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家山第一届生食蔬菜品鉴活动现场,嘉宾正在品鉴生食蔬菜
精美的生食蔬菜菜品
四川农村日报 记者 周金泉 特约通讯员 张玉伟
8月下旬,广元市朝天区举行曾家山第一届生食蔬菜品鉴活动,33种生食蔬菜以雕花、生拌、蔬汁等形式闪亮登场,让一拨拨体验者一饱眼福、大快朵颐。一时间,生食蔬菜成为朝天区的一张新“名片”名扬四方。
8月28日,记者赴朝天区进行了调查。
产业兴 效益增
生食蔬菜,人们并不陌生。生食蔬菜是指不需烹饪即可食用的蔬菜,种类包括常规生产的番茄、黄瓜、芳香蔬菜等,具有新鲜、营养、方便和自然的特点。生食产品则主要有凉拌菜、沙拉、鲜榨汁、鲜切蔬菜原料、净菜原料等。只不过,朝天区郑重其事、创造性地将生食蔬菜提升至产业乃至节会的层面来打造。
“8月21日至8月22日,我们搞的生食蔬菜品鉴活动。专门请来了中国烹饪协会素食厨艺委员会主席陈志田担任厨师长,还请了本地的几个雕花大师和素食烹饪高手,制作了雕刻、五色果汁、健康生食、冰镇刺身等8大类特色生食蔬菜菜品。”朝天区农业局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干部黎莉对品鉴会的盛况记忆犹新,“所有菜品都从生食蔬菜基地采摘而来,并经现场检验检测,新鲜、干净、健康,供大家免费品尝。六七十道菜品,络绎不绝地上,简直太受欢迎了!”
据黎莉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个地区建立有专门的生食蔬菜基地,也没有开展专门的生食蔬菜品鉴活动。朝天区抢抓机遇,以生食蔬菜产业为引擎,促进全区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走精品路线、高端路线。曾家山作为中国高山生态蔬菜之乡,自然就成为了首选。
去年10月,《广元生食蔬菜产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出炉。今年伊始,朝天区确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思路,通过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在曾家山片区的中子镇、平溪乡建立了1200亩生食蔬菜基地,种植了六七十个生食蔬菜品种,种植户既可自己闯市场,也可由公司兜底收购。
四川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管理员李琼说:“我们今年种了四五百亩生食蔬菜,都是区上提供的种子种苗,品种多达三四十个。生食蔬菜没有打农药,能现采现吃,增加了游人采摘的兴趣,所以只要游人来体验采摘,价格都卖得比平时批发的价格高。”
“光是水果番茄我们就有8种、水果黄瓜也有五六种,还有可直接生吃的红秋葵等。”朝天区菜根香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负责人严永成说,“生食蔬菜的口感好,能带动休闲观光,今年来我们基地亲子体验的游人也多了,效益也比以往的好。”
大机遇 重“精耕”
尽管生食蔬菜口感好、效益好,然而,种植户们也深感压力。
李琼说:“育苗技术要求高,苗床看水很讲究。根据不同生食蔬菜的类型,行距、株距、密度都有一定的要求,生食蔬菜的管理比大宗蔬菜更为精细。像我们基地的20多个零工,都进行了好几遍的现场培训。”
黎莉说:“生食蔬菜要达到马上就吃的标准,对种植技术和质量安全监管要求更为严苛,要做到无化肥、无农药,以农家肥、绿肥种植为主。”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贺忠群说,“生食蔬菜由于要生食,它对蔬菜的品质(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品质)比普通蔬菜种植要求更高,特别是注重蔬菜的安全品质。”
业内人士认为,朝天区开我省生食蔬菜产业先河,我省生食蔬菜产业如星星之火,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发展,如何一路走好?还需进行完整的产业链设计,优势发展。
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肖祥贵表示,朝天区应抓住生食蔬菜品鉴活动机遇,加快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食蔬菜、保健蔬菜、有机蔬菜、观赏蔬菜,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档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产地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冷链物流,构建起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条。
贺忠群认为,朝天区曾家山目前引进的生食蔬菜种类,具有成熟的高品质栽培技术基础。另外,交通便利,销售渠道成熟,若在广元形成生食蔬菜产业规模并配套发展,可迅速填补市场空白、抢占先机。他就我省生食蔬菜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一要产业发展,品质先行。要注重产供销储藏整个链条的品质监督、监管,应用生态栽培新技术,建立溯源系统,建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平台;建立不同蔬菜的品质采收标准、营养档案和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二要注重新品种引进,分类创新发展。引进筛选新品种,重点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按生食蔬菜分类,标准化体系发展,建立生食养生蔬菜系列品牌。三要建立生食蔬菜膳食养生文化体系。从营养学和中医药学等角度,研究挖掘怎么吃才吃得健康,吃得文化,吃得艺术,吃得享受,用养生文化给该产业增添持久的魅力。四要注重人才培养,研究不同蔬菜生食贮藏保鲜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多元销售平台,提高消费者兴趣与购买力。
对于生食蔬菜未来的发展,朝天区农业局副局长舒兴保表示,“朝天区生食蔬菜基地面积今后将扩大到5000亩,力争明年举办中国生食蔬菜品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