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为进一步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展现全镇村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全镇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8月26日-30日,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举办朝阳镇首届“村BA”活动。26日上午10点30分整,开幕式正式在朝阳中学开始,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是大家热情不减。朝阳镇文艺志愿者的暖场表演让氛围更加的热烈。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十支队伍精神饱满,他们高举队牌,“朝张飞跃队”,“黄桷桥村队”……他们喊着响亮的口号,虽然年龄不一,有大有小,但他们目光如一,所向如炬,都将要为争夺“朝阳杯”的冠军而拼尽全力。第一场比赛由黄桷桥村对战下周联盟(下坝桥村和周坡村联队),比赛十分精彩,解说诙谐有趣,观众们热情高涨。中途的抽奖环节也让这次比赛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开幕式活动期间,朝阳镇推出了免费小吃,也推广了朝阳本地特色农产品,例如柑橘、雷竹、白乌鱼,让到来的观众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朝阳特色以及农村面貌改善带来的改变。这场精彩的开幕式仅仅只是开端,下一步,朝阳镇将在接下来的时间举办好篮球比赛,不仅给朝阳群众带来好的观赛体验,更会“村BA”将作为典范,让农村面貌改善更好的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与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为朝阳镇群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提升幸福感!(来源: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28
(记者 严易程 文/图)相约“熊猫家园·净土阿坝”,相聚"藏羌走廊、吉祥理县",相遇“背包客的天堂·秘境孟屯”。8月26日,阿坝州“横断秘境、营动阿坝”徒步露营季暨2023首届理县孟屯河谷徒步露营节在理县上孟乡举行,旨在持续开发和拓展新兴消费市场和群体,全面促进体旅融合,推动孟屯河谷“冰雪胜地”和“避暑胜地”示范建设,擦亮“背包客天堂”招牌,大力推动新时代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开幕式现场据了解,理县首届徒步露营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700余人齐聚现场,将分为孟屯河谷音乐露营嘉年华、孟屯河谷徒步越野赛、周末休闲户外体验三个部分,不同的活动设置既满足了普通爱好者的户外休闲需求,也能让徒步越野爱好者深入探索孟屯秘境,同时还满足亲朋团聚、休闲避暑、亲子运动的需求。孟屯河谷位于阿坝州理县上孟乡、下孟乡境内,被誉为“背包客的天堂”,也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地处藏羌文化走廊核心区域,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山地资源丰富,包含了雪山、草甸、峡谷、冰川、湖泊、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如珍珠般散落其间,有甲尔猛措、高桥沟、一匹沟、木厂沟、老君沟、红石滩、雪隆包等景点。孟屯河谷是山地旅游资源的集大成地区,既可满足短程观光游览,又适合长期休闲疗养,还可以开展登山、徒步、穿越、攀岩、越野跑、自行车等户外运动。精彩表演理县,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既有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厚重多元的文化遗存,更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近年来,理县积极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深入相融、紧密互动,坚持高标准规划,多举措推进,全方位推介,拥有长穿毕、高桥沟、甲尔猛措、九龙池穿越等多条经典线路,同时还有霸王山下海子营地、休溪村营地、南沟村营地等多个露营点。成功举办“第四届5·23半脊峰登山大会”“阿坝州首届冬季运动会”,直接参与赛事活动人数达到近千人,体育赛事活动开启了理县旅游事业的新征程,为理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文体旅产业已成为支撑和带动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徒步比赛“阿坝州2023‘横断秘境、营动阿坝’徒步露营季暨首届理县孟屯河谷徒步露营节,活动形式新颖独特,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是向建州70周年献礼的活动,更是展示理县藏羌文化风采、优美自然风光、体旅融合发展的一场盛会。”理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冰雪、避暑”两大胜地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推动户外休闲旅游产业加速发展,逐步打造理县文化、体育和特色旅游名片。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更为完善的全域旅游服务配套体系,推动理县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8
(杨孟双 记者 宁蕖)8月22日,甘孜州理塘县八一赛马场上,几名游客在专业骑手的指导下翻上马背,学习使用缰绳、利用腿部发出指令……当天,四川省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名单公示,理塘县名列其中。  有“天空之城”美誉的理塘,也有着深厚的马文化底蕴。2008年,理塘赛马活动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理塘被四川省授予“四川赛马文化之乡”和“四川省民族马术之乡”称号,同年8月15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理塘县“中国藏族赛马文化之乡”称号。  近年来,理塘围绕马产业、马文化不断拓展旅游业态,如定期举办“赛马节”、推出系列马术体验活动等,推动旅游业发展。  马背倒立、马肚藏身、马背拾哈达……一年一度的理塘“八一赛马节”上,马术表演让游客一饱眼福。看完表演,来自重庆的游客田秋悦跃跃欲试,想要“自己体验一把”。她想体验的,正是理塘县赛马协会在八一赛马场开设的游客骑马教学。  “我们选择温顺、经验丰富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马匹,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马术教练,提供安全装备和保险购买。”理塘县赛马协会会长洛绒桑批告诉记者,希望来理塘的游客不光看到“天空”,也能想到“马背”,让理塘旅游内容更加丰富。  据了解,理塘县正围绕“文旅教体融合马产业”思路,配套举行常规赛事,建立稳定的赛事组织体系,打造“策马转山”经典旅游线路,设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马文化实景演出,策划沉浸式马文化体验项目,做强马产业、马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8月26日晚,“中国农民诗会,从这里出发”启幕晚会在绵阳市江油青莲国际诗歌小镇举行,标志着中国农民诗会由江油首发。  据了解,中国农民诗会是农业农村部今年开始打造的一个全新的农业乡村振兴文化品牌,也是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满园瓜果甜如蜜,更有无穷幸福花”“一路奋进写风流,百企勃发竞未休”“李白故里飘诗韵,哪吒文化藏道源”……诗声朗朗,放歌田园,一个个鲜亮的产业,一个个鲜活的品牌,走进美丽的诗行,唱响丰收的舞台。  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明在致辞中说,选择用“李白出生地——江油”这幅秀美乡村画卷拉开“中国农民诗会”的帷幕,是绵阳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推进农业品牌提升的又一次创新之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力  让梦想照进现实,让美丽村庄更宜居、更宜业、更宜游。这里有儿时的乡愁,有如今村民的幸福家园,有职业农民的致富梦想,有城里人向往的诗意田园。金堂县赵镇街道的石子岭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乡愁是什么?对于远离故土的人来说,也许是故乡的一幢老屋、一棵大树、一座山丘、一条小溪……若是走进今天的石子岭村,便会发现,乡愁还可以浓缩,“装”进小小的村史馆。  走进今天的石子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一道建筑,就是黛瓦青砖的石子岭村史馆,宣传墙上记载着石子岭村悠远的来历。石子岭村史馆。传说 曾是鳖灵治水的驻地  当年,传说鳖灵率领的治水队伍就驻扎在离鳖灵峡不远处的高岗石岭之上,现在的石子岭村就是鳖灵治水的驻扎地,后来少数人留在石子岭村繁衍生息,这便是石子岭村的由来。  在2700多年前的古蜀国,成都平原经常遭受汹汹水患。这时,有着丰富治水经验的鳖灵,从荆楚大地沿江而上,来到了古蜀国。国王杜宇把治水大业托付给了鳖灵。鳖灵跋山涉水数百里,终于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云顶山脚下找到了壅塞的地方,于是,带领他的部落和古蜀国的先民凿山开河,不舍昼夜地治水……壅塞的河道终于被凿开了一条口子,蓄积在成都平原的洪水从这里宣泄而出,这条口子让成都平原由泽国变成了沃土。拓开这条口子,便拓开了一个肥沃富饶的天府之国。后人为了纪念鳖灵治水的丰功伟绩,把这峡口称作“鳖灵峡”,并在峡口修建了“三王庙”祭祀大禹、鳖灵、李冰三位治水英雄。  时光到了2016年,历经风雨的石子岭村人站在了机遇与挑战的关键节点上,那就是要借助脱贫攻坚战略甩掉贫困村的帽子。在市县支持下,石子岭率先以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打造自然美、文化美、发展美“三美示范村”,引导带动乡村发展。村“两委”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利用闲置的原村委会民房升级打造村史馆,展现乡村文化,传承古韵新风。  2017年,石子岭村史馆正式建成,村民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纷纷把家中收藏的煤油灯、农具、旧书籍等有价值的老物件捐献出来,为村史馆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实物,让小小的村史馆呈现出浓郁的乡村特色和时代新风,各种乡村风貌和老物件,图、文、物并茂地串联起“钟灵毓秀”“风貌变迁”等17个板块,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到村史馆前品读《石子岭赋》、学习村规民约,渐渐成为村民们的新时尚,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村史馆内展示的图片。如今 文化振兴让村民更自信  2018年,石子岭村史馆迎来一位参观者,他叫王友,在当地经营一家知名广告公司,此时正在为企业的转型而煞费苦心。当他经过石子岭村时,目光被黛瓦青砖的村史馆牢牢锁住。参观时,他心潮澎湃,一张张透着沧桑感的老照片,一件件述说着厚重历史的实物,让他看到了石子岭村人“爱家国、行孝善、崇友睦、尚仁义”的情怀。这儿古有清正廉洁的尚书杜铭、爱民如子的通判何世珩,今有高端科技领域专家曾忠秀等,他们的事迹激励一代代石子岭村人不断奋进,也激发了像王友这样的新石子岭村人在这片热土上扎根建设的热情。  2019年,王友创办的“成都向东耕学田园”正式建成,这也是石子岭村农文旅融合引来的第一个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除了提供亲子研学、趣味团建、沉浸式乡村体验等服务,还通过引进、孵化各种实体项目,带动乡村振兴,造福一方百姓。  徐治香,“成都向东耕学田园”孵化引入的乡村私房菜店主,之前在外打工多年,回到石子岭村后,她在村史馆中看到了浓郁乡风文明的传承,在王友等创业者身上看到了一大批金堂人脚踏实地的干劲,更看到了金堂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不断奋进拼搏的劲头,当即决定在孵化园开设乡村私房菜,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有机蔬菜食谱,迅速受到城里人追捧,成为网红打卡地。  成都乐翻天景区,是落地石子岭村的又一个以农业观光为特色的农业风情园,整个风情园结合农业、园林、生态、科技与教育,以农耕文明传承、趣味农事体验为主旨,打造成集农业种植、园林观光、教育科普、乡村游乐和农家休闲为一体的新概念体验式农业园,倍受家长和孩子青睐。  范丹,石子岭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当“乐翻天”落户到她的家门口时,她勇敢地跨出家门,进入企业工作,并通过不断学习,成长为项目主管。在范丹眼里,她除了可以在企业挣工资,就近照顾家庭,还能接受一个文化企业带来的文化熏陶。  从村史馆再到一个个文化企业的落地,以乡村振兴带动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一个又一个的“徐治香”“范丹”们从中找到自信,成为石子岭村最大的受益者。未来 争做新时代弄潮儿  每到空闲,石子岭村的老人们便会到村史馆前,细看里面的一件件展品和一幅幅照片,从过去的一张老床、一间土坯房,到过去的石磨、碓窝、笆篓等生活用具,所有的一切都百看不厌,也让老人们感慨万千,历经石子岭村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拥有小洋楼、小汽车、智能手机的幸福生活。许多老家当、老用品,是人们不敢忘却的乡愁。  60岁出头的陈大爷,正冒着酷暑给大雅芍药产业园内的花地除草,他在这儿工作了几年,至今仍然干劲十足。大雅芍药产业园是石子岭村的村办企业,所产的柑橘和芍药,除了壮大集体经济,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村民,在产业园做活儿,图的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石子岭村的村前村后各有一条大道,一条叫“川锅大道”,一条叫“云观大道”,都是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路。村民们在道路两旁,在院前屋后,遍植鲜花与绿树,打造绿水青山,营造充满乡风气息的幸福农家小院。城里人循着幸福的味道来到石子岭村,在村史馆看过去,忆乡愁,在农家小院看现在,体验新农村新变化。  谈到今后的发展,石子岭村的领头人、村支书陈政很自信:“要依托逐渐成型的文化产业,继续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陈政还形象地归纳了三个“40万”:一是助力县城赵镇40万张嘴巴,以农耕体验加生态种植,把吃得健康解决好;二是助力县城赵镇40万双眼睛,打造看花、赏果、品茗基地,把人们的游兴解决好;三是助力县城赵镇40万双耳朵,让大家来石子岭村听川戏,听故事,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三个“40万”,实则是石子岭村人在探索未来乡村发展之路的求新求变,带着浓郁乡愁的石子岭村的后辈们,已然成为了新时代的弄潮儿。那正是:  石子阅沧桑,前彦品节天地久;岭头裁锦绣,后人功绩画图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5
(自贡网记者 张翠娜 摄影 宋姿熠)清澈如镜的旭水河蜿蜒而过,灰瓦白墙的民居商铺临河而立,盐运古道河滩壮美,祠堂宅院古韵悠然……在贡井区艾叶古镇,被青山环抱、以绿水相依的李家桥社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四川省首批传统文化村落。近日,记者来到李家桥社区,漫步于老街宅巷,凭吊昔日的盐运盛况,感受如今的闲适美好,细细追寻留在历史文脉里的乡情记忆。岁月悠长   古道遗韵犹在李家桥社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井区艾叶古镇的核心区域,当地人多称这里为艾叶滩。史料记载,汉代时,这里便有土著人依滩而居,留下雷公坡崖墓群。北周武帝时期(561一578年),朝廷组织开凿大公井取卤熬盐并设公井镇,这里便被纳入公井镇管辖。北宋庆历年间,李家桥开始显现其物资集散地的特殊地位。南宋乾道末年(1173年),旭水河艾叶滩至汪家滩75公里长的航道成型后,艾叶滩便成为旭水河盐运古道上第一个翻滩运输的集散码头。千百年来,作为旭水河航道上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艾叶滩为自贡市盐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据史料记载,清康熙至道光年间,每年在艾叶滩转运的食盐多达三、四万吨。此外,煤炭竹木、农副产品等大量货物也在此转运。太平天国和抗战时期,两次“川盐济楚”,富荣西场各井灶食盐汇集艾叶码头上船,经“八里秦淮”一路盘滩过坳,入釜溪、下沱江、进长江、至楚岸,运量数倍于以往,既缓解了军民淡食之苦,又成就了盐都的辉煌历史。李家桥作为物资集散地,聚集了抬盐工人、船工、来往马帮等各类人群,承载了食宿休憩、商贸交易、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曾经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宋代陆游诗作《入荣州境》“长筒吸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描绘出贡井产盐胜景。名儒赵熙于抗战初期到艾叶滩,吟出了“井灶如林冲云霄,黑白巨龙天上饶”的诗句,可见当年盛况。数百年来的物流交集、商贸兴繁,盐运文化、码头文化、商贸文化交融汇集,造就形成了李家桥独特的格局风貌与历史文化。作为古代水陆盐运的枢纽,李家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3条驿道。其中,横街长350余米,形成于唐宋时期,依沱滩而建;正街长900余米,形成于元顺帝时期,两侧建筑为川南特有的穿斗式建筑群落;平康路长300余米,形成于清光绪28年,街巷建筑为民国风貌。历经岁月沧桑,李家桥传统街巷格局如今仍保存完整,以路、河为建筑肌理,以盐井、灶房为核心,构成团聚式建筑群落。曾经的古宅院、古商铺、古戏院散布其间,虽然早已不见旧日风采,但仍以另一种姿态静默而立,仿佛轻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盐运遗珍  见证历史变迁岁月更迭,光阴荏苒。曾经的“盐运古道第一滩”上,古驿道、古桥、古转盐码头等仍保存完好,只是少了盐船竞渡、人声鼎沸的喧闹,多了饱经岁月的沧桑与沉静。千年的井盐生产和水陆盐运为李家桥留下了诸多历史遗存。最初,艾叶滩只有码头,是当时荣州煤炭下运至贡井盐场的驳转点和自贡盐巴水路运输的起点。为连接东西两岸陆路交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当地修建了平康桥。此后,为提高水位翻转盐船,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筑平康堰闸。清康熙年间,艾叶码头建成,成为艾叶滩船槽至沱湾的第一码头。如今,这套水利交通枢纽工程仍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开发保护价值。除了这些丰富的盐史遗存,李家桥还留下了不少传统古建群落。而今,李家桥社区仍保存着贡井盐场三大盐仓之一的艾叶横街盐仓。该盐仓始建于清代,面积达243平方米,原为贡井大盐商罗万森的私家盐仓,后由贡井盐厂接管。该盐仓在贡井盐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贡献和作用,也具有较高的文物保存价值。吴家祠堂建于清代,是贡井吴姓地主的家族宗祠,建筑面积1384平方米。该祠原为两层四合院,现存正堂面阔8间、进深2间。吴家祠堂布局虽已残缺,但保存了古朴原始的风格,屋脊灰塑、雕饰和建筑布局不同于其他民间宗祠,具有较高的文物保存价值。李家桥天宫堂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清代重修,现存建筑面积389平方米。2002年,龚扇生产厂家选址于此,这里如今便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的编织中心。近年来,艾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对李家桥社区的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妥善保护和整治。该镇先后修缮了天宫堂、古盐道、艾叶横街等文物点和传统街巷,保护了艾叶滩、盐运码头等遗迹遗址,使其历史风貌和自然人物景观得以重现,焕发新的光彩。2022年8月,艾叶镇李家桥社区村史博物馆、艾叶盐业历史文化陈列馆在天宫堂建成投用。展馆以“井盐古镇、盐运要津”为主题,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了这里丰富独特的盐史文化遗产。与此同时,李家桥社区持续开展风貌整治,对传统街巷环境进行提档升级,修缮路面、花坛,开展管杆电线和晾衣架规范整治,实施4公里亮化工程,使李家桥社区环境大为改善,古村落旧貌换新颜。传承保护  焕发现代活力“您先坐,喝喝茶,一会儿就上菜来!”在李家桥横街“胖妹儿鲫鱼”小餐馆中,63岁的社区居民李永红忙碌着招呼客人。这个餐馆其实是他从小居住的家,70多平方米的面积,被其布置得温馨整洁,摆上5张餐桌,如同家宴一般。李永红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李家桥人,河滩、古桥、老街巷……每一处砖石草木都承载着他成长的记忆,他也曾一度为这里的老旧破败而失落。不过近些年来,李家桥有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变美了,街道热闹了,无人问津的老旧社区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不少游客前来欣赏盐运古道风景,在石滩清流上嬉戏玩耍,在老街深巷中拍照留念,探寻百年龚扇的奥秘,品尝艾叶土鸡脚、古镇豆花等美食……看着家乡如此变化,曾经从事过餐饮业的李永红跃跃欲试。几经思索,他把老房子装修一新,开起了小餐馆。艾叶镇政府对横街进行风貌打造时,他家旁边的平台被修整一新,李永红便将此处种花养草装点一番,摆上露营桌椅,供游人品茶休憩。此处正好临河观景,别有一番情致。“去年3月开业的,生意还行,现在周末节假日来的人还是不少。”李永红告诉记者,开业前一天,他还召集街坊邻里举办了一场坝坝宴,共摆了17桌。乡里乡亲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品尝美食,在温馨热闹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乡情。李永红和居民们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保护开发力度,让李家桥环境更美、生活更好。李永红和其他社区居民的盼望,也是艾叶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推进的工作。艾叶镇委托四川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编制了《艾叶镇李家桥社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4-2030)》,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着手,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治理,在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色旅游。当前,李家桥社区正规划打造“一心三轴三区”的空间布局形态。“一心”是以横街子、正街、平康路为基础形成的古街巷旅游发展核心;“三轴”是以旭水河水系景观为依托的滨水景观控制轴,由正街和横街子组成的以老街建筑风貌为主的人文旅游轴线,由艾芝路构成的城镇商贸发展轴线;“三区”即古村风貌保护区、特色风貌塑造区、一般风貌控制区。同时,李家桥社区还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以保护李家桥社区传统村落整体风貌、重要建筑为核心,注重保护和传承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打造集古盐文化、历史街巷、休闲度假、盐都美食于一体的传统古村落旅游目的地,让李家桥社区传统村落焕发现代活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8-2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茂县有李,避暑有风”。这是茂县农业及其凉爽适宜气候的真实写照。8月16—18日,记者随第五届茂县李文化旅游节媒体采风团走进该县部分乡镇、特色村寨、特色农业园区,近距离接触茂县真抓实干发展农旅、助农增收。赤不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刘斌 摄“宝石小镇”促农旅   茂县叠溪镇拥有蚕陵重镇、叠溪海子、松坪沟等旅游资源。记者随采风团走进该镇,只见这里游人如织,一个个酒店和民宿爆满,当地农户兴高采烈地向游人销售着青脆李、西梅等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叠溪镇依托松坪沟旅游景区,促进景镇一体联合发展,实现‘单个景点’向‘全域旅游’转变,‘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叠溪镇镇长李文俊说,“我们在2019年引进大陆希望集团,在这里打造宝石小镇,并建立了宝石文化艺术中心,生产和销售红蓝宝石,不少红蓝宝石还结合了羌文化艺术,由此进一步吸引了大量游人,从而带动了农户的青红脆李、苹果、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李文俊介绍,大陆希望集团还在镇上建起了高端的云上玥家园度假酒店,一部分服务员、保洁员、销售员就雇佣当地农户,常年可解决数十名农户就地务工。  在叠溪镇新磨村,以闲置农房改建的民宿正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新途径。据村干部介绍,2017年因为山体高位滑坡,该村21户农户易地统规自建新房,于2021年落成,此后出租给云上玥家园度假酒店打造民宿,每平方米每月租金15元,每户一年的租金至少有一两万元。一亩掰成三亩用   8月17日清晨,记者走进茂县赤不苏镇赤不苏村,只见这里清溪潺潺,农户房前屋后花果飘香——这里是闻名遐迩的3A景区。  赤不苏镇镇长罗晨洋自豪地说:“我们还是全县最大的高半山产粮地,不仅盛产小金黄玉米、大豆等粮食,还有苹果、李子等特色水果。这几年,我们依托春回农业公司,将农户的土地连片流转给公司打造赤不苏河谷粮果现代农业园,农户拿到了每年每亩4000元的流转费,公司则带动农户将一亩地掰成三亩地来用,地上是立体种植的苹果,地面还能种粮食等作物。公司每年与每家每户签订单,保证农户种出来的农产品都能得到回收。”  赤不苏村村民王明说,去年,他在村干部和公司带动下,在地里种下了2亩瑞雪苹果,根据时令,苹果树下又套种起青稞、莴笋等粮食和蔬菜卖给公司,再加上养猪、园区务工和发展民宿,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的进账,收入比之前翻了几倍!  原来,赤不苏镇模式正是茂县探索总结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种植新路径——“三个一亩”种植模式的缩影。“三个一亩”简单来说就是“一亩稳定粮、一亩高产果、一亩增收菜”。通过这种将一块地掰成三块地来种的模式,去年,赤不苏镇年平均亩产值从过去的0.3万至1.3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5万元,实现了增粮、增产、增效益三重目标。  “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突破土地及产值瓶颈,实现土地价值、产品产值增值,是推动茂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茂县副县长兰志龙看来,“‘三个一亩’种植模式最大化用好土地资源,不仅装满了老百姓的‘粮仓’,还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好果子支撑民宿业   8月18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茂县凤仪镇坪头村,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打着“李子现采现卖”的招牌,还有不少游客从长住的民宿里到县城的农贸市场采购新鲜农产品自烹自食。  “我村的一产业是水果,二产业就是旅游。”坪头村党委副书记王学继说,“我们以2000余亩青红脆李、400余亩甜樱桃等水果为资源,2017年,由村集体带头租了10户农户的闲置房办民宿进行示范,逐步带动全村建起了158家民宿、共计5500个床位,在每年旅游旺季,家家爆满,进而带动农户就地销售鲜果。”  在该村“贰号院子”消夏的游客李永章说:“我感觉茂县有‘四好’,一是李子好,二是番茄好,三是花椒好,四是风好。我们和朋友10家人,连续5年都邀约一起到这里来包下一个民宿,大家轮流去市场买菜、轮流做饭,非常安逸。住宿费,老板收得也不贵。”  村民发展农旅产业有钱挣,村集体认为一产业是最为重要的支撑,于是,近年来,村集体千方百计在一产业的迭代升级方面做文章。  “我们的青脆李老品种必须改良!从今年春天开始,村集体成员依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项目支持,贷了一部分款,示范种植了20多亩新品种‘大青脆李’,等成功后就向农户推广。”王学继说,“去年,村集体还示范引进150亩新品种苹果,包括附加值较高的‘维纳斯黄金’‘瑞雪’等,预计今年10月上旬初投产,总产量就能达到6万斤,价格高达13元/斤,基本都是订单收购。我们想的就是带动村民一产业的升级换代,进而促进民宿产业的发展。”一园“擎天”果业兴   8月的茂县南新镇,青红羌脆李沉缀枝头,一派生机勃勃。南新镇是茂县羌脆李的核心产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的产业强镇。镇内的茂县李子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园区,正在申创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管理得好,李子品相好,味道甜甜的,又嘎嘣脆,价格就上得去。”村支部书记邱光德笑着说,这几年村上的李子根本不愁销路,靠卖李子苹果,现在家家户户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安乡村是茂县李子苹果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该园区李子和苹果核心种植面积4300亩,其中李子占60%,苹果占40%,园区辐射带动全镇特色水果15301亩,主导产业面积占园区水果面积的77%,产值占77.9%,亩产值高于全县水平71.6%。  茂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高姝告诉记者:“茂县李现已成为我县主导产业,是高半山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是一张响亮的名片,而现代农业园区是做大做强农牧业的重要抓手。近年,茂县县委、县政府按产业兴园、科技强园、品牌富园、市场办园、政策扶园的发展思路,整合投入各类资金共1.1亿元,用于茂县李子苹果现代农业园设施完善、产业扶持、文旅服务、科技培训、品牌打造等方面建设。去年,茂县李子产业种植面积达8.4万亩,总产量近10.2万吨,总产值达到11.47亿元,亩产达到1.4万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4
(周文)“赋圣”故里迎八方宾客。8月21日晚,“情满巴蜀·浪漫蓬安”——2023年“我们的节日·七夕”四川省示范活动在南充市蓬安县启动。  当晚的蓬安,一幕幕精彩文艺演出再现民俗、歌颂美好,一声声邀请诚挚友好、情谊满满。  蓬安,是“辞宗”“赋圣”司马相如的故乡;蓬安,一座充满浪漫气质,与浪漫相得益彰的城市。  从将“浪漫宜居繁荣”作为城市战略目标到蓄势谋突破,从打造浪漫主题文旅品牌到赋能县域经济发展……以浪漫之名,蓬安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寻求“新表达”。“赋圣”故里,浪漫蓬安。 刘永红 摄活态传承在赓续文脉中传承浪漫基因  夜幕降临,相如故城景区,全息投影技术将游客带入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司马相如手握青简,出使西南夷,架桥修路、广开驿站、促进西南民族融合;一曲《凤求凰》,成就爱情经典。  历史的画面与相如故城景区的夜景融为一体,为蓬安留下了独有的浪漫底色。蓬安的浪漫,不仅体现在传世经典中——  千里嘉陵江在蓬安留下89公里柔美、秀丽的“身姿”,蓬安的山山水水彰显着浪漫。  长卿祠、玉环书院等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承悠久文脉,蓬安的一砖一瓦镌刻着浪漫。  “百牛渡江”“浪漫七夕”等系列文旅活动频频“火出圈”,蓬安的创新创造挥洒着浪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蓬安高质量建设旅游目的地亟待破题。  立足实际、盘点家底,蓬安的文旅资源有什么?蓬安拥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百牛渡江”生态奇观享誉海内外,相如故城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存有近13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司马相如、吴道子、颜真卿、周敦颐……一个个流芳史册的先贤曾在蓬安留下足迹。“百牛渡江”引客来。刘永红 摄  放眼域内、综合研判,蓬安的独特标识是什么?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城、中国五十佳最美小城,辞赋文化、爱情文化、七夕文化、牛文化、生态文化……这些都是蓬安与生俱来的“流量密码”。  守正创新、寻求突破,蓬安跳起摸高做什么?蓬安坚持将独有的爱情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浪漫之基,深度融入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中,塑造山水相依的城市形态、浪漫美好的城市形象,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蓬安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深入实施八大攻坚行动,聚力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  一次重要契机再次激发奋进激情。8月,“情满巴蜀·浪漫蓬安”——2023年“我们的节日·七夕”四川省示范活动在蓬安举办。作为活动承办方,蓬安高质量开展示范活动,持续打响“赋圣故里·浪漫蓬安”文旅品牌——  文化挖掘赋内涵。邀请国内1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蓬安,研讨七夕节的起源发展、文化内涵、时代价值。  交流开放展新姿。与卓文君故里——成都邛崃市签订文化研究与交流协议,共同打响文化品牌。  文旅消费丰业态。2023蓬安燕京啤酒节,点燃消费激情;77对情侣邂逅蓬安,观百牛渡江,游相如故城,赏周子古镇,过浪漫七夕。  同时,以示范活动为契机,蓬安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真正让“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蓬安相如故城景区。刘永红 摄求新求变在以旅彰文中打造浪漫品牌  从暮春到初秋,牛群日出登岛、日落归栏——蓬安县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连续14年上演“百牛渡江”奇观,嘉陵江放牛活动每年带来近800万元的旅游收入。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普通的江畔小村落?  面对发展难题,蓬安人发挥浪漫的本色,耕作一辈子的“老牛倌”摇身变为“新农人”,让“耕地牛”化身为“表演牛”,创造性打造“百牛渡江”旅游景区,打响“百牛渡江”品牌。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是评价司马相如。千载之后,这种“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的浪漫情怀依旧激励着蓬安人。蓬安周子古镇民俗表演。刘永红 摄  近年来,面对古城古镇旅游业发展普遍存在的低水平、同质化等问题,蓬安人以出新出彩为追求,做大做强做实文旅产业,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打开事业新局面。  ——夯实基础优品质。整合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25亿元,实施景区改造提升工程。聘请知名文保团队专家制定修缮方案,统筹推进长卿祠、玉环书院等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复建4座城门楼;沿江打造亲水露营地、精品垂钓基地,完善水上栈道、人行景观桥、交通泊点等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嘉陵江漫步道12公里,在嘉陵江沿岸栽绿补绿25公里;持续推进旅游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重点项目8个。  ——丰富产品强业态。整合相如故城、周子古镇、“百牛渡江”三大核心景区资源,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本地亲水资源、码头文化,推出嘉陵江船工号子体验游、“百牛渡江”写生摄影研学游等精品项目,积极筹办嘉陵江放牛季等大型亲水活动;依托文庙、武庙等遗迹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开设“着汉服、行汉礼”“云游博物馆”等6种研学课程,丰富文旅产业业态。  ——优化服务促体验。蓬安县统筹文旅、商务、相如旅游公司等资源,开设“3+N”旅游服务站,选定火车站、汽车站、代表性商圈,设定3个固定点位,根据景区游客数量、开放时间等情况分设流动点位,提供攻略发放、行李寄存等服务;发动社区干部、青年志愿者等成立9支“景点先锋队”,全天候开展景点咨询、临时医疗救助等服务;实时提供酒店查询预订、旅游线路规划、线上投诉举报等服务,全力提升游客满意度。  ——创新载体强宣传。聘请专业团队编排《相如长歌》歌舞剧、打造《凤求凰》5D光影演艺秀等文旅节目,扩大蓬安文旅对外影响力;开展“发现蓬安美”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视频播放量换景区门票减免”等新模式,鼓励游客拍摄推介旅游线路、热门景点、特色美食。  一套“融合组合拳”打下来,蓬安探索出多样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游客提供全新体验,进一步增强了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和产业竞争力。今年6月,蓬安县相如故城景区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授牌。周子古镇。 杨涛 摄守正创新在开放实干中书写浪漫篇章  日前,顺蓬营一级公路南充蓬安段嘉陵江三桥全线贯通;位于蓬安县境内的成达万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燕山村跨燕山大道特大桥进入悬臂施工阶段。  从嘉陵江三桥贯通到汉巴南铁路蓬安西站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进入建设关键期,蓬安加快驶入内联外畅的快车道。  交通发展速度呼应蓬安高质量发展速度。以文旅产业为例,今年上半年,蓬安县接待游客5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2亿元。这是蓬安以文旅产业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力实施八大攻坚行动,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蓬安步伐坚实——  实体经济展现新成效。投资60亿元的医疗医美产业园正式落地,轻纺鞋服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成势见效,新增2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在蓬安落地生根。  项目投资取得新突破。推动签约优质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163.4亿元;4个省级重点项目、29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城乡发展再上新台阶。投资12.6亿元实施县城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相如特色教育小镇入选全省特色小镇;国考、市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居南充市第一,空气优良天数居南充市第一。  一串串闪亮的数字、一项项亮眼的成绩,绘就蓬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乘势而上再突破。日前召开的蓬安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蓬安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八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产业兴县,努力建成南充特色农业的重要基地、南充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嘉陵江(南充段)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奠定坚实基础。  锚定新目标。当前,蓬安奋力做强工业“主引擎”、夯实农业“压舱石”、增强服务业“新动能”,把准实施路径、筑牢根本保障。  共谱协奏曲。蓬安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相关城市共推特色文旅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展示蓬安文旅新形象、新作为。  从“上门引凤”到“筑巢求凰”,蓬安正擦亮做强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最终落脚点在人,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蓬安群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多元起来,家门口的休闲场所丰富起来,群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充盈起来,不断书写浪漫宜居繁荣新篇章。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一个浪漫蓬安朝我们迎面而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崇耀)“真没想到过去一个偏僻的林场,如今成了人们森林康养的好地方啊!”8月18日,上世纪60—70年代在宣汉县毛坝镇五马林场生活和工作过的10多位重庆知青,带着他们的家人来到月亮坪,牵手漫步在他们知青时代栽种下的“知青林”中,发现这里已是另外一番景象后,惊喜地感慨道。  2022年初,宣汉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人们对森林康养的高涨热情和五马林场月亮坪一带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密度达99%、海拔高度为1500多米、夏季平均气温21℃左右等优势,把这里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了“觅月森林、科普森林、宜居森林、康养森林、欢乐森林”等五大主题森林,开设了森林康养运动游、森林康养民俗游等多类型文旅产品,将这里的“冷资源”转化成“热经济”,推动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还带动了毛坝、红峰、胡家等周边乡镇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等特色配套产业。仅在毛坝镇天平村的月色坡,就有13家村民自建的明月楼、揽月居、醉月三色等康养民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3
(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从川渝青少年示范性研学中心营地重点项目一线到代表性旅游景点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从新兴文旅业态“新街里”到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石燕桥镇净土村……近日,记者走进隆昌市,切身感受到了“天府旅游名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活力迸发的发展态势,一睹了隆昌文旅产业遍地开花、亮点纷呈的新局面。然而,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年来,隆昌是如何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云峰关森林公园全域旅游 文旅经济创新高夕阳西下,游客们悠闲漫步古宇湖环湖栈道,拍照打卡;孔子公园内,游客沉浸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旗袍秀、汉服秀表演中;白塔巍峨耸立,云峰关森林公园里,游客或坐于廊亭水榭,或行于步道石阶,好不惬意;特色文旅商业街“新街里”华灯璀璨,人流如织,音乐声、掌声、笑声汇成欢乐海洋……自成功摘取“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后,隆昌市持续扩大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统揽,系统编制《乡镇级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多点布局云顶寨旅游区等特色文旅产业,构建“一心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隆昌市安排文旅资金6000万元,整合各类投资50亿元抓建设,新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4个,加快推进温德姆五星级酒店等项目8个,新包装储备云顶寨2A级景区提升改造等项目3个。投入3.8亿元资金优服务,推动万隆路北延线全线通车,建成旅游风景道等48公里,配套全域旅游导视系统等20余处,培塑文旅能人和非遗传承人,优化文旅志愿服务,持续丰富“快旅慢游”体验感。辛勤耕耘换来丰硕成果。2022年,隆昌实现旅游总收入95.5亿元,接待游客1370.3万人次。2023年1月-7月,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9.9%,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1%。更加可喜的是,今年五一黄金周、端午假期、暑期等节假日,隆昌策划“精致靓丽城”系列活动,举办稻田虾啤酒音乐节等促消费活动6场,单日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消费收入增长23亿元。从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的增幅对比看出,隆昌文旅经济正在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体验制作土陶乡村旅游 农文旅融合新气象“白天赏花摘果、抓鱼钓虾,晚上烧烤露营,看满天星辰,呼吸着清新怡人的空气入眠……”这是成都游客林燕在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的旅行日记。“文化与美景相融,传统与创新碰撞,在美丽乡村感受旅游魅力,让人轻松而惬意。”在游客林燕看来,梦想的家园就在眼前。隆窑遗产博物馆,陈列着土陶藏品、精致茶具,龙坡窑里一个个会呼吸的陶缸无声讲述火与土的故事,大师工作室里,手雕大师以刀为笔,行云流水“写”下经典诗句,游客们在非遗土陶制造体验区玩泥巴做土陶。7千余亩连片油茶基地,每年10月,漫山遍野油茶花绽放,清香四溢。山顶的星空部落、陶然茶居民宿,静享“揽星河入怀,拥山野而眠”。石燕桥镇深入挖掘土陶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创新“农业+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土陶、茶产业优势与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已发展成为以土陶技艺传承、保护、推广、宣传,文创产品生产、研学体验、主题度假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乡愁是纵情山水、心归自然。普润镇印坝村民宿,可枕山而眠,傍水而醒,拥湖光山色,享碧水云天。如今,该村积极开发完善小龙虾垂钓区、柑橘赏花采摘区、非遗技艺传承区等区域。放慢旅行节奏,改变乡村面貌,一场人与自然演绎的“回归”式融合,将成为这里的旅游亮点。隆昌大力推动农文旅“跨界融合”,新培育住宿露营、非遗体验、休闲农业、研学旅行行业业态4个,打造天峰梨苑、隆窑遗产博物馆等网红“打卡点”8个。普润镇印坝村内外“兼修” 文化赋予旅行魅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隆昌石牌坊是千年古驿道文化、隆昌青石文化的重要人文历史遗存。“中国石牌坊之乡”隆昌现存石牌坊17座、石碑4座。一座座石牌坊就有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一年,隆昌坚定不移地将石牌坊群作为核心吸引物,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过程,形成以石牌坊为核心、城区为中心、特色乡镇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戏有远方。隆昌精心烹饪一桌文化大餐,为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夜幕降临,在南关石牌坊古镇,一场融游览、剧本杀、沉浸式演出为一体的演艺项目——《遥感牌坊街》正在上演,导游变导演、游客变观众、店铺变舞台、店员变演员,隆昌市穿越回400多年前,上演史诗级的“大片”,沉浸式地讲述隆昌故事。“《遥感牌坊街》是一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激活南光石牌坊古镇的夜间经济。”节目制作人喻钢介绍,《遥感牌坊街》借助300米的牌坊街,还原云顶鬼市,穿越历史,从明代建县开始,集中展现隆昌的驿道、土陶、烧酒、夏布、青石、牌坊、书院、川剧等独特的历史文化,最后回到现实,讴歌隆昌人民在新时代取得的卓越成就。“一座伟大的建筑,可以改变一个城市。但对于一个追求诗与远方的人来说,爱上一座城,或许仅为这座城里有一个剧院。”走进位于隆昌市隆华路旁的莲峰大剧院,这段话写在了大厅最显眼的位置。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观众正聚精会神欣赏系列剧《牌坊街的秘密》的第一集《少年厨神》。《牌坊街的秘密》系列剧包含《少年厨神》《一罐飘香》《青石牌坊》三部曲,该剧融合隆昌牌坊文化、美食文化、驿道文化等特色文化,用戏剧艺术再现了隆昌人民的奋斗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对于生活在隆昌这座城市的老百姓太幸福了!石牌坊和古宇湖两个国家级AAAA级景区近在咫尺,还能在小城里的大剧院观看属于隆昌的话剧,真让人羡慕。”来自重庆的游客李欣怡由衷赞叹。近者悦,远者来。作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隆昌正以崭新姿态,喜迎八方宾朋。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2
 (张斯捷 李梦涵 记者 蒋培路)古韵犍为,茉莉飘香。近日,由犍为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犍为县委宣传部、犍为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犍为世纪城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的“浪漫犍为·夏季嘉年华”暨2023中国·犍为第七届茉莉花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乐山市犍为县鹭岛远洋广场举行。犍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向红出席并宣布开幕。犍为县政协副主席丁文凯,各部门、各镇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现场开幕式在歌伴舞《茉莉赋》中拉开序幕。随后,古乐演奏《赠花卿》、茶艺表演《犍为茶缘》、歌舞表演《茉莉花开》等节目一一上演,台下观众热情高涨,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精彩的表演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掌声。优美的歌声,热情的舞蹈,不仅展现了犍为县近年来茉莉花产业发展的显著成果,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犍为县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年来,犍为县大力实施“文旅兴县”战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活力犍为”“浪漫犍为”“文儒犍为”“欢乐犍为”四季嘉年华文旅品牌活动。每季一个主题,春季以活力为主题,主打马拉松半程赛;夏季以浪漫为主题,主打犍为茉莉花文化艺术节;秋季以文儒为主题,开展儒学传承活动;冬季以欢乐为主题,开展欢乐迎春系列活动。以四季文旅品牌活动聚焦关注、聚集人气,为犍为县增添旅游活力。    据悉,2023中国·犍为第七届茉莉花文化艺术节从8月18日持续到28日,开启一场为期11天的茉莉花之旅。从8月18日—8月24日,每天19:00到21:30鹭岛远洋广场都将上演精彩狂欢,“音乐+啤酒+美食”,尽情品味古韵犍为的夜时尚。18日茉莉怀旧音乐夜,19日摇滚音乐之夜,20日民谣音乐之夜,21日流行音乐之夜,22日浪漫犍为之夜情歌主题,23日世界音乐之夜,24日民族音乐之夜,不同的音乐主题,给游客观众不一样的体验。除了持续七晚的音乐美食夜以外,精彩纷呈的“夜发清溪”夜游活动,也将带来中国式浪漫的“七夕”文艺晚会。此外,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魅力竞演等活动,也将在清溪镇陆续开展。据悉,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悟千年古韵、细品舌尖美味,目前已有多家美食商家入驻现场,市民们不仅可以欣赏节目表演,还能品尝特色美食。(犍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2
(记者 曹凘源)近日,一场生态环湖马拉松比赛在位于龙门山脚下的什邡市蓥华镇冰川湖举行,什邡抓住机会向参赛选手和观众推介神瀑沟、钟鼎寺、蓥华大峡谷漂流、红枫岭、李冰文化旅游景区等众多景区景点。  此前,德阳市确定文旅争先战略,积极推进《环龙门山旅游带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什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山最高峰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就位于什邡境内,4500米的海拔落差造就了蓥华山“一小时穿越春夏秋冬,一大步跨入青藏高原”的独特景观。当前,什邡正全力擦亮森林康养首选地、山地运动集聚地和研学旅行目的地三张旅游名片,打造文博半山山地康养组团、熊猫峡谷山地运动组团、古蜀森林自然探秘组团和金乌河谷文化体验组团。  据介绍,什邡已启动建设龙门之巅1号公路(龙门建木路),建成后可连接北京大道、洛小路观山段,形成旅游环线。同时,什邡还依托正在实施的半山百里森林步道(什邡段)建设,构建“快进慢游”交通体系,打造龙门胜景路游公园。  未来,什邡将以古蜀研学、清凉一夏等7大主题活动构建山区旅游度假活动体系,力争每年游客总量达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产值20亿元以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2
王一 阳洋(图片除署名外由乐至县委宣传部提供)百亩荷花盛开,鸟语花香,瞻仰陈毅故里富有诗意的夏日画卷;日落西山,三两好友相聚,体验“中国美食烧烤之都”的大快朵颐;漫步田野,禾稻碧绿,鹭鸟高飞,品味“中国田园诗歌之乡”的独特风情。  今年暑期,不少游客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乐至之旅。赏荷花、吃烧烤、打卡“网红景点”、体验田园之旅,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来乐至旅游的“打开方式”。  乐至,位于成渝黄金分割点,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宋代理学奠基人陈抟、北宋名相寇准等曾留下足迹,涌现出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谢无量等历史名人;这里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有唐代睏佛、后蜀石碑、濛溪河遗址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古迹;这里旅游资源丰富,陈毅故里景区、蟠龙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风光旖旎。  大美乐至,依托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近年来,当地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发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机遇,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深挖特色,乐至帅府特色小镇全力打好旅游融合牌。吴昊江 摄深挖红色资源 擦亮“帅乡”文旅名片  盛夏,位于乐至县劳动镇的陈毅故里景区清凉如春,一辆辆私家车、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沿着改造升级的道路驶来,满眼的青绿让人忘记都市的喧嚣。  “‘帅乡’是乐至最大的文旅名片。”乐至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从文旅大县转变为文旅强县?乐至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擦亮“帅乡”文旅名片。  为此,乐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陈毅故居旅游大道、弘毅之路内环线、陈毅事迹陈列馆改陈布展、德胜广场改造等项目,让陈毅故里展新颜;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帅乡劳动林、真红巷文创街区、红色研学基地、吉快文化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同时,打造以陈毅故里为中心,辐射羊叉河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以薛苞古镇、农耕博物馆、陈毅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线路。  多措并举,让“帅乡”文旅品牌越来越响。陈毅故里景区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该景区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  利好还在持续释放。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提升陈毅等故居(纪念馆)品质,支持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为乐至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乐至县蟠龙湖旅游度假区。  乐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当地将从游客体验、乡村产业、景区联动三方面持续推动升级,丰富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和旅游业态,打响“陈毅故里·绿色乐至”的文旅发展品牌。  乐至以“帅乡”闻名,除了陈毅故里景区,还有报国寺、薛苞古镇等人文胜迹,也有国家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五彩林乡、省级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季果香、桑都桑海等自然景区。  拓展经典线路,提升文旅品牌。乐至推出巴蜀红色经典旅游、巴蜀美丽乡村田园生态文化旅游、成渝古驿道旅游、巴蜀禅修文化旅游等精品线路,举办“中国·乐至田园诗会”、乐至国际烧烤美食文化旅游节、四川省桥牌锦标赛等文旅活动。乐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擦亮“中国田园诗歌之乡”“中国美食烧烤之都”“成渝特色赛事之城”三大城市名片,吸引更多游客来乐至游玩。乐至县羊叉河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融合发展 把握区域融合机遇  7月,一则好消息从乐至传来——2023年四川省特色小镇名单出炉,乐至帅府特色小镇名列其中。  “这里不仅是‘网红打卡地’,更是一个微型产业集聚区。”乐至帅府特色小镇所在地——乐至县劳动镇党委书记夏松介绍,乐至帅府特色小镇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建了“一核、一带、三区”示范区空间布局,包括红色旅游核心、羊叉河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乡村度假休闲康养区、红色旅游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生态发展区等多个功能片区,此外还建设了环线景观带、民宿度假区、中医药康养园等项目,推出体验式旅游、康养文旅、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游客在这里既可以游览陈毅故里景区,又可以体验田园生活。  乐至帅府特色小镇的打造,是当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乐至大力推进“+旅游”战略,用旅游的思路统筹规划、用旅游的标准建设园区农田、用旅游的元素丰富业态,从而推动街区园区即景区、乡村添公园、农房当民宿、村民成股东、资源变资产,形成处处皆景、移步换景的大旅游格局。  “乐至已构建形成‘四大组团’。”乐至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乐至已形成陈毅故里红色经典景区、五彩林乡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巴蜀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阳化河乡村旅游观光带四大组团,同时还推出了坛子肉、仙鹤藕粉等特色旅游商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成势成型。  “除了练好内功,还要借助外力。”乐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发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发展机遇。比如,与国内大型旅游网站、旅行社共同推出巴蜀将帅故里游等旅游线路。  未来,乐至还将锚定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三区共建、三旅共融、三态共兴”,即景区、园区、社区共建,农旅、文旅、康旅共融,生态、业态、形态共兴,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廖志全 秦勇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  8月18日一整天,自贡“隐山居”民宿负责人周登远的电话应接不暇。“隐山居”民宿所在的自流井区飞龙峡镇,拥有省级森林公园、狸狐洞水库等自然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离市区半小时左右车程,被誉为“自贡后花园”。  乡野间的民宿产业大发展,得益于该区文旅深度融合的稳步推进。今年,自流井区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为重点,打造精美城乡,挖掘井盐文化、红色人文、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推出系列“悦游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布局打造“山上的十里水乡”,加快建成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发展,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开张营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周末节假日更是爆满。”周登远介绍,已经计划建设民宿二期项目,建成后可接待上百人。  与飞龙峡镇接壤的荣边镇,民宿产业同样红火。走进尖山村1组“云水间”民宿项目现场,一派繁忙建设景象。该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12月底前投入运营。项目为游客提供农事渔业体验、湖景风光欣赏、农家餐饮、多功能娱乐等服务,预计每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实现年收入80万元。  近郊乡村游“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立足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特色生态资源禀赋,丰富乡村色彩,差异化打造‘文旅仲权、农旅荣边、康旅飞龙峡’产业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谈及下一步计划,自流井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红英信心满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2
(蒲训训 记者 常艰)8月11日至8月13日,为期3天的“玉见·玉屏山森林音乐节”在眉山市洪雅县举办。多支知名乐队齐聚玉屏山景区,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这也是该景区首届森林音乐节,也是首次探索通过多元化、优质化的音乐演绎,全力打造出“音乐+旅游”的特色文旅IP。音乐节邀请到了房东的猫、柳爽、尧十三等知名乐队登台表演。一系列音乐狂欢节目让前来的游客直呼过瘾。音乐节期间,吸引了1.8万余人前来景区,实现旅游收入380余万元。近年来,洪雅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以“文旅强县”为战略支撑,围绕“提质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业态、深挖传统文化”,持续打造文旅消费新热点,“体育+”“音乐+”“文化+”等新场景深受游客追捧,全县文旅市场“多点开花”。据洪雅县文广旅局数据,1—7月,全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230.7万人次,门票收入1698.29万元;全县纳入统计的17个在建文旅项目完成实际投入11.46亿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洪雅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打造消费热点的有效途径。打造文旅新业态 消费新场景频现“龙圣村,加油!燕远村,加油!”8月6日,洪雅县瓦屋山镇“村BA”决赛现场,成都游客汤女士随现场观众一起为球队呐喊助威,现场热情又刺激。7月15日,四川省“百城千乡万村·社区”运动会暨2023年洪雅县瓦屋山镇“中铭杯”乡村篮球联赛在瓦屋山镇正式开赛,历经22天的激烈角逐,洪雅“村BA”在观众热情的呼喊声中落下帷幕。洪雅村BA “真的太精彩了,现场的氛围非常棒,希望下一次来瓦屋山能有更多的惊喜。”比赛结束后,汤女士显得意犹未尽。“比赛非常成功,尤其是排位赛那3天,每日到场观众超过4000人,场场爆满。”洪雅县瓦屋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侯磊介绍,“瓦屋山镇乡村篮球联赛已成功举办了10余年,我们有着悠久的体育运动传统,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的体育氛围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赛,也吸引了一些省级、市级活动选择在瓦屋山镇举办。”8月10日,2023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省级主会场)在瓦屋山镇启动,3分篮挑战赛、太极拳、动感单车、少儿篮球操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8月12日,眉山市和美乡村篮球比赛在瓦屋山镇举行,分别来自洪雅县和彭山区的两支队伍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冠亚军争夺战。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以此来打造新的消费场景。随着“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以篮球为代表的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旅游名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赛,也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更有力地带动了整个瓦屋山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现在瓦屋山可玩的项目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作为老板,我们是非常高兴看到这种局面的。”洪雅县瓦屋山景区花辰月夕民宿负责人邓贤瑶说。今年5月1日,邓贤瑶投资300余万元的民宿正式营业。进入暑期旺季,主打亲子风格的19间客房天天爆满,月营业额超10万元。在瓦屋山景区,依托瓦屋山、雅女湖两大景点,景区推出水上漂流、游艇观光、露营等避暑娱乐项目,同时,进一步打造升级了王坪花海,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消费新场景,持续完善吃、住、玩、购,给景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留量。据瓦屋山景区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进入7月避暑旺季以来,避暑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67.13%。7月至今,瓦屋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9.2万人。其中核心景区接待游客9.7万人,营收2187万元。探索文旅新模式 洪雅非遗频出彩“真的是太开心了,谢谢你们的邀请!”8月5日晚上8点,复兴村,来自福建的游客李建生在当地村民热情的邀请下,加入到篝火晚会中。复兴村地处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雅女湖东畔,距洪雅县城88公里,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当地立足青羌文化,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出一系列特色文旅项目。“白天我们带着孩子在村里的溪水边耍水,晚上看了村里表演的青羌舞蹈,还参加了篝火晚会,感受了非遗的魅力,这让我很惊喜。”李建生说,村里非遗表演让他对复兴村的避暑游加分不少。玉屏山首届森林音乐节 2020年,复兴村成立归属村集体经济的文化公司,就当地的青羌文化进行挖掘。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策划运营下,非遗表演“复兴耍锣鼓”“复兴山歌”、农耕文化“复兴牛儿灯”以及“复兴青羌舞蹈”等系列表演节目纷纷亮相,通过精彩的表演向游客展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赢得了游客们的一致赞赏。“我们希望挖掘复兴村的青羌文化,将其进行节目编排,用现代的表演方式展现出来,让游客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复兴村的魅力。”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成静说,通过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打造消费新热点,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村民收入。现实中,游客也非常喜欢这种表演方式,并乐在其中。近期以来,只有700余名本地村民的复兴村日接待量超2000人,暴涨的人流量也为当地从事民宿、餐饮等旅游行业的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在复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旅游行业。非遗带来的不止如此。7月14日,农历五月二十七,为期5天的洪雅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五月台会(城隍庙会)正式拉开帷幕。以洪雅历史故事、旅游资源、特色产业等内容为题材的《诤臣田锡》《瓦屋春雪》《天府粮仓》等12台极具洪雅本土特色“台会”让市民和游客深度体验了洪雅非遗的魅力。2023年洪雅五月台会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洪雅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依托“台会”热,7月14日至18日期间,在“台会”定点展示区洪雅县文体中心,还设置了美食展区、特色商品展区、综合商贸区、啤酒广场、汽车展区和儿童游乐区,打造出“食、玩、购、娱”一体化消费场景,以此提振消费、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雅五月台会(城隍庙会)是洪雅县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年度盛会,‘台会’以洪雅非遗为载体,通过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向人们展示了生态洪雅的人文魅力。”洪雅县非遗中心负责人黄蓉表示,近年来,随着洪雅县“文旅强县”战略不断推进,根植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旅业态出彩出新,也为洪雅县提振消费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1
(记者 乔薇 张恭浩楠 文/图)从茶园到竹海,从湖泊到酒庄群落,从红色之旅到生态之行……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围绕文旅引领、文旅融合、全域共享,积极探索“旅游+”“+旅游”融合发展纳溪模式,全区建成A级景区7个,成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部在四川唯一的文旅融合改革发展调研联系点,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区”。近日,2023年“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采访宣传活动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媒体记者深入感受纳溪区旅游发展的活力。媒体采风团参观护国战争博物馆在文旅引领方面,纳溪区以“百年护国名城·美美全域纳溪”为主题,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全力做大做强文旅经济。纳溪将旅游产业列入全区六大百亿产业集群之一,创新设立副县级旅游景区管委会和旅游景区服务中心,统筹区、镇、村三级力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同时,该区编制完成《全域旅游概念性规划》《全域旅游文化策划》等系列规划,设立3000万元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并逐年递增,每年整合部门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撬动社会资本不少于30亿元投入文旅发展;出台《农家乐(乡村度假酒店)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近5年,共吸引上海绿地、上海均和、港中旅等知名企业投资旅游项目24个,总投资达220亿元。黄龙湖丛林漂流在文旅融合方面,纳溪区积极推进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多空间有机融合,重点打造全国唯一以护国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新城——“百年护国城”,加快建设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文旅重点项目10余个,独创商会统战文化综合体——华商同心文化园,打造10大商会会馆、8大民主党派教育基地、中华商会论坛永久会址;护国战争博物馆获评“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护国人文学院列入四川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纳溪区坚持“大项目带大产业”发展思路,投入100亿元,加快建设丹霞竹境、中国竹镇等竹景项目,坚持以“一核两翼多点”模式,组团式推进城市建设,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模式,高标准建设特色文旅镇,梅岭茶叶公园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茶旅精品线路;全域旅游“纳溪模式”受到文旅部高度肯定,被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如何做好全域共享?纳溪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开发,开展道路整改、厕所革命、休闲设施建设等环境整治升级措施,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一幅幅美丽乡村图景在全域铺开。“体验采茶、制茶的研学乐趣,品尝抹茶酥、抹茶饼干等系列特色茶食……”纳溪不仅深度盘活旅游资源,更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尤其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村民们通过参与土地入股、房屋入股的方式参与景区分红;依托景区建设管理、产业发展,实现“就近”创业就业,稳稳吃上“旅游饭”。目前,纳溪景区周边群众年均收入3万余元,带动近3万人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纳溪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20余场次,《中国影像志·纳溪篇》《神往纳溪》荣登央视播出,特色旅游商品“纳溪贡茶”走进人民大会堂;连续举办“中国铁人三项赛”“中国美酒音乐季”等系列活动。下一步,纳溪将继续锚定旅游名县目标,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文旅品牌建设,让全域旅游“旺”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城乡面貌“靓”起来,让美丽纳溪因文化旅游更加魅力无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1
(记者 乔薇 张恭浩楠 文/图)山下有隆窑遗产博物馆、半山腰则有连片油茶基地,8月17至18日,2023“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采访活动走进隆昌,实地感受“石燕茶乡”的魅力所在。隆昌田园景色“石燕茶乡”旅游景区核心区位于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近年来,隆昌依托本地特色资源,联动陶、茶,隆昌市“石燕茶乡”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研学旅行、工业旅游、土陶非遗等产业链,走出一条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作为著名的中国“土陶之乡”,隆昌土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隆昌县志》记载,隆昌土陶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制品透气而不渗透,隆昌土陶被称为“会呼吸的陶缸”,其吨缸销量占全国市场的23%,在一些知名酒厂中,吨缸占有率高达80%。 隆窑遗产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激发创新活力。2020年,隆昌市对2条传统龙坡窑进行及时抢修和文化挖掘,改造修建成隆窑遗产博物馆,该馆近3000平方米,分为3层。“不同于大多数仅用于陈列展品的博物馆,我们依山坡而建,布展有土陶藏品展览厅、非遗土陶制造体验区、大师工作室等功能区,展出藏品300余件,可同时容纳近500人观展和进行非遗体验,是集研发、创作、生产、展示、教学为一体的综合陶瓷艺术空间。”隆窑遗产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体验土陶制作在隆昌,土陶非遗制作技艺体验活动,可以让市民游客在拉、揉、捏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感受火与泥的手作之美;各类艺术展览、路演娱乐、学术讲座等各类活动,逐步构建出一条非遗创新、青年创客、品牌塑造的产业链条,使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和旅游纪念品功能。置身于金林陶瓷、碧檀陶瓷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市民游客还可以研究土陶的工艺、制作流程以及现有产品,了解历史悠久的陶文化。有着“东方橄榄油”美誉的木本油料茶籽树是隆昌的另一大特色。2015年,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油茶林业开始建设油茶基地,总栽种面积7200余亩。每年10月,漫山遍野的油茶花迎风绽放,清香四溢。依托千亩油茶基地,结合油茶花期,隆昌市规划精品旅游环线,举办油茶花节、茶果采摘、亲子体验等活动;并融合茶籽窝油茶基地、尖山子森林公园、大佛坎白云寺景区等旅游资源,打造集游玩观赏、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基地。近年来,隆昌市石燕桥镇还积极探索“产业+高校”研学合作模式,与各所高校对接研发油茶新品种、油茶康养保健品、油茶洗护系列,吸引业主投资成立合作社6家,建设油茶精深加工企业1个。通过共建共享共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21
(记者 张斌)8月8日,“七夕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主题研讨会在南充市蓬安县举办。研讨会现场有一个重要环节:司马相如故里——南充蓬安,与卓文君故里——成都邛崃签订文化研究与交流协议。  按照协议,两地每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讲座、专家报告会及学术研究动态介绍会等,对浪漫爱情文化、七夕文化进行研讨,共享成果。  “两地将加深交流、加强合作,共同叫响文化品牌。”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唐晓零表示,跨越千年,两地续谱“凤求凰”。  此次研讨会是“我们的节日·七夕”四川省示范活动的子项活动之一。研讨会当天,蓬安邀请国内10多所高校和文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七夕起源发展、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对蓬安深度促进文旅融合给出建议。  今年,蓬安县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浪漫”为题,激活文旅新IP,打造了相如故城、红豆村爱情谷等一批浪漫爱情为主题的文旅景点,推出了凤求凰浪漫夜游、蓬安七夕夜等主题文旅活动。  据了解,七夕节当天,蓬安还将面向川内外,征集77对情侣,观百牛渡江,游相如故城,赏周子古镇,过浪漫七夕;以“诗”“礼”“乐”等形式再现民俗,弘扬正确健康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2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8月18日,2023凉山盐源火把节开幕式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举行,歌舞、烟花、篝火将这座城市的热情点燃。  据了解,本次活动期间盐源举办了歌手大赛、选美大赛、民族民间舞展演等众多文娱活动,旨在全面擦亮“品味青铜韵·梦寻女儿国”金字招牌,打造文旅品牌、提升盐源形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盐源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段勇纲介绍,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化内涵。他表示,本届火把节以火为媒、以节会友,是提升盐源形象,打造盐源品牌的文化节、旅游节、招商节。  据悉,近年来,盐源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苹果、花椒、核桃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擦亮了凉山农业新名片。活动现场,一批花椒采摘能手、花椒树王、花椒致富带头人受到表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1
(孙茂琳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日前,四川省文物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红色草原”保护利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四川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红色草原”地方配套政策的省份。  去年8月,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布了全国首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四川红原草原、甘孜草原、松潘草原等3处草原成功入选,为全国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松潘草原。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通知》中重点明确了需加强“红色草原”革命文物保护。具体而言,需开展“红色草原”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并加强战斗遗址遗迹等考古调查,推进“红色草原”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及革命文物周边环境治理。同时,实施“红色草原”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精品展陈,并依托革命旧址举办主题陈列展览,推动更多革命旧址向公众开放。  《通知》还提到,要深化“红色草原”价值内涵挖掘,用文艺擦亮红色文化底色,让文物“发声”。通过适度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可观看、可阅览、可体验、可感悟的文化场景(场馆),或加强创造创意,组织艺术家、文学家到草原地区现场考察、采风写生、体验生活,创作相关主题文艺作品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开展红色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提升生态景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开展红色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加快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此外,还需要促进“红色草原”文旅融合发展。可通过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智慧服务,建设“红色草原”主题游径,培育“红色草原”体育旅游等方式,构建文旅融合新发展格局。在深挖红色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策划开展红色文化演艺项目,让红色草原跑出“加速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2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