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8月1日,在荥经县现代竹产业园区,荥经县年产9000吨竹笋食品及5000 吨活性乳酸菌泡菜项目厂房矗立,泡菜加工车间进入装修阶段,竹笋精加工车间已在繁忙生产。  “目前,竹笋食品生产线正在生产调试,争取今年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四川川雅老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全说,该项目是雅安林竹产业重点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  雅安竹资源丰富,全市竹林面积215万亩,居全省前列。为改变“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状况,雅安在基地建设、园区提质、林旅融合等方面发力,做好“竹业+”文章,实现竹林资源高效价值转换,加快实现雅安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跨越。近日航拍的天全县大岗山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现场。 黄刚 摄抓园区建设 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还将建设二期,打造方竹笋采集、加工、营销一体化产业链。”刘天全说,因为品质优良,“荥经竹笋”已经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提高荥经竹笋等原产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带动全县竹笋种植业发展。  作为省级现代林竹产业园区,荥经县现代竹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4家企业入驻,其中竹笋加工企业3家,目前可年消化鲜竹笋1.5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荥经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李胜康介绍,该县竹林面积有 106 万余亩,其中笋用林40万亩,正以竹笋生产加工为核心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雅安在林竹产业园区提升产能、做强龙头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全市建成省级现代林竹产业园区2个,引进和培育四川夹金山逢春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御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8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目前,雅安林竹产业园区还存在配套建设缺乏,吸引高端企业、人才能力不强等问题。”雅安市林业局高质量发展科科长魏华刚表示,雅安正以奖补结合的思路加快竹产业基地和林竹产业园区建设,统筹用好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公路等建设项目,全面完善竹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引进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三产融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林竹产业园区。抓生态转化 促进林旅融合发展  8月1日,记者从天全县城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抵达海拔1300米的大岗山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现场。虽值盛夏,这里却凉风习习,云雾萦绕的峰林间,悬崖帐篷、鸟巢民宿、无边泳池等已经建设完成。  “项目一期 2024 年建成,计划今年10月部分试运营。”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以休闲康养、研学旅游为主题,建设生态研学中心、索道、游步道等接待设施,布局丛林穿越、实战大岗山等48个业态。  “作为雅安林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该度假区以储备林项目为载体建设。”魏华刚介绍,项目按4A级景区标准进行整体包装,规划建设森林康养区、温泉度假区、自然教育体验区、中医养生区、田园民宿区等,建成后预计年综合收入5000万元。  依托丰富的林竹资源,雅安打造了海子山、龙苍沟、神木垒等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20个,雨城区碧峰峡镇、天全县喇叭河镇等省级森林乡镇12个。2022年,全市生态旅游及森林、竹林康养接待游客约750万人次。  “当前雅安森林旅游多以游山、玩水、观景等休闲类为主,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业态相对不够丰富,还有潜力可挖。”魏华刚说,雅安正积极推进新型业态开发,挖掘古树名木文化、竹文化等,建设以“竹”为主题的博览园、酒店和民宿,打造一批集文化宣传、研学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打响“雅竹”品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9
(胡月 记者 程强)今年,雅安雨城区顺利完成了低氟健康茶采购配送项目,将近2000吨低氟健康茶运送到西藏农牧民群众手中。为进一步抓好低氟健康茶配送,搭建川藏两地交流桥梁,近日,雨城区政协主席、区藏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燕带队赴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汇报2022年低氟健康茶采购配送项目工作情况,并到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区开展回访活动。     走访农牧民群众据了解,低氟健康茶采购配送项目作为民生项目,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关怀,也是促进川藏两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具体体现。在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汇报相关工作时,张燕表示,自实施低氟健康茶采购配送项目以来,雨城区将该项目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把质量和安全摆在首位,成立保供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蹲点指导企业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西藏39万农牧民群众早日喝上健康茶、放心茶。今年2月,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回访座谈会回访期间,张燕一行前往了拉萨市达孜区唐嘎乡开展“情系民族团结、推广健康饮茶”宣传推介暨送茶活动,并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表示,雨城的低氟健康茶质量好、品质优,制作而成的酥油茶口感顺滑、醇香不腻,做清茶时汤色红亮、浓郁甘醇,很喜欢这个味道。在走访过程中,牧民群众王占友拿出了今年藏历新年收到的低氟健康茶,他表示,这款茶无论味道、香味还是汤色都非常好,是一款真正的“健康茶”,希望政府能在市区、镇村多设立销售网点,以便能够随时买到。在拉萨期间,张燕一行还就雅安藏茶文化旅游季活动相关合作事宜,与拉萨市文化局、旅游发展局、市场监管局进行深入洽谈,并与拉萨市城关区市场监管局签订了《低氟健康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协议》。            送茶活动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尼玛多吉对雨城区助力自治区在改善民生工作中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川藏两地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严把原料质量关、过程管控关、产品出口关,深入开展健康茶市场联合监管,加大健康茶推介和营销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饮茶习惯,着力推动“健康饮茶”向纵深迈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07
(张超 记者 薛维睿)7月31日上午8时许,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三益村党总支书记卢波完成了田间的例行巡视后,匆匆驾车离开。“今天要跟雅安市西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继续谈合作的事。”卢波说。  三益村是传统农耕村,除了水稻外,还种植着茶叶、竹子等经济作物。但随着周边几个村的文旅产业红火起来,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期盼也日益强烈,都盼着能真正吃上“旅游饭”。陇西河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黄刚 摄  “主要是条件合适。”卢波说,三益村位于碧峰峡、上里古镇、红豆相思谷等景区之间,“相当于与每年30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相邻。”贯穿全村的国道105线也能为自驾游客的到来提供便利条件。  不过,卢波也坦言,三益村当前还缺乏具体的旅游体验业态支撑,必须与上述景区实现“差异化”发展,“目前考虑的是以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发展以农事采摘、农耕体验为主的产业和业态。”  年初开工建设的陇西河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为这一目标带来强力支撑。“这个项目包括彩虹滑道、鱼虾稻共生、农业观光等农旅融合建设内容。”卢波说。  今年7月,雅安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召开,提出以“百村示范、全域提升”为统揽,围绕粮经园区建设、乡村产业融合、村落民居聚集、基础设施补短、现代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格局,融入全市发展大势。”卢波希望,当天的洽谈能让目标实现再进一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03
(记者 薛维睿)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来回穿梭的工程车辆、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7月25日至26日,雅安市2023年下半年重点项目现场“拉练”活动举行,与会代表分两组前往21个点位实地考察,目之所及,皆是争分夺秒的建设场景。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拉练”项目中,工业和旅游业相关项目占比很高。雅安市委政研室主任兰名源解读说,近两年,工业和旅游业对雅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推动“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和“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破题起步,是雅安今年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工业是推进“一区”建设、实现“四化同步”的命门所在,旅游则是推进“一地”建设、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核心。  在7月初召开的雅安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雅安提出做强工业旅游业“双引擎”,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坚持工业挑大梁、旅游扛大旗的发展导向,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互促共兴,形成双擎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厦钨新能锂电新材料项目工业 构建“3+3”现代制造业体系  作为“拉练”项目之一,厦钨新能锂电新材料项目是目前雅安引进的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目前一期厂房主体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调试完成后,就能点火试运行。”雅安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磊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正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将年产16万吨磷酸铁锂、6万吨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  该项目所在的雅安经开区永兴大道附近,还分布着多个锂电新材料项目。随着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开工,雅化锂业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天力锂能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试生产,雅安锂电产业正加速建圈强链。厦钨新能项目建成后,将与雅化锂业就近实施产品协同配套,实现锂电材料产业链循环发展,壮大锂电产业发展规模,打造千亿级的锂电产业发展集群。  在石棉县永和乡纳耳坝村,石棉县碳酸钙复合新材料产业园正在进行土石方基础垫高填筑等工作。该项目今年3月开工建设,总规划面积1100余亩,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约27万平方米,打造碳酸钙下游产业孵化园。  石棉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分布着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碳酸钙储量达18.7亿吨。四川石棉工业园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室主任方志轩介绍,依托矿产资源、产业基础及电价等优势,石棉已初步形成碳酸钙产业集群,目前正不断提升园区承接能力,构建集矿山开采、粉体加工、复合新材料生产于一体的碳酸钙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  先进材料产业是雅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方向。在《雅安市制造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雅安提出重点培育壮大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3大支柱产业,布局发展电子信息、储能及钒电池、氢能3大新兴产业,推动构建“3+3”现代制造业体系,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在培育壮大先进材料方面,雅安明确以锂电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高端锂盐、正负极材料产业为发展重点,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雅安以锂电、先进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千亿先进材料产业初具规模。1—6月,全市先进材料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42.33亿元。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项目旅游 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打卡点”  在天全县喇叭河镇,“拉练”队伍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大二郎山生态体验区,远远望去,大熊猫造型的拱桥引人注目。  “生物多样性检查站、元宇宙沉浸式体验馆、管理服务中心等都将在8月完成建设,文创中心、共建共享中心正在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今年雅安市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之一,将打造集综合执法、生态体验、共建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大熊猫和谐社区。  与此同时,在宝兴县穆坪镇,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也在加快推进。  “这里由县城原影视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改建。”宝兴大熊猫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建筑改造、景观提升、展陈布展等,承担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溯源目的地相关会议会展、文创孵化、社交休闲、旅游集散等功能。  目前,宝兴县全面启动县城功能疏解工程,穆坪镇功能定位也因此转型,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滨河生态带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行政管理区、熊猫古城旅游度假区。  在雅安的文化旅游发展中,“大熊猫”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围绕项目做文章,雅安重点锁定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梳理支撑性、标志性重点项目34个,打造集大熊猫观光、科普宣传、主题演艺、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区。围绕产品下功夫,雅安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布局建设地标性建筑,加快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打卡点”,加快大熊猫品牌价值转化。  在活动营销方面,雅安今年也推出诸多实招。7月中旬,“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少儿绘画作品亮相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国际艺术联创联展。展出当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法中交流促进会相关负责人共同宣布“第九届雅安大熊猫与自然电影周”启动,向全社会发出含有大熊猫元素的影片征集邀请。  “以电影周活动为契机,对外展现雅安在大熊猫科研、保护、文化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推进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雅安正在打造大熊猫主题剧目,推出雅安大熊猫故事系列精品视频,培育“雅景”“雅宿”“雅礼”“雅味”4大品牌,提升“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8-03
(记者 程强)7月31日,石棉县政协搭建工作平台,协调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等10位科技人员到迎政乡黄果柑种植现场开展培训,及时解决群众在秋季科学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请大家走近点认真学习,我现在以我家的果树为样本,给大家开展果树整形剪枝和施肥培训。”现场,石棉县政协委员、当地优秀特聘科技人员王建平以自家果树现身说教。            培训现场据了解,石棉黄果柑已有300多年种植史,每年的7月是黄果柑秋季科学种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开展现场培训,不仅解决了银厂沟黄果柑合作社48户种植户秋季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也让种植户充分认识到科学种植管理的重要性。“科技让大家在种植过程中少走弯路,种出来的果子能够卖出更高的价钱。”在石棉县王大哥家庭农场会议室里,科技特派员蒋凌萍正与60余名当地群众开展聊天式培训。“我们也知道科技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将科技运用于具体实践,还需要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政协搭台邀请科技人员现场培训非常有效,这次培训可以让我们种植的黄果柑每斤增收0.2元左右。”银厂沟黄果柑合作社社员邓首权与科技人员聊天时说。          开展聊天式培训“现场老师教得认真,群众现场学得也认真,通过现场培训交流,及时解决了群众秋季种植黄果柑科学管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迎政乡副乡长田树军不由自主地感叹。当天,科技特派人员还就柑橘品种改良示范、秋季果园清园、树干刷白、中耕培土、机具人工除草、树盘盖草覆膜保温增湿增肥、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相关技术知识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培训;现场解答11个黄果柑秋季生产管理中常遇到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21个处置方法。发放黄果柑生产管理丛书和技术资料60多套,以及价值2万余元的修枝剪、修枝锯36套。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0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7月28日,2023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年会在汉源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花椒产业知名专家、学者、产业链相关企业、全国花椒主产区企业代表、“花椒之乡”代表等100余人欢聚汉源,共商花椒产业发展新方向,共同推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花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花椒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四川省花椒种植规模达到570万亩,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当前我国花椒产业存在盲目发展、产业基础薄弱,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主任魏安智提出“稳面积、强培训、抓龙头、创品牌、增效益”的花椒产业发展建议。  本次大会聚焦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魏安智,四川市场监管系统(标准化)专家库专家万春美,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银明等9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就全国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四川花椒产业现状和努力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就汉源花椒标准之路、花椒的药用价值、少刺或无刺花椒品种的选育、加工新产品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从多角度对花椒产业发展进行解析,为花椒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献计出力。  “2012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贡椒采摘节’。十多年来,汉源县始终将会节作为汉源县对外全面展示发展成果、指导产业发展实践、促进外界全面了解汉源县的‘重要窗口’,多项集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学术成果受到省内外广泛关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同。”汉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覃建生在年会上表示,此次论坛必将为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汇聚更多智慧、凝聚更多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01
7月28日,大暑刚过,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的孟获村波斯菊进入盛花期,20度的气温成为都市人避暑度假的好去处。据了解,孟获新村是彝族聚居区,乡村振兴总投资约4200万元。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建设,重建农房为独栋两层小楼。按照“农旅结合、产村相融、以产促村”的总体思路,打造集民族旅游商品生产、生态农牧业观光、避暑养生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新村。在建设过程中,引导孟获新村的84套房屋通过合作社租赁给四川能投孟获城公司,8套租给个体经营户经营,2户自主经营,实现了“农户变房东、农民变员工、资金变股金”的三个变化,农户年均增收达2万余元。(供稿:石棉县委宣传部 周万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7-31
(记者 程强)汉源花椒满山红,香飘四溢迎宾朋。7月27日—28日,2023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年会在汉源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花椒产业知名专家、学者,产业链相关企业、全国花椒主产区企业代表、“花椒之乡”代表等100余人欢聚汉源,共商花椒产业发展新方向,共同推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本次年会,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在28日下午举行的“汉源花椒·中国椒傲”2023年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安智教授与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银明教授,分别就全国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花椒产业现状和努力方向进行了介绍。现场,四川市场监管系统(标准化)专家库专家、四川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万春美带作《汉源花椒标准之路》主题演讲。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副教授彭伟,四川省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陈善波等还就花椒的药用价值、少刺或无刺花椒,加工新产品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从多个角度对花椒产业发展进行解析,为花椒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献计出力。花椒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我国花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广泛种植于全国20余个省区,花椒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2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贡椒采摘节’。十多年来,汉源县始终将会节作为汉源县对外全面展示发展成果、指导产业发展实践、促进外界全面了解汉源县的‘重要窗口’,多项集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学术成果受到省内外广泛关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同。”汉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覃建生在年会上表示,此次论坛必将为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汇聚更多智慧、凝聚更多力量。作为本次年会的举办地,近年来,汉源将花椒产业作为名片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强对花椒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基地建设、科技投入、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着力,形成了有种质资源库、有种植基地、有知名品牌、有加工园区、有花椒交易中心、有花椒局、有《花椒志》、有花椒博览园、有花椒研究院的“九有”体系。当前,汉源花椒产业蓬勃发展,已建成优质基地20.4万亩,研发汉源花椒系列产品50多种,并与阿里云合作建成全国第一个县域数字经济示范区,汉源花椒产销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在央视发布了椒阳、椒妹“汉源双椒”IP形象,“汉源花椒”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和保护协定产品保护名录,综合品牌价值达61.04亿元,汉源花椒已成为展示和推广汉源形象最主要的文化符号。会前,与会人员还一同前往汉源万亩贡椒基地、花椒种质资源库、汉源县昊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花椒博览园等点位,进行现场调研。本次调研的点位覆盖了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种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品牌文化塑造等多个领域。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31
 (记者 程强)7月29日,2023年汉源花椒开秤仪式在雅安市汉源县宜东镇新区广场举行,标志着汉源县20.4万亩花椒进入采收季。开秤仪式上,多家企业宣布了汉源花椒鲜椒一等品的收购价格为13元/斤,二等品为11元/斤,三等品为10元/斤。8家采购商与汉源县8家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开秤现场据了解,这是汉源举办的第五届花椒开秤仪式,充分体现了汉源对花椒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力支持。目前,汉源全县建成花椒产业基地20.4万亩,2022年鲜花椒年产量5513.14万斤,一产产值7.34亿元,综合产值达33.28亿元。今年花椒开秤仪式,打响了汉源花椒2023年度采收“第一炮”。仪式结束后,现场的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开启了收购模式,椒农们背着自家的花椒来到现场验级、过秤、交易。宜东镇大树村的任坤洪是仪式后成交的第一位椒农。他家有50亩花椒,现在正是丰产期,家里请了几十名工人采摘,一天能卖出2000斤左右。今天现场看货后,多家企业争先购买他家的花椒。近年来,汉源县委、县政府始终致力于推动花椒产业大发展,以创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致力夯实“五最”支撑,逐步形成了汉源花椒产业“九有”体系,为建设全国花椒第一县丰富了内涵,增添了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31
(芦宣 记者 程强)7月24日,记者走进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举目望去,鲜花盛开,一幅干净、整洁、漂亮的宜居乡村图映入眼帘。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是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震中,现有7个村民小组,共1874户5478人。近年来,该村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走出了一条产村共融、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青龙场村感恩广场以往,青龙场村村民大多从事传统农业,随着龙门古镇景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旅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村民致富的新密码。该村以“村集体+企业+农户”引育千川田园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家,种植果药茶15000余亩,实现村容村貌提升、农业产业提档。同时,广泛开展旅游产品推介宣传和龙门花生、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树立特色农旅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力,实现“田园变公园、家园变果园”的目标。 龙兴之野“今年青龙村已接待游客36300人次。”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刚说,青龙场村聚集16家企业、民宿、餐饮等经营主体的党员成立产业联盟党支部,引导其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互补互促、共同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实现“田园变公园、家园变果园”的目标,青龙场村改造农贸市场和张伙智慧停车场,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33.5万元。同时,引进县文旅投公司,采取土地“租赁+入股”的方式打造“鱼跃龙门”“龙兴之野”等项目共同发展农旅产业,有效带动集体经济增收79.4万元。               喜获丰收王刚说,青龙场村聚焦推动集体经济主动对接市场、融入市场,跳出农业发展局限,成立集体经济下属公司——芦山县聚兴管理有限公司,拓展项目建设、劳务输出、综合服务、其他经营4大类业务开展自主经营管理,为辖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76个,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目前,青龙场村还结合聚居点创新推进新村聚居点“自治委”建设,大力推广群众治理“红黑榜”、“善治超市”积分兑换、集体经济收益反哺治理奖励等做法,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并推行“一官一长一辅警”固定到村坐访、定期入户服务,培养以村干部、自治委主任为主的“法律明白人”,以法治资源一线前移确保群众随时找得到法、遇事先想用法、矛盾不出乡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25
(张超/文 黄刚/图)机械轰鸣、塔吊林立、车辆穿梭……7月21日,雅安市汉源县石汉工业园万里园区,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投产项目开足马力,这个以有色金属冶炼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为主的工业园区,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以来,汉源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理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锚定经济总量160亿元的目标,140个重点项目生产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县12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恢复向好态势,经济总量和增速跻身雅安市第一方阵。汉源县石汉工业园万里园区。落实部署 加快工业“南平台”建设  “现在项目二期厂房主体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7月21日下午,在石汉工业园万里园区,年处理25万吨锂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经理卢辉畴在各个厂房之间奔走,据他介绍,该项目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目标。  “这些年我们抢抓锂矿产业发展‘黄金期’,在立项、审批、政策落地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的支持。”四川汉源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毛小伦表示,接下来,园区将以汉源丰富的磷矿资源为基础,加快资源就地转化,推动磷化工产业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努力实现产业转型。  不久前召开的雅安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做强工业旅游业“双引擎”、构建一北一南“双平台”的战略部署。其中,构建石汉工业园“南平台”,将以石棉、汉源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核心,充分发挥两县被纳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统筹整合两县资源、产业优势,搭建新型合作平台,打造川藏(雅安)合作工业园南区,为雅安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汉源将实施现代工业产业项目51个,总投资168亿元。全力推进石汉工业园建设,攻坚化工园区申报认定工作,加快推动石汉快速通道、石汉天然气管道连接工程等21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紫金矿业、和邦生物等12家企业落地,着力构建“1+3”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绿色磷化工产业基地、成渝地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上半年,汉源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一切围绕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建立30个工作专班,确定25个县级标志性引领性工程,由25名县领导挂帅推进。开展重大项目“保姆式”服务,重点项目均超时序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天府良田,汉源粮仓。做强特色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7月22日,2023“汉源贡椒”产品推介会在辽宁省沈阳市进行,汉源花椒被推介至东北地区。汉源县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其产出的花椒色泽丹红、芳香浓郁、油重粒大、香麻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距沈阳市2000多公里的地方,汉源县清溪镇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新栽的2.5万株花椒树长势良好,该园区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其中,已完成道路加宽平整4.8公里、田型调整420余亩、铺设管网10000余米、完成蓄水池建设5个、砌筑田坎6000立方米,预计7月底将全面完成工程建设并竣工验收。  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汉源全年实施重大现代农业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157亿元。  当前,汉源全面构建“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差异化、错位式布局以优势鲜果、特色干果和伏季蔬菜为代表的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近80万亩。完成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整合打造“粮经统筹”示范片2000亩,高标准做好九襄、前域、大树、宜东、坭美五大片区专项规划,并在九襄、前域片区规划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新时代高标准“汉源粮仓”。  接下来,汉源还将高位推进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创建工作,全面推进“7+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质。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抓好乡村振兴支持政策落地落实,做好5万亩大豆管护、夏粮收割和应季水果、特色中药材产销保供工作,落实新增能繁母猪和生猪补栏激励补贴,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设中的汉源湖码头。紧扣民生 促进服务业加快复苏  7月底,汉源月亮湾金钟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经重新规划打造的汉源湖码头雏形已现。该项目新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步游栈道等基础设施,对促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夜幕降临,距码头不远处的阳光水韵广场十分热闹,自为期一个月的“嗨啤一夏·乐享汉源”促消费系列活动启动以来,这里便成为市民、游客夜间消费的首选地,其间还将开展啤酒音乐节、“活力一夏 青春无限”汉源暑期运动“汇”、街舞大赛等活动。  县城主次干道提升、主要旅游景区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众多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的实施,是汉源县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具体举措。今年,汉源实施重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33个,总投资96亿元。  依托特有的阳光康养资源,近年来,汉源聚焦建设成渝地区阳光康养旅游宜居地,投资近300亿元,建设湖城一体和花海果乡“双百亿”康养产业带,着力打造集康养度假、精品民宿、渔文化休闲区、滨湖运动、医养康养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汉源重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以九襄片区为中心的乡村休闲游、以湖城一体开发为核心的城市消费游、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山水观光游。聚焦餐饮、旅游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和金融服务深挖潜力,着力补齐营利性服务业短板,积极组织开展国际渔文化节、啤酒节等促消费活动,全力促进消费释潜,力争全年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和大个体户18家。  湖城一体,城乡融合,经济强、百姓富、城乡美、治理优的现代化汉源正快速崛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24
(记者 程强)近日,记者走进雅安天全县喇叭河镇紫石关村,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其中的一座老屋便是紫石关村史馆。作为雅安第一个以“路”为主题的村史馆,墙上一幅“五桥同框”的图,浓缩着天全县近60年的交通发展史,也从背后映射出天全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是乡村振兴的智慧源泉和内在动力。为此,紫石关村将村史馆建设纳入旅游大景区的发展通盘谋划,明确村史馆建设意义、设计风格、建设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寻根、铸魂、探索、转型、崛起5个板块,展示本村人文历史、农村生活变迁等内容的实物展陈及图文影像资料,做到图片、文字与实物有机结合,将村史馆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整体融入。紫石关村史馆作为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村史馆在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热潮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喇叭河镇党委副书记苏世杰表示,村史馆不仅是文化观光点、民俗体验点,也是文化价值与经济产业连接点。以村史馆为载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文化保护等开展活动,将村史馆纳入红色旅游、民俗风情游、现场教学基地等线路,采取“村史馆+游学”的运营模式,引导村史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据了解,村史馆自今年6月建成开放以来,已经吸引了近千名参观者。以此为契机,紫石关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设置了以茶马古道为主要元素的打卡点,民宿客栈正蓬勃发展,集康养旅游、乡村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民俗村逐渐成型。同时,村史馆目前已成功创建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第二批“星级化”现场教学基地,与县委党校加强沟通合作,开发以茶马文化、红军文化、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微党课和现场教学点。     紫石关蜀中无二城门洞“村史馆作为乡村中的公共文化设施,连接乡村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共同记忆,形成乡村的文化共同体。”苏世杰说,下一步,紫石关村将继续丰富村史馆的内容,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扩大宣传面,继续挖掘本村的人文历史乡土文化,做好内容更新和维护工作,与时俱进,更好的延续乡村文脉,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9
(记者 庄祥贵 程强 )一座座秀美整洁的村庄、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一个个令人鼓舞的特色产业……雅安市石棉县这片沃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诗意田园。7月5日,雅安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了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全域覆盖,集体经济村均收入突破30万元。   红色安顺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棉县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强产业:增收不用愁 致富有奔头7月15日,记者走进石棉县安顺场镇共和村,只见1200余亩黄桃树在阳光照射下十分喜人。因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产业发展,2016年共和村尝试种植黄桃。经过几年的发展,共和村黄桃产业由粗放管理、散户经营变成如今村党支部带头种植。2022年,共和村投入300万元,67万元用于流转50余亩土地,剩余部分用于黄桃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年收益9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100余户。         共和村黄桃大丰收“我们通过直播带货、合作伙伴收购、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黄桃根本不愁卖。”共和村党支部委员刘仕兵说。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石棉县针对农村区域广、高山村多、资源分布不均等实际,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强村更强、弱村不弱、整体提升。为积极发展地域特点和当地风情的产业,石棉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围绕全县“2+2”现代农业体系、“1+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重建提升,包装储备文旅融合、光伏发电、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27个,总投资额2.1亿元,已签约项目2个,投资额2500万元。石棉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石棉还印发了《石棉县2023年乡村振兴年度任务清单》,实行“一乡一策”量化目标。明确县级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1100万元,发展百万村2个以上、五十万村9个以上;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坚持跳起摸高,力争今年发展百万村5个、两百万村1个。目前,石棉县紧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跃升难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08万元,同比增长305%,其中美罗镇三明村已超100万元。强引领:企业来带头 激活整个村7月16日,记者走进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海耳村谢元清伯伯家,见到屋里摆满了藤编椅子。这些都是他亲手编的,没想到做藤编50余年,如今也可以带领村民致富了。2021年,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龙头石所属集团投资成立了四川中旭山海间文旅有限公司和石棉海耳哇乡村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海耳村为样板实践,践行产业运营、社区运营来探索乡村振兴最优解。              海耳村大力发展藤编产业公司成立后,在调研了乡村12种手工艺、28类业态、96个商家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的生产难度、技术壁垒、市场空间等试验并筛选出了海耳藤编作为重点产业项目进行探索。目前,已培训了 500 余名村民学习藤编技术,固定具备生产能力的人数达50人以上,产成品2500 余个,并协助村民初步探索市场,开展销售试验,从生产技艺培训、产品研发、市场拓展,逐步形成从技艺到渠道的全产业。如今在公司带动下,海耳村海耳书院公共建筑、节点景观及滨河景观建设已加快完成。四川中旭山海间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园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利用好“海耳书院”公共建筑,利用其良好的会议场地、办公空间、活动空间等,最大化发挥其平台效益,提升乡村关注度,完善阵地建设内容。“选对一个带头企业,激活了整个村。这是海耳村因地制宜谋划,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石棉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石棉也将着力抓好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本村在外企业家、乡贤能人、驻村企业、到村任职民营企业家等联系服务机制,在人才回引、项目推介、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方面推动合作共赢。强创新:集体强起来 村民享红利7月15日,站在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村口,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映入眼帘。眺望过去,崭新的石板路通村达户,周围黄果柑林紧紧环绕,一幅祥和的景象。2021年,安顺村依托安顺场4A级旅游景区优势,围绕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样板村、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环境优美示范村5个方面重点,高标准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7个,把安顺村建设成为“支部强、产业旺、村民富、环境美、民风好”的红色美丽村庄。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00万元。石棉新民乡湖全景图集体经济的发展也让安顺村实现了对村民的反哺。其中该村成立的红火公司让30多个村民实现了本村就业;投入资金100万元,对安顺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投入资金30万元,对安顺村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投入资金40万元,编撰红色丛书,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增加群众创收路径,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如今,尝到发展甜头的不仅是安顺村,石棉县很多村也开始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的新模式。美罗镇山泉村与迎政乡新民村、红旗村“飞地抱团”,在县现代农业园区共建黄果柑粗加工建设项目,为各村年均增收20万元以上;王岗坪乡新桥村与王岗坪景区“村企抱团”,在景区设立集体经济“小摊位”16个,“五一”期间营收超8万元。创新发展要因地制宜,也需要完善的保障措施。石棉县聘请15名民营企业家到村担任名誉村书记或发展顾问,依托企业优势,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党委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和评判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将年度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在全面落实市上各项激励政策的基础上,县上出台《鼓励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细则》,设置总量奖和发展奖最高奖励30万。七月的大渡河波涛滚滚、奔腾向前。如今的石棉县,正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音,奏出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协奏曲”。(石棉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8
(袁洋 田大双)7月13日,雅安市2023年度文艺惠民宣讲暨乡村文化振兴活动走进芦山,让大家在节目中潜移默化提升文化素养。活动现场活动在歌舞表演《中国红》中拉开序幕,表演人员动感的节奏、绚丽的服装、优美的舞姿引得台下群众欢呼呐喊,川剧变脸等非遗表演也轮番上演,丰盛的“文化大餐”让现场群众大呼过瘾。理论宣讲互动问答也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问答间,在场群众踊跃抢答、积极交流,回顾党的历程,重温光辉岁月。通过活动,检验自身党史知识水平和市情县情掌握水平,充分展现了芦山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据悉,此次理论宣讲活动旨在引导群众共享文化、共创文化,奋力推进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创新实践,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7-17
(吴丹 记者 程强)7月6日,石棉县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活动举行。石棉县12个乡镇(街道)以表演本土文化艺术和讲述本土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将富有本土文化的节目搬上舞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乡镇本土文化和特色风土人情,旨在展示石棉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展示建县70余年来石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活动现场当天,在位于石棉县城的世纪广场上,各乡镇的魅力竞演火热进行,采取“魅力乡镇推介视频+文化能人代言+特色文化节目表演”的形式,展现了各乡镇文化特色,共同绘就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画卷。其中,美罗镇带来的竞演节目《狮耀茶乡》,既展现了石棉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还将当地高山茶叶采摘的风采融入舞蹈,有传承又有新意;王岗坪乡带来的《奋舞新坪铭党恩》舞蹈表演,表演者们倾情演出,展现出了灾后重建如火如荼、乡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场景;蟹螺乡精心编排的《阿妈的勒思泽》节目,用传唱了千年的神秘歌曲,展示流传了千年的民族文化……台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引得群众掌声阵阵,竞演大赛无疑亮出了石棉的特色文化,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接地气的文化大餐。   展区的农特产品同样热闹的还有设在舞台两旁的文化能人展区,在这里,石棉县各乡镇将各自的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等带进了活动,竹编、黄果柑酒、茶叶、佛手柑等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近年来,石棉县在文化建设领域不断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圆满完成“2023年四川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暨雅安市‘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王岗坪景区恢复开放暨雅安市夏季旅游推介活动启动仪式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活动,石棉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安顺场镇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和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蟹螺乡获评四川省第二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石棉壮歌》《安顺记忆》《栗子坪的歌声》等原创作品荣获各级荣誉,“环山鸡节”“晒佛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已成为石棉县对外形象展示的一张名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10
(记者 薛维睿)“目前,500平方米的孵化池已经修建完成,3700平方米的养鱼池预计7月底修建完成。”近日,位于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经河村的鲑鳟鱼养殖基地建设已近尾声,经河村包村干部肖飞说,该项目已申请到补助资金20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和固定资产收购。  目前荥经共有27个产业基础还不够牢固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今年,荥经找准经济“薄弱村”发展症结,采用“一名县级领导联系统筹、一个县级部门定点帮扶、一名第一书记协助发展、一个企业结对带动、一名攻坚顾问蹲点指导”的方式开展“组团式”攻坚,推动“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此前,经河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足20万元。在“组团式”攻坚过程中,攻坚团多次深入经河村实地调研走访,基本确立了以温泉资源、白井沟美食寻味路线为基础,打造“温泉谷”“美食村”,营造“全业态”旅游消费场景的发展思路。鲑鳟鱼养殖基地正是配套项目之一。  荥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代博说,荥经已制定发布《荥经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力争到2023年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2000万元,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收入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06
(张超 记者 薛维睿)6月30日,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三益村,提升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三益村党总支书记卢波行走在田间步道,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季。”  从传统农耕田地到现代农业园区,一部“变形记”在三益村田间上演。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土地利用效率快速提升,村集体经济增长更快,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更广了。陇西河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田间看变化 现代化种植“更省事”  一年前,这片田地还零散种植着茶叶、竹子等经济作物。“当时因为缺乏科学管理等原因,这些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普遍不高。”卢波告诉记者,三益村位于陇西河沿岸,土质肥沃,气候适宜,“若要高效率利用土地,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划定田块、改造土地、安装田间设施……今年,陇西河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园区,主要种植水稻、旱稻、高油酸油菜,并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烘干中心、粗加工中心、育苗大棚等。  “田间自动喷灌、虫情监测、温度监测等设备收集到的信息都能进行集中处理,系统还能自动对土地情况进行跟踪,我们只需要根据系统的提示进行施肥、除虫除草、供排水等,给我们种田省事不少。”村民马文显对园区引进的现代农业设备赞不绝口。他和其他村民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小规模畜禽养殖,增加收入。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之国道105线全年30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三益村的业态种类、用工需求都将持续增加,接下来我们还要成立劳务公司。”卢波预计,今年,除了大部分农户的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将达到50万元,是去年的5倍。待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大米53万公斤、高油酸菜籽油6万公斤,年产值达1200万元。陇西河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看未来 农文旅融合“可以有”  在三益村委会办公室,一幅“规划图”引人注目——国道105线贯穿全村,碧峰峡、上里古镇、红豆相思谷等景区遍布其中,三益村区位优势显著。  “这部分田块可以作为品种选育和示范,这块可以打造成为研学基地,那边可以在稻田里养鱼养虾……”卢波拿着笔,在“规划图”上熟练地指画着,“民宿集群、户外露营基地、低空飞行、自行车环道,这些都可以有。”  “在构建沿陇西河粮油种植示范带的同时,园区还将打造以农业为底板、产业为纽带、旅游为引擎、运营为延伸的乡村振兴特色生态圈。”对村子未来的发展,今年刚32岁的卢波满脑子都是各种“前沿”想法,这些想法也得了村民的支持。  6月中旬,雅安市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三益村作为现场观摩点位接受“检验”。“这个园区将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促进了全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该园区打造了不错的乡村振兴样板,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7-06
(记者 程强 )仲夏时节,芦山大地一派生机勃勃。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个个现代化新农村绽放美丽,一片片特色产业基地熠熠生辉……一幅乡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是雅安芦山县乡村振兴工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芦山县委、县政府紧扣省、市部署,把握灾后重建重大机遇,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推进涉农项目大投入、园区经济大开发、产业结构大调整,将乡村振兴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农户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强治理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走进芦山县龙门镇,“重建新路发源地”7个大字在农田里格外醒目。农田旁,新修的道路四通八达,配套农用设施一应俱全。为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龙门镇以党建引领全镇工作,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规划,坚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龙门古镇、龙门溶洞、龙兴之野等景点景区持续改造提升,逐渐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也成为芦山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和示范样板。  龙门古镇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芦山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雅安市工作安排,出台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精心制定了《芦山县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实施方案》,分类确定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权力事项76项。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施乡村善治工程等一系列行动任务,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党委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在有效的治理方式下,芦山县已成功申创省级乡村振兴治理示范镇2个、省级乡村振兴治理示范村4个,并成为雅安市唯一的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抱团经济、链条经济、归雁经济等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广泛应用,集体经济收入位列全市前列。农民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是治理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芦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芦山县还将持续完善收益保障机制、扩大有效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的致富渠道。同时,开展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校引智聚才提魂、人居环境美化提优等行动,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持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思延稻田栽种兴产业  实现乡村振兴跃升在芦山县粮经复合园粮油(思延)示范基地,不久前种下的旱稻和水稻长势喜人,“今年,预计亩产将达到900至1000斤。”园区负责人介绍说,种植旱稻和水稻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群众增收,同时也有助于壮大特色优质大米产业。            该园区作为芦山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载体,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机应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要立足特色资源,又要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在6月27日芦山县召开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上,芦山县委书记、县长杨俊强调。在龙门镇青龙场村,“鱼跃龙门”智慧水产养殖示范区,一百余个蓝色鱼池有序排开,该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7月全部完工。该示范区以园区作为发展载体,规划发展千亩冷水鱼产业园,利用其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芦山以做实做优农业为基础,科学谋划、农科结合、做优产业,以农文旅融合激发农业发展潜力,打通了农业链条一二三产上升路径,全面提升了农业发展惠及群众能力。目前,通过不断调整特色农业结构,芦山县明确了绿色有机发展方向,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建成特色产业基地约13万亩,57个农产品获得“两品一标”认证,龙门花生、芦山白茶等7类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培育和壮大9家省市级食药品加工企业,培育芦山黄金芽、芦山青黛等“芦字号”农产品,新增“二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累计已达48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累计已有5个。禾茂田园优环境 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国道351线旁,飞仙关镇禾茂田园一栋挨着一栋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户户民居掩映在绿树之间,宽阔的马路直通村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里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生态宜居的气息扑面而来。“现在大家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还养成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的好习惯。”飞仙关镇居民说道。如今,芦山县生活垃圾实现全覆盖有效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3.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6.24%以上,农村民居基本实现院坝干净、厨房清洁、厕所卫生、圈舍标准。同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县乡村道路里程超过580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是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不只是禾茂田园,如今,走进芦山县各个村落,都会看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成果。村庄干净整洁,门前环境佳、青山绕人家的美好画面正成为各家各户的真实写照。            晚霞绚烂实现生态颜值向经济产值转变,是芦山县乡村振兴一直在探索的路径。如今芦山一个个“镇村一体、产村相融、农旅融合”的村镇蜕变重生,实现了“灾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果园”的目标。通过核心景区带动周围发展,全县目前已有222家乡村旅游经营户。2022年,全县共接待成渝地区游客275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2.9亿元,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格局。此外,芦山县还积极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发展机遇,将花灯文化、粮经文化、根雕文化等植入乡村业态场景,统筹提升外向“供给保障”能力和内向“引流聚焦”水平。接下来,芦山县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6月27日,芦山县召开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给出了答案:锚定“一镇一村先行、两极特色示范、全域全面提升”三项行动,力争在全市示范乡镇、示范村遴选中突出重围、走在前列。(芦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05
(记者 程强)6月27日,芦山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会召开。会议明确,芦山县将对标对表全市“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开展“一镇一村先行、两极特色示范、全域全面提升”三项行动,力争在全市示范乡镇、示范村遴选中突出重围、走在前列。芦山县委书记、县长杨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现场会议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思延镇、龙门镇、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农旅集团、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部分重点村、乡镇、县级部门发言。针对如何开展“一镇一村先行、两极特色示范、全域全面提升”三项行动,会议强调,要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和示范村为引领,结合片区联动发展要求,聚力推动龙门镇、青龙场村先行探索;围绕两大入口乡镇重点发力,探索“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芦山实践路径;全面对标五大振兴,按照“一乡一业一主导”“一村一品一支撑”“多线连片齐发展”思路,构建助农增收新机制、一体化格局打造和美乡村新景象。会议分析了目前芦山乡村振兴的短板,明确要用三年时间攻坚提升,着力补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再用两年时间创新突破,实现更可观可感可享的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力争2025年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个以上,创成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进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创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1000万元。到2027年,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个以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杨俊在讲话中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既要在整体推进的“面”上多思考、多谋划,又要在带动引领的“点”上多创新、多行动。要坚持以粮经园区扩面为引领,多措并举破解“增量”难题。加快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开发、低产农业种植园腾退等项目,全力做好耕地恢复工作。加快打造思延水稻种植、芦阳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龙门粮油种植三大示范片区,年内要完成马渡水片区200亩扩面建设任务。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优中药材、高山茶、冷水鱼、生猪、食品药品加工“4+1”特色农业体系,积极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粮油、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要坚持以做大民宿集群为发力点,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形成飞仙“茶马古道”、芦阳-思延“蜀根汉魂”、双石-太平“星空云海”、太平-大川“熊猫森林”4大主题民宿集群。要打造“最美318骑行驿站”、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入口社区,在金丝楠水街进一步配套引入多层次文创产业,将龙门溶洞与龙门古镇、红军村、围塔漏斗以及鱼跃龙门、龙兴之野等连点成片。要推动芦山至名山高速公路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推动党史馆和村史馆资源共享,全面提升现有村史馆的数量和质量。 要依托姜城智库引进行业资深专家,建优机制,从实践一线挖掘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建优建强“智库+本土”两个专家库。引进行业专家为芦山量身定制一批特色课程、打造一批教学基地,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要力争今年完成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创成国家级传统村落1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完成3个行政村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整村推进,创成6个“高岗村模式”示范村。 要确保本年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达到15%,进一步健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创建全省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切实提高城乡就业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磊 胡月  6月,暑气渐盛,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迎来避暑游高峰。从古镇经磐安桥,一个名为吾家小院的庭院沿河而建,青石板、绿树荫、长方桌,韵味十足。院子旁边有一条小路,小路两旁是盛开的蔷薇花廊,穿过花廊,一个规划有序的田园综合体跃然眼前。  “之前,我们这里是一大片低产甚至撂荒的茶园。”上里镇五家村党委书记杨贵珍介绍,“现在,我们村集体与重庆一家公司联合打造了田园综合体,既把土地资源利用了起来,又为上里古镇增加了新的景点。低产茶园提“颜值”变身农业公园  “之前,这里是我们家的菜园。”五家村村民张大春指着田园综合体内一块土地说,刚开始,他家的地种过茶叶,但收成不好,后来改种了蔬菜,“把土地资源变现,是大家都很期待的一件事。”  这片土地与上里古镇景区一河之隔,土地面积100余亩,涉及村民140多户。上里古镇著名的二仙桥、磐安桥等景点与这片土地相连。然而,这片土地因多年低产撂荒,河道两岸景致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句不好听但是掏心窝子的话,这块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里古镇的‘颜值’。”杨贵珍说。  上里古镇是雨城区一张重要的旅游名片,古镇旁边的这块地成了进一步发展旅游的一个突破口。  经过规划,上里镇指导五家村村集体流转了这块土地,包装后进行招商。  “这样一来,既可以拓展古镇的旅游面,也可以通过新景点带动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同时,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进行开发,也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里镇党委书记毕健伟表示,游客来上里古镇沉浸式游玩花不了太长时间,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游客在古镇待的时间从1个小时拉长到3个小时吃个饭、6个小时住一晚,进而让古镇游更有吸引力、更有生命力。  2022年6月,重庆一家公司与五家村村集体签订长达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以农旅融合为切入点,共同打造上里古镇新亮点——上里农业公园。景区有了新亮点乡村振兴有“钱”途  2022年10月,由五家村村集体牵头对该项目100余亩土地进行平整,村民们闻讯纷纷前来帮忙。  村干部对村民务工意愿进行摸底,同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村民务工技术进行安排,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为了项目能顺利推进,项目方成立了四川上里人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2月,该公司进场开始了设计施工。  经过规划,这片地被划分为稻鱼稻鸭示范田、有机蔬菜种植区、农业示范田(果林)、田间栈道、亲子游玩区等板块,涵盖农耕研学、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餐饮服务等功能。  经过4个月的打造,该项目已具规模。目前,栈道修建已经完成,田园里种植的第一季玉米已吐穗挂包,儿童娱乐区域和戏水池、露营区、垂钓区都已打造完成,科普研学基地中土豆、薄荷等植物长势良好,观光区中向日葵正含苞待放。  “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们开始了试运营,25张餐桌都实现了翻台。”四川上里人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麒表示,“大家对项目的接受度非常高,对业态布置也非常满意。”  除了田园综合体,该公司还与五家村村集体合作,将原本闲置的村委会打造成精品民宿。“五一”期间,该民宿正式营业,房间满客,获得了一致好评。  “一期项目计划于6月底呈现。我们会根据游客反馈,进一步完善打造二期项目。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的乡村留得住人,让景区有新的亮点,进而让我们的乡村振兴有前途更有‘钱’途。”李天麒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6-2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