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冉鹏  邱海鹰  摄影报道)四川省华蓥市不断拓展法治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居民相对集中的阳和镇偏岩子移民新村的文体广场开设“法治坝坝茶馆”,通过举办讲座、图文展览、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知识,让山区群众在品茶休闲的同时,了解法治知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10月8日,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偏岩子移民新村的群众在村头的“法治坝坝茶馆”,一边品茶一边听取法治知识讲座。10月8日,四川省华蓥市老年法治宣讲团的志愿者在阳和镇偏岩子移民新村的“法治坝坝茶馆”,给品茶的群众宣讲“家庭教育促进法”。10月8日,在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偏岩子移民新村拍摄的“法治坝坝茶馆”。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09
眼下正是油菜育苗的最佳时节,在岳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大棚里工人们忙着给油菜松土、施肥、放盘,大棚外多台犁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岳池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四个一百”目标,打造“天府粮仓”丘区样板,确保粮食高产稳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岳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继今年2月成为四川省五星级农业园区后,再次上榜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三年内从“三星”升格为“五星”的“秘诀”是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该县的人才队伍建设中找到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刚晒干的谷子堆在粮仓,粮温和水分都比较高,一定要注意通风,不然容易发霉。”岳池县苟角镇大梨树村乡村振兴人才李思劼给正在搬运稻谷的村民说道。“小李是县上给我们村分配的大学生,有文化、有技术、有想法,给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点子,村上的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父老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一同的大梨树村主任袁玉军说。据悉,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岳池县创新实施“县引村用、岗编分离”引才模式,引进133名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到村工作,打造一支能战斗、留得住的乡村人才“后浪”。与四川农业大学等6家涉农院校构建“超链接”人才交流合作网络,成功引进博士科研团队2个,“带土移植”优质农业项目5个,加强技术攻关与示范,以智力资源引领农业发展。园区遇上“新科技” 农业发展有了“新气象”作为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如何提升园区数字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蒋所长,最近水稻的长势有点慢,我们已经把数字平台监测的稻田动态数据发给您了,麻烦帮我们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了哪里。”在园区生产监测平台,农技服务人员许彬正在与省农科院专家交流。,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共同搭建校地合作助农平台,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新品种试验基地、制种基地等16个,推广稻油轮作等新生态种植模式4项,水稻、油菜等主导产业产量提升11%以上。引入京东科技集团共建数字农业产业基地500亩,开发线上“监测+指导”系统,专家团队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累计分析处理数据1.5万余条,实现土地、农户、专家“E线牵”。服务“全链条” 产业“加速跑”“这一片几年前都是撂荒地,主要是没得人种。”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彭恒说。“经过改造,现已形成连片耕地1.2万亩,同时建立了多功能数字农业集成服务平台,提供农业生产一站式服务。”据了解,岳池县建成3000m2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整合专家工作站、农产品检测室、直播间等功能平台,打造耕种管收、农资统购、人才培训、产品销售、生产预警等“一条龙”农业服务链条,解决种养殖问题1300余个,培育省市级经营主体64个、龙头加工企业10家。同时,依托农广校和涉农院校教育资源,采取线上教学、课堂讲授、现场解答、实践操作等方式,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等乡村人才8000余人次,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现在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加入了‘岳池菁英服务团’,把我的技术传授给更多人,以实际行动回馈组织对我们人才的关心关爱。”正在田边开展现场培训的岳池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张光华说道。据悉,岳池县大力支持乡村人才评选“岳池杰出人才”“岳池工匠”,县乡领导走访慰问2600余人次,解决衣食住行等“关键小事”730余件。举办专家人才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研修培训680余人次,打造5000平方米岳池县人才之家和300套第五代住宅式人才公寓,建立“双向服务型”人才驿站,涌现出“天府农业大师”付学林等一批优秀人才赋能农业农村发展,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岳池力量。(供稿:岳池县委组织部 周泓宇)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08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黄凯)在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勇担政治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于9月20日组织干部职工在华蓥山广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本次科普日以“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为宣传中心,重点科普水稻、玉米、高粱、油菜等种植技术,指导群众选着优质粮油品种,科学开展种植活动。此次活动现场发放各类种植技术明白纸500余份,宣传手册100余册,回答群众粮油种植问题30余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7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李三根)近日,根据《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交叉检查和综合考评工作的函》文件要求,华蓥市交叉检查组组长夏成华一行4人赴前锋区开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交叉检查工作。华蓥市检查组检查前锋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现场检查组一行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严格对照《广安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标准》,对前锋区观塘粮油农业园区、龙滩生猪+柑桔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考评检查,同前锋区农业农村局就园区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交流,并就检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工作建议,为后续综合考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明勇 宇君)生猪有序出栏,粮食颗粒归仓,果蔬应季生长……川东大地气温渐凉,但秋风吹不灭的,是“三山两槽”之间,三农发展的热情与迎接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邻水县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咬定建成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目标,全面打响乡村振兴大会战,持续抓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工作,积极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邻水力量。天华山脐橙园。种粮产业有特色 “冷门”产业“再加热”  “我们邻水的‘土地托管+三次分红’运行模式曾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四川唯一典型案例全国推介。”无论说起多少次,邻水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宏剑都是一脸骄傲。  和其他地方一样,邻水乡村也曾经面临青壮年人群向城镇转移,粮食种植劳动力不足的困境。破局点在于“土地托管模式”。  这是返乡创业者、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智勇探索出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式。  先由村集体公司把整村农田集中起来,然后与合作社签订“全程土地托管”合同。从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的那一刻起,除田间灌溉水的提灌由村上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外,农民就只等收获。合作社不仅要对从种到收全程负责,提供全部农资和全程机械化服务,还要负责农作物产量保底。  村集体负责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产后的称重等工作,所产生的利润由村民、合作社、村集体三方按照3∶4∶3的比例分成。土地托管模式推行8年多,服务范围涉及邻水及周边4个乡镇14个村。累计为老百姓分红以及村集体分红分别超过200 万元,合作社盈利超过300万元。  榜样带动,返回邻水种地的年轻人开始多了起来。同为80后的张文平、张钱波兄弟俩与方智勇有些类似,在外地经营多年的事业后,返回家乡种水稻、仔姜,慢慢发展至有能力给乡亲们提供社会化服务,当起了“田保姆”,为当地粮油生产提供高质量保障、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张钱波告诉笔者,随着邻水粮油产业不断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他们这样的新业主“加盟”。曾经被视为“冷门产业”的种粮,再次在“川东粮仓”“热”了起来。邻水千亩葡萄庄园。经作产业有特色 小果子成就“亿元村”  蜀乡之东,邻水县香甜的葡萄季节走进尾声。9月18日,在距离千亩避雨栽培葡萄园不远处的柑子镇缪氏葡萄庄园的鲜果包装车间,柑子镇菜垭村村民王全容大姐熟练地将一串新鲜翠绿的阳光玫瑰葡萄装袋打包。  “10年前,我们菜垭村是不种葡萄的。我也没想到我能吃上一个月3000元的‘葡萄饭’。”王全容大姐一边向笔者诉说着葡萄产业发展给这里带来的变化,一边手上动作不断。  2013年,四川缪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投资2.8亿元建成避雨栽培葡萄园3000亩。葡萄园采用“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规模化经营取代散户种植。菜垭村以村集体的方式入股,年终按比例分红。缪氏公司雇佣当地村民到公司务工,公司负责给散户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  技术专家冯泽波介绍,凭借优良品种,加上现代化、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缪氏葡萄很快打响名气,在市场畅销。慢慢地,菜垭村葡萄产业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葡萄种植带来的“甜”。10年过去,菜垭村不仅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还成为刚刚过去的邻水首届葡萄文化节开幕式举办地。  这是当地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切片。秋风四起,天气渐凉。邻水葡萄转眼下市,更负盛名的邻水脐橙已挂上枝头、不断汲取土地养分,等待着登上消费者的餐桌、传唱当地“脐橙之乡”美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推进粮油、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脐橙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建强农业产业链条,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赵宏剑语气中信心满满。(邻水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2
(张天文 记者 何金委 文/图)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控制器……9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安市邻水县柑子镇菜垭村的四川缪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缪氏庄园葡萄基地发现,这里到处是“机关”,工作人员只需动动手指,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就能实现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参数的自动控制,营造出适合葡萄生长的良好环境。智慧农业现场当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春风”吹遍邻水“三山两槽”时,这里的葡萄产业率先完成了从手工化农艺到智能化生产的升级。“在我身后种植的是8亩葡萄,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20至30分钟就能完成浇水工作。”该葡萄基地研究院研发主管李昆仑介绍,眼下正值葡萄收获后果树的关键养护期,如果是传统人工作业,这片果园需5、6名工人,花费1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灌溉,而使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更加省时省力,且喷洒更均匀。据悉,缪氏庄园葡萄基地信息化建设项目于今年1月启动建设,3月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总投资8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苗情监测高清摄像机、室外设备箱、太阳能杀虫灯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同时,构建了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投入品管理、智能远程虫情测报等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把病虫害、苗木生长、温湿度情况反馈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通过综合判断,决定是否使用天窗降温,是否使用水肥一体化进行灌溉、施肥,是否使用温湿度来调整整个大棚里葡萄的生长环境。”李昆仑介绍,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技术、边缘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基地的每台设备、每个大棚实时连接起来,并将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设备状态信息、葡萄生长数据,以最快速度存储到工业级的实时数据库中,实现了从土地墒情到葡萄种植、病虫害防治、质量管控、产品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化设备据介绍,四川缪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是一家以葡萄种植、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得益于科技加持,在这种优质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葡萄,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一样,口味和规格均处于最佳状态,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继续完善数字农业管理的设施设备,二是深耕研究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让公司可以在国际国内葡萄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标准,把中国品牌擦亮。”该公司产业发展部负责人蒋飞表示。近年来,邻水县加大乡村5G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投用5G基站345个,实现了场镇和交通干线5G信号连续覆盖,形成了柑子镇缪氏庄园、袁市镇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智能化应用场景。如今,基于5G应用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重塑”,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玺 罗青山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在过去,种稻收稻是让人腰都直不起来的辛苦事。如今,机械化、数字化的“智慧新农具”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点点滴滴,让其实现效率和产量的双提升。  金秋九月,在位于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的智慧粮油农场,一眼望去,这里的水稻已经成熟,稻穗随着微风轻轻拂动。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很快被卷入机器中,实现稻秆和稻谷的分离。再通过长长的管道,将稻谷传送到路边的卡车,装满后运送到成都、重庆等地售卖。  “这块地不仅大,而且平整。稻子长得又比较好,我们收起来很容易,很快。”收割机业主仲从娟说。  机械化收割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水稻收割工作。与传统的人工收割相比,效率大大提高。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的沟、渠、路、田等相继改造完成。如今,栽秧、打药、授粉、收割、烘干等流程,均可采用机械化作业。同时,农场的水稻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全程智能化、数字化,浇灌、虫情监测等工作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就可完成。  由于品种优质,管理得当,农场的水稻还吸引了一些周边群众前来购买。看着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谷粒被收割装车,前来采购的村民文本政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一大早就过来看着他们收割,我买了几百斤拉回去……”  在广安区粮油智慧农场,“耕种管收”4个环节,桩桩件件都有“智慧新农具”的参与。农业生产已经变成一件科技感十足的美事。有了科技的加持,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水稻的产量也增加了25%。据了解,广安区粮油智慧农场占地330亩,通过科技的加持,农场基本可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还将助力智慧农业升级,实现农文旅有机融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0
  (周松林 范青燕)“李书记,我老伴瘫痪几年了,我想申请一辆代步轮椅,要到哪里去办?”9月1日,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的谢传伯老人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向村党委书记李清洪询问道。  “你带证件没有嘛?在这里就可以申请。”李清洪说。谢传伯拿出老伴的证件后,李清洪立即领着他来到“安易办”网络办事便民服务平台,指导他进行申领。不一会,经过扫描、上传等程序,谢传伯老伴的相关资料就上传到了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系统。工作人员接件后,对照相关政策进行核查。  为提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扶残助残服务水平,华蓥市残联之前向禄市镇便民服务中心配置了2辆轮椅,不过平时使用机会不多。于是禄市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向残联申请先将其中一辆轮椅发放给谢传伯。征得残联同意后,禄市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给李清洪打电话,表示要将轮椅送到村上来。  “真没想到,现在办事好方便,我给李书记报告还不到一个小时,轮椅就送到我家里来了,真是太感谢了!”当工作人员把轮椅送到谢传伯家时,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我们建立‘安易办’便民服务体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一个缩影。”华蓥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龙小飞坦言。原来,华蓥市相关部门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广大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平时在家居住的多为一老一小。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常常出现因资料不全、程序不明而导致往返跑路、成本高、资料重复提交等问题。  为此,华蓥市进一步把服务窗口前移,在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建立“安易办”网络办事便民服务平台,组织编办、人社、医保、民政等职能部门,精准梳理出141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其中,15个事项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村,126个县乡两级审批事项通过系统下沉到村,由村级平台接件后在网上通过系统与县乡两级政务平台联网办理,95%以上的民生事项实现了在村内就能办理。  为了让过去费时难办的事项在家门口就能即时即办,华蓥市精准施策筑实筑优“安易办”网络办事便民服务平台运行基础。该市整合1000余万元资金,全覆盖提档升级1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市政务服务大厅+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三级便民服务网格,构建纵横贯通、功能集中的15分钟便民事项通办“服务圈”。  同时,为12个乡镇(街道)63个村和行政审批局配置“安易办”自助服务终端,推进“安易办”接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便民服务“数据孤岛”,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建立“上门来办+远程协办”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拓展便民渠道。  “‘安易办’便民服务体系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切入点,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把县乡两级的政务服务‘窗口’搬到‘村口’,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华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治理办主任苗海洋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9-19
9月13日,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广安市两地农工党组织在川渝高竹新区、邻水县丰禾镇五华山景区联合开展了考察调研活动。这次联合考察调研活动分别由农工民主党重庆市渝北区委会主委、渝北区政协副主席刘明涛;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广安市总支部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冯昌安带队;邻水县政协副主席刘晓,邻水县丰禾镇党委宣传委员侯春艳陪同,共30余名相关人员参加了考察调研活动。13日上午,川、渝两地农工党组织考察团先后来到川渝高竹新区胡家坪梁子平台,调研了川渝高竹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到川渝高竹新区司法服务中心,调研了川渝高竹新区法治一体化建设情况。13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邻水县丰禾镇五华山4A级景区,先后到游客接待中心、玻璃观景平台、动植物创意园、民宿群、太空舱群、“万企兴万村、村企互融、助村振兴”五华山村集体经济创业园实地参观考察。随后,在五华山景区酒店会议室由农工党川省广安市总支部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冯昌安主持,召开了“渝北区、广安市两地农工党组织联合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就“如何充分激发农村闲置宅基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这个主题,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大家针对目前乡村居住人口偏少,实现乡村振兴难度较大的背景,就如何改善目前农村居住环境,如何引进退休人员回到故乡发挥余热增添人气,如何引进业主动到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如何突破农民宅基地改革试验瓶颈,如何盘活宅基地资源等实际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交流。为了开启两地农工党合作、友好、协商新局面,更好地为当地党委、政府建好言献好策,实现交流长期性制度性,最后举行了渝北区、广安市两地农工党结对共建友好组织签约仪式。(供稿:邻水县丰禾镇 熊建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8
(张国盛 邓成平 记者 何金委  文/图)9月15日,在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高灯村、旺盛村的连片稻田中,一台台挖掘机正忙碌着伸出长手臂对土地进行调型,“隆隆”的机器轰鸣声让秋收后的乡村田野变得异常热闹。“我们从8月26日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于10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明云介绍道。农田建设现场据悉,王明云实施的是龙台镇2023年高标准农田配套资金建设项目一标段工程,将在龙台镇高灯村、旺盛村、墟观村等9个村推进9506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每天有80多台挖掘机施工,安排有多名人员现场督促施工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和安全关。”王明云坦言道。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龙台镇旺盛村4组的稻田已呈现出“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景象。“以前田块小、排灌不畅、交通不便,经过调型后,‘巴掌田’变成了‘整块田’,还配套建成了水沟、生产路、山坪塘等基础设施,今后再也不担心土地撂荒了,发展粮油产业信心更足了。”旺盛村党支部书记冯曾和满意地说道。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举措。广安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集中连片推进、水旱立体建设、适度规模经营、粮景融合发展”思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良田”变“粮仓”,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记者从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得知,广安区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11个标段,涉及全区14个乡镇,建设面积9.6万亩,其中新建8.2万亩,改造提升1.4万亩,总投资达3.43亿元。目前,该区各标段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相继进场施工,进展顺利。农田建设现场据介绍,为加快推进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广安区成立由6名科级干部、15名专业人才组成的工作专班,从项目规划设计、招标投标、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关键环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下达一亩、设计一亩、建成一亩、用好一亩”。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表示,广安区是四川省唯一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遥感监测试点县,同时也是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县,该局将聚焦打造全省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工作质效,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卢琴 特约通讯员 雷胜堂)9月3日,笔者来到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看到,山坡上的大片蜜梨刚刚采摘完。“这片挂果梨树有400余亩,现在每亩可产果1000多斤,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可产蜜梨3000斤左右。梨子采摘后,收购商直接到园内收购,加上电商和设点销售,所产蜜梨不出华蓥山就能卖完,产品远销北京、湖南、湖北、重庆等10余省市。”华蓥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广安蜜梨种植技术主管冯伟说。  广安蜜梨为何如此热销?答案首先源于它的优良品质。  “目前,华蓥市已培育了广安蜜梨良种60余个,建立了以翠冠、翠玉、黄金、秋月等为主的广安蜜梨品种体系,致力打造‘中国第一高山蜜梨’。”华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安蜜梨还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每到蜜梨采摘时节,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赶赴基地批量采购。此外,许多游客还开车进山体验采摘乐趣。华蓥还通过创办网店、直播带货等方式带动农户拿起鼠标卖蜜梨,在淘宝、抖音等平台销售。  “我返包的20余亩梨树今年产梨8万斤,早在8月下旬就卖完了,大多数梨子是水果商来园子批发买走的,自己通过微信、抖音也卖了1万多斤!”月亮坡村村民邹可寿告诉笔者。  为提高广安蜜梨产品附加值,华蓥市还发展蜜梨原产地清洗、挑选、包装等初加工产业,建成冷藏库15座;鼓励企业开发了蜜梨片、蜜梨气泡水、蜜梨果酒等产品,并坚持“大园区+龙头企业+小业主”多元经营理念,创新探索“合作经营”机制,培育蜜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23个。  与此同时,华蓥市还发挥蜜梨产业优势,推进农文旅全链融合。通过整合“梨香花海”、海棠博览园等梨产业资源,发展花卉观光、果品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配套完善梨园新村、梨花广场、旅游环线、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创办梨花文化节、蜜梨采摘节等文旅活动,吸引游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14
(彭娟 记者 邓涵予)近日,在岳池县花园镇郑家沟一处稻田里,四川省银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斌有些焦急地等待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现场测产数据。  “这个水稻品种叫龙两优粤禾丝苗,具有直链淀粉含量高、产量高等特点。”许斌说,测产数据和后续的制作试验结果,将为该稻谷“是否适合用于制作岳池米粉”提供依据。  近年来,岳池米粉凭借“川渝地区名小吃”的名声远销国内外。为了将这一“小吃”产业做大做强,今年,岳池县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岳池米粉产业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擦亮“中国米粉之乡”名片。  筛选适合米粉加工的水稻品种,是优化原材料的尝试。“今年我们还与西南大学开展合作选种,在兴隆镇试种黑米3亩。”岳池县米粉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主任杨川云介绍。  此外,岳池县还制定出台《岳池米粉加工及流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岳池米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5000万元,重点支持岳池米粉餐饮市场拓展、研发生产、品牌宣传营销等。  杨川云说,目前已吸引来自成渝两地的4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以及10余家个体餐饮单位来岳池考察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抢抓预制菜市场新机遇,则是岳池米粉在做强渠道方面进行的探索。四川省银丰食品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内,2条风味快餐方便米粉生产线即将投产,“预计日生产力可达10万袋。”许斌说,这是为了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杨川云则表示,当地还在研发一系列米粉类预制菜品。  此外,岳池正升级改造县城内的“米粉一条街”,并计划举办岳池米粉美食节,开展现场美食评选、特色产品展销等活动,激活消费潜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11
(记者 邓涵予)日前,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村民谢传伯收到一辆代步轮椅,这是他不久前在该村“安易办”网络办事便民服务平台上,通过“我要申请残疾人补助”渠道为家人申请的。  不久前,华蓥市在12个乡镇63个村全面建成投用“安易办”便民服务平台,建立“市政务服务大厅+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三级便民服务网格,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华蓥市“安易办”便民服务体系联通人社、医保、民政等职能部门,梳理出141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其中,15个事项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村,126个县乡两级审批事项通过系统下沉到村,由村级平台接件后传送到县乡两级政务平台办理,实现了95%以上的民生事项村内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安易办”便民服务平台还将相关政策、法律术语转换成“我要修房子”等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农村的老年人一看就懂;在每个镇村的“安易办”窗口,还至少配备了2名业务干部帮助代办。  针对部分业务量大、手续多、耗时长的事项,华蓥市还将“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四个环节缩减至“受理即审查、审核即审批”两个环节,实现材料一次提交,县、乡、村三级共享,进一步缩短群众办事时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11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广安市前锋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势利导,在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农业科技引领、创新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着力,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特优产业赋能农业现代化“加速跑”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前锋区广前大道的四川广安和诚林业有限公司,“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安青花椒”等赫然醒目。生产车间里,多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忙着生产一批批干花椒、花椒油等产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强科技,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广安青花椒”品牌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全区青花椒种植面积有10万亩、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与青花椒产业齐头并进的,还有粮油、生猪、茶叶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前锋区坚持因地制宜,着力构建以粮油、生猪为主导,以青花椒、茶叶为特色的“2+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油方面,前锋区实施撂荒地整治行动,完成1.2万亩撂荒地整治,并全部用于粮油生产。因地制宜推广大豆高粱复合种植、果园套种大豆等模式,最大限度挖掘粮食增产空间。实施水稻、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大力推广优质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和低碳绿色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实现单产总产双增。生猪方面,前锋区全面推行“猪+沼+果(菜)”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建成虎城新希望生猪育肥场,正式投产龙滩正邦养殖场。正邦农牧种养循环基地年出栏优质仔猪12万头,配套种植柑桔2500亩,蔬菜2000亩,年综合产值效益达7000万元以上。茶叶方面,前锋区依托华蓥山生态、气候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茶+康养+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改扩升级老茶园、积极拓展新茶园,在龙滩、桂兴建成50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值0.8亿元。广安市森林雨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广安松针”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公司生产的白茶“蓥山皇片”斩获2022年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科技引领为现代农业植入“智慧芯”9月1日一大早,在前锋区观阁镇银顶村田间,农技专家正在为镇村干部、种粮大户讲授再生稻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肥水管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内容。今年,前锋区晚秋生产按照“主抓再生稻、突出秋洋芋、主攻秋红苕、扩大秋大豆、发展秋杂粮”的思路,蓄留再生稻2万亩,计划种植秋洋芋1万亩、其他杂粮0.5万亩,通过科学布局,示范引领,在代市镇、观阁镇分别打造500亩以上的再生稻示范片各一个。再生稻生产技术是前锋区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缩影。近年来,前锋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良田建设和科学种植上下功夫,紧盯撂荒地整治、大春育苗、田间管理、晚秋生产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稻绿色防控、玉米绿色高产栽培、地力培肥、秸秆还田、再生稻生产等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前锋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机械化作业贯穿于“耕、种、管、收” 农业生产全流程,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不断提升,从以往的用牛耕地犁田、纯人工作业到如今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前锋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余亩。除现代机械外,前锋区农业生产中处处可见智能化元素:通过数字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看到土壤墒情、肥力、风速、温度、光照等数据;安装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可对影响农田环境变化的因素进行监测,实现生产实时监控和管理;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耕作有“助手”,这是前锋区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前锋区建成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各种智能化设施和现代农业机械不断增加,为农业增产增收增添了科技保障。创新发展激活农业现代化新动能9月4日,记者走进前锋区龙滩镇欢喜坪村养蜂基地,一排排蜂箱映入眼帘,蜂农们戴着薄纱头罩,或照管蜂箱,或收集蜂蜜,一派忙碌景象。蜂农伍大哥是第一批加入村集体发展养蜂产业的村民,随着养蜂规模的扩大,伍大哥的收入越来越多。养蜂产业是欢喜坪村发展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新模式,深化村企合作发展思路,成立欢喜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引进华蜜智能装备(常州)有限公司价值90万元智能蜂箱及数字传输设备入股,集体经济投入86.5万元,成立广安市峰子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现代智能养蜂基地3个、中华蜂繁育基地1个、岩蜂母本源遗址1处,吸纳蜜蜂养殖大户3户,养殖散户330余户,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欢喜坪村只是前锋众多村(社区)的代表。经过多年发展,前锋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全区共建立109个集体经济组织,今年以来,全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37.35万元。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全区培育专合社26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社3家、区级示范社13家;培育家庭农场569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8家、市级家庭农场39家、区级家庭农场48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田畴织锦绣,沃野遍生金。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推进,一幅粮仓满、果蔬丰、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在前锋大地上精彩呈现。(供稿:前锋融媒 姜曦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08
(冉鹏  周松林 范青燕  摄影报道)“山下是‘黑金’、山上是‘白金’”曾是四川省华蓥山给人们留下的总体印象,说的是华蓥山下拥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山上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裸露的白色石灰石。开采山上山下的矿产资源,是华蓥市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的重要产业,但长期的矿山开采导致郁郁葱葱的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根深叶茂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喀斯特地貌的土壤层比较浅薄,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近年来,华蓥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山区土地利用空间,持续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有效遏制了人类活动对山体环境的负面影响,山区生态环境正逐步改善,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经过治理的荒山坡上种上的油樟已然成林。白石头山成“绿海”“华蓥山虽然属于典型的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貌,但是突出的生态问题大都是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9月6日,华蓥市发改局农村经济与粮食物资储备股股长马俊介绍说。华蓥山地区历史上植被非常丰富,1959年国家在现华蓥市境内就建立了两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近9万亩。“林场虽然有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的职责,但和大多数国有林场一样,林场建立之初以采伐森林为主,短短十来年时间就将华蓥山上几十年、上百年树龄的树木采伐殆尽。”已在华蓥市国营东方红林场工作30多年的胡孔友特别惋惜地介绍说,历经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紧锣密鼓的“三线建设”,以及后来的煤矿、石灰石等自然资源大规模无序开采,华蓥山为国家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超负荷供给资源导致了快速石漠化、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及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山地裸露成为白色的石头山。转折点是我国决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自此以后砍伐森林成为了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华蓥市把生态治理和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大力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绿化华蓥山等生态工程,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森林植被也逐步恢复。“高顶山矿区是我们开展生态治理和修复的一个缩影。”华蓥市自然资源和林业局生态修复股股长刘建斌介绍说。高顶山矿区是华蓥的“母亲河”——清溪河源头所在地,矿区内曾布局有12户矿山企业, 50多年的开采使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土地裸露,矿区留下了巨大“伤疤”和生态“烂摊子”。近年来,矿区的矿山相继关停后,一场生态修复行动在高顶山矿区拉开帷幕。通过“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实施便民基础工程、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植被复绿三大工程,并结合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消除矿山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9月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矿区一面近乎垂直的崖壁上,曾是山体的一块巨大“伤疤”。如今,通过挂网喷播植草的方式,裸露的崖壁正逐渐萌生绿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生态恢复和研学文旅产业相融合,利用原有高顶山煤矿遗址以及电影院、职工宿舍俱乐部等矿区原有建筑物,着力打造矿山主题公园。”刘建斌说,距离主城区仅有4公里的高顶山矿区,正变身成为华蓥的“城市客厅”。据统计,华蓥市已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超过15平方公里、历史遗留矿山80余平方公里,复垦工矿废弃地2.62平方公里,实施封山育林达15平方公里。“通过持续不断的治理,华蓥山区的荒坡荒山和石漠化土地面积正急剧减少,昔日裸露的白石头山正逐渐变成一片片‘绿色的海洋’”。马俊坦言。荒山秃岭变“金山”“随便摘下几片叶子,揉碎了闻一闻,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站在华蓥城区以北的柏木山上,刘建斌指着山间浓密的油樟林介绍说,“可是谁能想到,现在这漫山遍野的油樟山林,以前却是茅草丛生的乱石荒山。”柏木山油樟林是华蓥市油樟现代林业园区核心区,四五年前种下的油樟树普遍已有七八米高,山头沟壑遍布的油樟随着山势绵延成波涛般的浩荡气势。实际上,油樟是中国特有树种,但却不是华蓥山的乡土树种。10多年前,从小生长在华蓥山的张小平,经过考察了解到华蓥山与油樟主产地宜宾的气候、地理环境类似,于是试着把油樟引种到华蓥山,经过多番实验终获成功。近年来,华蓥市对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并实施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工程,重点发展的就是油樟产业。“油樟树四季常绿、抗旱能力强,能帮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是华蓥山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绿化的理想树种。”刘建斌说。目前,华蓥市已在沿山的乡镇(街道)建成集中连片油樟基地7万余亩,成为四川第二大油樟产业基地。“从油樟叶中提炼的粗油中富含130多种组成分,这些组分是香料、医药、食品工业及国防、轻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华蓥市林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昌胤介绍说,“所以我们花大力气建设油樟加工厂,目的就是延长油樟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坐落在柏木山油樟林里的油樟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调试油樟智能连续蒸煮生产线设备,为投入生产做最后冲刺。生产线建成以后,华蓥将形成集樟油提炼、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预计年产值将突破5000万元。“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是我们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的重要原则。比如我们在沿华蓥山西麓海拔300—600米的区域,利用荒坡荒地、低效林改造发展的蜜梨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初步预计今年产量将超过5万吨,”华蓥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叶亮颇为自豪地介绍说,“其中品质最高的翠冠,论个卖零售价最高已达30元/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华蓥市将生态治理和修复与特色林业、特色农业相结合,根据人口集中程度和水土流失严重程度,探索退耕还林(草)、发展优质经果林和草食性畜牧业产业等多种生态治理修复方式,在沿华蓥山生态脆弱区的30余个行政村相继建成了油樟、蜜梨、花椒、青脆李四大产业基地。“据统计,这四大产业带动了2万多农户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昔日乱石嶙峋的荒山秃岭如今不仅披上了‘绿装’,更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叶亮介绍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08
(王林 记者 邓涵予)“土壤温度24.4摄氏度、降雨量20.5㎜/h……”近日,记者来到广安市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数字农业集成服务平台上,滚动播放着各个监测点的实时数据。  “大数据系统分析,花庙子监测点附近几块已收割的稻田含磷量和含钾量偏高,要及时进行处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彭恒一边说着,一边将系统提示截屏转发给田间管理人员。  田间数据“一键掌握”,人坐在办公室便能实现对1.2万亩园区的科学高效管理。彭恒介绍,数字农业集成服务平台包含生产标准数据库、生产质量内控管理、农作物病虫情预警预报、气候墒情监测等多套子系统,同时配备气象、土壤墒情、虫情、孢子、水质等监测点28个、高清摄像头48个、北斗农机管家终端21台,可实现粮食作物各环节智能化操作、数字化分析。  正是机械化耕作、数字化管理、科技化服务、绿色化生产的运行模式,让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跻身2022年度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名单,实现了3年内从“三星”升为“五星”的目标。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该产业园上榜,成为全国50个重点培育园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彭恒说,这给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信心,园区将秉持良田种粮原则,着力构建油菜、水稻全产业链融合、循环、生态发展模式。  近日,园区内50多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抢收水稻,金黄的稻谷被装车运往粮油加工中心进行烘干仓储。“今年种植水稻9000亩,亩产达625公斤。”彭恒表示,园区已建成1个大型粮油加工中心和4个仓储中心,烘干率和产地初加工率均达100%。  一边忙收割一边忙销售,园区通过“线上+线下”营销体系推出的“黍本道”大米、“顺福来”菜籽油等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稻米衍生农产品岳池米粉还远销西班牙、英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  彭恒表示,接下来,园区将突出建好天府粮仓、打造都市田园、推进城乡融合“三大目标”,持续壮大水稻和油菜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园区产值达到50亿元,打造成为粮油科技创新引领区、三产融合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雷胜堂  8月23日,笔者驱车直奔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蒲莲社区采访。据了解,这个社区通过流转农民旱地800余亩种小麦、大豆,今年预计收益近10万元。  蒲莲社区,是广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全市各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农文旅产业等集体经济。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41.3%。据初步测算:今年1至7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7亿元、同比稳中有升。龙安柚林下套种蔬菜。  托付代种,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  “我们村离城较远,位置偏僻,耕地流转难,外出务工人员又不愿回村种地。在不准撂荒情况下,村民自愿将自己的耕地托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前3年不收租金,春种水稻、大豆、高粱,冬种油菜,这样代种,村里、村民都满意。”广安区龙台镇车堂村党支部书记罗永奎说,今年,村集体代种水稻400亩,高粱大豆套种500亩、油菜600亩,预计产值近50万元。  “东方村离新桥工业园区‘一墙之隔’,村里大多数农民在企业务工或外出务工经商,一部分土地因这些村民无法返乡耕种面临撂荒,因此,村党总支决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总面积120亩。”村党总支书记黄明龙说,代耕这些土地村民不要租金,今年预计可产稻谷6万多公斤,产值可达15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村集体可赚2万至3万元。  花桥镇大利村把建好的2590亩高标准农田,按每亩租金400元整体流转给业主耕种,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业主管理,每亩收服务费20元,年创收5万余元。  近年来,不少农民长期住在城里不愿耕种农村责任地或因工因商不能返乡种地。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村民自愿把责任田托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既不收租金,也不撂荒,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有收入,“你情我愿”双双都满意。  产业支撑,放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梦想  广安区悦来镇中合村新建花椒基地1200亩;村上还通过入股土地,协助广安犇滕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养猪场,年出栏生猪2.4万头,每年为村集体创收8万元;利用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吸收社会资金360万元,整合原村里6个小养鸡场抱团发展,新建了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蛋鸡养殖场——广安中合源子蛋种殖合作社,存栏鸡4万余只,日产蛋4万枚左右。  岳池县鱼峰乡大石门村借力村民做手工面传统手艺新建手工面加工厂,以精制面粉和蔬菜、荞麦等为原料,生产多种优质骑龙挂面。“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热心的村干部,我怎么会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也没有这么快就能过上今天这样富裕的生活。”面厂务工农民钟玉碧满怀激情地说。  武胜县华封镇先锋岭村唱好“资产戏”,打出“合作牌”,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把村小学校闲置校舍改成种植大棚,改造后种桑枝菌1.6万棒。“每棒成本5.2元,投产后每棒可产桑枝菇1.8斤以上,除去人工成本后还可获纯收入1.5元。今年计划购进三批菌棒4.8万个,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万余元收入。”先锋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风云如是说。  就这样,广安市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不移发展粮油、生猪、柑橘主导产业,发展广安蜜梨、青花椒、蔬菜、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筑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根基。  农旅热捧,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融合  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旅居岳池诗作《岳池农家》为题材,把花、酒、丝、姑四大元素相融合,再现诗中淳朴自然、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以还原农家文化为主题,新建川东婚嫁民俗主题文化馆,再现农村婚嫁的场景……目前,该村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花桥镇冲锋村把刘家院子闲置的川东民居进行陈列布展,展示农耕文化,发展集体经济。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整合村集体资金100多万元,新建市委党校毕占云生平事迹教学点,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文化旅游景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入股、管理收费等形式,创办水果、油菜、园林、花海等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旅产业带发展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参观旅游,广安市现已建成农旅、文旅融合村10多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06
(李勇 刘宏 记者 何金委)又到一年秋收时,稻花香里说丰年。入秋以来,广袤的邻水大地上,金黄稻浪随风翻滚,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前正值抢收稻谷的关键时节,9月3日,邻水县石永镇组织镇、村党员组成党员先锋队,深入田间为困难农户彭志成抢收稻谷,助力粮食归满仓。收割现场家住邻水县石永镇象鼓寨村三组的村民彭志成,今年68岁,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眼看着今年种下的三亩多水稻丰收在望,但由于道路狭窄等原因导致收割机无法抵达,让老人发愁。石永镇党委、政府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建“党员先锋队”,身穿红马甲,顶烈日,冒酷暑,帮助老人及时抢收稻谷,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丰产丰收。“我种了三亩多田的稻谷,正是收割的时候,收割机又来不到,镇上的党员和村上的党员都来帮我割谷子,确保了今年的粮食及时归仓,很感谢他们。”彭志成说。尽管天气炎热,但党员志愿服务队助农秋收的热情高涨,个个干劲十足。大家分工协作、齐心协力,负责收割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田间的党员先锋队和金黄稻田共同绘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收“丰”景。“我们始终把‘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作为服务群众的宗旨,及时化解群众的困难诉求。现在正是秋收时节,我们积极抓好粮食安全,尽可能为有困难的群众抢收农作物提供保障,助力村民完成农忙秋收,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石永镇象鼓寨村党委书记程江涛介绍说。 通过助农抢收稻谷服务活动,党员先锋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进一步锤炼了党员干部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切实解决了困难农户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困难农户的粮食归满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5
“光是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工资等,我们就有40万元‘额外’收入。”近日,四川省华蓥市庆华镇铜鼓寨村佛手种植基地内,村民王大芬等在林中不断穿梭,不一会儿,背篓里就装满了沉甸甸的果子。炎炎夏日,看着4万余株佛手树上果满枝头,自家钱包即将打鼓,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然而时间倒回至几年前,当佛手种植基地敲定落户该村前,由于部分农户缺乏种植经验,甚至担心不能按时收到土地流转租金,导致个别村民种植意愿低,内心十分纠结。急群众所急,在片区监督员走访群众发现该问题后,镇纪委将该项目作为“富民工程”来抓,并及时向市纪委监委反映,市纪委监委赓即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奔赴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商务局等部门,重点对佛手种植技术指导、品质控制、市场营销指导与推广等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督促相关单位以有力的举措和精干的力量,护航富民产业在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道路上步伐更加稳健。“相关单位除了定期为合作社农户开展技术辅导外,还安排专人带着我们与成都、遂宁的饮片公司合作,通过订单式销售,让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谭伟表示。村民富不富,产业是支柱。如今,小产业嬗变强支柱的场景在华蓥市如雨后春笋一般。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主动围绕项目拨付落实情况、技术帮扶、干部作风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打通产业发展“中梗阻”,助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好农业“品牌化”文章,扩宽农民致富增收的路径,不少农村小产业培育成为村、镇、县域级的支柱特色产业。在护航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发现特色产业发展呈现项目数量多、资金投入大、受益面广等特点,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为杜绝风险隐患,市纪委监委不断加强与市委巡察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审计局等部门联动协作,从全市12个乡镇(街道)中筛选出特色产业集聚、体量大、项目多的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并采取一线考察方法,通过到一线看重大项目、看示范点建设、看基础设施、看产业发展、看财务管理等“五看”工作法,深入了解乡镇产业发展情况,用实绩定成绩。如,明月镇纪委全程参与“明月风光·渠江画廊”乡村旅游廊道项目立项、招标、验收等环节,严防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侵占挪用资金等问题发生。又如,禄市镇纪委下沉走访海棠博览园—蜜梨度假村旅游景区,聚焦制订章程、签订合同协议、确立权责利益联盟关系等方面开展监督,打造花卉产业集群,创建花卉产业化联合体。目前,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华蓥市初步形成了禄市蜜梨、天池翠李、双河油樟等“一村一品”产业,产业发展覆盖全市。“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严的基调、采取严的措施,及时收集反馈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着力解决困扰、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华蓥市纪委监委  伍建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01
(李勇 记者 何金委)8月28日,记者走进梁板镇高龙村、曙光村高粱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的高粱长势喜人,一串串高粱从绿色枝叶间探出,沉甸甸的果穗压弯了腰。隆隆作响的一体化高粱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高粱,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收割现场“高粱与玉米相比,具有易管理、收益高等特点,由于今年田间管理到位,高粱长势良好,实现丰产增收。”梁板镇高龙村、曙光村高粱基地业主甘斌介绍道,今年种的高粱品种叫红缨子,种植面积有500亩,已经开始收割了,平均亩产在200公斤,今年大概收成在100吨,产值在60万元左右。今年53岁的甘斌与土地打交道已有16年,他一直在云南大理等地种植高粱,并且与贵州茅台集团有“订单农业”的战略合作。自从尝到了“订单农业、不愁销路”的甜头后,甘斌为了带动邻水老百姓致富,助力邻水乡村振兴,2023年3月,他带着种植技术以及与贵州茅台集团签订的“订单农业”战略合作关系来到梁板镇高龙村、曙光村,通过流转周边闲置土地5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订单化”种植,这样不仅优化了企业的原粮供应,还为大量农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收割现场“我们这个主要是跟贵州茅台酒厂签订的订单,晒干后厂家自己上门到这里来回收。同时,农忙时基本上有100多人在这里工作,平均下来他们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甘斌介绍道。为了进一步降低耕种成本,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甘斌说:“作为种植大户,我将紧紧围绕产业兴农发展目标,多产粮,产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继续发挥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全面实施轮种模式,接下来将种植涪陵榨菜,努力让良田无‘淡季’。”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3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