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走访坐标:长宁县梅白镇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科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高粱鸡蛋饼、红粮猪儿粑、高粱竹荪、红粮煨龙眼、红粮蒸仔排……近日,在长宁县梅白镇第二届高粱美食节活动现场,21道精心烹饪的高粱特色美食呈现在评委眼前,大家从菜品的创意、选料、配料、烹饪、摆盘、色泽、味道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考量,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最受欢迎红粱菜品”“最易制作红粱美食”“最有创意红粱佳肴”。高粱宴  “大家在做菜的时候,要把长宁特色竹元素融入进去,加以打磨后进行推广。”长宁县烹饪协会会长鲁山东表示,这届美食节比第一届效果更好,在创意创新方面、菜品质量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许多作品既可在市面上售卖,又可在群众餐桌上推广。  该县营养专家介绍说,高粱属于杂粮,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近年来,梅白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挖掘农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高粱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通过高粱美食节活动,庆祝丰收、讴歌劳动。今年全镇共发展订单高粱1万亩,预计产量2500吨,产值超过2300万元,可带动3375户高粱种植农户户均增收6800元。  “我们通过开发推广红粮系列健康美食,塑造长宁地标食材餐饮品牌,农旅融合丰富业态发展经济。”该镇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梅白镇将对现场展现的优秀菜品加强推广,同时继续深入挖掘高粱文化内涵,加强农旅融合,让高粱美食成为梅白的一张新名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9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杨茜)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不稳定因素发现、突发事件上报、特殊人群走访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论酷暑严寒,踩着忙碌的步伐穿行城市各个角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网格员”。自开展“双文明”创建工作以来,兴文县积极响应,多措并举,充分发挥1112名网格员基层治理效能,通过“变身”调解员、服务员、宣传员,积极投身平安兴文建设中来,为全县构建法治、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网格力量。 网格员发放宣传资料做好“调解员”,致力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员们及时排查发现,并报告网格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资、环保、经济、征地拆迁、医疗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化解工作,基层矛盾冲突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对排查中发现邻里关系不和、家庭纠纷等问题,主动上门劝说,第一时间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期。 做好“服务员”,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网格员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在基层一线扮演着“服务员”角色。通过收集掌握网格内各类社情民意,加强对生活困难、生活失意、心态失衡人员,困难单亲、失亲家庭,空巢老人、孤寡病弱、重点青少年等群体的跟踪走访,为网格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代办等便捷服务,让为民服务持续走深走实。 做好“宣传员”,让文明“落地生根”全县各乡镇充分发挥网格员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广泛发动网格内物业、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深入社区小巷、乡村院坝等,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面对面地把“双文明”创建意义、创城意义、进展成效传递给每一名群众,努力提高群众对“双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6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发挥康养气候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民宿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确立“康养胜地、避暑仙峰”发展定位,持续加强党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促进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供给和服务质量,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进而谋实做深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组织领导有力,规划“一盘棋” 建立“1+9”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面深入排摸乡域范围内民宿发展情况,依托乡国土空间规划,将发展民宿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方向,科学“排兵布阵”。加强统筹规划,将民宿发展纳入乡“十四五”规划,以打造“三大民宿集群”为目标,围绕仙峰山社区、群鱼社区村、大元社区村等区域,持续推进打造精品民宿。将民宿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态清洁小流域等项目整体谋划、通盘考虑,为民宿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支撑和设施保障。试点打造用力,探索“双模式”成立民宿发展协会,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群鱼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项目试点,探索打造党建引领下的“民宿产业+休闲旅游”双轮驱动乡村旅游示范点。依托仙云峰旅游度假区游客资源,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仙峰红豆腐、方竹笋、仙峰白酒等产业,推动方竹笋加工厂、红豆腐加工厂、洞藏酒厂等项目建设,探索实践“三产带动一产、一产推动二产”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融合。融合发展助力,组建“三个圈”依托仙峰苗族乡民宿协会、新乡贤联谊会等载体,建立线下民宿、合作社、景区联席会协作机制,组织沟通交流、活动探讨;搭建微信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动态共享游客食宿、游览等需求信息,推进民宿、景点、合作社之间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通,构建融合发展“朋友圈”。创新“体育+农业+旅游”休闲运动新模式,定期举办或承办“四八节”“采笋节”“篝火晚会”等特色活动,推出“苗族康养药膳”“方竹林下戏乌鸡”等特色菜品,健全“耍在仙峰、吃在仙峰、住在仙峰”全覆盖消费模式,完善乡情、乡味、乡韵全方位体验模式,形成吸引民众“向往圈”。强化市场监管,推动民宿食宿条件、收费标准、亲民服务等规范化管理,向内提素质、强能力;巧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向外树形象、增活力,打造内外联动“影响圈”。民宿产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档次和接待水平的提高,仙峰苗族乡也成功入选宜宾市乡村旅游重点镇,为写好写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的乡村旅游篇章奠定基础。(供稿:兴文县仙峰苗族乡)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25
(朱思雨 记者 侯云春 严易程 文/图)眼下正值桂圆成熟期,8月23日,在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高寺村,一串串沉甸甸的桂圆挂满了枝头,村民们正忙着修枝摘果,为夏季桂圆抢“鲜”上市做足准备。树上枝头桂圆“闹”的同时,树下也“别有天地”。“我们合作社目前实现了桂圆加龙虾的立体种养殖模式,水沟里养龙虾,土地上种桂圆,有效提高了综合收益。”据云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本强介绍,今年桂圆的产量比去年更好,预计能达到50多万元的总产值。村民正在采摘桂圆据了解,云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现种养殖规模100余亩。曾经,这里还是一片少有人踏足的荒地,近年来,村民们积极“开荒地”“辟良田”,如今,合作社农作物长势愈发喜人,村民们的“荷包”也鼓了起来。“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也正积极探索电商等经销模式,让大家更好地增收致富!”曾本强高兴地说。同样,在永兴镇四方村的四兴家庭农场内,一个个长势喜人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在取袋、摘果、装箱。四方村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光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猕猴桃生长。12年前,农场负责人林泽荣返乡种植起了猕猴桃,从起初的几亩“实验田”,到如今占地40余亩的猕猴桃基地,家庭农场的猕猴桃产值屡创新高,他也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村民正打包猕猴桃“预计今年农场的猕猴桃亩产量有2000多斤,亩产值能达到3万余元。”林泽荣说,未来还将引进更多新品种、培育新技术,争取实现“质”“量”双提升。同时也将带动鼓励周边农户参与猕猴桃种植,助力本地农业更好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翠屏区积极推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谱写农业“致富经”。下一步,翠屏区还将继续鼓励农业经济体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发展水果产业,通过产业规划和生态环保技术等模式,充分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记者从宜宾市乡村振兴局获悉,近日,按照2022年-2024年建成100个示范村、1000个达标村的目标,宜宾市遵循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和科学规划、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统筹整合各类村级层面创建的原则,向县(区)一次性下达3年分年度创建任务,即2022年建成示范村40个、达标村200个,2023年建成示范村30个、达标村400个,2024年建成示范村30个、达标村400个。  宜宾市明确了示范村、达标村建设的八大重点任务,细化量化考评指标示范村40个、达标村28个,重点考量群众满意度、村容村貌、群众得实惠3大板块,示范村要达到产业支撑强、生态环境美、乡风文明浓、村级治理好、幸福指数高的标准,达标村要达到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乡村建设整体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健全的标准。  为强化工作保障,宜宾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定期调度、通报专报、会商研究、暗访抽查等工作机制,明确市县领导、职能部门、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四个一”全覆盖联系指导制度,落实财政奖补、土地支撑、金融支持、加强项目库建设等保障措施,将工作成效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22
“我们在搬迁入住吴家坝聚居点后,聚居点一直没有公共厕所,平时外出如厕难、很不方便,之前也向政府反映了,公厕到底能不能修建呢?”“屏边彝族乡每逢赶场就交通拥堵,导致我们出行很困难,请问如何得到有效解决。”近日,屏边彝族乡屏边村“阳光问廉坝坝会”现场,来自6组的村民阿苦石古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现场干部提问。为进一步畅通干部与群众交流渠道,拉近干群关系,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近日,屏山县纪委监委“访廉问廉”直达屏边彝族乡屏边村,组织开展“阳光问廉坝坝会”,40余名彝汉群众、乡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倾听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大家要求建设的公共厕所,乡党委现已争取到资金,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马上开始修建,计划年前就能建成投入使用。”针对群众关心的公厕修建问题,村支部书记罗玉刚做了详细解答。此次坝坝会,坚持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由现场干部逐一解答,并询问群众是否满意,不满意由乡主要领导对提出问题进行表态并明确解决期限,待群众对问题解答满意后方可进行下一个问题提问。据悉,当天“阳光问廉坝坝会”上共收集问题16个,现场解决问题14个,剩余2个问题交办相关单位正在解决中。“这种在家门口的‘坝坝会’很接地气,极大的便利了我们,对于我们反映的问题,乡党委领导也积极表态作出回应,我们确实感到很满意。”坝坝会后,屏边村村民尼克哈度表示。本次阳光问廉活动直达基层一线听民意,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并及时整改,既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参与度,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阳光问廉’问出问题不是目的,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推动问题整改才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督导,压紧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问题落实整改,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利。”屏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屏山县纪委监委)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9
 (陈小芳 记者 侯云春 文/图)眼下时节,正是川南地区粮食秋收和喂养秋蚕的关键时期。8月16日,宜宾市高县可久镇南红岩村村民正地里家里来回穿梭收玉米。玉米丰收“今年我已收了3000多斤苞谷了,地里大概还能收400多斤。”红岩村村民陈恩聪说,眼下虽然“天干”,但他家的粮食基本没减产,除了玉米,他还种了花生、红薯、大豆等农作物。让陈恩聪开心的,不仅有粮食丰收,还有家里养的蚕茧。今年前三批蚕,他家收入了近4万元,第四批蚕月底卖茧又可收入1万元左右。陈恩聪说,这段时间,既要忙秋收又要忙养蚕,还要尽量避开持续的高温烘烤,一家人着实忙得够呛,但累并快乐着。红岩村村民陈恩聪在喂蚕今年来,高县以“科技兴蚕”为抓手,着力解决蚕、桑品种问题,各级蚕技人员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坝会、农民夜校等阵地,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督促蚕农抓好桑园“三冬”管理,为桑叶丰产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广播、微信群等载体广泛宣传、发布相关蚕桑产业政策、信息,鼓励蚕农积极从事蚕桑生产增收。同时,依托全县301间小蚕共育室和32个专业化小蚕共育工厂,继续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技术,提升蚕茧质量和单产助农增收,加速推进全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今年该县近10万名蚕农已出售鲜茧8090.9吨,茧款收入3.64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8-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连日来,受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影响,长宁县部分村镇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水来了,水来了!”8月16日下午,在铜鼓镇天泉村公路旁,排队等候的村民们看着红色的消防救援车驶来高兴地喊道。  长宁县政府专职消防队铜鼓分队的消防车一停稳,村里的党员干部配合消防员接好水管为群众接水,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将水送到家中。村民们你一桶,我一担的,看着清澈的水柱从消防车里流进水桶,村民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太感谢党委政府了,我们还不晓得咋办时他们就送水来了。”天泉村16组刘明新表示,他今年79岁了,已经很多年没遇到过今年这样的天旱了,持续高温下,周边的天然水井都干完了,钻的水井几乎都没有水了,挑水都难找地方了。  据了解,旱情发生以来,铜鼓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总抓,分管领导协调联动,各驻村领导摸排跟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抗旱工作,根据辖区内蓄水情况,对水库、河道、山塘等水利灌溉资源进行统筹合理调度,全力保障用水需求,积极协调消防队、环卫所送水,解决群众临时性饮水困难。  当天,长宁县政府专职消防队铜鼓分队共为100余名村民送去11吨水,基本保证了村民们生活用水的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消防救援人员“为民送水”的举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该队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根据当地村民需求,持续开展送水工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18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罗瑞)落白亮村位于兴文县东部,大河苗族乡北部,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580米,辖9个村民小组1185户4188人,传统农业种植做为主要经济来源,受土地石漠化影响,群众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村落,是兴文县较为典型的贫困村之一。“以前我们这油沙坡种啥收成都不好,村里穷得很,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稀泥,现在我们也修上了二环路........”在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提起县人大代表郑元满,村民们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郑元满今年27岁的郑元满是一位“95”后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1年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后,他被推选为兴文县第十七届县人大代表、大河苗族乡第十九届乡人大代表,自当选为人大代表后,他自觉扛起联系选民、服务选民、为民履职责任担当,牢记参选时的初心使命,时刻践行“为群众办实事”诺言,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和人大代表双重身份优势,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贫困村迎来了“引路人”2015年在外打拼小有成就的郑元满回乡过节,看着郑元满生意做得如火如荼,同乡罗友富羡慕地说:“元满,你生意做得这么好,可以带着我们一起干不?”看着满是油砂的黄坡和朴实的老乡,他陷入了沉思,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正富,经过同原党组织一般人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商议致富路径,带领家乡群众发展香桂产业,同时治理土地石漠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规划容易实施难,香桂幼苗价格昂贵,生长周期长,不少村民担心亏损,推进并不像想象一样顺利,郑元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群众的担忧,他和村两委班子分组召开院坝会、入户宣传,调动群众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激情,并拿出在外打拼积累的资金订购20万株幼苗,发放群众免费种植,成苗后按协议高价回收,为了保障群众种植的成活率,提高抵御病虫害能力,他同村两委一起一边学习种植知识一边向群众普及传授,经过几年的经营,如今的落白亮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枝条在风中摇曳,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全村已有538人从事香桂产业,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已达4500亩,年产值375万元,香桂产业成为落白亮村的一株“摇钱树”。致富奔康有了“领头雁”2021年在党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下,郑元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面对各种“头衔”,他默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履行好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优势,团结携手“两委”班子,在香桂产业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多产业齐头并进,带领全村群众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共同奔上致富的康庄大道。1年多来,他首先始终坚守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念,从帮助村民改变“等靠要”思想、摒弃陈规陋习入手,组织本村6名县乡人大代表分9个宣讲小组召开夜间小讲堂,向群众宣讲医保政策、土地法规、农业补贴、村规民约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带头组织两委班子、人大代表开展公共卫生清理,引导群众逐渐主动参与到村居环境整治、基层法治建设和“双文明”创建等工作当中,落白亮村先后获评市级文明示范村、省级重点帮扶优秀村等荣誉称号;围绕“党建引领出路子、村资公司建链子、规模种植成林子、门前池塘养虾子、百姓兜里有票子”发展思路,他带领两委干部、人大代表逐户宣传动员,建立起“村党组织+村资公司+专合社+农户”集体经济模式,成立村集体资产公司,搭建竹产业专合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在传统的农业产业基础上集中连片造竹种竹,通过公司承包土地,以“集中经营、量化入股”方式,带动全村586户农户连片发展竹产业5000余亩,建成落白亮村巨黄竹示范基地解决带动就业150人,实现收入收益分红4.6万元,依托稻虾、巨黄竹产业,大力发展集钓虾、采笋等农业体验项目和亲子旅游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打造集农业生产、旅游休闲的现代农业园区稳步推进,走出了一条“一山一坝”产业发展新路径,今后的落白亮村将变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郑元满同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但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好代表的模范作用,还不断加强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民声,掌握社情民意,时刻反映百姓呼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不当“挂名代表”和哑巴代表的心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7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刘宇)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抓实水源、河道保护,有效破解天旱期缺、雨大成灾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近日,大河苗族乡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带头,对乡域范围河道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肃清河道面源污染,同时,调研督导、协助推进我乡2022年度山洪沟治理民生项目实施。河道环境卫生大整治现场照片活动中,代表们发挥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分工合作,积极开展河岸垃圾清理,协助完成山洪沟治理项目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协调,调度三台挖机、两台铲车推进河道清淤及河堤拓宽,助力2022年度民生项目加速实施,为实现青山绿水美丽田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洪沟治理现场照片换届以来,大河苗族乡人大主席团在乡党委领导下,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发挥代表主观能动性为着力点,带领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践行监督员的职责,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双文明创建等各条战线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7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刘宇)8月15日晚,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召开防汛抗旱暨森林防灭火专题会议,传达省市领导有关批示要求和县防汛抗旱暨森林防灭火专题会议精神,通报有关情况,安排部署全乡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灭火等相关工作。在家班子成员、乡林业站负责人和1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议就我乡森林防灭火及抗旱救灾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进行了分析研判,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会议要求,要以人为中心,做好极端天气应对,以最严的举措、最实的作风,做好近期各项工作。一是森林防灭火工作。要恢复森林防火卡口卡点设置,落实值班值守人员;清理管控“五类人员”,形成“五类人员”管理台账,责任落实到人;乡、村、组护林员走村入户做好森林防火宣传,确保人人皆知、户户尽晓;清理维护应急救援装备,查漏补缺,科学调配;加强林区隐患排查及输配电线路巡查,及时清理处置火险隐患。二是抗旱救灾工作。要分类别对不同程度存在用水困难的群众进行排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送水工作;要分析研判共用水源的群众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用水紧缺的情况,并及时做好应对预案;要每天上报用水紧缺情况,反映当前实际困难。三是迎峰度夏保电工作。要首先确保群众用电,全乡暂停工业生产用电,倡导全民节约用电;出现电路故障、断电情况,要第一时间向群众做好解释。四是防汛减灾工作。要做好大旱之后必有大雨的准备,加强对地灾点、山洪沟、山间溪谷以及在建工地的巡查。五是安全生产工作。户外作业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监管;常态化做好消防、燃气、危险化学品以及疫情防控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7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刘宇)近日来,受连续高温酷暑天气影响,兴文县大河苗族乡部分饮用水水库、蓄水池储水量骤降,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出现饮水困难现象。走访群众为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饮水困难问题,大河苗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通过“查、寻、调、送”四步法,凝聚党群合力,倡导群众节约用水,党群共渡难关。组建联系村领导为组长,联系村干部、村组干部为成员的101支抗旱工作小分队,深入实地查看、走访摸排用水困难群众,引导群众主动“开源节流”,发动群众主动灵活开展生产、生活自救。送水现场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积极投身抗旱行动中,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迅速组建“抗旱志愿服务队”,为身边群众积极寻找水源,主动为散居或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特殊人群运送生活用水,解决特殊困难人群的燃眉之急。结合摸排了解情况,联合消防站统筹调度,不间断为缺水严重且找不到新水源地的村民群众开展集中送水供水,共同应对干旱天气,解决百姓实际困难。酷暑无情、人间有爱。此次抗旱行动中,各党组织闻令而动、主动作为,发动300余名党员、人大代表、乡贤等共同参与抗旱行动,凝聚党群力量,共渡高温旱情。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7
八月秋风起,沃野丰收忙。眼下正值大春粮食丰收时节,高县广袤田野间,色彩斑斓。随处可见收割、晾晒的热闹场景,一幅幅喜悦的“丰收图”写满大地。今年,该县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稳生产,确保土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据悉,今年的大春粮食总产量预计26.31万吨。藏粮于地  夯实农业“基本盘”清晨,天刚蒙蒙亮,高县胜天镇马鞍村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机器的轰鸣声就已响彻田野。1亩田的水稻不到1小时便轻松收割完成,种植大户龚流银看着来回穿梭的收割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以前的‘巴掌田’农机施展不开,种起来很头疼,现在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灌溉、收割都很方便,省事了不少哟。”龚流银自豪地介绍,今年他一口气承包了50余亩水田种植水稻,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他种粮更有底气。在罗场镇田村村的“粮田桑海”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呈现出优美“指纹”。据悉,该项目流转土地2200亩,将用于发展水稻、大豆、玉米、红薯、油料等农作物种植,成为当地的又一座“粮仓”。而在复兴、庆岭、胜天等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为了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今年,该县持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开展高标准农田“百日会战”,将3.88万亩建设任务落户在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镇,通过道路优化拓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实现地块的小变大、陡变平、机耕路的互连互通,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粮食高产区。今年高县计划粮食种植面积69.8万亩,按照应种尽种、满种尽种要求,及时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13个镇,并在播栽期间动态收集掌握落实情况,大力推广“大豆+高粱”“大豆+玉米”“粮+桑”等农作物套种模式,努力增种扩面。同时,深入开展“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动员群众复耕撂荒地,支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全程托管等方式参与撂荒地耕种;镇、村社组织代耕服务队代耕代种,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藏粮于技  科技助力夺高产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有了高标准农田为基础,农机得以大展身手,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难题,让农业生产变的简单且高效。“多亏有了小农机,我们这梯田种起来也轻松了不少。”连日来,在来复镇大山村,上千亩梯田水稻展开了丰收画卷,多台小农机在山间奏响了丰收序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让村民杜华江颇为感触。高县多山地、丘陵,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水稻、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生产急需的中小型农用生产、加工机械,并落实相关的农机购买补贴。全县农机总动力25.1万千瓦,小型农机的普及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农业生产按下了“快进键”,也为该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更为粮食丰收增加了保障。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科技”越来越多地出现;农技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开方”;优选良种、集中育苗、统防统治、机械化抢收,从播种到收获,科技力量在田野间激发出澎湃动能,助力粮食稳产高产,让丰收变增收,稳住“米袋子”的同时也充盈了农户的“钱袋子”。(供稿:高县融媒 罗景萍)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7
近日,笔者从高县获悉,全国农技中心日前公布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名单,高县菲诺柠檬种植专业合作社名列其中,是四川全省入选的四个单位(企业)之一。该专合社位于高县沙河镇,是该县柠檬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核心区面积4817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5000余亩。据了解,该专合社与四川省卫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柠檬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战略合作,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合理用药防控技术措施,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柠檬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面积近10000亩,已取得有机认证面积1043亩;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实施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展示任务,多次开展或承担绿色防控观摩培训活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配套技术模式;总结形成的“柠檬产业绿色防控技术”在四川省柠檬主产区进行复制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四川柠檬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高县是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产业基础和绿色防控基础扎实。近年来,高县以来复大雁岭、茶叶产业环线、文江云山、蕉村青云等IPM示范区为核心示范基地,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合理用药防控技术措施,集成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对县域内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在册管理,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全程记录病虫害防控措施,建立数据库;逐步建立物联网系统,实现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对生产基地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农民田间学校、新闻媒介专题采访、科技赶场等形式的活动,以及微信、QQ、明白纸、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普及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扩大绿色防控影响,持续有效推进绿色防控工作。“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艰巨的系统工程。”该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对绿色防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认识,加强绿色防控新技术和新药械的推广运用,把各项绿色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促进形成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保障全县农业产业健康安全持续发展。(供稿:高县融媒 陈小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7
 8月8-12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2020级3名本科生、2021级1名本科生、2022级1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四川农业大学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筠连县,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马晓平博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肉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岗位专家、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肉牛产业技术团队首席专家、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左之才教授团队成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昭觉团成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指导下,开展“情系三农 青春助农——肉牛养殖我先行”主题活动。汇报会上回赠学生《中兽医》教材由于筠连县新冠肺炎疫情管控要求,8月8日筠连团全体成员到筠集中在浙商大酒店住地,自学由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筠连县养牛协会提供的筠连县情、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筠连黄牛”地方标准电子版资料;8月9-11日连续3天深入7个镇乡12个村19个新型农业(肉牛)经营主体调查了解情况;8月12日上午,在筠连县卫生健康局六楼会议室、经信商务科技局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四川农业大学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筠连团工作汇报会。在沐爱镇金溪村、周坪村、沿河村,镇舟镇景阳村、金钟村、云岭村、巡司镇大乐瓦村,联合苗族乡光明村、高坪苗族乡英雄村、麻园村、蒿坝镇龙盘村、筠连镇联络村,与19个肉牛养殖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交流了肉牛饲养管理技术18种、肉牛疾病防控技术4种、牛粪资源化利用技术2种,指出这些牛场存在的涉及环保、安全问题4个,要求当即完成整改2个、延迟到8月30日前完成整改2个。仲秀家庭农场    在镇舟镇云岭村筠连县仲秀家庭农场工作时,卢仲秀高兴地说,这是她家第一次迎来了这么多大学生,自己的大女(潘蕊)正在筠连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马晓平博士给女儿的建议让女儿打消了读畜牧兽医专业无用的念头。她家肉牛饲养密度过大,将在十五天之内改变。位于联合苗族乡光明村的筠连县楠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牛场属国有资产企业、集体牛场,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张义春兽医师说,他平时也非常关注肉牛身体健康,就是没有发现场内已有少量牛发生皮肤病,说明他工作不够仔细,感谢川农马教授一行给予的技术支持。在四川农业大学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筠连团工作汇报会上,共青团筠连县委员会副书记万晓、县经信商务科技局总经济师李明骏、县委人才办副主任李重霖参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讲话。李重霖要求大家“坚定信心,把握发展风口,未来前景最好”,希望大家“发挥自身优势,躬耕经营农村,乡村大有可为”,筠连县欢迎大家,大家都是筠连县需要的人才。李明骏强调,大家“拜师要有诚心”“学习要有恒心”“发展要有信心”,可借助四川农业大学申报省市科技项目,助推产业发展。万晓介绍了筠连县共青团情况,表示随时为四川农业大学团委提供优质服务,欢迎四川农业大学师生随时到筠连县开展智力帮扶活动。来自高坪苗族乡英雄村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郭小婷,代表筠连团汇报了他们此行的工作情况,代表此次4名本科生(郭小婷、吕欣瑶、谢正杰、马成)、1名硕士研究生(李志国)表示,回到学校一定好好读书,以最优异成绩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马晓平科普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马晓平博士、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反刍饲料技术研究所自贡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方师吴小燕硕士、四川瑞芳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曾富强研究员分别报告了“能繁母牛蹄病治疗”“繁殖母牛营养与饲养管理误区”、“常用消毒药使用误区”,广州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展示了公司部分科技成果。筠连县12个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水产办)负责人、60个肉牛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参会,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县养牛协会会长王成研究员主持汇报会。共青团筠连县委书记周凇玮、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郑家林,利用工作间隙看望了筠连团师生一行,分别介绍了筠连县农村青年种养情况、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及技术需求。筠连肉牛以“筠连黄牛”为品牌。筠连黄牛,1948年6月《续修筠连县志》称“筠连山牛”,1960年8月《宜宾农业(1949~1959)》定名“筠连黄牛”,2016年7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11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筠连县,2017年4月被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赞誉为“中国南方肉牛产业扶贫第一县”,同年11月被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黄牛之乡”。2021年,筠连全县肉牛综合产值70.5亿元,肉牛存出栏量18.6万头(出栏肉牛6.03万头),居全省农区县第2位、川南第1位;筠连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肉牛养殖模式,2021年5月5日被央视(CCTV-4《国家记忆》栏目)10集大型纪录片《大国粮仓》第三集《牛羊繁盛》报道推广,筠连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2021年2月1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川府函〔2021〕41号)。(供稿: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王成 罗英 罗永灵 段品先)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6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刘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结合“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学习调研讨论主题活动,大河苗族乡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文明苗乡全域创建”主题,有力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双文明”创建工作。经前期的广泛动员和大力宣传,不少村社涌现出了一批创建先行点、示范点,倡导大家参照学习。推进会现场“双文明”创建取得成效,下一步,全乡各村社持续带动拟创建农户,对标准抠细节,攻坚克难狠抓整改,确保“双文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5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 “今年,我家总共种了9亩高梁,大概有4000多斤,收入大概有1.6-1.7万元左右,明年我打算承包一点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刘家镇松林村2社种植户蒋庭芬笑嘻嘻地说。收购现场12日,在刘家村松林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该村高粱种植农户用三轮车、摩托车、电瓶车载着红灿灿的高粱陆续挤满了磅秤。现场地面既有一滴滴汗水打湿的痕迹,更有充满丰收的喜悦。据悉,为助力乡村振兴,长兴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刘家镇松林村建立“百企兴百村”机制,在该村发展订单红粮,以7.8元/公斤的保底价格进行收购,既确保了公司生产原料供应,又带动了农户增收。据了解,刘家镇松林村结合村情实际,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发展酿酒专用粮,带动农户发展高粱600亩,预计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5
风吹稻花香,又到丰收季。近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镇上古村的大山深处,上千亩梯田披上了金色秋装。放眼望去,层层梯田,金黄叠翠,错落有致,如链似带,美不胜收。清晨,阳光穿透云雾,洒向梯田,饱满稻穗惬意地沐浴着晨光。微风骤起,稻浪翻滚,稻香弥漫,一条条优美曲线在山间铺展开来,勾勒出一幅壮阔美丽的丰收画卷。上古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模式。千百年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让贫瘠土地变为了美丽粮仓。一代代种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弯弯曲曲的“等高线”里绵延,记录着上古村人的勤劳足迹,也讲述着这个时代的精彩变迁。(供稿:高县融媒 罗景萍 袁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5
 “这一季喂了4张蚕,7000多块钱到手了。”7月29日,在高县来复镇茧站,蚕农陈小林拿着刚到手的结算票据乐呵呵地说。夏茧收获季,一大早,茧站门口就已人头攒动,前来售茧的蚕农络绎不绝。当天上午收购量就达到了4000多公斤。在该县的嘉乐、罗场等蚕桑大镇,各收购点也开始陆续开称收购第三季蚕茧,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拥有蚕桑种植面积23.5万亩,近10万蚕农。良好的蚕桑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使桑蚕成为了当地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悉,今年1—6月,高县共发放蚕种14.4万张,产茧6104吨,蚕农茧款收入达到2.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蚕茧收购价格持续向好,稳定在46—48元/公斤左右,再加上科技养蚕助力,蚕茧产量提高,喂养1张蚕收入超过2000元的比比皆是。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蚕桑产业与推动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共育支撑+科学养蚕”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让其在助农增收上释放出更大活力。“以前养蚕要从蚕种开始,一年最多能养4批蚕,现在有了小蚕共育,拿回家十来天就能上蔟结茧,省事不说,还能多喂两季。”说起小蚕共育,蚕农陈玉芳忍不住称赞。小蚕共育技术是该县为更好提升养蚕效益而重点推广的科学养蚕技术。通过将共育室建到镇、村,采取工厂化、集约化方式集中为村民养育1—3龄期小蚕,不仅能让小蚕发育整齐、发病率低,而且每季可为蚕农减少8—10天的饲养时间,蚕农不再操心小蚕,专喂大蚕,出茧快,效益好。“我们每季喂2张蚕,现在至少可以喂5季,共育的蚕产茧量也要高得多,几个月下来还是有2万多块钱收入。”蚕农李明芬刚售完茧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清理蚕房,准备迎接下一季小蚕的到来。除了小蚕共育技术的支撑,桑园管理和喂养技术也是蚕茧增产的关键。该县蚕桑站狠抓技术培训,农技员走村入户指导蚕农进行桑园管理,并不断强化蚕、桑品种改良,积极推广方格簇、省力化养蚕技术,通过攻单产、提质量,进一步增加蚕农收入。“以前养蚕靠运气,现在有了技术保障,我们有信心把桑树种好,多喂蚕、多卖钱。”蚕农牟玉强前两季蚕共收入了1.3万元,精心喂养的第三季蚕即将迎来收获期,尝到甜头的他对养蚕充满了信心。据悉,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加强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扩大共育范围,同时积极推广“公司+蚕农”订单模式,进一步延伸蚕桑产业链条,推动蚕桑产业向中高端、集群化发展,促进蚕农增收、蚕企增效,不断擦亮“中国蚕桑之乡”这块金字招牌。(供稿:高县融媒 罗景萍 袁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5
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突出“绿色、生态、优质、高产、高效”产业定位,将“绿色”植入粮食生产全过程,探索出“优质稻+鱼”“优质稻+虾”“优质稻+鳖”等综合种养模式,有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生态系统修复,助力农民增收。目前李端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达24000亩,其中“优质稻+N”面积达3500亩。强主体,做实水稻基地。鼓励大户带中户、中户带小户的办法,积极培育种植大户,鼓励其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实现规模化种植,促增产、保增收,实现共赢。目前,全镇共有承包土地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2户。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渔米之乡等项目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在其林村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基础上,打造2000亩水稻高质高效产业带,建立水稻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示范核心基地。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抗性好的水稻种子,提供基地所需肥料等生产物资,今年以来,共计发放种子11500公斤、肥料56吨、病虫害统防统治4200亩。强技术,做优水稻品种。依托其林村低纬度高海拔,热量与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工业污染较少等优势,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培训、技术合作等方式,率先推行“稻渔共生系统”模式,成功探索出“优质稻+鱼”“优质稻+虾”“优质稻+鳖”“优质稻+蟹”等“优质稻+”综合种养模式。聘请省农科院、农业农村局等省、市、区部门农业专家,成立水稻专业人才资源库和农业巡回技术服务小组,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技“三统”管理,整合农民夜校、农民网校等资源,开设稻鱼、稻鳖、稻虾等特色种养“点题式”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种养水平。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开展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讲座20余次、现场技术指导20余次、集中培训种植户1410户。强服务,做强水稻产量。深化与省农科院合作,通过项目带动+校地合作,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水稻绿色高质争取项目、省农业农村厅优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县项目,采取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模式,择优选择宜香优2115、内6优等品种种植,采取宽窄行规范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底肥一道清种植技术,通过“优质稻+”控害、理化诱控、低毒农药配套高功效施药器械等方式,实现优质稻绿色高效水平。 (供稿:翠屏区李端镇 余鲸)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