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时序更替,岁物丰成。近日,走进眉山市仁寿县,入目皆是一幅幅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画面——企业生产马不停蹄,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道路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公园绿意盎然,群众安居乐业!筑巢引凤 厚植兴业沃土2022年4月签约,5月开工建设,7月完成一期厂房装修及部分设备安装,并进入投产阶段,用时仅仅3个月,仁寿县卓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便实现了“快建快投”,在一条条手机组装流水线上,一部部出口到国外的手机源源不断地“出货”。2022年8月,四川仁寿经开区标准厂房项目动工仅3个月,项目1号楼完成主体建设,顺利封顶。该项目采用租售并举模式,可充分满足入驻企业需求,随着签约企业的陆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全县电子信息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成链发展。……一份份合作协议的签订、一家家企业的落户、一个个项目的开工和投产、一次次刷新的“仁寿速度”,都离不开该县筑巢引凤的决心和力度。近年来,仁寿县持续深化改革,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对标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仁寿县这片投资兴业的沃土上,以信利、川威、协鑫锂电、华赐半导体等“百亿”项目为支撑,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正加快成势,社会经济发展不断焕发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仁寿上榜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2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三个榜单。交通先行 铺就发展之路日前,走进天府仁寿大道与仁沐新连接线项目施工现场,仍能感受到严寒冬日里火热的建设热情,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工人们坚守岗位,忙碌地工作着。据悉,天府仁寿大道城区段至仁沐新高速连接线起于怀仁大道,止于仁富路,全长约2600米,按照双向8车道,辅道4车道。通车后,将实现仁沐新高速与天府仁寿大道无缝连接,既缓解了仁寿主城区路口的交通压力,提高仁寿枢纽功能,还将极大提升仁寿县的区位优势,助力该县进一步跨越式发展。近年来,仁寿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形式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成宜、仁沐新、成赤、遂资眉、成都经济圈环线高速等5条高速建成通车;天府仁寿大道、红星路南延线、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3条经济主动脉畅通县域,综合交通网络正逐步完善。同时,已形成仁寿到成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眉山、县域4个“半小时交通圈”。乡村振兴 激活一池春水仁寿县的冬天,没有万木凋零的萧瑟,相反,处处都是沉淀了一年后的收获。汪洋镇联系村3组的豌豆尖种植基地内,200亩的豌豆尖收获后全部运送到外地市场;禄加镇中合村的柑橘园内,当地村民忙着采摘、搬运、整理、打包新鲜的柑橘,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直接进园收购;始建镇柏山村的银柳种植基地内,村民们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就地就业增收;藕塘镇明珠村的橙色田园果蔬套种基地内,柑橘树下套种的白萝卜喜获丰收,又一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仁寿县依托粮、猪、果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大批农产品步入“名特优”行列,文宫枇杷、曹家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准产品认证。同时,在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上,该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融合,涌现出曹家百年梨乡、曲水留香景区、藕塘玫瑰基地、怀仁街道樱桃基地等一大批好玩、好看的优质农业景点,激活发展的“一池春水”。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产业的振兴,还包括乡村各个方面的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仁寿县高瞻远瞩谋划蓝图,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打底 扮靓绿色家园一穹蓝天一方净土,一湖碧水一城绿荫。暖阳照耀的午后,走进城市湿地公园,只见碧水、草坪、凉亭、步道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老人在休闲凳上聊天拉家常,小孩们则在公园里追逐嬉戏,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除了面积最大的仁寿城市湿地公园,该县城区还有很多可供市民游玩的公园。在流水潺潺的中央水体公园,可以感受一步一景的趣味;在依山而建的天仁公园,可以领略登高望远的豁达;在绿意盎然的金马河生态绿道,可以静享跑步的酣畅;在设施齐全的城北山体公园,可以体验运动的快乐……近年来,仁寿县以生态打底,扮靓绿色家园,大力实施“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天府竹海、花漾仁寿、球溪绿道”等生态项目,将山、水、林、湖融入城市建设中,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新格局。出门见绿、移步入园,可健身、休闲、娱乐……随着“公园下乡”力度的增加,如今,不仅仁寿县城区的群众能享受到“生态红利”,乡镇的群众也拥有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公园。据悉,该县充分利用各乡镇现有林地、河道、水渠等闲置资源,推进“公园下乡”建设。新建的乡镇公园人文独特,各具魅力,集“休闲运动、旅游观光、文化创意、防灾避险”于一体,大大增强了乡镇的“绿肺”功能。民生改善 乘上幸福列车“如今,我们小区不仅规划了停车位,还安装了电梯,大家住着非常舒心。”这是来自仁寿县老城区工行小区居民的共同“点赞”。据悉,工行小区是1996年职工集资修建的住宅小区,在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后,新增的健身、休闲、电梯等设施,让小区品质大幅提升。旧貌换新颜,关注群众需求,仁寿县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不断补齐功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让老旧小区居民由“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为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提升,仁寿县着力打造文化阵地,开展惠民活动,让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涓涓细流浸润心田。城市里,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一应俱全,乡村里,农家书屋、口袋公园、多功能运动场等遍地开花,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正不断涵盖全县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仁寿县始终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涉及医疗、教育、就业、文化、养老等重点领域的民生问题,集中力量为群众办成实事好事,努力书写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2-27
(陈相龙 记者 常艰)“现在乡下新装了天然气,使用的老人居多,建议燃气公司加强燃气安全检查,并多开展安全知识的宣讲。”近日,在眉山市青神县罗波乡政协工作站的召集下,群众代表、人大代表、乡(镇)和村(社区)干部代表等齐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召开了第一次在乡镇上举行的社情民意恳谈会。“这社情民意交流对我们来说重要吗?”会议开始时,大家交头接耳讨论着……“重要、重要!大家听我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是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所以希望大家积极发言!”罗波乡政协工作站的负责人李淑君向大家介绍了政协社情民意的相关知识。“听得半懂不懂,那到底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啊?”大家似乎还是放不开,不怎么讲。“关注的事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事情虽小,却能够扎扎实实地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啊!”在主持人以及政协委员的带动下,代表们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提出了很多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罗波乡场镇基础设施老化,路灯长期不亮,行人和居民出行不便,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老人休闲没有去处。”“生产便道的修建、农村产业的发展与基本农田政策的冲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集体发展。”“农村种养殖业技术人才缺失,不能较好地指导种养殖业的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多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参加完恳谈会,群众代表王圣涛说:“政协将这个社情民意恳谈会开到乡镇,我们真的感觉新鲜、也感动,至少我们百姓多了一个可以反映的渠道。希望以后这样走进基层的实在工作能多一些。”据悉,在这之前,青神县政协的社情民意恳谈会每年召开两次,分有主题和无主题两种类型,可以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邀请街道、乡镇、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等30多人参加,县政协班子成员以及部分政协委员参会听取建议意见。“小恳谈”承载“大协商”,“小恳谈”发挥“大作用”。为更好地收集社情、反映民意,青神县在每个乡镇领导班子中选拔了一名政协委员成立街道、乡镇政协工作站,依托该乡镇所在的政协委员设立了委员工作室。今年的社情民意恳谈会就是以新成立的委员工作室和街道、乡镇政协工作站为主体召开,分别由青神县政协的班子成员分7个组带队走进街道、乡镇召开社情民意恳谈会,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由专人记录整理成政协专报呈送县委、县政府参阅。“这样就把原来‘请回来’的社情民意恳谈会变成了‘走下去’的乡情乡音调研会,形式上由相对集中到相对分散,座谈会数量由一场变为七场,每个乡镇由2至3人参会到20多人参会,总人数增加了5倍多,代表界别数量和收集范围进一步扩大,反映的问题就更多更细。”青神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们安排的7个街道、乡镇都已经召开了社情民意恳谈会,共收集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层治理、环境保护、农村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社情民意50多条。从反馈情况看,群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效果也很好,收集到的建议意见也很有价值。下一步,我们将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以专报的形式上报给县委、县政府参阅。”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3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唐老师,帮我拉两吨有机肥上来吧!”12月22日,丹棱县顺龙乡官厅村2组村民李维俊,打通了四川龙田丰生化有限公司业务员唐金香的手机。刚刚以9.80元一公斤的销售价格,把“爱媛”销售完毕的李维俊,就急着为果树增施有机肥。他说:施用有机肥是提高水果品质的关键错施之一。几年前,李维俊在地处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种植了十亩左右的“丹棱桔橙”,年产量在3万公斤左右。他第一次参加丹棱县以不知火为主的“丹棱桔橙”种植技术大比武时,曾经夸下海口“我要在海拔最高的地方,种出品质最好的‘丹棱桔橙’”。终于在2022年,以综合评分86.23分的好成绩,一举夺下丹棱县第十届“丹棱桔橙”种植技术大比武“果王”称号。丹棱县第十届“果王”李维俊是丹棱全县将“丹棱桔橙”种植在海拔相对最高的少有的几户农民之一,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善于摸索和总结,最终探索出了一套独有的栽培技术,把本来只适合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不知火”,硬是成功种在了海拔800米的山区。谈及成功的秘诀,李维俊说:除了合理密植,科学修剪,增强透光,生草栽培,绿色防控而外,关键的是要能够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观念。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不能老是按传统的一套操作,不能因循守旧,一定要有创新的理念,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全营养作物碳汇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四川龙田丰生化有限公司率先提出的最新理念。他是根据作物类型及生长的时空状态所设计的能稳、匀、足、适供给作物所需全部养分,并同时提高土壤和植株体碳汇量,有效促进与稳定碳中和的现代农业栽培技术。李维俊是采用全营养作物碳汇栽培技术的受益农户之一。全营养碳汇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土壤修复、地力培肥,稳、匀、足、适的供给养分,并通过根系、叶片进行立体补碳的方式,培育健壮根系和健康功能叶片,提高植物对全营养养分的吸收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碳汇量),使作物最大程度的转化积累有机碳。该技术创新性地将作物生长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与功能性微生物,通过养分与微生物复合技术生产成全营养碳汇肥。长期采用全营养碳汇栽培技术,可逐步实现化肥减量、农药减量(通过提高抗逆力、使用复合功能菌抑制多种土传病害),大幅度减少施肥次数,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为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22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关键。近年来,仁寿县以乡村振兴新使命、新要求为着力点,推动组织、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深度聚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优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路径,以党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 健全组织体系强化乡村振兴“红色引领”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一直以来,仁寿县注重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强化乡村振兴“红色引领”。构建立体工作网络。成立县委书记主管,两名县级领导干部分管的县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相关部门全面抓的立体式工作网络。优化村(社区)“两委”结构。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对党忠诚、致富能力强、善做基层工作的优秀青年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实现年龄、工作能力“一降一升”,让乡村振兴“排头兵”实力更强。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倡导党员带头先学新技术、先用新设施、先试新品种,带动群众参与电商创业、创办星级农家乐等。锻造专业队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冬天比较清闲,在继续发展好养殖业的基础上,就要开始做来年的规划了。”日前,在仁寿县谢安镇扎林村,返乡创业的张大志说起了下一步的打算。2007年回乡创业,2011年开始在扎林村养鱼,2018年试点进行荷花种植,在荷塘里养鱼,2019年新建两个单元的德康代养场,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头……在创业路上,张大志一步步走得踏实。在仁寿县像张大志这样的返乡创业党员还有很多,他们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创新创业,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中砥砺前行,争当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仁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要在“选育带管用”上下真功夫,深挖乡土人才这一沉睡的“富矿”,让更多乡土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蓄积振兴力量。为锻造专业队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近年来,仁寿县以“才汇仁寿”和“雁归计划”为主抓手,积极引进农业相关专业硕博研究生,吸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打通“党员+致富能手+村干部”三向培养通道,形成精准施训、一体推进培养模式,为乡村筑牢主心骨。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推行“人才+产业”“人才+合作社”等模式,打造“文宫枇杷”“曹家梨”等品牌产品,为乡村壮大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通道”近年来,仁寿县慈航镇广开思路、多措并举,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突破,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不断深耕集体经济的“实验田”。“村集体腰包鼓了,更能为集体服务,在村道提升、渠系整治、产业发展、便民服务、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方面统筹力度更大,投入更足,质效更高。”慈航镇党委书记尹小双表示,让每一位集体成员共享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才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为发展集体经济,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通道”,仁寿县出台了《仁寿县村级集体经济攻坚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探索“村集体+业主”“村党组织+合作社”等发展模式。同时,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和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确保村集体资源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立足乡村实际,探索发展“党建+金融”工作模式,为农村群众创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结合“党建+协会”、党员践诺等活动,开展“1+N”帮扶活动,为困难党员寻求发展机遇。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2-22
 (记者 常艰)12月16日,幸福向“味来”·丹棱味道餐饮大赛暨产品推介会在眉山市丹棱仁美镇吉香稻田开赛,来自当地的20名“厨神”通过自选菜品、指定菜品、刀工展示等比拼,一决高下,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舌尖上的美味盛宴。  比赛现场“‘桔橙茶香鸡步步高升’、手撕鸡、乌鱼汤、红烧羊肉、钵钵鸡……”比赛现场,参赛的20名厨师各显神通,使出看家本领快速制作各式菜肴,千方百计征服评委们的味蕾。最终,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大雅烧白等10道“大雅名菜”、何成建等5人获“大雅名厨”、雷德利等15人获优秀奖。评委从色、香、味等方面对菜品打分活动现场,还展出了丹棱“爱媛”、大米、冻粑、茶叶、白酒等特色优质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目光。“举办此次活动,目的是为了丹棱美食文化传承创新,让更多人品味幸福的滋味。”丹棱县政府副县长黄琴波表示,将以更多的会节搭台,让丹棱名优产品“走出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基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19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 12月19日清晨,走进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礼周村7组,只见蜿蜒的公路两旁,是成片的柑橘园,一颗颗柑橘挂在树上,像橘黄色的小灯笼。在寒冷的冬日,一辆辆往来的大货车,将刚刚采摘下树的柑橘,通过便利的路网运送出村。“从果园到大公路,仅仅几百米的距离,以前大货车根本进不来,每公斤柑橘的搬运费都要多花8毛钱左右。”礼周村的一个柑橘种植业主说,自从去年修建了水泥路后,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爱媛、耙耙柑等柑橘还没有成熟就已经全部被预定一空了。记者注意到,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能为晚归的村民照亮回家的道路。漂亮的乡村公路 “这些路灯都是我们自筹资金安装的,说起修路,大家都高兴得很。”礼周村村民罗四清说,长期以来,门口的小路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非常不方便,大家修建公路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得知有修建公路的项目落地后,经过召开村民大会,礼周村的村民们一致决定,自筹10%的款项,用于新建道路的排水沟、路灯安装等事项。“摇身一变”的公路不仅让出行更加便捷,因为颜值高,有照明,还成为了当地村民晚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当天,在礼周村和徐庙村交界处的河面上,一座新建的大桥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前,这里只有一座人行桥,不仅车辆无法通行,遇到涨水期,河水还会漫过桥面,要去对面的地里做农活,就要绕很远的路才能到。”围观的村民高兴地说,等大桥建好后,就再也不用绕路了。不远处的德意村8组,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道路加宽工作,配合着机械,施工人员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计划将原本2.8米的道路加宽到4.5米。以往不少乡村道路路面窄、标准低,彰加镇便立足实际,以服务乡村振兴为重点,加快农村道路改造,加强路网连接,致力于让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通到好。刘红花是德意村的道路施工监督员,每天,她都会认真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除了看看钢筋打没打好外,路面哪里有坑,我还要喊他们及时补好。”被选为监督员后,刘红花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好好“履职”,代表乡亲们,把好道路质量关。值得一提的是,在道路改造进行规划时,难免会占用到村民的边角地、果树、农作物等,但大家都没有一丝怨言,并主动提出不要赔偿,积极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乡村振兴,道路先行。自仁寿县交通基础三年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彰加镇以“村组通畅”为抓手,积极作为、快速推进,通过建设一批“产业路”、补齐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环路”,真正实现内联外通。仁寿乡村公路 “截至目前,全镇共新建道路13.942公里,加宽道路70.099公里。”彰加镇党委书记雷宇介绍,下一步,该镇还将打造乐资高速的连接线,届时,将彻底改变几十年来大货车从场镇中心经过的尴尬局面,消除安全隐患,让场镇更加美丽。据悉,按照“提能升级,成面成网”的核心理念,仁寿县深度聚焦乡村振兴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产业所难、发展所需、群众所急等问题短板,集中利用2021年至2023年三年时间,实施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提能升级。如今,走进仁寿县的广袤农村,一条条宽敞整洁的公路徐徐延伸,将良田、民居、景点和产业园区串联成线,不断编织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让一条条崭新的公路,真正成为通向未来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矜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我最近出栏的这批生猪200头,加上之前已经出栏的1300头,到现在一共纯赚了120万元。”12月5日,看着圈里的一头头生猪膘肥肉满,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中店社区养殖户蒲朝刚乐滋滋地盘算养猪账,“预计到农历年前还将出栏300头,这样全年出栏猪就达到1800头,总体收益还是相当不错的。”蒲朝刚的养殖场  作为当地有名的生猪养殖和水果种植大户,蒲朝刚采取“生猪+果树”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从2004年饲养6头母猪开始,多年坚持自繁自养。“虽然生猪养殖总会受市场波动影响,但我自繁自养的风险相应较小,而且自己配饲料成本低,因此大多还是有钱可赚。”蒲朝刚说,近些年政府大力提倡用家畜肥替代化肥,自己养猪不仅仅是赚“猪”钱,更重要的是他那150亩果园,施肥管理全用的是猪粪料。为满足果树管理对农家肥的需要,生猪养殖规模便随着果园面积的扩大而扩大。  为此,蒲朝刚近年投入500多万元,在果园附近建成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猪场,配套修建了5000余立方米的粪料储存池,形成年可存栏生猪4000头的饲养规模。能繁母猪从开初的6头,逐年增加到现在的80头,“这不,最近我又新增加了母猪50头。”蒲朝刚告诉笔者,“目前生猪市场持续回暖,我明年的饲养目标是,力争能繁母猪发展到200头,通过加大自繁自养量,使存栏生猪保持在3000头,进一步提高年出栏率,实现生猪养殖新突破。”  猪多肥多果树旺,养猪赚钱,种果节本,果优价好。蒲朝刚靠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猪业、果业“双增收”,从而走上了致富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19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 刘长江)12月16日,由东坡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眉山民生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东坡区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经营管理型-晚熟柑橘)”培训班举行了结业典礼,来自全区各镇正在从事柑橘产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或有意愿从事柑橘产业的农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退役军人等50名学员参加了为期15天的培训。培训学校围绕东坡区晚熟柑橘支柱产业特点,按照“集中理论教学+线上学习+现场实训(能力拓展)”,分段、分时培训方式进行,做到理论教学提升专业知识,田间课堂教学提高专业技能,重点提高学员动手能力为核心,取得了培训应有的效果。通过培训,学员们开阔了的眼界提升了技能,认识到了柑橘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才是硬道理,产业兴则乡村兴。纷纷表示,要以此次高素质农民培训为契机,在乡村振兴行动中争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东坡区晚熟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好骨干作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16
(王婷 潘建勇 记者 常艰)  “我今年74岁了,每天还可以包装200多瓶梨膏呢!”12月14日,在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梨树社区的供销合作社里,村民刘子云忙着和其他人配合,一起打包梨膏。当天,有600瓶早已预定的梨膏要从梨树社区准时寄出,不少村民前来帮忙打包,既能领到一份“工资”,还能为集体经济创收做贡献。仁寿县曹家镇梨树社区的供销合作社村民们正在打包梨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曹家镇党委书记黄小芮介绍,梨树社区是该镇探索供销合作社、集体经济社和信用社“三社”融合模式的试点社区。果农负责管理好梨树,集体经济社负责对梨品质进行把控,供销合作社推陈出新拓展营销渠道,信用社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在曹家镇,“三社”融合的步伐正越走越稳。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三社”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服务“三农”的合力。如今,曹家镇通过改变思路、改善方法,通过党政支持、市场运作,积极探索“合作共营”新机制,以为农服务为根本,以梨产业发展为重点,努力构建生产、供销、信用、消费“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新模式,有效提升“三社”服务水平,切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让群众得到利益,获得感不断增强。每逢农时,曹家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土专家”都亲自登上云梯修枝剪丫,手把手示范套袋,做好培训工作。同时,专业合作社所有社员实行统一生产技术(培训、施肥、用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价格销售。在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镇已种植优质梨3.1万亩,年产优质梨5000万公斤。“专业合作社还对年度经营成果实行‘一返一提一投’(一返即利润分配按80%返还社员;一提即提取10%风险金,用于弥补合作社次年可能出现的亏损;一投即交给村委会10%的利润,作为社员内部资金互助)。”黄小芮说,“三社”融合通过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科学搭配,把生产、供销、信用、消费四要素融合起来,促进一二三产相互支撑、循环利用,不仅培育了新型村集体经济,规范发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提升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描绘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三社’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仁寿县供销社负责人梁煦东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县村级供销合作社大部分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村级供销合作社负责人,以党建为引领,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流通服务,积极探索开展电商、农资、金融等各项服务。同时,有利于将当地的产业优势、村两委的组织优势与村级供销社合作社的专业优势有机融合,创新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16
 (罗惠敏 记者 常艰)全国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洪雅举行,国家林草局重组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地落户“竹钢”,新申请技术专利14项。“中国(前锋)有机茶第一村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代表四川进京参加首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展示。玉屏山被国家“四部委”列入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是“十三五”以来眉山市洪雅县紧抓人才工作,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展现。近年来,洪雅县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定位“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品质强县”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聚焦“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全力打造识才爱才重才用才的良好人才生态,以人才发展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创机制,破壁垒,海纳百川引人才“洪雅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要注重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要集聚涉农、涉茶资金的投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强化与中国茶业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及国内行业科技力量的合作,培养茶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着力培训营销人员,构建网络营销与线下营销相结合的市场营销体系”,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在洪雅县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时,为洪雅开出的一剂“良方”。自2020年聘请刘仲华院士莅洪开展茶产业技术培训和合作以来,洪雅县以实施泡好“一杯茶”工程为突破口,成功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瓦屋春雪”,顺利培育出洪雅独有茶树新品种“天府5号”“天府6号”,有效助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及团队一行莅临洪雅指导茶产业发展引进刘仲华院士,只是洪雅近年来实施“柔性引才”政策,聚力推动洪雅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为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康养旅游、医疗卫生等高端领域人才紧缺问题,洪雅县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理念,创新探索“柔性引才”机制,出台《洪雅县“柔性引才”办法》,在不改变县外人才人事、档案、户籍等关系前提下,按照“政府引导、以需为本、契约管理”原则,以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创新创业、项目领办等途径,引进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授、博导冯玉麟在内的专家教授27名,为洪雅茶叶产业、医疗卫生、康养旅游等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在推进“柔性引才”的同时,洪雅县还通过公开考核招聘、高校招才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优秀高层次人才120人。为适应近年来产业发展需求,自2020年以来,洪雅县进一步提高专技人才招录标准,截至目前,已公开招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人、全日制本科生124人,“双一流”大学人才47人,在全市率先引进聘任制公务员1人,实现了人才引进量质齐升。  搭平台,促合作,厚植沃土育人才“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聚才引才固然重要,育好人才也是关键。近年来,洪雅县始终坚持把人才培育放在抓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育相结合,分层分类分级开展开放式、个性化、系统性培育,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良好氛围。“作为洪雅本土菁才,除了每年都有1次赴国内知名高校更新思维、开拓视野的机会,还能真正走出去帮助更多的农户,培育更多专业实用农村人才,我感到很幸运,感觉自己人生价值实现了最大化。”洪雅县创新型科技人才李世洪高兴地说到。与四川农业大学签署《林业科技合作协议》 在洪雅,和李世洪一样,被评选命名为本土优秀人才的还有很多。2018年,洪雅县启动实施“八类本土人才”培育计划,联合教育、经信、卫健、科技、人社等部门,分领域开展洪雅名匠、洪雅名师、洪雅名医、洪雅名厨、洪雅文艺名家、洪雅田园之星、洪雅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等八类本土人才示范培育,打通了洪雅优秀本土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搭建起沟通交流平台,使人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截至目前,共评选命名洪雅名匠、名师、名医等本土人才52名。其中,3人成长为国家级文艺人才,3人成长为省级名师,2人成长为省级名医,5人成长为科技人才,5人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搭建产学研人才培育平台,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洪雅县培养人才的另一条路径。通过开展名校名院名企战略合作,洪雅县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新签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等校地合作战略协议;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共建“教学科研就业实践基地”;联合华西医院培育1名博士后,从华西医院、日本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引进4名专家顾问组建16人研究团队,助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发展......截至目前,洪雅有效整合院校地及专门科研机构资源,培育高端应用型人才100名,完成《四川主要康养林分芬多精含量及成分研究》《高血压人群森林康养医学实证研究》《森林康养基地模型应用建立研究》等国家、省级课题研究。 建舞台,展才华,各显其能用人才“如果不是这些专家人才的讲解,我都不晓得啥子是茶叶绿色防控,这样的培训真的是太好了,让我们茶农在茶叶种植管理和绿色防控方面又学到了一招。”洪雅县槽渔滩镇玉岚村村民徐丽感言道。让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是洪雅县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途径。2017年起,洪雅县大力实施“百名人才联乡村”行动,围绕茶叶、藤椒、中药材、果蔬种植、畜牧养殖、康养旅游等六大产业,从县级部门(单位)、乡镇、农村专业合作社中,精选142名专业人才组建成6支人才服务团队,按照“1个团队+N个联系村”模式,深入全县76个产业发展重点村开展服务工作,采用分类选派、组团服务、清单管理、三重保障等方式服务基层一线,着力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带动2万余名群众产业致富。截至目前,联系村启动产业项目17个,新建乡村旅游合作社3个,带动2372户农户增收830万元。全国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洪雅举行不仅如此,洪雅县还以“两项改革”为契机,全域统筹资源,创新推动教育学区制、医疗次中心改革,有效推进县域教育、医疗人才流动,激活乡村教育、医疗人才资源。“以前学校分散分布、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数量有限,导致了一些像赵河小学一样的山村学校,无法为孩子们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现在进行‘学区制’改革,通过走教方式,有效解决了我们山区学校师资不足问题,孩子们上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的愿望得以实现,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赵河小学校长陈勇感慨道。自推动教育学区制及医疗次中心改革以来,洪雅县创新建立学区制人才分配、考评机制和县级医疗专科联盟,共推动8名紧缺学科教师走教,10名综合专业教师转岗,11名省级重点专科人才到洪雅坐诊,19名专业技术人才向次中心医院集中,有力激活乡村教育人才资源,助推次中心医院错位特色发展,工作经验被省两改办、省深改办专题刊发。强保障,优服务,为凤筑巢留人才引来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近年来,洪雅县始终坚持把营造人才工作生活良好氛围摆在突出位置,竭力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做优各项管理服务,让各类人才在洪州大地上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洪雅县采取“住房补贴+人才公寓”的方式给予各类人才住房补助,向引进来洪工作满1年的高层次人才发放每年9600至36000元生活补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发放每人6-10万元安家补助,创新制作“引进人才VIP卡”,凭卡享受景区免费游、优先就诊、子女入学等8项优待服务。同时,开通人才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医疗保健、配偶就业等帮助,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线”,集中受理各类人才诉求、意见建议,有效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玉屏山景区被正式授牌为全国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构建人才发展系列政策支撑,制定《洪雅县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激励暂行办法》《“新洪雅人”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明确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新洪雅人”服务制度,提供生活保障、统筹培育培训、鼓励创新创业等8条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人才动能。搭建人才交流互助平台,组织各类优秀人才不定期开展座谈会,每年为各类人才提供学术交流、调查研究、考察学习、短期进修机会,架设优秀人才“连心桥”。同时,充分运用18家“媒体矩阵”,打造特色宣传平台,开辟“了不起的洪雅人”宣传专栏,推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付志洪、“草根发明家”杨天文等优秀典型20余人,拓展人才交流互动“新版图”。“水积鱼集,木茂鸟集”。今日之洪雅,以人才为核心,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经济社会发展蓬勃生机。未来之洪雅,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产业聚人、外引内育、改革创新、营造氛围、协同发力”五大行动,着力打造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辈出之地,为推动洪雅建成“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12月9日,青神县国际竹产业展览中心国际展区里人头攒动。邱松忙着布置展场、介绍产品……她负责的展台前,憨态可掬的熊猫玩偶和精心打磨的竹制产品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参观。  当下,2022卡塔尔世界杯交战正酣。就在开赛前,一支来自四川的特殊“啦啦队”成为闪耀此次世界杯的“中国元素”。那就是由50件四川大熊猫工艺品和47件青神竹编组成的“竹与熊猫”组合。邹松正是该参展项目的负责人。  “此次,参加竹博会,我们也带来了亮相世界杯的97件展品。”邹松介绍说。结合熊猫元素,他们在竹博会上展出了包括竹制环保餐具、竹纤维午餐盒、竹吸管、竹筷、竹勺、竹制茶室用品、竹制创意生活用品等竹文化创新产品。这些竹制品都是由青神竹编手工制作而成。  作为青神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从生活竹编起步。如今,已完成从民间手工作业向工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华丽转身”,盛名在外。  “能够在世界杯上亮相,既得益于我们青神竹编产业的发展,也有机缘巧合。”邹松告诉记者,本届世界杯开赛前,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豪尔熊猫馆正式与公众见面,并设置了世界杯主题艺术展。为了在世界杯期间更多地展现出熊猫元素,此次艺术展的主办方之一中卡商务公司特意邀请了青神竹编参展。负责展品制作的四川满竹里科技有限公司和青神国际竹艺投资有限公司为此精心准备,眉山市进出口商会和四川工商学院创业团队全程协助,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前后历时一个月才最终完成,其中不少竹编艺术品都是为此次参展量身打造。  “我们希望能将传统的青神竹编和现代生活场景相结合,并在其中寄予生态、环保的理念。”邹松表示,正因如此竹制环保降解产品是他们展出的重要内容。在卡塔尔世界杯展出期间,“最出圈”的当属“竹纤维午餐盒”套装,不仅隔热防烫,而且纯天然不染色,并可降解,“目前,这款产品主打出口,已实现单笔订单达100万元。”邹松说。  除了饭盒,竹制餐具套装在世界杯期间也饱受青睐。“我们的展品除了在熊猫馆展出,还走进了阿根廷国家队入住的酒店。”邹松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宣传竹制生活用品,他们还将竹制餐具套装等产品赠送给了阿根廷国家队,从而在宣传“把呼吸留给海洋”“以竹代塑”等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让青神竹编竹艺走得更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12
峨山村互助养老活动日现场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来,我帮你添饭。”张文华看见身边80多岁的刘光轩,碗里已经没有米饭了,就主动站起身来,对刘大爷说。“让我去添。”老协会长李天喜急忙站起身,从70多岁的张文华手里把碗抢了过来。李天喜是饭桌上年龄最小的老年人,今年才67岁。 老年人就餐一角这是12月7日,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峨山村互助养老中心,中午吃饭时饭桌上发生的一幕。我第一次看见这种情况。“难道自己不能添饭吗?”我心想。可能是李天喜看出了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好奇,就主动介绍说:我们这个叫互助养老,以老养老。有三条原则,第一条大原则是年轻的老年人就要服侍更年老的老年人;第二条原则是健康的老年人就要服侍身体差的、有困难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第三条是党员要示范带头,主动服务老人。只要入驻养老中心,就会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一些细小的事情,如帮老年人剪脚手指甲、摆龙门阵唠唠嗑等,以消除农村老年人不同程度的孤独、恐惧、失落甚至失望的情绪,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盖碗茶议室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人得到更多、更好、更贴心、更安全的养老服务,丹棱县老年人协会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经过请示县上领导同意,反复研究后,决定在做好各项居家养老的前提下,先在张场镇峨山村建设互助养老服务中心试验场,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县推广。丹棱县民政局出资30多万元,将原张场镇供销社峨山村代销点旧(危)拆除,建成两百多个平方米的活动阵地,在县老年人协会的指导下,建成了盖碗茶议事堂、电视客厅、图书阅览室、棋牌休闲区、就餐区、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 义务理发、测血压12月7日,是每月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的互助养老活动日。虽然不是阳光明媚,但天空中时不时地也从白云的缝隙中挤出一会儿光来,照耀在峨山村老年活动中心,让人心情倍觉愉快。当天前来参加活动的人略比往天要多一些,前来这里为老年人服务的有张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和心愿社区服务工作者,还有祥福通大雅康养服务中心负责人,有血压测定、舞蹈表演、义务理发、电动按摩、丢签入筒游戏和棋牌娱乐等,整个活动热闹非凡。 电动按摩 丢签入筒游戏峨山村第一书记李晓秋说,今年三月动工修建的养老服务中心,六月底完工,七月份正式入驻老年人开展活动,十一月份基本完善了餐厨设施,开展助老餐饮服务。老年活动中心负责人,由德高望重的原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喜同志担任,自从开门服务以来,让村上最省心的是,每天几十名老人在此活动,村上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仅仅是村妇联主席李银枝作为联系人,负责收集老年人反映的问题,以便及时整改,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是村上的宝贵财富,对农村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他们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李天喜领着一批老党员等组成盖碗茶议事堂成员,居住在农村的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乡贤),盖碗茶一端,脑子一动,开口一议,为村民致富想法子,点子就出来了,为年轻的村委干部指路子、解难题。 打麻将一角 舞蹈表演 图书阅览室 排队打饭上午九点开门,晚上十点关门。要吃饭,先报名,晕素搭配五元钱,保证吃好不浪费,餐餐光盘行动。李晓秋说,第一步是完善助老餐厅,解决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下一步,该村还要积极创建党建品牌,牢牢把握“四治四度”,创出治理新起点,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和老年群体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9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 刘长江)12月7日下午,由青神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眉山民生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青神县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治理(经营管理型)培训班,在青神县兰沟村村民委员会会议室举行了结业典礼。培训学校校长林志华总结了培训工作,青神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席利娟,对学员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表示祝贺,并希望学员能学以致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将乡村治理方面学到的知识发挥应有作用,起好骨干、引领作用。随后,席利娟副主任、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股股长杨攀峰、学校校长,一同为学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证和为受表彰的优秀学员颁奖。来自全县各街道办、乡(镇)社区、村组的村、组干部、产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人员、退役军人等50名学员参加了为期15天的培训。学员们通过中共党史、“二十大”精神学习、乡村民主与法制建设、农业政策与法规、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村镇规划与建设、文明村镇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专题的课堂理论学习及现场教学、参观交流,提高了思想认识,增长了乡村治理的理论知识,拓宽了工作和创新创业思路。学员们认识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乡村治理一线基层骨干和产业带头人,一定要认真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贯彻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力争早日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产业兴旺、乡村集体经济繁荣的目标,让青神县乡村治理工作上新台阶、创新业绩。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8
(谢静 余静 记者 常艰)近日,记者走进眉山市洪雅县“牛仔牧场”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建设场景呈现在眼前:在草坪婚礼区域,数百名工人忙着卸车、拉运、铺设草皮。“作为施工单位,我们紧紧围绕拼经济搞建设要求,组建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图纸和工期要求,科学调度、严密组织、抢抓工期,确保项目在12月底前安全、优质、高效展示。”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表示。水管预埋及回填据悉,“牛仔牧场”项目由天洪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打造,主要建设入口接待区、休闲观赏区、牧场娱乐区。其中,入口接待区包括入口标识、生态停车场、入口广场、滨河观景台、滨河道路、景区入口广场等;休闲观赏区包括交通站点(车行+小火车)、牛仔小火车站点、微牧场、牧场景观看台、风车等;牧场娱乐区包括牧场学堂、牛仔小火车站点、萌宠运动会、萌宠乐园、木趣乐园、奶牛梦工厂、高空秋千、小小骑士、霍比特小屋、欢乐滑草、帐篷营地、天籁剧场、湖畔木屋、烧烤营地、电瓶车换乘点等。目前,“牛仔牧场”项目完成清表及整理绿化用地约23万平方米,播撒草籽约9万平方米;天鹅湖主体施工与永久围挡施工完成;水管预埋及回填约1000米,检查井27座;电瓶车道整理及填筑约400米,水坝桩基施工完成;水坝坝体施工完成约50%。种植草坪 “项目建成后,对推动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促进区域空间价值提升、实现绿色创新发展,加快建成‘两山’转化示范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当地提供约300个就业岗位。”天洪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牛仔牧场’项目依托洪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阳平国家级重点种牛畜场独特优势,以‘生态大牧场’为卖点,以洪雅原创‘牛仔’IP为主题,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亲子游乐、研学教育、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为一体,将成为大成都旅游圈内独一无二的牧场特色风情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进一步丰富全县旅游业态,吸引更多客流,助推洪雅文旅产业发展。”洪雅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容 记者 阚莹莹  12月4日,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藕花村的正大(眉山)300万只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里,运输车来来往往,满载新鲜的鸡蛋运往各地。这是去年8月投产的西南地区第一个建成运营的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2022年1-10月累计产蛋30507吨。目前该场存栏产蛋鸡283万只,青年鸡59.5万只,日产蛋245万枚约148吨,鸡蛋主要销往成渝地区。正大(眉山)300万只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一角。 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占地600亩,总投资12亿元,包含存栏85万只青年鸡场、存栏300万只蛋鸡场、年产12万吨的饲料厂、年产10万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厂、年产5.2万吨的蛋品分级加工厂等5个子项目。这也是正大集团在眉山建设的蛋品生产加工基地,采取全封闭、全产业链、标准化模式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可追溯。  智能化高效管理是这个产业园的特色,一栋17万只蛋鸡的鸡舍喂养管理仅由一名养殖工程师便可完成,通过操作电脑即可实现添加饲料、饮水、粪便清运等操作。养殖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鸡舍的环境变化。蛋鸡舍内所产的鸡蛋通过自动集蛋线统一收集,并统一输送到蛋品分级加工厂,经历12道工序进行严格的分级筛选,最终通过自动化的包装销往市场。  “预计至12月底,这一产业园可实现满产,日产蛋量150吨,仅此项目即可为眉山市2022年鸡蛋产量增加36600吨,增加产值4.4亿元。预计2022年眉山市禽蛋产量可达9万吨,较2021年增长60%以上。”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07
近日,世界旅游联盟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合作发布了《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全国仅50个、全省2个案例入选。其中,《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农文旅融合“古村模式”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名列其中,丹棱县幸福古村以其独有的模式精彩诠释了“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幸福村该案例深度解读了作为传统村落的丹棱县幸福古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抓手和成效,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启示和经验。幸福村坐落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该村抓住“古村落”文化、农耕民俗、自然生态主线,以“质朴原乡”为主题,用“极轻”的手法活化乡村、振兴乡村,打造“民宿+度假”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面貌”三大改变。据丹棱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蒋丽艳介绍,该村以市场为检验机制,整合“公司、合作社、原住民、新村民”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公司+合作社+村民”的共建共享模式,探索出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参股、提供服务、销售产品等方式,为古村乡村旅游发展赋能。如今,幸福古村从‘藏在深山无人知’到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蒋丽艳说。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幸福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成型。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研学旅游、节庆活动等农文旅产品自然地融入古村之中,构建起“幸福古村”新乡村生活方式。依照古村肌理脉络,精巧布局5处精品民宿,打造幸福书坊公共文化空间、石磨豆坊、私房菜、文创体验空间等20余处特色业态,梳理建设游步道37公里,形成“两环两纵”游览线路。先后获评全国绿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天府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下一步,该村将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推进以幸福村为核心的省级旅游度假项目建设。以幸福谷人文旅游度假区项目为驱动,整体提升幸福村业态产品,加快打造乡村精品民宿,建设村史博物馆,设置常态化演艺场所,拉长古村游线,不断凸显幸福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标杆典范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普遍适用的先进经验,实现幸福村模式带动、促进和辐射作用的全新飞跃,助推丹棱“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供稿:丹棱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11月28日一早,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一片柑橘林,部分果树已经盖好了塑料大棚。欧阳建站在树林间,手机传来一则消息——“明日起四川大部即将迎来强降温”。“得抓紧时间,把最后一点防冻塑料布给搭好了。”收起手机,他再次钻进茂密的果树间,不见了踪影。  今年已经70岁的欧阳建是齐乐镇有名的柑橘种植户。20年前,丹棱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柑橘种植,作为当时县农业局(现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柑橘栽培技术专家,欧阳建响应号召,承包了40亩地,做起了柑橘种植示范。  同样是种柑橘,欧阳建的果园,看起来总与别人“不太一样”。  11月底,丹棱县的爱媛38号已经进入了尾季,但欧阳建的园子里,不少爱媛38号还在挂果。“全部盖上塑料布,这段时间不准备卖了。”欧阳建说,他的部分爱媛38号要留树保鲜到春节期间,“爱媛38号属于中熟柑橘品种,今年夏季高温影响不大,不仅产量不错,亩产能够达到8000斤左右,价格也比往年稍微高一些,今年这段时间卖就能卖到三块多钱一斤。等留树保鲜到春节期间,还能涨到五六块钱一斤。”  虽然今年的夏季高温对爱媛38号影响不大,但果园里绝大部分面积种植的不知火,却因高温产量大大下降,“往年亩产能达到4000斤到5000斤,今年只有3000多斤。”欧阳建告诉记者,眼下低温天气马上开始,为了减少果园整年的损失,他不仅把留树保鲜的爱媛38号全部遮上了塑料布,还为春见果全部套上了两层果袋。  50岁才开始二次创业,成为一名专业的柑橘种植户。有这样的底气,欧阳建靠的不仅是一身的专业技术。  “品种非常关键。”欧阳建说,经过多次品种更新,近年来,他的40亩承包地里确定了不知火、爱媛38号和春见三个主要品种。“这几年的新品种非常多,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地区适应性。但是从前期的栽培情况来看,有很多新品种并不适合在四川大范围种植。”欧阳建说,“从我的经验来看,引进新品种一定要进行小范围试种,确定适应性不错之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  今年,已经承包了20年的果园即将到期,欧阳建也打算退下来,“年纪大了,不如以前有干劲了。但如果有年轻种植户愿意,我也希望把我几十年的经验传递出去。”欧阳建说,这几年柑橘种植户越来越多,但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技术可以学,品种可以换,但是劳动力缺乏并且成本高的问题,需要早做准备好应对。比如以后的果园还是需要一定的规模,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打造宜机化、设施化的现代果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02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 蒋 霞)11月30日,由丹棱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眉山东坡联众职业技能学校承办的丹棱县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营管理型—粮经复合)培训班圆满结业,丹棱县农业农村局为参加本次培训的48名学员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本期培训班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为主旨,围绕综合素养、粮油作物栽培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农业绿色发展“双替双升”技术等开展了为期 15天的全生产周期技能提升培训,共计120学时。学员到永丰村参观学习学员参观东坡区晚熟柑橘集群项目培训最后一天,组织学员到东坡区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园区、东坡区晚熟柑橘产业集群项目品比园、眉山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东坡区永丰村参观考察党建、粮油和蔬菜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晚熟柑橘产业等相关内容。学员们均表示通过此次参观考察学习了习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决心。了解了我市先进的粮油、柑橘等规模化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新知识、新技术,并表示回去后,要学以致用,将所学技术和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搞好自家产业发展,带领周边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增收致富。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培训班结业后,还将继续在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开展为期1年的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届时将邀请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等针对学员参训后的产业情况提供技术服务、专题讨论和经营指导。并为学员们提供继续教育学习平台,以高素质农民培训为起点,开启新的学习阶梯,为丹棱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学员合影留念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12-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种粮虽是靠天吃饭,但还好我们村的种植户都购买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让我们能够从容应对今年高温干旱天气带来的影响。”近日,眉山市仁寿县贵平镇升龙村党总支书记刘宗宇表示。升龙村今年共种植 1960.3 亩玉米,420户村民以集体形式通过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眉山中心支公司,为玉米投保了完全成本保险。  据悉,原来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每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保险金额仅为400元、400元和300元,而现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每亩保险金额提升至 1100 元、800元和700元,较之前的保障水平翻了一番,除覆盖直接物化成本以外,还可覆盖人工、土地等成本。在眉山天府新区管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贵平镇今年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覆盖率达到95%,是眉山市承保覆盖率最高的乡镇之一。  9月4日,升龙村村民委员通过电话向保险公司报案,称该村种植的玉米因遭遇连续高温干旱受灾严重。接到报案后,保险公司组织农险理赔人员,赶赴受灾现场,为受灾农户测产定损,及时准确核实灾情,积极主动兑现赔款,全力降低农户的经济损失。  经过查勘定损,升龙村种植的玉米损失率达到70%,涉及受灾农户51户。今年国庆节期间,理赔资金172480 元已通过转账方式支付到对应农户社保卡。  今年夏天,全省多地进入高温模式,对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来说是一次“烤验”。四川银保监局联合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农业保险重大旱灾应急响应和理赔处置工作的通知》,启动农业保险重大旱灾应急响应机制,并要求按照各地区灾情发生、查勘定损的实际情况,应赔尽赔、早赔快赔,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截至10月16日,我们公司在眉山天府新区的三大主粮旱灾已全部结案,结案件数231件,涉及农户11690户次,赔付金额 396.86 万元。为受灾农户救灾再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太平洋产险眉山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农户投入再生产,该公司还向贵平镇5位种植大户和升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捐赠化肥1000公斤,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11月28日,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丁塘村,成片的晚熟柑橘已经套上袋子,袋内圆滚滚的春见色泽黄绿参半。“现在正是耙耙柑打色的时节,等不到两个月就要上市了。”眉山市焱丰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卫军说。  这几天,王卫军每天都组织了十余名工人对合作社的80亩春见浇水补肥,以增加树体的耐寒性。“进入 11 月后,我们陆续对果子进行了套袋,接下来还要研判打霜情况。如果连续两天最低气温降至0℃左右,我们就要为树体加盖防寒布。”  防寒抗冻是冬季柑橘田间管理的重头戏。东坡区是我省晚熟柑橘主产区,仅即将上市的春见就有20.5万亩。日前,眉山市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称,受强冷空气影响,该市将有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 10℃~ 12℃。  为此,11月28日,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果蔬生产低温冷害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导农户采取防寒防冻措施,确保果蔬安全越冬。  “对于柑橘,尤其是春见等晚熟柑橘而言,关键就是要预防冻害。”东坡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永安告诉记者,低温来临时,柑橘类果树容易遭受冻害,轻者果实冻伤、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落叶,重者枝条干枯、皮层冻裂,甚至全株冻死。  因此,《通知》从5个方面对农户加强柑橘防冻进行了技术指导——  首先是安全越冬。《通知》提出,对于留树保鲜的果树可采取树冠盖膜措施,对于晚熟品种则应在套袋的基础上采用树冠覆膜的措施,用防寒布、遮阳网、薄膜等覆盖,确保树体和果实不受低温冻害。  其次是补充营养。提高树体的耐寒性,对一部分没有完全老熟的晚秋梢进行修剪,喷叶面肥增加树体的耐寒性。  第三是及时采收。抓紧时间采摘已成熟的果子上市,减少灾害损失。  第四是果园覆草。果树行间覆盖稻草、杂草、树叶等,既可保墒,又可保持和提高地温。此外,还可采取深翻改土,提高土温,增加土壤湿度,增强肥水吸收能力,提高树体抗寒抗冻能力。  第五是树干涂白。果园冬季清园时,对果树主干主枝涂白。可以自制涂白剂(生石灰、硫磺粉、食盐、植物油、豆面粉),也可选用商业的树干涂白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0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