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严易程 文/图)5月正是阿坝州理县甜樱桃成熟的季节。5月14日,记者沿着317国道一路北上,在理县看见当地的甜樱桃长势喜人,树上早已挂满了饱满诱人的果实。国道两旁,一篮篮红亮亮的樱桃一字排开售卖,吸引了不少游客争相购买。装箱发往市场驻足汶川、理县、茂县三地甜樱桃的“起源地”——阿坝州理县通化乡,在理县甜樱桃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甜樱桃采摘及美食节现场,钢琴、小提琴与非遗乐器羌笛、口弦的演奏碰撞出了绚烂的艺术火花,悠扬的旋律飘荡在杂谷脑河谷两岸。不远处,理县樱李而美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边接打着订购电话,一边前往活动现场“领奖”。郭清文告诉记者:“一位深圳客户订了170斤甜樱桃,要抓紧将甜樱桃采摘、分拣、装箱,发往深圳。”在理县2023年甜樱桃质量品鉴比赛中,郭清文家因甜樱桃品质优良,被评为“良心果农”。领奖过后,郭清文又匆匆回到果园和家人采摘甜樱桃。“去年甜樱桃受气候影响,产量一度下滑,只有2000斤。今年天气好,产量翻了好几番,达到了7000余斤。”郭清文告诉记者,今年甜樱桃预计能够带来12万余元收入,他要趁着第一波甜樱桃陆续上市,抢抓时节,保障市场供应。理县地处高原气候、半干旱地带,当地肥沃优质的沙土非常适宜甜樱桃生长。“我们的红灯甜樱桃均产自海拔1400米-1800米,这里地处岷江上游,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土壤洁净......”在杂谷脑河谷畔的一个果园里,当地网络主播朱雨正向直播间里的粉丝们介绍着当地甜樱桃。据了解,1990年,理县开始引进红灯品种,后又引进美早、拉宾斯、先锋、早大果等二十多个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主要分布在通化、桃坪、薛城的干旱河谷及高半山地区,其产出的甜樱桃品质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理县甜樱桃逐渐形成了海拔1400米-1600米的精品生产区和海拔1600米-1800米的高半山优质生产区,上市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极大的市场优势。“2023年理县甜樱桃预计总产量为3700吨,总产值在1.66亿元左右,目前已经远销成都、上海等地。”理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理县甜樱桃种植面积达1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理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理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推进“林上精果、林下菌蔬、地下药材”的立体种植模式。累计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羊肚菌等特色果蔬2300余亩,重楼、赤芍等中药材种植20余亩,各类牲畜出栏保持在3000头以上,各类农产品产值超4200余万元。如今,特色农业的发展让理县驶入了乡村振兴“快车道”,甜樱桃更是“火”出了圈,“甜”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为当地百姓打开了一扇致富增收的大门。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5-16
(记者 严易程 文/图)5月14日,阿坝州理县首届甜樱桃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甜樱桃采摘节在理县通化乡举行。旨在促进甜樱桃产业发展,提高甜樱桃绿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活动现场评诚信果农、品生态美食、采摘甜樱桃……拉开了理县甜樱桃采摘季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评比活动是历年甜樱桃采摘活动的“必有项”。活动现场,由理县科学农业畜牧和水务局组织专家对通化乡参赛的甜樱桃种植户的果品进行现场评比,从果品的农残、大小、甜度、口感等方面进行层层评选,通化乡10余户甜樱桃种植户获得“诚信经营户”和“良心果农”的称号。据了解,理县甜樱桃种植于神秘北纬30度,海拔1400—1800m的杂谷脑河谷两岸,果实晶莹剔透、鲜艳诱人,口感、肉质、糖分也极佳,曾在2021年中国樱桃年会“全国樱桃评选”活动中,从全国各产区的甜樱桃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和优质樱桃奖。“当前,薛城、桃坪、通化等乡镇的甜樱桃已经开始陆续上市。”据介绍,理县甜樱桃的最佳采摘期是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理县甜樱桃逐渐形成了海拔1400-1600米的精品生产区和海拔1600-1800米的高半山优质生产区,成为了理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采摘现场2023年理县甜樱桃挂果面积达1万亩、预计总产量为3700吨,总产值在1.66亿元左右。理县甜樱桃采摘攻略5月中旬—6月上旬:桃坪镇、通化乡、薛城镇河谷地区;5月下旬—6月中旬:下孟乡、甘堡乡、杂谷脑镇、朴头镇,桃坪镇、通化乡、薛城镇高半山地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5
汶川甜樱桃口感美味、营养丰富、脆甜多汁深受大家的喜爱,每到初夏时节,到汶川采摘甜樱桃,赴一场“甜蜜之约”也是不少游客的不二选择,那么,汶川甜樱桃现在是否成熟了呢?汶川县甜樱桃最早成熟的绵虒镇三官庙村的樱桃已经陆续上市。甜樱桃成熟在绵虒镇三官庙村,树上的甜樱桃已经开始逐渐上色,少量甜樱桃已经成熟,果农们也在分批次地进行采摘。果农杨正强一家种植的有六七十棵甜樱桃,去年甜樱桃销售收入为3万余元。“我家的甜樱桃已经开始成熟了,欢迎大家来采摘……。”今年为了增加销售渠道,杨正强正在拍摄抖音,准备在线上销售。同时为了增加游客采摘乐趣,杨正强一家还在甜樱桃树下种满了土豆,游客们在采摘甜樱桃的同时还可以挖土豆,体验农耕乐趣。汶川县绵虒镇位于国道213旁,是汶川县甜樱桃成熟最早的地方,交通便利,是汶川甜樱桃采摘路线中的重要采摘区。“三官庙村共有甜樱桃300余亩,今年产量大概20万斤。采摘期将持续到六月份,欢迎大家来品尝。”绵虒镇三官庙村会计高建和说道。汶川的甜樱桃主要集中在县城附近威州镇、绵虒镇、灞州镇等地。主要采摘期为5月中旬至月底,由于不同地域海拔不同采摘期也不尽相同。目前正在少量的成熟上市,五月中旬将大量的上市。据了解,汶川从1990年引进甜樱桃品种试种,2000年起全县开始大面积推广,到现在已经大多成规模性种植。汶川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光照条件,让汶川甜樱桃在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土壤里生长,使得汶川的甜樱桃脆甜多汁,甘甜可口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供稿: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邵理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12
(记者 严易程 文/图)5月9日,走进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只见整洁热闹的街道和商铺,设施齐全的村民服务中心,整齐划一的藏式建筑和青山绿水耕地浑然一体,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往各户农家小院,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美丽乡村刷经寺镇只是红原县“三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以来,红原县围绕打造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家园目标,投入3.78亿元,完成了3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2个重点帮扶村抓点示范创建工作。今年,计划整合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专项、灾后重建等各类资金4.6亿元,着力打造刷经寺、龙日、麦洼、江茸、查尔玛5个“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乡镇。同时,计划投入1.2亿元,对这5个乡镇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管理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红原县以“三家园”抓点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用好用活“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这个重要载体,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不断促进红原县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按照“整乡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开花”思路,红原县聚焦阶段任务,瞄准特色、找准定位,把握关键点、排出优先序,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在推进抓点示范重心放在了产业培育上,不断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全产业链条,利用好现有的优质资源,以生态有效保护促进草畜平衡,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同时,坚持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整合乡村资源,建园区、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打造优势产业,形成抱团发展、连片振兴的良好局面,持续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不断优化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盘活绿色产业园物流区闲置资产,支持物流企业租赁集体经济铺面,作为城区收取件点,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产业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群众更向往。”红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标目标任务,狠抓执行落实,全力推进年度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见效,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全面乡村振兴见实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阿坝州建州70周年献礼。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0
(杨玉红 记者 严易程 文/图)5月8日,艳阳当空,阿坝州马尔康市马尔康镇查北村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村里的“嘉绒里”项目正加快推进。查北村位于马尔康市区内,紧挨阿坝州人民医院、阿坝州博物馆、马尔康中学,属典型的“城中村”。“以前这里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太差,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垃圾成灾,巷道狭窄、拥挤,还存在消防隐患。”马尔康镇副镇长龙军说,如今,发展改变已经成全镇全村的共识。改造后的街道改变脏乱差  全村大改造从阿坝州人民医院门口向阿坝州博物馆前行,便是查北村入口,一直向里直走约百米,右转就来到村庄。一路走来,楼里楼外,街道两边,整个查北村进入大建设期。“我们将完善化粪池、院坝硬化、给水管、排水管、挡土墙、场地绿化、电力缆线、休憩石凳等基础设施。”龙军说。来到一条巷子,台阶整齐,硬化路面平整,这里的整改已经初见成效。“可以,可以,可以。”72岁的藏族大爷泽斯登连连称赞,从小在本地长大的他给我们回忆了以前的场景——“晴天一路灰,雨天一地泥”。在整个建设中,受惠的还包括查北村村民。“我们的收入大多靠收租、打零工为主。”村民周晓荣说,以前整个环境脏乱差,房租价格一直很低,一晚20元的都有,长租一月也差不多就100元至200元。如今整体环境好了,房间差了就租不出去。为此,镇里村里也在积极想办法。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加码”,查北村集体经济也在“筑巢引凤”。来到一处民居2楼,房间改造已现雏形,3个独立单间被改成2个套房,新增了卫生间。这处被流转的70余间民宿和村入口的20间商铺,作为村集体经济也在提档升级。“这周星期三,我们将组织面向全社会招商,下个月将逐步营业。”龙军说。实施新项目  村庄换新颜“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而查北村的变化,得益于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背景下,马尔康市将查北村纳入“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实施“嘉绒里”项目。“所谓‘嘉绒里’,即保护和挖掘藏式村落民居建筑特色与嘉绒民族风情。”马尔康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查北村打造嘉绒民俗文化观光区、特色“农旅”展示区和梦回“嘉绒”康养体验区,并布局有餐饮、民宿、茶馆、酒吧、书屋等业态。沿着查北村街道一路走下去,村入口道路是商业区,村庄主街前段是嘉绒历史文化区,村中是手工非遗区、嘉绒美食区,村出口是民俗文化区、新时代文化区。在这里,可领略婆陵甲萨、莫斯都岩画、哈休遗址等著名景观,可了解四土起源、克莎民居、茶马古道文化、古道马帮、茶马互市、祥巴文化 、加绒锅庄,还可品尝传统嘉绒美食糌粑、酥油茶、烧馍馍。“我们的目的是塑造‘宽窄巷子’类型的美食街、文化街,将‘城中村’提升为‘城中景’。”马尔康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既可向游客展示藏族特色文化,打造成标志性旅游目的地,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马尔康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未来的查北村将成为嘉绒文化聚集展示的地方,将成为马尔康市区的休闲、餐饮、文化核心区域。据了解,“嘉绒里”项目总投资3805万元,分土建和文创两个部分。目前项目土建部分已完成项目工程量的90%,文创部分已完成项目工程量的60%,计划于今年6月30日前全面完工,7月举行“嘉绒里”开街仪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0
(周威 杨正红 侯明宏 伍雨楠 记者 严易程 文/图)最是一年春好处,又到莴笋收获时。“我们和成都一农业公司对接了,价格大概是一块六一斤。”这是5月8日,阿坝州金川县勒乌镇新开宗村党支部书记马发勇提着文件包,来到种植户周树辉家,了解错季莴笋生长情况并交流莴笋购销事宜时,记者所看到的一幕。交流莴笋购销一个上午,马发勇走访了6户人家,又到莴笋基地转了转,根据莴笋的长势,目测估算了一下产量,再次拨通了成都欢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话,交流了莴笋购销事宜。据了解,新开宗村是典型的高半山村寨,以前村民大都是以种植传统的玉米和土豆为主,附带散养十几只鸡和几头猪,满足自家的生活需求,增收途径主要靠外出务工。2020年,原新开村与云盘村合并为新开宗村,马发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开始“一肩挑”。面对乡村振兴实施的大好机遇,马发勇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回了外出务工的能人,并邀请老年乡贤,一起共谋出路。“要留住人得要让大家在家能够挣钱,在家挣钱就必须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成了马发勇带领村民干事创业的“关键词”。“加强支部建设,让党员冲在前,村民跟支部走,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完善村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做强原生态纯绿色的农业产品......”两年时间,新开宗村争取项目10个、资金1100余万元,完成通村道路沿线堡坎建设和黑色化建设20余公里,新建产业便道4公里,入户道路7公里,完成污水处理40余处,房屋功能性改造200余户,建成活动场所3处,成立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3家,实行“支部+合作社”“支部+致富带头人”“支部+种养大户”等产业模式,培育错季莴笋1000亩、优质羊肚菌20亩、肉牛养殖年出栏600余头、生猪养殖年出栏1000余头的多元发展产业格局,村民收入大幅提升,群众大踏步致富奔小康。在金川县像马发勇一样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全村实干奋斗的村党支部书记还有很多,比如,带领莫莫扎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的杨国华,实施“一社一品”让角木牛村登上央视“乡愁”栏目的何万秋,把八角塘村泥泞小路变成文化景观路带动乡村旅游增收的秦志刚,带领八字口村种植云杉每年带动农户增收1600余元的王茂军……马发勇(右)了解莴笋生长情况近年来,金川县紧扣“选准、育强、管好”三个环节,采取“一定、三推、五审、四诺”模式,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和选拔优秀青壮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大力实施“头雁能力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制定《金川县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作方案》,对取得学历提升的村干部县财政奖励1000元,激发学习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 《金川县村(社区)两委干部的管理办法(试行)》,将236名人员按照“一职一备”要求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库,进行动态管理,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引领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10
(杜康琴 容中木初 记者 严易程 文/图)“红玛瑙般的甜樱桃缀满枝头,在郁郁葱葱的树叶中若隐若现,公路两旁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甜樱桃,前来购买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这是5月6日,记者在阿坝州金川县安宁镇甘牛社见到的场景,更是一幅徐徐展开的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樱桃采摘“这个品种是‘红灯’,你们看一下,又甜又脆,这是‘先锋’……”樱桃果园里,甘牛社社长王玉勇一边采摘,一边介绍樱桃的品种、口感。“我们村的甜樱桃已经开始陆续采摘上市,且果粒大、口感好、色泽鲜艳,价格25到30元一斤,每天能销售300斤左右。”王玉勇说。此外,在甘牛社快递点上,果农们正麻利地挑选甜樱桃、称重、装箱。“我们社有一个微信群,基本上每天就在朋友圈、微信群宣传甜樱桃,每天都有人下单,根本不愁销路,成都、广东、西藏都在发货。”正在打包的黄光远告诉记者,快递员每天都会很早地从县城到甘牛社、独松乡卡拉塘村等地,把果农们早上采摘下来的新鲜甜樱桃邮寄到全国各地。甘牛社的甜樱桃不仅走出了“深山”,也留下了“回头客”。“我每年都要到甘牛社来买甜樱桃,今天买了接近100斤的樱桃,送给亲朋好友些尝个鲜。”前来购买甜樱桃的盛强说。近年来,甘牛社把樱桃种植作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产业,也成为了金川县远近闻名的甜樱桃产地。甘牛社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经济,也是推进金川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特色产业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也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甜樱桃“甜”出了幸福味道,也“种”出了乡村振兴富裕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9
(记者 严易程 文/图)阿坝州汶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北纬30度到32度之间,昼夜温差大,土壤碱性无污染,是甜樱桃栽种最适宜区域,是世界甜樱桃优质产区。岷江,蜿蜒穿行在川西大地。逆江而上,高山峡谷间,优质的甜樱桃正在不经意间映红整片峡谷。5月7日,在海拔1600米的山间,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的甜樱桃果园里,四川九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明清正在招呼着“樱桃助理”为甜樱桃“穿衣”。即将成熟的甜樱桃“我们看到的是正在为即将成熟的甜樱桃套袋,主要是防止甜樱桃发生裂口、防止果蝇、提高花青素含量。”刘明清说,5月底甜樱桃将达到品质最高的时候,当前共种植甜樱桃200余亩,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400万元。“通过‘高校+政府部门+企业’三方联动的模式,我们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科技支撑,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成立了公司技术服务队,探索出了‘专家教授+技术服务队+基地果农’科技梯度推广模式,打通了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刘明清告诉记者,提高果树座果率,田间标准化管理及技术掌握是关键。专家教授将科技传授给技术服务队,技术服务队负责将科技推广到基地和周边果农,目前公司技术服务队已经在甜樱桃种植技术支持上起到了辐射全县的作用。给甜樱桃套袋据了解,汶川县特色水果产业起步于1990年的甜樱桃种植。布瓦村因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出产的樱桃个头饱满、果香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2008年之后,借助汶川县全力恢复农业产业、建设“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布瓦村对已有产业进行了优化升级,引进新品种、淘汰旧品种,并科学规划果树种植区域,即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土地种植青红脆李,甜樱桃则种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地里,水果种植总规模达到4000余亩。站在布瓦村观景台上俯瞰,青红脆李、甜樱桃遍布高山峡谷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村里以前品种单一的甜樱桃已经更新到十余个品种,真正让‘小水果’成为了‘大产业’。”布瓦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权英说,水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务工,更是富了农户富了村。2022年,布瓦村先后被授予“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无忧花果山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作为汶川县曾经的高半山贫困村,布瓦村现在已成为了汶川县远近闻名的“水果第一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特色、优质高端、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特色产业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搭上新时代发展快车迎来了瓜果飘香“丰”景好的布瓦村,只是汶川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汶川县牢固树立“两山”理论,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做精做优甜樱桃、青红脆李为主的汶川特色水果产业。在探索中不断优化结构、丰富品种,目前已发展出甜樱桃、脆李子、猕猴桃、苹果、杏等10多种水果。随着季节的流转,春季的花团锦簇与秋季的硕果累累,已成为汶川乡村振兴的文旅资源和产业画卷。布瓦村一隅“当前,我们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了校企合作,形成了甜樱桃集成管理技术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标准化种植。”汶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预计汶川甜樱桃水果总产量将达到1万余吨,实现收益6亿元,真正让甜樱桃成为了老百姓的感恩果、致富果、幸福果,也真正实现了“小水果大产业、小水果大民生、小水果大增收”。特色产业发展让汶川人民尝到了甜头,一幅业兴、家和、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汶川铺展开来。截至目前,汶川全县特色小水果种植面积7.55万亩,年产量9.78万吨,销售收入10.97亿元。此外,汶川全力推动电商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新模式,先后培育了绿库食品、阳光净土、臻品藏地、信业电子、映秀小燕子等本土电商企业38家,各类微电商3000余户,有效助力了农特产品“走”出高原、“飞”出大山。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9
近年来,理县围绕“党建领县”工作思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劲动力,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理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理县始终把村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换届以后,全县71个村社100%实现“一肩挑”,村干部学历和年龄实现“一升一降”。该县制定《村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管理办法》,给村党组织书记定权责、立规范,让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换届以来,该县开展村支部书记筑魂培训班4期290余人,分批次组织69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赴浙江宁波、乐清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拓展视野,理清思路。打破身份壁垒,拓宽支部书记晋升渠道,鼓励有想法、有干劲的支部书记参加“五方面人员”考试,2021年以来1名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考试成为乡科级干部。出台乡村振兴“好办法”思路决定出路,理县通过定规范、抓帮扶、引人才三项举措,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思路,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出路。建立健全乡村组织振兴领导体系,制定《乡村组织振兴规划》,力争到2025年实现乡村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完善村党组织运行制度机制,编印《理县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手册》,从党务、村务、财务等方面分门别类明确工作程序,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该县持续选派100名优秀干部到脱贫村、重点村、后进村脱产蹲点开展驻村帮扶。紧扣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明确“四项任务”,进一步优化驻村帮扶工作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此外,理县还用活“硕博进阿坝”行动和“栽桐引凤”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深化与对口帮扶地人才共育共建力度,切实解决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和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优化青蓝工程、三实考核等管理机制,每年拿出10%左右的公务员招录计划用于选调生招录,名额向乡镇倾斜。搭建乡村振兴“大舞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理县为各类人才搭建了乡村振兴“大舞台”。创新谋划村社党支部书记“比武夺旗、扛旗夺冠”实践活动,通过书记抓、抓书记;书记比、比书记;书记超、超书记的工作举措,组织各村社比党建、比产业、比治理,实现各村社之间“比学赶超”,有效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以实绩说话,该县持续开展“赛业绩、比作风”活动,以正向考核激励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富有实效的作风比拼、能力比拼和思维比拼,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再建新功。创新开展“村企联亲、共促振兴”行动,22家驻县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22个村,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市场帮助联系村在产业发展、市场开拓、就业务工等各方面取得成效,助推乡村振兴。(供稿: 理县县委组织部 柯云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06
(记者 严易程 文/图)5月4日,记者从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间,汶川县累计接待游客共计32007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605.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93.44%和129.34%,接待游客较2019年“五一”假期增长三成。游人如织今年作为旅游重启元年,各地游客出行热情高涨。“五一”假期间,汶川县各景区游人如织、车水马龙,自驾游、乡村游、周边游等迅速升温,文旅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映秀震中遗址、“5·12”映秀震中纪念馆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家国情怀和红色文化的魅力。其中,映秀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汶川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打卡地。此外,自驾游、亲子游、家庭自助游等也渐渐成为主力,打卡乡村网红景点、采摘小樱桃、品尝农家美食、入住精品民宿等多样化乡村旅游体验颇受游客青睐。记者了解到,“五一”期间,汶川县各景区还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准备了一系列文娱活动。假期第一天,“我们的节日 礼赞劳动者”汶川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数字建设暨庆“五·一”汇报演出顺利开展;汶川县博物馆广场,11个异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阵,为游客们送上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吸引了900余人驻足观赏;“歌吟无忧花开·舞扬初夏即来”汶川县2023“庆五一 进景区”歌舞快闪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超萌的大熊猫人偶亮相,在各大景区上演“熊猫style”!并带来了有奖问答、诗词接龙、街头采访等精彩活动,为大家送出了一份份精美礼品。不仅如此,独具特色的“体HUI羌族.越燃越有趣”羌族传统体育运动体验互动活动,拔河、跳背篼、推杆……给游客带去了独一无二的假期体验。“五一”期间,汶川县各景区还纷纷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穿梭在景区宣传引导、咨询帮助、劝导疏导,让游客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汶川。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05
(汪子娟  记者 庄媛)4月27日,记者从松潘县委宣传部获悉,连日来,松潘县进安镇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8支春耕生产服务队,送政策、送技术,开展田间技术现场培训等,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的有序进行。松潘志愿服务进田间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当地的春耕备耕生产比其他地方稍晚一些。为保障春耕生产,进安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田间地头,通过宣传政策、指导农技、参与春耕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安大地呈现出一幅幅火热的春耕生产图。这些天,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进安镇西山村“两委”积极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青年志愿者成立春耕生产服务队,结合本村的实际农情,帮助当地村民群众有序投入春耕生产。西山村驻村队员还积极协调松潘县科农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行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农资供应,质量监督等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春耕备耕生产,消除耕地抛荒现象。西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吴佩燕说,这段时间,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春耕生产服务队,入户宣讲政策、答疑解惑,送政策、送技术上门,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8
(记者 严易程 文/图)黑水,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544米,最高海拔5286米,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巍峨。4月25日,记者在海拔约2500米的阿坝州黑水县西尔镇牙窝村看到,山清水秀之间,一群群藏香猪正在恣意奔跑,自由觅食,快乐生长。藏香猪正在觅食藏香猪,又名“人参猪”和“蕨麻猪”,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素有“高原之珍”之称。“啊啦啦……”在康朱的呼唤声中,一只只在丛林山间低头觅食的藏香猪,迈着四平八稳的脚步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聚。这样的场面,每天都会发生在牙窝村的深山里,而这一群群藏香猪的“主心骨”,正是黑水县康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康朱。康朱是土生土长的黑水人,藏香猪的养殖也让她成为了全村第一个吃上“螃蟹”的人。“曾经有过‘北漂’经历,也曾在广东一带摆地摊卖藏族用品。”2016年,嗅到商机的她经过多地调研后决定返乡创业,终于迈出了走向“创业者”的第一步。2017年,康朱在牙窝村建起了藏香猪生态养殖场,创办了康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藏香猪放养于山林间,常食用虫草、松茸、蕨麻等野生药材,因此其脂肪含量低,皮薄,肉质鲜美,品质上优于一般生猪。”康朱介绍,从2017年创办康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至今,合作社已经从最初的400余头藏香猪发展到了现在的1500余头。“现在合作社的猪肉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同时,我们也打造了自己的藏香猪品牌,着力在有民族特色的熏肉腊肉、腊肠、手撕猪肉等深加工产品上发力,让藏香猪‘走出高原’。”谈起未来发展,康朱表示,后续将打造电商平台,把合作社的藏香猪品牌打出去,实现产品“走出去”、商家“看进来”。据了解,藏香猪是黑水县重点畜牧产业,得益于自然资源禀赋,且拥有优质水源,让牙窝村成为了最适宜养殖藏香猪的地区。如今,藏香猪养殖为牙窝村的农牧民们蹚出了“金路子”,也让村民们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赶上了通往小康大道上的“快班车”。2022年,康朱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出栏藏香猪900头,并积极发展深加工,加工出品藏香猪腊肉、腊排、香肠等,不仅提升了藏香猪肉风味,延长产品保质期,更灵活拓展了藏香猪肉制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方式,年销售额达到了100余万元。“我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500余人,主要在北京、上海、成都、青海等地从事服务行业。近年来,黑水县人民政府在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同时,积极扶持本地特色农业,藏香猪、黑水凤尾鸡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黑水县西尔镇党委副书记杨梅告诉记者,机遇之下,像康朱一样的“创青”也越来越多。木日窝村一隅夏拉雪山脚下——木日窝村。黑水县志众凤尾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何金正在“招呼”着他的“致富鸡”。2014年,黑水县开始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中药材。“返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种植中药材。”说起创业史,何金坦言,中药材价值虽高,但种植周期长,需要5-6年才能迎来收获。“成熟周期短,综合效益高的产业有没有?”黑水凤尾鸡的出现,给何金带来了答案。“创业之初我一共种植300余亩中药材,确定养殖黑水凤尾鸡后,2016年开始引进30只鸡进行‘种养循环’。”随着不断深入学习,何金探索出了试养黑水凤尾鸡的道路,因此也从一个“创青”转变成为了“奋青”。2017年初存栏量200余只,2018年存栏量500余只,2022年存栏量4000余只......种养循环模式之下,凤尾鸡的养殖也让何金尝到了“甜头”。“去年凤尾鸡为我带来了40余万元的收入。”何金说,凤尾鸡主要采用原生态散养模式,相比普通鸡,养殖周期长,采用全生态放养,“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目前已成为了营养高、口感好、味道佳、人气旺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更是供不应求。黑水县凤尾鸡据了解,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当前黑水县人民政府已启动黑水县凤尾鸡县级产业园区培育建设项目,全力发展生态种养殖多元化产业,助力形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共建的发展新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合作社也将继续做好‘草药经济+特色养殖’文章,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借势搭上生态农特产品销售‘顺风车’,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助推黑水凤尾鸡‘出山入城’。”对未来的发展,何金信心满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黑水县立足区位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保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成片”的发展思路,加强农企合作扩大规模,着力提升养殖效益,加快色湾藏香猪、黑水中蜂、凤尾鸡园区建设。同时,紧跟市场动态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取得了黑水凤尾鸡、黑水中蜂蜜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色湾藏香猪国家保护产品认证。如今的黑水县,乡村振兴美如画,人民幸福安居乐业,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7
(郭宏 记者 严易程 文/图)近日,阿坝州理县通化乡三岔村种植的“小棚”羊肚菌喜获丰收。全村种植的150余亩羊肚菌,迎来一朵朵菌菇破土而出,撑起群众“致富伞”。 羊肚菌丰收“今年我家种了2亩羊肚菌,而且都生得很好,亩产能够达到五六百斤,平均每亩收入能达到15000-20000元。”种植户马兴强说。据了解,受市场影响,此前三岔村羊肚菌销售得并不理想,因此在今年羊肚菌出来之初,驻村工作队便思考如何帮助群众拓展羊肚菌销路。卖得出去仅仅是第一步,卖得好、群众能赚到钱才是最终目的。“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我们决定采用新媒体+三农+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思路,帮助群众搭建起一座稳定、长期、可靠的销售平台。”驻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通过总结羊肚菌的食用好处、烹饪方式,拍摄了羊肚菌种植环境、采摘过程,并通过小视频形式将羊肚菌推广到互联网平台,一时间咨询和购买羊肚菌的顾客络绎不绝。此外,还专门定制了精美羊肚菌包装盒,积极申报相关资格认证,赋予其礼品属性,为本村羊肚菌走向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山沟沟里种出了羊肚菌,找到了致富路子。理县领导干部也纷纷化身“推销员”,在朋友圈、微信群中大力推销羊肚菌,使得山区特产畅销全省。羊肚菌长势喜人驻村工作队从引入优质收购企业,到组建羊肚菌销售微信群,实现了企业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同时鼓励村里的年轻人自主销售羊肚菌,并与快递公司、“网红”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快递上门收货,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增强了自身“造血”能力,打通了群众自主销售羊肚菌的渠道。今年,三岔村羊肚菌畅销全国,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短短20天共计帮助群众销售新鲜羊肚菌10000余斤,助农增收60万元,实现了羊肚菌的多元化销售,也实现了羊肚菌在三岔村种出来即能赚钱的目标任务,致富路越走越宽,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7
(记者 杜杰)4月22日,星期六,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前来瞻仰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的游客络绎不绝。  “有培训的时候人更多。”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管理处副处长车华祥说,这里是长征精神现场教学培训的点位之一。  松潘不仅有“红军长征纪念总碑”“沙窝会议会址”等红色资源,也是岷江和涪江发源地、茶马互市集散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独特的多元文化交融,勾勒出别具一格的旅游新图景,让松潘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中有了更多的底气。非遗技艺陆续“复活”  调制颜料,持笔勾勒……4月13日,在松潘古城一家皮具店内,汪孝凌专心绘制皮具作品。她身后的货架上,传统马具、藏式曲玛带、皮具装饰画等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古松潘草地皮具制作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涉及60余道纯手工技艺。如今,汪孝凌所传承的藏族手工皮制品制作技艺(松州汪氏皮具制作技艺),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与古松潘草地皮具制作一起融入松潘旅游市场的,还有松潘国家级非遗项目羌族多声部民歌、省级非遗项目回族花灯舞等。特别是每年花灯节期间,当地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手拿五彩缤纷的花灯,展示传统花灯舞,让游客充分领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灯之乡”的魅力。  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过程中,松潘县持续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发挥民俗文化优势,做好69个具有松潘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不断增强文旅融合的“软实力”。  “今年,我们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大唐松州·瓮城传奇》将再次上演。”松潘县文体旅局产业发展股干部李德琦举例说。立足资源推出新场景  每天清晨6点过,松潘古城内的牛肉市场便热闹起来。高峰期,这里每天可宰杀牦牛200头。除了生鲜牛肉,这里还有很多卖虫草、贝母的摊位。整个市场烟火气十足,仿佛茶马古道场景再现,引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松潘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当年,各路商贾往来于松潘县西街,用骡马运来粮食、盐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又运出当地出产的毛皮、茶叶、药材等。  如今,这种“茶马互市”街景正在松潘重现——立足历史文化资源,松潘不断推出新的场景业态。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的德吉梅朵风情街,藏居、老墙、以茶易马等场景被一 一还原,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松潘还充分发挥江源文化优势,设立岷江源“江源文化”展示区,打造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岷江源科普馆。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裸眼3D技术沉浸式领略松潘美景,感受人文与自然相协调的江河源头圣地文化氛围。  当前,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名录”的松潘,正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全力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助力增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27
(王鑫 记者 杜杰)4月23日,在九寨沟县黑河镇绕蜡村,金棚子葡萄种植基地里的葡萄藤已经发出嫩芽,种植户忙着浇水、抹芽,精心照管。  这批葡萄来自千里之外的浙江省。黑河镇党委副书记马海生说,几年前,该镇依托对口支援九寨沟的浙江省嘉善县,引进了巨峰、阳光玫瑰等市场认可度高且具有价格优势的鲜食葡萄品种,但当地村民对葡萄种植很陌生,一开始都不太敢种。  为了让村民放心,黑河镇成功争取浙江对口支援资金280万元,绕蜡村党员带头,建立起党支部试验示范田;2019年,九寨沟县和嘉善县合作共建的58亩标准化种植大棚也建设完成;对口支援工作队还定期邀请种植专家来地里开设“田间课堂”,为种植户提供专业指导。  受地形、气候影响,这些葡萄在国庆节前后才进入成熟期,凭借“错季”“优质”吸引了不少外地采购商。如今,葡萄已经成为绕蜡村种植户致富的重要依托。  绕蜡村的葡萄,是九寨沟县当前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例子之一。“九寨沟县耕地面积小而散,我们正努力让产业变得小而精、小而特,突出品质、品牌、供销等优势。”九寨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朱国成介绍,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脆李、葡萄、甜樱桃、人参等特色主导产业,全县种植脆红李、西梅李和檇李7300亩,种植甜樱桃3075亩、葡萄5100亩、苹果670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4-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颜月月 何珍妮办事需要法律咨询,纠纷需要矛盾调解,案件需要法律援助……这些法律服务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茂县切实践行法治为民服务宗旨,聚焦群众法律需求,紧盯关键环节,打造基层法治服务新模式,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通法律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茂县已在全县11个镇司法所均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08个,实现工作站全覆盖。每个站室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等法律服务,让群众享受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使法律援助真正走进基层、深入村(社区),“直通”千家万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4-25
“今年,我们村作为,全州‘三家园’建设示范村,按照规划,全村坚持艺术乡创为引领,围绕微农业微园区集群、微民宿集群、新创客集群三大集群发展,重点实施庭院环境提升,特色花卉种植、标杆民宿打造,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打造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区。”汶川县水磨凤凰村今年被确定为全州“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示范点,村党支部书记张学林介绍,为全力推动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园”建设目标,村两委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让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在美化环境、发展集体产业的同时,村民也能有部分经济收入。俯瞰凤凰村一角这些天正是岷江百合、金丝皇菊、玫瑰等花卉栽种的时节,在凤凰村,村民都集中起来,大家平整土地、施肥刨土、栽种花卉苗木各自忙碌开来。今年、凤凰村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山林田间休闲度假场所,形成以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科普研学、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美丽乡村。“我们以花为主题,内含水磨庄园、悠哉山居、凤凰村标杆民宿为代表特色酒店民宿,已经成为游客游玩、观赏、打卡拍照的集中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凤凰村副主任钟配林介绍,未来全村以农林旅融合发展为途径,实行“山间花香,溪流潺潺,密林点点”的空间种植,注重生长周期的四季无缝衔接,打造集中观花期大地景观和相关体验活动,营造全季全景花海风光。逐渐形成“民俗+观光+农林业”相融合的特色产业形成一镇一村、一村一品。“我们村的环境建设越来越好,今后来这里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今年我也扩大了柴火鸡的接待规模,现在能接纳130余人用餐,自己也养了300只土鸡,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了。”村民吴代群家柴火鸡生意一直不错,看着全村正在打造“三家园”,她也决定扩大柴火鸡的规模,新建了六口土灶用于接待更多游客。凤凰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示范目标,按照规划先行,着力实施“五美行动”扎实推进 “三家园”工程建设,以产业布局、基础提升、风貌改造等项目建设,将示范村建成绿水青山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的宜居乡村。未来一个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凤凰村将展翅翱翔。(供稿: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伍排勇 欧阳漆)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4-24
(刘燚 索朗仁青 刘小义 记者 严易程 文/图)4月17日-21日,2023年阿坝州乡村振兴青年就业创业赋能培训开班仪式在壤塘县中壤塘创业园举行。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优势特点,通过现场观摩、聆听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专题培训,吸引了不少创业青年到壤塘学习、投资兴业。开班仪式现场据了解,壤塘是2023年阿坝州乡村振兴青年就业创业赋能培训活动第二站。此次培训,将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交流探讨、互动答疑等方式,围绕人力资源、税务、电商发展等创业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授课。此外,学员们还走进壤塘县非遗超市、壤塘县电商服务中心、蒲西乡斯跃武村民宿,从壤塘集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中汲取创业就业灵感和思路,并前往壤塘县格桑梅朵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石里乡森工记忆博物馆、宗科乡日斯满巴爱国实践教育基地等进行观摩。“我从事非物质文化艺术唐卡专业,壤塘非遗传习创业园的创业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参训学员、红原县唐卡非遗传承人额日多吉在进行现场观摩后分享道。“希望通过年轻创客朋友在壤塘的所想、所见、所感、所获带回自己的家乡,从而让更多的人宣传壤塘,了解壤塘,走进壤塘!”壤塘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秉持“以培训聚资源、以培训强服务、以培训增交流、以培训促成长”的理念,在观摩学习外,还在课余时间安排了创业沙龙、青年交友、雅集晚会等其他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培训方式,让青年朋友们收获知识、达成合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3
4月20日,一场春雨过后,袅袅炊烟里,生长在山野田间的李树绵延数里,像画卷般铺展于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南庄村。不远处,种植大户王润清正在自家果园里察看羌脆李的长势。南庄村俯瞰茂县县城王润清是土生土长的南庄村人,羌脆李的种植也让他尝到了“甜头”。“往年我们的羌脆李价格不高,自去年开始修建大棚进行棚养以后,羌脆李品质得到了提升,销售价格也翻了一番。”王润清说,他家一共种植羌脆李20余亩,去年年收入达到60万元。“相比过去,果品优质商品率提高10%至15%,羌脆李商品率达95%。”果树种植专家张润林告诉记者,南庄村的羌脆李凭着口感好、甜度高,远销贵州等地,就连果树苗也成为了“抢手货”。专家指导据了解,南庄村是茂县水果、蔬菜主产区之一,重点发展以羌脆李为主的优质水果,并兼顾特色,适度发展苹果、甜樱桃等优势特色品种。截至目前,已建成“茂县李”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350亩,成功培育了南庄村“茂县李”产业基地地理标志产品1个。同样,靠农业生产吃上“致富饭”的还有赤不苏镇赤不苏村。这里,地处于岷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是羌区羌文化遗存最完整的村之一。赤不苏村全貌“当前全村有耕地面积接近2000亩,以前由于村里种植的苹果品质低、口感差,导致了苹果销量上不去。直到2019年开始,村里引进瑞雪、富士系列苹果进行试种,目前村里的苹果已远销省外和成都一带。”赤不苏村党委书记王成龙说,除水果种植以外,村里在“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下,把一块地掰成三块种,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茂县是阿坝州的农业大县。据了解,为摸索总结全县农业种植方式,茂县于2022年在赤不苏村率先推出了“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即果+粮+菜立体种植模式。“我们通过推行‘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把一块地掰成三块种,因地制宜、因时因季多轮套种粮食、果蔬,届时全县的耕地面积也是翻了一番。”茂县科农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力基介绍,该复合种植模式,不仅解决了耕地少、产量小、产值低等问题,还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持续增收,确保了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最大化用好土地资源,平均亩产达到年收入2.5万元,年平均亩产值从过去1.3万元,增加到去年2.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耕地少、产值低现状,实现了增粮、增产、增效益三重目标。”赤不苏镇党委书记陈良军表示,当前,茂县正通过建设发展赤不苏河谷特色农业园区,打造赤不苏原生态羌文化园旅游景区。赤不苏镇也将立足羌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羌文化内涵,建设更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羌乡魅力新村。南庄村、赤不苏村只是茂县助力“天府粮仓”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跨越的一个缩影。复合种植自去年以来,茂县通过把一块耕地做成三块耕地,全县土地产值将实现明显增长。预计到2025年,茂县将基本实现“三个一亩”模式全县农户全覆盖,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2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104元,具有“茂县味道”的“5+2”特色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川西北生态农业示范地”。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3
(泽郎初 记者 庄媛)谷雨时节,正是蔬菜种植的黄金时节。在平均海拔2900米的阿坝州黑水县扎窝镇高山蔬菜种植基地里,眼下村民们正抢抓时机,积极开展蔬菜种植作业,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抢抓时机种植蔬菜4月20日,在扎窝镇俄窝村高半山蔬菜基地,伴随着机械的转动声,一台开沟机向前缓慢驶过,松软的土壤上被均匀地开出一道道深达30厘米左右的地沟。技术员鲁平告诉记者:“使用开沟机,一天即可完成约二十亩地的开沟工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为今年的蔬菜种植和农业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远处田地里,村民们头戴草帽,在基地里紧张的作业,一片一片土地在不断翻新,一块块农田盖上了“被子”,一眼望去,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田间施肥、铺膜的群众忙不亦乐乎。“这个膜要拉均匀,不要拉太紧,盖膜的时候尽量不要漏气……”在种植基地,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高级农艺师从整地、放苗、水肥等每个环节,耐心仔细地为村民们教授种植技术。“每天我从家里出发,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达种植基地,不仅每天有120元的工资,每月还有固定工资1000元,并且年底可以分红。”当地村民俄木妹说。在务工挣钱的同时,她还在努力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等到时机成熟自己也打算在家发展种植业,提高家庭收入。去年该基地承包商黑水县睿禾亮农业有限公司看准了扎窝镇海拔适宜、光照充足,日照长的地理优势,在俄窝村流转土地200余亩,种上了荷兰豆、红菜苔等生态蔬菜,在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基地务工人员的精心管护下,获得了大丰收,种植的生态蔬菜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还远销到了内地。初尝种植荷兰豆的甜头后,对种植生态蔬菜充满了信心,今年该公司又在该村流转了980亩土地,在基地种植了豌豆、叶类菜等20多种蔬菜。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还计划通过订单种植,标准示范的模式,扩展基地规模,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吸引更多当地农户通过参与蔬菜种植获得收益。扎窝镇副镇长王付寿告诉记者,近年来,扎窝镇立足当地优厚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地理条件,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模式,全面推进农作物种植机械化,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型,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吸引农业科技公司入驻,全力打造高标准的粮食、蔬菜轮种示范基地,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周边群众致富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2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