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700亿斤,生猪出栏6000万头,力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900元……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记者2月17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厅日前印发《2020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安排部署我省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按照《要点》,今年我省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部署,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抓紧恢复生猪产能,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以现代农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生猪出栏6000万头,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达到15900元左右。
我省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90个粮食主产县和48个产油大县为重点,加快建立一批粮油稳定发展功能区,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全省优质稻面积突破1000万亩,其中“稻香杯”优质稻面积600万亩以上。布局建设“天府菜油”示范基地100万亩,连片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200万亩,油菜籽产量达到300万吨。继续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30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20万亩,推进土壤肥料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8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46万亩。
资料图片
我省将全面实施“川猪”“川牛羊”产业振兴行动。继续坚持防、堵、封、控、消策略,切实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扎实做好全省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协同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生猪专项考核,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加快推动已开工规模养殖场释放产能,支持中小养殖户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场,确保全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
在协调推进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发展方面。我省将建设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200万亩,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000万亩。开展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和新增认定工作。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500座,新增农产品初加工能力80万吨,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59%。创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1600亿元。
我省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粮食园区、种养循环和种业发展,新遴选60个县开展省级园区培育,基本做到涉农县(市、区)园区培育全覆盖。考评认定省级星级园区30个以上,带动市县认定300个以上。继续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以上。推进第二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试验示范区(青白江区、泸县)建设。率先谋划启动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在农村改革方面,我省将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盘活利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盘活开发机制。有序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等试点试验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我省将重点推进成都市20个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稳步推进81个二类县农村卫生厕所扩大覆盖面,兼顾推进82个三类县基本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推进2100个行政村、80万户农村“厕所革命”,开展12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推动建立乡村清洁经费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村庄常态化保洁制度,逐步实现村民小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
我省将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年底全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将推动6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区)开展好试点示范工作,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调查。积极创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快构建全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16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30亿元,深入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创建行动。
我省还将提升和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50个。认定1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省级示范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6万人以上。确保农业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达到98%以上。抓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高水平筹备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座谈会、第七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