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崔前东 费定才)为加快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发展壮大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9月13日,沐川县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班开班。副县长姜华参加开班仪式。培训会现场高素质农民培育首批开班的有茶艺师班、种植班。茶艺师培训班在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班,来自县内的茶叶企业、家庭农场业主、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等50名茶艺爱好者开展为期15天的技能培训。由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技能考评师、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乐山中心负责人吴雨隆等担任培训老师,学员将系统学习中国茶文化史、茶礼仪、各大类茶叶的性能和茶叶的鉴赏等基本知识,重点进行紫茶、绿茶、花茶的冲泡技艺,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将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牛郎坪茶叶现代农业公园沐川是全省2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是传统的老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茶文化深厚,素有“茶乡”之美誉,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2.5万亩,年产茶1.89吨。建成全省唯一的“四川省茶树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先后选育出4个省级茶树良种和“四川紫嫣”珍稀茶树品种。茶艺师培育旨在培养一批中级茶艺师,挖掘发扬茶文化、传播茶知识,推广我县茶品牌,提升我县优质茶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助推全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茶艺演示据了解,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共投入资金200万元,除茶艺班外,还将分期分批开设种植班、养殖班、制茶班等,今年计划培训448人。高素质农民培育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按照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培育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发展壮大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经纪人,促进农村人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供给型向需求型、技能型向复合型转变,带动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4
(记者 史晓露)9月11日,记者从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获悉,近日,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公布了第四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生产生活遗产类)”称号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优秀作品奖”的获得者名单。  根据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四川省第四届农村手工艺大师(生产生活遗产类)评选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四川省第四届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办法》,经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定,决定授予李明生等44人为第四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生产生活遗产类)”称号;刘玲杰等19人的作品获得第四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优秀作品奖”。他们分别来自手工画类、雕塑类、陶艺类、金属工艺类、刺绣染织类、编织类、茶艺类、传统美食类。  农村手工艺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评选活动,鼓励农村手工艺匠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打造文化特色浓、产品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4
(乐林峰 记者 刘春华)9月13日,四川省首届农民工服务周活动暨第二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四川省决赛在资阳市举行。决赛的两个一等奖,分别由来自乐山市犍为县的“兔老板”罗凤英和资阳市安岳县的“红薯妹”黄晓艳斩获。她们将和另外3名二等奖获得者一起,代表四川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第二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  “共有22个返乡创业项目参加了今天的决赛。”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21个市(州)选拔推荐,大赛组委会资格审核,最终遴选出22个创业项目参加四川省决赛。  这些项目中,既有乡村风味浓郁的传统农业项目,也有技术前沿的科技类项目,涵盖了农业种植养殖、生态环保、文旅康养、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多个领域,极具代表性和成长潜力,是全省各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代表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决赛采取“6+3+1”模式,各参赛项目通过6分钟PPT路演,对项目基本情况、优势特色、核心竞争力进行集中推介。推介结束后,评委点评3分钟,现场打分1分钟。通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大赛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中,罗凤英带来的“金博恒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黄晓艳带来的“红薯魅·富民经”项目摘得四川省决赛一等奖。  “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了很多机会,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有可为。”罗凤英和黄晓艳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认为乡村振兴给返乡创业带来了更多机遇。  “通过返乡创业,我把小兔子做成了大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带动乡亲们致富增收。”2018年返乡创业的罗凤英如今建有21栋标准化、自动化养殖车间,商品兔年出栏量已达到200万只。目前已注册了“兔公馆”等6个商标,从“一产”到“三产”全面涉入,带动了300多家养殖户就业创业,去年营收达到8000多万元。  “去年,我获得了乡村人才金奖,红薯产业功不可没。小小红薯,在乡村振兴中必有用武之地。”黄晓艳返乡创业的项目是种红薯。“现在我的红薯已经卖到了俄罗斯、迪拜等国家和地区。”黄晓艳自豪地说,她的红薯不愁销路,每年客户都是提前下订单,她再根据订单来决定种植面积。现在,她正在扩大种植规模、兴建配套加工厂房。“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产值达到20亿元。”  “四川农民工返创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容量和社会价值,对于当地农民工就业创业具有示范作用,项目经营模式清晰度高,未来发展可期。”国家创业咨询师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决赛评审首席专家刘岩认为,举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创业者创业水平,通过创业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杜铠兵  怎样的乡村,可以修出绕村“四环”路?怎样的乡村,可以以桑为海,织帆起航?又是怎样的乡村,可以把绿叶子做成“金名片”,让游人于茶香与茶乡之间流连?  宜宾高县,一个因山川险峻而以“高”字命名的地方。打开一张高县地形图,山地、丘陵在槽坝之间高高隆起,营造出起伏连绵的山川之美。而同时,打开一张高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图,蜀南桑海、蜀山茶海、大雁岭、红岩山乡村振兴示范区自成一景,休闲农业的阵线正在崛起。  “来这里休闲放松,完全没有旅途奔波之苦,只像是走进了自家后花园。”对于游客而言,高县休闲农业之“高”,恰在于其平易可近。而对于高县而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以丘区休闲农业高地之势崛起的背后,则蕴含着自下而上的发展逻辑。来复镇茶园。基础坚实 底色正是一抹生态绿  不管是漫步于高县蜀南桑海,还是穿行于蜀山茶海,涌入眼前的总是一个字——绿。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天独厚的特色产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我们发展休闲农业的坚实基础。”9月9日,高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股长李光军介绍,茶叶、蚕桑正是高县的特色优势产业。32.9万亩茶园、23.1万亩桑园,为高县大地涂上了浓墨重彩的生态底色。  在蜀南桑海范围内的嘉乐镇,每到周末,这里就成了人们休闲避暑的周边游胜地。观光桑海之间,漫步天蚕湖畔,人们纷纷前来体验“把酒话桑麻”的诗意田园。  “为了守护游客心中的‘桃花源’,我们真把工作做到了细枝末节。”嘉乐镇副镇长李璘伶所说的“细枝末节 ”并不只是一个比喻。当地家家户户种桑养蚕,每亩效益可达万元以上,而大量的桑枝等蚕桑剩余物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破坏生态。“我们正在大力推进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加工桑枝食用菌、颗粒燃料、桑枝板材等,实现蚕桑剩余物资源化利用。”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离不开农业产业这一本底。高县地形起伏,气候温润,以“早、绿、新”为特质的高县茶、历史悠久的蚕桑产业得天独厚。在此基础上,加快农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传统优质特色产业正在延展出更多的可能性。流米寺。高屋建瓴 园区引领乡村新场景  “我们这样一个原来的省定贫困村,现在修起了‘四环’观光环线。”来复镇大屋村党总支书记马六生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家乡的变化从何开始,他心里十分清楚:“还是得益于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走进同样位于大雁岭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早白尖集团“中国红茶第一庄园”,户外茶山萦绕,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点缀其间。而走进室内,一块硕大的电子屏上,实时监控、环境数据、水肥监测等数字农业系统一应俱全。  目前,在宜宾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这里正在积极创建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利用“产业园区+A级景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三重身份,以标准化茶园种植为基础、茶叶精深加工为拓展、文旅体验为特色,“蜀山茶海”正在实现茶马古道上的创新。  “大屋村‘两委’有一个小目标,要实现外来常住人口突破1000人。”地处丘区地带,而马六生的底气从何而来?  从位于大屋村的云峰养老公寓,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答案。依托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屋村抢抓休闲康养、农旅融合的机遇,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前来度假游玩,创造了全新的消费场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初秋时节,茶园渐渐进入修剪、除杂的休憩状态,正在为来年的春茶生长做着准备。而此时,仍有源源不断的人潮涌进大雁岭。“研学体验、自然教育等新业态的火热,让这里一年四季充满活力。”来复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李兵说。天蚕湖。开放花园 乡村成为城市会客厅  在高县北部的胜天镇,有一个关于流米寺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寺里有一个天然流米洞,每日流米,僧人多,流米也多,但只能够僧众膳食,不多不少。后来,一个贪心的和尚将石窟凿大,想多取一些米,不料流米洞却断流了。  “虽然只是一个缥缈的民间传说,倒也给我们不少启迪。”在胜天镇工作人员何波看来,其中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高县红岩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因独特的红土地丹霞地貌而得名,区内3500亩连片流米李、15000亩林竹和连片的桫椤海成为周边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于是,该示范区以旅游引领为发展定位,通过农旅融合、景村一体,打造旅游引领示范区,成为惬意的“城市后花园”。  “李花白、菜花黄。这里靠近宜宾市区,每年春季鲜花盛开,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流米李是当地自主选育的特色品种,不仅口感出众,并且观赏价值突出。“我们正在尝试进行品种改良,来延长它的花期,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到这里独特的乡村美景。”胜天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代元刚说。  从南到北,蜀南桑海、蜀山茶海,以大雁岭、红岩山为重要支撑的旅游主导型现代农业园区,构建起高县现代农业的整体布局。自下而上,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基础、园区建设引领发展、品牌助推农旅融合,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中国蚕桑之乡”等靓丽名片的丘区县高县,正在以休闲农业新高地的姿态强势崛起。(图片由高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杨倩  蓝天白云下,连绵的青山绿树环绕着一湾碧水,池塘边鲜花绿草簇拥着一个优雅的生态休闲农庄。  “这儿环境太好了,我们非常喜欢。”9月10日,从成都来简阳办事的侯先生提竿钓起一条黄辣丁,很是开心。他是从美团上搜到简阳市青龙镇联合村稻花香里,直接驱车过来的。他表示以后还会带朋友过来玩。  像稻花香里这样的品质休闲农庄不断涌现,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和网红打卡地,正是简阳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东进发展机遇,围绕特色小镇、川西林盘、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转型增效的结果。网友来稻花香里打卡。产业作支撑 催生品质休闲农庄  让侯先生一行开心垂钓、品茗吃饭的地方,曾经是田埂杂草丛生的冬水田。  “2014年几个大学生来流转土地养殖小龙虾,通过土地集中就把鱼塘扩大、产业发展起来了。”在联合村党总支副书记彭永看来,产业的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为稻花香里的引入创造了条件。  精心设计建造的稻花香里,屋顶覆盖着一层绿草,显得非常生态,同周边的青山绿水协调相融。接待中心给人的感觉很温馨,设施现代,里面有豪包、包间、茶室和大厅,可以办席上百桌。“当地人办宴席一律8.8折。我们的柴火鸡和烧烤很受消费者欢迎,周末、节假日来都要提前几天预订。”经理傅俊凤快人快语。  投资人承包了附近的几个大池塘统一进行打造,在田埂上铺上细砂和石板,两边种满了鲜花。放眼池塘,只见一簇簇直立的水草和水面层层叠叠的莲花,营造了有利于小龙虾和鱼生长的良好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赏心悦目的垂钓休闲场所。  接待中心一边是一个大草坪,用来举办时下流行的草坪婚礼,另一边是花园餐厅,实木架上白帷飘拂,四周花朵吐蕊,肥大的黄蜂在花叶间飞来爬去。旁边是儿童乐园和泡泡屋,里面蹦蹦云是孩子们喜欢的项目,泡泡屋是年轻人追逐的时尚,晚上可以躺在里面看星星,尽享乡村浪漫。  对于联合村来说,这也是一个双赢的项目——闲置的老办公室被盘活,折资70万元作为集体资产入股,前三年每年保底分红1.2万元,以后按5%股份占比分红,增加了集体收入。在里面务工的当地农民,月工资保底2000元,加班还有奖金。  “环境更美,周末节假日来玩的人也多,这里变得更漂亮、热闹了。”这是联合村六组吴必均大爷最大的感受,对稻花香里的到来他非常欢迎,“他们在路上种花,修休闲亭和卫生间,游客和我们都很方便。周末游客多,我们还可以顺便卖一些土特产。”品质休闲农庄稻花香里。山庄作龙头 引领云龙产业发展  云龙作为简阳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农业镇,春来油菜花开,大地像一幅绚烂的风景画,桃花盛开仿佛一抹彩霞染红了山峦。这里规范、规模种植的一万多亩以胭脂脆桃为主的早熟良种桃,花开果熟时节,都会吸引来大量的游客。  在该镇庄元社区二组,由在外做生意的简阳人回乡投资运营的云湖湾山庄,规模惊人:有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用餐的餐厅、60余个住宿房间、可容纳近两百人的会议室,还有大茶室、包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为了让客人玩得高兴,业主承包了山庄前面两个大鱼塘和背后40多亩胭脂脆桃,而周边的产业发展也起到了休闲配套的作用,“从这里散步1.5公里就到了镇上,场镇口种植了一大片樱桃。再走1公里,就是千佛寺和AAA级林盘景区千佛桃源,附近还有高堰水库,周围种有草莓、金秋砂糖桔等。山庄开业游客到来,也促进了产业发展。”庄元社区干部李莉介绍。  由于地方大,接待能力强,山庄还承办了弹弓大赛,负责接待的张容花很是自豪,“这次比赛全国各地来了五百多人,大家在这里交流、比赛,玩得非常开心,很多人都说我们这里环境好、住宿好、美食也多,以后节假日还来。”附近的居民办宴席,还有战友聚会、同学聚会、公司团建、家庭聚会等,都愿意安排到这里来。  池塘里游着生态鱼,桃林里走着跑山鸡,菜地里生长着不打农药、只用农家肥的蔬菜……简阳市里请来的大厨,通过一双妙手把这些变成了一道道美味。  翻开菜谱,云龙水酥、藤椒鱼、凉拌鲫鱼等让人口水直流。“云龙水酥是云龙的一道原创美食,是简阳餐饮九绝之一,还入选了简阳市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水酥,我们的藤椒鱼味道好,也是非常出名的。还有柴火鸡,用的就是自己养的跑山鸡,不仅味道好,还很实惠。天气凉了,我们还搞篝火晚会、烤全羊等。每年从正月到腊月,什么团拜会、同学会等,每天都是爆满。”张容花介绍。  为了增强客人的休闲体验感和互动,山庄在4月赏桃花的时候,让客人看花选树,以每株99元进行认养。这样等5月果子成熟,客人又可以过来采果游玩。下一步,山庄准备在桃园里增设一些游客喜欢的休闲项目。父母带领孩子体验垂钓。打造新热点 休闲农业提档升级  盘点2020年简阳休闲农业,成绩喜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80个,接待游客34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1.75 亿元。据简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简阳打造出了禾丰镇丙灵村、平泉街道“家风荷乡”荷桥村3A级精品林盘区、青龙镇稻花香里生态农庄等休闲农业旅游新热点,初步形成“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型”“观花赏果采摘体验型”“民俗文化生态型”等旅游产品体系。  按照产业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简阳积极打造美丽休闲乡村和农业主题公园,加速推进休闲农业品牌化、产业化、信息化进程,玉龙山庄游玩项目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家风荷乡”荷桥林盘获评成都市乡村振兴“十佳林盘”。  聚焦优质粮油、简州大耳羊、简阳晚白桃、晚熟柑橘、优质生猪、特色水产、优质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简阳围绕环简乡村休闲度假带、乡村振兴示范环线发展休闲农业,平泉街道葡萄园、东溪街道百果园、禾丰镇桃花园等初见成效。通过创新运用“旅游+”“生态+”“互联网+”等模式,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简阳餐饮九绝、简阳晚白桃等的推广。  以打造“魅力天府 休闲简阳”旅游形象为核心,简阳开展“踏青郊游季”“采摘品尝季”等系列宣传,推出羊肉美食文化节、桃花节、樱桃节、胭脂脆桃采摘、葡萄采摘等活动,设计赏花、品果、美食、休闲等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多元融合创造性开展“一季一节”“一乡一节”等活动,不断提高简阳休闲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勇 杜铠兵  秋来谷黄果香,震撼人心的丰收景象在广袤的蜀乡大地接力上演。同时,随着中秋、国庆假期脚步的临近,周边乡村游正在进入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假期计划。  “在明月村体验完乡村民宿,得知现在正是猕猴桃成熟的时节,立马就奔向果园来了。”在9月11日的蒲江猕猴桃节上,记者遇见了从湖南来四川旅游的张先生一家,“在蒲江县猕猴桃国际公园里,我们可以散步拍照,孩子可以体验农耕文化,老人还能采摘新鲜的猕猴桃,各得其乐!”  我省作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发源地,发展态势喜人。数据显示,我省休闲农业年产值最高时达到1605亿元,全国排名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蒲江县明月村、绵竹市年画村、长宁县永江村等45个村先后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不少村还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产品特征,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满足人们玩和调节心情的目的,已成为城乡互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了梳理我省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亮点特色,多角度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剖析,描绘休闲农业立体画像,9月13日,记者采访了休闲农业领域相关专家。竹林中休闲好惬意。发源于斯 全国休闲农业第一大省  从最初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徐家大院开先河开办农家乐,再到成都红砂村打造出“五朵金花”、雅安推出山水上里古镇、西昌推出“乡村八景”、广安推出华山黄花梨度假村、乐山推出天福观光茶园等项目,我省早期闻名在外的乡村旅游招牌应接不暇。据此,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联盟副主席、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会长程琳认为,我省是我国休闲农业当之无愧的发源地。  程琳告诉记者,我省依靠农业产业丰富、田园风光旖旎、乡土文化浓郁、地域特色明显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顺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四川农业响亮的一张名片。  一段时间以来,李子柒、丁真等乡村“网红”的持续走红,再次将四川独具特色的乡村美景和文化展现在年轻群体眼前。“这个现象意味着,人们期待一个带着乡愁、充满诗意的乡村,也就是艺术化的乡村。”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认为,随着乡村文化振兴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乡村艺术化正带领我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走向又一个高潮。  回顾我省休闲农业发展历程,早在2012年,四川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此后,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产业新业态纳入支持范畴等一系列举措,休闲农业在蜀乡大地遍地开花。  “四川也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第一大省。”据四川旅游学院彭华博士介绍,截至2019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发展到4.2万家、接待游客4.4亿人次、年经营收入1605亿元,带动了全省1500多万农民就业。美丽的梯田稻黄农业景观。差异发展 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近年来,在“旅游热”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休闲农业迅猛发展,在做大乡村旅游市场的同时,盲目发展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开始显现。“走到哪个乡村都一样”“商业气息太重”等感受,让诸多游客“望村兴叹”。  “因地制宜、全域推进、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总体布局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程琳说道,我省休闲农业坚持走差异化道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发展区。  以高原风光、藏羌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优势亮点的川西北高原休闲农业发展区,以山区生态优势和革命老区为优势亮点的川东北山区休闲农业发展区,以川南田园风光和独特地域文化为优势亮点的川南丘区休闲农业发展区,立足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浓厚民族风情的攀西干热河谷区休闲农业发展区,共同构筑起我省休闲农业差异化发展的整体格局。  “自然山水、艺术田园、农耕体验、诗意栖居。”据董进智介绍,四川乡村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由文创走向艺术化的蒲江县明月村、把农业做成景观的汉源花海果乡、展示工艺之美的郫都区战旗乡村十八坊、被诗歌点燃的都江堰市七里诗乡,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四川大地上落笔显现出来。转型升级 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我省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彭华认为,农业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脱离、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脱离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休闲农业需要搬掉的“绊脚石”。  3月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意见》中要求,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景区和重点村;推进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培育省级农业主题公园和休闲农庄;发展森林康养、田园养生、乡村民宿、中医院旅游、会展博览等新产业、新业态。  四川休闲农业如何推陈出新?程琳认为,我省休闲农业下一步应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再造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而对于具体怎么做,彭华这样建议:一是夯实一产基础,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二是做强二产配套,开发绿色健康、高品质的农产品,梳理休闲农业的特色与核心吸引物;三是联动三产服务,打破部门和政策壁垒,加强行业协作,开发品质旅游产品;四是融入文化灵魂,挖掘乡村文化赋能特色产业,通过农文旅融合激活农村高质量发展动力。  对此,董进智也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应当顺应乡村发展潮流,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艺术化发展的新路子。”(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学懿 摄金秋时节,桂圆飘香。9月11日至12日,以“酒城之心 幸福江阳”为主题的泸州市江阳区第七届张坝桂圆文化旅游节在张坝桂圆林举行。  近年来,江阳区立足独特的生态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近期成功进入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公示名单。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接待游客达698.8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71.26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9月11日,记者从四川省第五届农村手工艺大师(乡村美食大师)”评选活动新闻通气会获悉,本届评选活动即日起正式启动,将评选乡村美食类的手工艺大师50名。新闻通气会现场  据介绍,第五届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聚焦乡村美食类生产生活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点发掘乡村美食大师,计划评选乡村美食类的手工艺大师50名,其中,在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一批)》的传承人名单中产生30名以上乡村美食类手工艺大师。  在参评条件方面,包括热衷于乡村美食的传承与保护、从事传统美食制作 3 年以上、掌握独特技艺、技术精湛、采用本地食材、坚持古法制作、带领周边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等多方面。评选时间在今年10月。  据介绍,省乡村旅游协会将对评选出的农村手工艺大师授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乡村美食大师)”称号。此外,还享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手工艺大师的代表性技艺优先进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优先进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传承人名单;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手工艺大师;优先推荐农村手工艺大师参与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评选活动;经自愿申请,农村手工艺大师可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同等享受培训、服务和资金扶持政策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4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宋森林)金秋时节,笔者应邀与四川省阆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红军烈士纪念园相关负责人一道驱车前往阆中古城的东北大门望垭镇,这里地处阆(中)仪(陇)巴(中)三县市交界之处,特别是乡境内的护垭场,一条街道阆中、巴中各半边,在这50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居住着1.6万余秦巴儿女,这里山岳连绵,群峰叠起,谷狭沟深,溪流穿越。这里距县城较为偏远,多彩的山,秀丽的水,旖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吸引了邻近县市游人商贾进入望垭口护垭场,既揽胜景,又行商贸,四通八达的交通,结束了这里“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秘境历史,新一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要将望垭带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的新时代。蕴量厚重的红色人文资源1932年12月下旬,总指挥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经陕南、越巴山,翻秦岭,进入川北地区,一举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春,红军在通南巴协助地方建党建政,发动并领导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砸碎了千年铁锁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时紧邻通南巴的阆中人民心潮澎湃,激情涌动,急切期盼红军早日到来,在阆中的土地上,到处流传着盼望红军的歌谣“隔河望见柳树青,穷人天天盼红军,红军哥儿早早来,穷苦兄弟早翻身。”又有人唱到:“土豪劣绅莫要夸,红军已到通南巴,土豪劣绅莫逞强,红军快到老观场。”同时,在阆中的各级地下党组织积极向红军传递情报,组织群众准备迎接红军的到来。1933年6月20日(阴历历五月二十八日),红十一师一部(即后来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四团,在师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由巴中渔溪场出发,进入阆中东北边境的门户之地三庙场,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直插“峰占观”(今峰占乡所在地),一路抵达鹤峰寺(今鹤峰乡所在地),于平头寨与国民党军阀李家裕的一个团和地方民团马少卿部相持。平头寨距鹤峰寺5里,距阆中县城65公里,寨呈三角形座落于高山梁的主峰之上,三面均为悬崖峭壁,涧深无底,从来为土匪盘踞,易守难攻,只有东寨门一条延伸六十华里的山脊,沿狮子、护垭一直到仪陇的木老、张公和巴中尹家。平头寨寨门寨墙均为巨石砌成,寨高而坚。寨门外是一天很陡的山梁,犹如刀背,背上仅有一条尺余宽的梯道至垭口,垭口紧连鹤峰山,上鹤峰山仅有一条在悬崖峭壁间凿成的二百余级陡而窄的石梯——石曲子,这里又是通往护垭、望垭的必经之地。8月1日政委李先念下达了消灭平头寨之敌的命令,红军避开正面进攻,采取巧取偷袭,迂回战术消灭敌人,于8月17日拂晓一举攻下山寨,拔掉了红军西进道路上的一颗钉子,为进军阆中打开了通衢。随即进入到阆中狮子坪、千佛场、护垭场、望垭口。并将望垭乡的办公地点设在护垭场的老戏楼处,由红军战士及警卫守护,望垭乡管理金子、狮子、鹤峰、三庙等地,下辖15个保。隶属于设置在巴中恩阳河的中共仪阆县委管辖。1933年8月红军进入望垭,配合仪阆县苏维埃政府于阆中东南边建立部分乡村苏维埃政权,望垭境内成立了三个苏维埃,即:“望垭乡苏维埃”,设望垭场,属仪阆县第十一区管辖,主席:陈照林。“护垭乡苏维埃”,设护垭场,属仪阆县第十二区管辖,编为第九乡苏维埃,主席:汤立明。“盖寺乡苏维埃”,设盖寺观,属仪阆县第十二区管辖,编为第六乡苏维埃,(主席不祥)。望垭在当时地理区位十分重要,一个乡内设三个苏维埃政权在当时的川陕省都不多见,川陕省苏维埃下设的仪阆县苏维埃,县委地址在巴中恩阳河下街大店,辖三庙乡、望垭乡、护垭乡、盖寺乡、凉水乡、马鞍乡、金城乡、磨叉河(今共和乡)。1933年9月,仪阆县苏维埃撤销,望垭、护垭、盖寺均属阆南县管辖。红军进入阆中境内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苏区、保卫革命胜利成果、维护地方治安秩序的需要,积极建立地方武装组织,首先是组建赤卫队,其编制以县建团,以区建营,以乡建连,以村建排、班,阆南县当时参加赤卫队的工农群众达一万余人。其次是组建游击队,其主要任务是配合赤卫队、少先队、童子团搜山剿匪,以县建总队,区建大队,乡建中队,村建分队。再则是组建地方常备武装组织独立团(营),按团营连排班建制排列。1933年7月,二老千片区的老观独立营正式建立,望垭、护垭均属该营统一指挥,在保卫苏区和配合红军攻打老君山的战斗中,功劳显著,红军撤离阆中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长征时,独立营干部战士全部编入了红军。红军进入阆中将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扩大红军队伍,壮大革命力量,消灭地主武装。1933年10月至12月,在阆中苏区内,普遍开展了扩大红军运动。“扩红”的主要方法是广泛宣传动员、自觉自愿、不勉强、不强迫、严格区分于国民党抓壮丁。设立参军报名登记站,通过政治审查和体检目测,组织入伍。通过优待红军家属,解决参军人员后顾之忧,安安心心入伍当兵。在扩红运动中,望垭、护垭当时有500多人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宋烈、徐思富、杨挺新等人从此走上了从戎之路。1933年6月,望垭人杨朝东(后改名方明),在红军经过盖寺扩红时参了军,这些望垭儿女随着红军第三次撤离望垭时,渡江西进,走过雪山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和全国各大战场,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冲锋陷阵,浴血奋战,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大多数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革命烈士统计资料,望垭护垭革命烈士达276人,其中红军烈士262人,志愿军烈士10人,解放军烈士4人,流落失散红军52人。建国后在全国各地任职离休的望垭老红军12人,在乡老红军5人。其中宋烈将军成为望垭人的骄傲。1933年参加红军,后来任红四方面军独立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建国后人河南省公安厅厅长,监察署署长,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由豫西经开封到郑州,宋烈接到密令后,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主席的安全,对保密工作和保卫工作作了周密部署,保证了毛主席视察期间的绝对安全,受到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的高度赞扬。望垭人杨朝东(亦名方明),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入党,任中共恩阳县委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在政协辽宁省委常委、副主席任上离休。护垭何忠义为上校,望垭陈东为少校,望垭涂兴凯(原名涂必权)为少校,望垭袁学邦为上校,望垭涂兴凯为中校。这些人都从望垭这块红土地走出去,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走过来,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望垭可谓地灵人杰。星罗棋布的红色文化景区景点望垭成为阆中红色文化旅游的独立片区,她与三庙鹤峰峰占连片成为阆中东大门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望垭——护垭——石曲子——鹤峰——峰占——三庙——红庙河——盖寺——望垭,沿着当年红军活动路线和战斗遗址,形成一条闭合的红色文化旅游环线,望垭盖寺再与巴中恩阳仪阆县苏维埃、老观苏维埃、阆南县苏维埃连成一条红色文化旅游大环线,望垭成为了金三一角。由此可见,望垭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大有可为。望垭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座落在望垭镇政府后山“太阳坡”的“红军烈士纪念碑”为中心,现在的纪念碑于上世纪90年代修建,碑高10米,宽2米,厚1米,纪念碑呈方形,砖混结构,正面和背面均刻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紧傍纪念碑的是一段长廊,近30米长,柱梁框架已形成。纪念碑凝聚着宋烈老将军的期望,配套以红军故事长廊、英烈墙形成望垭红色文化的典型地标。将军故里游客中心。紧邻纪念碑景区,依托宋烈将军故居,开发将军广场、将军雕像、游客活动场所、乡土特产品陈展中心、将军生前事迹展示、遗存遗物等形成望垭的集散地。盖寺苏维埃陈列馆。盖寺,一座留有大唐时期的文化痕迹,现存抬梁穿斗清代建筑的名胜古迹,她座落于以寺为“界(盖)”的阆中仪陇交界处,曾经的红军宿营地,为阆仪巴军事要塞,这里留下的两条红军石刻标语,至今还留下一个迷,左联:“刘湘、杨森、田颂尧、刘存厚是卖国贼,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杀工农的凶手,工农群££££££££这般狗强盗军阀(£为风化不可辨认字迹),红六军二十七师政治部制”。右联:“愿来缴枪过来的官兵都接受苏维埃政府与赤区的欢迎,他们多半不愿意回家!红六军二十七师政治部。”这两条标语在目前阆中发现的红军石刻标语中内容最长,字数最多的标语。它位于望垭镇洛城寨村13社的盖寺内大殿下走廊的檐墙下。仔细研究,令人十分惊奇的是标语落款:“红六军二十七师政治部制”。红六军何时到过阆中?查红六军历史,前后有五支红六军部队番号,一是1929年东江地区赤卫队合编的红六军;二是1930年12月东江和闽西红军改编的红六军;三是1929年7月长阳地区自卫团和地方保卫团合编为红六军;四是1930年1月,江西红军独立团与湘赣游击队,赤卫队合编为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毛泽覃任政治部主任,1930年7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五是1927年9月洪湖地区成立的红六军,这些红六军都是在不长时间内或撤销或改编。根本没有转战到阆中的历史记载。根据红军进入阆中相关资料,“1933年6月,红九军、红三十军、红三十一军进入嘉陵江以东广大区域”。1935年3月,红九军(许世友)攻破阆中城,红三十三军进住阆中(红三十三军系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改编而成)。根据望垭籍老红军袁学邦回忆录《红军时期的有线电通信情况》记载:“1933年2-3月间,我参加红四方面军总队电话队,部队驻旺昌坝。”“红四方面军的5个军,红四、九、三十、三十一这四个军每个军都有电话队,只有红三十三军是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编成的,人数少,机构小,武器装备等条件也差,没有成立电话队,每次行动都是由总部电话队向该军架线。”由此可见,红六军根本不属于红四方面军5个军的序列,进入阆中地区的都是红四方面军,没有从湘赣过来的红六军,望垭盖寺留下的红六军石刻标语至今留存,从何而来呢?尚待考证。盖寺在望垭打造红色小镇中,地理位置呈一定区位优势,在此建立了一个基层政权,打造一个“盖寺苏维埃陈列馆”大有可为。护垭红军办公点遗址。1933年红军第一次进入阆中,望垭乡办公地点设在护垭场“老戏楼”处,有警卫守护,当时管辖现在的金子、狮子、鹤峰、三庙一带、共设15个保,分别确定人员负责,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征粮食、建立苏维埃政府、扩军等工作,由于有一个团左右的人员驻扎,当时还在护垭场“水红庙”包上借农户的垫席搭建临时办公点,宋烈、徐思富、杨挺新等望垭男儿就是从这里参加红军,踏上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奔赴各大战场的从戎之路。红军战斗遗址。望垭境内有记载和传说的红军战斗遗址众多,蒲家嘴、思大寨、三宝山等地均有战斗痕迹,血战涂家嘴,血染红庙河等战场遗址。其中红庙河红军在此遭到白军血腥惨杀多人,而且悬尸示众,甚为惨烈,极具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红色景点。红军连体松,红军栓马桩,传说红军总指挥徐向前曾经拴马的石柱。红色文旅资源开发构想望垭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迎合于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形势发展需要,根据红色文化固有属性和特点,结合望垭优势和特色,须以“四个一”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普及知晓度,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建设一个主题公园。范围以现在“太阳坡”纪念碑长廊向北至宋烈故里“将军文化广场”。建设内容为一座碑:维修装饰现有的红军烈士纪念碑;一面墙:在碑体北侧新建红军烈士纪念墙,将望垭、护垭276名革命和红军烈士的姓名镌刻成榜,配之以缅怀纪念献花的平台,一条廊:即现行框架长廊,改造装饰为“红军廊”,展示以雕刻、图画、故事等;一广场:将军广场,将军塑像,故居遗存遗物,配套游客中心、群众文化娱乐设施、餐饮民俗健身锻炼等功能,为望垭场和游客的瞻仰纪念和娱乐休闲中心。打造一座红色展馆。在盖寺新建“望垭苏维埃陈列馆”,将原望垭、护垭、盖寺三个红军时期基层苏维埃政权15个保(村),以沙盘图画、文字、照片、蜡像、声光等集中成馆展现,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纲领文件等制作影印件、红军标语、器具等实物和图片展示。此馆建成将弥补阆中红色苏维埃基层政权集中展示的空白。编撰一套宣传资料。一本书:《红军在望垭》,以事件、人物、传说、红色故事等。一张卡:将实体遗址、景区景点风光、土特产、民俗饮食等制作折叠彩页卡,一套LED宣传片,“两微一抖”微视频、H5等多种方式宣传。与家属配合为宋烈将军著书立说,宣传家乡望垭。保护一批红色地标。凡在望垭境内红色文化遗迹,必须埋竖标识标牌,拍摄地形地貌、山水风光图片、护垭场、思大寨三宝山、涂家嘴、红庙河、红军连体松、栓马桩等等,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将众多景点串珠成景区,使望垭红色文化发扬光大,成为阆中东北部璀璨明珠。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3
(记者 庞玉宇 文/图)9月11日,在泸县潮河镇宴美冷链物流园区,伴随着开场舞《节日的翅膀》,泸县潮河镇第十届金秋龙眼节正式开幕,线上直播同步启动。开幕现场活动现场,除了有精彩的文艺表演、互动游戏、吃龙眼比赛、有奖竞答等项目,还设置了龙眼趣味主题互动拍照打卡点、龙眼产品展销区。与往年的龙眼节不一样,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启动线上直播,让广大网友在直播中全程“云享”潮河金秋龙眼节。当天上午,吸引了80多万网友参与到潮河镇金秋龙眼节线上直播活动。果农打包龙眼据悉,潮河镇在龙眼加工、产品研发、农旅结合等三产融合发展方面下功夫。实施高换嫁接改良品种,先后培育泸丰、蜀冠、石硖、宝石1号等优良优势品种10余种,龙眼种植面积达3.8万亩;不断完善储存、加工、冷冻等环节配套设施,以龙眼为原材料,开发了干龙眼、龙眼肉、龙眼酒、龙眼蜜、龙眼酵素等系列龙眼产品,通过展销活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形式远销外地;打造了20余公里龙眼农旅融合生态长廊。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13
 宜宾市屏山县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积极宣传书楼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树立书楼桂圆农特产品品牌,有效巩固屏山县脱贫成果,2021年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2021年屏山县第七届书楼桂圆采摘节将于9月10日在屏山县书楼镇砚池举行。据了解,本届桂圆采摘节除了丰富的开幕式文艺演出外还将邀请书楼镇领导介绍书楼镇的人文资源、农特产品桂圆。同时从十二道地方美食中评选出十道具有书楼镇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菜后期进行授牌并品鉴平夷长官司官府菜。截至2020年,屏山县书楼镇在宝宁、辣子、书院、西村、沙坝、碾米等7个村沿江村发展龙眼10000余亩,其中70%以上已投产,2020年产量20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产品远销福建、浙江等大中城市;品种主要有早、中熟品种泸丰(宝宁1号)、储良、蜀冠、沙坝1号等,也有少量晚熟品种立冬本作为延长市场供货期。2021年估计大约产量120吨,均价估计20000元一吨。( 屏山县宇客文旅 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0
(熊燕飞 屈小玲 记者 程海英)“我们身边那么普通的竹片,在我们手中变成艺术品,身价陡增。”“纳溪满山的翠竹就是家乡人民的金山银山啊!”学员们的竹雕作品    “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绘画作品,让我更想回农村了。”“纳溪人民,生活在画卷里,生活很滋润。”9月7日,纳溪区诗书画院2021年美术公益培训班学员结业作品展和笔会交流画卷上,一幅幅围绕“乡村振兴有我”为主题的竹雕和国画作品精彩纷呈,展现出现代农村新风貌,参观者们赞口不绝,学员们成就感爆棚。纳溪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潘浩与师生们交流    据了解,纳溪区诗书画院近年来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植养地方文化,通过公益培训培养诗书画人才, 助力纳溪乡村振兴,服务纳溪文化积极作为。2021年美术公益培训班是该院第5期美术公益培训班,采取夜校+网校的形式,学习了花鸟画、人物画和竹雕。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竹雕艺术课,备受学员们喜爱。这是因为纳溪区森林覆盖率达56.5% ,是“中国特色竹乡”“四川省现代林业强县”,有丰富的竹资源,需要更多人才去利用和扩展竹资源的价值。纳溪区诗书画院公益培训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合纳溪区林竹产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培养和储备人才,助力纳溪乡村振兴。结业典礼上,学员们感恩纳溪区政协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为他们搭建了学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家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学习、探讨、成长,掌握了更多的技法,开阔了眼界,提升了鉴赏能力。纳溪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诗书画院名誉院长潘浩与学员们亲切交流,鼓励学员们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传承和弘扬纳溪竹雕等非遗项目中宣传纳溪展示纳溪,为纳溪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区政协副主席、诗书画院院长马晖等政协领导参加了笔会交流活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0
(记者 王琳黎)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千亩梨园内的梨花读·乡村图书馆引人瞩目:三层玻璃房搭配木质屋顶,既融合了现代艺术设计,又充满乡村野趣。以“乡村图书馆+乡村展示馆+乡村社交地+文化艺术基地+网红打卡点”为整体定位,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文化共享空间。今年初建成开放后,乡村图书馆便成了市民游客喜爱的文化“打卡地”。梨花读·乡村图书馆内部,现代艺术设计感十足。图片由彭州市委社治委提供从远处眺望,梨花读·乡村图书馆错落的造型,仿若落于梨园中的鸟巢。整座建筑运用茅草、麻绳、木梁等元素,颇具乡野气息。走进图书馆内部,500多平方米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一层以乡村记忆、特色文化展示为主,通过老物件、老照片等物品的陈列,回顾熙玉村发展史,打造沉浸式乡村展览馆和村民文化活动场地。二、三层则植入网红元素,设置手工刺绣工坊、烘焙工坊、创意工坊等文创空间,以及水吧、咖啡吧等,营造有质感、有温度、有灵魂的社区美学空间。“可满足在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功能共享、情感共融。”熙玉村相关负责人说。从建设到运营,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贯穿始终。记者了解到,图书馆修建之初,周边环境是村民共同出资出力打造的,修建了栈道,修整了梨园;建成后,图书馆融合学习培训、创新创业、科普教育、亲子活动等多种功能,成为全村群众共享的多元化体验空间。建成开放后,图书馆成为熙玉村重要的文化地标,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的光顾。熙玉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熙玉村大力发展酥梨、脱骨李产业,全村栽植林果近万亩,从赏花、采摘到农旅结合发展,实现了农村向景区转变。打造乡村图书馆意在提升带动生活、旅游环境品质,展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之美。目前,熙玉村采用“政府引导+集体经济参与+专业公司运营”的模式,并推出“葛村长”系列农创产品,汇集本地农产品20余类,包装产品近80种,打造村级文化品牌。自今年初对外试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提升了熙玉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10
闻乐 (图片由乐山市文广旅局提供)9月3日,第八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四川国际旅博会”)在乐山开幕。同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将镜头聚焦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揭开“乐山大佛脚下烟火人间”的幸福夜生活,展示乐山“佛国仙山”的韵味、人间烟火的幸福、书香之城的雅致和山清水秀的美轮美奂,引发全网200多万人次关注。  次日,首届乐山国际自驾游营地节在乐山63号自驾车营地启程,汽车趣味运动会、星空音乐会、帐篷露营之夜等活动,掀起乐山自驾游新热潮。近年来,乐山加快推动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类似的“文旅新潮”在市场复苏中不断涌现,不断创新的旅游业态让乐山一次次“出圈”。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乐山年接待游客达到707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40亿元,突破1000亿元大关,与“十二五”末相比,游客总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了翻番,文旅经济总量仅次于成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开局之年,旅游复苏势头强,业态活力满。旅游已成为当前乐山鲜明的城市特色、突出的产业重头戏、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乐山文化旅游发展后劲十足。峨眉山金顶扩大旅游“朋友圈” 挖掘资源潜力,助力市场复苏  管窥四川国际旅博会,乐山文旅复苏的势头可见一斑。  “从一块简单的水泥地,到眼前数十种乐山元素的创新组合呈现,团队不分昼夜地用了近10天。”第八届四川国际旅博会乐山主题馆设计团队有关负责人说,乐山主题馆里,具有特色的古法造纸、夹江年画、印染技艺、上中顺特色街区等文旅元素都囊括其中,就是想向全球游客展示一个多彩乐山。  创新呈现的乐山主题馆,是乐山文旅恢复的缩影。该馆提炼了乐山三江汇流、峨眉山、乐山佛教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元素,突出山为骨、水为脉、文为魂的理念,地面上以三江汇流为元素贯穿整个展馆,在介绍乐山文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展示“乐山有戏”“乐山味道”“乐游嘉学”三个区域文旅品牌,以此引导乐山文旅新消费。  此次四川国际旅博会传来好消息,乐山7件特色旅游商品在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分获2金2银3铜奖,其中“峨眉雪芽—观山阅海”和“夜游三江—嘉州气泡酥”两件商品荣获大赛金奖。对乐山而言,特色旅游商品一路走来收获满满。乐山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之前,乐山坚持“严保护”与“活利用”相结合,开发出“大佛印象”“峨眉记忆”“峨边彝绣”等非遗文创产品300余个,连续4年承办“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累计斩获7金10银6铜,居全省第一。  借着文旅市场复苏的强劲势头,不止特色旅游商品,乐山文旅产品在不同领域都有收获。今年“五一”小长假,乐山全市5天累计接待游客250.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39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2.63%和25.4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乐山开发出“名人故居”“致敬英雄”“三线探秘”等5条红色旅游线路,郭沫若故居、丁佑君烈士纪念馆、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等6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成为热门“打卡地”。为扩大旅游“朋友圈”,乐山以“川滇国家级旅游风景道大渡河文旅产业带”建设为纽带,整合犍为桫椤湖、沐川竹海、沙湾美女峰等优质资源,新推出犍为世界茉莉博览园、沙湾沫若戏剧小镇等文旅新产品,基本构建起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的市内特色旅游线路。  为让传统景区“老树开新花”,乐山加快推进峨眉山、黑竹沟、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犍为文庙、罗城古镇(二期工程)、金口河大瓦山等国家A级旅游景区升级改造,“两核两圈两带九组团”旅游产品空间布局逐步完善,“两核独秀”向“全域风景”转变。  与此同时,全市新推出《儒在犍为》《美神·甘嫫阿妞》《沫若少年》等剧目,初步构建起文化演艺产品集群,新创现代川剧《神秘的国宝》、话剧《美味人生》等优秀剧目由展演剧向常驻剧发展。自2020年8月演出活动恢复以来,全市剧场接待观众达16.5万人次。激发游客“消费力”巧用传统元素,活化业态更新  “游山零距离‘抱’佛脚,游水仰观大佛全貌,不同的角度可以拍出不同风格的美照。”9月5日,重庆游客聂文珍结束乐山大佛游船体验后,感叹10年前来乐山只能走路看大佛,10年后再来,可以随时登上游船在江面仰观全貌,还能吃到“网红”冷饮“宝塔雪糕”,乐山旅游带给她太多惊喜,接下来她准备前往上中顺特色街区开启“逛吃”之旅。  聂文珍提到的不同角度看大佛,其实是乐山实施“立体礼佛”工程的一部分。近年来,乐山推进“山上礼佛、水上观佛、岛上拜佛”,推进乌尤坝禅修小镇、佛光水上栈道等项目,启动凤洲岛生态搬迁、花湖湾就日峰改造等工程,逐步恢复“凌云九峰、峰各有寺”胜景。围绕“景点变景区”,推进景区南游客中心、大佛文化广场等扩容提质项目,景区进入度、通畅度、舒适度明显改善,乐山大佛景区获评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化利用最佳案例”。  业态创新,老旧街区也要“活起来”。聂文珍口中的上中顺特色街区,是修复盘活顺城街、上河街等乐山城区老街资源,融入商贸、文创、美食、购物等业态后,形成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上中顺特色文化街区,打造出“乐山味道”沉浸式多媒体城市体验中心、非遗传习馆、茶香书局等文旅新场景,成为游客喜欢的“打卡地”。同时,全面提升峨眉易镇、张公桥等美食街区品质,完成苏稽古镇一期建设,与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形成“30分钟文旅交通圈”。  丰富体验,还要让夜间经济“火起来”。以“丹青山水,禅意城市”为主题,乐山打造“夜游三江”“夜游凌云山”“夜游古城”三大夜游名片,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手段将佛、城、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半城山水半城绿”的独特景观。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连续举办八届四川国际旅博会、四届茶博会、两届药博会、五届峨眉山音乐节、两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国际马拉松等节会赛事活动,每年吸引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嘉宾来乐山参展参赛参加活动。  业态活力值上升,让游客远来近悦。“围绕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住宿体验,我们还培育了千里走单骑、三江悦、椿上林居等主题‘酒店群’‘民宿区’。”乐山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五一”假期,全市重点酒店、精品民宿平均入住率分别达81.27%、87.73%,在夜间经济的拉动下,中心城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019年的1.7天提升至目前的2.8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09
(缪静 记者 陈家明)“创则创成”——铮铮誓言犹在回响。三年时间,自贡市大安区举全区之力、聚社会之能,深入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努力绘就大美大安画卷。近日,自贡市大安区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摘获这块新时代县域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大安区迎来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历史机遇,县域经济发展再添新抓手和新动能。资料图片培塑享誉国内外的县域旅游品牌“快来看看,有你的家乡吗?”近日,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候补县开始公示,名单一经发布,微信朋友圈争相转发,引发各界强烈关注。“天府旅游名县不仅是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一个契机,以文旅产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融合创新,共同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抓手。”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何这样火?业内专家如此解读。而名县创建广受关注的原因不仅在于名县招牌含金量高,也因为创建不易。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意义何在?大安区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将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和旅游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供给力、大安旅游的吸引力、自贡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具有自贡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提升该市旅游建设管理水平,培塑享誉国内外的县域旅游品牌,让全域旅游旺起来,进一步激发县域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活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省委决策部署高度契合,自贡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决定》提出,实施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成渝地区特色消费目的地建设行动,协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独具特色文化产业,构建多元复合的特色消费应用场景。自2019年成功入选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以来,大安区加快提升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全力推动突出盐都文旅特色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全域旅游新路子。文旅大安正大手笔勾勒出全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崭新轮廓,实现了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创新转化。站在新的起点之上,大安区将以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进一步打造旅游精品,丰富文旅产品,把“天府旅游名县”的县域旅游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大做强文旅IP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自贡市有着“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四张城市名片,大安区为这四张名片的叠放之地——红岩英烈江姐的故居在大安区,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在大安区,中国唯一的恐龙化石埋藏遗址博物馆在大安区,享誉全球的自贡灯会也在大安区。近年来,该区坚持高标准建设,打造最靓文旅品牌,做大做强文旅IP,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独特的“盐、龙、灯”资源正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重塑“千年盐都”魅力,追溯大安之源。大安区突出抓好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燊海井特色景区,投入1000万元实施景区文物保护、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并打造网上数字博物馆、互动展教等项目,充分彰显古法制盐“活化石”特色,成功创建4A级景区、成功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该区运用“工业遗存+现代艺术+地域文化”模式,投资6800万元打造“老盐场1957”项目,两千年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变革得以全景式呈现。活化“恐龙之乡”IP,彰显大安之灵。将恐龙博物馆的多重优势进行“重组”,引进深圳华强方特集团投资31亿元打造运用虚拟技术呈现的恐龙主题公园,同步建设沉浸式体验的恐龙博物馆二号馆,打造化石研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构建集科普观光、研修探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恐龙生态旅游精品圈。绘就“中国灯城”盛景,打造大安之光。大安区引入深圳华侨城集团投资75亿元打造集观灯游园、餐饮娱乐、文创演艺等于一体的中华彩灯大世界,将单一的门票经济拓展为综合消费,将一年一度春节期间的季节性灯会拓展为常态化开园、常年性灯会。优化营商环境为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发展日新月异,靠什么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安的选择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提升旅游美誉度,让游客“请得来”。大安区充分发挥重大文旅项目核心引流作用,依托中华彩灯大世界、自贡恐龙文化科技产业园等大项目,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节庆品牌,高质量举办三多寨梨花风筝节、牛佛端午龙舟赛、自贡恐龙半程马拉松赛,常态化开展骑游活动、健步走活动,积极申办“划遍四川”皮划艇大赛、“骑遍四川”自行车公路赛,“周末到大安”旅游品牌逐渐火热。提升旅游融合度,让游客“留得住”。大安区聚焦阵地建设创新学习形式,精心打造党员干部党性红色教育基地,串联江姐故居、江姐学堂、邓萍同志事迹陈列馆、红梅园等红色景点,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路线;依托青龙湖2500亩水域天然优势,大安区正谋划打造以康养休闲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积极探索康旅融合新体验;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该区集中连片发展5000亩精品柑橘园,配套建设星级农家乐等设施,打造集特色采摘、农旅观光等体验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农旅融合阔步发展。提升旅游舒适度,让游客“能点赞”。随着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开通,成自泸高速大安北互通及连接线建成通车,120公里县乡道提升改造全面完工,48公里高颜值“美丽公路”横亘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辆辆旅游摆渡车无缝连接集散中心和全区景区,大安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加快形成。集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公交客运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旅游大数据中心、恐龙景观大道等相继投用,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旅游服务保障。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文旅融合绽放绚丽之花,新一轮的发展号角已经吹响,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大安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抓手,培育了新动能。文旅大安将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风,用心擦亮“天府旅游名县”招牌,为推动自贡超常跨越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9-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明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文/图献礼奋斗百年路,启航美好新生活。9月3日,由中共仪陇县委宣传部主办的仪陇县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竞演活动在仪陇剧场举行,来自该县的11个中心镇以“推介视频+代言+特色文化表演”的形式同台竞演,比拼乡村文化艺术魅力。表演现场。  当天上午,仪陇剧场内灯光璀璨。一个个精美的推介视频,从自然风貌、人文风情、资源环境等方面,描摹乡村五彩画卷,展现其独特魅力;各乡镇领导、辖区文化能人或网络达人现场登台亮相,为本乡镇倾情代言;多才多艺的乡土文化能人汇聚一堂,精心编排的腰鼓舞、三句半、表演唱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新政镇、复兴镇、日兴镇分别获得竞演活动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表现奖,同时入围市级竞演候选名单,将代表仪陇参加全市竞演。  “繁荣乡村文化,挖掘文化能人,寻找魅力乡镇。”仪陇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现场竞演,把文化能人“请上来”、文化家底“亮出来”、文体活力“秀出来”,发现、挖掘、培育一批乡村文化能人、魅力乡镇,同时提升乡土文化“造血”能力,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传播力。  据了解,仪陇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建县1500多年来,积淀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惊艳全球的川北大木偶艺术发源于此,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世代传承,神秘独特的客家文化历久弥新,古韵飘香的剪纸、篆刻、书法“三乡”文化源远流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8
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王云 郭静雯  彝家姑娘们穿起传统服装跳起《火之恋》,琳琅的大凉山民族美食摆放在展柜上……9月6日下午,“剧美天府·五彩凉山”2021四川凉山精品文艺展演暨文旅推介周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推介周包括推介发布会、精品文艺演出、主题图片展、文旅快闪、美食品鉴、旅游地推等系列活动。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四川文艺展演新信号、文旅新举措?来自大凉山的精彩歌舞表演。资料图片红色凉山文艺精品“剧美天府”活化党史学习教育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剧美天府”回望百年路奋进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正在成都火热上演。  9月6日至8日,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题材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以红军长征过凉山彝海结盟为题材的民族歌剧《彝红》,刚从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载誉归来的交响音乐会《温暖的群山》,大凉山原生歌集《赶集》将赴蓉演出。届时,还有《索玛花开幸福来》凉山主题展亮相现场。如《彝红》是国家艺术基金首批资助项目,至今已演出共102场,2015年曾从北京南下在11省巡演23场,收获一路赞誉。历经4年打磨,五次提升创作,今天的《彝红》,已经更加具有中国原创红色舞台艺术精品的经典质感。  与此同时,备受全国戏剧迷关注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也发布了新计划,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阿来、李亭、赵淼来到现场:“因为凉山地理的多样性造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人的生命形态多样性,从而形成珍贵的文化多样性。凉山坚守自己的多样性,戏剧节又与世界另外的文化相遇,这是把我们打开和世界进来的最好的方式。”阿来说道。  目前,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力图打造世界戏剧的香格里拉,正在成为集民族性和国际性为一体的全球知名戏剧节,今年也增加了儿童戏剧、戏剧教育等板块,立冬相见。“虽然今年疫情戏剧节与世界连接的方式产生了转变,但我们会以其他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李亭介绍。  凉山近年来精品不断,创作出品电影《我的圣途》、电视剧《彝海结盟》《索玛花开》《金色索玛花》、民族歌剧《彝红》《听见索玛》、音乐剧《当爱》《阿杰鲁》、话剧《隔离》、实景剧《阿惹妞》等产品,荣获飞天奖、金鹰奖、荷花奖等数十项国内国际大奖,两部电视剧央视播出全国收视第一。央视中秋晚会“落户”西昌目前已完成录制  发布会现场,西昌相关负责人透露,央视中秋晚会8月21日在位于西昌邛海湖畔的星月湖公园正式录制,9月4日晚已经完成最后录制,即将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据了解,今年秋晚录制的最大特点是:除了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文化、关注国家年度宣传重点、汇聚来自祖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众多知名艺人外,还融入了很多有关四川、凉山及西昌的地方特色元素,成功地将原生态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做到了地方特色、民族情感与国际视野的完美统一。同时,此次央视秋晚开创了一个先例,就是突破了以往秋晚节目在舞台上的界限,通过外拍的方式把当地的月色风情小镇、白庙村、大石板古村、月亮湖公园等外景画面融入到晚会内容之中。  此次晚会盛况将于9月21日晚8:00在央视1套、3套、4套以及相关广播频率和总台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近年来央视《魅力中国城》、央视春晚分会场、央视中秋晚会、大凉山惠民音乐会等文化项目诠释着凉山独特魅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8
新华社成都9月6日电(记者 高健钧 张超群)9月初的川西北高原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木都村雨停放晴,重峦深壑中,响起遏云裂帛的藏族歌声。  “ 我们在这间屋里唱歌,唱的是先辈们传下来的歌……”半山腰一块水泥坝子上,49岁的村民泽英俊与另外十几名村民身着氆氇靴子、氆氇巾、氆氇裙,手持龙碗等道具,载歌载舞,纵情演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阿尔麦多声部的传承人们纵情演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2020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虽然只是排练,但他们一丝不苟,全情投入的样子仿佛这里不是人烟稀少的深山,而是坐满观众的舞台。因为他们深知,今天的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一度几乎无人演唱的古老民歌,不仅走向了世界舞台,还成为让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起源于岷江上游,千百年来被当地藏族百姓传唱。木都村村支书扬察扎西介绍,之所以叫多声部,因其形式是男、女声的重唱或合唱,“人多,才能唱起来”。  2014年,该项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这门艺术鲜为外界所知。而对世代聚居此地的藏族群众来说,他们的生活中歌声不能缺席。  时间拨回到40多年前。泽英俊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度过的。在他的记忆中,从早到晚,男的在唱、女的在唱,长辈在唱、小孩在唱;屋里屋外,迎宾待客要唱、祈福祝愿要唱、夏种秋收要唱、谈情说爱要唱……  可当泽英俊长大成人时,却发现周围的歌声浸微浸消,昔日村里一起唱歌的小伙伴不再容易寻到。黑水曾是四川最贫困的县之一,当地气候恶劣、土地贫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木都村的青壮年纷纷离开家乡,到城里闯荡打拼。泽英俊也到一个锰矿打工,后来又进入县交通部门上班,很少唱歌了。  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深厚感情,始终在泽英俊心底涌动。接下来的几年,一有空闲,泽英俊就邀约儿时“歌友”赶回村里“练嗓子”。“那时没有柏油路,从县城回村近60公里,得走好几个小时。”泽英俊回忆。后来他干脆辞了工作,跟三五好友在阿坝州各地进行民间表演。他逐渐意识到,之所以唱歌的人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大家对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不热爱了,而是缺少环境。  与此同时,黑水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着手采取记忆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区域性保护等多种方式挽救这门濒危的民间艺术。2007年,阿尔麦多声部民歌被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了泽英俊和伙伴们莫大鼓舞。  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木都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曾经的贫困村木都村摘掉贫困的“帽子”,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20年底,这个只有373人的小村子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余元。  木都村对口扶贫单位黑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陈斌介绍,如今,村里硬化了道路,解决了全村饮水问题,通了电和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达到100%覆盖,还发展起种植、养殖业。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体现出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如果将它与产业相结合,在保护传承古老民歌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居民增收。”黑水县纪委书记覃治说,2017年该村成立了有30余名成员的阿尔麦多声部演出合作社,县里还帮他们走出国门,在日本和美国演出。  2019年,泽英俊等阿尔麦多声部传承人又联合成立“黑水县阿尔麦多声部保护传承协会”,成员中有20多人曾是贫困户,还组建了“四川纳玛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泽英俊带着演员们不仅在四川,还到青海、甘肃等多个省演出,当年带领大家实现收入十多万元。
新华社 | 分享: 2021-09-08
9月6日下午,“剧美天府五彩凉山”2021文旅推介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本次推介会除推介凉山优质旅游资源、景区景点和线路产品外,还集中发布了2021年央视中秋晚会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相关情况。凉山,湖光山色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是嫦娥奔月的地方,是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是阳光康养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是特色美食之都。目前,凉山州西昌青山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29条,成昆铁路、雅西高速贯穿全境,国道省道便捷通畅,全国各地均可快捷往来。推介会现场“凉山魅力在文化、优势在生态、潜力在资源。”凉山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彭洪在推介会上表示,当前,凉山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首位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全面小康的民生产业来抓,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全区域规划、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提升,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大凉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把凉山建设成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度假后花园。“凉山始终秉持‘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理念,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欢迎各位企业家到凉山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凉山,民族风情浓郁,各族人民在凉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之上尽享甜蜜生活。而且凉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花果飘香,也是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好地方。彝家坨坨肉、邛海醉虾、美姑岩鹰鸡、会理黑山羊、木里酥油茶、大凉山火盆烧烤……“彝、汉、藏、回等各类美食在这里汇聚,让您味蕾大开。”凉山州副州长肖春对凉山文旅资源整体做了推介,诚邀各界朋友作客中国彝乡——五彩凉山,畅游诗意山水、领略民族风情、探访厚重文化、品鉴特色美食。凉山州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昭觉县等县市,马湖风景名胜区、凯地里拉温泉旅游区、彝海景区等景区相关负责人分别代表县市和景区做了相关推介。推介会还发布了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落户四川省凉山州首府西昌市的相关情况和2021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相关情况。据悉,本次文旅推介周活动从9月6日正式启动,至11日结束,推介发布会后,精品文艺演出、主题图片展、文旅快闪、美食品鉴等活动也将同步开展,为成都市民打造了一场有戏、有艺、有味的文旅盛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王爱琳 整理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北京时间9月7日17时53分,我们将迎来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气——白露。  据介绍,每年公历的9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的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节,农作物即将成熟,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开始转凉,早晚温差增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凌晨时会在地面或植物的叶面凝成白色露珠,所以叫“白露”。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老虎”渐行渐远,一个清清爽爽的秋天来了。山峦间层林尽染,田野里瓜果飘香,诠释着这一时节的绚烂美好。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白露”一到,标志着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寒生露凝”,给这个节气带来了诗意,也带来了灵性。  而关于白露,可以细说的有很多很多。果农踩着竹梯上树摘桂圆。 韩孟君 摄白露·农事  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给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华北地区,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进入收割季。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  除了粮食作物,应季的水果也争先恐后地开始上市。民间有传统习俗认为“白露必吃龙眼”。这是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改善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许是感受到了四川食客的热情,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桐兴村的桂圆林,正长得郁郁葱葱,一颗颗桂圆紧密地挨着,挂满了枝头。这里的桂圆陆续成熟,果农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采摘销售。  “桂圆大量上市后大概5元一斤,现在‘早熟’桂圆能卖到10元一斤,我们都尽量早些采摘,争取卖个好价钱。”一大早,家有400多株桂圆树的种植户李顺奇正用竹梯上树采摘香甜的桂圆,他看着手中沉甸甸的桂圆,脸上笑开了花。  桐兴村生长于长江畔的百年桂圆林,是村民的主要支柱产业,也是桐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该村特别用300亩桂圆林进行品种改良,改良后的桂圆具有果实大、果肉甜、果核小三个特点。白露·养生  “白露身不露”。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白露时节,公众要随时注意添加衣物,以防受凉感冒。坚持温水浴足,穴位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起居方面,早睡早起,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同时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宁神定志,增强免疫功能。  而各地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特有的习俗。  一些地方此时盛行斗蟋蟀,称之为“秋兴”。人们提笼相望,成群结队,场面颇为壮观。有些地方流行在这一天采集“十样白”,即十种带白字的草药,煲汤入药,滋补身体。  还有人在白露时节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而在老南京中有自 酿 白 露 米 酒 的 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湖南一带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风俗,每年白露节,家家户户都以称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温热,最适秋天。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白露·美食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随着天气转凉,大雁小燕也开始列队南迁,小动物们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备起了越冬的食物。而民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也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  总的来说宜遵循“养气润燥”的原则,适当选用山药、银耳、百合、杏仁、雪梨、萝卜、番茄、蜂蜜等有益脾胃和滋阴生津的食物;平时多饮水,保持呼吸道与肺部的湿润度。  在此,我们也推荐一些特别的美食,来渲染这一天的美好心情。  “十样白”煨乌骨鸡白露这一天,人们会采集“十样白”,用来煨乌骨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白茯苓等。  吃番薯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吃鳗鱼白露时期的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民间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南方,最正宗的吃法便是冰糖鳗鱼。在切成两寸的鳗鱼段内嵌进猪油,两端贴上姜片,入锅放少许水,煮沸撇去浮沫,加黄酒,用猪油包裹放酱,放冰糖,文火慢煮便可。温馨提醒  白露已至,别被深夜的凉气侵扰,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天地间少了夏季的炎热,多了几分秋日的温馨宁静,让人的心也变得舒朗恬淡。  天气不冷不热,脚步也该不慌不忙,保持积极的心态,把每一天都过得诗意盎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