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罗敏  同一个空间里举办两大盛事,会是怎样一番热闹场面?篮球撞上园艺,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  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成都平原一赛区比赛将于4月25日至28日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天府农博园”)举行,备受瞩目的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新津分会场活动也将于4月26日在天府农博园正式拉开帷幕。  体育和园艺,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因为同一个场址、重叠的时间产生交集。巧逢世园会,在新津除了看“村BA”,还能怎么玩?天府农业博览园-农博岛。资料图片不止于观赛“村BA”还可以边逛边玩  4月的天府农博园,麦浪翻滚,油菜株株饱满,丰收之景徐徐展开,盛事临门之喜表露在一田一景间。  按照“田间地头办农博”的理念,天府农博园构建起“室内展馆+室外展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博览空间,农田、展馆、村舍、林盘都是展示“村BA”农耕农趣农味的舞台。  比赛期间,围绕“赛动产业 振兴乡村”的总体思路,园内将举办成都“天府源”特优农产品品牌体验活动,以“运动+农业”为主线,现场展示展销各区(市)县特优农产品、运动文创产品,设置有街头篮球、VR虚拟现实体验、保龄球、射箭、室内足球台等体育游戏装置,让观众在观赛之余亲身参与农味儿十足的体育竞技。  同时,园内同期还将开展农业非遗体验活动,展示成都乃至全省农业非遗产品和民俗技艺,让观众体验农耕文化下的非遗魅力;开设有休闲体验区,将都市休闲生活与和美乡村消费场景融合,让观众可围炉煮茶、桌游品茗,惬意观赛。  园区之外,新津区还串联张河村、斑竹林景区、宝墩遗址、渔家小院等精华点位,推出美丽新村参观、台湾风情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休闲乡村旅游等4条和美乡村路线,让观众在边走边逛中,触摸农耕古文明,了解农业新科技,感受乡村新气象。不止于园艺世园会奉上多彩农艺盛宴  作为世园会四大分会场之一,新津分会场以农艺为主题,展示乡村四季特色场景,是集中展示和交流现代农艺的舞台。天府农博园巧妙融合农事体验、农艺展览、乡村音乐、田园赛事等多种元素,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具有乡土味、科技范儿、时代感的“美好乡村 多彩农艺”盛宴。  在室外大田展区,天府农博园打造了 3000 亩农艺大田展区和天府农博大道·农艺主展轴、张牛河沿线游赏轴两个景观带,联动星河·青苗·文化休闲片区、瑞雪·农业元宇宙体验区、商业后街·美食生活片区、北一路大棚·组培中心·农耕采摘片区四大农事体验片区,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激烈的篮球比赛感受乡村体育竞技的魅力,还能在篮球场外逛农田、赏农艺、品农味,亲身体验多彩农耕园艺文化的乐趣。  在室内展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中华农耕文明馆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观众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也能看到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美味十足的农业深加工产品、叫人直呼惊喜的奇瓜异果、令人意想不到的农业黑科技……总有一个展区让你眼前一亮。  此外,还有世园会吉祥物“桐妹儿”带我学榨油、“桐妹儿”带我开挖机等特色体验活动,让观众穿梭于古蜀农耕文明和现代都市农业的交融碰撞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日前,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区域赛在凉山州甘洛县煖带密村拉开帷幕。接下来,赛事接力棒将从攀西地区传到成都平原,届时,清脆的哨声、激烈的对抗声、观众的欢呼声将一一从煖带密村传到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天府农博园”)里。  4月25日—28日,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成都平原一赛区将在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农博园开赛,来自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的9支乡镇篮球代表队将相聚于此,上演以球会友的精彩对决。天府农业博览园-农博岛。资料图片  4500年前,古蜀先民迁徙到新津区宝墩镇宝墩村筑城定居,种下一粒稻谷,开启了成都平原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奠定了古蜀文明及天府农耕文明的基础;4500年后,新津仍在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答卷。  古蜀源流地,山水运动城。农业是新津的底色、亮色,但绝不是它的唯一。  把目光汇聚到赛事场地——天府农博园里,我们会发现惊喜不断。在这里,全民体育运动与和美乡村建设相得益彰。  天府农博园位于新津区西北部,包含天府农博岛及农博·兴义镇、文博·宝墩镇、渔博·安西镇三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是四川农博会永久会址。天府农博园先后承担了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2023年成都市新津区“迎大运,动起来”全民健身5V5首场篮球联赛等多项赛事。  天府农博园是新津体育事业多维发展的缩影。五河汇聚、两山相依的新津拥有发展体育运动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位于新津的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是大运会赛艇项目举办地,专业水上赛场主航道曾被誉为“亚洲第一水道”;永商镇烽火村的棒球基地是国内首个高标准青少年棒球赛事场地;已建成的270余公里“津津绿道”是众多骑行爱好者的珍藏路线……以体兴城,正在成为这片古老土地营谋的新事业。  “村BA”与天府农博园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又将上演怎样精彩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媛  “大家注意要把花枝剪长一点,留两到三个枝丫,这样才好运输和插放。”近日,笔者在乐至县中和场镇两河村的芍药花种植基地看到,红、白色的花朵迎风摇曳,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和整理。  “两河村的芍药花从2017年开始种植,一开始只有10余亩,慢慢发展到现在有30多亩了。”该村党总支副书记熊谭辉告诉笔者,这几年两河村种植的芍药花销量不错。村民采摘芍药花  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芍药花枝头傲放,不仅扮靓了乡村,也成为了村民通往富裕之路的“金钥匙”。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种芍药花,平时还可以来基地务工,这样下来一年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两河村村民曹秀益说,附近的村民都愿意过来工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两河村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发展,将目光投向了芍药花种植。同时,抓好产销衔接,通过广泛宣传和线上订购等方式打开销路,让芍药花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周围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熊谭辉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茂东 王灼华 杨涛  随着气温回暖,茶树吐露新芽,位于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牌坊梁村和天马山镇寺岭村的春茶进入采摘黄金期。为破解春茶采摘劳动力短缺难题,抢抓春茶生产,连日来,巴州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抢抓农时 助农采茶”志愿活动,助力企业抓住春茶上市“鲜”机。  笔者走进牌坊梁村千亩茶园,茶香扑面而来。一行行春茶抽芽吐绿、生机盎然。  “采茶叶的时候要注意采一芽一叶;要用手指捏住芽尖往上面轻轻一提,这样采的茶叶才会外形匀称,芳香浓郁……”茶园负责人教完采摘要领后,大家纷纷挎上茶篓进入茶垄,寻芽、采摘、装篓,手指不停地在茶树上翻飞,整个茶园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此次采茶志愿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能亲身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参与采茶制茶,同时还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志愿者陈睿明说。  据了解,牌坊梁村种植了白茶、龙井、黄金叶等多个茶叶品种,预计今年可采摘春茶鲜叶 3 万余斤,产值达 5000 万元。眼下正值春茶采摘高峰期,企业用人需求大量增加。  “我们组织了党员、干部职工深入茶园帮忙采茶,抢抓农时,助企纾困。”巴州区农经站站长张静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我们通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300余名志愿者前往辖区5个茶企进行春茶采摘,让辖区群众月均增收5000元以上。”天马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治国表示,接下来还将持续打造一批茶旅融合项目,通过招商一批业主,带动一方群众,扎实做好茶旅融合文章。  据悉,巴州区针对茶企缺乏采茶劳动力的具体情况,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前往枣林镇、天马山镇等地助企纾困,截至目前已组织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采集茶叶10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春梅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春正好,万物生。“中国麦冬之乡”绵阳市三台县,全链条产值40亿元的“涪城麦冬”产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段美好“小时光”。  4月17日清晨7时,晨曦初露。三台县芦溪镇花园麦冬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麦冬味道。车流、人流熙来攘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看来,说是逛早市,笔者还是来晚了!  麦冬交易市场的广场上,大大小小的三轮车装满麦冬排列开来。这些麦冬,有的来自沙坝地,有的来自泥浆地,经过淘洗、抖动、晾晒之后,色泽、果实大小不一,等级也有差别。每一辆三轮车仿佛一个小戏台,“主角”麦冬正静静地等待客商的品鉴。优质的麦冬。 王勇 摄  “136块,卖不卖?”在种植户邓师傅的三轮车前,围满了买货和看热闹的人。一位外地口音的客商捧起一把色泽光亮、颗粒饱满的麦冬,在手上搓得沙沙作响。  “少了138块,不谈!”邓师傅回答得干脆,优质的麦冬让他底气十足。  “每公斤再给你加5角钱,出得手了。”外地客商搓捏着麦冬粒,想再压一压价格。  “137元。”“成交!”各让一步,邓师傅这一车近千公斤麦冬顺利成交。  一旁的收购商余师傅告诉笔者,随着三台的麦冬开始采摘,广东、安徽、山东等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贩纷至沓来,麦冬干果收购价一路看涨。“收购的人多,水涨船高,竞争激烈!”尽管余师傅嘴上说“生意不好做”,但他已收购了几百吨麦冬存储在冷库。他打算等到下半年市场走势再好点,就脱手卖出去。  太阳渐渐升起,早市越发热闹起来。“我开着抖音直播,你信我,每公斤122元的价格绝不亏你!”一位姓吕的女士手持手机开着直播,截住一位推着摩托车刚刚进入市场的种植户砍价,立即引来一群人围观。  一番讨价还价后,吕女士顺利地将两袋麦冬收入囊中,她今年已收购了200多吨麦冬。  吕女士说,自己从小生活在三台,在这个市场做麦冬生意已经20多年,对麦冬有一份天然的感情。“我是‘麦冬搬运工’。之所以开着抖音直播收购,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三台是麦冬最好、最大的生产和集散地。”  一辆空三轮前,吴师傅正在数钱。他刚刚以每公斤130元的价格卖掉了300多公斤麦冬干果。卖了“好价钱”的吴师傅告诉笔者:“今年麦冬收成好,我们种麦冬也越干越有劲。”他家6口人,总共3亩地,每亩地麦冬毛收入大约5万元。除去人工、化肥等成本,今年种植麦冬收入大约12万元。他还在江油中坝幸福村租赁了40余亩沙坝地,打算扩大麦冬种植面积。  阳光已然灿烂,早市逐渐散去。卖完麦冬,种植户们高兴地骑着空三轮回了家;收获满满,吕女士、余师傅、外地客商们满怀憧憬奔赴更大的市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永生 特约通讯员 陈绍海 文/图  4月19日,2024年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中国·旺苍米仓山采茶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大茅坡现代农业园区举行。  该活动旨在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共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来自川、渝、杭三地的51支参赛队伍200余名选手参加了采茶、手工制茶等竞赛。同时,发布“广元黄叶茶”行业标准和《广元黄叶茶冲泡与品饮指南》团体标准。  旺苍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黄茶之乡,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5万亩,其中黄茶面积达5.1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黄茶种植基地,“米仓山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45.11亿元。2023年旺苍县茶叶产量达8500吨,综合产值达60亿元,干茶产值48.5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清水哗啦啦地流出,顺着水渠向下奔流,注入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梯田。从高处俯瞰,梯田里的秧苗正迎光生长,等待下一个金黄色的丰收季。这是记者4月16日在位于凉山州甘洛县普昌镇的普昌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的场景。  园区内的普昌梯田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2万亩左右,这里素有“甘洛粮仓”之称。今年,甘洛县粮食单产目标为每亩增加7.5公斤。普昌梯田内,大部分秧苗都已移栽。  单产如何有效提升?  “今年的重点之一,就是维修或新建引水渠,给水稻‘解渴’。”梯田边上,甘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殷远杰说。  甘洛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冬春气候干旱,耕地稀碎分散,形成了独特的梯田景观。在长达300多米的缓坡上,普昌梯田层层叠叠,如台阶般紧凑相连。梯田之间,如血管般的水渠,为秧苗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时下,正好是梯田放水插秧苗的黄金时节,梯田内的秧苗已基本移栽完毕,仅有少部分农户还在田间忙碌着。普昌镇地坝村二组村民足洛拉田,便是其中之一。  临近中午12时,趁着秧田关水,足洛拉田和家人依旧顶着烈日抓紧时间栽秧苗、施肥。“镇上维修了水渠,田里引水更方便,我们想尽快将秧苗栽下去。”足洛拉田说道。春耕前,普昌镇对梯田内灌溉水渠进行了大排查。“我们通过清淤除泥、修补缺口等方式,解决田间跑水、漏水等问题,全力保障插秧灌溉用水,为粮食单产提升奠定基础。”普昌镇党委书记阿木铁打说。趁着秧田关水,普昌镇地坝村二组村民足洛拉田一家,正在抢抓时间插秧苗。  维修之外,甘洛县还注重新修灌溉水渠,将宝贵的水资源送到田中保播面。去年,甘洛全县新修的14公里灌溉水渠,主要集中在普昌梯田内。政府部门还花大力气将水源地马达沟和马拉哈沟的渠道进行清淤、疏浚,从源头上保障供水。当前,在甘洛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普昌镇计划修建提灌站,将河水用于浇灌、保苗。阿木铁打表示,主要是解决山腰以上的水稻灌溉问题,防止因缺水而导致减产。  粮食单产提升,还离不开良法、良种等。梯田间,128座外形酷似青蛙的生物防治设备守护着水稻的生长。普昌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农技员张德洪介绍,这套设备能有效诱导捕杀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助力单产提升。梯田内还选用了川种优3877、甜香优21、花优707等优势品种。“这些良种更能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等显著优势。”殷远杰介绍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人物名片】李文章 中共大竹县委书记  记者: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的起点上,大竹县如何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李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开辟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协同并进的乡村振兴路径。特别是,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大竹县将牢记嘱托,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以矢志为民为出发点,广泛凝聚人民群众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基点,培育省市级精品村、示范村;以农业出彩为重点,推动粮食和大竹“土特产”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以产业强镇为试点,探索乡村运营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优质服务一体供给,答好大竹乡村振兴“新考卷”。  记者:人居环境美好,乡村生活才能美好。我们了解到,大竹正在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取得了很好成效。下一步,大竹县如何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呢?  李文章:今年1月以来,我们在全县全面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旨在以环境治理融合促进空间格局融合,带动城乡全面融合。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已基本实现“地板扫干净、垃圾清彻底、物件摆整齐、秩序更规范”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让乡村人居环境“一时美”变“时时美”:其一,以环境治理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做到循序渐进、前后衔接、久久为功,确保乡村“颜值”持续焕新;其二,突出多规合一编制乡村发展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彰显文化特色,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确保乡村“风貌”持续提升;其三,实施基础条件补短计划,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等工作,确保乡村“服务”持续优化。  记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点是“提升三个水平”,首要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接下来,大竹县将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农业产业大振兴?  李文章: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将突出“农业出彩”思路,一方面,坚持粮猪安天下,持续擦亮“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两大金字招牌,高标准打造水稻“254”示范区,力争粮食产量在全省“稳六争五”,确保年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另一方面,坚持特色促增收,加快推动“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名片形成突破性、示范性、标志性的品牌效应。2024年,重点推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稻渔园区联合创建国家级园区,苎麻园区争创省三星级园区;高质量承办中国(达州)世界苎麻产业发展大会,延长苎麻精深加工链条,引领一“麻”当先;深化“平田”模式,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加快大竹香椿基地和行业标准化建设。  记者:作为“千万工程”的一个亮点,“乡村运营”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新出路。当前,大竹县正在实践中探索和推进乡村运营,请问具体有什么思考和举措呢?  李文章:推动乡村运营开篇示范,是我们正在抓的一个重大课题。思路上,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紧扣产业、土地、资产、人力等方面,在国家级产业强镇,探索“政府搭台、市场推动、企业经营、农民参与”模式,对乡村进行科学化布局、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唤醒“沉睡”资源,使“活权”生“活钱”,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双赢”。举措上,深度挖掘乡村特色优势,培育以白茶文化和竹景观为特色的川东民俗文化村落,推动乌木“轻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在“国庆”前开门迎客,明年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乡村运营模式。  记者:大竹县提出了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具体工作中有什么计划呢?  李文章:大竹是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粮猪供给稳定、产业基础扎实、特色百花齐放,农业工作必须出彩、乡村振兴必须全面发力。3月28日,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功”作为未来三年必须抓好的“五件关键大事”之一。我们将紧扣这一目标,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实“一轴四翼”五大现代农业片区建设,打造建设“竹”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好产业出彩、人才支撑、基础提质、乡风文明、城乡环境、助农增收六大攻坚战,确保今年入围创建名单,明年全面提质推进,2026年全面建成“一轴引领、四翼联动、六张名片、百村示范”的全域振兴大竹样板,聚力打造川渝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大竹示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4月20日,第二届“贾思勰农业奖”颁奖典礼在山东省寿光市隆重举行,我省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荣获“贾思勰农业奖”先锋人物奖。  据悉,“贾思勰农业奖”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特别支持下,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和潍坊科技学院共同推出的面向全国的农业奖项。  该奖项是以世界上首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的名字命名的全国农业奖项,设有先锋人物奖、杰出贡献奖和终身成就奖。  本届“贾思勰农业奖”共评选出先锋人物奖6名、杰出贡献奖3名、终身成就奖1名。其中有建成江南最大规模智能化蘑菇栽培基地的全国劳动模范、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陈林根,有深耕“东方宝树”元宝枫全产业链、携带尖端康养产品走向世界的重庆女企业家、九尾猫集团创始人易晶晶,有“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等。  马均荣获先锋人物奖。正如颁奖词所说,“用双脚踏遍巴蜀大地,把论文写进农民心里。三十七载潜心问‘稻’,风雨守望‘天府粮仓’。”马均专注于水稻栽培研究,扎根农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三十多年来,研发的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提升了水稻单产,为充盈“天府粮仓”做出了贡献。  马均表示,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让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传承这种服务精神,为现代农业研发更先进的栽培技术,选育更好的品种。”  典礼上,举行了潍坊科技学院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潍坊科技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魏华中为第二届“贾思勰农业奖”颁奖嘉宾代表孙中华、获奖者代表李登海颁发聘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张雪  嘉绒胜地、锅庄故乡、避暑天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马尔康市,已然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热门地。  鲜为人知的是,每年和游客们一起前往马尔康的,还有一批科研工作者。他们年复一年,在炎热夏季来临前,来到马尔康的高山峡谷中,为夏粮作物种子寻觅避暑地。  种子向下扎根,种苗向上生长。如今,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第一期基地已移交,第一批专家集体入驻,第一批夏繁种子已播下。从一张张“规划图”到一幅幅“实景图”,马尔康“夏繁基地”做对了什么?夏繁“难繁”  4月18日,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移交“夏繁基地”入驻钥匙。当天,记者走进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这里是“夏繁基地”核心区,规划夏繁育种面积700亩,省农科院的200亩育种基地就在其中。  基地的制高点上是新装修完成的“夏繁之家”。这是一栋两层高的建筑,一楼是公共用餐区,二楼是住宿区。  从“夏繁之家”楼顶的平台往远处眺望,700亩“夏繁基地”可尽收眼底。坡地上是数百块面积在几亩大小的田块,每一块田都极为平整。马尔康市农业畜牧局局长蔡瑶表示,这些田只要再进行宜机化改造就很适合繁种,当初专家团队来选址时一眼就相中了。  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说:“看到‘夏繁基地’初步建成,配套保障设施基本完善,作为小麦育种科技工作者,感到很欣慰。”  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专家李华鹏是首批入驻的夏繁专家之一。他的团队选了10亩地,今年计划播300多个品种,并在当天播下了第一批马铃薯种子。“这里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都很好,很适合马铃薯育种。”李华鹏说。  在此之前,夏繁“难繁”一直是四川乃至全国夏繁科研工作者们的心病,其瓶颈在于缺乏一个媲美“南繁硅谷”的全国性的“夏繁硅谷”。这是因为,相比南繁每年聚集全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约7000名农业专家携带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进行集中繁育的盛况,我国夏繁工作仍缺乏有组织、高水平的科研育种基地,各育种团队长期处在四处“打游击”的状态。  对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夏繁硅谷”,四川有着强烈的内生动力。高效落地四川省是夏粮主产区。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夏粮播种面积达1664.8万亩。其中,小麦播面连续两年增加达879万亩。同时,四川作为全国种质资源大省、国家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有责任、有力量、有潜力推进种业振兴,建设全国性的“夏繁硅谷”,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推进川种振兴,补齐关键“拼图”。  在种业振兴行动背景下,一方面是夏繁育种专家殷切期盼,一方面是阿坝州基于自身发展向科研界抛出橄榄枝。在马尔康建立“夏繁基地”由此呼之欲出。  四川各方力量积极在行动。在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阿坝州人民政府等联合规划建设下,马尔康“夏繁基地”思路明晰。  从提出规划到初步建成,马尔康“夏繁基地”的落地,跑出了四川加速度。  在去年的两会过后,杨武云向有关部门提出在阿坝州打造“夏繁硅谷”的想法,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5月,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带队前往马尔康为“夏繁基地”选址。今年1月,阿坝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把马尔康夏繁种植园建成全国“夏繁种业硅谷”。今年3月,杨武云将“夏繁基地”的提案带到全国两会。今年4月,马尔康“夏繁基地”初步建成。  对于夏繁科研工作者和马尔康的村民们来说,马尔康“夏繁基地”的建设历程,是一次共赢的双向奔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鸭吃螺丝,鹅吃草,鸡吃虫。”走进丹棱县年年丰水果种植家庭农场,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印象。巾帼不让须眉。在丹棱县仁美镇五龙村12组,有一位生于1987年,从资中县嫁过来的能干妇女叫兰敏,不仅是村妇联的妇女代表,而且在当地还是种植水果响当当的人物。兰敏在果园事情还得从早年说起。兰敏本是内江市资中县人,初中毕业之后,在浙江打工期间,结识了老实憨厚,待人诚恳,做事认真的张建波。张建波是丹棱县仁美镇五龙村12组村民,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学的是电子技术专业,毕业之后前往浙江打工,在打工期间结识了情投意合的兰敏。结婚成家之后,把儿子留在家里由父母帮着带孩子,他们又继续外出打工。兰敏在果园摘春梢直到2016年,父母年岁已高,加上小孩需要照顾,尤其是辅导作业,兰敏放弃了在外打工的念头,返乡从事农业生产。虽然“丹棱桔橙”在许多地方都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但当时当地发展柑橘的势头才刚刚起步。原中隆乡黄金村一位果农前往五龙12组准备流转当地村民的荒山荒坡,种植“丹棱桔橙”。恰好兰敏就有土地在这位果农想要承包的地方。“他们那么远的都来承包种果,还不如我也来承包。”一个念头在兰敏头脑中闪过。她马上打电话征求远在浙江打工的老公的意见,可老公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随便你。显然是遭泼了一瓢冷水。兰敏又征求公公婆婆的意见,得到的答复仍然是不支持。兰敏、张建波夫妇“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兰敏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决定与外来的果农一起去与当地的村民协商,共同租下了一片土地,其中兰敏就有40亩,由于是荒坡,租金每亩每年只400-430元,她用在外打工挣回的第一桶金租下了这片土地。请人垦荒、筑路、翻土,当年以每株12元的价格购买小指粗的爱媛、春见小树苗栽下,直到2021年才初见成效,当年收入了几万元钱,2022年就收入了20多万元,2023年又收入20多万元。高级农艺师邱学清指导春管“在外打工一年,总收入还不到20万元,除去生活开支,来回车费,还不如在家种果树?”2022年,兰敏在家的种果收入超过20多万元之后,让在外打工的张建波,终于下定决心回来了。生于1982年的张建波,回来之后,一家人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又把在外打工挣的钱用来改善果园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驱虫灯,水肥一体化灌溉管,打农药的输送管,用现代化的设施,尽量减轻劳动强度,又于2023年12月正式注册成立了“年年丰水果种植农场”。太阳能驱虫灯兰敏的果园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一个老农技工作者,年近七旬的高级农艺师邱学清。兰敏结缘邱学清,还是2021年的事。当年,兰敏作为新型农民,参加由县人社局举办的新型农民柑橘种植技术培训班。连续听了邱老师十天课之后,她鼓起勇气,在下课休息的间隙找到邱老师,小声地问了一句:“放学后,您可不可以到我的果园里去实地看一下?”“可以呀!”快人快语的邱学清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管放学后,邱老师就来到兰敏的果园。他走完果园,几乎观察了每一株树,对兰敏说:“管理水平中等,修剪无章法,乱!”随后找来剪子亲自示范修剪,兰敏一看,脑洞大开。“邱老师,我要聘请您当我农场顾问!”兰敏这次大胆地提出了这个要求。邱老师笑了笑,答应了学生的请求。从此,年年丰水果种植农场,在邱老师的指导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一年一个样。到了2024年3月,邱老师又建议兰敏把果园的一部分大路品种爱媛、春见改换为最新引进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为了减少损失,今年改换了1200株,等投产之后,再改换余下的果树。张建波说,他在外面打工的时候,结识了许多做外贸的朋友,如果柑橘的“红海市场”不行了,他还可以通过朋友开发“蓝海市场”,只要有优质的货源,肯定就不愁销路。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巴中市肉牛养殖已存续600余年,悠久的历史奠定了产业的发展基础。如今,肉牛养殖已成为巴中市的重要特色产业,各县区都有具体的规划。南江县将肉牛养殖纳入“2+1”优势大品种计划,实行牛羊并举,截至去年末,全县存栏肉牛10.8万头、出栏4.4万头。  南江县出台了《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各养殖业主进行基础配套建设,组建肉牛养殖专家队伍,引入龙头企业,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使得更多返乡创业者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身肉牛养殖业,去年出栏10头至100头的养殖户达633个。近两年来,共培育肉牛养殖重点乡镇8个,落实重点项目12个。  放眼全国,乡村能发展的特色产业很多,将肉牛养殖作为支柱产业的地方也不少,肉牛养殖缘何在南江县独受青睐,“牛”气冲天?怀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深入当地广袤的乡村一探究竟。资料图片  肉牛养殖真是选对了  八庙镇明阳村位于海拔950余米的山梁上,离县城30余公里。这里土地贫瘠,早年不少人外出务工。像很多乡村一样,劳动力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近年来,一些有家乡情怀的人纷纷返乡,力图改变家乡面貌。创业成功的李明华就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回到了家乡,他想把家乡的农业搞好,陆续投入2000余万元,光在明阳村就投入了1000余万元。  一开始,李明华在明阳村流转500多亩地种植桃子和李子,一干就是9年。“基本没挣到钱。”李明华并没有因此灰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南江县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发展肉牛养殖的政策,给了他决心改变的底气。“我们狠心作调整,从单纯的种植业改为种养循环,建起了养牛场,跟着政策走绝对错不了。”李明华又变得干劲十足了。  去年9月,110余头能繁母牛进场,如今又添了30余头牛犊。李明华说:“园子里一部分种玉米和牧草喂牛;一部分种应季的草莓、樱桃、桑葚等水果配合农家乐的采摘。牛场的牛粪运进园子改善土壤,种植业也活了。”  种养互促产生的巨大效益,让李明华自信地迈开腿发展乡村旅游。他将当地废弃的学校租过来改造升级,建成“八庙镇幺店子”农家乐,张开双手广迎八方来客。任何一个周末或者节假日,游客将车直接开到坝子上,打会儿篮球,喝会儿茶,看会儿风景,摘点儿应季水果,中午吃点儿农家菜,别说多惬意了。以前荒无人烟的山梁,现在人气越来越旺。  “走上正轨后,年出栏150头肉牛,每头有3000元左右的利润,肉牛一年就有45万元以上的利润,牧草和玉米可以满足本场40%的饲料需求,大大节约养牛成本。水果采摘搭配农家乐的乡村旅游,一年少说也有10多万元纯利润。”李明华信心满满地算着账继而感叹,“肉牛养殖真是选对了。”  村集体经济找到了增收渠道  在南江县肉牛产业不仅给养殖户注入信心,也为村集体发展经济注入强大动能。沙河镇跟八庙镇一样,是2022年南江县培育的肉牛养殖重点镇,目前存栏肉牛2000余头,去年出栏2000余头,规模养殖场8家,存栏1000余头。位于天桥村的肉牛养殖场算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存栏150余头,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超过80%。  “经过四处考察发现,种植业风险大,其他养殖业也不稳定,我们最终选择肉牛养殖,一是市县都支持,二是风险相对小些。”天桥村党支部书记苟仕东说,6名村干部筹集41万元,加上中央及省市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等项目资金,总共投入了320余万元。  产业发展的方向找到了,要想将肉牛养殖的优势充分放大,需要在降低饲养成本上下功夫。天桥村首先将关注点放在牛的饲料上。村里专门确定一个委员来经营牛场,利用村集体150余亩地种植玉米和牧草,解决20%的饲料需求,其余的还需要靠外购。“本地虽然秸秆丰富,但缺乏加工厂。”苟仕东说,他们每次都是联合附近几个养牛场一起去外省购买饲料,拉回来再分配,这样成本能降低些。  除了饲料,牛犊也是影响成本的一大因素。牛场如今仅10余头能繁母牛,其余都是从吉林购买的牛犊。“如果全部实行自繁自养,成本会更低,但还得扩场。”苟仕东说,村里准备再建一个存栏150头的养殖场,全部养能繁母牛,这样就可保证每年至少150头的出栏量,纯利润可达40多万元。  以前,天桥村集体经济收入仅靠20余台农机对外服务,一年不过5万元,现在有了养牛场,再加一个青储饲料加工厂,村集体经济可每年可达50万元左右。新的牛场建起后,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将达到80万-100万元,村民可分红20万元左右。  “建新牛场,又得投入几百万元。”苟仕东说,除了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外,金融活水的助力也是及时解渴。截至目前,农行南江县支行共支持420户肉牛养殖业主,贷款余额7457万元。农行巴中分行正在有针对性地调研,将推出一款专门支持肉牛养殖的贷款产品。  朝千牛村、万牛镇目标奋进  正直镇玉凤村则是通过引入龙头企业,走上了一条市场化发展肉牛养殖的路子。村党支部书记符敏介绍,村里利用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0万元,另自筹资金4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存栏150余头的肉牛养殖场,然后以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价格租赁给一家肉牛养殖公司。  “从租金来看,确实不高,但我们考虑的是进一步的深度合作。”符敏说,前些年村集体整治了400余亩撂荒地,除50亩水稻、30亩油菜外,还种植了100亩玉米和200余亩牧草,玉米和牧草卖给牛场,每年有18万余元的集体收益,加上牛场租金每年有20多万元。  目前,牛场共存栏100头能繁母牛,根据协议,牛场将带动全村村民发展肉牛养殖,牛场给村民提供能繁母牛,并负责所有技术培训和指导,牛场负责回购新生牛犊,村民每出售一头牛犊,每头可赚3000元左右。  引进龙头企业不仅让村民养牛有人带,降低个体养殖风险;企业带来的规范化养殖标准,还让养牛更绿色、更科学。牛场采用发酵床技术,牛在圈内散养,活动空间足,地面铺一层锯末、糠壳、少量沙土及发酵菌等,牛的粪便不断混合发酵,平时无臭味,每半年清除一次,清除物可直接做有机肥,目前免费提供给村上搞种植。  正直镇正在进一步推行“龙头+村集体资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去年底,全镇肉牛存栏量已达4689头、年出栏6000余头。目前,全镇肉牛养殖户共有462户,其中10头以上的养殖户52户,50头以上的养殖场16家,100头以上的规模场7家,牧草种植1500亩。  “今年我们的肉牛存栏量要达到1万头,明年要实现存栏2万头的目标,朝千牛村、万牛镇目标奋进。”副镇长刘小康说,按照母牛分散养殖、肉牛集中育肥的方式,具体规划已出台,还将建2个牧草加工厂和1个肉牛屠宰场,探索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19
“当时房子是卖给你,但地没卖给你,你把房子扩建了就是占了我的地”,“房子一直都这么大,我可没有占你的地。”在自贡荣县保华镇,本应是互相熟悉的老乡,眼下却是争论不休,甚至就要大打出手。经了解,这是发生在荣县保华镇洋叉坳村的一幕,此次纠纷争论的焦点是房子的原主人代先生将房子卖给吴先生后,吴先生在原基础上对房屋进行重新修建,代先生认为吴先生有扩建行为,占用了周围的耕地。按照农村“地随房走”的惯例,吴先生并不违反相关习俗,但代先生说当时合同中有约定到吴先生只有对周围耕地的种植权,并无修建权。由于当年合同签订时间久远、相关的手续也并不完备,合同双方对合同内容记忆不一致,导致调解难度较大。为保证公平公正,镇调委在查阅相关典型案例和法律知识后,首先将当事双方召集到洋叉坳村办公室进行谈话调解,通过“搭桥”邀请相关的老邻居、老干部积极引导双方沟通交流,减少误会、缓解情绪。面对两方都找不出清晰可靠的依据,镇调委会决定实地前往纠纷地现场考察,通过走访知情群众、比对房屋老旧照片信息,亲自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同时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以公平公开透明的方式划清界限,清晰了房屋确权面积。最终在镇调解委员会的努力下,吴先生记起当时合同确实写明自己只有房屋周围土地的种植权,承认扩建房屋占用了周围土地,同意赔偿代先生6000元损失费,代先生也表示不再追究此事责任,事情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其实,此类事件在荣县不算罕见,面对年代久远、难判真假、难找证据的纠纷,荣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网格员吹哨、调委会介入、两代表一委员参与、乡贤能人助力的方式,开展群众说事、百姓议事等多种形式的院坝会,一手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一手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把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人民群众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果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荣县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健全“共治、共享、共建”镇村矛盾纠纷调解治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调委介入、分类管理、宣传教育”的调解治理模式,实现社会矛盾纠纷摸排率100%,化解率稳居在98%以上,不断摸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近年来,自贡荣县高山镇探索“党建+农业+文旅”模式,依托生态特色农业和传统文化旅游等资源,以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抓手,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高山镇正义村,依托中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修建家宴中心,融合高山麻辣鸡、红色文化等特色符号,打造集餐饮、住宿、观光于一体的正安新村特色民宿。“我们村还入股了四川双溪明珠农业有限公司正义村农业观光产业园项目,打造集柑橘采摘、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正义村农业产业园,实现正义村年度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目标!”正义村党总支部书记曾明彬笑着说道。同样的事情在高山镇牛王庙村也正在发生,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薯种植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盘活合村并组后闲置的原牛王庙村办公阵地,投入260万元着力实施高山镇牛王庙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项目,新建1200㎡红薯粉加工厂房,年产量达100吨。项目投产后,带动全镇扩种面积1000余亩,带动300个季节性就业岗位、20个常年就业岗位,参与群众户均增收1000元。而这些也只是荣县探索集体经济增长的一个缩影,荣县聚焦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打造村村有思路、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助推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今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多措并举,激活“赏花”经济,切实撬动“春日经济”。完善设施建设,夯实“赏花”基础。为以桃花、樱花为媒,激活乡村振兴,玉堂街道组建文旅发展专班,多方争取美丽乡村道路建设、“千万工程”示范建设等项目资金,积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升级改造体育馆至苏山村上山道路6km,彻底打通北龛社区—苏山村—天星湖社区旅游环线;配套建设供水管网8km、生态停车场5000㎡、卫生厕所1个、垃圾中转站1个,完善了旅游标识标牌、电力、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赏花”氛围。邀请巴州融媒体、巴州新闻网、巴中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苏山村桃花、天星湖樱花花期、开放状况、周边服务等,营造浓厚氛围;并依托独有的汉文化、田园文化资源,成功举办桃花节、花朝节等活动,祭花神仪式、汉服表演、国风歌舞、游园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切实增强游客互动感、体验感。深化农旅融合,绘就“赏花”画卷。通过“赏花+”,切实点亮玉堂“赏花”经济。“赏花+露营”,以天星桥水库休闲区为基础,以天星路道路两旁樱花为特色,大力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踏青游玩、拍照打卡;“赏花+美食”,在桃花园、樱花道周边规范化建成苏山记忆、福韵休闲农庄等17家农家乐,规模化建成草莓采摘园2个、杨梅采摘园1个等体验项目,让游客玩得开心又舒心。截至目前,接待游客20余万人,旅游接待收入超5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0万元。(供稿:巴州区玉堂街道 施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近年来,自贡荣县旭阳镇依靠自然资源“破题”乡村旅游,通过采摘园、研学活动等形式打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共建和美乡村的“流量密码”。走进旭阳镇夜合村二组凤凰嘴聚丰养蚕专合社果桑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的深紫色桑葚挂满枝头。“这里的桑葚饱满多汁、柔软细腻,放入口中,果汁四溢、满口生香,味蕾透出桑果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正在采摘、品尝桑葚的吴女士说。“我们每年4月都要到这里来采摘,已经5年了。”据了解,该基地果桑种植面积十余亩,品种是从台湾引进的“无核大十”,具有果汁丰富、口感鲜甜等特点,采摘时间可持续到5月初。采摘蕃茄旭阳镇黑林村七组小塘沟18亩的千禧小番茄种植大棚里,红的、黄的、绿的各色小番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4月16日上午,大棚里就迎来了一批前来采摘的客人。“皮薄、汁多、好看又好吃。”随子女到黑林村务工的自贡市民刘婆婆已经摘了满满一箩筐,“每天都要来摘一点带回去,现摘的新鲜!”记者看到,每排番茄苗都笔直生长、高度已接近2米,每一分叉都挂着一长串小番茄,过入4月中旬,千禧小番茄也已成熟,最底层小番茄已可采摘,采摘期将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旭阳镇大井村的气温、日照、降水量等条件,非常适合樱桃生长。得益于此,大井村的樱桃外观和品质俱佳,种植的黑珍珠、马奶红、贵妃红等品种具有个大、色艳、味鲜等特点,根据樱桃成熟时间的不同,大井村的500余亩樱桃可一直采摘到5月中旬。双河口水库位于荣县旭阳镇,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因水库筑坝处两水交汇而得名。这里山高林密,崖壁陡峭,美景天然。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绿中泛蓝,因此被网友们戏称“九寨沟荣县分沟”。整个水库地处山林之中,远离城市的喧嚣,青碧如玉的水,让人望而沉醉,是徒步休闲的好去处。旭阳镇一碗水村是一个天然的避暑宝地,峡谷蜿蜒、绿树成萌,溪水潺潺、空谷鸟鸣,浅浅的小溪流,水质清流通,很适合带小朋友去踩水、打水仗、捉螃蟹、野餐,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每年夏天都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游玩。白塔山公园2022年底,全新的白塔山公园开园迎客,逶迤的盘山路、陡峭的攀爬道、弯曲的骑行道、彩色混凝土步行道、木质栈道,从山脚的池塘边、菜花地、灌木林中蜿蜒向白塔顶端攀岩而上,这座集运动、健身、怀古、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吸引了全城市民前往打卡。银锭桥是旭阳镇的新晋网红打卡地,以其独特的草原风光被大家称为“荣县大草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游玩。相约银锭桥,野餐、露营、拍照、采风……远离城市的喧嚣,看最美的日出、日落。(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幽幽。虽非盛夏,被釜溪河环绕的新湾村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近日,富顺县邓井关街道新湾村四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打卡,50余亩麦田秩序井然,麦叶翠绿,不妨跟随春风的轨迹,收集春日碎片。碎片Ⅰ:春日集市新湾村从2019年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完成改扩建道路8.841公里,核心区道路两边实现绿化2.74公里,改造厕所850个,安装路灯714盏,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等“六化”建设和“六网”建设基本完工。原来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泞难行的田坝、院坝摇身一变成为了干净、开阔的停车场,由新湾村经济合作联合社、狮市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修建的新湾村供销社毅然在立,在满足村内群众农副产品与日用品购买、农产品初加工的同时,考虑到了农户互联网购物的需求,真正实现快递直接寄到“家门口”。农户们自发挑着自家的鲜鱼、香椿、肥鸡和其他无污染农产品在供销社门口聚集,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商品交换集市。村民可在此间吃酒饮茶,绘制出属于新湾的中式田园映像。碎片Ⅱ:春日来客新湾村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景美、民富、仁和的和美乡村为目标,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园区、田园景区、农村社区“三区共建”的特色田园综合体,俨然成为了富顺人民的新晋后花园。恰至春和景明,富顺县安和实验小学、富顺一中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交警的保护下在新湾开展了春日郊游活动。“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同学们沿着游步道,在老虎山中感受山风拂面,在柑橘种植园体验果实采摘,在出行中增强与彼此的联系,感受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尝试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韵律。碎片Ⅲ:春日麦田四川盆地多丘壑,对于平原地区普遍应用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存在着先天短板。在富顺县积极打造四川丘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的方针下,新湾村把农业技术作为突破点,积极建设以“试验示范的新品种、节本增效的新技术、复合种植的新模式、构建产销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四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0余亩修剪整齐的麦田在风中摇曳,掀起层层麦浪,吸引大量市民驱车前来,在麦田中拍摄专属的春日大片。在精耕细作,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抢先打好春耕第一枪的同时,提供了乡村农旅融合的发展潜能。有效提高新湾的乡村知名度,盘活了周边其他旅游资源,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为务实推进“乡村人才引育留用”省级试点工作,健全引导激励优秀人才下乡留乡工作机制,探索乡村人才工作新路径,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日,四川轻化工大学—富顺县委组织部“一村一名博士”计划专题活动暨“新农人”下乡留乡研讨会在富顺县稻粱综合服务中心举办。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陈一君,四川轻化工大学机关党委书记毛亮,富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建出席活动。调研中,来自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先后参观了富顺县宏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稻粱园区大数据中心,与乡村人才进行深入交谈,进一步了解富顺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座谈会上,农业产业现代化、乡村旅游、食品生产技术、乡村规划四个专家指导组的博士代表和富顺县乡镇代表总结交流了“一村一名博士”计划启动以来博士到村工作情况,针对前期工作成果《富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题经营状况调研报告》及如何激励“新农人”下乡留乡开展了深入讨论。会议指出,富顺被确定为“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省级试点县,是深化巩固乡村人才工作的重要机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富顺县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开展“一村一名博士”计划合作,既是一次深化校地合作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下一步,双方将延续良好的合作基础,增添新的合作领域,共同探索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新路径,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4月15日,绵阳安州区界牌镇五显村产业道路整治项目现场,20余名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配比混凝土、铺设水稳层……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据了解,为彻底消除当地群众出行安全隐患和经济发展难题,界牌镇五显村在今年利用以工代赈项目进行了产业道路整治,对村上8004米道路进行新建和拓宽,总投资447万元,计划今年10月底竣工。该项目采取“农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的赈济模式,通过坝坝会、上门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以工代赈政策,发动村民特别是脱贫户、异地搬迁户等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便务工,充分发挥以“工”促就业、以“赈”促民生的实效,累计吸纳120余名当地村民就业,计划发放劳务报酬134.25万元。“我就是这里的村民,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实惠。我在这里既能照顾家里,还能在家门口务工赚钱。这条路修好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种的枇杷、猕猴桃就可以运输出去了。”施工村民王昌国高兴地说道。路美民心畅,路通百业兴。乡村道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动脉”,也是关系农村群众便捷出行的重要保障。界牌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也让五显村依托水果产业致富发展的村民们更好地向外运输猕猴桃、枇杷、葡萄等,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这个项目全程由镇政府、村民监督小组进行材料关、技术关、施工关‘三关’监督,目前已完成工程量20%。”界牌镇党委副书记陈磊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落地五显村,推动五显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同时,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就业增收。(供稿:安州区界牌镇 王晓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近日,位于青神县西龙镇金花村的沟儿边家庭农场十分热闹。采摘桑葚、垂钓小龙虾、赏花品茗……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前来体验田园乐趣。“带家人一起来放松心情的。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简直不要太舒服!” 来自夹江县的游客雨成表示,沟儿边家庭农场既能垂钓也能采摘,体验感十足。沟儿边家庭农场占地100余亩,是西龙镇金花村集体经济产业之一。村集体依托农村自然风貌,通过盘活撂荒地,整合村级资源,打造了集垂钓、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体验项目。吃农家饭、看农家景、享农家乐,该农场现已成为近郊游的新兴之选。每年三月底开业,今年来,日均接待游客约300人次,周末节假日可接待游客超千余人次,其中大部分来自眉山和乐山等周边区域。近年来,青神县抢抓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依托自然生态和乡村休闲资源,积极推进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构建集观赏、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拓宽了渠道,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陈甜 唐沁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