接柑橘了。”资阳香橙鲜果。  王聪介绍,资阳香橙均是农户零星种植,过去根本就不值钱。几年前晚熟柑橘热兴起,资阳香橙1斤鲜果高达60元/斤以上。每个鲜果多的有20多粒种子,少的甚至没有,买鲜果全靠赌运气。因而,直接出售种子更受种植户欢迎。由于1斤鲜果经过自然发酵、清水冲洗、取籽晾晒至半干半湿,仅有1-1.2两,因而种子每斤售价高达六七百元。苗圃一般会挨家挨户收购农户的资阳香橙,再繁育嫁接苗出售。2017年,1株成品苗高达一二十元,亩产值高达二三十万元,亩成本五六万元。  但是,随着晚熟柑橘在市场上已趋于饱和,资阳香橙近一两年也受到市场冷遇。1斤鲜果仅1元钱,1株成品嫁接苗才几元钱。  黄水华说,资阳香橙可谓“小品种,大产业”,它对各地晚熟柑橘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7
(记者 张彧希)今年1-10月,我省食品饮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065.4亿元,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958.5亿元,同比增长19.8%。12月3日,记者从我省召开的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获得这一消息。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数据上来看,四川食品饮料产业迈入“万亿级”指日可待。  在四川构建的“5+1”现代工业体系中,食品饮料产业被作为万亿级支柱产业打造。近年来,食品饮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营业收入7593.8亿元,跃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山东、河南。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的优质白酒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多年居全国第一位,茶产业综合实力评估居全国第二位。  “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说,川南白酒、郫都调味品、遂宁肉制品等一批细分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打造了3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基本形成“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发展格局。  在品牌培育上,“天府龙芽”“天府粮油”、东坡泡菜等一批知名区域品牌势头强劲,“六朵金花”、竹叶青、美好火腿肠、丹丹豆瓣等驰名国内外。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运费大涨,叠加一些周期性、政策性、结构性问题,很多产业都受到了影响,“相对来说,食品饮料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小。”与会者如是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益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今年的冬笋咋个比去年贵了这么多哟,去年这个时候每公斤批发价也就10元,而今年却卖到20元。若在市场上,还要贵好多。”11月28日,在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鼓楼村,专门驱车来村里购买冬笋的泸州城区市民李维平,没想到一问价格,竟然让他吃惊不小。鼓楼村副主任、冬笋采挖能手钟建却说,今年冬笋的价格偏高,还是缘于冬笋的产量较上年减产原因所致。  “冬笋产量较少,价钱当然会比较高。”钟建说,虽然今年冬笋的产量减少了,但价格上来了,总收入应该不会少于去年。钟建表示,竹林中的泥土都被晒板结了,没有多少笋可挖。  鼓楼村盛产楠竹,目前该村楠竹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是纳溪冬笋的主产区,但今年冬笋的批发价也要20元/公斤,比往年 10 元/公斤的价格翻了 2倍。钟建告诉笔者,今年冬笋个头普遍较小,不像去年的冬笋那样又肥又胖。“去年挖到2斤多的冬笋是常有的事,今年能挖到1斤重的冬笋都极少了。”钟建说。  纳溪区龙车镇农技推广技术服务站站长马剑认为,“今年7—9月份的连续高温天气是主因,预计今年的冬笋产量较去年至少减少了六成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