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图)从7月下旬开始,浙江省援川干部借助温岭市电商平台,助销阆中当地农产品,让传统农产品“触电”找市场,走出一条致富新路。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智慧大棚小番茄丰收七、八月正是四川阆中小番茄采摘季,在五龙村智慧大棚产业园里,负责人龚莘文这几天十分忙碌,眼下,产业园的12亩6万斤小番茄迎来了大丰收。阆中市阳光、雨量充足,当地小番茄甜度高、颗粒大。但由于产业起步晚,知名度不高,小番茄的销路受到了影响,有的果实甚至来不及采摘,直接掉落在地里。五龙村小番茄分级包装上市为了将山里新鲜的小番茄及时销售出去,龚莘文在果子上市前一个月,就奔走在附近各大小水果批发市场联系销路。但收购价格低,刨去各种成本,剩下的利润并不多。在他的产业园内,很多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都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借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7月下旬以来浙江省援川干部冯骏携手温岭市当地电商平台,将该产业园的品牌农特产品集中亮相。短短两天,吸引了400多位消费者关注和下单,共销出1200多斤。冯骏告诉笔者,希望借助东部电商平台,让更多的阆中优质农产品,卖到全国,卖到全世界,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五龙村小番茄销往浙江省温岭市市场据了解,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浙江温岭市和四川阆中市两地“结亲”。温岭市此次选派的专业技术人才共12名,涉及农水、卫健、教育、民政、行政审批、融媒体等系统和部门,将在乡村振兴、园区建设、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2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图)至7月底,四川省阆中市对全市范围内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780户2064人统一购买南充市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充惠保”,有效降低其可能因病因灾因突发意外导致的返贫致贫风险。为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阆中市医疗保障局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战略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医疗保障实践结合起来,严格执行脱贫不脱政策,联合多部门形成合力,不断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多措并举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效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奋力消除老百姓的疾病治疗后顾之忧。阆中市医保局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突出重点,确保重点人群参保到位。广泛宣传城乡居民医保新政策,扩大政策知晓面,营造全员积极参保的氛围,采取“依托乡村平台,分解目标任务,强化督查考核”的参保模式,确保城乡居民医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实现应保尽保、颗粒归仓。除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由市财政统一代缴参保外,针对排查出的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每月均在医保系统内进行比对,并将筛查出的未参保对象下发至相关乡镇,督促乡镇(街道)对其参保情况进行核实、代缴,确保参保标识全覆盖。精准施策,确保医疗保障落实到位。在门诊报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三类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由家庭签约服务医生协助其办理慢性病审批卡,确保待遇及时享受。在住院报销方面,出台《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明确救助方式和标准,将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顶梁柱公益扶贫”保险项目和乡镇临时救助范围。部门联动,确保帮扶动态监测到位。做好不同群体的分类分批服务,对已患重大疾病、慢性病和疑难疾病的贫困边缘人群进行重点监测,针对农村地区高发疾病,不断积累、维护和开发数据,实行智能化动态监测,加强行业部门间的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每月由医保局按时汇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慢病、门诊重大疾病和住院报销情况后,反馈到乡到村集中公示接受监督。加强与卫健、民政、残联、乡村振兴等多部门联动,健全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对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对象,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人群(每季度均在系统中筛选个人住院支付费用超过3万元的城乡普通参保居民名单)及时反馈,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相关乡镇及时入户开展动态监测,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强化宣教,确保惠民政策普及到位。定期举办“医保政务服务大讲堂”系列专题讲座,并面向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业务下沉相关基层延伸机构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培训,同时,从健康中国战略“治未病”的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医保政策,详细解读各类业务经办流程,积极利用专项治理、文明卫生实践战、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普及惠民政策,讲好医保故事,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参保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与生活方式,掌握基本医疗卫生知识与科学保健知识,手把手为群众办实事,面对面解老百姓疑惑,扩大医保政策知晓率,让医保政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在“十四五”期间全力以赴取得医保领域各项工作好成绩的同时,巩固拓展医保健康扶贫成果,实现医疗救治和健康预防并举的全民健康覆盖发展策略。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8-02
相如街道,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成片发展青花椒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把古楼沟这个贫困村变成了示范村。徐家镇聚焦产业发展,引进业主投资上亿元建设万亩果蔬产业园,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兴旺镇柑橘、中药材、稻鱼等产业园交相辉映,特别是引进德康集团,年出栏生猪可达12.5万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七月的蓬安,骄阳似火,田间地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拉练现场7月26日,蓬安县举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拉练。1天时间、4条线路、21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白天拉练评比现场,晚上统筹调度工作。与会人员进园区、问农家、看变化,有由衷的点赞、有中肯的建议、有深入的探讨、有实际的总结。通过相互比、相互学,寻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密码”。青虾养殖产业园内,工人正在打捞青虾产业发展有活力 乡村振兴添动力盛夏的蓬安,广袤的田野上生机勃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千家万户,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在田野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诉说着新农村的幸福故事……这些美丽图景,正是蓬安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注脚。走进龙蚕镇千丘塝村,连片的水产基地呈现在与会人员面前。“千丘塝村的水产养殖面积近3000亩,是全省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也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渔业养殖基地和水产专业合作社。”龙蚕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该水产养殖基地规模养殖乌鱼、黄颡鱼、甲鱼等水产品,年产量900余吨,年产值1000余万元。作为全省集体经济示范村,巨龙镇羊角嘴村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以“一子动”带动“全盘活”。该村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模式,大力发展四大产业(粮油、生猪、晚熟柑橘、水产),建成占地6000余亩的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实现存款6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均增收1100元。“羊角嘴村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正源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该镇黄梁村自然条件和基础较差,通过回引优秀乡友返乡创业,建成种养循环产业园,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现正在探讨“因地制宜、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兴旺镇三青沟村志愿者教小朋友垃圾分类一路走来,沃野处处放新歌。兴旺镇三青沟村引进德康集团发展仔猪繁育,年出栏生猪可达12.5万头,同时配建千亩柑橘基地,发展种养循环,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杨家镇伏岭村通过引进业主组建兴农种养专合社,养殖黑山羊,打造“伏岭黑山羊”品牌,目前已成功注册商标,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年产值达到600万元以上,群众户均年增收5000元;锦屏镇两路口社区建成3000亩经果林产业园,年产值200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石孔乡围绕“石孔贡米”做文章,建成了以小玉村为中心的3000亩贡米种植示范区,助力品牌做大做强;平头乡庙儿坝村采取“公司+科研院所+专合社+农户”模式,建成500多亩的青虾扩繁基地,推行稻虾养殖模式,辐射范围广、增收前景好……“这几年,蓬安建成桑海、中药材、花木、花椒、有机稻、优质柑橘6个万亩级产业基地和163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基本形成全域推进的产业格局。”蓬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一个观摩点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观摩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我们将结合地域实际,发展好产业,继续推动利溪镇迈向振兴!”利溪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排放整齐的分类垃圾桶人居环境大变样 群众幸福指数高进入徐家镇蓬池坝村,道路两旁开满鲜艳的格桑花,掩映在干净的青山绿树下,整座村庄干净整洁,清新雅致。回想起过去的村子,村民们用三个字形容:“脏、乱、差!”“如今,每天晚饭后,大家都会出来转一转,聊聊家常,呼吸清新的空气,十分惬意!”村民杨秀碧说,“近几年,政府投入很多钱改善环境,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蓬池坝村的变化离不开该村大力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为提升村容村貌,该村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全村道路两旁栽种格桑花,让整个村庄变得更加生态、美丽、宜居。与会人员所到之处,点赞声一片。相如街道古楼沟村改造农房100余户、卫生厕所200余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睦坝镇通过打造“坝上田园、坝上公园、坝上家园”,真正实现宜居宜业。巨龙镇羊角嘴村开展风貌提升、美丽庭院、卫生评比“三大行动”,爱卫新风扑面而来……“这一次观摩,给我非常大的震撼。各个村都有特色亮点,这对我们下一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宝贵借鉴。”一名与会人员说。各村变化的不仅是“颜值”,还有老百姓的生活。“大家到屋里来坐,吃点水果,随便参观哈……”家住周口街道牛毛漩村的罗云清热情地招呼着与会人员,她说家里第一次来这么多“客人”,很有面子。崭新的厨房橱柜、干净的卫生厕所……罗云清家和城里人的生活条件没多大差别。“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家实施了改厨改厕。如今厨房整洁靓丽,厕所也不再臭气熏天,还消除了安全隐患。”罗云清开心地说。拉练现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蓬安县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推进。蓬安县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把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总结经验、精准施策、有序推进,持续抓重点、攻难点、推亮点,努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孩子们在儿童之家玩耍基层治理显成效 人民生活更美好“一路走来,产业之花处处盛开。”与会人员越看越兴奋,越看越信心十足。信心既来源于产业发展,也来自改革驱动。“改革改出铁班子,治村治出好生活。”相如街道古楼沟村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今年的村级换届,实现了五大变化:面积由小变大,从2.3平方公里增加到5平方公里;人口由少变多,从878人增加到1716人;干部由年老变年轻,村常职干部平均年龄从57岁下降至44岁,最低学历由小学文化提升到高中文化;实力由弱变强,整合资源、产业等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成功打造了古楼沟村电商示范基地、青花椒产业基地;服务效能由低变高,建立村级代办机制,让原来的“等待办”“跑路办”变为“就近办”“随时办”“上门办”“代理办”。这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新探索不是古楼沟村的特有。蓬安县21个乡镇(街道)全面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建制村调减至228个、减幅达57.8%;全县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5.8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上届提高21.7%;乡村致富带头人在成功当选的党组织书记人数中占比达25%,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基层公共服务重点任务,以服务基层群众为核心,创新推动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四治融合”,全面推行“七公开一曝光”,抓好“177”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探索出“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服务能力”的蓬安模式。孩子们在儿童之家过暑假生活周口街道牛毛漩村儿童之家集读书、游乐、心理疏导于一体,设置“亲情聊天室”,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连心桥”。徐家镇蓬池坝村创新开展“1+6”(建强1个党支部,建好6个功能党小组)党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金甲乡果山村因地制宜探索出“13363”村级治理举措,筑牢基层治理“前沿阵地”……睦坝万亩现场粮油产业园一路亮点纷呈,一路风景如画。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宜居的乡村,一幅幸福和谐的画卷正在蓬安大地徐徐展开。“这次现场拉练为全县各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一次‘现场教学’。”蓬安县委相关负责人说,本次拉练,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全员上阵、集体作战,全县上下形成了水紧鱼跳、你追我赶的推进氛围,形成了竞相发展的工作态势。“接下来,我们将因地制宜出实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利于民的实效,加快推进全县乡村振兴结出更多硕果。”(蓬安县委宣传部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姚文顺 特约通讯员 莫子君灾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7月22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南充阆中)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 4 名队员,作为国网南充供电公司驰援河南防汛救灾队的一支分队,同其他分队一起从南充出发,奔赴河南参加应急抢修保障供电工作。  昼夜兼程,千里驰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援豫工作组携带4辆抢险车、1台发电机,一行16人越米苍山,跨秦岭,过潼关,一路奔袭。为早日赶到,大家省了吃饭时间,饿了就在车上喝点矿泉水,吃点面包。23 日 13:50左右,车队到达指定点华阴市。  23日上午,第二批队员已从南充出发,奔赴河南。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试翼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营山县业主唐春榕种植的近1300亩中药材佛手,再过不久即将迎来小投产。为了解决今后更多产品的出路,他提前谋划,将佛手开发成了佛手酒。  7月19日,在营山县东升镇三官村、楼房村唐春榕的佛手基地,记者看到一株株佛手呈现出花果同树的奇观——有的正鲜花盛开,有的刚刚坐果,还有的即将成熟。唐春榕在查看佛手的长势。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其果状如手指,故名佛手。2017年,在福建做生意多年的唐春榕返乡创业就选择了种植佛手。  “我到贵州、安徽、湖北、浙江考察过了很多项目,才决定种佛手的。”唐春榕说,“一是川佛手为道地药材,四川的土质适合种佛手;二是佛手与柑橘同科,一旦市场行情不稳定,我还可以把它嫁接成柚子、橙子,迅速转型。”  从2017年10月开始,唐春榕在东升镇的三官村、楼房村流转荒山荒坡,逐年将佛手发展到近1300亩,去年8月中旬至11月中旬,佛手就初挂果了,今年将是小投产,之后还将大投产。  唐春榕毕竟是个生意人,他想到了农业与工业挂钩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他还考虑到了万一今后佛手滥市如何消化、解决的问题。  于是,早在2019年他就与一家酒企开始合作研发舒肝、理气、养胃、保健的氨基酸佛手酒,去年10月有了成品,12000多斤鲜果烘制成2000多斤佛手干片,再加上高粱等辅料,酿制成了8000多斤入口很柔、不烧喉、不上头、回香甘甜的佛手酒。  唐春榕在县城开了一爿门市,把佛手酒当作土特产按不同档次出售,同时,还利用他多年在福建的人脉关系进行推广,每斤35元至80多元的散酒迄今已销出3000多斤。  目前,唐春榕正在申请佛手酒的生产许可证、专利、商标,以期批量生产,把佛手酒打入大卖场。唐春榕介绍,300 斤佛手酒就可消耗掉100斤佛手干片。此外,他还想办法将佛手开发成了佛手茶。佛手酒、佛手茶都会用掉大量鲜果,且能长期贮存,今后一旦鲜果滞销就不用担心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8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坚持做强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传统产业,做优柑橘(柠檬)、新型桑业、木本油料(花椒)三大特色产业,做实加工、冷链、物流等N个支撑产业,目前,“3+3+N”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并建成一批“大产业、大业主、大示范”的大园区。  嘉陵区的基本地貌是丘陵,过去形成的田块高低错落,不便于“大产业”“大园区”推动。从2011年起,该区充分整合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持之以恒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久久为功,10年的时间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8.85万亩,为“大产业”提供了大舞台。  产业发展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就推行到哪里,并把项目资金用到刀刃上。不少业主和农户充分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中一些迫切的问题,而且充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土地的产出效益,最终也进一步带来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嘉陵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航拍图。  农田大变样提升种粮增收底气  吉安镇杜家嘴村夏家沟一带,原有一座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小水库,下面7个组本指望能靠水年年丰收,可因没有水渠不但灌溉起不了作用,反而洪水季节造成水患,农田年年被淹没、冲毁,导致田地严重荒芜。村民认为,种了也是白种,还不如荒着,省得劳力。  2019年嘉陵区在这里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项目,3.5公里的渠道、4公里的生产便道建成,200余亩田经过整理调型,以前弯弯曲曲的田埂被推平,成了大块大块方正的田。“现在有了渠,水能流进田里了,天再干也不愁插不上秧了。”原村党支部书记赵守义说。  村民赵相全高兴地说,以往他只种了2亩水稻,今年他种了6亩,以往一年收2000斤谷子,今年可收7000斤;以往只种一季水稻,以后就可以水稻和油菜轮作,收入将比以往翻几番。像这样的村民很多。夏家沟一带以往只种几十亩水稻,今年一下种了200余亩。  安福镇冷坛庙村是去年实施的项目,政府共投入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00亩、山坪塘两处、囤水田13处,建成水渠3.2公里、生产便道300米。“项目彻底改变了我们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给耕种收提供了极大方便。”冷坛庙村村委会副主任费良德说。  村民杨国学说,他一共约有9亩地,都在项目实施范围内,过去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形状不规整的田地,如今完全变了样,大型机械可通过生产便道进入每一个田块。“种粮轻松多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靠自己的手艺就近打工,一年随便多挣几千元。”  费良德算了一笔账,因项目实施,撂荒地被全部耕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便于机械化操作从而节省了人力,村民还可就近务工;还能两季轮作,这样算起来一年可为项目实施范围内群众增收50余万元;村集体利用山坪塘和屯水田养鱼,还可增收10万元左右。  据统计,全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粮油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以此类推,10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可为项目实施范围内农民带来的增收高达5亿元。  晚熟柑橘基地提质增效  嘉陵区共规划特色产业40万亩,其中晚熟柑橘及柠檬10万亩,并要求通过园区化推行果树栽培七大新技术集成运用,晚熟柑橘品种栽培技术配套示范,机械化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延伸示范,积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及招引社会资本入园发展。  在2017年、2018年,嘉陵区先后出台了柑橘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并列入涉农整合资金统筹兑现,注入1500万元产业贷款风险金搭建投融资平台,增强农业招商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共招商引资业主8家,200亩以上规模的专业合作社252家,总投资15亿元。  2018年以来,嘉陵区通过两年努力精心打造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大通生猪柠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全南充市唯一的一家5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深处大园区中的天富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扶持,很快摆脱困境迎来发展契机。合作社位于大通镇家门迁村,负责人杜君冬说,2017年他响应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晚熟柑橘的号召,返乡创业流转了440亩地,栽了300亩柑橘和140余亩桃李。“可路不通,物资拉不进来,水渠不配套,自己挖的水沟一下雨就垮,水排不出去,严重影响果树生长。”  到了2019年,果树开始死亡,眼看大笔投资就要打水漂!2020年11月,区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来了。“共建起880米水渠、3.57公里产业路以及1个提灌站和29处涵管,现在旱能灌、涝能排,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也将上马,基地一下活了。”杜君冬说。  今年,140余亩桃李开始投产,100亩柑橘开始初挂果。为了弥补损失,杜君冬立即从成都购回新果苗,目前已补栽3000余株,还将补栽1000余株。“项目挽回了我的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如果算上因基础不配套导致晚投产两三年的损失,将高达上千万元。”  截至目前,嘉陵区已建成晚熟柑橘、柠檬基地12万亩,约6万余亩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持续擦亮蚕桑产业国字号招牌  10万亩蚕桑是嘉陵区40万亩特色产业规划中一个重要板块。南充具有“千年绸都”之称,蚕桑丝绸产业历史悠久,发展势头迅猛。嘉陵区作为该产业的核心区,近年来成功摘取三张国字号招牌:中国桑茶之乡、中国蚕丝被之乡、国家桑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  双桂镇三龙场村建起了万亩桑茶基地,顺着宽阔的沥青路盘旋而上,一望无垠的桑田铺展开来。村会计郑晓兵介绍,因去年4月区上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桑茶基地由原来的5000亩扩展到万亩,大量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基地解了燃眉之急。  “桑树耐旱怕涝,以前老基地是靠挖掘的土沟排水,可一下雨就垮;蚕桑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如果不对田土整理调型,配套生产便道,所耗费的人力会更大,势必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四川尚好桑茶有限公司基地现场主管刘辉说。  通过坡改梯、小改大、田成方、渠配套,两道石河堰、20余处山坪塘、每50亩一口蓄水池,共计10公里长的渠道建设,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为桑叶采摘和田间管理提供了方便,大大缩减了人力资源成本,并提升了整个基地档次,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基地生产条件改善,进一步释放了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刘辉说,以5000亩老基地为例,常年在园区务工的村民达300余人,除草、施肥、采桑、剪枝及林下套作,一年四季都有活路,平均每亩人工成本达1000元,一年为当地创造500万元劳务收入。  在全区已建成的6.5万亩蚕桑产业基地,嘉陵区坚持构建“龙头企业+研发团队+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五方共建”发展模式,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股金、销售底金、效益奖金“五金”增收,实现多方共赢,让桑树变身成“摇钱树”,让桑叶变身成“黄金叶”,广大农村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持续稳定地走上致富康庄路。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试翼 记者 周金泉  水稻是我省传统的粮食作物,大力发展水稻产业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可是,要论效益却不如经济作物。怎么解决粮食安全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呢?  近年来,营山县大做田坎文章,鼓励农户在田坎四周种植油葵。油葵丰富了稻田四周的生物多样性,一方面保障了水稻稳产稳收,另一方面为乡村增加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农户亦能收获葵花籽,榨出葵花油也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有了企业订单 种好稻榨好油  7月19日,在营山县消水镇峰台村,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而田坎四周的油葵已是枯枝败叶——花期早已过去,葵花籽也于不久前收获完毕。  “今年是我们在田坎上种植油葵的第四年。”峰台村四组组长王先强一边在院坝晾晒油葵籽一边说,“3月育种,4月10日前后就可移栽到田坎上了,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7月10日左右就收葵花籽了。”  峰台村四组农户蒋书林说:“我7亩稻田种的都是有机稻,田坎上都种有向日葵,每亩可收谷子 700 斤、葵花籽100至200斤。稻种、肥料、农药、技术都是公司提供给我们的,谷子包回收,5元/斤;每株向日葵苗子,公司还要补助0.2元;收获的葵花籽,公司可以出3元/斤回收,但我们都是榨油自己吃。”  油葵又名“油用向日葵”。在营山天胜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4年来,峰台村有300亩水稻的田坎都种上了油葵。该公司负责人郭长权介绍说:“我们从云南引进了‘盈江1号’谷种,这种稻香糯、口感好,通过在峰台村进行有机种植、订单收购,加工的米全部供应酒店的客人。”  在发展之初,郭长权就接受了营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司青明的建议,以补助种苗的方式鼓励订单农户在田坎四周种植油葵。  司青明介绍,田坎种油葵有几大好处:一是花开时节可吸引游人观光、促进乡村游;二是油葵可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为昆虫提供栖憩场所,从而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三是一亩稻田的田坎,按栽800株油葵计算,可收获160斤葵花籽,榨60多斤葵花籽油,若是出售,售价可达15元-20元/斤。十年坚持不懈 “稻+葵”还将发力  早在10年前,营山县就鼓励农户利用稻田田坎种植向日葵了。最初种的是食葵,但经过实践发现食葵的出油率不高,最终改成了油葵:1斤油葵籽可榨4两多油,无论自用或出售,都挺不错。  在营山县东升镇黄桷社区,记者看到九组农户邓洪国10多天前榨出的葵花籽油清亮清亮的,散发着清香味,他舍不得卖,留来自己吃。  邓洪国说:“我一直种的优质稻,自从农业农村局发种子鼓励我们在田坎种油葵后,我发现田里的稻纵卷叶螟少得多了,谷子的秕壳少了,亩产能稳定在1000斤。而且,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油葵花开时节,好多人都跑来看花,半个多月的花期,小车、摩托车到处都是,社区还要派人疏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张晓东 文/图)7月22日,四川省阆中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南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单木真,阆中市市委书记、市长杨德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健,市政协主席陈绍荣等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全体在家领导出席会议。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签约企业方代表,市级相关部门,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杨德宇在讲话中介绍说,阆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交通便捷、区位凸显,发展强劲、未来可期。当今的阆中焕发着无穷的活力,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将为广大客商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开放合作是时代的潮流,更是阆中发展的主旋律。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本次签约项目的实施,必将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动力。杨德宇表示,阆中市将创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优的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同时也希望签约企业如实履约,真诚合作,确保项目尽快建成投产。阆中市副市长祝隆平、易良、张鑫、蒋良成分别同陕西汉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夏存科技有限公司、溧阳凯瑞地毯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市智联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宏远创信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陕西汉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汉新、重庆夏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建军、溧阳凯瑞地毯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据了解,本次共签约项目7个,协议投资总额达34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6个、协议金额20亿元,文化旅游类项目1个、协议金额14亿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图)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换届后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7月中旬以来,四川省阆中市开展全市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全覆盖培训班。现场图片通过网络教学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全市28个乡镇(街道)的领导班子成员围绕“政治理论、党史教育、乡村振兴、农村党建、基层治理”五个专题,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省市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关于抓党建促基层巩固、促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及方法路径。在阆中古城政德文化现场教学点清代四川贡院,参训学员聆听了一堂由党校教师带来的名为《感受科举文化,严守铁的纪律》的“微党课”。在同为政德文化现场教学点的川北道署里,讲解员为学员们详细讲解了戒石坊正面 “公生明”三个大字和背面“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的含义,提醒大家公正方能使政治清明,要明白自己的俸禄都是来自老百姓的血汗钱,要爱民、为民,公正廉洁,秉公办事。听完两个点位讲解后,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纯洁性、先进性,把政德摆在心里、化为行动,牢记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在飞凤镇桥亭村游客接待中心,飞凤镇党委书记何常清从因地制宜抓产业、突出特色抓旅游、着眼民生抓治理三个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飞凤在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发展方面的思路、措施和成效。在天宫农耕博物馆,天宫镇党委副书记蒲波向参训学员详细介绍了天宫镇“九个一”村级治理模式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元联动助农增收的经验做法。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观摩学习,不仅提升了大家的廉政意识,更是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受到了深刻的启示。阆中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寇银德强调,本次观摩既是对前期发展的现场检验,也是比学赶超的重要手段,希望参训学员能以此次观摩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视野,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做到学深悟透典型经验、奋力推动赶超发展、探索打造本地工作亮点,助力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图)7月21日-2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旅游培训中心(文化和旅游部四川培训基地)承办的2021年四川省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班(第一期)在阆中市天宫镇举行。共有来自全省各市州的150名学员代表参加为期3天的学习培训。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志军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省旅游培训中心主任向和频,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余善龙,南充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灵芝,阆中市委副书记何淼,市委常委、副市长范昶参加开班仪式。全省乡村旅游带头人专题培训班在阆中市开班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范昶表示,本次培训班选择在阆中举办,是对阆中文旅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舞,全市将认真贯彻本次培训会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再创佳绩、再上新阶,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开班仪式上吕志军巡视员强调,举办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班,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学员代表要结合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特征,充分发掘与旅游相关的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的市场定位。要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结合课堂讲解和现场教学,把所学知识充分转化到实践中,深入思考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行业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探索精准营销,促进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本次培训为期三天,邀请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的专家,以及四川省资深乡村旅游带头人授课,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现场教学地点选取代表阆中乡村旅游特色的凤舞天宫旅游度假区,学员与经营负责人、项目操盘手积极互动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本次培训为全省乡村旅游带头人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了整体合力,培养了一批爱乡村、懂旅游、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带头人队伍,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张家鹏 文/图)洪水还未退去,暴雨时有延续,7月中下旬以来,在接连几轮强暴雨的冲击下,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境内的东河、福宁河均超警戒水位,多处山洪暴发,道路塌方、流石流,堤坝冲毁,交通中断,农作物被淹……面对灾情,为全力保障辖区群众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减少继发性损失,文成镇紧急动员,认真组织、全盘统筹,积极投入到防汛救灾的战斗中去,全力开展查灾核灾及排险化险、灾后恢复工作。文成镇全力做好查灾核灾及灾后恢复工作该镇党领导班子成员分赴到各自联系的村,亲临一线和村干部一上起共同逐户走访、查看并核实受灾情况,认真排查住房、道路、河堤、山体、桥梁等安全隐患,并对排查出的隐患逐项梳理、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积极做好防汛查灾核灾工作,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在查灾核灾、排险化险工作中,文成镇采用“四体现”工作法,即体现一个“快”字。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镇机关干部分10个小组赶赴灾情一线,查灾、问灾、减灾,传达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体现一个“诚”字。全体干部连续奋战在受灾一线,投身于村道、社道路段抢修、田间地头粮食抢保、地质灾害点监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受灾群众,出钱、出力、出技术,多方想办法,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心全意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体现一个“实”字。在进村到社,逐一到户,深入实地查看灾情的基础上,将群众受灾情况如实汇总统计,为抗洪抢险工作提供真实数据,超前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体现一个“详”字。将受灾情况分农房、道路交通、人饮水利、农田粮食四类进行汇总上报。把群众的受灾损失降到了最低,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田彬 文/图)7月2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林草局到阆中市调研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研阆中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座谈会上午9时,由省自然保护地工作总站站长杨旭煜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全杰代表阆中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汇报,参会人员作了交流发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院副处长李云讲话。出席会议的有南充市林业局副局长何俊,阆中市古管局局长张玉杰,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全杰。阆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交运局、保宁办、沙溪办、七里办、河溪办等部门(街道)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上午10时,调研组一行来到阆中国家森林公园滕王阁景区,就阆中市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现状和整合优化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据了解,阆中市森林面积为11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91%,现有自然保护地4个,总面积13560.41公顷。近年来,阆中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基本红线,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7万亩,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3万亩,造林补贴1.5万亩,建设绿色生态走廊80千米,修复湿地150公顷,连续多年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野生动物种群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地调研阆中市自然保护地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部门座谈,专家组对阆中市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整合优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认真梳理汇总此次调研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同时,专家组希望阆中市进一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杨志)7月22日,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在平安社区开展综合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全镇各村(社区)干部、森林防火护林员、各地灾点监测员和水库安全管理员参加了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模拟受暴雨天气影响,老观镇平安社区一组窝儿田地灾监测点监测员王鑫在巡查中,发现该地灾点山体裂痕进一步增大,极易发生滑坡,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需紧急安排群众转移,接到报告后,老观镇立即启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应急预案,监测预警、抢险救援、安置救助、安全保卫、医疗防疫、森林灭火等各应急小组迅速集结,赶赴受灾地点,开展抢险救援。老观镇举行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在演练现场,地灾监测人员和社区干部一边敲打铜锣向居民预警,一边组织居民向安全地方转移,闻讯赶来的监测预警组、抢险救援组、安置救助组、安全保卫组、医疗防疫组人员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抢险救援中,指挥部又接到森林护林员报告,平安社区冉家山因雷击诱发森林火灾,且火势有扩大蔓延势头,情况危急,请求支援,接报后,森林灭火组赶往火灾地点,开展火灾扑救。整个演练过程共用时20分钟,顺利完成了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安置、伤员救治、场地消毒、火灾扑救等各个环节,真实模拟了地质灾害险情和森林火灾扑救应急的全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次演练按照实战化要求,立足于多灾种并发的极端情况,采取“前后方应急指挥联动、分点分科目实地演练”方式进行,旨在检验老观镇应对自然灾害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各村(社区)面对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避灾、减灾意识。目前全镇有省级地质灾害点27处,山坡林地数十万亩,且目前又正值汛期和森林火险的高发期,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很有必要。镇党委书记冯敏在演练中要求全体镇村部、各地灾监测员、护林员和水库管理员,要以此次应急演练为契机,通过以练促学、以练促用、以练促战,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和忧患意识,要从“有备无患”和“强化应急机制”入手,以更加有为的工作态度、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紧盯重点环节、关键部位,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发力,以最大努力、最大担当,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求各村(社区)、各地灾监测人员和森林护林员要切实压实责任,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地灾点和林区的监测巡查,通畅监测预警信息渠道,确保监测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7-26
(唐静  记者  张小星)今年,南充市高坪区提出了文旅发展“633”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未来几年,高坪区将坚定不移贯彻“三个新高地”战略定位,围绕“大城门户、森林城市、活力高坪”发展目标,坚持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建设“六大景区”,擦亮“三张名片”,打造“三条精品线路”,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力争到2025年,把高坪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核心旅游目的地和特色全域旅游示范区。资料图片挖掘资源禀赋擦亮乡村旅游名片产业兴,乡村兴;产业强,群众富。近年来,高坪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强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一体化工作思路,打造形态美、功能美、环境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旅游。炎炎夏日,记者来到位于高坪区长乐镇苏家桥村的“海螺湾水世界”内,游客正三三两两地在小镇内的各个项目内嬉戏,海啸冲浪、七彩滑道、亲子水寨、大象池、冲关冒险池等人气项目深受人们喜爱。今年上半年以来,海螺湾水世界累计接待游客4万人次。“这个地方很好耍,离城区也近,园内的游乐设施多,项目丰富,价钱也不贵,适合周末带家人来游玩……”游客陈女士和孩子体验完水滑道项目后说。“海螺湾水世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别于传统乡村游只有单一田园风光,海螺湾水世界集娱乐、运动、休闲为一体,游客还能体验海啸冲浪,尤其在盛夏时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如今,来村子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会根据顾客的需求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乡村旅游有了新蓝图。近年来,高坪区搭乘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发展近郊游,举办了橙花节、甜橙采果节、桃花节、樱桃采摘节、花椒采摘节、非遗文化节、竹编大赛等节庆活动近百场次。不少乡村旅游景点纷纷上档升级,乘势而上。以节促游,聚集了人气,乡村旅游持续火爆,该区坚持以旅助农、以旅促农,积极引导乡村景点上档升级,不断擦亮乡村旅游名片,也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据悉,该区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完善旅游附属设施,开设各类特色体验项目,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户外运动、科普示范为一体的全新业态,成功打造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百公里柑橘产业旅游带、坝上草原、凤凰故垒、澜岭江花等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文旅与产业相促深度推进农旅融合都说“好山好水好风景,上风上水上高坪”,高坪不仅有嘉陵江,还有被称为最佳风水景区的凌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近年来,高坪区凌云山风景区依托“品牌旅游+乡村旅游”,全力构建景民共融机制,提升景区品质和影响力,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进凌云山风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改造升级后的道路、清晰的旅游标识牌和成群结队的游客。“我们是外地过来的游客,这边不光景色好,休闲娱乐设施比以前也更好了。”改造后的凌云山风景区让外地游客张光春赞不绝口。近年来,凌云山风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园林提档升级、农房风貌改造、游乐设施等方面投入资金达4000万元,改造一新的景区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凌云山上绿无边,桥下湖泊水如烟。每到周末,凌云山风景区都会接待一批自成渝及周边的旅游团队,在这里,游客们不光可欣赏独特自然风光,体验户外拓展、玻璃栈道等游乐项目,探寻精美石刻艺术、“四象五行”独特地形地貌等神奇,疲惫时还能在景区吃上一桌“好菜”。龙建杰是凌云山风景区的一户农家乐业主,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给就餐的客人上菜,说到现在景区的发展模式,他连连称赞:“景区在发展中也考虑了我们当地村民的利益,他们不但把景区建设得美,基础设施改善也很大,还给我们配套建设了旅游设施。”硬件要“硬”,软件不“软”。龙建杰还说,在旅游服务方面,景区也对他们进行了集中培训。现在节假日游客增多,他们生意更好了,收入也变多了。据了解,凌云山风景区内共有50家农家乐,全年旅游接待收入超600万元。对于高坪来说,文旅是地方发展的“聚合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消费趋势变化、顺应群众精神需求的产业发展方向。打造精品线路融入市内外“大旅游”格局近年来,高坪区抢抓文旅融合机遇,全方位推广“世界丝绸源点、鲤鱼跃龙门、凌云圣境”三大名片,高坪文旅品牌魅力彰显。2020年,新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文旅特色小镇各1个,中法农业科技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全年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18亿元。阔步文旅新征程,掘进产业新蓝海。按照高坪区文旅发展“633”行动方案,要坚持抓文旅就是抓经济、抓环境、抓生态、抓文化、抓宣传、抓开放的理念,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抓手,全力擦亮世界丝绸源点、鲤鱼跃龙门、凌云圣境“三张名片”, 打造凌云圣境探秘之旅、丝绸文化寻源之旅、天下曲流体验之旅“三条精品线路”,全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山水格局、区域特色的天府旅游名县。全方位展示高坪的自然山水之美、历史人文之美、风土人情之美,着力改变文旅品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象,让高坪文旅的盛名享誉巴蜀、闻名全国、蜚声海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放眼高坪城乡,旅游景区景点遍布全域,点连成串,集群成势。围绕构建全域旅游品牌形象体系,十三五期间,高坪区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在“丝绸源点,山水高坪”的主题形象基础上,提炼开发“古镇码头夜龙门”“风水宝地凌云山”“丝绸源点六合园”“滨江美景鹤鸣山”等具有高坪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高坪区接待游客45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52亿元。高坪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凌云山景区、世界丝绸源点景区;推动金城山景区与天下第一曲流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依托中法农业科技园现有基础,力争在2022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文旅发展“633”行动为抓手,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高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7-26
(冯方雄 记者 蒲南溪)7月8日,南充市科技奖励大会召开,西华师范大学张泽钧研究员、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晓明教授获第一届南充市科技创新杰出贡献奖;氧化铝陶瓷基板的研发及产业等44项成果获南充市科技创新成果奖。  7月9日,记者从南充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上获悉,南充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的目标。科技创新 带动传统工业转型  7月5日,四川凸酒酒业有限公司厂区,两座高耸的粮仓格外醒目,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明恒说,每座粮仓可装粮食1千吨,均由电脑智能控制,每天可实现加工粮食近百吨。  “我们的无糠小曲清香白酒,拥有国家专利,酿造工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张明恒介绍,传统的小曲清香酒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入糠壳,起疏松作用,但加入糠壳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即产生杂味。该公司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全力攻关,经过上千次试验,创造出“无糠壳固态发酵技术”。  技术创新让企业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一路上扬。2017年,凸酒白酒销售额2.5亿元,上缴税收2020万元。2018年,实现销售额6.5亿元,上缴税收7700万元。  去年凸酒注资100万元组建四川九方白酒研究院,成为川东北首个白酒产业研究院,成功吸纳博士及酒类专家、高级技工30余人,打造白酒产业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高地,推动白酒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南充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共同促进南充的工业产业发展。”南充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裸眼3D技术、CC法再生纤维研制技术、智能机器人、VR可视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纷纷落户高新孵化园等省、市科技孵化平台及工业园区。数据显示,南充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已达6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09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0户。高新技术 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  7月2日,高坪区江陵镇的中法农业科技园循环农业区智能温室里,育苗区、生产区、包装区、灌溉区、开放区等一应俱全。生产区内,一行行栽培槽水平等距排列,以每行栽培槽为中心,又从上至下分布着二氧化碳布风管道、暖通轨道兼容管、植株间暖通管、LED补光系统等,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传感系统,实时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  “这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半封闭式全智能温室,对高坪乃至川东北地区的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发展都将起到助推作用。”项目负责人何浪说,智能温室作为中法农业科技园的核心项目,和法国瑞奇、飞利浦光源管理、荷兰答而丰等知名公司形成了友好合作关系。  按照计划,智能温室内首先推广的是欧盟有机水果番茄种植。优良的环境,让每平方米一年产出的番茄达到25-35公斤,一年之中约有10个月都能产出上市,产量是传统温室的5-6倍,风味品质可达欧盟生鲜食品标准。  不仅种植环节,农产品销售也搭上了新技术的“电商快车道”。7月,正值桃子销售旺季,蓬安县新园乡万亩桃李产业园的“文君桃”销往全国各地。“一天销售量能达到1.5万公斤,网络电商平台占据了很大的销售份额。”园区业主李双均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26
(向荣 记者 蒲南溪)7月13日,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的天兆核心种猪场内,有一栋7层的“余式猪场5.0楼房式猪舍”,猪舍实行自动喂食、自动降温、自动消毒、自动清粪等智能化养殖模式,十几个人就能轻松饲养管理几千头猪,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天兆猪业以发展优质种猪繁育为主。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在嘉陵区安福、安平、曲水等镇建成种猪培育场,带动4000余户脱贫户养殖生猪,每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嘉陵区不仅发展规模化的生猪养殖,特色的毛驴养殖也逐渐发展成规模。  近日,在嘉陵区大通镇龙池院村天府三顾毛驴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里,该专合社负责人杜毅在为毛驴准备食材,他说:“专合社提供小驴驹给养殖户,并教授养殖技术,按照每公斤32-36元的驴肉市场价回购,大大降低养殖风险,农户养一头毛驴净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  杜毅介绍,专合社还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开展“毛驴文化节”、品尝“全驴宴”等活动,通过深挖毛驴文化,开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美食文化的品牌效应,扩大驴肉美食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嘉陵区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30个,目前,全区129个规模养殖场生猪填栏充足。今年1-5月,嘉陵区出栏生猪33.89万头、出栏肉牛0.26万头、羊12.14万只、鸡鸭等小家禽315.65万羽,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1%、4.79%、1.36%、27.29%。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26
(记者 蒲南溪)“水产品产业链将在加工产业园中实现延长,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7月5日,四川新倍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军在南充市2021年第二批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说。  开工仪式现场,是总投资25亿元的营山县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四川营渔水产加工项目、米粉自动化生产项目、营山县肉食品加工中心等6个项目将在此布局。  当天,南充9个县(市、区)开工项目共有163个,总投资565.6亿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64个,总投资287.5亿元,投资额占比超过一半。  一边是开工建设,一边是持续引进更多优质项目。今年以来,南充持续实施“开放年”行动,1-6月,全市新签约项目163个,协议总投资837.09亿元。7月13日,建设中的张思德干部学院。 张梓睿 摄聚焦重点项目 优化产业结构  7月2日,位于南充现代物流园的中通快递西南(南充)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项目方正抓紧组织更多施工人员进场施工。  “现在有300余名工人加紧室内设备安装,力争到8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据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郑勇介绍,作为中通快递在川东北布局的唯一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该项目将建设智能化分拨中心、快运分拣车间、综合办公楼、电商仓配大楼主体工程及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的分拣量是每天七八十万件,等到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建成,分拣量将达到每天300万件。”中通快递南充转运中心操作中心副经理陈开明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通在川内的第二大枢纽转运中心,发往华东和北方的货物,在南充中转将比成都快3-4小时,南充的物流枢纽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近年来,南充坚持以“5+5”现代产业项目聚焦产业升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5 年的 23.3:42.1:34.6 转变为2020年的19.2:37.9:42.9,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正转化为南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项目建设提速 促进投资增长  7月3日,仪陇县张思德干部学院新校区建设现场,工人们争分夺秒抢抓施工进度。据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张思德干部学院新校区项目场平,施工用电、用水,场内施工便道,临建工程已全面完工;边坡治理工程已完成90%,基础工程完成80%,部分楼栋主体即将封顶。  总投资6.5亿元的张思德干部学院新校区是今年全省重点项目,项目占地约16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建成后,每年可接纳全国各地学员培训20万余人次。  于7月1日合龙的南充将军路嘉陵江大桥也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高的省重点建设项目。  近年来,南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位列全省前茅。其中,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功不可没”。  据统计,2016年南充市实施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3029.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740.3亿元,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贡献率为47.4%。而2020年实施市重点项目达到300个,总投资5525.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011亿元,对固定资产贡献率达到80%以上。同时,城市建设、交通枢纽、科教文卫、旅游三产、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合理扩大。今年1-5月,南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蹲点对接企业 延伸招商触角  “明天我们小组就将前往杭州,对接一家500强科创企业。”7月12日,南充驻浙江办事处对外招商人员何语林说,他们招商团队刚结束在苏州工业园区近三周的蹲点,“虽然办事处设在上海,但我们一半的时间都在外面跑。”  为深入实施“开放年”行动,今年以来,南充不断加强驻外招商力量、健全招商网络,从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选派了20名优秀干部到南充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以及驻广东、浙江办事处开展蹲点招商。  仪陇县日兴镇党政办主任闫紫月是此次派驻的蹲点招商小组成员。自5月初来到上海,经过浙江办事处半个月的南充市情、重大产业布局培训,以及一对一模拟考核,她迅速进入“招商人”角色。“目前我已经接触了三四个企业,印象最深的是上海一家做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企业,他们与同济大学等科研团队有合作,实力较雄厚,也有意布局西南基地。我们小组成员都在努力引进这个项目。”  闫紫月说,作为仪陇选派的干部,她还希望能够为仪陇招引一到两家旅游、汽配类企业。  不仅派驻专人蹲点招商,今年以来,南充推动成立了陕西省四川南充商会、浙江南充商会、重庆市嘉陵商会、重庆市西充商会,进一步延伸了招商触角,完善了招商网络。成功促成陕西省四川南充商会、福建南充商会等商(协)会组织、乡友企业来南充考察投资,1-6月,南充共招引乡友投资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达53.9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7-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汪泽宇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7月17日,笔者来到仪陇县双胜镇,站在高坡远眺,连片的花椒树沐浴在夏日阳光中,花椒树绿叶葱葱,行垄间的大豆长势正盛。在双胜镇万亩花椒产业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除杂草,希望今秋大豆有个好收成。  “通过引进企业采用‘双六尺’模式栽种花椒,树下套种大豆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企业与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变为产业工人,企业与百姓‘双受益’。”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把老百姓撂荒的土地承包过来种植花椒,在花椒树下套种春季大豆、秋季榨菜,让百姓四季有活干、年年有增收。”四川千久发实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迪说,为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创新采用花椒栽植间距六尺和作物套种间距六尺的“双六尺”模式,套种榨菜和大豆的面积达5000亩左右,有效利用花椒林下地,田间管护也取得一举两得之效。  据介绍,2019年,该县引进四川千久发实业有限公司,在双胜镇竞赛、玉龙、高升、群利等8个村流转土地1.2万多亩,建设标准化花椒种植基地,配套烘干、仓储等设施设备。双胜镇万亩花椒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目前产业园可实现年产花椒1.4万余吨,年产值达1.6亿元,双胜镇8个村的村民受益。  “开始栽花椒的时候,能够挣上几十块钱一天,但害怕栽种结束后没有活干。后来企业在花椒树下套种了榨菜、大豆,让我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领,打消了我活路接不上的顾虑。”务工村民张超说。一同务工的村民彭桂珍说:“之前我要外出打工,现在不需要了,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在产业园里一个月可以挣两千多块钱,还有土地流转租金,日子越过越好。”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汪泽宇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文/图暑假期间,留守在家的孩子如何快乐度假?受仪陇县总工会委托,仪陇县离堆小学承办起该县第三届爱心托管班,让需要托管的孩子“回归校园”。老师给托管班上的同学上课。  7月16日,仪陇县离堆小学副校长伍怀东说,爱心托管班根据年级分设两个班,学生96名,费用全免,同时聘请20余名该校教师进行授课。托管班采取以兴趣活动为主、日常看管为辅的方式,除辅导孩子完成假期作业外,还设置硬笔书法、阅读、音乐、舞蹈、足球、跳绳、绳艺手工、朗诵、电脑、心理健康等14门课程,给学生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  “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每天要去工厂上班,没有时间陪我和辅导作业。以前假期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度过,参加托管班后,老师们会为我辅导,还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比在家过暑假更有趣。”离堆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洋说。  据了解,爱心托管班开班三届来,参加的学生逐年增加,共计260余人次,每年都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火红七月,面朝嘉陵江,虎踞龙蟠山,歌舞鼓声闹。7月17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人民广场上人头攒动,龙蟠镇送文化下乡促疫苗接种活动在这里举行。为推动新冠疫苗应接尽接,该镇别出心裁,将文艺汇演活动与疫苗接种宣传相结合,效果喜人。凡是接种疫苗的乡亲可领到卡通驴、洗衣粉等小礼品。文化下乡疫苗接种宣传入心  国风扇子舞、红歌连唱、欢乐腰鼓……台上精彩节目接连上演,在13个节目中,还有本镇群众带来的4个节目穿插其中,表演者精气神十足,赢得阵阵掌声。  而舞台下,南充市雨霖书画院的一批老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将高雅的艺术作品赠送给这天到龙蟠接种疫苗的乡亲。  “龙蟠,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川北重镇,是一方饱含激情的创业热土,是腊八文化、端午文化的传承地,培育了一大批青年骨干,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龙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勇在致辞中说,此次举行送文化下乡促疫苗接种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此次活动更好地了解龙蟠文化、了解疫情形势、了解新冠疫苗,用实际行动构筑起免疫的强大屏障。南充市雨霖书画院的老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镇充分认识并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科学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镇上开通了“招手就停”的面包车巡回接送打疫苗的乡亲,大巴车往返在南充跟龙蟠之间,接送城区的乡亲回龙蟠打疫苗,还开通了“夜访热线”,开展了“24小时预约上门服务”,保证辖区内各个村居的所有18岁至85岁的人员应种尽种不漏一人,同时向辖区外的龙蟠镇老乡宣传到位,促其尽快接种。  活动现场,司南垭村党支部书记贾凤琼分享了该村的一些做法:“我们通过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摸底登记到位、信息领悟到位、示范带动到位,全面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效阻断新冠疫情的传播,扎实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南充市雨霖书画院的老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有礼相送社会人士助力疫苗接种  促疫苗接种,龙蟠镇的“办法”不止这些。这几日,凡是接种疫苗的乡亲,还可领到蘑菇酱、卡通驴、洗衣粉、香皂肥皂等小礼品。  这些小礼品都从哪儿来的?原来,做出这等“好事”的是龙蟠镇的一些商家、店老板。为了促疫苗接种,这些社会人士众筹,力所能及地拿出了一箩筐礼品赠送给打疫苗的乡亲们。  南充三顾毛驴餐饮店老板杜毅就是其中之一。“这段时间,龙蟠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不论天晴下雨、白天晚上都在挨家挨户做疫苗接种的宣传动员。”他说,这次之所以拿出500个手工卡通小毛驴赠送给打疫苗的乡亲,一方面是被镇党委、政府这段时间的集体发力所感动,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大家接种疫苗的积极性,为“战疫”做贡献。  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龙蟠镇人大代表张涛也加入到助力“打疫苗”的队伍,他把自己企业刚开发出来的1000多瓶蘑菇酱拿出来支持乡亲们打疫苗,表达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图片均由龙蟠镇镇政府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7-2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