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刘孝军 记者 汤斌 文/图)冬季的乐至,仍是满眼苍翠,绿野千里。乐至,从曾经的“石头城”,实现了到现在森林覆盖率达43.7%。这正是乐至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奋力建设“绿色乐至”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乐至县充分用好用活“林长制”这个平台和抓手,探索推行“林长+”体制机制,以林长制“一子落”,促进了林业资源保护发展和生态建设“全盘活”,实现了林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丰收”。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 林长+改革  开拓创新化发展新路子“每个星期我至少要巡林1次,防火瞭望、森林保护……一样都马虎不得。”苏勇是乐至县南塔街道大石包村党支部书记,他还有一个身份:大石包村村级林长。为了提升森林资源管护能力,乐至县设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共1644人,成立“县聘、镇管、村监督”的专职护林员队伍297人。将全县划定为21个区域,297个大网格,明确“一山一员、一区多长”责任体系,落实“林长+网格化”全覆盖管理,依托卫星、无人机、视频监控,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2022年,各级林长、护林员定期、不定期巡林达67500余人次,发现、解决问题164个。乐至县以“林长制”促改革,不仅优化了森林资源管护体制,还通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融资贷款机制,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探出了一条创新化发展的新路子。2022年9月29日,乐至县石佛镇玉桥村37.7亩集体林权流转项目在成都农交所资阳所乐至交易中心顺利成交,流转期限3年,交易金额50895元。此项目是资阳市首宗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的林权项目,标志着乐至县在集体林权公开挂网交易领域取得了新突破。该县还积极探索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通过颁证、评估、抵押,实现“树定权”“树估值”“树融资”。截至目前,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28本,157宗16257.7亩地,培育林业企业、林业专合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40户,新发展林业产业基地面积1万余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笔,累计贷款金额2330万元。茂密的植被林长+司法  谱写法治化发展新篇章2022年10月26日,乐至县检察院对县内一起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执行放生蟾蜍2000余只,数名林长、检察长、警长现场参与执行。该起案件在办理过程中,林业、检察、公安三方快速有效联动配合,大大节省了办案时间,这正得益于乐至县“林长+司法”工作机制的推行。2022年以来,乐至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协作机制,健全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全面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林、检、警三方建立联席会议+联合部署+大案要案响应等7种工作机制,制定了《涉及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不起诉案件移送行政处罚工作指引(试行)》等工作方案,互邀派驻检察官助理1名、林长助理1名,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有效衔接,缩短办案流程,办案质效提升30%。三方还将林业治理法治化端口前移,县林长办联合检察院、公安部门走进森林一线“把脉问诊”,开展实地巡护和日常检查1200余人次,就如何更好地打击和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落实生态修复提供建设性建议5个。“林长+司法”工作机制实施以来,三方联合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扫黑除恶等行动3次,立破非法狩猎案11起,成功救助猕猴1只、黑熊1只、白鹭8只、果子狸3只、斑鸠21只、“三有”野生动物2508只;编制生态修复方案3个,放生中华蟾蜍2170只,补种树木907株。蝴蝶兰林长+产业  打造产业化发展新引擎2022年9月,总规模25.1万亩的乐至国家储备林项目获得省农发行首笔贷款4.026亿元。该项目建设期5年,运营期15年,预计将开发就业岗位1.3万个,带动2.5万户户均年增收1.8至2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乐至充分发挥各级林长“领头羊”作用,依托园区建设,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林农增收,加速释放绿色发展“红利”,预计全县山林经济综合产值达25.36亿元,打造了山上产业兴旺、林下致富路宽的发展新格局。近年来,乐至持续开展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工程,带动发展15万余亩的特色经济林;大力发展林芋、林药、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林下种植黄精、羊肚菌等1500亩,林下养殖林蜂300余万只。持续深化乐至国家林业科技园区与省林科院合作,巩固1500亩桢楠园、紫薇园等科研产业基地,销售桢楠1000余株、美国红枫200余株,到2022年底生产蝴蝶兰等各类花卉约50万盆(株),产值约600万元;新培育市级乐至枳壳现代林业园区1个,发展枳壳4000余亩,园区综合产值预计实现2600万元,枳壳主导产业总产值约2400万元。此外,该县还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编制孔雀湖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等森林康养旅游项目8个,培育省级四星级森林人家2家,三星级2家,2星级11家,年接待游客人数15余万人次,总产值约1000余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1-09
(吴昊江 记者 高杲)2022年12月30日,记者见到资阳市安岳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唐峻峰时,他刚送走一批客商。“前来考察的一波接着一波,发展机遇一个接着一个。”他说。  唐峻峰的忙碌,和一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有关——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合作自此日益密切。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一个个跨省域规划的发布,也让地处成渝间的资阳热闹起来。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施工现场  从安岳县城出来,沿着兴柠路向东出发,不到5分钟,记者就看到一块打围的工地,这里正在进行桩基作业。展示板上,一张鸟瞰图显示这是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左侧是石窟文化交流中心,旁边是石窟主题文创中心。”在项目负责人、四川石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富华的介绍下,眼前的场景立体可见。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地理位置优越,距高速路口不过几分钟车程,离正在建设的高铁站也只有几公里。“项目推进正在加速。”洪富华说,项目2022年11月开始建设,预计2024年5月完工。  “我们将以石刻文化、柠檬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唐峻峰表示,未来,安岳将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积极拓展和重庆市大足区的合作,共建川渝石刻文化公园。  2021年6月,川渝两省市明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资阳市安岳县和重庆市大足区共同打造的粮药合作示范园是其中之一。  “合作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股股长蒋显毅介绍,示范园以安岳县合义乡和重庆市大足区高升镇、铁山镇为核心区域,共同发展稻虾、中药材产业。合义乡大安村村民李明说,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位于合作园区内,每到收获季节,重庆的收购商就会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市场好得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和重庆市毗邻地区的合作。”资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实现基础设施互通、产业环节优势互补,力争建设乡村振兴川渝合作示范样板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03
(潘政吉 记者 汤斌 文/图)“过去五年,我们与安岳客商及民众维持合作,让安岳柠檬的优良品质与优秀形象享誉我方市场。安岳柠檬的发展潜力及其过去五年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让我们非常惊喜。我们期待与安岳共谋柠檬发展,让安岳柠檬走向世界,成为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携手拓展安岳柠檬‘黄金果’的销售市场。”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上,阿曼卡塔尔水果公司总经理哈里森作为国际采购企业代表在致辞中表示。当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现场签订安岳柠檬采购合作协议,安岳拿下11万吨“柠檬大单”。作为“中国柠檬之乡”,经过多年努力,安岳造就了世界一流的柠檬品质,柠檬鲜果及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喜爱与广泛认可,俏销国内外市场。自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岳成功举办以来,安岳柠檬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如今,距今年安岳柠檬大面积上市已过去一个多月,目前柠檬在消费市场的表现如何?12月23日,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打探。村产业园:柠檬俏销 产值达186万元走进大埝乡黄金村200余亩的柠檬产业园内,金黄柠檬枝头缀,累累鲜果筐满盈,务工村民们穿梭果林,话语间带着收获的喜悦,空气里裹着柠檬的芳香。大家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运,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份丰收的喜悦分享给更多人。黄金村第一书记李庆与脱贫户展示采收成果丰收,意味着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在土地里浇灌出了幸福的花朵。“每天看着自己家乡的柠檬装车发往各地,心里面就别提有多美了,这可是咱老百姓的‘宝贝果’‘黄金果’‘致富果’,幸福得很嘞!”黄金村脱贫户汪存芳熟练地摘下一颗柠檬果放进背篓,咧嘴笑道,在第一书记带动下,她今年来到产业园干活,让自家又多了一份收入。一旁帮着村民摘果的黄金村第一书记李庆,接过话头说道,最近几乎每天都在下果、装运。柠檬产业旺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如今,村民自家种柠檬有收入、部分土地流转产业园有收入、产业园务工有收入,一颗“黄金果”让村民挣下了三份收入。今年10月以来,柠檬产业园产量60万斤,产值高达186万元,为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创造工资收入35万余元。销售企业:订单猛增 线下线上忙生产来到位于龙台镇西禅村的四川省维记果品有限公司,这里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车间内,明亮的灯光夹杂着机器低沉的轰鸣,各条自动化生产线一刻不停运转,工人们争分夺秒加紧生产……四川省檬果汇农业有限公司加班赶制订单“安岳柠檬凭借自身品牌在市场上吃得开,回购率高,极具竞争力。这段时间是安岳柠檬销售的高峰期,线下订单量源源不断,我已经好多天没有好好休息了。工人们也是加班加点作业,现在开始支付工人双倍工资了。”四川省维记果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昌雄告诉记者,公司近期每日销售量可达4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国内各大批发市场、商超,同时出口东南亚市场。今年10月以来,线下销售量达到了4000吨,产值超3600万元,长期聘请周边村民150余名,其中一半以上是村里的一些剩余劳动力或脱贫户,工资从5000元到8000元都有。订单量增长迅猛,线上线下齐发力。“加班赶货,排队装车,急单接不了。”“急需打件工人。”……在四川省檬果汇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志强的微信朋友圈里,记者发现,安岳柠檬在线上的俏销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线下。蒋志强告诉记者,檬果汇是四川省维记果品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专业从事柠檬电商业务。10月以来,线上订单量猛增,目前已达40多万单。近段时间,记者还实地走访了多家柠檬产业园和销售企业,均呈现出了订单饱满、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景华告诉记者,作为安岳特色支柱产业,安岳柠檬产业发展在全县遍地开花,是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今年安岳柠檬产量约50万吨,截至目前,国内市场销售柠檬约30万吨,产值达约1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外贸销售柠檬约9.7万吨,产值达8.2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如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吃得好”“吃得健康”,更愿意为新鲜的高品质安岳柠檬买单,后续我们还将加强柠檬食用、使用方法的宣传普及,让广大消费者进一步加深对柠檬功效和作用的了解。按照柠檬消费市场变化情况和现有柠檬库存情况,预计今年安岳柠檬市场销量还将进一步稳定增长。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6
(杨蜀丹 记者 高杲)初冬时节,柠檬丰收,安岳县变成“柠檬的世界”。  过去几年,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生产,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发展,安岳柠檬产业加速向前。如今,安岳柠檬种植规模、产量占全国70%,保存面积和鲜果产量跃居亚洲第一,柠檬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重要的产业名片。  日前,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岳举行。大会以“柠檬的世界世界的柠檬”为主题,举办了柠檬产业创新发展峰会、柠檬产业发展“建圈强链”圆桌会议、国际柠檬合作商大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多场系列活动。  安岳表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打造世界优质柠檬生产基地。通贤镇柠檬科技示范片共建世界优质柠檬生产基地  安岳县委书记刘建华用三个“高”表达了对柠檬产业的期待:高品质的柠檬鲜果、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高潜力的城市未来。  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邓子牛认为,大会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安岳柠檬种植技术规范》,将为这个期待的“变现”提供助力,“从栽培到采收,规范提供了一整套方案,能够引导更多果农种出符合地理标志产品品质要求的柠檬,提升安岳柠檬的整体质量水平。”  产业附加值提升的新机遇也在显现。国际柠檬合作商大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安岳推出25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57.32亿元;同时围绕柠檬全产业发展,引进投资3个项目、协议引资逾10亿元。  “以会促产,我们签约了一批强链补链的项目,将有利于安岳柠檬扩大海内外的行业影响力。”安岳柠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景华介绍,近年来,安岳围绕柠檬全产业发展,先后吸引了一批种植、收获、储藏、运输、物流等重点项目,在此次大会上,来自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企业也达成了一批购销合作。  “我们愿与大家一起,抢抓机遇,携手拓展应用空间,一同打造世界优质柠檬生产基地。”开幕式上,安岳向外发出邀请。链接更广阔的柠檬产业路  坐落于安岳县文化镇的宝森柠檬旅游区,是此次大会的主会场。作为以柠檬为主体的田园生态旅游景区,宝森柠檬旅游区自身也是一种隐喻: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柠檬已经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孕育出新的“物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讲到自己在展会的见闻,柠檬药品、柠檬化妆品等产品让他印象深刻。在他看来,发展柠檬的食药作用能提升安岳柠檬产品竞争力。邓子牛补充道:“对于柠檬的精加工、深加工,有助于当地打开更大的市场。”  “还要在文化价值上再加把劲。”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四川省农业特色品牌开发与研究中心主任张丽君更关注柠檬背后的文化价值。在她看来,如果把“安岳柠檬”地理标志品牌做好了,可以惠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一条以柠檬为媒的产业之路正在形成。在“柠檬+旅游”上,安岳打造了“宝森柠檬旅游区—隆恩村—悦缘花谷景区”旅游线路,同时计划到2025年建成8个柠檬主题公园、10个柠檬科普示范基地、5个体验式柠檬景区工厂、6个农旅融合示范景点;在“柠檬+工业”上,当地计划到2025年培育废腐柠檬资源化利用、产业包装物生产、专用机械研发等企业各1户,发展职业经理人100人以上,开办产业综合农资服务超市10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22
吴双桂 艾兰花 记者 周金泉  帮助困难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培育乡村产业……今年以来,安岳县坚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全县客观实际,精准落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扎实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文章”,奋力书写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新答卷”。正在地里忙碌。吴双桂 摄政策“兜底”添保障守住困难群众“幸福底线”  12月2日,记者来到石桥街道滴水村邓勇家,邓勇和妻子王泽贫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相迎。  邓勇和妻子王泽贫都有残疾,只能在家务农。两个女儿一个在读小学,一个在上幼儿园。夫妻俩原本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但随着双方父母先后患病去世,家里不仅没有了依靠,还欠下不少外债,帮扶前的日子很困难。  “全靠党和政府的帮扶,我们的日子总算慢慢好了起来。”王泽贫说,“村里面对我们很照顾,但我们绝不能有‘等靠要’思想,只有勤劳最重要,靠自己才硬气。”  石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奎介绍,了解到邓勇家的实际情况后,党委、政府结合当前政策将他家整户纳入了低保,为他家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对他家发展产业提供帮扶,孩子享受教育扶持政策,如今家里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见到记者来访,邓勇开心地说:“我们家里养了两头猪,过些天就要杀过年猪了。我们还种植了一些蔬菜,吃不完的就卖一点儿。”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邓勇家就是一个缩影。安岳县一以贯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救助保障政策,做到了“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稳稳托起了困难群众“幸福底线”。正在喂养。吴双桂 摄唱响集体经济增收曲富了村民壮了集体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为此,安岳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强基固本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安岳县护建镇大力村在这方面的突破口是大力发展劳务就业,探索成立了安岳县晋力劳务有限公司,解决群众外出务工难问题、增加村民务工收入。  该村在劳务公司成立初期,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充当劳务经纪人,四处出击,不断拓展业务经营范围。截至目前,该村劳务公司已经承接了县公安局卸货、撂荒地开荒、协和镇垃圾承运等多项业务,临时派工200余人次,劳务创收稳步增长。目前,公司已有10余万元劳务工资收入,每半月就会发放一次工资。  “村里成立劳务公司后,自己具体负责现场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2000余元工资收入。这比原来在家单纯务农安逸多了。”村民刘大明说。  走进永顺镇常乐村,一片郁郁葱葱柑橘园映入眼帘,果农们穿梭园中收获着一树树黄澄澄的爱媛果。  据了解,这片爱媛是该村发展的村集体经济产业。虽遭遇了今夏罕见高温干旱,但经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悉心管护、抗旱保收,仍获得了好收成。经帮扶单位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会以购代扶、商贩进村收购、团体订购、本地零售,近2万斤爱媛果销售一空,实现集体经济增收4万余元。乡村产业“蓄势聚能”村民致富道路更广阔  安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谋划推动,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积极培育乡村产业,突出带动引领,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月5日,记者走进护建镇意隆种养家庭农场,放眼望去,一排排干净的兔笼整齐排列,大大小小的兔子正在吃“午餐”。在农场主潘朝彬的精心照料下,一只只兔子膘肥体壮。  返乡创业的潘朝彬学过养殖、畜牧兽医。返乡后,他经过多方考察,决定以养兔作为自己的创业之路。  目前,该养殖场前后共投资30万元,大小兔子有1000余只。到2023年6月,每月兔子出栏量将达到3000只,主要销往重庆、安岳等地,正常情况下,能卖到14元/斤,一年的纯收入可达60万元。  “我的发展壮大,与家乡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我们将对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免费发放兔苗,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养大进行回收,我们负责销售,带动他们增加收入、共同富裕。”潘朝彬说。  姚市镇京桥村则通过探索“大学科研院校技术团队+基地+农户”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京桥村二组村民张天立说,去年他家试种了0.3亩中药材,今年 8 月份收成有1000余斤,当时卖了2000多块钱。通过免费发放种子、提供技术、包回收等,已有30余户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平均每亩纯收益达4000元以上。  “近年来,安岳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整合资源,紧扣乡村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主线,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既促进了农业增效,又带动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安岳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16
(记者 汤斌 实习记者 赵旭东  文/图)河流水清岸绿、游客乘船感受生活的惬意……近日,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的“天府花溪·养心天堂”成为不少市民朋友圈里刷屏的“网红”休闲去处。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是一处因河道水系治理打造而成的景点,是连接着山水的纽带,承载着乡村的记忆。“天府花溪·养心天堂”旅游景点一角阳化河“重生”成“网红”景点冬日暖阳,记者从资阳市城区驱车行进十几公里便来到“天府花溪·养心天堂”旅游景点。道路旁错落有致的建筑物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走近看,其间有别致的民宿、室外茶座……这里就是依托阳化河生态绿廊及水系治理项目打造而成的网红景点“天府花溪·养心天堂”。据了解,该项目于2017年立项,2018年开工建设,2020年5月1日试开园。露营基地“原来的这里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过改造后,现在成了游客乘船打卡的景点。”四川雁投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惠一边介绍一边给记者展示了老照片,对比可以看出这里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在“天府花溪·养心天堂”里的一处露营基地,不少游客正围炉而坐,慢煮细烹,享受美好时光。与河道治理一样,这里是通过补植草坪、利用闲置存量建筑改造而成。“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品茶赏景、围炉而坐,一起感受冬日的暖阳。”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来到“天府花溪·养心天堂”露营基地让他从城市生活中脱离出来,感觉到了久违的放松。如今,随着近郊游越来越“深入”,乡村旅游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前认为我们村很落后,大家都想往城里跑,没有想到现在会有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该村村民说,现在村里通过文旅项目改造焕然一新,但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貌的乡野文化,让大家留下了一些美好的记忆。盘活资源优势  变身文旅“地标”从落后的小村庄,到集休闲度假、田园美食、非遗文化展示、研学科普等乡旅形态于一体的活动场域。因地制宜,盘活资源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游客白天看风景、露营,夜晚住民宿,给该村村民增添了增收致富新路径。景区入口据了解,开园以来,景区积极推动产业集聚,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就业,使昔日的贫困村黄谷村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天府花溪·养心天堂”景区2020年被评为“四川不得不去的88个最美林草景观体验点”;2021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花溪河小流域成功创建“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目前正在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已在创建公示名单中。生态度假酒店当河道治理与落后的乡村田园改头换面,价值体系也在不断变化。“早前,思路大多是趋向单体改造,如阳化河项目就是简单治理,后来随着观念的不断变化,改造思路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李惠介绍,如河滩地变为露营基地,引入地球仓民宿,还加入了研学及水系科普,盘活了整个周边区域,乡村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旅游观光与乡愁文化记忆的重要场所。“乡村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对以前粗放的建设模式进行反思,乡村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李惠说:“我们打造‘天府花溪·养心天堂’这个项目,是经过无数次论证和调研完成的,无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还是从普通人的记忆来看,都值得保留更新,赋予其乡村新的功能和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报告里擘画的农业农村大美蓝图,让安岳县干部群众深受鼓舞。该县林凤镇亦积极响应、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粮油(果蔬)现代农业园区,借势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镇”兴之路上铿锵前行。围绕“双圈”打造园区  11月24日,在安岳县林凤镇玉带村一组,一片片绿油油的莲花白,长势甚好,难以想象之前竟是撂荒多年的柠檬园子。  “我是去年9月份镇上招商引资过来的,目前流转了240多亩撂荒柠檬园改造出来,上一季种鲜食玉米,下一季种蔬菜,主要销往川渝市场。”重庆潼南业主奚天云介绍说,“光我这个基地,每月就要开工资三四万元。”  如今,像奚天云这样的业主越来越多涌入林凤镇,活跃在农业园区,发展粮油、果蔬等农业生产,为林凤乡村“镇”兴助一臂之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此,我们将三分之二的精力都投入到农业农村工作中去。”安岳县林凤镇镇长左国强说,“我们在10月底已向县上提交了方案,规划在近3年全镇已有一些小业主、产业有一定聚集度的基础上,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用好用活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一省级平台。”  据左国强介绍,林凤镇计划按照“一核四园”空间布局,打造10平方公里的安岳县粮油(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即以玉带村为核心的3000亩粮油(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以育才、学田、新坝、长林、松林、青山、桥埝、大坡等村打造共计1.2万亩的粮食、油菜、柠檬、蔬菜等4个特色园区,将园区变为景区,走“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左国强表示:“下一步,镇上将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做好排灌沟渠、山坪塘、提灌站、产业路、‘断头路’等基础设施新建维修改造,招大引强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到园区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和就近就业。”大力治污 美化环境  接下来,林凤镇将步履铿锵一步步把产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蹚出一条“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镇”兴之路。  发力点何在?左国强认为,必须坚持环境立镇,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据左国强介绍,在建设安岳县粮油(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就将实施田土水沟“纵改横”,减轻河水自净压力。  “二十大召开之前,全镇在8月初就启动了垃圾一体化处置工作。”左国强说,“11月份开始,全镇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在全镇117个村(居)民小组,每1个村(居民)小组都设置了垃圾分类设施,实现了垃圾分类、一体处置。”  为此,镇上投入数十万元经费,购买了垃圾压缩车1辆、转运车1辆、240升垃圾分类桶500余个,招引返乡创业农民工成立环卫公司,吸纳环卫工、保洁员、驾驶员等11人就业,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按户籍人口每人每月缴纳1元钱的垃圾处理费,下一步,镇上将支持公司走出林凤就近承揽垃圾清运、场镇保洁业务,就近拓展农村家政服务。  富洁家庭农场主凡景富说:“我的柠檬加工厂建在林凤场镇上,在我加工厂外面就是一个大垃圾池。过去群众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赶场天他们就把积累的垃圾倒到我门口的垃圾池,一年四季臭味熏人。现在,有了垃圾分类桶,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再也不会往我们门口的垃圾池倒了。”  “现在,全镇生活垃圾已告别了焚烧、填埋、下河的历史。”左国强说,“我们将再添措施,再想办法,最终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06
(乐融 记者 汤斌 文/图)小区是城市的基础性单元,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区环境秩序是否有序、诉求处理是否及时,直接影响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乐至县始终坚持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总目标,积极探索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新路径,率先在南塔街道南郊社区打造“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构建“1+1+1+N”新型治理模式,牢牢树立共建、共治、共享“三大理念”,创新搭建“三治之家”服务阵地,打造“三级代理”服务模式,健全“三步流程”调解处置机制,推动小区有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营造更加安定的社会环境。志愿服务者提供法律咨询打造“三治之家”暖民心,共建群治温馨平台该县探索建设“1+1+1+N”的协同治理模式,打造“德治”“法治”“自治”三治之家。依托“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小区综合党委、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联合其他群众性组织成立“综合服务”队伍,各方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同心同向共建家园。结合城市小区人口结构复杂、居民熟悉度不高的实际,搭建“亲民”“普法”“协商”服务三块阵地,以亲民化服务拉近群众距离,以浸润式普法滋养居民心田,以民主化协商和谐邻里关系,真正实现“组织引领齐参与,多方共建汇合力,协同治理达民意。依托“左邻右舍”主动搭建平台,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联络邻里感情,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居民法治思维,形成居民自治意识,让群众有办事之家,守望之人,诉苦之所,真正建立起基层多元矛盾化解的最小单元。今年以来,“三治之家”共开展法律讲堂5次,法律咨询20余次,利用协商议事区组织集体协商16次,问题回声壁反馈问题45件。“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构建“三级代理”便于民 打造新型服务模式该县探索建立“老百姓动嘴、代理员跑腿”的代理服务模式,变“接待群众上访”为“替群众跑腿”,变被动化解矛盾为主动解决问题。“左邻右舍”协同街道和信访部门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信访代理体系,落实专门代理人员替群众“跑腿”解决问题,将被动地接受群众的来访变成主动把工作做到群众的身边,进一步畅通和优化服务渠道,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让群众办事更方便,群众的难题能够在“家门口”就得以解决,小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切实提升。今年以来,信访代理共帮助群众办理医疗报销、社保缴费、证件办理等问题12件。创新“三步流程”无缝隙 共治基层社会矛盾该县创新建立小区“三步流程”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形成了“小区当代理、街道来协调、部门促化解”三步闭环,自下而上逐级开展多层次调解工作。“左邻右舍”协调统筹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群众性组织、街道社区、相关部门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三步流程”协商议事,以“自治、服务、利民”为工作宗旨,围绕便民服务难、邻里和谐难、法律保障难的“三难”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为小区居民排忧解难,开创了小区协同“共治”新局面。在整个过程中,“左邻右舍”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着力化解源头矛盾,帮助群众解开“千千结”,真正做到“微难事”不出小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生根基层、服务群众。今年以来,为所在小区解决高空抛物、噪音扰民、遛狗不栓绳等便民服务难题17余件,社区、街道、部门配合化解处置邻里和谐难题25件,为小区内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困难3件。据悉,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坚持探索基层源头防范和前端化解,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南郊社区“左邻右舍”党群服务中心为起点,迅速发散至辖区全域,发挥党委、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打通基层源头治理“最后一公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05
洋树 王一 (图片由资阳市雁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冬日暖阳下,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崇兴村的田间地头,30余名村民撒肥、打窝、播种、覆土,一派繁忙景象。眼下正是种植冬小麦的最佳时期,村民张德英刚播完一行小麦种,顾不得擦掉额头的汗珠,又弯腰继续播种。“赶上了好时候,种粮越来越有盼头。”丰裕镇一望无垠的“橘海”。  几十公里外,雁江区中和镇明月村党群服务中心外的空地上,村民李扬芳和伙伴们开心地跳起广场舞。“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老人看病、小孩上学都方便,生活真的很安逸。”  田畴沃野尽丰景,乡村气象新,农民日子美,一个个发生在雁江区乡村里的小故事,汇聚成当地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生动注脚。成资渝高速中和枢纽互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近年来,雁江区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广袤乡村处处呈现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2022年6月,南津镇老鸦山村,村民实施农机作业。  ——生产绿起来,质量提起来,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我们培育了新品种,还成立了合作社,砂糖橘能卖到3元到4元一斤。”金秋十月,丰裕镇同意村村民罗泽与同伴一起采摘柑橘,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果树上,密密麻麻挂满了柑橘,来往运输的卡车穿梭不停。谈到刚承包果园时的情况,罗泽感慨说:“那时候果子个头小,买家也不多,最低时每斤只能卖几毛钱。”大雁回归生态雁江。  近年来,雁江区持续打造“雁江蜜柑”品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也让当地逐渐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早熟蜜柑产销基地,获得“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的美誉。  “雁江蜜柑”只是一个缩影,雁江各部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品种更丰富,品质持续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求升级。  ——基础设施强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宝莲酒厂。  沿着同意村一路向北,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保和镇晏家坝村,这里白墙灰瓦、绿树红花、低檐窄巷,一步一景。  谈到现在的乡村生活,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满脸笑容:“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10年间,晏家坝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村内还有文创小院、乡创学校、民宿酒店等。借助良好的基础设施,该村打造了晏家坝村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等称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不足800元增长到现在的2.6万元。保和镇晏家坝村乡村公园一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雁江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少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地还通过先进评比、文明积分等方式弘扬时代新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我们要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雁江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雁江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利的举措,在广袤田野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9
(见习记者 郭诗瑀)走进果蔬市场,如今市面上80%的柠檬都来自一个叫安岳的县城。  “安岳从1929年开始种植柠檬,目前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也是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区之一。柠檬产量常年在60万吨,达到了全国产量的70%以上,赢得了‘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川果金字招牌。”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景华介绍。  近日,安岳柠檬荣登“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100强榜”第14位,品牌价值跃升至近两百亿元。安岳如何发展出百亿元地标产业?记者来到了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探寻安岳柠檬的百亿元品牌密码。安岳县村民用叉车将一筐筐柠檬装运上大货车。受访者供图  培育优质柠檬果 夯实品牌根基  北纬30°,是柠檬生长的黄金纬度。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的安岳,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年无霜期达327天,为种植柠檬创造了绝佳的气候条件。时值11月,柠檬产业园区的柠檬树依然绿得生机勃勃,刚过了一个丰收季,有些晚熟的柠檬品种还挂在枝头。  “这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安岳柠檬的品质异常优越,这也是安岳柠檬产业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田景华满是自豪地说,“为种出更加优质安全的柠檬,我们还强化科技攻关,建立了标准化的技术服务体系,为提升柠檬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支撑。”  据悉,早在20世纪90年代,安岳就开始陆续与四川省农科院、中国柑橘学会等单位开展合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安岳已经开始研发推进柠檬的套袋。随着无公害栽培、绿色、有机栽培等技术的兴起,柠檬的安全档次不断提高。”中国柑橘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建军介绍。  目前,安岳拥有柠檬产业创新团队40个,汇聚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专家600余名、技术人员1.2万余人。通过生物育种与繁育技术、新一代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新技术集成等研究,以科技力量为安岳培育优质柠檬果、推动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加码。  此外,安岳还建立起包含产地环境、种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柠檬及其产品从田间到舌尖上的质量安全。从种苗繁育、整形修剪、施肥用药、土壤改良、科学储运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培训,着力推行深施有机肥、以草抑草等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确保标准化生产。  科技与产地优势的结合,让安岳柠檬的品质更加卓越,多次荣获国优水果称号,获得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评比金奖、泰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列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并远销俄罗斯、波兰、中东、东南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安岳正不断提升柠檬品质,夯实安岳柠檬的品牌根基。  文化赋能注灵魂 讲好品牌故事  走在安岳县城的街头,可以看到许多融入了柠檬元素的建筑,柠都广场、柠都大酒店、柠都大道、柠都超市等“柠”字招牌成为安岳新地标;有街头店铺放着“我要去安岳,那里有柠檬飘香,我要去安岳,那里有柠檬姑娘把手招”的柠檬主题歌曲《柠檬香飘》……安岳县通过将品牌融入城市建设,塑造柠檬的多元文化,以文化的凝聚力、渗透力和辐射力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为安岳柠檬品牌注入灵魂。  如果说安岳柠檬优异的品质是根基,文化塑造是灵魂,那全方位发力的品牌宣传就是其开疆拓土的有力武器。  安岳县积极引进营销企业,搭建营销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铺展宣传网络。如连续举办3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10余届中国柠檬节、柠檬花生态旅游节等,持续扩大安岳柠檬的品牌影响力;创新“基地+电商”线上营销模式,加强电商企业合作,发展柠檬电商企业500多户;通过“基地+经销商”“基地+农民经纪人”“基地+直销店”等做实线下销售。目前,安岳全县共有柠檬营销企业3328户,从业人员12.5万,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安从敏表示,接下来,安岳将继续从各方面提升柠檬的品牌力量。“安岳柠檬拥有一定的产业和品牌基础,但从鲜果到加工产品,安岳柠檬都还缺乏辨识度较高的、统一的品牌形象。安岳将建立一套独特的、统一的品牌视觉系统,统一包装和对外形象,让凡是对外展出、销售的安岳柠檬品牌实施统一化的形象规定,提升品牌识别度,树立品牌个性。”  全产业链发展 打造品牌助推器  在前不久,被评为“2022年最美柠檬创业人”的蒋昌维的柠檬生产基地,大量的柠檬被运往车间,撤袋剪枝之后放上传送带,继而分拣装箱,最后被发往全国各地。  “现在的订单,已经多到消化不了了,我们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如今已经建有1.5万平方米的厂房,8000平方米的冷库,年加工柠檬可达3万吨。”蒋昌维弯腰拿起一颗饱满的柠檬果,他身后是高高堆起的柠檬山,“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柠檬从这里出去。”在蒋昌维的视角里,安岳柠檬的产量快速增加,设备更新升级,产业进程正发生着质的飞跃。  事实上,安岳柠檬产业已经朝着全产业链发展的方向迈进,力求把产业优势进一步转换为胜势,助推品牌提档升级。与蜜雪冰城、三只松鼠等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关系,是安岳柠檬扩大销量、产业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据开遍全国大街小巷的蜜雪冰城官方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最畅销的产品冰鲜柠檬水,全年共售出4.5亿杯,畅销柠檬水的背后是安岳柠檬生产基地的坚实支撑。  除鲜果售卖外,安岳县另有日化类、茶品类、休闲食品类等200多个品种的柠檬加工产品,不断推动柠檬向精深加工拓展。安岳还致力于开发柠檬的多种食用方式,如“安岳柠香脆皮鱼”成功上榜“天府名菜”,由柠皮煸肉丝、柠檬刺身虾等菜品组成的柠檬宴,更是让无数前来安岳的人大饱口福;发展“赏柠檬花、品柠檬茶、吃柠檬宴、饮柠檬酒”等柠檬生态旅游,逐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如今,“酸柠檬”已经让村民们过上了“甜日子”。“2021年,柠檬产业为果农实现人均纯收入增收达到1.5万元,拉动全县农民增收3699元。”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景华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安岳正大力建设智慧果园,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迅速地掌握柠檬种植、产品研发、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逻辑和内在关联,更好地指导柠檬产业的发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11-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11月25日,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在资阳市安岳县开幕。在此期间,汇聚业内顶级资源、借智“顶级大脑”的柠檬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建圈强链”圆桌会议纷纷举行。业界大咖或亲临现场,或视频演讲,为国内柠檬产业发展积极出谋划策。会议现场优化结构错峰销售精深加工延长链条  “尤力克柠檬来华近百年,全国品种高度同质化。因此,一个品种,都是同一成熟期,采收压力很大。”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建军在演讲中指出,“国内柠檬业应把握国际柠檬生产和市场品种演变趋势,及时推进更新换代。应注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引进选育早熟品种,优化系列中熟品种,发展晚熟晚采品种,错开集中上市高峰。”  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邓子牛指出:“柠檬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有成果。多品种长线培育可以保证柠檬产量不受季节影响,全年供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安岳及国内柠檬均可以考虑多品种长线培育。”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孙中华建议,国内柠檬要在做好仓储保鲜、分级、包装等初级加工的基础上,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实现产品加工高端化、精深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带动,集中力量建设企业集聚、基础完善、链条健全、服务到位的柠檬特色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充分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同时,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组建一批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从事柠檬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孙中华说。  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远强认为,柠檬的果、皮、根、叶均可药用。因而,国内柠檬加工方向可充分考虑柠檬的功能性,开发有效成分泡腾片、柠檬功能食品柠檬茶、“柠檬+ X”茶、柠檬(排油降脂)功能食品。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表示,要加强柠檬风味、熟期和生物活性成分等方面的品种选育,推进与保健、医药等相关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攻关。顶层设计科学布局优势互补融入“双圈”  当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安岳柠檬与重庆柠檬如何在“圈”中融合发展?  对此,康振生分析了两地柠檬的特点:“四川安岳,产业发展早,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技术推广程度高,文化积淀深,品牌价值高,销售和加工体系较为完善;重庆潼南,有后发优势,具有一定加工能力;重庆大足,发展规划起点高,农旅融合有基础,错位发展空间大。”  康振生表示,川渝应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联合制定“世界柠檬金三角”发展策略,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安岳、潼南、大足柠檬产业优势互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同规划,科学布局重大项目,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统一栽培管理技术、产品标准,统一病虫害联防联控,统一市场开发;建设国际柠檬交易集散中心,统筹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政策一体化,避免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共同打造柠檬产业带,辐射川渝毗邻地区及其他产区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建军也建议,川渝两地柠檬产业应“建圈强链”,精心谋划和科学制定新时代柠檬产业“建圈”顶层设计规划,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产,推进靶向招引先进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链主、链属型重点项目,着力推进招才引智,构建“引进一批领军人才、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一批产业发展”的良性格局。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志认为,在“建圈强链”的进程中,要始终以种植户利益为核心,建立龙头企业,通过协议购销、合同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龙头企业与农户特别是规模化种植户结成稳定的协作和合理的利益关系。唱响品牌提升价值促优果高价壮产业  “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安岳被誉为“中国柠檬之乡”,其柠檬种植规模、产量占有率占全国70%,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是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地之一,也是全世界柠檬集聚度最高的地区。  特别是近10年来,安岳柠檬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增长至190.64亿元,成功抢占川果“C位”。那么,如何进一步提供安岳柠檬等品牌影响力,让响亮的品牌为柠檬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带来更多效益呢?  “做强柠檬产业高端品牌!”王永志的建议是,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挖掘特色柠檬的文化渊源,支持龙头企业特色柠檬商业品牌;加强品牌营销,依靠“品牌+品质”拓展柠檬产品销售高端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和品质生活,同时实现优果高价富农;加强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提高区域公用品牌的统一使用程度,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与商业品牌互为支撑,共赢发展。  四川省农业特色品牌开发与研究中心主任张丽君建议,安岳柠檬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运营和价值提升,应由地方或企业制定高层次、合理、可操作的农产品企业标准,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竞争能力和产品溢价能力;充分挖掘地理标志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文化形象的塑造中,导入文化战略,运用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进行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形象定位和打造;建立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观。  此外,张丽君还认为,高效精准的宣传投入更能彰显品牌的“韧性”,应形成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统一管理,并依托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各运营主体进行深度营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8
王一 (图片由资阳市乐至生态环境局提供)  金秋时节,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田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远楷忙个不停,村里1000多亩红心柚成熟了,田野间一颗颗金黄硕大的柚子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今年夏天,乐至县遭遇严重旱情,村里的柚子树也“上火”,当时可急坏了村干部和村民。“多亏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送来了‘及时雨’。”刘远楷说。远处漫山翠绿的柚子树中,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廖家坝渡槽十分显眼。  近年来,乐至县始终把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懈地推动流域污染治理,深挖河湖自身潜力,切实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  截至目前,毗河供水工程向乐至县应急供水3600余万立方米,保障12个乡镇(街道)农业灌溉用水、城镇居民生活;全县3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出水水质达标率98%以上;2022年1—10月,乐至县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夕阳下的大庆水库。机制先行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一河两岸,一天两趟,一趟两公里……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乐至县大佛镇吕河坝村党支部书记、河长何海军坚持巡河护水,这一坚持就是三年多。像何海军这样的河长,在乐至县共有244名,他们在一整套“流域+区域”的网格化河长制组织体系下,水陆同抓、全域共治,呵护着全县的水库和河流,将流域治理触角延伸至农村基层末端。  十年来,乐至县坚持制度强基,盯牢执行人,长效治根本。夯实调度制度,每月召开流域管控调度会,精准分析存在的问题,把控攻坚方向,压实整改责任。用好培训制度,织密县、乡、村、社四级流域管控网,强化一线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流域问题发现能力和管理水平,压实基层最小网格责任,利用村广播、院坝会等方式,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激励群众自发参与河道保护工作。做实考核制度,将流域水质改善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配套建立生态补偿资金激励制度、质量改善不力约谈制度,真正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激励干部切实治水、护水。  肩负新使命,迈步新征程。乐至县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始终把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发展的“生命线”,让清水长流、空气常新,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毗河工程一期。“三源”共治夯实水环境治理基石  “自从建好这个污水处理厂,家门口的童家河干净了,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8月19日,乐至县童家镇玉龙村村民刘婆婆说起去年投入运行的童家发展区污水处理厂,满脸笑容。  据了解,童家发展区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6月进场施工,2020年6月起试运行,现已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000吨,明显改善了童家河流域生态环境,造福城区及下游广大居民。  童家发展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只是乐至县不断加强源头管控、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乐至县坚持“三源共治”,守住基本盘,源头减存量。强化源头治理,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行维护全县3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集中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确保专业人做专业事,实现出水水质达标。此外,整合现有201套千村示范工程项目设备,因地制宜增加稳定塘、储水池、配套灌溉管网。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方面,整村推进89个村,已建成卫生厕所128305个、无害化卫生厕所89702个,从源头减少生活污水影响。强化工业源治理,坚持源头严控,禁止引进高污染、高耗水的企业。同时,坚持过程严管、日常严查,严厉打击工业企业违法排污,倒逼企业主动履职、守法经营。强化农业源治理,通过推进沟渠清理、尾水治理,深化粪污治理,坚持治退联动,以退促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统筹兼顾守住水生态红线  喷泉水花四射,三块菱形相连的植床点缀河面,与周边的青山、民居相映成趣,这是蟠龙镇蟠龙河的美丽风光。喷泉、植床等不仅仅是“装饰”,还对改善蟠龙河流域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0年8月,乐至县启动蟠龙河元坝子断面水质提升项目,对蟠龙河进行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生态补水、功能统筹。同时,建立蟠龙河元坝子断面水质达标监控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蟠龙河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智慧监控与管理。  十年间,乐至县坚持多措并举推动流域污染治理,找准关键点,全力压增量。在工程措施方面,建成蟠龙镇、石佛镇、高寺镇尾水湿地,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有效削减污染负荷达30%。建成智慧环保在线监管系统,在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厂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实时掌握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确保其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在管理措施上,组织安排人员1500余人次、清捞船38艘、转运车25辆,集中整治蟠龙河、索溪河流域河道,清理打捞水葫芦等3000余吨,清运河道岸线垃圾900余吨。同时,压实属地乡镇一把手巡河责任,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实现问题闭环整改。在技术措施方面,要求技术河长做好流域沿线加密监测,精准预警、精准溯源,守住水生态红线。人水和谐绘就乐至斑斓画卷  “你看,秧苗全部都翻绿了。往年这个时候,才开始插秧。”今年4月,在乐至县宝林镇双碑村,村党支部书记吕智平指着一大片绿油油的秧田说,受益于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补水,该村水稻栽插时间比过去提前了20天。  为缓解旱情,今年7月中旬,乐至县向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毗河管理处申请应急供水2000万立方米,以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河道生态用水,有效缓解了旱情。  十年间,乐至县坚持多点发力,打好组合拳,挖潜扩容量。聚焦生态流量不足、水资源短缺的现实,该县依托毗河供水工程,主动对接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生态流量补充,今年到目前为止争取生态补水3600余万立方米,保障了流域基本生态流量,促进流域水质持续向好。此外,乐至县主动挖掘自身河湖囤水补水潜力,摸清104座湖库蓄水规模、流域连接节点、闸阀及补水条件、补水能力等情况,及时修复损毁闸阀,增加囤水能力,精准管控水资源,适时调节流域生态流量,增强了流域水质自净能力。  2022年,乐至县蓄水5800万立方米,挖掘生态流量2000余万立方米,适时补充生态流量约1000万立方米。在做细全域节水方面,该县积极申报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资阳市乐至县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并获省政府批复;配套建设农田灌溉渠系、管网50余公里,大力推广节水农田5万余亩,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1万余亩,创建节水单位5个,形成全域节水的良好格局。  江河湖泊碧波荡漾,青山绿水扮靓沃野。在乐至,日趋完善的水利体系惠民兴业,处处展现着人水和谐的动人画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4
张菁豆(图片由资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提供)  秋风渐起,北雁南归。  近年来,候鸟曼舞,已成为资阳高新区秋冬季节靓丽的生态景观。从候鸟的视角俯瞰城市,一幅天蓝水清山绿的美景徐徐展开。  跨越苍翠山丘,沱江水系碧波流淌,在广袤土地上滋养着城市与良田……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已成为资阳高新区随处可见、俯拾皆是的自然图景。  近年来,资阳高新区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如今的资阳高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中国牙谷科创园。全力护航牢守生态环境底线,奏响执法“五部曲”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资阳高新区下定决心牢守生态环境底线,积极创新执法方式,奏响生态环境执法“五部曲”,分别是常态夜查“主题曲”、网格监管“联动曲”、专项执法“协奏曲”、差异监管“交响曲”、柔性执法“服务曲”。  作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资阳高新区辖区企业多,部分企业电耗高,为降低成本,多在夜间生产,这给当地环境执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夜间生产,污染物排放监管难度大,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资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奏响常态夜查“主题曲”,全面排查企业夜间排污和治污设施运行情况。今年以来,该局共开展夜查20余次,发现环境问题6起,均已责令企业整改。  除了精准执法,还要借势发力,在资阳高新区,一首网格监管“联动曲”正在奏响。当地健全环保专属网格员联席沟通机制,落实专人负责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充分发挥辖区8名环境专属网格员监管优势,每周五定期召开网格员例会,定期收集网格化环境监管问题并建立台账,组织执法人员逐一核实,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仅2022年,该局就收到网格员移交环境问题线索100余条,查实环境问题72起,帮扶指导企业整改68起,立案查处4起。  打好生态环境攻坚战,奏好专项执法这首“协奏曲”也十分重要。为此,资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成立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秋冬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项执法工作组,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基础上,通过“网格+移动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对辖区砖瓦、工业涂装、家具等涉气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和夜间突击检查,4月以来,检查企业130余户,发现环境问题32起,均已责令企业整改到位,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起。  “执法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资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执法温度上分寸得当,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中求进、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着力点。为此,该局积极探索,奏响差异监管“交响曲”和柔性执法“服务曲”。  在差异监管上,该局对辖区纳入正面清单的5家企业,推进环境执法非现场监管;对已安装在线监控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稳定达标、近一年来无环境违法记录的重点监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初次违法,违法行为轻微,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打造有温度的行政执法。  在柔性执法上,该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推进“服务式、预防式、辅导式”执法,对企业开展“事前指导服务”,督促企业落实好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后执法回访制度,做好执法后半篇文章,针对违法行为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加强帮扶指导,化解企业心中困惑。资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工作人员在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精准治理创新网格管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摊开资阳高新区生态环境“成绩单”,一个个亮眼的数据,诠释了当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成效——在蓝天保卫战中,2022年1月—10月,资阳高新区累计抽测618台柴油车尾气,82台非移动道路机械尾气,提前完成年度尾气抽测任务;在绿水保卫战中,当地提前完成长江经济带66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立标工作,开展辖区350公里雨污水管网全覆盖排查整治,新建市政污水管网40余公里,确保污水不下河;在净土保卫战中,当地对天华塑胶、南骏汽车、现代商用车等30余户重点涉废单位,开展危废规范化考核工作,对市一医院、百威啤酒、爱齐医疗设备等10余户辐射利用单位开展年度考核……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对善治的探索。近年来,当地在治理“精度”上做文章,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环境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资阳高新区具体是从哪些方法入手推进的?  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资阳高新区建立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任双组长的网格化服务领导小组,以“高新区党工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架构为基础,分层构建起各级党(工)委统揽、基治委统筹、部门配合、专责部门督导、各级党组织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强保障——实现环保、安全、综治、消防、护林(森林防灭火)“多网合一”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网格管理员—小区长—楼栋长—联户长”的四级网格工作体系和“5+N”,即为每个治理单元配备1名街道指导员、1名社区包联干部、1名社区网格员、1名居民小组长、1名小区长、N名楼栋长,精准服务包联体系。  强队伍——监管要落实,人员能力是关键,为此当地制订了《资阳高新区网格员培训管理办法》。2022年,资阳高新区新录用专职网格员40名,全部完成岗前培训考核;组织开展网格员综合技能专项培训会3次;镇、街道每月常态化开展专职网格员业务技能培训;常态化组织环境网格员学习监管要点和相关法律法规;每周定期召开专职网格员例会。  强落实——环境监管专职网格员完成辖区700余户各类企业摸底排查,并完善信息台账;完成企业巡查走访4300余次,报送网格化环境问题线索100余个,并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事件调查处理、现场执法等工作。  强执法——打好生态环境攻坚战,执法监管十分重要。为此,当地成立专项执法工作组,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基础上,通过“网格+移动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对网格员反馈的辖区内砖瓦、工业涂装、家具等涉气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和夜间突击检查,确保网格线索“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逐绿而行打好生态底色,激发发展动能  今年7月,资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执法人员收到辖区内一家企业送来的锦旗,锦旗上写着“帮扶企业解难题 贴心服务暖人心”,对其在帮扶企业解决环保问题中给予的大力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锦旗的背后,是资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等相关部门以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打好生态底色,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发展动能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该局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在主动服务企业、柔性监管执法等方面做文章,结合自动监控专项帮扶、大气专项帮扶等行动,建立健全执法人员挂联帮扶企业机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疑难杂症,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如今的资阳高新区,并非只有钢筋水泥,繁花盛开,白鹭翩跹……因生态之美,还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这一点在中国牙谷科创园尤为明显,漫步在牙谷中,眼前一片绿意,听着耳畔鸟鸣,感觉就像逛公园。“五年前,这里是另一个样子。”作为首批入驻中国牙谷的企业代表,四川鸿政博恩口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政纬回忆,当时除了几栋孤零零的房子,周围几乎什么都没有,“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更多企业愿意到中国牙谷创业。”  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体现在企业的生产中。“我们用资阳的水,酿造出了世界上极佳的百威啤酒。”百威(四川)啤酒有限公司企业事务经理谢泽薇介绍,2021年5月,资阳工厂生产的百威啤酒在全球生产基地中脱颖而出,获得8.08分的高分,夺得单月冠军。  打好生态底色,资阳高新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着力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4
王一(图片除署名外由安岳县委宣传部提供)  初冬,资阳市安岳县,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市民动员活动启动仪式热烈进行。  3个展区,数百张照片,安岳柠檬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里被浓缩成壮美的图景。  近100年前,加拿大传教士丁克森从美国带来的尤力克柠檬苗,被种植在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3年后,就读于该校的安岳籍学生邹海帆将其引回安岳龙台老家栽种,安岳与柠檬就此结缘。  20多年前,安岳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发展柠檬,大力实施柠檬产业“三百工程”,推动安岳柠檬大规模、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3年前,首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在资阳市、安岳县召开,在全国甚至全球柠檬产业的版图中,安岳的分量越来越重,柠檬之乡正加速崛起。  11月25日,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将在安岳举办,安岳柠檬以开放合作拓展产业空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世界柠檬品种博览园。 吴双桂 摄萌芽之时从“一株苗子”成长为“百亿产业”金秋时节,安岳柠檬种植大户蒋雄站在自家种植基地旁,2000多亩田里已经满眼尽是黄柠檬,丰收在望。近100年前,安岳第一株柠檬树就在这附近种下。1926年,加拿大传教士丁克森途经成都时,曾在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短暂停留,并在校园内种下一株从美国带来的尤力克柠檬苗作为观赏植物。3年后,邹海帆将其引回安岳龙台老家栽种,而邹海帆正是蒋雄岳父邹世明的叔伯。  安岳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经历近百年发展史,安岳柠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新中国成立后,安岳柠檬开始大量种植,至1960年,全县柠檬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上世纪60年代,安岳柠檬生产受到国家层面关注,由此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到1988年达到3.2万亩,造就了一大批“万元户”;进入21世纪,安岳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发展柠檬,大力实施柠檬产业“三百工程”,推动安岳柠檬大规模、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安岳柠檬保存面积48万亩,柠檬鲜果产量60万吨,年产值151.4亿元,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  安岳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环境气候优势,成为柠檬种植的适宜区,造就了安岳柠檬世界一流的优良品质。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常态化检测,安岳柠檬的果皮香精油、柠檬酸、柠檬醛、柠檬烯和维生素C等主要指标均高于美国加州柠檬和意大利西西里柠檬等世界其他地区的柠檬,素有“果中珍品”之称。  蒋雄说,他的祖辈们肯定无法想象,当初那一株小小的苗子,竟会给家乡带来一个超百亿元的大产业。  走在安岳的乡村,黄灿灿的柠檬正处于采摘期,这些承载着致富梦的“黄金果”,正通过全县3000余家营销企业、500余家电商企业销往全国各地,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柠檬鲜果包装车间。 吴坤忠 摄开放之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柠檬之乡”在崛起安岳,是柠檬的世界。安岳柠檬,也是世界的柠檬。  改革开放以来,安岳柠檬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安岳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柠檬质量安全示范区,面积达10万余亩,出口备案基地2.5万余亩,跃居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区之一。  202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签署,首批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保护名录,安岳柠檬位列其中,为安岳柠檬的“出海”之路再添新注脚。  近年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柠檬)在安岳布局建设,当地也连续举办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美国贝拉维塔公司等签订了专利成果转化、科学技术合作等协议,推动安岳柠檬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2019年在资阳市、安岳县两地举办了首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世界五大柠檬产区代表齐聚安岳,发布中国柠檬蓝皮书,签署国际科技合作协议,搭建面向世界的柠檬商品贸易平台,宣告安岳柠檬正式亮相全球柠檬产业大舞台,全面“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2020年,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安岳柠檬的出口业绩仍然逆势上扬,来自中东、中亚和欧洲等地的需求快速上涨。当地出口龙头企业——四川华通柠檬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柠檬出口企业成了当地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帮助下,我们第一时间打通了出口绿色通道,这是我们在市场空窗期抢占份额、出奇制胜的关键。”  同年,在资阳市、安岳县两地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也备受瞩目,在此期间举行的安岳柠檬国际采购商大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有采购柠檬鲜果和产品需求的世界知名企业、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本地生产经营企业、平台公司等采购商代表约110人参会,采购商和供应商进行“一对一”定点定向预约配对,开展现场洽谈,活动现场共计达成柠檬产品贸易推广意向订单3.8亿元,另线下实际成交购销 1.5万吨以上共计1.1亿元,进一步创响了安岳柠檬品牌,强力推升了安岳柠檬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11月25日,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将在安岳举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仍将是大会的“主旋律”。据悉,大会期间,不仅将举办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建圈强链”圆桌会议、国际柠檬合作商大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还将发布地理标志产品安岳柠檬种植技术规范,推介安岳柠檬全产业链及柠檬产业建设机会清单,发布安岳柠檬官方产品,举行柠檬全产业投资合作签订仪式。安岳县乾龙镇低效柠檬改造提升示范基地归黎台。 吴坤忠 摄路径之选全力打造世界优质柠檬生产基地、中国柠檬加工研发创新高地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川渝平坝和浅丘地区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和安岳、潼南柠檬产区。”  扎根成渝之间,打造柠檬产区,安岳柠檬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和历史使命。  今年9月,安岳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全力推进安岳潼南柠檬产区建设,充分利用安岳柠檬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优质柠檬生产基地、中国柠檬加工研发创新高地。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安岳坚持全球化视野、全产业链思路谋划安岳柠檬发展,着力擦亮“安岳柠檬”川果金字招牌。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安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安岳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安岳位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直接连线的中点,是名副其实的“成渝之心”,“我们将以柠檬为媒,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这位负责人介绍,通过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这一平台,安岳将进一步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川渝两地柠檬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安岳潼南柠檬产区将按照“一区示范、双园引领、四极共兴”思路,依托安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潼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支持毗邻区域规划建设柠檬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世界优质柠檬生产基地、中国柠檬加工研发创新高地、中国柠檬文创旅游目的地,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柠檬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川渝两地柠檬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安岳柠檬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力争3到5年,让全球各地都有安岳柠檬的鲜果和产品。”安岳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安岳将进一步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与重庆市潼南区、大足区以及遂宁市安居区等地共同打造世界级柠檬产业基地,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柠檬产业集群,推动安岳柠檬享誉全球、畅销世界。柠檬果园。发展之路以“柠”为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酸柠檬’带来‘甜日子’。”望着挂满柠檬树的金黄色果子,安岳县通贤镇人和村村民李红群脸上挂满了甜蜜的笑容。“每年除了土地流转费、加入合作社的年底分红,还有务工费,我一年能挣3万多元。”  受益的并不只有李红群。据安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柠檬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平均每3个安岳人中,就有1个从事与柠檬相关的职业,小小柠檬已经变成了千家万户的“黄金果”,带动安岳群众持续增收。  近年来,安岳柠檬产业发展迅速,现有果农11万户33万余人,果农年人均纯收入达15803元,拉动全县农民柠檬单项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699元,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受益的还有产业链。行走在安岳大地上,一条以柠檬为媒的产业之路正在形成。“我们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柠檬+旅游’‘柠檬+工业’等产业。”安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岳以“柠”为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例如在“柠檬+旅游”上,安岳打造了“宝森柠檬旅游区—隆恩村—悦缘花谷景区”旅游线路,同时计划到2025年建成8个柠檬主题公园、10个柠檬科普示范基地、5个体验式柠檬景区工厂、6个农旅融合示范景点。在“柠檬+工业”上,当地计划到2025年培育废腐柠檬资源化利用、产业包装物生产、专用机械研发等企业各1户,发展职业经纪人100人以上,开办产业综合农资服务超市10个。  以“柠”为媒,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安岳加快构建。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安岳柠檬”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粮食、生猪产量连年稳居全省前列;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清洁能源、纺织鞋服、食品健康“三个百亿级”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服务业挑大梁,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速,安岳石刻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跃升。  安岳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近100年前因缘际会,柠檬在这里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成就了“中国柠檬之乡”的响亮名片。今天,安岳正着力推动安岳柠檬扎根成渝间、飘香海内外,推动安岳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收红薯和红薯杆杆啰!有的拿来卖哦!”进入红薯收获季,资阳市尤特薯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晓艳每天都奔波于红薯地、公司厂区、种植户家中。11月21日,在安岳县周礼镇海棠村,黄晓艳的红薯基地门口堆满了收来的红薯,工人们正加紧分拣装箱,随后卖向省内外各地。  因为打小就帮助家人做红薯生意,黄晓艳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红薯妹妹”。和红薯打了几十年交道 ,“ 红薯妹妹”的1560亩红薯,不仅卖出了好价钱,还让没人要的红薯梗也有了市场。她牵头成立的安岳县周礼镇鸿安红薯专业合作社,2021年实现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在“土疙瘩”里种出“金疙瘩”,“红薯妹妹”的秘诀何在?黄晓艳(右)和专家交流红薯苗长势。撂荒地建大棚育苗红薯上市早价格好  公司厂区附近的山间平地上,新建的标准化种薯育种大棚依次排列。大棚内,热气扑人,红薯苗正探出头来。  在往常,老百姓大多采取 2 月底 3 月初露地薄膜育苗,5月底以后栽插,11月份收获的方式进行红薯种植。为何这里11月就育起了红薯苗?  “以往在大田进行种薯育苗,一般只能在8月至11月。为了解决保温的问题,采用三膜覆盖育苗技术,花费不少成本。”黄晓艳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们试验了500平方米的地温育苗,即在苗床铺设“电热毯”为种薯升温,每天的电费都是1000元至2000元,要用 20 多天的电,成本过高。今年,通过大棚育苗,只需找到田间最好的红薯藤,每根截取30厘米,移栽到大棚内繁育种薯苗即可,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简化了生产环节。  大棚里的种薯苗,还是实现高价的希望所在。“传统种植模式下,不仅红薯产量低,而且集中上市,鲜薯收购价格也低。”绵阳农科院薯类研究所所长丁凡介绍,根据早育早栽模式,这些红薯苗在三四月即可进行栽插,7至 8 月收获第一批红薯,能填补市场甘薯供应空档期,从而实现高价,“价格一般翻番”。工人们正加紧分拣收获的红薯。个头由大变小鲜食型红薯质升价涨  2017年对于黄晓艳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她下定决心投入鲜食型红薯市场。“鲜食型红薯挖出来就能卖,经过蒸煮香甜可口、软糯无筋,更受消费者喜爱。”黄晓艳说,按照每公斤10元的价格,1亩鲜食型红薯就能卖1万多元,比种植加工的淀粉型红薯效益高出许多。  黄晓艳从南充市农科院引进鲜食型红薯进行种植。“种植后我们发现红薯大小不一,大的达1公斤,小的只有二三两。”黄晓艳介绍,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改变,简而精正成为趋势。其中,大小在3两左右的鲜食型红薯深受消费者喜爱,提质和改小成为攻克的方向。  在专家的指导下,黄晓艳通过优化栽种方式和控制红薯生长时间,鲜食型红薯的品质和个头得到了保障。  “通过订单式生产,经过认证的绿色有机红薯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每亩红薯综合效益达到了1.5万元。”张世荣告诉记者,公司还推行“公司+农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为龙头、红薯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吸纳周边农户加入。  在安岳县,像周礼镇一样发展红薯产业的乡镇达到了30个。同时,12个与薯业相关的规模化专合社,则为当地红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主体基础。经过加工的红薯梗即将销往海外。红薯梗变美味远销海外一年卖数百万元  这两年,收获后的红薯地里有一个变化,往年被随意丢弃的红薯梗(叶柄)不见了。它们去哪里了呢?  生产基地内,记者找到了答案:经过杀青、晾晒等处理的红薯梗正待包装,出口海外。“2021年,我通过一个韩国客户了解到红薯梗在国际上很畅销,可以炒菜和炖菜,以往烂在地里没人要的红薯梗,竟然是饭桌上的‘美味佳肴’。”黄晓艳说。  黄晓艳通过建设烘干厂房,进行标准化生产,使红薯梗的品相和品质均得到了提升。2021年12月初,1500公斤红薯梗从安岳销往海外,这是我省首单出口的红薯梗。“经过加工的红薯梗可以卖到每公斤20元,去年,光是红薯梗我们就卖了300多万元,农户每亩可增收1500元左右。”张世荣说。  黄晓艳的故事,是安岳县红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发展,安岳县红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据该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刘萍介绍,今年该县种植红薯面积41.62万亩,预计总产量、61.4万吨。其中有21.3万亩红薯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为加快推进当地红薯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西部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薯业种植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产品交易中心,安岳已制定了《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擦亮安岳红薯金字招牌谋篇布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4
(谢义 孙小红 记者 汤斌 文/图)11月22日,记者在乐至县佛星镇飞凤山村看到,挖掘机、推土机等各种大型机械正在开展清杂清表、平整土地、开沟挖渠、修整机耕道等工作,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改造好的土地“改了肯定好嘛,现在的田埂三轮车都过得到,不像以前要自己走很远。”看到村里的田块一天一个样,飞凤山村村民蒋光凯激动地说道。飞凤山村曾有多处不成形、大小不一的农田。如今,这里已被大型机械整治为田成块、地成形的标准化农田,“小田”变“大田”,一眼望去平畴千里。“我们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00亩,目前已经完成300亩,剩下的将在这个月底全面完工。”飞凤山村党总支书记宋道卫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粮食安全,这批高标准农田将全部用于种植粮油作物,并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预计一年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挖掘机作业 据了解,今年以来,佛星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地变大地,荒田变良田,有效解决了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时,配套建设的沟渠既方便灌溉,又省时省力,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为切实抓好粮食安全,我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今年计划实施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2000亩,全部用于种植粮油作物,为全镇打造万亩粮油园区提供示范,同时也为我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佛星镇党委副书记秦太平说。已播种油菜的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乐至县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紧紧按照“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大力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了解,截至2021年,乐至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8.76万亩,占该县耕地总面积50%。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5.5万亩,总投资16500万元,涉及金顺镇、大佛镇、石佛镇、佛星镇、通旅镇、宝林镇6个镇的21个行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农建股工作人员邓伟表示,乐至将打造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管理、高效化灌溉,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23
(谢义 姚阳 记者 汤斌 文/图)眼下,乐至县佛星镇临江社区的大豆正值收割季。与往年不同的是,大豆地里不见了农户挥舞镰刀的身影,听到的是机器的轰鸣声,这是乐至县首次使用机械收割大豆,也是该县首次实现大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收割现场,在农机手的精准操作下,一垅垅大豆转眼间就被收割完毕,并且一次完成切割、输送、脱粒、放粮等作业。据农机手介绍,一台大豆收割机一天可收割30亩左右的大豆,相比人工,成本降低、效率大大提升。“我们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今年采取大豆净种模式种植大豆200余亩,从耕、种到收,全程采用机械化操作,这样省时又省力,预计今年大豆毛收入能达到20余万元。”临江社区第一书记谢乔媛说。机收大豆现场据了解,目前乐至县种植大豆22.4万亩,是该县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大豆种植、采收一直是困扰大豆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实现,为破解这一瓶颈打开了缺口。“为了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确保粮食安全,我县积极探索大豆全程机械化的耕种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杨建文表示,下一步,乐至将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达到省工节本的效果,促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义 李晓菊11月17日一大早,乐至县劳动镇双龙村村民杨斌与邻居就在地里忙碌了起来,他们要趁着晴好天气,将大豆收回家。  “我家的五亩地都是采取的套种模式,先是大豆玉米套种,收了玉米后,就种上洋芋,现在收了大豆之后,就种上油菜,一年算下来,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杨斌高兴地说。村民收大豆(李晓菊 摄)  为切实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双龙村积极发动业主和村民,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采取“四统一五规范”高标准示范,大力推广“玉—豆—芋”套种模式。  “村里有727.6亩土地采用‘玉—豆—芋’套种模式,其中业主流转500余亩,村民自种200余亩,相比传统种植,采用该套种模式的村民户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双龙村副主任周智明说。  今年以来,乐至县积极响应省、市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安排部署,与省农科院共建大豆、玉米协同推广体系,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18万亩,在这种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玉—豆—芋”套种模式。  “玉米收获后种洋芋,大豆收获后种油菜,做到四季轮作土地不留闲,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再收一季洋芋和油菜的目标,充分保障了粮食安全,我们计划明年在全县进行示范推广。”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黄岗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2
一条条干净平整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 串联起了安岳乡村风景线;一栋栋别墅式小楼依山傍水而建,点缀在青山绿林中……这是安岳农村的美丽景象。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安岳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坚持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坚定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以良好生态扮靓乡村振兴底色。安岳县兴隆镇绿水青山碧连天(潘政吉/摄)    强产业乡村底色持续擦亮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扮靓田园乡村,是安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首个抓手。从安岳县城驱车前往林凤镇,满眼丘陵起伏,冲沟、平坝分布其中,目之所及,一片绿意盎然。汽车驶入新坝村地界,碧绿的玉带河、水磨河穿村而过,沿岸漫山遍野的柠檬林俨然一片绿色海洋,一个个诱人的柠檬青果挂满枝头,一栋栋别墅式的农家庭院坐落于柠檬林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全村发展的柠檬、青花椒、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面积已超1700亩,不仅扮靓了村庄,也成为村里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新坝村党总支书记向国庆高兴地说。“石羊河、玉带河纵贯全境,两岸分布有带状型平坝,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38.4%,自然风光旖旎。”林凤镇党委副书记邹刚介绍,林凤镇正按照“党建引领、基础先行、产业造血、文化铸魂、生态拌底”的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柠檬为主导,蔬菜、构树、青花椒为特色,传统粮食作物为补充的多元绿色产业种植体系,既促进了产业振兴,又实现了生态振兴。安岳县通贤镇三学村福润家庭农场绿色柠檬种植基地收获忙(潘政吉/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该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科学规划柠檬、红薯、青花椒、通贤柚等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培育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势能,引导农业发展,优先发展绿色、现代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粮经统筹模式,既让村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享受到生态红利,又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截至目前,全县柠檬种植48万亩、占全国的70%,年产量53万吨、占全国的70%;红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0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5万亩以上、年产量86万吨以上;水产养殖面积5.3万亩,年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安岳县金龙村5社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站点(潘政吉/摄)    治污水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安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第二个抓手。在石羊镇园门村的石羊污水处理厂,机器轰鸣,厂长杨韵之和当日管理员很是忙碌。从石羊场镇3条管道收集的生活污水流入处理厂,经调节、厌氧、协管沉淀、气浮、高效沉淀、深床过滤、紫外线消毒等多道工序处理,浑浊的污水变成了清水,再经出口渠排放到附近的石羊河。“全天能处理石羊场镇、学校、卫生院等地产生的2500立方米生活污水。”杨韵之介绍道。石羊镇环保工作人员蒋刚强说,截至目前,石羊镇辖区内的4处污水处理设施,能基本满足镇域内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改变了以往生活污水散乱排放的状况,削减了石羊河及涪江流域的污染负荷,提高了辖区流域的水质量,改善了辖区流域的水环境。“先后整合并投入2亿多元资金,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作为优化农村环境的重中之重予以统筹推进,成效明显。”资阳市安岳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县443个行政村中,334个行政村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75.4%,超额完成2022年70%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完成2023年7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全县47个600人以上的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已全面完成建设并投运;今年投入819万元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项目,已全面完成17个行政村的项目建设,并成功打造示范村2个。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持续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已实施污水处理的村庄的池塘、附近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通贤镇双鹅村党员志愿者和群众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志愿服务(潘政吉/摄)    抓综治农村面貌持续更新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促农村面貌换新颜,是安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第三个抓手。要实现农村生态振兴,持续更新农村面貌是关键。近年来,该县从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持续改善村庄生态环境面貌、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入手,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擦亮农村生态底色。其中,在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方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838.76吨,清理牛皮癣小广告4670处,清理沟渠塘水井等6582处,整理庭院42152户。在改善村庄生态环境面貌方面,经过综合治理的村庄彻底改变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漫天飞舞的“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村庄变得整洁卫生,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文化、龙台、乾龙等3个乡镇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燕桥、隆恩等25个行政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燕桥、卧佛等村还因村容整洁、气候独特,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重点抓好化肥农药减量、畜禽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限、建立工作台账,中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10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该县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领导、细化举措、落实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持久的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供稿:安岳县融媒体中心 黄建伟 潘政吉)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15
(记者 高杲)近日,资阳“农贷通”平台成功促成首批金融产品投放市场。截至10月31日,已达成交易161笔,包括银行涉农项目或个人贷款5笔,金额104万元;农村地区补充医疗保险153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雇主责任保险3笔,保额1.6亿元。  据悉,为完善资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资阳引入“农贷通”平台,推动建设集农业农村政策咨询、产权流转服务、融资供需对接、金融风险分担、信用信息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通农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批次金融产品的成功投放,为释放资阳农村地区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都农交所资阳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资阳“农贷通”平台将紧紧围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共营制等工作,结合资阳农业特色种养项目,发挥好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把金融产品注入农业农村,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