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聂姚
数千年来,都江堰滋养着青白江这片土地,造就了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名单的通知》,青白江区成为成都市唯一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区县。
青白江区为什么获批?它有什么独特优势?在此过程中又有哪些具体举措?带着一个个疑问,1月9日,记者走入青白江区寻找答案。
资料图片
绿色 管控面源污染坚守绿色发展
四川好果农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华松对记者说:“明年爱媛开始挂果,预计销售额可以达50万元。”
2017年,好果农公司落户青白江区。建园时,在区农业农村局的牵头下,卢华松与不远处的四川新希望华西牧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架设入地管道,把沼液有机肥引入果园。免费的沼液,不仅节省了肥料成本、培肥了土壤,果子味道也更佳。
“对于农药的使用,我们践行的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吴刚捡起地上被剪掉的果树枝说,“今年冬天温度还不够低,很多虫卵没冻死,利用冬季果树修剪,提前将病虫枝处理掉。”吴刚一周有大半时间都泡在地里,向农户普及农技知识、建立提前预防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意识。
记者看到,好果农公司正在熬制对环境无污染、效果好、价格低廉的石硫合剂。农药、化肥费用的下降,水果品质质量的提升,为公司提高了利润空间。
近年来,青白江区一直致力于农业产地环境恢复与农业循环经济“携手共进”。2019年,青白江区农药、化肥使用实现负增长,农膜回收率85%,秸秆综合利用率99.04%,水产健康养殖7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洪福杏标准示范园区
科技 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信息追溯
“我辖区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前都得‘经过我的同意’。”丁开蓉跟记者开着玩笑,她是福洪镇的村级监管员。
丁开蓉的工作包括:查看农产品生产者投入品使用情况,动物防疫,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等,最后还要将监管巡查和检测信息上传到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溯源平台。
每个月,她需要完成至少10个批次农产品的抽检检测。她向记者演示着样品取样后的检测流程,一系列动作熟练流畅,半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就出来了——合格。
2018年,青白江区组建36个村级农残快检室,建立了一支40人的专职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这支专业队伍的建立,切实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9年,青白江区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另外,青白江区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目前,有110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国家、省、市追溯平台,每件农产品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就可以看到它“出生”后的每一步,让人吃得明白、放心。
资料图片
开放 建立产品标准搭建输出港口
青白江区拥有很多其他城市、地区无法比拟的标签:“陆海联运枢纽”“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西部交通枢纽腹地,青白江当之无愧成为成都连接世界的“桥头堡”。
去年10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成都—卢森堡)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启程,里面装载的3万余斤猕猴桃全部来自成都欧兹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把猕猴桃卖到国外,一方面是站上蓉欧班列这个风口;另一方面是猕猴桃质量过硬。欧盟对农产品要求非常严格,为此我们严格对标欧盟标准,准备了两年。”公司负责人丁宪强对记者说。
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传金对记者说,此次获得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是对青白江在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资源管控、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工作的肯定。
下一步,青白江区将利用蓉欧班列“买全球、卖全球”平台条件,加快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对外联动、转型升级与开放发展的“青白江模式”,形成“政府引导、科技支撑、生产加工主体执行”的良性“内循环”、优质农产品通江达海的良性“外循环”,实现青白江现代农业“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省内标杆”,把国内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青白江销售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