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华蓥:半岛烛光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1-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南贤 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文/图
  在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 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半岛上有一所仅有10个学生的村级小学,小学校内有一位坚守30多年的老教师。这位老教师叫唐协明。

唐协明在给二年级的7名学生上课。

  1966年1月出生在竹河村的唐协明,1984年高中毕业后应聘到本村任民办教师。当本地外出务工、进城经商的人员逐渐增多时,每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唐协明也很想“下海”一搏。但想到家乡孩子那一双双渴望读书、渴求知识的眼睛,他打消了外出捞金的念头。
  当时竹河村小有 150多名学生,唐协明要教好几门课。 为更好教育孩子,他自费考入邻水师范学校“充电”。两年后,学成归来,唐协明有了文凭,又有了正式编制,改变工作环境的机会增多了,但他立志家乡教育事业的初心始终不变。

1月9日,唐协明与即将回家度寒假的学生共进本学期最后一顿营养午餐。

  在乡村小学工作、生活的日子苦乐相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竹河村不仅没有公路,去一趟场镇爬坡过涧要花1个多小时,而且不通电,教室全靠房顶的“亮瓦”透一点光,一到晚上,只能借助煤油灯或蜡烛昏暗的光线备课、批改作业。一到每年的雨季,渠江时常暴发洪水,每当这个季节,便是唐协明最担心的时候,他生怕学生们在上学和放学途中遭遇安全事故。为防万一,他和同事只好分别接送学生。
  唐协明也有快乐和自豪的时候,那便是几十年来他所教出的400多名半岛上的学生,有近100人大学或中专毕业后,有的考取了博士或硕士,有的成为公务员、教师或医生,还有的当上了企业家。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像他一样不忘乡愁,回报家乡,为家乡摆脱贫穷捐资捐物,修桥筑路。

1月9日,唐协明在渠江边护送回家度寒假的学生。

  近些年进城居住的村民增多,半岛上的竹河村小生源也随之减少,目前仅有一、二年级两个班共 10 个学生。对此,唐协明说:“即使只剩下一个学生,我也要行使好教师职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十年来,唐协明像一束烛光,默默照耀着千里渠江上的这座半岛,用智慧的雨露滋润着半岛上孩子们的心田。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