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薛维睿)近日,雅安市林长制办公室印发《雅安市试点设立“景区林长”实施方案》,将在全市8个4A级及以上涉林景区试行“景区林长”制度。  根据方案,分管林业、旅游或联系属地乡镇的副县(区)长任景区林长,属地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景区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景区副林长,可结合辖区实际,任命自然保护区、景区管委会、国有林经营单位等相关负责人为景区副林长。  方案还对“景区林长”制度的运行管理、工作保障等制定了一系列细则。围绕景区内森林资源安全保护和发展工作,各级景区林长要负责预防和处置森林灾害,制止并配合查处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景区生态价值转换,落实景区森林资源安全保护和发展任务等。  目前,雅安已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责任体系。截至目前,全市1763名各级林长、副林长开展巡林8.4万余人次,设立林长公示牌790个,实现了应设尽设。同时,836名村级监管员、2792名护林员开展常态化巡林,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实现全覆盖,林长制工作实现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的转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10
(张超  记者 薛维睿)近日,在雅安市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水稻全程机械化暨机收减损现场会举行,5台大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千亩稻田里来回穿梭,不到半小时,15亩田的稻谷被收进“囊中”。  雅安的耕地大多处于高山丘陵地带,耕地总量少、分布零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较为缓慢。近年来,雅安大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积极推广“粮经复合”“粮经套种”等模式,高效利用有限耕地,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雨城区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黄刚 摄提效降损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测产数据显示,每亩水稻产量是600公斤左右。”在机收减损现场,雅安瑞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说,相比人工收割,机械化收割效率更高,损失率更低,有利于增产,“人工收割损失率约10%,机械化收割损失率只有3%左右。”  此外,机械化收割还有助于秸秆还田。收割机可以把“吃”进去的秸秆粉碎后撒回田间;水稻收割完成后,旋耕机在翻耕田地时也会粉碎剩余秸秆。  “雅安的现代化粮食农业园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雅安市、县两级已经组织开展机耕、机插、高效植保、机收减损等各类机械化示范推广现场会20余次。  各地还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现代农业园区内“专家团队引领+市内专家指导+农技小分队普及”的技术服务模式,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及种粮相关补贴政策,持续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优,着力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为粮食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截至9月底,雅安全市投入农机具0.21万台套,完成机械化收获38.1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2%。粮经统筹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三益村,一处不大的试验田里,19个不同品种的水稻整齐排开,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  “今年首次试种,要筛选出适合的水稻品种进行推广。”三益村党总支书记卢波说,以往,村里零散种植茶叶、竹子等经济作物,因为缺乏科学管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普遍不高。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益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种植水稻、旱稻、高油酸油菜,将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稻-鱼、稻-虾、稻-鳝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  “经济作物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雅安因地制宜,采用粮经统筹模式,一方面抓粮食增产,一方面夯实粮食播面,保障农民增收。  目前,通过摸底筛查、政策扶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全市建立了园地腾退种粮示范片6000余亩,示范带动粮食种植。  此外,为高效使用土地、提升粮食产能,雅安还动员群众在幼龄或行间较宽的经果林、茶园、花椒林行间套种粮食作物,现已建立“粮经统筹”示范片2万余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10
(记者 薛维睿)从雅安市名山区出发前往蒙顶山景区,过蒙顶山车站往跃华茶厂方向行驶,便进入刚完成改造的碧蒙路。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坦宽阔,沿途刚栽种的灌木生机盎然。碧蒙路是雅安市名山区“中国至美茶园绿道”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升景区道路运输能力、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的期望。  以道路建设为基础,探索交旅融合先行示范,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效,这是省上赋予大峨眉区域三市21个县(市、区)的重要使命。其中涉及雅安市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和汉源县。  近日,雅安印发《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雅安行动方案》,明确要构建多层级、多功能、多选择、多体验的全省一流旅游交通体系,支撑成渝地区西向门户枢纽和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到2025年,将基本实现“主要景区高速直达、全域慢游顺直畅达、乡村旅游联网通达”,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碧蒙路5个方面重点任务畅通旅游“毛细血管”  “这一带的树枝长出来了,要及时修剪,避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9月27日,贺明康在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百丈至中峰段)巡查。  贺明康是名山区百丈镇的党委副书记,也是该路段的路长。这条全长16.1公里的道路,不仅串联起牛碾坪、百丈湖、月亮湖等沿途景点,其本身也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考虑到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我们把道路提升纳入整体规划,实现‘公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延伸到哪里’。”名山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修缮这一路段的同时,该区还绿化美化沿线道路面积1万余亩,套种景观树种、灌木花卉等30万株,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融合。  以路连景,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如今,路段沿线已发展茶家乐、农家乐20余家,特色民宿10余家。  “打造亦路亦景的全域慢游网,蒙顶山、海子山等都纳入了大峨眉旅游主环线规划。”雅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季宗强表示,雅安以此提出打造特色精品慢游线,规划实施28条农村公路项目,打造以茶文化体验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风景道,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路线。  根据方案,雅安将从构建综合立体快进网、提档升级交通干线网、打造特色精品慢游线、完善交旅配套服务设施、增强运游融合服务品质五个方面展开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  其中,构建综合立体快进网,雅安将着力优化完善旅游快进线布局,夯实主骨架旅游网支撑,实现域外游客直达主要景区。提档升级交通干线网,雅安将进一步提档升级并加密国、省交通干线网络,优化提升现有交通干线旅游功能,做好区域内部交通衔接。完善交旅配套服务设施,建立服务品牌体系,打造智慧、绿色、安全、人本的运游服务。48个重点项目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按照规划,我们对主要任务进行分解,规划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相关重点项目48个,规划期内拟完成投资276亿元。”季宗强说。  “从晏场镇到海子山只要15分钟左右,到眉山市的柳江古镇40分钟左右。”国庆节期间,来自雨城区的游客王丽告诉记者,望晏路通车后,到周边游玩更方便了。  从洪雅柳江至晏场至望鱼至洪雅瓦屋山路(雨城段)的望晏路,是大峨眉区域规划的重要项目。  “这条道路全线通车后,雨城区南部片区形成了横向主通道,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强有力引擎。”雨城区公路养护管理段副段长周杰说,作为大峨眉旅游环线上重要的一环,该道路串联起海子山、望鱼古镇、雅女湖、瓦屋山、柳江古镇、高叠洞等多处景点,助力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加快建成。  目前,省道428线雨城区周公山至晏场(洪雅界)改建项目已启动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南线路网结构、道路服务水平,对形成连接峨眉山、周公山、瓦屋山的“一环三带”精品旅游环线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提升主要景区互联互通水平,雅安还进一步推进国省干线项目建设。  其中,加快推进国道108线、国道351线、省道104线等12个项目(共370公里)建设或提档升级,有效覆盖、有机串联蒙顶山、碧峰峡、上里古镇、金凤山、龙苍沟、牛背山、花海果乡、轿顶山、汉源湖、大渡河大峡谷等重要旅游景区,使其全部融入大峨眉旅游主环线和大渡河旅游风景带,实现大峨眉范围内核心景区间高效便捷联系。  在高速公路项目方面,雅安正着力完善成雅、雅乐、雅昆、雅青、雅藏五向走廊主骨架及高速转换网,实现 S66峨眉至汉源高速全线通车,全力加快G5 成雅高速扩容、S67 邛崃经芦山至荥经高速公路、S48 乐山至荥经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核心景区间高速互联互通水平,有效覆盖先行示范区重要旅游资源,实现域外游客快捷进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玲 文/图)秋风起,雅安市名山区前进镇特色粮蔬种植基地里,黄灿灿的玉米挂满枝头,为前进镇增添了美丽的“丰”景。  近年来,前进镇围绕“近郊农旅特色镇”定位,立足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内核,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村企合作模式,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前进镇茶园一角。小小羊肚菌 种出大产业  近日,在位于前进镇凤凰村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里,工人们正忙着清理土地,为羊肚菌下种作准备。  2016年,名山区丰农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简连蓉带着羊肚菌种植技术来到凤凰村,租用150亩土地,发展起羊肚菌种植。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极高的羊肚菌在凤凰村茁壮生长,最高卖到了360元一公斤。一直困扰凤凰村的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突破口。  2021年10月,凤凰村以村集体的名义发展了30亩羊肚菌。  2022年,凤凰村科学调整发展规划,分三期建设凤凰村“菌香花海”羊肚菌粮菌种植园区。同年,凤凰村争取“中省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菜篮子”工程等资金500余万元,由村集体统一流转村民土地300余亩,修建标准钢结构大棚45亩(约修建大棚136座),配套建设生产道路、蓄水池、排水沟等基础设施,采用“玉米+羊肚菌”“大豆+羊肚菌”“油菜+羊肚菌”等套种模式,打造名山区特色智慧粮菌复合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凤凰村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羊肚菌产业,与羊肚菌种植企业雅安市瑞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凤凰村将集体大棚、基础设施估值后入股公司羊肚菌基地,按比例进行分红。目前,凤凰村羊肚菌种植面积超过500亩,提供就业岗位320余个,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社会资本聚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的目标。农文旅融合走出发展新路  前进镇地处总岗山麓,全镇有茶园2.9万余亩,茶旅资源丰富。  在前进镇双龙村,历经千年形成的台状浅丘独特地貌,让茶林梯田美不胜收;古藤缠蔓、碧水青山、静温清幽的双龙峡独具吸引力;而在国家级制茶大师、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张跃华的茶山祖屋里,游客们不仅能体验到采茶制茶的乐趣,更有机会与制茶大师一起学习交流名山茶文化。  张氏制茶世家第六代传人张波以张氏祖屋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实践+研学+体验基地”的方式,为中外游客提供了观光茶园、采摘茶叶、品尝农家饭菜、体验传统手工制茶的一站式服务。“升级版”张氏祖屋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年接待游客量近5万人。  随着名山区第一条乡村振兴道路前红路的通车,前进镇立足生态环境优美、水体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红岩村、肖碥村、双龙村为主,布局农文旅融合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好、灌溉水源足的优势,以凤凰村、新市村为主,布局休闲农业产业;以六坪村、楠水村为主,布局仓储物流产业。  关于未来规划,前进镇已有清晰的目标和打算。前进镇将围绕休闲农业产业园、农旅融合产业园,建设仓储物流产业园;依托双龙村知青房、双龙峡等,包装一批具有前进特色的文旅项目;依托凤凰村羊肚菌种植、新市村和双龙村冷水鱼、小龙虾养殖,包装一批集采摘体验、餐饮娱乐、亲水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0
 (记者 程强)不久前,雅安名山区被评为“天府旅游名县”。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雅安名山区依托“天府旅游名县”金子招牌,大力开展特色文旅活动,点燃假期旅游市场。据统计,国庆假期名山区接待游客67.79万人次,与2019年国庆节相比,增长57.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063.5万元。      游客围观名山区组织开展的表演为活跃国庆、中秋期间消费市场,名山区推出2023年“秋游蒙顶,乐购名山”系列促消费活动,其中“旅游美食购物促消费活动”发放零售、餐饮、加油券75万元,大力宣传推介“茶宴”、羊肉汤等名山特色餐饮,重磅推出半藏云茶空间专项券,以蒙顶山茶文化茶历史为媒介,吸引游客前往探寻。同时,蒙顶山景区升级集冒险、运动、娱乐、挑战于一体的树冠漫步和丛林穿越等特色项目,推出“拳皇”挑战赛、丛林穿越之秋千桥挑战赛、篝火晚会+民谣音乐、非遗展演等精彩活动,带给游客们满满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游客参观博物馆百丈湖、清漪湖露营地升级亮相,让游客们在这里放松身心,与自然相会,体验秋游的乐趣。龙滩子景区推出咖啡打卡、拍照活动,作为农文旅融合新地标,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新目的地。此外,名山区在茶马古城开展铜管乐队汇报表演、趣味投壶活动、古琴表演等群众性文艺节目展演,在槐西社区、茶马司等开展行走的博物馆·中秋进社区、走近茶马司·千年汉藏情等文化主题活动,累计举办特色活动10余场,保证假日期间日日有活动,进一步满足游客多样化文旅消费需求。据了解,假日期间名山全区近1300余个车位面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为广大游客提供出行便利。同时,设置文旅志愿服务岗。在重点高速公路出入口、A级旅游景区设置旅游服务咨询点,配置志愿服务人员,做好文明旅游服务,假日期间共计发放宣传旅游手册8000余份。免费停车位上整齐停放着游客的私家车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名山区始终把文旅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依托39.2万亩绿色生态茶园资源本底,以打造“茶为特色的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引领,以实施“文旅提振”工程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擦亮“千秋蒙顶·中国名山”品牌形象,让一片茶叶真正富裕一方百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09
亮点名山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参与项目)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6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30个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个、省级传统村落6个。  名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  名山区积极推进文旅产品培育,现有精品旅游民宿38家,星级茶家乐45家,乡村度假旅游接待点230余家。  名山区聚焦文旅品牌打造,现已拥有省级旅游新业态品牌13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先后获得“世界最美茶乡”、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等80多个荣誉称号。  名山区坚持项目引领,强化支撑提能级,实施总投资近200亿元的文旅重点项目11个,2022年完成投资18.6亿元。  (柳青 李尚禧 夏永英 )9月27日,2023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雅安市名山区正式成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名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光时刻”。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因蒙顶山得名、因茶产业闻名的雅安市名山区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早已渗透进了这片土地的血脉里。  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以茶文化资源转化为核心,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助推器”,不断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在文旅产业发展、品牌形象打造等方面持续突破,谱写出了全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茶园雪山全景。一个转变通向茶旅融合之路  千秋蒙顶,中国名山。初秋的雅安市名山区,39.2万亩茶园仍然翠色袭人。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脉为名山区带来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禀赋,名山区以系统思维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全力打造茶文化超级IP,走出了一条“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观光变体验”的茶旅融合发展道路。  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作为全国首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公园,是名山区茶旅融合建设的一个典型标志。紧扣“茶文化名城”定位,名山区深挖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融入旅游,为文旅产业平添新活力。通过厚植茶文化元素,培育茶文化消费场景,名山区精心打造了8个茶主题精品景区、1000余个茶主题旅游资源点,在蒙顶山、牛碾坪、跃华茶庄等主要景区打造互动体验型茶消费空间,成功将茶文化转化为消费需求。  以茶为媒,名山区还为游客打造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如以点茶、非遗民俗、灯市为主题,精心升级了茶文化特色街区场景。与此同时,100余道茶主题特色膳食、50余种茶特色购物商品和2个茶文化博物馆也让游客不虚此行。  随着茶旅融合的持续深入,蒙顶山茶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一系列重磅活动的策划推出更为这一超级IP的打造添上一把火——名山区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举办了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和“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名山赛段活动,策划了“春·采茶”“夏·纳凉”“秋·骑游”“冬·喝汤”系列活动……  在前行道路上,名山区文旅品牌收获颇丰:名山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先后获得“世界最美茶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乡村旅游强县等荣誉,入选首批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名山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还参与推动“中国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蒙顶山茶入选首批“天府文旅IP”。  如今,茶旅融合之路也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据统计,名山区已带动全区近14.5万农村居民共享茶旅融合发展成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1002元增长到2022年的20429元。春天里的蒙顶诗歌节。一条绿道带起全域旅游之势  蒙顶山上观茶园晨光,品禅茶一味,悟佛茶共性;月亮湖茶园环绕,水波荡漾间,飘来阵阵茶香;清漪湖柳枝舞动,水光潋滟,人影绰绰;百丈湖雄浑阔大,岸线蜿蜒,风光秀丽;骑龙场层层梯田茶园盘旋山地,道道“大地指纹”十分醒目……在名山区,这些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被一条长达150公里的茶园绿道串联到一起,成为彼此相望的整体。  这条集旅游观光、健康骑行、品茗体验、茶旅互融于一体的绿道是名山区打造全域旅游格局的“大手笔”,串联起一山(蒙顶山)三湖(百丈湖、月亮湖、清漪湖),连通“禅意茶乡—蒙顶山”“酒乡茶乡—官田坝”“骑游茶乡—红草坪”“科普茶乡—牛碾坪”“水韵茶乡—茅河镇”“梯田茶乡—骑龙场”“浪漫茶乡—月亮湖”七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乡组团,打造若干个禅意客栈、茶家小院和特色民宿。名山区的旅游资源开始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域旅游势头火热。  向着全域旅游格局迈进,名山区着力打造引爆点,聚力多点开花,将旧城改造与特色街区打造、河道景观提升、夜间经济有机结合,建成了茶马古城、科雅苑等特色街区,街区内“无人机”灯光秀、茶马古城文化演艺等特色节目带动游客增长40%以上。经过提升打造的百丈湖旅游风景道、雨蒙观景平台、“大地指纹”观景平台等一批“打卡”点也已成为周边游热点。  旅游新业态的生长是全域旅游格局形成的内生动力,一系列“文旅+”的跨界融合让名山区不断释放出文旅产业活力。通过打造“文旅+会节”,名山区成功举办“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名山赛段活动等重大赛事30余场,举办羊肉汤季、春节民俗展演等特色会节40余场,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过100余万人次,名山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创新“文旅+云端”,名山区依托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推出云上游名山,广泛吸引“云端”游客,开启名山智慧旅游新模式;通过深化“文旅+产品”,名山区开展“游名山·品茗茶·住民宿”促销活动,赴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30余场次,游客在携程等OTA(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相关优质评价近1万条,名山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此外,“旅游+中医药”“旅游+主题乐园”“旅游+运动”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文旅产品的不断上新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催化剂。紧跟户外旅游热潮,名山区创新“宿营”经济,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方式,打造清漪湖、月亮湖等帐篷露营地,骑龙金鼓、蒙顶半山、百丈湖—月亮湖三大民宿集群初具雏形。研学游也是近年来新兴的热点,名山区现已建成2个省级研学精品基地,先后与10余家教育集团合作,2022年累计接待研学游客达50余万人次。3月12日,车岭镇举办油菜花节活动。一份执着擦亮文旅品牌之魂  推窗就是湖光山色,抬眼便是万顷碧波,陈设装饰中无不流露出质朴的乡村气息和韵味十足的渔家文化——这样的“诗情画意”正藏在名山区百丈湖的每一家民宿里。“四川美宿看名山。”近年来,名山区汇集茶乡文化、建筑美学、空间创意、生活品位、思乡情怀等特色,围绕“养眼、养身、养心、养性、养子”,结合蒙顶山半山资源禀赋、产业特点,高起点规划半山民宿集群,对民宿选址周边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进行完善,现已培育出旅游民宿38家,“名山茗宿”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提升文旅软实力,名山区在交通、住宿、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文旅发展提档升级,让游客玩得安心,逛得舒心。  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名山区着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合理优化停车区布局、拓展信息咨询和特色产品售卖等,不断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使名山区旅游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在区内游客主要集中场所设立33个旅游咨询服务点,新增旅游厕所71座、旅游标识标牌2000余套,充分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名山区的文旅之变,还在于服务环境的优化。通过强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动员辖区内旅游民宿、A级旅游景区等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参加2023年雅安市名山区文旅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2023年雅安市“金熊猫”旅游饭店(民宿)服务技能大赛,持续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涉旅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同时,名山区还建立起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机制,整合基层社会力量组建了100余支“茶源义警”队伍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净化旅游市场环境,餐饮、住宿等行业经营秩序得到有效整顿,全区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令人瞩目的文旅之变得益于顶层设计的科学部署,更得益于团结一心的不懈奋进。依托资源禀赋,名山区在文旅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过程中,高标准编制了《名山商贸物流发展片区旅游规划专章》《百丈雅州新区协同发展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蒙顶山(茶)景城一体发展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对全区文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名山区将文旅产业发展作为“区之大计、区之至要”,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先后投入20亿余元用于景区景点打造、旅游环境提升和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文体旅产发展领导小组,搭建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文旅专班,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构设置,同时邀请省内资深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创建工作,对标评分细则,对重大项目进行针对性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名山区将着力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旅游环境持续优化,按照新的发展蓝图奋力迈进。(图片由雅安市名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提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伽兰)九月的汉源,稻穗金黄,水果飘香,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每个角落。今年的“丰”景,又与往年不同。  “突突突……”9月26日清早,在九襄镇新阳村高标准农田里,水稻收割机的声音打破了往日的宁静,这是该村今年首次尝试机械化收割水稻,短短1个小时,眼前1亩多水稻就已收割完毕。汉源县流沙河沿岸粮经复合(稻+蒜)现代农业园区一隅  新阳村地处汉源稻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采用“稻蒜轮作”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该村首次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耕种防收”全程服务,既节约了成本,同时减少了人力投入。  收割机在田里不停地作业,作业便道上是村支书江永高忙碌的身影。他说,过去由于田块小,加上作业道路不畅,农户们多以人工收割水稻,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坎成了作业便道、小田能变大田,为农机下田创造了条件,今年机收较往年人工收割支出节约近80%。他坚信,随着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将迎来新的大变革。  走过一片片稻田,穿越一座座山岭,爬上海拔1600多米的富乡乡富康村,红富士苹果、脆红李、雪梨挂满枝头,正值水果收获期,果农忙着采摘,幸福的笑声响彻山谷。  在一棵棵果树下面,笔者竟发现了别样的丰收景象:不少幼树下面竟隐藏着一片青黄,这是果农在经果林下套种的大豆。  “我们家今年套种大豆5亩,已接受县级验收,每亩预计产豆200—300斤,在不影响果树的情况下,每亩保守估计增收500—800元。”44岁的果农李锡美满是欣慰,“过去老百姓家家户户种大豆,后来大力发展果树,大豆几乎没人种了。这两年我们响应国家政策,种大豆还挣补贴,成熟后一部分食用,一部分卖掉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下了山,前面就是前域镇全合村。一颗、两颗、三颗……刚吃完午饭,全合村村民龙锦绣就出现在刚收获稻谷的大田里,将一颗颗大蒜插进泥土里——前两天她的水稻收割了,露出新鲜的泥土,正好适合栽插大蒜,大蒜上覆盖刚收获的稻草,不仅保温保湿,稻草腐烂后还可做肥料。  在龙锦绣身后的田坎上,是一片片李树,过去这里是果园和大棚蔬菜,每年效益普遍在5000—6000元,去年她将业主的土地承包过来,尝试稻蒜轮作,每亩收入能达到2万元以上。现在果树上坡上坎,水稻大蒜下田,既能收粮食,又能增收益。  “果树腾退上坎子,田头种粮饱肚子,田坎栽树挣票子,秸秆还田控烟子,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汉源的“稻+蒜+果”立体种植模式得到高效推广。  “近年来,在各类惠农项目支持下,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得到老百姓认可,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推广面积越来越大。”汉源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2022年汉源县在全县20个乡镇推广大豆复合种植7.5万亩,今年推广面积达5万亩,目前丰收在望;汉源稻菜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也是雅安首个粮食类现代农业园区,今年正全面冲刺升星。汉源已建成79.3万亩“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千年贡椒香飘九州,汉源樱桃亮相国际,汉源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全县人民正沿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永生 李雅蓉)9月7日,雅安市雨城区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陇西河碧峰峡景区至上里古镇段沿河两岸,一块接一块的稻田,望不到头。稻田里,郁郁葱葱的稻谷上,挂满沉甸甸的金黄色谷穗,微风拂来,如涛如浪……  “再过20来天,这些稻谷就要收割了!”行走在既是田埂又是彩色观光步道的田间道路,碧峰峡镇三益村党总支书记陆波说,在整个园区内,三益村只有270亩稻田,但这里既有水稻新品种试验田,还有绿色高产示范田;既种植有水稻、旱稻,还种植了彩色稻,今后还要配套民宿、餐饮等农旅融合项目,是整个园区的核心。  事实上,按照“粮经复合”“农文旅融合”布局打造的万亩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也是雨城区未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引擎核心。  近年来,雨城区深挖粮食生产新潜能,粮食播面近五年来稳定增长;坚持采取“3+N”模式,持续做优做强茶叶、林竹、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2023年全新打造的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带犹如又一个加速器,正开足马力,开始全力推动雨城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进而带动全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雨城区草坝镇茶农正在采茶。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近年来围绕“稳播面、提单产、抓示范”总目标,全力建设雨城区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2023年,雨城区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5.1663万亩,比上年增加0.2172万亩,同比增长1.5%,夯实了雨城的“粮袋子”,以实际行动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  “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占地约1万亩,其中一期占地1500亩已经完成,将把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稻—鱼、稻—虾、稻—鳝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雨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园区内将陆续布局粮油示范种植区、特色蔬菜采摘区、智慧大棚区、现代农业展示区、育秧育苗中心、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初加工中心和烘干中心……  据介绍,根据保守的估计,整个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大米53万公斤、高油酸菜籽油6万公斤,年产值达1200万元,净收入达400万元,为雨城粮食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  “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不仅是一个高品质的粮油生产基地,还将是一个以产业为纽带、旅游为引擎、运营为延伸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生态圈。”雨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园区今后将融入稻田种植、茶园风光、艺术休闲、研学拓展等要素,串联上里古镇、碧峰峡、红豆相思谷等沿途景区,依托每年300多万的游客量,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生态圈,带动全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我们村现在有556户、2000多个村民,园区建设后村民们除了有固定的年度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在园区内务工或者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陆波说,农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整个陇西河两岸的环境也大变样,除了田块、路网进行了规整,村民的房屋进行了风貌打造,沿线的花草树木也进行了合理搭配,一路行走就像是在田园风光的景区中。“我们村也正在考虑配套一些亲子农耕体验项目,并支持有条件的村民将民房做成民宿,让大家今后还能有餐饮、旅游的收入……”猕猴桃丰收。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乡村群众增收致富  9月7日中午,顶着炎炎烈日,草坝镇合江村的茶农们正在合江村为农服务中心旁边的茶园中忙碌地采收着茶叶;附近的茶叶加工厂机器轰鸣,正在对茶叶进行分选和加工;为农服务中心三楼,“绿茶直播间”等4个直播间里,本土培育的网络直播达人,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直播平台,把家乡的有机茶、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产业兴旺是撑起乡村振兴的支点。近年来,雨城区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探索特色农业农产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有效途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雨城区持续做强茶叶、林竹、生猪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冷水鱼、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全区现有30万亩茶园,年产干茶约3.67万吨,茶产业综合收入超 100 亿元;现有林竹34.36万亩,并持续推进“林药、林蔬、林笋、林+加工”等多元发展,林竹产业综合产值达86.1亿元;全区建成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5家、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8家,力争到2025年,生猪育肥出栏、精深加工50万头以上。  “我们村始终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打造茶叶品牌展销基地,集中展销云台翁、云台碧绿、云台红等‘云台系列’高端茶叶,推广云台山茶叶品牌,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在合江村为农服务中心二楼品牌茶叶展厅中,合江村党总支书记王龙彩说,合江村有 1.2 万亩茶园,始终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的茶产业发展路子,整体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利用云台山国家农业公园、塘坝村合江书院、丝茶驿站等教学点,打造寻香、赏雅、探秘3条研学线路,开发茶叶采摘体验、手工制茶体验、“龙行十八式”茶艺教学等8个特色体验,全力促进全村茶叶产业发展、增效,村民增收。  通过特色农业产业兴村强镇富农,近年来,雨城区累计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4个、“省级百强中心镇”1个、“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区”“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和“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等称号。2022年,雨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59 元,同比增速7.2%,增速排位全省第7位。(雨城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毛晏 文/图)9月18日,笔者走进雅安市雨城区八步镇八步村服装厂,映入眼帘的是缝纫机前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缝制衣服,有的在整理已经加工好的服装,缝纫机“哒哒哒”响个不停。整个服装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3个功能车间配套齐全。  今年4月,一家服装企业在村里建起服装厂,村集体负责提供水、电、气网的基础改造和招工工作,服装厂负责培训、加工、销售。服装厂生产现场  村民高凤娟是服装厂最早一批的员工。她现在是车间里的技术能手。“服装厂开在家门口,走路几分钟就到了。来这里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小孩,又能学技术挣钱。请假制度也很人性化,农忙要回去,可以直接请假,不影响地里的收成。”高凤娟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说。  为了让村民能更快上手,服装厂从总部调派了4名专业人才,裁剪、走线、整理,每一个环节都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手把手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严把质量关。服装厂新手工资是1600元保底加计件,熟手3200元加计件。  村民李德芬说:“这个工作上手快,我经过两个星期的培训就合格了。厂里实行的是多劳多得,上个月我的工资就有5000多元。”  今年63岁的何炳华虽然年龄偏大,但是干劲十足。他每天在车间里对成品进行细节处理,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据了解,截至目前,服装厂吸纳了52名周边村镇脱贫户及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帮助八步村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工厂预计年生产收入将达300万元,上缴村集体收益30万元。  “我们还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开设抖音直播间,让村里的年轻人学习带货技巧,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之后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对工人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产品质量,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企业负责人赵文华满怀信心地说。  八步村党总支书记李正林说:“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让更多的企业能在八步村落地生根,促进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促进群众可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19
(彭瑶 记者 程强)9月15日,记者从雅安市石棉县获悉,近日石棉在安顺场镇举行以“养护水生生物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23年鱼类增殖放流活动,33.2万尾鱼被投放到河流。据了解,本次增殖放流活动还在大冲河、出路河、礼约河等河流设立分会场,共投放苗种33.2万尾,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鱼类重口裂腹鱼苗12万尾、成鱼1000尾,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齐口裂腹鱼苗21万尾、成鱼1000尾。放流现场放流现场,工作人员将一袋袋鱼苗分批次投放进滑槽,一尾尾活蹦乱跳的小鱼顺着“滑梯”顺流直下,游入大渡河。石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王国伍表示,放流品种主要是重口裂腹鱼和齐口裂腹鱼,这两种鱼被当地群众称为大渡河鱼,是本地物种,放入大渡河内不会对大渡河的土著鱼类造成伤害,对大渡河本土鱼类的增长和种群的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石棉县通过“禁+放”的模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生态安全。开展增殖放流是贯彻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和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实际行动,也是修复天然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水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下一步,石棉县将持续开展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加大禁捕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鱼行为,通过水生生态监测、栖息地保护、鱼类科学繁衍研究、巡河护水、环保宣传、水环境治理等手段,不断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生态和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18
2022年,四川全省茶业综合产值达到1080亿元,在创新高的基础上实现稳居全国第三,这也是川茶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根据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新近印发的《关于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加快川茶品牌打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确保到2030年川茶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以上,加快建成现代茶产业强省。唐宋以来,川茶因蒙顶山茶而名闻天下。如何促进蒙顶山茶与川渝知名企业的融合,打开向中国、向世界展现川茶魅力的窗口?近日,“文化共茗 致敬开创——中国有茗堂文化公益系列活动”在川渝地区举行。自世界茶文化在蒙顶山发源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发展就与茶息息相关。近年来,雅安市名山区委、区政府把“蒙顶山茶核心区原真性保护”作为名山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023年,蒙顶山茶的品牌价值高达49.6亿元,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前十强,持续保持在四川第一。“从产业结构来看,名山区90%的人都是农民,而在这90%的农民里,茶农的比重高达90%。对于名山区而言,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民生产业。”雅安市名山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先文曾在一场交流活动中表示。近日,雅安市名山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理真茶业”),以传统文化为舞台、积极走进川渝地区颇具影响力和产业规模的知名企业,用一杯蒙顶山甘露扩大朋友圈、增强产业链,在一场又一场的跨行业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更迎来了一个接一个的合作商机,让世界从“头”爱上中国茶,让“蒙顶山茶”销往全国、走向世界。雅安市名山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宋希霖在与多家名企业高管分享中,纷纷为企业开创者在产品迭代升级、打开国际市场,千方百计开创企业新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点赞,并表示这些经验都值得理真茶业学习。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这也十分符合理真茶业联动各大企业打开新视野,开辟新版图,创出新天地的发展思路。面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理真茶业总经理翟俐丽介绍,正是走入企业,借鉴、秉持能干事、干成事的开创精神,理真茶业逐步成为蒙顶山茶领导品牌,深耕文化破局之路,成为当地产业升级样本。(供稿:名山区委宣传部 易弋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榕 王婧雯)“一共种了10亩左右,今年产量有8000斤左右,这才开始采摘,都已经卖了四五百斤咯!”9月4日,同笔者说起自家种的猕猴桃,王霞笑得合不拢嘴。她说,面前的这片猕猴桃林一年可以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入。  王霞家的猕猴桃果林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大深村,眼下正值采摘期,一串串猕猴桃长势喜人,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簇拥在一起,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王霞采摘猕猴桃  “比出去务工安逸嘛,这个时间很自由,一年就忙几个月,空闲时间还可以做点儿其他的事。”王霞告诉笔者。  大深村所种植的猕猴桃来自海拔600至800米的高山果园,品种大多为“红阳”,因其果型美观、营养丰富、口感香甜而深受大众喜爱。虽说“红阳”品种的猕猴桃并不罕见,但大深村的“红阳”单价却略高于市场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深村党总支副书记彭波为我们解开了疑惑,她自豪地说:“由于我们村多高地,猕猴桃都是进行高山种植,再加上土壤都是沙土,透水性好,雨水也充沛,所以猕猴桃果肉更加细腻、口感清甜,品质格外好。”这也正是令大深村农户们引以为傲的地方。  王霞说,村里种植猕猴桃有20多年了,为了保证猕猴桃品质,尽量避免果树遭到病害,村上会不定期专门组织专家到现场教种植技术,还会带农户出去培训,学习管护知识。  为了让农户多销售猕猴桃,村上注册了平台公司帮助农户采用礼盒包装销售猕猴桃,农户自愿选择和村上合作,村上负责礼盒包装以及销售渠道。今年,村上就帮王霞销售了不少果子。  除此以外,平台公司还为村民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像园林绿化、除草这些工作,有公司需要用工的话就直接联系我们,我们再将村上有务工意向的人员组织起来,专门派车送他们去务工。”彭波告诉笔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大深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等优势,在推动猕猴桃产业升级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一村一品”,截至目前该村共种植猕猴桃2000余亩,年产量达50万斤。猕猴桃产业为村民拓宽了增收的路子,广大农户尝到了“致富果”的甜头。  对于以后,彭波表示信心满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力争将土生土长的产业培育成富民兴村的优势产业,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起来,既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又培育产业特色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勾勒乡村振兴美好新图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13
詹肇栋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霁 文/图  山路弯弯,秋雨霏霏,十来栋白墙亮窗的小木屋散布在青山上,庭院内花草精致,院外是苍翠的千亩茶园。  “这环境,雨天煮茶听雨,晴天远眺群山,真舒服啊!”甘肃省陇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邱鹏翔一行,抽空来到雅安市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参观学习,到达第一站“草言殳舍”民宿就赞不绝口。  8月30日上午,记者从成都驱车两小时到骑龙村采访,偶遇邱鹏翔。我们的目的一样,就是想知道,骑龙村用什么办法,把精品民宿做成了全雅安第一?茶园里的民宿。现场直击山村民宿超出了记者想象  “村里几年来引资近9000万元,建有13家精品民宿。”骑龙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詹肇杰自豪地介绍,即便是前几年疫情影响了很多行业,村里的民宿却个个正常经营,所以现在还不断有投资人来村上联系,想继续兴办民宿。  “我们村的民宿都不打价格战,住一晚几百上千块,比成都的五星级酒店还贵。”詹肇杰的话令人吃惊。  小山村,凭什么?不信,去看看。  先到“草言殳舍”,记者辨认着雅致木门上写的招牌,居然有个“殳”字不认识。  “殳字读 shū,前三个字合起来是个蔎字,读shè,古书上用来指一种香草,也是茶的别称。”前台服务员小李轻声介绍。  原来是“茶舍”,有文化!行走舍中,窗明几净,陈设简洁带有现代设计感,书架直抵屋顶,吧台处还可调制鸡尾酒。闲坐于此,放空身心,很容易就想到那句“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情调不便宜。“这里占地约15亩,只有10间客房,单间最低1180元,最贵的2000多元一晚。”小李介绍。  得知这里的入住率达到七成,节假日基本满客,邱鹏翔兴奋地说,他学到了坡度25度的山地怎么打造景观。陇南当地扶贫项目有钱、有山,可以学习这里。  离开 2000万元投资打造的“草言殳舍”,记者又来到同样花2000万元建起的“茶岸”民宿。它的外形像铺在茶山上的五瓣雪花,硬朗的线条和整面墙的透明玻璃,十足的现代风格。  “它是清华大学的团队设计的,获评2022年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詹肇杰说。  走进“茶岸”,来到带阶梯的大厅,只见10多位妆容精致的姑娘正在听一位中年男子讲课,男子不时用小锤敲一下面前的铜锣,带着姑娘们“啊啊”练声。  詹肇杰低声介绍,这是瑜珈修行班在上课。课程有 3天、7天甚至21天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他们一般是飞到天府机场,直接打的就来了。”  骑龙村处于丘陵区,村民主要以茶为生,种有7500亩茶园。谁能想到,茶山成了最有魅力的风光,卖给了想体验它的五湖四海的人群?  走回“茶岸”的门口,詹肇杰拿起桌上的斗笠戴在头上,小竹篮系于腰间,“这些都是给修行学员准备的,让他们晴雨天都可以去体验采茶。”秘诀探寻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小山村里的民宿,为啥能有这样的水准、这样的眼界、这样的客源?看了一圈下来,确实超出了记者的固有认知。  “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詹肇杰说,这就是最大的秘诀。  首先是打造干事创业的环境。2019年12月,詹肇杰走马上任,成为3个村合并后的骑龙村的党委书记。他积极回引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和致富带头人,选出2名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一下降低10岁。  为了发挥年轻党员想干事的冲劲,村里动员了20名优秀党员建立“骑龙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激发党员为民服务的新活力。“党员平时为民做事,遇事带头配合,集体经济的事就容易干成。”詹肇杰笑着说。  第二是学会借用“外脑”。听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是村里的智囊,记者大吃一惊。“最初是政府购买服务,请专家为乡村把脉献策。后来我们和郭老师太熟了,他和其他老师一年来很多回,都免费帮我们出主意了。”詹肇杰说,正是在郭老师的点拨下,他们吃透政策,提前很多年与村民们约定,储备下不少可以重建使用的宅基地,成为当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源。  优秀的学者把学术写在山村大地上,而村里也借用他们的智慧,大到思考村子发展方向,小到拟定引资合同、设立合作架构和经营规范,从中获益良多。  第三是学会借用“外资”。詹肇杰清醒地认识到,乡村发展,专业人才很难得,不要干预民宿的具体经营。“民宿怎么建,投资人说了算,村上不入股,不参与管理,只提供服务。”  服务分两类,一是事先把关。詹肇杰介绍,投资人想建什么风格的民宿,村里要先把关,不能重复已有的风格,要做得各有特色,不能同质化、最后来打价格战。引资多年,他都有一些选址秘诀了,“偏僻的死路说不定是民宿的绝佳位置,正好可以与尘世隔开一点,自成风格。”  二是提供后勤。精品民宿已形成村里的产业发展新支柱,是旅游产业的“领头羊”。村里将分散的劳动力进行培训,达到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再送他们去民宿上班。村里的农产品也整合转化为经营主体和游客的需求。2022 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1.8万元,民宿业吸纳近百位村民就业。  詹肇杰有一个很有见地的预言:为乡村农业和旅游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将是村集体经济未来最有增长潜力的方向。“茶园养护都可以运用大量无人机了。”  他还有一个雄心:到2025年,骑龙村的民宿达到60至100家,让为这些民宿提供服务的骑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获得更多收入,让村民们的分红更上层楼。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12
9月6日,在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蟹螺堡子的果园里,藏族姑娘穿梭其间,忙着采摘猕猴桃。猕猴桃果园里,茂密的枝叶遮挡了秋日艳阳,密密麻麻的果子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姑娘们身穿鲜艳的衣裳,在绿荫田间忙碌,成为猕猴桃果园最美的风景。石棉县中高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结构,使这里的猕猴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格外的甘甜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据了解,石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800亩,今年预测产量7000吨,预计产值达7000万元。仅蟹螺藏族乡就有1600亩,其中江坝村1300亩,今年全乡猕猴桃收入预计在300万元左右。猕猴桃成为石棉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藏族村寨到处呈现出果香村美的新气象。(供稿:石棉县委宣传部 周万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1
9月8日,由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主办,北京外交人员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国货优品推介会暨使节系列新品发布会”在北京瑞吉酒店举行,荥经姜氏古茶被选为使节产品亮相推介会。推介会上发布了“使节酒”“使者”系列产品,四川姜氏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四川唯一一家茶叶企业入选了“使节”系列。推介会姜氏古茶,采自荥经的高山老川茶,坚持古法制茶,经五大工艺、三十九道工序,历经三年方可出品,具有“熬头好,味醇和,汤色红亮,且带新茶香气”的特点。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为各国驻华使馆提供全方位、多领域、高品质的外交外事服务,并为外交官深入了解中国、对接中国各省市搭建了交流平台。北京外交人员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一家向驻华外交使团、国际组织及其外交人员提供免税商品的专业服务机构,是各国优品汇聚的舞台。活动期间发布的“使节”“使者”系列产品,是北京外交人员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用近20年的时间打造的独有品牌定制系列,在社会上及外交外事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和优良口碑。而作为“使节”“使者”系列合作伙伴品牌之一,同时也是荥经地方最优特产,姜氏古茶“仁真杜吉”的亮相进一步丰富了驻华外交官商品选择的种类,让外交使团能够亲身体验荥经特色产品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供稿:荥经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1
 (记者 程强)9月6日,汉源县打造的集体经济联营体“汉源集市·富林1号”正式开业。汉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斐彧出席并宣布开业。“汉源集市·富林1号”正式开业据了解,“汉源集市·富林1号”由富林镇滨湖社区、太平村、西园社区、市荣社区联合成立,是汉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探索。目前,集市建有4个固定式集装箱摊位、20个轮车式摊位。项目通过出租摊位获取收益,起步阶段暂定为集装箱1万元/年,轮车式摊位0.36万元/年,预计可为集体经济年均创收13万元及以上,收益按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固定式集装箱摊位此外,该县还在富林镇文体路6号(滨湖社区办公室对面),开设了全县第一家集体经济洗车场——“点金”洗车店,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洗车技师,高效、环保的洗车设备。预计可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年均25-30万元及以上的收益,为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激活集体经济增长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近年来汉源县积极村集体经济新模式,目前,在108个行政村已形成一村一策指导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自主营销富民、集约种养增效、村企合作反哺、抱团联建联享“五类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预计今年将达到2300余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8
 (石宣 记者 程强)9月5日,正值“9·5”泸定6.8级地震一周年之际,石棉县新民乡海子山村集中安置点顺利完成分房,这也标志着新民乡成为石棉首个完成集中安置点分房的重灾乡镇。   新民乡海子山村集中安置点一大早,村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分房现场,手持相关证件等待着抽取房号。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忙碌,分房仪式落下帷幕。大家纷纷热议着刚拿到的新房编号,这一串串数字不仅指代一间新房,更意味着当地14户62名群众即将开启新生活。“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句朴实的话语承载了受灾群众满满的期待。分房仪式后,村民们还杀猪宰羊,摆上几桌佳肴,共邀四方重建者分享这份喜悦。新民乡海子山村三组村民李万刚表示,“心情当然是高兴的,在这一年中我想早日搬进新家。”新民乡海子山村集中安置点坐落于海尔集镇背后的半山腰上,环境静谧优美,视野开阔,从集中安置点就能俯瞰到龙头石水库、新民乡全貌及王岗坪乡挖角集镇。该安置点根据不同人口的居住需求,规划设计了88.86㎡两层房9套、88.86㎡一层房3套、118.76㎡一层房2套,并配套建设有道路、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新房内部南北通透、宽敞明亮。据李万刚介绍,曾经的海子山村三组的连户路道路狭窄,只能容纳摩托车通行。如今,宽敞平整的道路连通了安置点每户人家,汽车直接就能开到家门口。    分房现场一年以来,从抗震救灾到过渡安置,再到灾后恢复重建,新民乡始终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优先,把住房重建作为首要目标,将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新民乡海子山村集中安置点从今年1月30日进场施工,仅5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房屋主体建设。作为自建委成员的李万刚,每天都要到建房现场监督质量,见证了集中安置点从无到有,再到顺利分房的全过程。   抽签现场如今,走进新民乡海子山村三组,曾经满目疮痍的村落已经变成了极具特色的新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未来,该安置点还将以“农旅融合发展”为目标,打造枇杷销售基地及观景平台,并发展特色民宿,增加群众收入。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7
(记者 阚莹莹)9月4日,在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刘家村百亩高产连片示范田,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专家组按照超级稻认定标准对水稻新品种“川康优2115”进行测产。  “这是又一个我们选育出来的‘2115’,看看产量咋样?”田坎边,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黄富十分期待前来测产的水稻育种、栽培专家给出专业评价。经过称重、去杂、测定水分等环节,3块随机选择的测产田平均亩产达到982.4公斤。  “这个产量已远远高出超级稻认定标准!”黄富说,相比于成都平原稻区,汉源县海拔较高,“川康优2115”生育期超过158天。要认定为超级稻,平均亩产需达到850公斤以上。这次测产平均亩产达到982.4公斤,意味着“川康优2115”有资格按照相关流程向农业农村部申请认定为超级稻。  在四川水稻育种界,“2115”已成为“高产”的代号。2015年,与“川康优2115”有共同父本的“宜香优2115”被认定为超级稻,并在几年内迅速推广,成为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之一。与“前辈”相比,“川康优2115”有了更多突破。“更抗倒、更丰产。”黄富介绍,这个新品种自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后,累计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  据介绍,在申请“川康优2115”认定为超级稻的同时,推广公司将加大推广力度,预计未来3年累计种植面积将翻一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07
(记者 程强)“搬新家咯!”近日,在汉源县宜东镇海亭村集中安置点,一片热闹喜庆的腰鼓表演中,9户32名村民迎来了搬新家的日子。时间回拨,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一场猝不及防的6.8级地震发生。一时间,破碎的山河亟待重新“披装”。一年来,为了高标准推进灾后重建,汉源县结合“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经验教训,围绕“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标,对照 “一年全面开工、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圆满收官”要求,全力推动灾区恢复重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宜东镇海亭村集中安置点9户32人搬迁入住通过一年的合力攻坚、克难奋进,全县农房恢复重建已全面完工,37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19个,灾区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灾区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灾区经济全面恢复升级。民生优先 灾后重建有速度更有“温度”距离“9·5”泸定地震已过去一年,汉源县受灾群众的生活有了新气象。顺河乡顺河村的重建户罗堂福说:“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建起了新房。”能够快速搬进新居,这对当初地震后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罗堂福一家来说,简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地震发生后,一家人一筹莫展时,党委政府不仅提供建房补助、生活补贴,还安排专业人员前来拆除危房、指导建房,高效又省心。”罗堂福一家新居的建成,是汉源县推动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农房恢复重建承载着人民群众最殷切的期盼,一年来,汉源县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超常用力全速推进灾后重建。汉源县压实县、乡、村、部门“四级责任”,带领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保质保量完成291户农房重建工作、兑付补助资金3274.3万元,实现农房重建、资金兑付“双百分百”。同时,坚持把“质量第一”贯穿农房恢复重建全过程,整合住建、自规、农业农村局等力量,蹲点驻守各受灾村组,分片包干,现场指导和监督灾后农民建房,同步加大对农村工匠的技术培训力度。此外,成立受灾住房验收工作组,采取直接入户、现场查看等方式,核查重建住房建设质量是否达标。        富乡乡大渡河汉源县防洪堤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灾后重建以来,汉源县切实让受灾群众住上了安心房、放心房,全面完成农房质量安全检验工作,超预期实现搬家入住。”汉源县重建办工作人员赵曦说。建新居、住新房、开启新生活。目前,汉源对标雅安市下达的“3月底完成原址重建、8月底完成异址重建”的时序要求,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已在2022年10月底完成28户维修加固,在今年3月底完成175户货币化安置和原址重建,在今年7月底完成88户异址重建和统规自建,超进度完成291户农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做强支撑  高质量推动重建项目落地见效金秋九月,丰收、奋进的景象在黎州大地随处可见。走进前域镇场镇道路恢复重建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头顶烈日,正有序开展施工。随着项目进度的进一步加快,群众又好又便利的“出行梦”也将变为现实。为了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前域镇把场镇道路恢复重建工程作为“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的重要内容,打造舒适道路运输环境的同时,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而这映射的,恰恰是汉源县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升相结合,科学制定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让一批事关长远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促使灾区发展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重建期间,汉源县不仅在最短时间恢复灾区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构建适用、安全、稳定的基础设施体系。还坚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优先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对学校、医院重建优先安排重建资金、优先审批重建项目、优先提供物资保障。截至8月底,全面完成教育、医疗卫生维修加固项目7个,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与医疗设备,有效保障了学生正常入学和群众正常就医。             九襄镇锦新村农旅融合示范环线如今,走进汉源县各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现场,新建集中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稳稳托住了群众的“安居梦”,新增的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车辆、公共垃圾收集分类设施则为有效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码……通过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把恢复重建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紧密结合,汉源县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改善,灾区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厚植动能  稳步推进产业恢复乡村振兴在稳步推进灾后重建的同时,怎样结合乡村振兴,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汉源县的回答铿锵有力——抢抓灾后重建重大机遇,把灾后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布局、产业转型提质等相结合,加快产业恢复提升发展振兴。为了实现一产重建提质效,汉源县用好用活用足各项重建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恢复重建、现代农业园区恢复重建” 2个纳入总规的农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00万元,占总投资的30%。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全市唯一获评两个星级园区的区县。为了实现二产重建促转型,汉源县第一时间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以重建为契机加快推进石汉工业园建设破题成势,加快推进九安公路等27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四个园区建设;攻坚推进化工园区申报认定。为了三产重建强融合,在重建进程中,统筹推进“农旅融合”深度发展,破局推进九襄老街保护性开发等重点项目。同时,把发展民宿经济作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口,引导群众打造特色乡村民宿,宜东镇、富庄镇、富泉镇、大树镇等20余户重建户,已将5000余平重建农房提升打造为特色民宿。如今,再看汉源,处处是千帆竞发、万木皆春的好风景。风雨洗礼后,汉源儿女正以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重建家园;顽强拼搏后,汉源县正以生机勃发的姿态,昂扬前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6
(记者 薛维睿)8月29日,雅安市雨城区凤鸣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新建的生态河堤上,流水潺潺,岸边的田地里,玉米、大豆连成一片,生机盎然。  “高颜值”的乡村画卷,得益于雨城区凤鸣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项目以凤鸣河小流域为单元,通过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建起水土流失系统治理体系。  雅安市雨城区水利局水利建设股副股长杨泽贵介绍,该项目的实施,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之前的水土流失、垃圾污水入河等状况。  目前,凤鸣河小流域周围形成了以青花椒、六月雪梨、茶叶等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1年以来,雅安采取坡改梯、水保林、生态护岸、坡面水系等水土保持措施,配套实施了生活污水截污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3.21%。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