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明远 郭超英 李澍)“现在的木龙河碧波荡漾、岸绿景美,简直像个旅游风景区。”绵阳市涪城区木龙河治理后,家住河岸边的吴建平和附近居民都喜欢在茶余饭后来这里散步。初冬的阳光下,沿木龙河一路向前,途经涪城区吴家镇广福村、凤凰村、长福村,一路感受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河道两岸花红草绿,红嘴鸥在河面嬉戏,清澈的河道蜿蜒而下,构成了一幅惬意的绵州冬景图。在整个木龙河涪城段,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这一切得益于一个治水“神器”的搭建——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近年来,涪城区以数字化为引领,从监测、诊断、治理三方面着手,构建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化水环境治理闭环,实现了从“监测、监控”到“预警、诊断、评估、决策”全链条高效治水。建起流域“空天网” 破解“点多面广”管控难题  作为绵阳“母亲河”涪江右岸的一级支流,木龙河发源于德阳市,纵贯绵阳市涪城区、经开区,在涪城区境内长54.73公里。过去,木龙河因污染严重,2016年被住建部认定为城市黑臭水体。  为实现木龙河水清河畅,涪城区于2017年启动了木龙河黑臭水体治理,在河流沿线建设吴家、金峰、石洞等5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改涪城农村片区污水厂布局不全的局面。清理河道垃圾、淤泥约85000立方米,整治河道约8公里;关停养殖场331家,搬迁、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19家,将河流沿线划为禁养区域;建立市、区、镇、村4级河长制度,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经过整治,木龙河水逐渐变得清澈,于2020年摘掉了黑臭水体的“帽子”。  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木龙河水的长治久清。由于木龙河流域面积大,污水入口点多面广,依靠传统的人工巡河、采样检测等方式进行运维,存在巡河死角、水质变化预警不及时、不能快速定位污染源等问题,导致应急处理速度慢。  护水要便捷,治水要高效。为破解污水入口点多面广的难题,涪城区在吴家污水处理厂建设了流域监控中心,沿河布置25套红外AI智能摄像头、10套快速水质分析站、12套快速水文分析站、25套智能广播音柱,“软”“硬”兼施,构建起木龙河全流域全要素监控体系,确保监管及时到位,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快速获取信息、有效处置水质预警情况。  2021年,涪城区以“互联网+”科技赋能,启动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消除木龙河流域水体治理盲区,打破传统管护壁垒,助力河道管理者快速、精准决策。实时监控污染源 破解“全域数据”分析难  12月12日上午,阳光下的木龙河波光粼粼,沿河安装的25套红外AI智能摄像头正实时监控着河道,该系统的运用,实现了远程“近距离”巡河。  与此同时,沿河设置的快速水质分析站、水文分析站等设备也对木龙河流域内监测断面的COD、氨氮、总氮、总磷、PH、DO、浊度、温度、电导率等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遍布在木龙河流域的这些设备就像河道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结合深度融合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了木龙河水环境质量全天候的监测和实时传输,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感知体系。  这个物联网管控系统建起了摸清河道“健康”情况的“空天网”。它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巡查,对河道的水质、水文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智慧监管,随时随地都能给木龙河做“全身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找到源头,真正实现智能化治水,为下一步精确治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个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河和传统采样检测中因人员少、路途远、装备差等造成的监控盲区,提升了监测效率。”据涪城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将重点点位视频、河道水质水文情况、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水量、系统告警信息等数据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了数据集成式管理,并绘制了智慧“一张图”,实现水环境问题分析可视化。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随时查看沿河各监测点位断面对比情况、同一断面不同月份水质对比状况,分析水质数据的变化趋势等,为乡镇治水考核及科学治水提供依据。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水质监测时间或监测地点等搜索条件,随时调阅历史数据及某个站点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与此同时,河道管理者也可以借助手机APP的帮助,随时随地掌握河道动态,减少巡河时间,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全要素精细化管理破解“污染动态”执法难题  为实现监管和执法联动,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行为分析,与前端初筛、后端精筛相结合,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管河道漂浮垃圾以及污水偷排、非法侵占等各种河道违规行为。发现疑似问题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并主动预警,通过广播系统对周围居民进行告警、宣传、通知,有效破解了河道管理取证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保障河道清洁、畅通。  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还能在监测、诊断的基础上,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绘制浓度曲线,实时分析各监测点位情况,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就能及时报警,并通过模型的模拟功能,对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程度进行预测,为相关部门采取应急调度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取水口实现远程取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对于发现的问题,涪城区推行项目化制度,交办给责任单位立整立改。截至目前,涪城区住建局利用该系统发出报警18次,要求属地镇街对报警情况及时进行核查处置,实现了科技监管与人力监管、固定监管与移动监管、视频图像与数据监测的有机结合。  “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将整个过程放在一条随时可看可控的链条上,帮助我们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快速地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木龙河‘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为实现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智能管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科学高效治水工作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涪城区住建局局长余华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1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党的干部守纪律强规矩非常重要。新时代十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塑了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在全社会润物无声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这有利于破解长期积累或出现的矛盾问题。坚持把八项规定包括纪律作风一以贯之,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迟疑、不观望,让刚性纪律制度长牙齿。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事实证明,纪律作风须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保障抓出成效。面向各级组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政治定力。“整治四风”,应先把八项规定精神抓好,抓党建应从“四风”做起。强作风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妨办好能办成的事,能认真干好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党内同志。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这是最直观的体现。上边千把锤、下边一根钉,各级干部尤须谨慎。纪律规矩是最具约束力的,当然会紧一点,紧一点就会不舒服自在。而老百姓的舒适度却会好一些、满意度会更高一点,对党的认知自然会更好一点,这是人心向背晴雨表。让各级干部敬畏法律、敬畏规矩纪律,管住手嘴腿,春风化雨,就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立足关键少数,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把自身思想工作摆进去。言必信、行必果,不迟疑、不观望。只要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就会持续向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深化自我革命,这是新时代十年,广大人民群众最为拥护,最为赞誉的事情之一。(通讯员:长河川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记者 罗敏 文/图  日前,梓潼县1.5万余亩丹参陆续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裹着泥土的红色丹参,经清理、分拣、装簸,然后打包运走。梓潼县万余亩丹参上市采收忙。  12月6日,走进自强镇流泉村村民李仕全的丹参地里,远远就能闻到一股中药味。年过70的李仕全正和老伴儿在地里采收丹参。“种丹参的时间在闲时,挖丹参的时间也在闲时,把农忙的时节都错开了。今年丹参长势不错,预计每亩能收到3000斤以上,产值超过 7000 元,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李仕全说,丹参从地里收了就可以直接拿去市场上卖,及时变现,经济效益好。  丹参在梓潼又叫“红根子”,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之功效,是当地特色中药材。由于丹参不受气候土壤的限制,易种易管易采收,农户愿意种植。  在自强镇马迎村,丹参是该村传统特色中药材。近年来,通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200余户群众参与丹参种植。“马迎丹参是我们的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有 700 亩到800亩左右,其中带动脱贫户有 15 户,户均增收在15000元以上。”马迎村党总支书记黄英江说。  梓潼县属于丘区农业县,果树种植广泛,为此,全县推广“果树+”发展模式,在果树间隙套种中药材,让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户增产增收的目标。“我们动员群众在果树间隙套种丹参,在技术上予以指导,每亩能够多收入2000元到3000元,而且不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二洞村党委书记贾伟伦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12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吴建华 谢勇)青菜是三台县灵兴镇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灵兴镇花庙村党委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标准化基地,阶段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让“菜篮子”成为百姓“钱袋子”,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进入11月,正是青菜丰收好时节。眼下,三台县灵兴镇花庙村、木鱼村、争胜村周边青菜成熟正好,650多亩连片田地里,众多村民正俯身于菜畦间砍拨成熟青菜。绿野间,一颗颗熟透的青菜色泽鲜艳,在阳光照射下,愈发迷人。村民们把采下的青菜精心放入电三轮,运到花庙村委大院精挑细选,实施重点市地州装车送发。花庙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赵刚表示:灵兴镇争胜片区青菜口感好,菜实饱满,品质优良,对于方便面、泡菜、腌菜等食品加工用途广泛。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创造务工岗位推动稳岗就业,带领农村群众共同致富。但受新冠疫情和外地运输效率、企业复工进度影响,今年的青菜市场价格比去年有些偏低,也影响了群众种植热情。为此,市县驻村工作队员会同村两委积极为农民朋友找市场、寻销路,积极联系外地企业、厂商到村运输青菜,广泛宣传“优化核酸检测、管控隔离等政策法令”,严格执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引导推动农副产品加工。让每亩青菜收益在1500元左右,进而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为乡村五大振兴注入活力。立足建强村党委、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多年来,灵兴镇花庙村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绿色有机蔬菜、雪梨为主导,明确搞好高标准设施农业发展目标,陆续拓展了麦冬、羊肚菌、生猪、牛羊、家禽等产业。三台县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的近郊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示范片,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农副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农林水牧基础建设,引进实用技术人才、搞好技术培训,杜绝规模返贫,拓宽了农民朋友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经济注入了生机活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唐文婷)化悲痛为力量,回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的十三年,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在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正确指引下,完善了基本理论路线,确立了市场经济框架,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想第三代党中央工作期间,我们从容应对了一系列突发事件,战胜了各种风险困难。那些年通过坚守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尊重群众实践,准确把握时代方位特征,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尤其是“三个代表”,运用马列主义立场、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遵循普遍规律,抓住了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根本。走进新时代,全党同志科学发展、接续奋斗,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如期实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里,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树牢群众观点路线,让新思想放射出更加璨灿的真理光芒。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再出发,斗志昂扬。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找到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不断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实在发展锻造中做到更加坚强有力。始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新征程,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变革,让各级组织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除黑恶、反腐败,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整四风、护环境,应变局、化危机。非凡十年,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政策宣传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普遍增强,党群干群意气风发朝着第二个百年迈出了坚实步伐。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创新和改进党的领导,打造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一步一脚印把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淬炼锐利思想,让党的建设不断增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实践夯实理论创新,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增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落实法规制度执行力,必将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全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以政治建设为纲,思想建设铸魂,制度建设治本,组织建设夯基,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让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更有理由相信,与困难问题作斗争,坚守群众路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党旗下凝成一块坚硬钢铁,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就会不断交出优异答卷!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7
(杨海燕 杨宗友)一次“早餐汇”、18次聚首、114名村(社区)书记、收集困难问题154个、圆满解决问题144项……一个个数字,是涪城区聚焦村(社区)发展难题,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最好注脚。村(社区)是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村(社区)书记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领头雁”,地位重要、作用关键。2021年11月,涪城区在全国首创村(社区)书记“早餐汇”,区委书记定期邀请10位村(社区)书记共进早餐,面对面宣讲大政方针,零距离聆听意见建议,实打实解决发展难题,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最后一米”终端见效。一年来,涪城区借助村(社区)书记“早餐汇”,不断夯实全面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的基层基础和战斗堡垒,充分释放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流转的土坯房重新修建成了崭新的砖瓦房“我80多岁了,现住在儿子家,老房子就没人住。现在把它流转出去,不仅有收益还能让房屋发挥其他用途。”今年4月,涪城区新皂镇八庙子村二组村民李树梁的房屋和院子流转成交,拿着农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鉴证书,李树梁布满皱纹的脸上全是笑意。据了解,这是绵阳市首宗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项目,而这个项目能顺利成行,也得益于涪城区村(社区)书记“早餐汇”。在第14期“早餐汇”上,新皂镇八庙子村书记周玉提出盘活利用住宅和闲置农房意见建议后,区委书记邓辉当即就安排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形成细化实施方案。“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浪费问题日益突出。”周玉介绍,为了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宅,让“沉睡”的农村资产再“活起来”,她便利用参加“早餐汇”的机会,提出盘活利用住宅和闲置农房意见建议,没想到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该流转的房屋和院子已重新打造,正在进行装修,打算开设成集非遗展品、农事体验、居家灵活就业等于一体的家庭农场。”据了解,自村(社区)书记“早餐汇”开展以来,涪城区依托村(社区)书记“早餐汇”,搭建政策宣讲“直通车”平台,将“早餐汇”变成“圆桌会”,围绕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引导村(社区)书记积极建言献策,在集思广益和思想碰撞中,进一步汇聚推动涪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涪城区还结合实际,聚焦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搭建起区委与村(社区)“零距离”沟通平台,将“早餐汇”变成“议事会”,让参会的村(社区)书记在“早餐汇”上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讲述村(社区)发生的大事要事,把基层最真实的村(社区)情向区委区政府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初冬的清晨,刘家坪村党委书记温兴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随着村广播传遍整个村落,传入每个村民心里。村广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说起这套新升级改造的广播设备,温兴宇兴奋地讲述起它“重启”的经历。温兴宇介绍,现在的刘家坪村是在涪城区村建制调整后由原来刘家坪村与九根树村合并而成,“合并前‘村村通’广播是各自为阵,互不相通,合村后每次播放广播要么村里部分地方听不见,要么只有多跑几个地方分别播放,十分不方便。”温兴宇说。“在一次参加村(社区)书记‘早餐汇’上,我们提出希望能统一对文化广播播放功能进行优化提升,没想到这一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温兴宇介绍,“早餐汇”结束后没多久,区上便安排了专项资金,对“村村通”广播进行整合升级。“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有群众收听不到广播消息了。”据悉,涪城区村(社区)“早餐汇”不仅现场办公,通过抽丝剥茧,推动各级书记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破解发展难题,还建立村(社区)书记“掌上议事厅”微信群,通过线上实时提醒重点工作、随时交流工作难题、定时提出工作要求,确保沟通常态化、交流“永远在线”。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进步,为全力推进村(社区)高质量发展,涪城区将“早餐汇”搭建成村(社区)书记互学互促的“擂台场”,通过亮成绩、比成效、赛成果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在全区掀起实干热潮。“‘早餐汇’上,我们会引导各村(社区)书记,把在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都毫无保留的‘拿’出来,相互比学、取长补短,并将打擂比拼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社区)书记,作为‘涪城视界’主讲人,有效激发村(社区)书记干事创业动能。”涪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标找差距厘清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量身定制特有的经验做法,推动各项工作出彩出新。涪城乡村美如画随着村(社区)书记“早餐汇”的持续开展,带来的利好也在不断放大。目前,吴家镇入选省住建厅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命名名单;丰谷镇字库村、吴家镇戴家林村、杨家镇万和村被评为省级年度乡村治理示范村;青义镇小桥村获评省级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新皂镇梅家沟村、城郊街道白土村获评省级年度“六无”平安村(社区)。(图据涪城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通讯员 唐文婷)组工信息是党建工作的窗口,是民生服务的重点内容。多年来,党建工程着力把组工宣传作为重点,不懈推动民生经济工作、切实培养好干部,对接“三关”,深化素质能力、跟进监督,打造高素质又红又专组工干部队伍,保障党建信息工作再上台阶、提质增效。 一应把好“党建育人关”,将提升写作能力作为加强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的重点,在“实战”中培养会写党建信息的基层干部。定期搞研学,结合个人分享、案例解读、交流研讨等,健全“信息撰写交流群”,拓展组工信息交流收集渠道,延伸信息工作触角,通过命题、选题,提升党建信息材料采集、归纳、提炼能力,提高信息写作针对性、可靠性、实效性,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动力”的氛围。二应把好“党建用稿关”。结合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组工干部信息队伍,形成“蓄水池、加油站”,锻造青年干部“成长摇篮”,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建服务人人抓”,形成“全员抓信息、信息促发展”的格局,最大限度整合三农服务等信息资源,把党建信息放在心上,拿到手上,高质量抓好党建宣传,营造重视信息、狠抓宣传的氛围。并且,创新研学选准用好素质高的或邀请相关专家授课,培养提升干部写作水平,针对短板弱项“补火”,解决“写作兴趣不浓、主题单一”等问题,推进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三应把好“党建监督关”。结合实际,形成统分结合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好干部标准,切实加强动态考核日常管理。通过落实党建经济目标责任管理,建立素质建设考评制度,把党建经济信息目标作为阶段考核管理重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奖优惩劣措施,通过严格奖惩,不断提高各类干部信息上报主动积极性。(通讯员:唐文婷)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5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推进工业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今年10月,绵阳三台结合实际,指导县内企业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创建省级节水标杆企业。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从2022年2月开始落实节水企业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生产(工艺)改进,减少了用水量和污染物的排放、调整了用水结构,实现了三级梯级水利用,严格执行节水措施和加强企业节水知识宣传、增设“员工提案通道”等方面重点工作,并顺利通过10月份的省市联合验收。本次创建活动既增强了工业企业社会主体节水意识和发展动力,又加快了公司创新技术提高用水效率、优化用水结构,减少了不合理用水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增强了经济发展效益,为其他节水企业树立了好榜样。(通讯员:曾春梅)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5
(记者 张宇 通讯员 张延 蒋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农村是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和着力点。近年来,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丰收之景,欣欣向荣。今年以来,北川上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地质灾害及疫情叠加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3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5元,连续6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称号。“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视点一:田还是那片田 良种良法良机助力农业优质高效12月3日,在通泉镇流溪村200亩藠头示范田里,紫色的藠头花次第绽放,村民王良琴和婆婆忙着在藠头地里培土。王良琴告诉记者,她家的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平时自己就在农场务工,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下来收入还是不错,“在家门口也能轻松种田,挣得到钱”。据村干事周刚介绍,藠头是一种百合科葱属多年生鳞茎植物,具有降脂消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效。村里通过对藠头的市场需求和前景调查,选用新品种,建立了200亩种植示范田,采取“村集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实现大豆、蔬菜和藠头轮作,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村民就近务工挣取工资,仅此一项带动村民增收10%以上。与流溪村“瞄准市场需求主动作为”不同,永昌镇福田村独辟蹊径,采取“人有我精”的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良好生态,打造2000多亩蓝莓产业示范园,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建成500吨冻库,将干果、浆果、果酱和花青素制品的蓝莓产业链规划变为现实。“蓝莓规模化种植的最大阻碍是投资规模大、生长周期长。”村党总支书记邓靖川指着漫山遍野长势喜人的蓝莓告诉记者,当地蓝莓种植得益于北川和衢州市开启的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水资源,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筛选引进蓝莓1号新品种,聘请农科专家改良土壤、提供技术保障,助推蓝莓产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齐备的基础设施引来“凤凰”栖。去年,北川和杭州奕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在北川建设“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目前,福田村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规模种植、采摘体验、预冷保鲜等为主的蓝莓产业链,并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群众增收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35.7万元。在永昌镇裕清村,北川赵氏魔芋种植家庭农场在当地流转500亩土地建设繁育基地,与绵阳市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解决北川野生花魔芋不能自繁、品种提纯等难题,打造全川唯一一家花魔芋品种繁育基地。“土地租金1000元每亩每年,村集体参与分红5万元每亩,去年和村民结算工资80万元。”农场负责人赵继全介绍,今年农场预计实现年产花魔芋自繁品种400吨、套种的玉米收获4.5万公斤,预计产值800余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据了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北川花魔芋制成的精粉、微粉等深加工产品及精加工素食产品已成为行销国内外的“健康食品”。目前,全县共有魔芋加工企业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预计年生产魔芋精粉6100余吨,生产魔芋食品1500余吨,魔芋精粉加工和销量占全国销售量的25%。田还是那片田,种田轻松的背后是政策支持、良种良法良机推广,是理念的更新、发展的转型。村民栽种蔬菜视点二:人还是那群人 以“人才的振兴”促“产业的振兴”“培训班除了传授最新种植技术,还讲授经营管理理念,特别接地气!”在近日举行的北川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来自曲山镇石梯羌寨的陈继良听得很认真。第二次参训的他告诉记者,去年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了“粮经复合+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他通过流转林地扩大了种植规模,这次培训除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外,想系统学习一下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是基础。近年来,北川聚焦农业产业标准、质量、主体等关键核心环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会销售”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促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从2020年开始,我们统筹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围绕提升农民科学技术素质,开展高素质农民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北川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该局还充分调动和集成各种政策、资源和要素,把金融保险、信贷担保、产业扶持、示范创建等方面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近年来,北川围绕苔子茶、高山蔬菜、特色养殖、中羌药材四大优势产业,推进“山中茶药果、地里粮油菜、圈内猪牛羊、水里鱼虾稻”的种养模式,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83万亩,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5个,支持73个新型经营主体新建各类冷藏保鲜设施160个,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全产业链。聚焦农业产业标准、质量、主体等关键核心环节,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等发展模式,提升苔子茶、生猪等农产品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54家,农民合作社562家,家庭农场616家。学习茶产业发展经验视点三:地还是那方地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农民思想转变、村集体消薄卓有成效……禹羌大地上的可喜变化,来自于北川对自身产业的准确定位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北川组织专班统筹抓,深化主官领战、集团会战、全民参战模式,抓稳精准帮扶和动态监测“两个环节”。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班,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片长”,负责片区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形成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三位一体”工作合力,实行其他县级领导包乡、帮扶部门包村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另一方面,北川抓实就业帮扶,推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用好用活衔接资金,补齐发展短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注重优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信息服务,累计开展脱贫家庭劳动技能培训434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2713人次,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6场次,实现脱贫人员转移就业8196人,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北川完善各类主体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开展集体经济消薄行动。全县20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60个村完成消薄计划,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2021年增长59.5%,乡村全面振兴基础进一步夯实。此外,北川抓好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两个重点”。持续深化两地四县协作帮扶,共建产业园建设投资5228万元;持续推进“羌山育才计划”,培训基层干部、专技人才2634人次;加大劳务协作力度,开展劳务培训978人次,1028人赴东部结对地区实现就业;成功举办2022年北川年货节直播活动,实现消费总额6000余万元;强化社会帮扶,由两地团委牵头发起的“青农羌市”顺利开市;着力优化金融信贷分险基金管理,设立首期“富民贷”分险基金300万元,为有发展意愿的农户提供最长五年、最高20万元的产业发展金融扶持。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2-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仁康 记者 周金泉  正是柑橘飘香时节,到11月下旬,四川最大蜜柚种植基地梓潼县自10月底采收的蜜柚已有90%下树,源源不断从果园销往四面八方。  据记者现场了解,今年梓潼蜜柚果园均价达到了每斤0.75元,比去年高了0.2—0.3元,可果农们仍高兴不起来。相反,梓潼蜜柚自发展到2017年高峰之后,面积却大幅萎缩。  原因何在?记者进行了调查。果农采收蜜柚。种柚多年不挣钱 果农无奈转“战场”  11月23日,在梓潼县文兴镇照耀村寨山家庭农场,管理员赵加春指着屋脚几大编织袋的三红柚对记者说:“我们的三红柚到11月12日就全部下树完了,大多都批发出去了。你看,还只有这六七百斤贩子选剩下的三红柚了,我们准备零卖。”  据赵加春介绍,寨山家庭农场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从福建引种,种了300亩的三红柚,但自2018年投产之后,价格一直很低迷,果园价只有0.3—0.4元/斤,而蜜柚投入高、人工成本亦高,1亩就要亏损一两千元。原来还想把柚子卖本地榨汁厂,可榨汁厂也没有办起来。尽管今年的蜜柚价格比去年高了一些,但是因为持续天旱,农场的蜜柚比去年减产1/3,因而还是亏。  “现在,我们能赚钱的,就是去年开始种的700亩粮食,小春种小麦、大春种高粱,今年小麦收购价都涨到1.6元/斤了、高粱收购价2.5元/斤。如果今年高粱不遭天干的话,一亩小春大春粮食,除去所有成本能赚1000多元。”赵加春说,“另外,我们还有一两百亩耙耙柑、沃柑保持微利。50多亩蔬菜也能赚点。全靠这些来贴补种三红柚的亏损。”  寨山家庭农场主赖强说:“明年我还准备把种粮规模发展到1000亩,种粮还有国家的补贴。现在,我这300亩三红柚准备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产量来提高效益,还想暂时保留着。但据我所知,我们本地好多蜜柚种植户因为市场行情不好,管理和技术不到位,最终毁了园。”  在梓潼县自强镇二洞村,2016年村民们在村党委书记贾伟伦的带领下发展蜜柚和杂柑,但现在蜜柚已全部改成了杂柑。贾伟伦说:“当时,村民们种了60亩白柚,后来除了40亩遭冻害而死掉外,剩下的20亩在这两年也换成了杂柑。因为,白柚亩产只有五六千斤,市场行情0.3—0.5元/斤,亩成本却达两三千元,种出来只有亏本。”种植粮食收益稳 改种杂柑要适度  2015年,梓潼县开启5至10年发展蜜柚20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建成四川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绵阳市核心蜜柚产业带。  “当时,县上以原有的几万亩白柚为基础,倡导农户自愿在适宜地区引进红柚、黄柚、三红柚等蜜柚品种进行种植。”梓潼县农业农村局蜜柚中心高级农艺师陈秀英说,“到2017年全县柑橘面积已达14万亩,其中,蜜柚占绝对多数、杂柑只有极少。到了目前,全县柑橘已发展到18.2万亩,但蜜柚只有10万亩左右了,杂柑增多了。相当一部分柚园改种了阳光1号橘柚等早熟杂柑,此外,受国家政策利好,还有改种粮食的。”  据陈秀英分析,梓潼受气候条件限制,积温不够,种出来的柚子酸度相对其他地方较大,消费者的口味又喜欢甜的,因而,自蜜柚在2018年大投产以后,并未引来消费者的青睐,果园一般0.5—1元/斤,除散户不计劳力成本能赚 1000 元/亩以外,大户多是亏本。  “当然,原来我们还只有白柚的时候,白柚也有一定的酸度,但当时水果的品种比较少,消费者对甜度不像现在那么讲究,白柚还是有市场的。”陈秀英说,“近年来,杂柑因为口感好、甜度高,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所以相当多的柚子种植户改种了杂柑,现在杂柑已占全县柑橘的百分之三四十,估计再过两年,杂柑就要与蜜柚平分秋色了。”  “种蜜柚,规模一二十亩的小户估计还能赚点钱;但是大户要流转土地、要请人工,投入很大,就‘超’不了几年。全县蜜柚还有进一步改种粮食和杂柑的趋势。”陈秀英建议,当前,梓潼的蜜柚规模种植户要么改种粮食,因国家支持种粮,有补贴,收益是稳定的;要么改种适合梓潼种植的早熟杂柑,但也要适度,毕竟杂柑当前在国内也是过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05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落实新时代党建总要求,须把党的二十大贯彻到新时代治蜀兴川各方面全过程。结合落实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部署,就要深刻把握新征程中巴山蜀水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支撑保障和时代号召,抓好新思想的贯彻落实,为夺取四川现代化建设新胜利贡献更多绵阳力量,奋力干出科学发展新天地。坚持在谋划发展上见行见效,各个基层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同省委全会相结合,一体学习、一体贯彻。党的干部要通过示范带动准确领会把握精神实质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分层分类系统培训,搞好宣传宣讲,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要把贯彻落实省委全会体现到谋划推进重大战略、优化完善重大政策、部署落实重大任务、推进基层工作实践中,加快构建具有绵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进民生福祉。聚集中央和省市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稳、搞建设、抓发展、惠民生、稳就业,加快建设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因地制宜明确着力点、主攻方向、实施路径。将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主动在真抓实干上见行见效。大力实施科技强绵,发展好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更好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接力夯实“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增强内外循环提质升级。需开放活市,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性,实施好“三品”工程,培育壮大“新赛道”产业,推进交通水利大会战,常态抓好“三推”活动,以高水平开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才兴市,让各类人才“引育用留”一体,形成优秀人才近悦远来。以生态美市,筑牢天府之国生态屏障。通过政治引领,以“拼”的精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3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为系统推广优良种畜推广利用、母畜高效扩繁和肉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提高四川肉羊养殖从业人员养殖技术水平。11月30日-12月2日,绵阳市农科院与四川农业大学、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和荣县农业农村局在荣县联合举办了“牛羊高效生产配套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培训会”,共计培训50余人次。绵阳市农科院副院长、四川省肉羊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肖龙,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周爱民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针对四川省肉羊生产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需求,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分别作专题报告。培训会上,四川省畜牧总站副站长、协同推广项目首席专家、省肉羊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强分享了《四川肉羊产业现状及思考》;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熊朝瑞介绍了《山羊品种资源与利用》;省畜牧总站研究员周光明讲述了《母羊高效养殖和扩繁技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唐祈林讲授了《发展饲用作物、促进自贡草食畜牧业发展》,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肉羊养殖从业人员了解养殖现状和市场行情,掌握养殖实用技术。会后,部分参会人员与培训专家就肉羊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举办此次培训,帮助肉羊养殖从业人员对健康养殖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四川 肉羊健康养殖的科技水平,为我省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四川肉羊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2
(彭彬 记者 张宇)近段时间以来,绵阳梓潼县部分乡镇忙着在收获完水稻的冬闲田里播种羊肚菌,村民们抢抓季节,在大棚里忙活了起来,有条不紊地开展羊肚菌抢种。据悉,今年冬季,梓潼县双板镇新寨村立足生态优势,引进业主进村,流转土地120亩,建大棚200个,开展“稻菌轮作”,发展羊肚菌产业。近段时间,在该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好时节,分工协作,播撒菌种、放营养包、覆盖薄膜,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大家在说说笑笑中播种“致富希望”。梓潼“稻菌轮作”羊肚菌播种忙该村计划把羊肚菌,作为“稻菌轮作”特色生态产业来持续打造,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稻菌轮作’,按照亩产300斤的预算,每亩预计能实现产值12000元。” 双板镇新寨村村干部吴加福告诉记者:“村里发展羊肚菌140亩,带动30多名村民就地务工,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达30多万元,明年3月,羊肚菌收后将棚子拆了,又可以种植140亩水稻, ‘稻菌轮作’让土地利用达到最大化。”近年来,梓潼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户加大对“冬闲土地”的利用,以发展“稻菌轮作”模式进行羊肚菌种植,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2-02
(王洋 记者 张宇)交通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型行业。近年以来,为有效破解制约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绵阳市盐亭县紧紧抓住路网建管好、车辆运行好两个关键点,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金通工程”样板县创建为契机,有效打通群众出行、物流服务“最初和最后一公里”,在两改“后半篇”文章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交通篇章。●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走”进了村里,“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串联起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连起了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是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盐亭榜上有名。在盐亭县1645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的2179公里农村公路。一条条柏油路、水泥路蜿蜒向前,“走”进了村里,“走”进了家里,更“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位于巨龙镇胜利村的西部水产现代农业园区是我省最大的淡水鱼集中养殖基地,有标准化精养池塘3000余亩,水产年总产量2200多吨。近年来,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政策的支持下,该园区建设完成主干道和环形公路近30公里。如今,平整宽阔的沥青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穿境而过的“四好农村路”不仅是一道靓丽风景线,还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路修好了后,我们这里的客户也比以前多一些,他们觉得这里路好,又快捷又方便,降低了经济成本。”华腾水产负责人陈建兵说,随着胜利村的渔业越来越发达,来这里垂钓品鱼、观光休闲的人也多了,村民挣钱的路子也更广了。原本在外地发展的村民任红宇看准时机,回家搞起了农家乐,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记者采访时,正遇到有客人订餐,接到电话后,任红宇骑着自己的电单车,行驶在平整的产业路上,只花了五六分钟就买回来顾客点名要的鲜鱼等食材。谈及收入,任红宇喜笑颜开。因路而富的不仅仅是巨龙镇胜利村,还有九龙镇青松村的花卉经济、巨龙镇天水村的水果产业等均因道路通畅而蓬勃发展。目前,全县17个乡镇(街道)、189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农村公路列养率、通客车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均达100%,走出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蜿蜒延伸,串联起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连起了乡村振兴的路线图。盐亭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任维江说:“我们将紧紧抓住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良好契机,真抓实干、建功一线,推动S413麟龙至石牌段改建工程和巨龙、玉龙、西陵3条美丽乡村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尽快开工,实现更多交通项目、资金落户盐亭,为全面建设成渝地区生态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盐亭贡献交通力量。”据了解,下一步,盐亭县将聚焦构建“一铁二环四高五干”交通骨架,全力推进交通建设升级三年行动,让“四好农村路”进一步延伸到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乡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纵深推进“金通工程”实施 >>>实现全县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率两个100%,彻底解决了过去农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运销难”问题在九龙镇新胜村客车站点,59岁村民李志亮眉开眼笑迎来一辆“小黄车”,他的孙女孙子和4个同村的孩子依次下车……李志亮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在家一边种田,一边照顾孙女孙子上学。“以前吧,接送两个孩子上学费时又担心,现在总算省心啦!”李志亮说。据了解,“金通工程”创建工作中,盐亭对全县314辆农村客运车辆车身外观、407名从业人员工装工牌以及189个行政村招呼站牌进行统一打造,将现有“小黄车”统一纳入四川省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管理,全覆盖安装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同时,通过加密频次、延长线路等方式开通乡村旅游直通车、乡镇赶集车、学生直达车等,实现全县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彻底解决了过去农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运销难”问题。近日,记者在盐亭县富驿镇青献村“金通·邮快驿站”看到,一辆“小黄车”驶来,驾驶员从尾厢中将寄至该村的几件包裹取出,完好无损地移交驿站负责人赵伟东。据了解,盐亭县这样的村级“驿站”过去只接收分发邮政信函和快递包裹,自从“小黄车”开通后,承接了全国各大物流企业网点在农村的延伸业务。盐亭县快递物流仓配中心,地处县城西百惠通物流园,中心内“小黄车”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在“金通工程”创建中,盐亭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完成1个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15个乡镇级快递物流运营(共配)中心、189个村级“金通·邮快驿站”的提升改造,努力推进“交邮快”一体化融合发展。依托建制村100%通客车运输网络资源,推进农村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旅游等既有运输网络融合发展,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资、农村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打通物流需求“最后一公里”。同时,该县结合“金通工程”创建,开通8条旅游专线,打造巨龙、嫘祖等乡镇沿途“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观长廊20余公里,构建“快进、慢游、易出”的旅游交通网络。积极探索“交+旅”模式,在保障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围绕观光旅游、度假游、研学游、红色游、乡村游开行乡村旅游专线、景区直通车,满足乡村旅游出行需求,推动嫘祖故里文化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实施“文旅活县”战略。值得一提的是,在“金通工程”实施过程中,盐亭县用好用活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等大数据技术,对从事交商邮运输任务的车辆进行实时视频监督。充分利用邮政“邮乐购”、电子商务等线上平台,全力打造“直播+电商+交通”的新组合,实现农村物流和旅游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达到“人优其行,货畅其流”。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2-01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潘星伟 谢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绵阳市三台县水利局会同市卫健局执法支队、四川绵阳医专两个驻村单位立足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不断抓好防止规模返贫监测帮扶,参与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参与做好便民利民服务,跟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断写好灵兴镇花庙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监测帮扶增作为一是着力健全完善“灵兴镇花庙村”监测帮扶机制,严格按照《四川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加强日常排查,精准把本村3户突发疾病困难户纳入新增监测范围,确保“一户不漏”。二是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推行“一户一策”抓帮扶,对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就业信息”开发式帮扶措施,对10户缺少劳动能力的落实“政策兜底”综合性社保低保五保等措施,及时落实“政策”兜底保障、健康帮扶等帮扶措施。三是综合采用产业、就业、消费、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手段逐户制定帮扶对策93个,落实帮扶措施93条,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群增收1300多元,确保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的增长。惠民政策暖人心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一号文件,以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乡村党员干部院坝会、广播会等广泛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以全村党员大会、书记讲党课等方式,教育每个党员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以拉家常、微信QQ聊天等时机,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教育、医保、住房、产业创业、民生、金融、疫情防控等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会同医专师生、水利统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183家脱贫监测户、村内留守老人儿童实施义诊送药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教育、医保、住房、产业创业、民生、金融、疫情防控等惠民政策。结合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七中全会,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好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解决问题求实效一是由县水利部门牵头,协调统战、灵兴镇政府、卫生院集中“以购代扶”2次,让脱贫户在家门口销售农副产品,交易金额16470元,参与干部职工130余人。二是配合村两委向脱贫监测户赠送农肥185包,2300斤,种子185袋,开展大、小春技术培训3次,培训290余人次。三是为脱贫监测对象打院坝11户14300平方米,改造卫生厕所57座。四是参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深入调研产业现状,分析农产品市场前景,整合群众意愿,明确产业方向,争取扶持政策,优化种养殖专合社,整治20亩撂荒地种植稻谷、玉米、菜籽、青菜、小麦。仅青菜产业就带动周边种植680余亩,每亩收入超过2500元,对外销售突破3500吨。产业配套强基础协调支持产业配套,由医专完善农产品直播间。由市卫健会同县人大、县水利系统推销“花庙雪梨”280余件。由县水利局协调武引抗旱调水12万方,安排蓄水池3口12万元,捐出扶贫解困砂石200余方,补助办公费4000元。组织村两委到老马川祖村、刘营曹泡菜参观学习。争取金融支持,用好“振兴贷”金融产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双汇、长青片发展鱼塘4亩梨200亩,年销售3万元。整理农村摞荒地20亩,年收入1万余元。发展大户承包村社埝塘用于养殖鱼类生猪肉鸽等增收1万元。客观分析本村基础公共服务,掌握干群所思所盼,对接片区单元村级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谋划储备项目,推动石争路硬化改造3.8公里,争取好项目衔接资金支持。基层党建抓服务着力加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党员大会、上党课等践行新思想,贯彻新党章包括党规党纪和新时代路线方针政策,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教育每位党员讲政治、懂规矩,模范带头,打造乡村建设战斗堡垒。坚持“四议两公开”,促使党务村务政务阳光透明。建立人居环境提质领导小组,由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赵刚任组长,代勇纪委书记具体负责收集、转运、协调和监督。村两委、市县驻村队员、各社长为组员分片负责清理、巡查和管护。通过村代会、坝坝会和广播会,教育引导群众爱护民生环境,鼓励村民自觉参与最美庭院建设,形成爱美爱家好风尚。村干部不定时巡查养殖场等点位,杜绝排污不达标,接力写好绿色发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村治理重常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群众懂法用法,更好参与村内事务,行使民主权利,监管相关事务。及时帮助困难群体,以情行感人,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的治理模式。以广播会、村民代表会等方式开展核心价值建设,促使群众弘扬基本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塑造文明乡风。对家庭矛盾多的进行广播通报,对家庭和谐的进行表扬,形成和谐文明风尚。结合疫情防控、林草防灭火、水旱地灾、安全生产等风险隐患强化动态整治,以喜闻乐见方式跟进宣教,运用典型案例,为法治淡薄的敲警钟。组织党团志愿者进行大走访,形成懂法知法用法好风尚。运用情感、综治、法治化解矛盾、处理纠纷,排查问题,打造人水和谐、平安法治花庙。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1-2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新时代经济社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现代经济体系重点是能有效反映现代化要求、推动现代化实现并保障现代化有序运行的经济体系。当然,大疫当前,百业艰难,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激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经济社会主要建设者、充分就业主要提供者、科技进步主要推动者的重大作用,彰显其中的质量、效益、效率。 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国家强,科技经济必须强,这是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动力增长的客观现实。只有不断完善现代经济体系,才会更好顺应全球发展潮流、赢得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须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高度重视并支持民营经济与个体工商户发展。全面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构建系统更完备、更为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市场经济模式,为“双循环”提供强力制度保障。 现代经济是篇大文章,需从理论实践结合上深刻把握实质内涵。现代经济,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走进新时代,党和国家擘画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时间表”,包括拓展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体系,以及充分培育市场要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机结合,增强内生动力可靠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产业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让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须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人为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不断破解民生难题,切实提高经济社会质量效益。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1-28
(记者 张宇)近日,省委省政府对全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县(市、区)进行通报表彰,绵阳市三台县作为农产品主产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成为绵阳市唯一入选2021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县(市、区)。这也是三台县继2018年、2019年、2020年取得该项荣誉以来实现的“四连冠”。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三台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工作目标,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创新,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去年,其粮食总产量67.3万吨、油料总产量16.44万吨、生猪出栏量111.95万头,均位居全省前列。年内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林畜重点县、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国首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和统防统治百强县等殊荣。以“3+2”产业为主导擦亮农业金字招牌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农业是三台的“底色”。三台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在“十三五”期间确立了“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麦冬、藤椒、生猪三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优质粮油和优质蔬菜两大基础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该县持续以“3+2”产业为主导,擦亮三台农业的金字招牌。三台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这一年,三台以“打造中国西部生猪种业高地”为目标,以种业创新为重点,高起点规划了现代生猪种业园区,走好高新发展之路。按照“产业生产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发展理念,不断加快生猪集约化发展步伐,走好高效发展之路,已建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千头以上扩繁场18个(万头以上扩繁场2个)、规模场536个(万头以上规模场29个)。麦冬是三台历史悠久的道地药材。这一年,三台建立了“三园四中心一体系”,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以完善麦冬科研、产业、产品和品牌四大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麦冬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三台还积极开展“四新”展示和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高芥酸油菜基地建设、优质大米工程建设、“天府菜油”基地建设、粮食扩面增产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粮油产业稳步发展。2021年,油料实现播面79.24万亩,比上年增加1695亩,增加0.21%;粮食实现播面179.7万亩,比上年增加2.77万亩,增加1.56%。与此同时,这一年,三台全县藤椒面积保持15万亩,发展以藤椒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营主体达350余户,通过多层次融合发展等路径,实现助农增收。蔬菜水果方面,初步形成以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遂绵蔬菜产业带建设,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上档升级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培育家庭农场、发展休闲农业……2021年,三台立足农业大县资源优势,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找准三产融合的发力点,龙头带动、补齐短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助推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这一年,三台突出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其对标“一组一场”“136”发展目标,聚焦重点抓培育、健全服务抓帮扶、突出规范抓提升,落实政策抓保障,深入探索家庭农场培育新路径,2021年已培育家庭农场948户,家庭农场总数累计达3855家,实现96%的村民小组有一个家庭农场。持续提升农民合作社质量,着力做好规范化建设指导,创建县级示范社21家,推荐申报省级示范社3家。这一年,三台提质升级发展休闲农业。该县通过协助举办桃花节、牡丹文化节、芍药花节、玫瑰花节等节会,大力吸引县内外游客;向上向外推荐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园区观光游”“潼川古镇-郪江古镇”精品线路2条,将芦溪、立新、郪江3镇推荐上报为“寻找绵阳最美小镇 ”,增添休闲农业新亮点。预计今年全县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50.73万人次、营业收入6838.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620万元),带动3860户农户致富。这一年,三台紧紧围绕构建“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重点园区创建工程”和“一镇一园培育工程”,“1+3+5+N”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麦冬科研示范园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中期评估,生猪种业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创建名单,优质粮油园区有望进入市级五星级园区第一方阵,新培育6个县级园区。以持续加大农业的支持力度为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稳,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稳定剂,也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的基础。为此,2021年三台县进一步多管齐下,持续加大农业保障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据统计认定:去年,三台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62元,同比增长10.6%。这一年,绵阳三台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财政转移资金等各项资金,自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严把质量关,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9万亩。这一年,三台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三台净新增农机装备总动力2.4万千瓦,达72.6万千瓦。完成提灌站修复改造1284处1319台12920千瓦,提灌站完好率达98%以上。完成提蓄水8360万立方米,实现浇灌旱地12万亩,保栽水稻15万亩。实现主要农作物机耕207.3万亩、机播63.5万亩、机收117.5万亩。这一年,三台狠抓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该县以农村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清单制管理为抓手,扎实开展系列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不断健全完善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预防机制,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持续得以提升。也就在这一年,三台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该县围绕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和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培训方式,突出需求导向,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特别是加大对现代农业领军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及现代创新创业青年、农业职业经理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的培养培训与扶持激励,从而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1-28
(明远)每逢节假日,绵阳市涪城区乡间便迎来不少游客。这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果蔬飘香,让游客陶醉在秀美的田园景色中。  近年来,涪城区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公园化发展路径,以精品蚕桑、优质果蔬为主导产业,以三大农业主题公园为平台,构建起“1+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三年三园三步走”的节奏,梯次建设“千鹤桑田”“湖光山色”“蔬香绿野”三大农业主题公园,推动农科文旅商“五态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为这条产业之路提供支持的,还有一系列幕后工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旅品牌等。其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是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农业种养结构、推进种养循环等工作,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之路,推动“绿水青山”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谋篇布局确立产业绿色生态的底色  作为绵阳市主城区、中国科技城核心区,涪城区属仅有近郊5个镇53个行政村,农村区域面积相对较小。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研究涪城区资源禀赋,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涪城区以“构建‘1+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路径,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涪城区“落地生花”。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绿色生态是其中的关键。为此,涪城区及早制定产业规划,锁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公园化发展路径,以精品蚕桑、优质果蔬为主导产业,以三大农业主题公园为平台,构建起“1+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涪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宛若故乡的田园,我来寻那惊鸿一面,稻花荷塘竹影清风,看不够这人世间……”今年6月,伴随着歌曲《湖光山色宛若故乡》悠扬的旋律,位于涪城区吴家镇的“湖光山色”稻渔亲水湿地农业主题公园与游人见面。这是继去年“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开园后,涪城区开园的第二个农业主题公园,这也标志着该区“三年三园三步走”实现了第二步目标。  随着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涪城区桑蚕产业、稻鱼产业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吸引了很多“亲子游”体验项目落地。创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推动产业良性循环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投射在涪城区杨家镇回龙寺村1500多亩桑田里,村民们正在天虹丝绸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给桑树施肥。通过栽桑养蚕,当地蚕农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  给村民们增收带来保障的,除了当地产业发展模式外,也有新技术应用的“红利”。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农业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也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以往,涪城区开展测土配方主要应用在粮油作物上,而在菜、桑、果等经济作物上尚未开展。围绕桑蚕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涪城区鼓励企业合作探索,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天虹丝绸公司与四川美丰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对蚕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严格按照“测、配、产、供、施”开展蚕桑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由四川美丰公司根据土壤测试数据、田间试验、蚕桑的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等情况,研究制定两种不同时期施用的配方,按配方生产,供应给蚕农生产施用。  这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自2019年以来,涪城区的茧丝及副产物总产值都超过4亿元,使蚕桑产业成为涪城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特别是采用生态环保技术后,蚕茧品质得到保障,并打通了向国际奢侈品牌供货的渠道。创新应用新技术为企业、蚕农带来了收益,进而鼓励大家进一步优化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树立品牌推动涪城农副产品走出四川  走进涪城区丰谷镇齐心村,芦笋栽培大棚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大棚内,一株株鲜嫩翠绿的芦笋长势喜人。“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年能够采摘3到4次,每亩产量在4000到5000斤左右,年收入可达2万元。”据芦笋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种植技术,种植前景较好。“之前,我们主要是订单销售,产品远销国外,目前开始拓展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量很大。”  绿色生态技术为优质农副产品提供保障的背后,是涪城区在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的努力。  2020年11月,涪城区组织区域品牌“涪城芦笋”“涪城蚕茧”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其中“涪城蚕茧”荣获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奖”。  据了解,目前涪城区有标准化蚕桑基地3.5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6.5万亩、标准化设施芦笋种植基地0.3万亩、稻渔基地0.3万亩、有机粮油基地0.3万亩,“涪城芦笋”“涪城蚕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涪城蚕茧”还成为绵阳市首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  今年,搭上“绵品出川”活动的“顺风车”,越来越多的涪城区优质农副产品走出绵阳、走出四川,在更广阔的地区拓展市场。  涪城区鲜家坝村是涪城区有机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常年发展优质水稻面积达2500亩。今年3月,涪城区农业农村局遴选出32个水稻品种进行试种,9月,涪城区2022年优质水稻示范种植现场观摩会在这里举行,现场检验这32名“选手”的表现。在鲜家坝村,这32个品种分别进行集中种植展示。通过综合评比,泰优粤禾丝苗、川康优6308、奥富优287等品种表现抢眼。例如,奥富优287据测算亩产能达到1300斤,不仅亩产量比常规水稻品种高,口感也更好。  据介绍,通过开展此次评比试验,就是要选出更加适合涪城区种植的品种,接下来进行大面积推广,从而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据了解,涪城区常年发展水稻面积8.24万亩,目前在新皂镇、杨家镇、丰谷镇、吴家镇发展优质稻5400亩。  下一步,涪城区计划进一步扩大优质水稻的种植范围,示范带动周边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谱写新时代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迈进第二个百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工程发出的伟大号召和行动纲领。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党同志面临的赶考新路远未结束。新时代“三个务必”重要论断,是对当年进京赶考“两个务必”的丰富发展。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组织“如何长期执政”的科学回应。“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了马列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定了全体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硬核作风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方向。初心使命始终引领我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也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路线与行动表达。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心向优秀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百姓学习,就要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知。全党同志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安于现状,要时刻保持“赶考”清醒,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政治品行。须永远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从一个个困境中奋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既敢于又善于斗争,切实直面问题风险,让服务本领再提高。“三个务必”既是新时代铿锵号令,也是巩固发展长期执政、保障党和人民事业行稳致远的实践纲领。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1-2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