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遭遇虫害要及时治疗,一点都耽误不得。不然,水稻就要减产减收。”8月30日,站在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的田埂上,旌阳区农技推广站站长曾光春正向水稻种植户传授田间管理和防病治虫要领。
眼下,旌阳区几个乡镇大面积种植的常规中稻已到收获季节。在遭遇连续降雨后,因极易感染稻瘟,加之口感不如杂交稻,许多地方都不再种植常规中稻。但在旌阳区,常规中稻种植面积已达10.2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39.5%,云南、广西的米厂都会来此收购。
一个被人嫌弃的水稻品种,为何在旌阳区种出了名堂?
记者 雷倢
扬长避短 算好投入产出账
“五年前,我们只种了500多亩常规中稻,今年已发展到了1000多亩,有700多个社员种植,占合作社社员的70%以上。”几年来,旌阳区孝安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唐章模不断扩大常规中稻的种植面积。
“不光唐章模的专合社,在整个旌阳区,2005年以前,常规中稻种植面积不到5000亩,2005年后,随着种粮大户的不断涌现,目前常规中稻种植面积已达10.2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39.5%。”曾光春介绍。
说起种植面积的变化,唐章模一语道破“天机”,“因为种田人都要算经济账!”
唐章模介绍,常规中稻还能节约成本:“一公斤稻种只需 3元多钱,每亩比杂交稻种节约100余元。常规中稻湿谷子都可现打现卖,种植户又节约了一笔翻晒成本。”不仅如此,常规中稻产量不比杂交稻低,每公斤的市场价格比杂交稻还高出0.5元左右,一亩常规中稻就可比杂交稻多收入两三百元。
虽然常规中稻种植效益较高,但存在抗病性差、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提高种植户的生产技术至关重要。为此,旌阳区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扬长避短,为种植户提供相关培训课,并定期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种植户合理搭配常规中稻和优质杂交水稻的种植规模。
订单生产 收购价格稳得住
据了解,旌阳区所种植的常规中稻品种“桂朝2号”“桂朝13号”虽口感不佳,但它直链淀粉含量高,是做米线、河粉等食品的首选品种。
为推动“桂朝2号”“桂朝13号”稻米产业化发展,旌阳区通过“企业+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这两种常规中稻的订单生产。去年该区落实“桂朝2号”及“桂朝13号”稻米订单6万亩,占订单稻米面积的75%。
根据测算,由于订单种植,常规中稻每公斤较普通杂交稻稻谷高0.5元,农户每亩可增收280元,10.2万亩共增收2856万元;企业通过加工销售,每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以上。
德阳景福火花精米厂厂长尹帮志说:“因为订单种植,每年全区几十家大小米厂都在收购常规中稻,价格也稳得住,现在全区95%以上的种粮大户都在种常规中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