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 蒋  霞)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的牵头指导下,仁寿县组织全县范围内350名从事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粮油生产和农机化服务的种植户、农业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返乡创业农民及退役军人、农机手等,开展了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截止现在,共开展7期,每期50人,完成了350人的县级培训工作。其中“专业生产型-(粮油类)农机手”培训班已圆满结业,另6期“经营管理型-粮油生产”培训班已分别进入交流考察阶段和第三阶段培训。为确保培效果和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仁寿县农业农村局严格甄选学员,根据各乡镇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和农民培训需求,通过乡镇申报、资格审查,共遴选出350名学员参加培训。主要围绕政策解读、粮油作物绿色优质栽培技术、“稻—菜—药”、土、肥、水管理技术、农业机械化应用与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电商运营、防灾减灾、农机操作与维修等方面开展全周期、全产业链培训。 抗湿播种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年度各培训班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和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组织实施,抓好任务落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是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为推进仁寿县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强力人才支撑的重要保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7
冬天的第一颗草莓你吃了吗?当前,眉山市彭山区各地的草莓进入了成熟期,抢“鲜”上市。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排在田垄上长势正好,在绿叶的映衬下,泛出诱人的光泽,绿叶红果十分“养眼”,充满了“莓”好“钱”景。近日,走进谢家街道甜源草莓采摘基地,浓郁香甜的果香味儿扑鼻而来,漫步在田垄之间,硕大、饱满的草莓鲜艳欲滴,香甜多汁,煞是喜人。前来采摘的游客拎着采摘篮穿梭其间,棚内欢声笑语不断。吸引游客采摘草莓。(翁光建 摄)“平时我就比较喜欢吃草莓,听说谢家有草莓熟了,就趁着假期带着一家人过来体验一下采摘草莓的过程。这里的草莓不仅个头大,而且非常甜。”市民戴荷林说。“最近采摘草莓的人很多,特别是到了周末,周边县市的游客都结伴来。”据采摘园负责人罗俊华介绍,基地草莓种植面积约100亩,都是采用纯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方式。凭借十多年的草莓种植经验,罗俊华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秘籍。“全靠蜜蜂授粉,这样可使果子大小均匀,没有奇形怪状。”罗俊华告诉记者,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大棚内湿度大,如果授粉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花药开裂、花粉飞散的问题,直接影响草莓品质和产量。而利用蜜蜂为草莓授粉,不仅授粉质量高,而且范围广,经蜜蜂授粉的草莓比别的草莓更加鲜艳。高品质的草莓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收购,连日来,草莓基地内都有几十名工人忙着采收、分拣、打包,配合客商第一时间将新鲜草莓发往各地市场。“彭山的草莓品质和果形都很好,很畅销,每年我都会过来收购,发往北京、上海、西藏等地。”水果收购商胡磊说。如今,红彤彤的草莓成为当地的“致富果”。近年来,谢家街道的草莓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了现在的300余亩,平均每亩收入达到4万元,当地村民依靠草莓种植,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了乡村振兴,实现了增收致富。岳忠潞通过网络展示自家优质草莓。(翁光建 摄)“各位老铁,这里的草莓无公害,个头大,颜色靓,现场摘个尝一尝,好看又好吃,留下您的地址,我给您发货……欢迎大家到观音街道五湖社区九九草莓园观光采摘!”12月21日,在观音街道五湖社区,“00后”青年农场主岳忠潞正通过网络展示优质草莓,并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线下采、线上卖”,这场形式新颖的直播,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草莓销售量。一场直播下来,观看人次达8000,网友共下单买走了200多斤草莓,销售额达6000余元。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产业发展,岳忠潞是彭山众多年轻新农人中的一位。近年来,彭山区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工作,聚焦直播新模式,通过政策指导、经费支持等形式,大力发展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电商、线上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为农业升级、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持续加强对新农人主播的培养和孵化,打造直播助农矩阵,增加农民就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推乡村振兴“加速度”。(供稿:彭山区委宣传部 马诗雨 李佳颖)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6
“趁着今天天气好,大家加油砍萝卜哦。”近日,在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的柑橘林地里,大家正手脚利落地砍收萝卜,一筐一筐的萝卜被装车转运,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柑橘是百家池村的特色产业,但果园里不收果子收萝卜,这是怎么回事呢?“果园里种萝卜,这正是百家池村积极探索推广的林下套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多种农作物增收。”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解释道。今年5月,百家池村改造了200亩老旧果园,原来低效密集的老果树被新嫁接的柑橘树取代。新果园按照科学种植要求,对树距进行了加宽调整,果园里的可利用土地便大大增加,为了将挂果前的这两年空窗期有效利用起来,蔬菜套种模式便应运而生。“全年可以在果园里进行三季蔬菜轮种,包括大豆、玉米、萝卜等,每亩可增收20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当地村民提供就近务工的机会。”刘如祥说,以前果园里单纯种果树,现在实行套种模式,实现了一地多用,而且每季蔬菜的播种和采收都需要用工,这给当地村民额外增加了务工创收渠道。“上一季收豆子我就在这里打工,这次收萝卜我又来了,一天可以赚100元钱左右,还是很不错的。”百家池村村民程利如说,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很开心。值得一提的是,百家池村提前与眉山的企业签订了合同,实行订单式种植,一到蔬菜收获的季节,企业就会按照约定前来采购,既有效畅通了轮种蔬菜的销售渠道,也保障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近年来,青神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积极探索农业种植套种新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截至目前,青神县推广林下套种蔬菜面积达2000亩,增收100万元左右。(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陈甜 陈梦颖)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6
(王清 吴敏 记者 常艰)眼下,正值一年中竹子韧性最好的时候。在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许多竹编企业正忙着制作竹篾,方便来年编织竹编产品使用。“这段时间做出来的竹篾可以用一年,因为竹篾不招虫蛀,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赶着做竹材料,用工量也非常大。”眉山市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邵晓玲说道。企业需求订单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用工问题。云华竹旅有限公司通过组织周边的村民进行短期培训,以“公司+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和留守妇女、残疾人等建立定向销售机制,实现“订单编织”上连市场、下挂农户,促进农户灵活就业。“在以前没有学到竹编手艺的时候,只能做一点农活,没有额外的收入。听到云华竹旅在招人,我们就来培训,学习后可以居家就业,在家既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能编竹编给家里面增加一些收入。”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村民汪秀华开心地说道。“对公司来说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零工招聘灵活,可以及时补充人手,减轻了用工压力。”邵晓玲说道。云华竹旅所在的青竹街道兰沟村是中国竹编第一村,竹编企业多,用工需求量大,然而就在前些年,这里却面临“企业有活招不到人、村民想干找不到活”的窘境。为破解这一难题,依托《眉山市零工市场建设方案》,兰沟村率先进行了建设零工市场的尝试,以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为平台,向村民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并每年定向安排相关竹编培训,针对竹编的编织特点,创新推出居家灵活就业。兰沟村村民方玲就是第一批居家灵活就业人员之一。“公司给我们提供材料,我们自己拿回来制作,一天编四五个,时间比较自由。一天能挣到100多元钱,很不错。”方玲说道。农忙在家干、农闲居家做。在双向奔赴中,企业和村民各取所需。同时,兰沟村还以村劳务集体经济公司为依托,向本地村民发布附近公司急需的用工信息,让村里的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青神县建成投运智能化零工市场,在零工市场配备自助服务终端,同时开发“就业青神”小程序,在零工市场开展了9场招聘活动,提供300余个岗位,有2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下一步,我们将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青神县人社局人力资源和培训岗负责人韩斌介绍,在线上,他们将进一步优化小程序“零工市场”模块,方便年龄偏大的群体使用;在线下,他们将加大零工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有就业欲望的群众顺利找到工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从“卖”难到“买”难,从以前的论“斤”卖到现在的论“个”卖,“丹棱桔橙”如何火遍全国、远销海外?12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丹棱县专场,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晓梅介绍了该县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的三条路径。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 40多年的发展,现在丹棱已经形成了以晚熟柑橘产业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叶晓梅揭秘了丹棱柑橘产业发展壮大的三个关键之招。  一是夯实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物质装备,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叶晓梅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3.56万亩,改造提升果园2.3万亩,在果园里安装了物联网以及预警监测设备、水肥一体化设施等现代化物质装备。先进的种植技术,成就了属于‘北纬三十度的味觉奇迹’。”  二是筑牢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形成错峰上市、全年供应的产业格局。丹棱县与中柑所、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了4个专家团队,建成了中国晚熟柑橘专家大院、科技小院,引进了 100 多个柑橘品种开展试验示范,选育出大雅柑、金乐柑、夏雅柑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新品种,柑橘品种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  三是构建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经营体系,走出“单枪匹马”向“抱团合作”的发展路子。丹棱出台产业、职业农民、粮油稳面扩面等激励扶持政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实施产业品种、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生产资料、品牌打造和加工销售“六统一”。丹棱威兰特果小 酒跻身国内果酒知名品牌,闯入国际市场,成为丹棱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一面旗帜。实现从“卖”难到“买”难,从以前的论“斤”卖到现在的论“个”卖,“丹棱桔橙”火遍全国、远销海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6
(记者 张蒙)12月19日,眉山市东坡区举行第八届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总结表扬大会,记者从会场获悉,水稻品种“裕55优16”被正式命名为“东坡稻1号”并进行推广。  四川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水稻品种从培育到推广种植历时10余年,目前在东坡区种植面积已达10000余亩,平均亩产680公斤左右。  “这个水稻品种品质好、产量不错,在眉山本地培育,更适应眉山的气候环境。”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表示,未来将按照生产需求,培育出更多具有突破性、品质好的品种,让水稻在产量和品质上迈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眉山聚力打造“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一优两高”生产竞赛被视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以竞赛促发展,有效联结主体培育和科技引领两大重点要素,为技术试验和到田转化应用提供了平台,不断推动种粮队伍壮大,大幅提升粮食产量、质量和效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25
(记者 张蒙)近日,2023瓦屋山冰雪嘉年华活动在洪雅县启动。本次冰雪嘉年华较往年全面升级,将开展集展、秀、娱、食于一体的主题活动,打造艺术赋能、全民参与的冰雪游乐新模式。瓦屋山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冰雪嘉年华活动将从12月持续到明年3月,涵盖周末、元旦、春节等时段。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赏雪、耍雪、体验冰雪文化,瓦屋山景区还在众多团购平台推送“早鸟票”。  该活动也是眉山持续提升冬季旅游热度的举措之一。为了切实推动冬季文旅消费热起来、旺起来,助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入冬以来,眉山市文广旅局推出冰雪温泉冬趣之旅、探寻东坡诗意之旅、都市近郊休闲之旅、围炉煮茶烟火之旅、迎新祈福民俗之旅5条冬游眉山精品线路,串联瓦屋山、七里坪、老峨山等冬季特色旅游资源,让冬季“冷资源”释放消费“热效应”。  此外,眉山还着力拓展省外客源。今年,眉山前往昆明、广州、上海、南昌等地开展冬季文旅推介活动7次,开展冬季主题文旅活动35个,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出冬季文旅宣传视频,立体化宣传营销眉山冬季旅游。  为了让游客在眉山获得更好的文旅消费体验,该市还加大文旅基础设施投入,推动A级景区实行线上预约;组织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4次,开展特种设备等安全检查78次,排查整治问题12个。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25
(记者 张蒙)12月18日,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的4800亩晚熟柑橘果园中,工人忙着采摘爱媛橙。与此同时,丹棱县融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义忙着配合出口公司报关等工作。  “在新加坡,这些果子是论个卖,人民币38元1个!”苏义说,他要在20亩果园里精选出3万多斤优质爱媛橙销往新加坡,“不仅倒逼自己提升种植和管理技术,每年还能增加30余万元的收入。”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眉山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展开积极探索,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3个,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产业集群,通过工业带动就业增收,眉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列。  从农业产品到工业产品,再到大众消费品,眉山正不断探索构建城乡一体产业体系,推进三产融合并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广泛融合、一体发展。丹橙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红石村。产业融合 增强城乡经济联系  苏义所负责的果园位于丹棱县的丹橙现代农业园区,这里见证了丹棱桔橙的起步和兴旺。  “以我们这4800亩果园为起点,已经发展起果园1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4个村(社区),人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红石村党总支书记倪川介绍,果园密布的村子里,水网、电网、路网、渠网、物联网早已连通,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果园已成一道风景线。  2020年,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在园区成立,这里还建起无病害种苗繁育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中国晚熟柑橘商贸物流中心等,并成为2022年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依托特色产业优势,丹棱还做了更多尝试。延伸桔橙产业附加值,丹棱建立桔橙商品化处理、桔橙精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基地,晚熟柑橘产地初加工率超过90%;推行“大园区+小业主”模式,丹棱构建“农户+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从业果农超过8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5%以上,每户每年桔橙产业收入平均达10万元。  小小桔橙长成致富“金果果”,这样的产业故事在眉山并不鲜见。在东坡区,占据全国泡菜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的东坡泡菜,串联起了当地青菜种植农户与企业,延伸出一条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在青神县,一根笋被农户呵护成竹,再在企业加工成为一张张竹纸、一个个竹编,产业链条环环相扣……  “整体来看,眉山乡村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接二连三’。”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中入驻工业园区,另一方面在乡村重点布局第三产业,抓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同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障碍破除 让要素流动起来  12月16日,位于青神县青竹街道新光村稻香里的“守望日落稻香民宿”一房难求。“听说这里打造得很漂亮,就趁着周末时间来看看,确实新光村处处都是风景。”来自眉山市区的游客李女士发出感叹。  一年前,这个与县城距离仅1公里的村子,还是一个游客稀少的传统乡村。乘着城乡融合发展之势,新光村打通了乡村与城区之间的壁垒,焕发出活力。  “我们餐厅是盘活村上的三处宅基地和村集体用房建成的。”新光村的网红餐厅负责人周多霞介绍,餐厅员工也是当地村民。  此外,新光村引进资本打造、村民参与运营的几家颇具特色的民宿、竹艺工坊也陆续营业,共同推进乡村发展。  “在整个规划布局的时候,我们就把乡村未来发展和产业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和思考。”青神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村落原有的生态风光和交通优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进而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是眉山从新光村发展中收获的经验。  近年来,眉山围绕“人、地、钱”深化改革,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汇聚,促进人才回引、激活乡村资源、强化资金投入,有效激活沉睡的资产资源,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各类城乡融合发展新场景不断涌现。  “现在影响城乡融合的堵点还有不少,‘畅通中间’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关键还是要靠深化改革。”眉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强市场导向、改革赋能,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健全返乡创业激励机制,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从而破除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障碍。  此外,眉山市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眉山正提速推进市域铁路S5线、四川大学眉山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主城能级,同时,加快城镇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主城牵引、县城带动的模式,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25
苏杭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在新光村一路参观,给记者最深的体会,莫过于乡村之变,很多时候确实依赖于大项目的植入。但要说有了大项目,一个村的发展就变成了一道“简答题”?答案显然不是,新光村就是一个例子。  12月21日,沐浴着冬日暖阳,记者在村内漫步近一个小时,入眼的林盘、步道、村居、稻田,无不令人舒心。  “新光村如今的变化,既仰仗于竹里稻香项目的落地,也离不开乡村治理起到的作用。”随行解说的青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徐静给大家分享了两个故事。  作为一个传统村落,新光村本有223座坟墓,它们在村内错落分布,为村里实施道路修建、风貌打造、林盘整改造成困难。  为此几经琢磨后,青竹街道和新光村党委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通过开议事会、做村民思想工作,让大家周知并理解新村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找到一个妥善处理这些坟墓的途径。  “要知道对于老百姓而言,这些坟墓是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寄托。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它。”徐静告诉记者,几经商议后,新光村决定依照村民意愿,让这些坟墓继续留在村中。  “大家最后商议的结果是,除自愿迁去公墓的7座以外,剩下的216座全部深埋。”徐静说,所谓的深埋是原址或就近深埋,并且全部避开道路、房屋,将以前的老坟深埋在绿化植被下,这样既考虑了村民的情感,又方便大家在忌日、清明追思故人。  新光村原有的223座坟就此“消失”了。而在该村改造建设过程中,琐碎且棘手的事儿还有很多。  如今在新光村,精心打造的农耕展览走廊已是一道独特风景,走廊尽头那棵老枣树也有故事。  据介绍,过去这条走廊仅是一条0.8米宽的小巷子。村里开始改造后,村干部们也在村民议事会上提出了拓宽巷子建文化走廊的想法。  “没想到很快村民冯巧仙就找到了村委会。”徐静说,为了支持新村改造,冯巧仙主动提出拆除自家院墙、留出2.2米来打造农耕展览廊道。并将自家围墙内原有的一棵老枣树赠送出来,作为绿化带内的点缀。  “村里要发展,离不开拆改,这需要我们找到好的办法,处理方方面面的事,这样基层治理也才落到实处。”徐静说,而今改造一新的新光村,不仅成为城里人的向往地,也是村民的幸福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5
为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文件精神。近日,眉山市彭山区人社局牵头组织召开今冬明春服务保障农民工系列活动推进会,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农业农村局等区级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中国邮政彭山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各镇(街道)分管领导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市关于开展今冬明春服务保障农民工系列活动通知精神,结合彭山实际,研究部署全区农民工服务保障“五件实事”和“乡情乡爱·就业相伴”系列活动,重点围绕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就业招聘、走访慰问、温暖旅途等方面做了分工安排,要求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动员社会参与,积聚全社会力量,做好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增强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关爱传递到千家万户。(供稿:眉山市彭山区人社局 刘洁 许晓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22
(记者 胡敏 文/图)12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丹棱县专场,介绍丹棱县以城乡融合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丹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建军用“孕奇蓄秀当此地”“最是橙黄橘绿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句诗概括了丹棱的特点:丹棱是“大雅文化”发祥传承之地,北宋丹棱名士建大雅堂,成语“难登大雅之堂”典出丹棱;丹棱是中国晚熟柑橘之乡,全县户籍人口16.3万,一半在从事水果的种植与加工;丹棱加快融入成都、眉山、乐山千亿晶硅光伏产业“经济走廊”,今年投产的新能源高效太阳能异质结电池项目建成了全球首条GW级HJT产线。发布会现场据了解,丹棱是四川省首批县域内城乡融合改革发展试点县,近年来提出先行探索“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定位,连续3年县财政单列城乡融合专项资金。2022年城乡收入比缩小为1.65:1,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2023年,丹棱县进一步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推动人民生活富足、产业发展、生活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发展路径。曾建军介绍,丹棱以城乡融合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概括起来就是“五把钥匙”。第一把钥匙: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连续8年跻身全省高收入组集中攻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民增收三个领域。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丹棱宜居乡村达标率100%,发动村民自愿缴纳1元钱垃圾收集费,首创的“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全国推广,相继获评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激励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创成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化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全省推广会在丹棱召开。丹棱柑橘品种实现全年供应,桔橙“种在田头、卖向全球”,助力老百姓致富增收,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连续8年跻身全省高收入组。在丹棱有一种说法,丹棱农民有“两双鞋”“两部车”“两套房”——“下地穿胶鞋、进城穿皮鞋,务农摩托车、城里小轿车,乡下住洋房、城里住楼房”。 第二把钥匙: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丹棱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实现双增长;规上企业数同比增加22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重点抓三个关键:启动城市绕城环线建设,争取成峨高速丹棱互通,县城空间不断优化;制定城市家具导则,100%改造老旧小区;实施水系连通串联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县城功能品质持续完善;出台园区厂房建设导则,发展晶硅光伏、锂电新材料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在工业经济支撑带动下,每年增加本地居民务工收入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丹棱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较第六次实现了双增长;“五经普”清查上报规上企业数,也较“四经普”同比增加了224%。第三把钥匙:深化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全省首创专家大院;农民自愿进城购房占比达70%畅通“人”的流动。全省首创专家大院,以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所长陈善春为首的8名科研院所专家和14名丹棱本土专家组成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培育出大雅柑、金乐柑、夏雅柑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形式,汇聚工程院院士张福锁等专家人才到乡村,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获得幸福古村“荣誉村民”称号。丹棱还通过创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立机构编制“周转池”,控总量、留余地、优结构、促发展,实现教师“县管校聘”、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畅通“地”的流动。实施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域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民自愿进城购房占比达70%,县城驻地镇被列入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畅通“钱”的流动。创新开展“整村授信”,提高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目前已发放贷款7亿元。第四把钥匙:均衡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95%农村家庭实现“家门口就近就医”实施全域安全饮水、燃气入户、农村公交化、四好农村路、便民服务“五个全域”,自来水普及率达96%,天然气通村率、便民服务达标率均为100%,公路密度为130公里/百平方公里,创成了“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不久前全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丹棱召开。商贸物流业更繁荣、城乡居民增收更可持续,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速50.2%。坚持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学前教育就近、小学相对集中、初中全部进城、高中特色发展。启动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行县乡一体化管理,95%农村家庭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医”。第五把钥匙: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首创“党群集中活动日”;探索推广“把群众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在探索高效能基层治理上,浓墨重彩地“创新”。首创“党群集中活动日”,村民“一事一议”参与率达到100%。探索推广“把群众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让老百姓集体协商、参与、确定,实现村规民约从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到乡村治理“一把尺”的转变。创新“网格+执法”模式,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城乡纠纷数、举报数、报警数同比下降37%、34%、21%,“‘五调融合’化解涉农产品纠纷工作法”入选2023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创立“123456”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调解成功率98%。同时,注重德治教化。创设“道德超市”以德换得引领乡风文明,做法获评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建设100个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引领群众“远离牌桌、走向书桌”,经验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代表四川承办2021年全国“村晚”,丹棱乡村特色、民俗风采、乡音乡情亮相央视舞台。传承“清慎自矢、崇实黜浮”家风,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2022年丹棱有1人因见义勇为突出表现、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奖励。曾建军表示,在新征程上,丹棱还将全面落实“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思路,加快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丹棱路径”。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记者 胡敏 文/图)农村公路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市,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12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丹棱县专场。据丹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建军介绍,丹棱作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已实现“三个100%”:100%乡镇通二级及以上的公路、100%行政村通双车道、100%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丹棱用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连接千家万户、畅通田间地头、环绕青山绿水,为老百姓铺就起“幸福路”。丹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建军介绍有关情况曾建军说,丹棱用“四好农村路”铺就“幸福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出行更“顺”。丹棱持续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在全域实施农村公交化,开通跨市跨县的公交,已实现“三个100%”,形象地说就是老百姓出门就有路、抬腿就能上车。如丹棱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廖店村,修起了奔康大道,开通公交之后,村民可以通过私人订制专车满足赶场、上学、就医、务工等不同需求。腰包更“鼓”。“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丹棱让道路围绕着产业建,让产业围绕着道路布,逐步形成了粮油、生猪、桔橙等五个特色产业园区。如,在晚熟柑橘园区,随处可见有机串联的产业道路、生产便道,三轮车、大卡车可以直接到果园,农资下地、水果进城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近年来,丹棱还通过“交商邮供”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物流的全覆盖,村民在村上就可以实现快递的收发、邮寄,他们通过直播带货,在家里就把水果卖出好价钱。2022年,丹棱发往全国各地的水果快件达1300万件,在晚熟柑橘的核心区丹橙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环境更“美”。丹棱坚持边建设边绘景,让农村交通线变成靓丽风景线,同时串联起全县景区景点。幸福古村就是当地产业道路、“四好农村路”连通的一个典型,群众走上了生态路,吃上了旅游饭,去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相关经验还被《人民日报》头版专题报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记者 胡敏 文/图)作为“中国晚熟柑橘之乡”,丹棱县在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方面有何成效?12月2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丹棱县专场上,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晓梅介绍道,丹棱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晚熟柑橘产业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目前,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晓梅介绍有关情况具体说来,主要从三方面开展工作:夯实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物质装备,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3.56万亩,改造提升果园2.3万亩,在果园里安装了物联网以及预警监测设备,在果园田园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山地轨道车等现代化装备,覆盖面积近5万亩。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筑牢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形成错峰上市、全年供应的产业格局。丹棱与中柑所、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了4个专家团队,建成了中国晚熟柑橘专家大院、科技小院,引进了100多个柑橘品种开展试验示范,选育出大雅柑、金乐柑、夏雅柑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新品种,柑橘品种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每年的10—12月有爱媛,1—2月有春见、大雅柑,3—5月有不知火、金乐柑,4—7月有夏雅柑。构建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经营体系,走出从小农“单枪匹马”转向“抱团合作”的发展路子。出台一产业、职业农民、粮油稳面扩面等激励扶持政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实施产业品种、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生产资料、品牌打造和加工销售“六统一”。丹棱威兰特果小酒跻身国内果酒知名品牌,闯入国际市场,成为丹棱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一面旗帜。“丹棱桔橙”火遍全国、远销海外,实现从“卖”难到“买”难,从以前的论“斤”卖到现在的论“个”卖,开启了虏获人心的千里旅程。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黄思梅 记者 常艰)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城市乡村风景别致,人民群众笑意盈盈……宜居新画卷在洪雅大地徐徐展开。今年以来,眉山市洪雅县聚焦重点、攻克难点,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产、城、景、人融合的生态山水城市,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美丽洪雅•宜居乡村”建设……彰显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环境宜居宜业做优中心城区,扩展副中心功能。今年以来,洪雅县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扮靓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环境持续向好。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私搭乱建、基础设施破损、车辆进出无序等问题,洪雅县不断强化举措,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项目安全、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水平,有力保障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目前,2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一个个“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居民小区已呈现在居民眼前。农村路灯安装项目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城区发展才有底气。聚焦完善城区市政设施体系建设,改善城区人居环境。目前,洪雅县2023年城镇老旧燃气管网和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已完成上正街、下正街燃气主管改造968米、文化街燃气主管改造760米、青衣路燃气主管改造1374米,修文路施工完成2177米,完成市政部分总改造进度约100%;已完成兴欣苑、广场怡景商住、广场怡景安置房、西城家园排水管网改造,项目总体完成100%。小小菜篮子,关乎千万家。8月18日,洪雅县城南农贸市场正式开业运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不仅填补了附近小区无农贸市场的空白,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商家营造了一个规范、有序的经营场所。12月6日,洪雅县域副中心——柳江镇,上榜“省级百强中心镇”。……城区旧貌换新颜,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大家正享受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洪雅城市品质。乡村环境和谐和美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普及自来水,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安装太阳能路灯,点亮乡村振兴梦……今年以来,洪雅县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持续实施,成功创建市级样板村2个。改造农村农贸市场8个。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3507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000盏。投用压缩垃圾中转站12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88%、99.9%。柳江、槽渔滩场镇提档升级。在洪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实现。今年,瓦屋山镇自新村上榜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山镇前锋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止戈镇青杠坪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正渐次出现在洪雅大地上。交通环境便捷便利衣食住行,三餐四季。出行便利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紧密关联。今年来,洪雅县“113”重点交通网络建设有序推进。瓦屋山快速通道 (罗杰 摄)4月27日,S308瓦屋山快速通道通车。作为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重要连接线,S308瓦屋山快速通道是瓦屋山快速连接成渝地区的旅游交通要道,是“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一环。项目建成通车后,成都到瓦屋山可由成都经遂洪高速到洪雅,取道瓦屋山快速通道,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洪雅城区至瓦屋山场镇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100分钟缩短为45分钟。10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批复文件,原则同意实施眉山洪雅通用机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83亿元,规划建设1条长1200米、宽30米的跑道,1条垂直联络道,6个机位的停机坪,配套建设综合业务楼等相关设施。主要开展空中游览、旅游休闲、农林作业、应急救援。同时,根据需要开展医疗救护、抢险救灾等通航飞行服务。通用机场建成后,将实现洪雅“飞天梦想”,有力促进“通用航空+旅游”新业态发展,让洪雅通航旅游成为天府旅游名县新热点、新名片。目前,洪雅通用机场项目(连接线)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11月25日,七里坪连接线项目控制性工程石河特大桥中跨顺利合龙。石河特大桥是七里坪连接线项目节点性工程之一,随着该桥中跨的顺利合龙,标志着该大桥主体工程顺利完成。七里坪连接线位于七里坪镇,与西环线相接,项目全长4.28千米,总投资约2亿元,是连接七里坪旅游度假区的旅游交通要道。项目通车后,将连接柳江古镇、瓦屋山等景区,极大地提升行车舒适度,对提升洪雅县各旅游景区的可达性,促进“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内外互通、拉近距离、出行便捷……洪雅交通网络不断延伸拓展,不断为全县经济发展赋能,群众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洪雅通用机场建设效果图自然生态更加优美生态是本底,是宝贵资源、稀缺财富。洪雅县作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上苍恩赐的一块宝地。全县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米,有大小河流330余条,全县森林面积达2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2%,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国家Ⅰ级标准,青衣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美誉。多年来,洪雅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锚定“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发展目标,坚定走“1+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工作,“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生态品质迈上新台阶。今年7月,洪雅入选2023“中国最美县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到洪雅,入目之处皆是景,处处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惊喜。如今,洪雅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成果惠民生,城市环境更宜居,群众生活更美好。一座欣欣向荣、生态宜居的山水之城,正冉冉升起。 (图片由中共洪雅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别看小小一张卡片,这可是我们村民自治的重要创举,它引领了乡风文明建设。”近日,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一组村民郭朝荣,拿着自己积攒的116分道德积分到村上的道德超市换了价值232元的生活用品。作为参与村里自治的积极分子,郭朝荣从一张小小的卡片中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幸福感。万年村村民在道德超市兑换积分以前,万年村交通闭塞、村容村貌脏乱差、产业发展滞后。后来,万年村针对这些问题,在县上打通奔康大道交通大动脉的基础上,创新建设道德超市,通过积分换物的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持续推动道德实践养成,扎实培育文明乡风。有了致富门路和治理依托的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赶上了全县水平,村里还一举甩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让“有德者有得”,是丹棱县在乡村治理中的一项创举,万年村是这项创举的发源地。近年来,该县投入近千万元用于道德超市的建设和运行,实现50个村(社区)全覆盖。2020年,张场镇万年村道德超市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进入‘好事榜’是每个人的荣誉,在村里走路腰杆都直一些!”前不久,在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的乡风文明“好事榜”评议活动上,因尊老爱幼而进入“好事榜”的杨建文等村民十分看重和珍惜这项荣誉,消息一出马上打电话告知家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桂香村《村规民约》当前,丹棱县全覆盖建设了50个村级乡风文明理事会,吸纳新乡贤作为会员,明确红白喜事随礼标准,广泛开展纠纷调解,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的纯朴乡风。该县村级乡风文明理事会定期开展乡风文明“好事榜”“红黑榜”评议活动,“好事榜”“红榜”公开激励表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最美庭院、勤劳致富、带头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树立模范榜样,传递乡村正能量。与此同时,为让良好的村民自治氛围和风气可持续和可操作,丹棱县各地以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近年来,该县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引导群众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做到可执行、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目前已实现100%的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村规民约也从贴在墙上的“一张纸”,变成衡量是非曲直的“一把尺”。(文、图由中共丹棱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潘振东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  12月6日,在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徐庙村的食用菌种植农场内,一排排架子上菌袋整齐排列,长满了鲜嫩的平菇。在农场务工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摘。  “农场内共有1万袋菌袋,平均每天采摘量有两三百斤,每斤目前的市场价格是2元至3元。”徐庙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渊介绍,这个农场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在彰加镇徐庙村的食用菌种植场,村民正在搬运准备销售的菌菇。  过去,徐庙村没有规模化产业。在多方考察走访后,徐庙村利用专项资金,成立了以村集体经济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并利用废弃办公场地,打造食用菌种植农场,发展“短平快”的食用菌特色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不同的食用菌,下一步,还准备尝试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羊肚菌。”罗渊说,农场不仅能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直接向村民提供成品菌袋,带动村民一起种植。  除此之外,农场还将秸秆、玉米棒等用于菌袋基料制作,不仅节约成本,还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减轻秸秆禁烧压力,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食用菌种植农场旁边,是由徐庙村集体经济出资、正在建设的一座竹木加工厂。“徐庙村的杂树和竹木很多,加工厂刚好可以消化本地的材料。”罗渊说。  这是仁寿县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除了像徐庙村一样发展特色产业之外,各村(社区)还有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等多种模式。在仁寿县,不同的村(社区)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增收模式,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的乡村振兴、强村富民之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21
(肖蒙 记者 常艰)近年来,眉山市洪雅县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加强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等措施,提升粮食产量与品质。同时,持续深挖农田生产潜力,着力打造粮食品牌,延伸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通过示范引领,助力农民增收致富。12月13日,在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柳江—东岳示范片,记者看到,在完成秋收后,地头再次呈现出一片翠绿的景象,当地群众正趁着晴好天气进行着除草、开沟等油菜田间管理工作。柳江—东岳示范片共建有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由县属国有企业锦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总体运营,家庭农场进行土地科学化管理。村民不但能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每年700斤谷子折合市价的补贴,还能在作物种植、管理、采收全过程务工,在家门口实现务工收入。“现在,我经常到产业园区内参加除草、施肥、排水等工作。这里上班离屋头近,能够照顾到我的家庭,每天还能有八九十块的收入。”当地村民王华说。柳江—东岳现代农业园区(肖蒙 摄)        近年来,该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今年初,建成涵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育苗烘干仓储及水肥一体化设施在内的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柳江—东岳示范片,并在示范片大力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绿色规程”模式,加强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业主方代表严峻介绍:“今年,我们在示范区栽植了川优6203、宜香优2115、野香优莉丝等稻香杯高食味优质水稻品种,秋收测产亩产达到709.4公斤,收获的15万公斤水稻已全部烘干,颗粒归仓。”有了高品质的粮食,还要有打得响的品牌。今年,立足品牌建设,该县在“丰收节”活动上发布了“洪雅大米”公用品牌,进一步延伸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洪雅县锦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强军介绍:“目前 ‘洪雅大米’有‘玉见’‘骑龙大米’两个系列。由于生产的大米米粒饱满、米体细长、米色如玉,用其煮饭质地松软,口感细腻,味道浓香,营养丰富,广受市场欢迎,已经卖到了至少10元一斤。”与此同时,该县还不断深挖农田生产潜力,通过在示范片开展稻药、稻油轮作模式,实施农旅融合等,进一步提升土地生产潜力。汪强军介绍,目前,示范片已完成稻药、稻油轮作,其中油菜种植面积约1500亩,川芎种植约1200亩。该公司还准备在明年举办首届油菜花节,并探索开展研学体验,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9
肆三(图片由洪雅县委宣传部提供)  入冬以来,气温逐渐降低,但洪雅的田间地头、生产建设现场依旧繁忙,人们的工作热情不减。  在洪雅“天府粮仓”止戈镇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来回作业,零散土地被整理成方正的田块,犹如棋盘般纵横交错;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方加强保障、优化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在瓦屋山景区内,游客如织,古风打卡墙、象尔戏雪场……各种新玩法让游客尽情体验冬游魅力。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以来,洪雅明确“1+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在农业、工业、文旅等产业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构建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坚持“四下基层”,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汇聚民意,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效,一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全面铺展开来。瓦屋山景区。助农增收 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日前,在洪雅县中保镇义公村的农田中,挖掘机、铲车齐上阵,运输车辆往来不断,水渠泥土清理、模架水泥浇灌、土地平整……工人们抢抓秋收过后的建设窗口期,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负责人杨太方介绍,15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涵盖土地平整工程、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预计年底完成施工作业。  今年以来,洪雅聚焦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听民意,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田灌溉“引水难”、农机“通行难”、粮食产能“提高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讨论,扎实有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庙镇吴河村集体经济联合社60亩生态有机蔬菜基地里,最后一批红薯已完成收获和存放。今年以来,该基地里的莲白、黄瓜、莴笋等蔬菜接连丰收,村民们增加了收入。  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吴河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建水池、修道路……在吴河村,产业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吴河村党总支书记、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人李永军说,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盘活村里1500亩闲置土地,推行集体经济组织与公司合作,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  从“小山村”到“小康村”。在高庙镇,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的村容村貌,编织起群众的幸福生活。“村里现在很漂亮,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吴河村党群服务中心,群众对乡村环境点赞。  沃野良田卧山水,五谷丰登人丰足。近年来,洪雅县全力推进“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在乡村振兴路上精彩作答:“一园一核三片N基地”完整布局,12.61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建设,“柳江—东岳”示范片精彩呈现。洪雅县道达智能车辆制造项目。科技创新 增添制造业发展动力  前不久,在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上,一块两米多长的“竹钢”成了“打卡点”,观众争相排队感受其硬度。  这款“竹钢”由洪雅本土企业四川竹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自产品推出以来,已出口到欧美市场。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操作机器,将竹子经过疏解、浸胶、烘干、热压成型后,再将“竹钢”板材按照客户需求制作成定制产品,发往各地市场。目前,该公司拥有竹钢产业技术专利70项,成功创建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将一根根翠绿的竹子变成“竹钢”板材,这是洪雅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切片”。几公里之外的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藤椒油生产加工,主要生产藤椒油、藤椒相关产品及休闲食品。同样在食品领域,四川雅妹子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有8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新申请2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拥有10个绿色产品认证和5个有机产品认证。  一个个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洪雅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洪雅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动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创新建立蹲点服务机制,组建工作专班,落实1名县领导+1个行业部门负责人+ 1个工作专班+1名联系人,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全面摸清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生产经营难题,“一企一策”推动解决产品销售不畅、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  此外,洪雅县党员干部积极下沉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推动政策落地兑现,及时拨付企业项目资金980万元,办理工业风险补偿贷款1亿元,解决14家企业供应链资金缺口2.4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发展信心。  对于未来发展,洪雅立足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明确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作为抓工业的思路举措、“1+ 3”产业作为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1+3”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洪雅县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发挥优势 挖掘文旅产业消费潜力  12月7日,2023年瓦屋山冰雪嘉年华活动在洪雅正式启动。本次冰雪嘉年华推出集展、秀、娱、食于一体的主题活动,打造艺术赋能、全民参与的冰雪游乐新模式,带给消费者惊喜和乐趣。  据介绍,本次冰雪嘉年华活动将从12月持续到2024年3月,涵盖周末、元旦节、春节等节点时段。赏雪、耍雪、体验冰雪文化,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活动切实推动冬季文旅消费热起来、旺起来,助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吃上“旅游饭”的还有当地村民。瓦屋山镇炳灵社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规划、支持保障,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助推产业发展。探索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整合,联合罐坪村、青龙村、高丽村,以村集体名义将建成的民宿出租给有资质、有经验的企业或个人经营管理,村民每年可享受分红收益。  同时,每年春季,炳灵社区党总支组织党员、群众在雅女湖畔播撒花种,美化雅女湖周边环境,积极打造湖畔花海露营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区域内酒店、农家乐增收。  不只是瓦屋山,洪雅锁定全域旅游示范建设目标,谋划文旅融合发展,柳江古镇、七里坪、玉屏山、槽渔滩等景区多点发力多点开花,涌现出一大批旅游名镇、名村。目前,洪雅县已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中国最美县域、天府旅游名县、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柳江玉屏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通过实施文旅融合品牌战略,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提振文旅消费。”洪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洪雅将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康养文旅为核心,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冰雪运动、森林康养等特色文旅资源,营造更多消费新场景,将旅游营销与文化挖掘、文化传承、文化展示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全县消费提质升级,以旅游业为“绿色引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聚焦关键环节,持续做大体量、夯实基础;聚焦产业协同,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强化要素赋能,全面激活产业发展活力,洪雅将在接续奋斗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19
培训一项技能,解决一人就业,幸福一个家庭。为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丰富妇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加家庭收入,12月12日—13日,“稻香姐妹”首期手工钩针培训班在青神县青竹街道新光村顺利举行。培训现场,专业老师通过理论讲解、现场示范、指导实操等方式,将钩针、编织知识由易到难逐一进行讲解,并手把手传授要领,确保每位学员学会、学懂。手工钩针培训班现场“这次钩针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有意义,既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让我们掌握了一个居家灵活就业的新技巧。”学员陈庆高兴地说道。授课老师详细介绍线团的缠绕和拿取方式、钩针的基本使用方法后,讲解起钩编稻穗的基本手法和钩编技巧。学员们一边听讲,一边拿着钩针学习。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非常高兴能够参加首期手工钩针培训班,培训课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新的手工艺技能,也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员杨佳敏说道本次培训活动通过“稻香姐妹”“稻穗”这些特殊符号,展示新光村妇女的良好形象和新光村独有的“稻香文化”,提升新光村的整体形象,打响“稻香”名片。“我们举办这次钩针培训,是以‘稻香里’的‘稻香姐妹’妇联组织为依托,培养妇女一技之长,增加农民的收入。活动后,合格的稻穗会由我们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回购。”青竹街道组宣统委员吴月表示,后续他们还会持续举办更多关于竹编、钩针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让“稻香姐妹”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王清 陈甜 谢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15
(蒲训训 记者 常艰) “洪雅是个好地方。”近日,走进眉山市洪雅县,项目建设火热、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生态美丽、人民安居乐业……长期以来,洪雅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坚持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先行者,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绿色”“生态”成为社会生产生活高频词。如今,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养人养心养身养神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生活在美丽洪雅就是幸福”,正从一种执政理念转化为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洪雅之美  美在城市品质高品质城市生活,既是时代之需,也是民心所向,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被誉为“绿海明珠”“天府花园”的洪雅,森林覆盖率超72%,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国家Ⅰ级标准,青衣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空气优良。今年7月,洪雅成功入选2023“中国最美县域”。坐拥优良的生态资源,洪雅尊重自然,坚持品质为要,将“崇山 尚水 习养 兴业”的康养产业城市精神融入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基石。城市公园 (尹霜林 摄)擘画蓝图、立柱架梁。洪雅围绕宜居宜游的休闲养生之地、山水田园环绕的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满足市民娱乐休闲,惠及广大市民的城市公园纷纷开工建设,“引青入城”、田锡水景公园、龙吟滩湿地公园等一个个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绿心”释放出澎湃活力。2023年,总占地面积约35亩,总投资1000万元的滨江城市公园开工建设,即将建成投用。人行其内,移步换景。功能各异的城市“绿肺”让生态家园触手可及,家门口的公园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彰显“山水洪雅·中国养都”城市特色。城市公园的建设,让这处山水家园更显秀丽。同样,涵盖小区道路、雨污管网、供排水、供电、供气、绿化、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民心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稳步推进,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2020年,洪雅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041户;2021年,改造涉及总建筑面积约20.29万平方米,59个小区共1854户居民受益;2022年,洪雅20个小区完成改造,760户居民受益;2023年,涉及26个老旧小区907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旧貌换新颜,市民生活的一方天地变了模样:路平了、院净了、地绿了、城美了……蓝图变实景,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更清晰地看见市民幸福的模样。洪雅之美  美在多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生态美丽家园深切的期待。优渥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洪雅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近年来,洪雅坚持以城带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美丽洪雅·宜居乡村”建设,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些风貌各异的乡村与自然相融共生,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让山水洪雅气象万千。在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青杠坪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干净、方便、富裕的现代化农村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和美乡村带来的便利。产业路建设、“厕所革命”、农村供水和污水治理、燃气主干管敷设、路灯亮化、垃圾处理……一项项惠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暖心举措,正是每一个当地人都能感受到的巨大变化,都是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青杠坪村 (蒲训训 摄)路宽了、灯亮了、村子整洁了……持续提升的“颜值”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洪雅把美丽乡村建设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将其贯穿到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乡村“颜值”提升的同时,承载着情感寄托的乡村文化,也被进一步挖掘。今年暑期,中国“传统村落”瓦屋山镇复兴村人流如潮。风情满满的村民青羌文化表演、天南海北皆客人的篝火晚会、逍遥自得的凉爽农家乐、茶香四溢的高山老川茶基地……丰富的旅游场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乐此不疲。火爆的景象是洪雅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的最好印证。宽阔平坦的道路延伸至这处藏在深山里的“世外桃源”,各家庭院在政府的帮助下升级成农家乐、民宿,流传千年的“羌风楚韵”在政府的保护下大放光彩。近年来,洪雅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挖掘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文化之“魂”,不断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动力。乡村,承载着洪雅人的历史记忆,寄托着洪雅儿女的乡愁。在“美丽洪雅·宜居乡村”建设下,处处皆景的美丽整洁乡村随处可见,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村里不仅留下了当地人,也留下了远方客,留住了人们的乡愁。洪雅之美  美在秀丽景区洪雅美,美在天地山水间。“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穿越历史的时空,瓦屋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记忆中的乡愁。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洪雅山水间留下了诗篇和足迹。钟天地之灵秀,蕴山水之华英。走进大美洪雅,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色。洪雅,青山叠翠,碧水生烟。在这里,可以在云上瓦屋·最美桌山,畅游“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国、雪的摇篮、云的故乡、动植物的博物馆”。可以在烟雨柳江,体验百年老宅曾家园、川西风情吊脚楼、亲水临河古栈道、百年民居汇老街、禅修光明寺、千年古树等特色景点,放空自己,做个贤人。在四川最美森林康养基地玉屏山景区,感受康养“林”距离。在天府水天堂·人间槽渔滩,触摸佛国千塔,领略满湖烟波,寻觅雄峡茂林,邂逅飞瀑银泉。在七里坪,漫步森林养生禅道,打卡溪谷栈道,体验温泉、漂流、露营等多种游玩项目,在康养自然环境中寻得养生之道。如画的风景,静静地散落在洪雅各地。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优质景区资源,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品质建设文旅强县”目标,洪雅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努力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新赛道,让景区成为洪雅绿色经济发展的“引擎”,赋予了景区更多的意义。航拍柳江古镇 (杨静波 摄)2023年3月,柳江古镇景区“阳春三月季·国风游柳江”春季系列活动暨汉服花朝节圆满落幕。9月,“桂香巴蜀·月映柳江——我们的节日·中秋”四川省示范活动暨柳江古镇首届明月节盛大启幕,通过情景舞蹈、情景剧、杂技等多种形式寻觅东坡身影,展现柳江神韵;11月,柳江古镇景区成为“四川广播电视台影视剧拍摄基地”,是全省首个以A级旅游景区为主体的影视拍摄基地。这些有特色、有亮点、有新意的系列产品,让柳江古镇景区名声大振,涌现出“夜经济”“国风游”等消费场景,景区旅游业态日趋丰富。今年8月,玉屏山首届森林音乐节盛大开幕,多支知名乐队登台表演。音乐节通过多元化、优质化的音乐演绎,全力打造出“音乐+旅游”的特色文旅IP,全方位推动本地文旅深度融合。以“森林+古镇”为主题,涵盖森林浴养、森林食养、森林药养、古镇怡养、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森林康养产品的柳江玉屏旅游度假区入选四川省新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名单。近日,2023年瓦屋山冰雪嘉年华正式启动,推出雪地娱乐项目、刺激的雪地运动、惊喜的节庆活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刺激了冬季文旅消费市场,提升景区影响力。如今的洪雅,随着景区业态不断完善,文旅市场活力不断被激活、潜力不断被释放,更多优质旅游产品涌现,而游客的良好反馈让这条“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模式的探索之路越走越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产业发展、人民幸福,这就是今日之美丽洪雅。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