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靓丽呈现,工业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向好的转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天府旅游名县、朱德故里5A级旅游景区的名片更加闪亮……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德故里”仪陇奋力谱写建设“老区振兴、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示范县的恢弘篇章。延伸产业链条工业经济释放强大动能走进仪陇经济开发区,但见一座座蓝白相间的厂房拔地而起。车间内,现代化设备快速运转,工人在生产线上有序忙碌;车间外,运送原材料和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目前,经开区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5家,在园务工人数超6000人。其中,规上企业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仪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王文杰介绍,经开区主要发展有机械制造(汽摩配)、新能源新材料、丝纺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已形成了四大产业园。2022年6月,丝纺服装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川港(南充)丝绸合作产业园。十年来,仪陇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加快推动传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工业经济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点到群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效益水平节节攀升,全县工业经济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在仪陇经开区汽配产业园里,机声隆隆,一派火热的忙碌场景。惟德汽配公司钻床车间里,工人们专心忙着手上的活计;弘艺智能机械公司车间内,生产线上的智能化机械臂正在加工汽车零部件……2019年,仪陇县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总投资16.5亿元,占地55亩,建成汽车水泵、悬挂转向球头、汽车定时链条齿轮、高精度减震弹簧等汽车配件生产加工产业园,引进浙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目前,弘艺智能、欧亿冠机械、灯笼鱼机械等13家汽摩配企业全面投产,可实现年产值11亿元。2022年新签约汽摩配企业共15家,其中已落地建设8家,总投资达27亿元。汽摩配企业集群式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机械制造产业园。“我们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谋划汽摩配零部件跨区域产业转移,打造川渝知名的特色汽车产业园区。力争到2026年底,机械制造业规上企业达到5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仪陇经开区管委会项目推进服务部主任赵艳红说。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南充打造全国汽车汽配产业基地等背景下,仪陇发展汽摩配和新材料产业具备政策优势、发展先机。为此,仪陇县坚持早谋划、早安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高标准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和用电、用气、排污等基础配套;大力实施产业链填缺补短工程,瞄准基础性、关键性、牵引性和配套性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打通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以园聚链、以链集群。“我们将进一步明晰招引路径和重点,瞄准以汽摩配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式、精准对接,招好引优、招大引强,牢固树立亲商、爱商、护商理念,把优质的资源配置给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努力在项目攻坚、工业产业倍增上实现重大突破,让工业经济成为全县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该县经合外事局副局长陈军表示。拓展交通网络形成外联内畅立体格局泥泞小路变成水泥村道,家乡通铁路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融入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十年来,仪陇县交通事业发展快马加鞭、突飞猛进。截至目前,仪陇县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通村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300余公里,比10年前增加4400余公里,形成了“连接周边、通向成渝、融入西部”的发展格局。要致富,先修路。马鞍镇琳琅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帮扶资金,修建硬化道路,村公路通到组、便民路通到户。如今,琳琅村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村民吃上“旅游饭”,办起农家乐,当上产业工人……焕发出勃勃生机。日前,S205阆中千佛至仪陇观紫公路(仪陇段)顺利通车。“这条路全长13.3公里、宽8.5米,按二级公路标准建成。与原来的公路相比,行车时间缩短近一半,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项目负责人何锡渊介绍。近年来,仪陇县坚持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10月14日,仪陇县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一条条乡间公路,就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打通乡村振兴“微循环”,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勃勃生机。“公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物流就配送到哪里。”仪陇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良性互动,便民运输服务全面打通,农村交通条件和群众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通铁路、搭火车是仪陇人民一直以来的梦想,更是仪陇老区振兴的迫切需要。如今,一座座桥梁、一个个隧洞见证着汉巴南铁路仪陇段项目建设的显著成效。汉巴南铁路仪陇段全长58公里,总投资103.8亿元,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仪陇将宣告结束境内尚无铁路的历史,对群众出行、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提升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更好融入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道路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十年来,仪陇县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打通城乡交通“大动脉”,成巴高速、巴广渝高速穿境而过,G244、G245和S304、S205、S206、S207贯穿腹地,仪陇境内有高速公路78公里、国道124公里、省道190公里、县乡道1600公里、通村组公路5000余公里,外联内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助推仪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提升人居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至2022年,是仪陇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十年,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骨架路网快速拓展,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的变迁,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仪陇县住建局城建股股长黄星华说,这十年的发展,让仪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仪陇嘉陵江二桥的通车,加快了仪陇“跨江西进”的步伐,将城市建设的主战场逐渐转移到河西片区。实施县城河西中部组团道路体系建设,修建了学府大道、嘉陵大道、嘉陵江三桥连接线、新光大道迎宾大道至医疗中心段、度光大道东段、灵官庙组团一号道路、灵官庙组团三号道路等7条道路共20公里,总投资10亿元,河西片区城市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同时,修建了河东片区滨江大道北段(东北村)道路工程、老君山公园主园路、G245过境城市道路、城东北部组团观桥街、泽德路、果山路等6条道路共3.3公里,河东片区城市路网日趋完善,城市骨架迅速拉大。2012年至2022年,仪陇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5平方公里拓展至20平方公里。这十年,仪陇大力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建工程,宏德大道、琳琅大道等市政道路完成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新政老城修旧如旧、续写文脉,完成县城公共停车场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从2012年首建河滩湿地公园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秀水长滩湿地公园,仪陇越来越宜居。”黄星华说,这十年,仪陇建成金松湖、秀水长滩等7个公园,市民出门走10分钟就有一个公园。走在县城街头,湿地公园、金松湖、小东山等市民休闲场所风景宜人,人气高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主次干道沿街商铺楼宇流光溢彩。2012年至2022年,仪陇县城常住人口从8万人增加到18.1万人,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多项桂冠,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2.0版完美呈现。这十年,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仪陇建成了文化馆、剪纸艺术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搭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平台,让老百姓乐享生活。“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素质也跟着提高了。”新政镇南门社区党委书记黄天伦深有感触地说,短短10年时间,仪陇这座年轻又充满活力的魅力新城,完成了从小县城到山水田园城市的嬗变。(供稿:仪陇县委宣传部 张明 马永红 尹小丽 张梓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08
(衡欢 记者李国富)时下,正值小春生产关键时期,油菜移栽、小麦播种、蔬菜种植……西充县各地抢抓农时,全力做好作物种植、农资储备、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等工作,全面掀起小春生产热潮,为来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小麦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示范( 衡欢 摄)日前,记者来到西充县鸣龙镇回龙场村小麦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示范地,只见翻耕过的土地接连成片,随着播种机的缓缓驶过,一粒粒麦种便有序“躺”进松软的泥土里。据介绍,该示范基地播种川麦93、绵麦902等10个小麦品种,面积共20余亩,技术人员通过种植多个小麦品种进行田间对比实验,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抗且适合该县种植的品种,向全县推广。在该镇龙井沟村,记者看到一块块冬闲田内,绿油油的油菜苗生机勃勃、长势良好,田地上空,几架无人机正在施肥。“油菜作为小春主要粮油作物,不仅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也是良好的养地作物。”据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张泽良介绍,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该县因地制宜实行“稻-油”轮作,采用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技术,鼓励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既增加粮油总产量,又有助于地力培肥,为来年水稻丰收打下基础。“小春生产是全年粮油生产‘第一仗’,积极抓好小春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计划播种小春粮食48.11万亩,预计总产量9.26万吨。冬闲田扩种油菜地块,无人机正在施肥(衡欢 摄)为抢抓农时,确保全年粮油“双增”,该县将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社区)、组,落实到户和田间地块,建立领导干部包片、技术干部蹲点的粮油生产服务机制,分区域分种植制度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技术服务,抓好农资调剂供应,强化物资保障,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专项行动等,切实做好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防控工作,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为小春生产全程护航,确保全县小春生产目标实现和农民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8
(赵威 记者 李国富)近日,在西充县东太乡鱼池寺村的天马山农业基地里,记者看见柑橘树横成排、竖成行,整整齐齐,田地成片相连,灌溉渠系纵横交错,产业路如同玉带缠绕,树枝下挂着拳头大小的果实。西充县义青观优质(有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丰收 (赵威 摄) “我们这个基地面积1000亩,采用有机种植,全部获得有机认证。”该基地负责人赵科举介绍,整个园区建设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构建起“互联网+农业灌溉管理”服务体系,使产业园具备农产品生产环境全程监控、远程水肥灌溉控制、农业大数据采集等功能。“工作人员根据柑橘不同时期对水肥的需求,在电脑上设定好水肥配比,设备就会自动按要求调配灌溉,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赵科举说,按照传统方式施肥一次需20人花20余天时间,使用该设备每次施肥只需3人3天就能完成,节约成本70%以上。     此外,在果园内,小型气象站、虫情警报灯、土壤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一应俱全,这些监测点的下方还安装了传感器,指挥中心可一键掌握土壤EC值、空气的温度、湿度、病虫害等信息,实现了对柑橘生长过程的全方位监控。通过遵循严格的有机种植技术标准和智能设备技术的运用,最终种植出优质的晚熟柑橘。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子里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树下种了三叶草、豌豆、勺子等绿肥植物。赵科举说,园区采用的是生物技术防病虫害,绿肥植物成熟时,将会翻耕入土做果树生长的肥料。据了解,采用先进的设备及管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上乘,市场反映良好,该基地亩产值2万元以上。科技在该县农业上的运用还有很多。在该县青狮镇杨柳垭村的四川丰森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勇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的大屏幕上,一只“小蜜蜂”不停地划着绿色的圈儿,从外圈到内圈,一整块很快都变成了绿色。 “‘小蜜蜂’是正在进行旋耕作业的农业机具。”该公司负责人谢飞介绍,凡纳入平台管理的大型农机,都安装有北斗导航智能终端,工作和停放的轨迹,大屏幕上显示的一清二楚。为提高种植效益,破解农业生产成本高难题,该公司建设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县共有39家农机专合社,1万余台机具,500余名机手信息,24家农机维修、配件销售网点全部进入平台。”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推广站站长李鹏飞介绍,为了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益,该县建设了智慧农机服务中心,把全县农机纳入智能化管理,可实现机手、专合社、经营业主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接。“中心的任务就是牵桥搭线。”李鹏飞介绍,通过农机智慧服务手机APP,实现“找农机、找农活、找机手”网络化、一站式无缝对接。2021年网上服务交易1108单、面积达9.8万亩。据了解,该县建成西充县智慧农机+综合农事服务综合体,拓展农业托管、农资配送和农机维修“三大”业务,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服务项目。西充县金太线晚熟柑桔基地(赵威 摄 )“积极扶持发展农机专合社,大力开展农资、育苗、机耕、机播、机种、机收等各类培训。”李鹏飞介绍,该县构建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队伍,全力构建“主体多元、市场运作、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打造集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服务园区。2021年,全县新培训机手858名,完成机耕作业96.9万亩,机播36.99万亩,机收49.78万亩,机械植保25.05万亩次,机械脱粒20.37万吨,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7.08%。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02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近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西充县“二荆条”辣椒亮相成就展四川展区。西充“二荆条”辣椒,是四川著名地方品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西充县最具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据《西充县志》记载,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西充县开始种植辣椒,种植品种主要是“荆条椒”,因其外形与本地一种灌木——黄荆棍相似而得名。是正宗川味不可或缺的原料或调料,也是火锅底料、豆瓣酱等调味品的主要原材料,一直受到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的青睐。西充二荆条辣椒(资料图)李同周 摄  “西充‘二荆条’从品种上来讲就和别处种植的二荆条有先天区别。西充‘二荆条’椒角细长,椒尖有‘J’形弯钩,具有皮薄、肉厚、色艳、籽少、营养丰富等特点。”该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的高级农艺师赵洪斌说,从2005年开始,他和同事便对西充“二荆条”进行提纯改良,保证品种的纯正。近年来,西充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大对辣椒基地建设、专合组织发展和龙头企业扶植,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标准化生产,辣椒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单产较大幅度提高,品质稳中有升。为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二荆条”辣椒价值,该县招引四川省老庄味业食品有限公司、西充遍地红有限公司等一批辣椒加工企业纷纷落户西充,建设加工厂,“二荆条”辣椒被加工成油辣椒、泡椒、豆瓣酱、剁椒、辣椒酱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全县“二荆条”辣椒种植基地近6万亩,年产值3亿余元,建立各类辣椒专合组织31个,中大型龙头加工企业1个,带动发展乡办、联户办辣椒加工企业12个,研制开发辣椒系列产品30多个,西充“二荆条”辣椒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椒”。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27
(李同周 记者 李国富)10月22日,双塔万吨有机粉丝生产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位于西充县义兴镇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举行。项目开工现场据介绍,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达150亿元,也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粉丝、豌豆淀粉蛋白、工业化蘑菇生产基地,生产的“双塔”牌龙口粉丝是中国驰名商标。此次在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的双塔万吨有机粉丝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建设包括1万吨有机粉丝生产线1条、5000吨米粉生产线1条、综合办公楼、智能化数字控制和综合化展示中心,以及配套附属设施。“我们选择来到西充,首先是因为西充发展有机农业的理念,恰好与双塔食品开发高端、有机、绿色粉丝产品,进军有机粉丝产业的理念高度契合。其次是因为西充拥有规模化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同时西充具有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和区域优势,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双塔食品集团副总高庆业说,该项目将作为双塔食品最前端的数字化智能项目,购置行业领先的智能自动化生产设备,建成后,年产量不低于2万吨,年产值不低于2亿元。据悉,双塔万吨有机粉丝项目,是西充县食品加工类重点项目之一,对于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完善产业布局、拓宽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具有重大意义,是西充县落实省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要求的有力举措。实体兴县、工业强县。据了解,近年来,西充县委、县政府始终牢固树立“项目为本、招商为要、投资第一”的发展理念,聚焦“引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目标定位,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战略思维,一批品质业态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相继落户西充。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的建成,西充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和汽车汽配、电子信息、健康酒饮三大成长型产业构建起“3+3”现代工业体系,成为西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25
(肖静 牛榆 郭建坤 文/图)10月18日下午,仪陇县东西部协作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回头看”暨2023年项目谋划工作会议在行政中心202会议室召开。会议对明年项目工作进行谋划安排,并对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仪陇县委常委、副县长邵建寨主持会议。会议现场会议要求,全县各项目单位要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真正以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确保东西部协作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效。要紧盯东西部协作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分析调度,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短板,宣传好帮扶成效。要用好帮扶资源,聚焦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劳务输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协作可持续、有效益。要加强交流协作,进一步找准协作目标,创新协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精准对接双边需求,推动招商引资等工作见到更大成效。会议强调,相关部门科学谋划2023年项目库建设,切实提高项目的落地和实效。以务实管用的措施,加快推进各类问题整改,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重点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衔接资金绩效评价、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乡村建设、东西部协作和产业资金兑付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会上,仪陇县东西部协作办相关负责人解读了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回头看”重要指标;县乡村振兴局、县教科体局等项目单位逐一汇报了2022年度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0-21
(兰靖雯 记者 张斌)10月16日,南充市顺庆区永丰水库项目建设现场,各个工区紧张忙碌。  永丰水库项目建成后将改善顺庆区芦溪、金台等乡镇共计5.3万亩农田灌溉,解决灌区3.2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同时,水库还将作为南充主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可保证120万人17天的应急用水。  “各施工段已发起全面总攻。”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永丰水库项目副经理杜香霖介绍,目前挡水大坝溢洪道、高位水池都已建成,提泵站、闸房也在同步建设中,“已完成项目总进度70%,年底即可达到初步蓄水条件。”  杜香霖介绍,一般水库大坝主要由挡水坝体、溢洪道、导流放空洞及电站等组成。筑坝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建立牢固的防渗系统。“如何防渗?就是在坝体上钻孔取芯,然后灌浆。”  在长达400米的坝体上,工程人员设计了270个灌浆孔,“犹如270个巨型螺钉将大坝牢牢‘钉’住。”杜香霖说。  “以前一个孔道灌浆平均要花4天甚至更长时间,细化施工流程后只需 3天。”现场工人陈章勇告诉记者,为了赶进度,钻机从4台增加到6台,24小时不间断施工。  “拼的不仅是速度,还有质量和安全。”杜香霖介绍,项目部加派了技术指导和安全巡查人员,24小时轮岗,确保每道工序合规合标准。“预计10月底就能完成灌浆。”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10月10日,南充市蓬安县睦坝镇甘蓝生产基地里,几十位工人正加强对甘蓝的田间管护;在高坪区青居镇韩国萝卜生产基地内,萝卜长势郁郁葱葱;在南部县定水镇的蔬菜生产基地,沿河而栽的儿菜已探出头来……腾田整土、开沟理厢、备肥备种,南充各地田间一派忙碌景象。  在嘉陵区河西镇直属村,翠绿欲滴的甘蓝长势喜人。“作为当地的特色蔬菜,1200亩甘蓝目前已进入生长期,11月底至12月初,将迎来收获。”河西镇党委书记任强洪介绍,直属村是当地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今年夏季因高温少雨,这里的秋菜种植比以往晚了10多天,入秋第一场雨后,当地就积极组织农户抢抓秋种。  与河西镇一样,顺庆区渔溪镇、阆中市彭城镇也是该市重要的蔬菜产地,沿江万亩蔬菜基地犹如一片绿色海洋,每日有大量新鲜蔬菜上市。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丰富全市百姓“菜篮子”,今年南充将新(改)建专业蔬菜基地3万亩。  据了解,去年南充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47.1万亩,产出各类蔬菜420.2万吨,居全省前列。“为提升蔬菜种植企业的信心和动力,我们加大了市级层面对专业蔬菜基地的奖补力度。”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南充市新(改)建专业蔬菜基地3.1万亩,兑现奖补资金1000万元。  为积极落实晚秋蔬菜种植任务,切实做好“菜篮子”蔬菜产品应急保供,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到9县(市、区)指导晚秋蔬菜生产,开展技术服务,加强信息调度,确保种植任务落地落实、全市蔬菜供应充足。截至目前,南充全市蔬菜在田面积62万亩,其中,白菜12.9万亩、萝卜10.9万亩、甘蓝7.8万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0-20
(杨俊 赵煜 记者 李国富 文/图)日前,在南充市嘉陵区河西镇泰山村蔬菜种植基地里,30余名村民正在菜地里抢种蔬菜,不远处,3台自动播种机在田间忙碌着,只见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站在高处望去,整个蔬菜基地土地平整,生产便道纵横交错,村民们忙碌其间,一幅热闹的农忙“画卷”徐徐展开。嘉陵区河西镇蔬菜种植基地农忙场景“我们今年计划种植蔬菜1000余亩,现在种的这批是晚秋的最后一批了。”鑫海蔬菜种植园负责人龚剑锋介绍,眼下正在抢抓晚秋的晴好天气,组织村民进行蔬菜种植,目前基地种植的秋菜主要品种为白萝卜,预计元旦节前后就能分批成熟上市,主要销往山东、北京等城市。同时,为了使土地不留空,计划萝卜收获后,立即栽种水果玉米。“蔬菜种植已日益成为我镇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嘉陵区河西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镇计划种植蔬菜8000余亩,全镇产出的蔬菜90%以上销往南充市主城区,能更加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同时,该镇农业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奔赴各蔬菜基地,指导业主合理搭配蔬菜品种,着力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近年来,嘉陵区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业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嘉陵区蔬菜种植面积32万余亩,年产蔬菜25万吨以上。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0-19
●遭遇今夏持续高温干旱●水稻却亩均增产100公斤(记者 史晓露 王代强)汽车穿过连绵起伏的丘陵,一大片平地突然在山脚铺展开来。  这里是南充市南部县大王镇油房湾村,10月初,当记者来到村里时,水稻刚刚收割结束,连片的稻田内只剩下黄绿色的稻茬。  稻谷归仓,油房湾村党支部书记谢小春充满感慨,“今年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相比前两年足足增加了100公斤。”  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产出低下的望天田,水稻亩产不足500公斤,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何在遭遇今夏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后,当地水稻产量反而增产。望天田变高产田,背后究竟藏了哪些科技力量?南充市南部县大王镇油房湾村高标准农田。 记者 何海洋 摄开荒地造良田:让“巴掌田”变成“整片田”  “高产不容易啊。”说起种粮经历,油房湾村1组村民雍志强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雍志强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今年已56岁。一年多前,他和妻子种着3亩多地,种水稻全靠人工,田块小且分散,大型收割机进不去,每到收获季节,他和老伴要起早贪黑忙活好几天。  然而种粮费力却不挣钱,“水稻亩产400公斤到500公斤,每亩收入千把元。”雍志强说,再加上近两年化肥、农药涨价,种粮成本更高,两个儿女不愿再务农,几年前就外出打工了。  雍志强一家的情况是油房湾村现状的缩影。近十余年来,村里8成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一些土地没人种,杂草丛生。”谢小春说。  保护耕地就是保障粮食安全。今年初发布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随后,南部县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项目,涉及大王镇等4个乡镇的10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8000多亩,其中含撂荒地复耕近700亩。  不过,工作推进却面临观念障碍。“光群众工作就做了1个多月。”谢小春回忆,全村有1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占全村耕地9成左右,涉及527户1518人,起初有一半村民都有顾虑。有村民担心,“田块集中后土地界限被打破,以后找不着自己的地了怎么办?”“流转以后没有地种怎么办?”……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承包地都经过了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流转后不仅有租金,以后还能务工、分红。”谢小春给村民算起细账,建设高标准农田能把“巴掌田”改成“整片田”,以后农机能下田了,地力提升了,种粮产量更高,效益更好。  还要解决资金难题。油房湾村上游就是升钟水库,但过去缺少建设资金,50%的农田都没有配套水渠,“农田灌溉难、排水难,每年水稻因为干旱至少要减产20%。”谢小春说。  为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从2020年起,我省就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提高至3000元/亩,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1500元,地方配套1500元。  一切准备就绪,今年初,十几台挖掘机终于开进小山村,开荒整地、挖沟修路……鏖战一百天,山间分散的小田变成连片的大田,起伏的坡地变成平地,渠系和水泥机耕道纵横交错,农用机械可直接开进田间地头……“简直想不到,我们村有了这么好的田块。”雍志强感慨。  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89万亩,形成一批“集中连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了基础支撑。南充市南部县大王镇油房湾村高标准农田航拍图。 记者 何海洋 摄用良种施良法:让良田有更高的产出  10月11日,两台秸秆粉碎还田机在田间匀速行驶,田里的稻茬和秸秆被机器“吃”进“肚”里,随后,秸秆被粉碎均匀抛撒进稻田,经过翻耕和土壤混合。  “秸秆全量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郑元勋介绍,长期撂荒的耕地,土壤板结地力差,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还要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我们特意给土壤补充了很多微生物。”郑元勋蹲在农田边,一边翻看土壤一边介绍,机器耕地时,每亩会施用1吨以上的生物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跟普通有机肥可不一样,其中含有特定功能微生物,能让土壤变得疏松,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团粒之间空隙较大,利于保水保肥。地力培肥后,每亩还能减施化肥15公斤—20公斤。  土壤改良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能推进农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通过建设示范县、示范基地,推广粪肥还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并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有了良田,还要用良种施良法,才能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油房湾村种植的‘千优531’、‘宜香优2115’,都是近年稻香杯评选出的优质米品种。”郑元勋说,这些水稻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性强、米质优。  在栽培技术方面,今年当地大力推广水稻高产栽培、精准施肥、绿色综合防控和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指导和试验。“过去散户种水稻,每亩秧苗在八九千株,秧苗密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光能。”郑元勋说,今年全县大力推广水稻合理密植技术,每亩秧苗株数控制在11000—12000株,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后期肥水管理也要跟上。今年夏季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后,当地立即成立了助农服务队,全力抗旱保苗。“经过协调,今年上游的升钟水库提前放水,再加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渠系配套,农田灌溉用水有了保障。”谢小春说,尽管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大旱,但今年粮食没有减产。好政策聚良农:解决了“谁来种地”难题  “有了良田好地,还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会介绍,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骨干力量。  今年3月,南部县农业农村局挂出招引业主的公告,很快就吸引了3个业主联合承包土地5000余亩。南部县满囤种养殖农民专合社负责人毛丹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她一直在南部县承包土地种植柑橘,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让她决定改种粮食。“现在政策好,我们种粮有信心。”毛丹说,尽管粮食的亩产值不如经济作物,但只要提升机械化水平,降低种植成本,就能发挥规模效益。  在油房湾村,毛丹承包了1800亩高标准农田,700余亩水田全部种植水稻,1090亩坡改地种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经过调型改造后的农田,土地连片,水稻生产可实现机耕、机播、机管、机收的全程机械化,每亩成本可降至900元,比过去低200元左右。  今年5月,700余亩水田全部插上秧苗,装载着药肥的植保无人机飞入田间,1个小时可作业30亩农田,效率是人工的50倍以上。8月底,改田后的第一季水稻迎来丰收。“地好种了,收成也增加了不少。”毛丹说,同一块田,今年亩产达600公斤,比改造前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  秋粮丰收,新一季的粮食生产已在谋划当中。刚刚收割完的稻田又繁忙起来,10月中下旬就将用无人机播种油菜。眼下,十余台挖掘机已开进农田,在田边挖出一条条排水沟。“种植油菜需要提高农田的排水功能,现在正在开边沟。”毛丹介绍。  刚刚收完玉米大豆的1090亩坡改地上,马上也要播下小麦种子。“现在地型好,丘陵旱地小麦可采取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产量比过去高,还省工省劳。”毛丹说,通过实施“麦-玉(豆)”两熟模式,即种植一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再种植一季小麦,土地产出更高。  “现在不仅解决了村里土地撂荒问题,土地产出也越来越高。”谢小春说,预计今年全村粮食可增产100吨以上。村集体也尝到了甜头,村里已与业主约定,未来每亩农田将收取20元的管理费,用于协助农田管理,这笔费用将计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除了土地租金,还能参与分红。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8
 (刘永红 摄)在蓬安县锦屏镇中坝社区,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蔬菜秋播秋种。为减少夏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蔬菜稳产保供,连日来,蓬安县农业部门组织村民做好蔬菜抢种补种。中坝社区的萝卜种植基地里,村民播种忙。中坝社区的村民正播种土豆。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7
(记者 张斌)“最近收购价怎么样?”“每公斤13元,没变。”10月11日,南充市顺庆区渔溪镇铁碑村黄精种植园里,友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胜江与上门订购黄精的南充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和桂交流着市场行情。  眼下,合作社的70亩黄精正处于分蘖生长期,看目前的长势,今年有希望丰收,按当前的收购价算,每亩的收益预计可达4万元。黄精是多年生草本药材,生长周期长,收益期也长。何胜江正在采挖黄精,查看长势。张斌 摄  何胜江告诉记者,合作社的黄精全部在李子树下套种,虽然前段时间的高温干旱对果园里的李子产量有影响,但对黄精生长的影响不大,“黄精一年有四次生长期,这一轮的生长期刚好错开了旱季。”  “黄精喜阴,适合套种。”南充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站工作人员张玉介绍,南充市果树、桑树、花椒种植面积近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40%,为黄精林下复合种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通过柑橘套种、瓜蒌间作、粮经融合、坡地栽培等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还能增加种植群众的收益。”  据李和桂介绍,今年蜀妙公司在南充市南部县、仪陇县、嘉陵区、阆中市推广黄精种植2000余亩,预估年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200户农户增收。目前,南充市黄精种植基地面积达2.3万亩,年产黄精8800吨,林间套种率占70%。  同时,南充已培育黄精种植加工新型经营主体67家,开发出黄精茶、黄精酒、黄精鲜食菜等20余个单品,注册商标7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7
(兰靖雯 记者 张斌)多台挖掘机挥舞长臂来回作业,运输车辆穿梭不停……10月11日,南充永盈新材料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目前3家总包单位已全部进场,投入大型机械近70台,现场施工人员约200人。”项目工程负责人赵情男介绍,目前项目建设推进十分顺利,力争在年底完成土建交付安装,确保项目按质完工、如期投产。  擂响战鼓,大干快干。“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南充正全力以赴抓经济、促投资、推项目,千方百计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浙川东西协作共建示范产业园项目是2022年省重点项目,预计年底前交付投用。赵煜 摄省重点项目:企业全力以赴,政府“搭把手”“加把劲”  10月9日,南充市顺庆区的凯普松高新电子产业园项目,已投产的电容器车间内工人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正在建设的电极箔车间、研发中心热火朝天。  四川凯普松电子产业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何喜明介绍:“电极箔车间将安装6条超高速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年产电极箔100万平方米。”  已建成的厂房,抓紧引进生产线,已投产的生产线正赶制新订单。10月10日,在南充市嘉陵区尚好蚕桑产业融合示范园内,新建的优质桑茶精深加工生产线上,136套智能化生产设备齐齐转动,杀青、揉捻、烘干……初步加工后的桑叶再经过提香、精筛、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制作成一袋袋清香扑鼻的桑叶茶。  尚好蚕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是2022年省级重点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总进度的90%。9月底,园区内优质桑茶精加工生产线建成,10月1日已正式投产。  “新生产线投产后接到的订单量已有2000吨。”尚好桑茶车间主任程博介绍,新增的136套智能化桑叶杀青、烘干设备将产能提升了2倍以上,“争取到年底把订单全部交付!”  据统计,1—9月,南充33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2.1亿元、完成率115%,超时序进度40个百分点;11个新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开工率100%。  企业全力以赴,政府也要“搭把手”“加把劲”。10月12日,南充市印发“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配套支持政策,提出对能在今年四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重大项目,及时足额兑现交通、水利等项目建设相关激励政策;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且在上半年竣工投产的省市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新增产值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此外,南充还提出将重大项目审批时限在承诺时限基础上再压缩30%,全力以赴支持项目开工建设。尚好茶叶新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抓紧生产。兰靖雯 摄招商引资:“三比三看”攻坚又有百亿项目入盘  大楼外,工人忙着砌隔墙,安装幕墙玻璃;大楼内,工人在铺设地砖,安装吊顶龙骨。10月10日,四川南充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弘鑫云创智能制造平台暨弘信新能源西南总部项目施工现场,厂房装修正在进行。  项目现场负责人龙平介绍,为加快工程进度,施工方实施专班推进、专人负责、专项督导的方式,保证按期按质按量完成,“目前厂房主体已封顶,预计12月投入使用。”  今年7月,弘鑫云创项目正式落地南充。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进度喜人。”弘鑫云创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从4月下旬开始对接到7月下旬签约,再到如今厂房装修,大大超出预期。  “在项目对接、用地保障、过渡性厂房支持、金融支持、项目推进等方面,我们组建专班跟踪洽谈、服务保障,全力为项目推进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引得来、能落地、快发展。”南充市高坪区经济合作和外事局负责人表示,目前高坪区正紧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聚焦重点产业,全力招引龙头企业。  9月30日,总投资110亿元的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园项目落户南充临江新区。继签约总投资330亿元的永盈新材料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南充今年再次“入盘”百亿级项目。  南充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拼经济搞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优环境、抓招引、促投产。1—9月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65个,新竣工投产招商引资项目125个。目前,南充聚焦招商引资“六未”项目,开展“三比三看”攻坚行动,比招引看数量、比开工看体量、比速度看质量,扭住项目抓推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7
冉军 李果 朱胤委 (图片由南部县委宣传部提供)工业腾飞、城市巨变、乡村振兴……每一场攻坚都凝聚拼搏奋进,每一处巨变都饱含艰辛汗水,每一次突破都孕育崭新力量。“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十年奋进,南充市南部县爬坡上坎、攻坚克难,收获一系列殊荣。  站上新的起点,南部县意气风发,乘势而起、踔厉奋发——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争当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排头兵,“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建设“双五十”山水城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战鼓已经擂响。嘉陵江环绕的南部县城。工业振翅腾飞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61.9亿元 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9月,四川三鑫南蕾气门座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鑫南蕾”)厂房内,机械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  “经过技改升级,公司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经理罗大英介绍,三鑫南蕾是2001年落户南部的老牌机械制造企业,2021年产值达到2.6亿元。三鑫南蕾的发展历程,是南部县工业建链扩链,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9年5月底启动建设的南部县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投资6.8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0户。  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懿介绍,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是该县承接东部企业转移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主窗口。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东部企业来园区抱团发展,助力南部县制造业集聚集群、聚势成链。  2020年,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四川省首批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园区”,入选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从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总产值210亿元,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总产值561.9亿元,工业腾飞,让南部县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的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笃定。  南部县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提出,集群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南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工业“231”发展目标全面实现,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聚势成链,园区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南部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曲“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的高质量发展强音正在奏响。  力争每年新拓展园区1平方公里,确保2025年园区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构建“龙头企业+零部件生产+汽车展销”产业链,建设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承接东部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建设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努力实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集聚集群、聚势成链。组建四大招商专班,瞄准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蹲点招商,努力实现2025年入园企业超300户,产值突破千亿元。南部县满福坝文旅新城一角。城市锦绣花开好山好水环抱 山水城市美丽绽放  嘉陵江畔,枕水而栖的南部县满福新城禹迹岛公园里,河流湿地、草本沼泽的生态本色与青鸟宿水、飞鱼腾跃的景致相映成趣。游人穿行在清幽曲径间,尽享自然之美。  2018年,占地3000余亩的禹迹岛公园开建,经过两年建设,昔日河滩地迎来华丽蜕变,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公园。紧邻公园的现代文旅新城满福新城随之拔地而起,学校、医院、楼盘、酒店、商业体等纷纷落地。  “满福新城的华丽蜕变,是南部城市崛起的缩影。”南部县住建局局长张伦说,一边是楼宇林立的满福新城,一边是花团锦簇的南部老城,嘉陵江穿城而过,灵云山公园、火峰山公园隔江相望,水城共生、山城相融。  好山好水环抱,南部县城厚积薄发。  南部县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提出,按照“跨江北进、拥江发展,繁荣新城、更新老城”思路,科学构建“一绕五纵五横”城市交通新骨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完善城镇体系,打造布局优化、功能完善、文化深厚、美丽宜居、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城市典范;南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一绕五纵五横”城市骨架全面建成,“一轴两翼五片”格局配套持续完善,“一江三溪五园”山水城市美丽绽放,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建成“双五十”中等城市;南部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全力以赴建设高品质山水城市,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幅磅礴的“崛起”画卷徐徐铺展。  2019年,G75广南高速南部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开工,掀起南部“一绕五纵五横”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大潮,嘉陵大道、滨江大道、城北大道、南铁大道等建设(改造)相继开工。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里子后面子、先功能后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品质颜值双提升。  以“百日初变样、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为奋斗目标,南部县常态化开展城市“十大乱象”整治行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2014年,南部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2020年,南部县成功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乡村风景独好昔日贫穷小山村 今日“川北小西湖”  八尔湖畔,生态道路阡陌纵横,雅致民居错落有致,梦里水乡烟雨缥缈,水韵花谷如沐春风……南部县八尔湖镇,昔日贫穷小山村,今日“川北小西湖”,获评第二批省级特色小城镇、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等称号。2018年,八尔湖镇纯阳山村作为全国6个精准扶贫典型之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决胜2020——脱贫攻坚展”,向全国人民展示脱贫攻坚的南部实践。  “脱贫攻坚让南部农村脱胎换骨。”南部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望感叹道,脱贫攻坚期间,南部县累计减贫10.2万人,退出198个贫困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7年以全国领先的成绩率先脱贫摘帽。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两项“国字号”殊荣,是对南部县脱贫成效的肯定。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赋予南部县乡村振兴敢为人先的底气。  南部县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南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农业“3+5”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南部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张恢宏的乡村振兴蓝图由此展开。  近年来,南部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0余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土地整理项目100余个,2022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6万亩。届时,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89.65万亩。  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南部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制定县域内划片“一核六片”方案,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整合资金实施“美丽南部·宜居乡村”建设。2021年,南部县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14
(李婷婷 郭建坤)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夜经济被称为中国经济新兴活力源,既能打造灯火辉煌的亮丽风景线,又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南充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通过融合夜晚时间和城市空间的“夜经济”,在促进夜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让夜经济成为拓展城市发展时空、提升城市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南充特色的“夜经济”发展之路。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城西鹤鸣山上的白塔耍都,无疑成为南充夜间街区的典型代表。白塔耍都作为新晋的市民夜间“打卡点”,总面积为3万平方米,在空间结构上聚合有“山江洲城”,在空间功能上聚合有“文景商旅”,同类资源全国罕见。白塔耍都拥有一个核心商圈和一条商业街,更是南充首个沉浸式国潮主题文化旅游休闲街,集“吃、住、行、游、购、娱”多功能于一体,商业布局主要以国潮文化、电竞文化、主题餐饮、娱乐、健身、亲子活动等夜间消费业态为主。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而市井美食更是夜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塔耍都市井美食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食客们吃得津津有味,店家们忙前忙后,个个喜笑颜开,络绎不绝的游客拼接成别具一格的夜景图。整条街被星星点点的国潮树灯、红红火火的天幕灯笼、精美别致的红鱼吊灯、勾绘精巧的时尚壁画,装点得喜气洋洋、流光溢彩。还有街边的文创产品、沉浸式剧本杀、音乐餐吧、电音剧场,以及采用元宇宙风格式的室内通道的中心舞台等,在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通过文旅元宇宙所带来的沉浸式新体验正成为优化文旅体验方式、重塑文旅产业格局、助力艺术与科技融合,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白塔耍都采用宋朝传统“鼓”文化和诗词文化作为舞台的美陈装置,导入微演绎展现宋朝舞蹈,提升游客、市民游览体验。为了给游客提供沉浸式国风体验,在街区还设置有汉服体验点,可供游客、市民换装拍照。通过国潮元素,深挖文旅消费潜力,一站式的消费活动让高坪区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财气“旺”起来。白塔耍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时尚元素,让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以现代科技做支撑,打造出场景化、沉浸感、体验感合而为一的“国潮”文化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需求,让游客高度投入、沉浸其中。增加城市文化厚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时尚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新时代文化的精神气象,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为给游客展现出不一样的旅游文化,南充市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还通过开盲盒的方式,不断更新节日限定主题,让游客来到白塔耍都就有一种“谈恋爱”的新鲜感,以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沉浸式国风体验。如今,走在始建于宋代白塔的耍都,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披上了霓虹的羽衣,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高坪区文广旅局副局长何跃表示,高坪区文化旅游夜经济品牌计划以城区为核心,打造夜间经济重点集聚区,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共同打响夜经济品牌,激活消费增长点,提升城市活力,为“双循环”注入新动能,为高坪区创天府旅游名县助力。下一步,南充市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将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开启文旅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新未来,构建具有南充高坪区特色文旅品牌体系的商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等方式,依托鹤鸣山核心文化,激活周边商业资源,不断提高南充高坪区文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以一种新的方式模拟、感知、体验现实世界,通过夜经济带动一座城,真正形成全域旅游产业链,领航高坪新发展。(高坪区文广旅局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0-10
营山,历经1400余年的积累和沉淀,孕育出这片土地的厚重与从容,千年古县焕发勃勃生机。近年来,营山县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快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快实施城建板块重大项目,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高起点规划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眼下,营山县滨河公园郁郁葱葱,生机勃发。建筑小品、亲水平台别具特色,骑游道、步行道设施完善。晚饭后,市民三五成群,或休闲散步或慢跑锻炼。滨河公园是营山城市公园建设的最新力作。从最初的翠屏山公园、西月湖公园,到白塔公园、湿地公园,再到如今的滨河公园、体育公园等,每一批城市公园的建设,都在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山水田园城 杨汉国摄    如今,营山县已基本构建了全域公园体系,建设了7个综合性和专类公园、36个城市节点公园,城中建园、园中有城,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的公园城市形态,一幅山水田园城市的画卷正在展开。近年来,营山县以城市总规为核心、控制详规为基础、专项规划为纽带,守住城市自然、留住城市乡愁、注重战略留白,最大限度规划好每一寸土地,形成科学高效的规划体系;邀请名企名校名师参与城市规划设计,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全面完成营山县城总体规划第五次修编工作。科学修订《营山县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制定了城市“北进东拓西延”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一环路为环,绥安大道和咸安大道为两翼,城市新中心为核心,城北、城东、城西三片区的“一环两翼一中心三片区”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了区域统筹、多点支撑、层次清晰的规划体系,实现城市近期建设范围控规全覆盖。山水田园城 杨汉国摄    大力提升“五河五湖”水网的生态涵养能力和“一环两翼六横六纵”路网的绿化景观水平,形成贯穿整个城区的50公里生态绿廊,拓展城区绿地面积至万亩。重塑“营山十景”“九宫十八庙”,重建云凤书院、翠屏书院等文化景区,建成以白塔公园、云凤书院为核心的4A级景区,构建“彰显故事、留住乡愁、文城一体”的公园城市文脉。营山县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四川省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绿色城市建设——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县”等城市品牌。目前,营山正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县,以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为目标,建成最佳人居环境县,共建共享新生活。10月8日上午,笔者驱车行驶在宽阔的芙蓉大道和白塔大道上,白塔公园、新时代广场点缀一旁。“这是县城的南北大道,今后将会把芙蓉山景区、进士文化景区、云雾山景区串珠成线。”营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剑峰说。李剑峰介绍,营山是西南地区首个修通一环路的县级城市,如今借助G244线和S101线改造工程,营山高起点规划建设二环路。不久,营山一环二环再加“井”字形绕城高速的大格局将呼之欲出。重共建共享改造旧城完善配套营山县城大街基本建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此前由于省道穿城而过,重车多,加之原街道路面设计档次低,县城原本老化的街道时常破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近年来,营山将资金用在最迫切的民生建设上,启动修复城市功能。2009年,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依托两河治理,复兴桥片区、白塔片区、云凤山片区3大城市新区相继成形。2018年,营山县启动实施南门河棚户区改造及综合整治项目,这是营山城市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多、难度最高、体量最大的综合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彻底改变南门河流域水体黑臭及周边环境“脏、乱、差、臭”现状,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2021年,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老旧小区带给住户的困局,营山县启动了外西街、正西街、正东街、磨子街、东大街等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主体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自项目启动以来,营山县坚持文化打底、创新机制、提升品质,高质量推进各项建设工作。李剑峰告诉笔者,工程建设坚持“地上地下、一街一景、适用适度”的思路,主体工程主要内容为全路段房屋临街外立面改造、屋顶违建拆除及新建防水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内容为污水干管(顶管)埋设、电力排管埋设及其配套电器安装、通信管道埋设、雨水管网埋设、路灯更换、三星路至一环路段车行道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车行道恢复、人行道铺装、绿化及景观打造等,从治污、改线、排险、拆违、扮靓5个方面,着力解决老城区污水直排、小区脏乱、路面损坏、立面老旧、管线杂乱等问题。截至目前,工程涉及的6条主要街道、112栋临街建筑的立面改造以及管网改造、道路拓宽、人行道铺砌、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完成,重塑了营山县城中轴线,让营山县老城区焕发了新风采。10月8日上午,笔者走进营山县外西街,但见街道两旁灰白相间的建筑韵味十足。人行道上,全新的路灯已安装完毕,新栽种的行道树随风摇曳,为整个街道增添了绿意和生机。“通过地下、地面、地上一体改造,‘里子’‘面子’同步治理,实现了三大目标。”营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胜伟说,重构污水系统,建成中线污水主干管3.6公里、支管9.9公里,构建起城市生活污水“小区收集管—沉渣池—道路支管—截污干管—污水处理厂”全封闭收集、运行、处理系统,实现街道沿线区域污水应收尽收;扮靓城市中轴线,沿线临街立面按照“灰砖复古、红砖朴素、民俗过渡、石纹现代”四种风格改造,分片布局品牌服饰、珠宝商店、幸福书屋等商业业态,让老城老街焕发新面貌、重塑新业态、展现新形象,留住城市记忆、讲好城市故事;顺应群众期盼,既解决老旧小区污水横流、供水管网经常爆管的问题,又解决老旧小区用电质量不高、供电线路紊乱等问题,直接惠及近10万群众。强城市管理于细微处见真功夫绿树掩映下的城市道路洁净敞亮,熙来攘往的广场、步行街干净整洁,就连背街小巷也难见垃圾,这是如今营山县城留给人们的城市印象。城市提升,管理是关键,于细微处见功夫。营山县秉持“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的城市市民管”理念,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让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营山整合城市管理单位职能职责和人员,成立城乡环境治理办公室、交通秩序联合执法中队、扬尘治理联合执法中队等专门管理机构,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效能。探索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城管、交警进社区,配备各类城市管理人员2100余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效能。建成和完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与社会综合治理平台整合,城区工作网格达70个、监控探头达600余个,实现了对县城24平方公里内的城市设施、事件的发现、受理、处置、回告、检查、评估等闭环流程的数字化,确保城市管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派遣、第一时间解决。为生活困难者、残疾人等合理设立临时摊位,将占道经营者和流动摊贩疏导到临时摊位经营;对夜市摊点进行集中规划、集中经营,规范管理;在城区的5个进出口修建便民洗车设施、停车场,以政府补贴的方式低价运行,既缓解城区车辆停放难题,又有效控制扬尘污染。此外,营山采取购买社区城市管理服务的方式,做好辖区内部二类街道、三类街道、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和摊点、车辆秩序治理工作,建立了社区——居民小组——楼院的自治化管理模式。营山还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让专业公司对北部新城、一环路等地段实行市场化保洁,把政府出资建设的县城5个进出口停车场和城区停车泊位投入市场化运营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专业水平。(供稿:营山县委报道组 彭杰 杨汉国 易立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0-10
(杨晓江 向全发 记者 李国富)2022年国庆长假,四川南充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假日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假日文旅市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优质服务等各项工作,虽然受雨水天气影响较大,但全市文旅市场总体保持安全平稳、规范有序运行。据统计,国庆长假期间,全市文旅市场接待游客235.7万人次(其中38家开放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过6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26亿元;全市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免费接待市民10.9万人次,开展线上活动630余场次,点击量超15.3万人次;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590余人次,共检查景区、旅行社、上网服务场所等970余家次,发现并处置防疫防控等隐患13家次。今年国庆假期,受疫情影响,群众出游主要以本地周边游为主,“轻旅游”“微度假”“夜经济”成为南充2022国庆假期的关键词。周边游近郊游热度不减。今年国庆期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消费者决策周期和出游半径缩短,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受到游客青睐,南充人游南充成为南充市旅游市场的主体。大量南充本地游客选择就近感受民俗风情、体验户外运动、享受采摘乐趣。节日期间,市文广旅局推出“喜迎二十大 欢度国庆节”——享休闲、庆丰收、乐消费、品非遗四条精品旅游路线,吸引游客参与体验;阆中古城景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张飞巡城、川北婚俗、汉服提灯游、道台拜年、秀才赶考、打马游街等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朋友驻足观看,参与民俗文化体验;凤舞天宫旅游度假区舞龙、舞狮、快板等民俗表演,让广大市民、游客在活动中汲取文化精髓,丰富精神生活;西充县文广旅局推出“喜迎二十大 欢度国庆节”品味西充美食、“心中的民宿”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打卡、体验;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因音乐电影《南充之恋》取景而火爆“出圈”,频频登上潮人话题版首,线上话题热度高涨,引来大批来访游客观光、休闲。仪陇、高坪、南部、营山等县区乡村游、红色游也十分火爆。10月1日,国庆首日,全市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与中秋节第一天相比增加146%;旅游总门票收入比中秋假期第一天增加328.5%。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假日生活。假日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各种演出展览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各具特色,让广大群众欢享文旅盛宴。朱德故里景区推出“欢度国庆 喜迎二十大”——伟人将帅军旅生涯专题联展,展示伟人将帅的军旅生涯;南充市图书馆推出的“喜迎二十大·书香伴我行”全民阅读系列书单推荐、“中国制造筑梦未来——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展”等活动,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推出“热气球嘉年华”活动,给游客带去惊喜;阆中古城除了传统民俗表演,还推出“国风亲子游”“汉服提灯会”等主题活动;蓬安相如故城景区推出汉服打卡穿越等活动,开启汉风游艺新玩法。在线上,南充市持续不断开展“迎接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南充市庆国庆广场舞线上展演、“喜迎二十大,欢度国庆节”线上群众文化活动周、“喜迎二十大,欢度国庆节”云上非遗展等活动。南充市文联指导、南充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喜迎二十大  丹青绘丹心”微展正式启动,展现出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市文化馆推出“迎接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南充市大家唱群众歌咏接力活动,歌声唱出美好祝福。夜间消费持续点亮假日经济。假日期间,南充各地围绕“欢度国庆主题”打造丰富多彩的夜间旅游点,夜间文旅消费得到充分释放。顺庆1227夜市、高坪白塔耍街、嘉陵白马湖水街、南充不夜城、阆中古城、南津关古镇等地热闹非凡,国庆氛围浓厚。各地推出的夜游产品受到欢迎,夜经济不断攀升,乘船夜游嘉陵江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南充夜色,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假日体验更加丰富。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南充城区白土坝的印象西河开街在国庆期间正式开街,特色美食、文创集市、舞团表演、潮玩乐队,融合多种业态变身多元空间,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现场创意涂鸦、与变形金刚合影、乐队驻唱等开街系列活动也吸引不少市民参与。印象西河作为集美食、文创、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夜经济”新地标,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场景打造”,为市民提供产业多元、场景融合式消费体验。优惠举措持续刺激文旅消费。南充市紧抓国庆长假的文旅消费窗口,推出形式多样的文旅消费券,提振文旅消费市场。安排市县财政资金5525万元以及金融机构资金1078.64万元用于刺激消费,使用范围涵盖全市餐饮、景区、酒店等文旅行业。消费券每天一上线就被“秒光”,有力激发了市民和游客的消费热情,综合收入得到明显提升。西山风景区、阆中古城、天宫院、南部八尔湖、蓬安花好月圆等景区开展“百万门票免费送”,川渝地区游客“景区门票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国庆假期,阆中市各景区景点纷纷推出门票“买一送一”或者免费开放等优惠政策,为来阆游客和市民提供优质旅游环境。阆中古城部分酒店推出多个国庆套餐和优惠活动;高坪区凤仪湾发放热气球免费体验名额750个。宣传推广叫响南充文旅品牌。为营造良好氛围,宣传推广南充文旅品牌。国庆假日期间,通过“南充文旅”“南充见”“橙子融媒”等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发布提醒、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关注疫情,牢记旅游安全。南充本地各主流媒体、社交平台,持续加强假日文旅市场宣传报道,及时采集发布假日节庆活动、产品推广、市场运行、市场监督等假日动态新闻,回应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假日环境和热闹的国庆氛围。央视《新闻联播》、CCTV—13《新闻直播间》、人民网客户端、四川日报等10多家中省媒体争相报道南充国庆旅游热点和亮点,《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乘浪漫热气球徜徉秋色 高空俯瞰乡村新画卷》《穿越古今 感受古风古韵》等新闻,关注阆中古城、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等旅游景区,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南充文旅的无限魅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08
(范红英 郭建坤 文/图)“在推动南充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中,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中共南充市委农办主任、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鹏在授课中讲到。9月27日,由中共南充市委组织部、南充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2022年度现代农业发展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在四川思德干部学院开班。开班现场开班仪式上,四川思德干部学院执行院长何绪德致辞,向学员们介绍了仪陇的红色文化、四川思德干部学院的发展历程及成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杨仕彦作开班动员讲话,要求全体学员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既懂经济又懂政治、既懂业务又懂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全能选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履职尽责的方方面面,并就培训纪律及疫情防控提出了要求。此次培训特邀西南大学教授孙道进、段豫川,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冯佺光,重庆市畜牧业协会秘书长袁昌定,中共南充市委农办主任、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鹏等教授、专家围绕《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农旅融合发展战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创新及实施路径》《农产品加工发展》《奋力谱写南充“三农”新华章》等主题为学员们作专题讲座。授课老师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理念与法则入手,深入分析现阶段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探讨了建设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参训学员一致认为,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针对性操作性强,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准确把握、认真领会、充分运用,不断推动南充市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现场考察此次培训采取理论讲座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员们在接受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走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的仪陇县铜鼓乡四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仪陇县粮经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实地考察,了解仪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建设现状、运营管理模式、人才体系建设、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资金管理、园区信息化管理、机制模式和带动能力及成效。中共南充市委农办主任、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鹏要求参训人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三农”工作者,争当新时代“三农”工作先锋人,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会议现场来自营山县农业农村局的学员刘念表示,通过几天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大家在探索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启示,深刻认识到找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定位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效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瓶颈问题,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自全市各区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业务骨干49人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培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30
近日,“德乡仪品”体验馆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正式开馆。温州市龙湾区作为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仪陇的东部城市,虽相隔千里,但两地人民却越“走”越亲。“德乡仪品”体验馆开馆,龙湾市民今后将就近购买到仪陇生产的农特产品。仪陇县委常委、副县长邵建寨,温州市龙湾区副区长柯园园共同为“德乡仪品”体验馆揭牌。走进“德乡仪品”体验馆,映入眼帘的水果、食用油、大米、肉制品、蛋制品、五谷杂粮、休闲食品等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近百款农副产品涵盖仪陇120余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展示展销这些来自对口帮扶地区的特色产品,形成龙湾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强大合力,进一步促进德乡仪陇的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龙湾区发改局对口办戴育群说。据了解,为推动浙川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2021年11月,仪陇县商贸企业联合会主动与龙湾区浙川东西部协作对口办对接。2022年6月,确定了德乡仪品体验馆的建设地址和建设方案,8月完成体验馆装修。体验馆面积320平方米,其中展示展销厅120平方米,仓库150平方米,办公室70平方米。   “下一步将继续挖掘更多仪陇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同时结合龙湾区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等产销对接活动,让更多来自仪陇的优质特色产品进入到龙湾市场,让更多的龙湾市民了解仪陇。”德乡仪品体验馆(龙湾)负责人易凤华说。(供稿:仪陇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30
(黎涛 记者 张斌)“大家发现垃圾要及时清理,注意安全,出发!”9月26日下午,在嘉陵江顺庆段的南充港附近,南充志德打捞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志德正在给公司的江面保洁人员安排任务。随后,大家驾船前往各自负责的水域进行作业。9月26日下午,在南充市顺庆区的嘉陵江段,曾是捕鱼人的江面保洁人员正在巡河,完成江面保洁。  “干这活,还是要我们这群老渔民,不仅船划得好,水性也好。”在其中一片水域,公司员工李培林拿着一根网竿,轻轻挑起江面上的漂浮物。李培林告诉记者,这批员工都曾是嘉陵江上的渔民。  2019年12月,南充市顺庆区启动渔民“退捕转产”工作,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辖区141户渔民转产上岸。一个月后,嘉陵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  “转换角色已成定局,上了岸又能做什么?”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嘉陵江顺庆段以及高坪段等江面保洁要常态化开展,需要熟悉水域、懂水性的江面保洁公司,而当时市场上这类公司没有几家。  经过前期市场调研,敢想敢干的“老渔民”陈志德决定来做这个事。他筹款购买了13艘江面打捞船,带着20多名渔民成立了公司,承接嘉陵江江面保洁打捞业务。  “嘉陵江养活了我们,现在轮到我们来守护嘉陵江。”陈志德说,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打捞队员不畏辛劳,在夏日高温时节,大家作业时被晒得脱层皮;在寒冷的冬季,队员经常被冻得手脚生疮。  据统计,公司成立以来共巡河85600多公里,打捞垃圾130余吨,提供问题线索58条。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河湖卫士”,嘉陵江顺庆段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潆溪河、芦溪河、西充河、渔溪河水质长期平均稳定在Ⅲ类以上,全区水体优良比连续三年达100%。  “看上去我们‘退’了一步,但在保护河湖的道路上是‘进’了一大步。”望着清澈的江面,成群的鱼儿,陈志德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