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冲)10月16日,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在2019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揭晓,来自四川的案例共有8个。
这8个案例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驻四川省南江县定点扶贫工作组提交的《由“发羊”到“借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四川省南江县黄羊养殖产业扶贫案例》,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委员会提交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项目案例》,乐山市民政局、乐山市扶贫开发局提交的《“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奔小康——乐山市民政局和扶贫开发局帮扶特困家庭案例》,江油市商务和旅游局、江油市扶贫开发局提交的《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农业产供销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江油市城乡商贸流通体系转型升级》,四川银保监局非银行机构检查处提交的《通过利用商业保险减少贫困户返贫——四川巨灾保险案例》,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反贫困政策实验室提交的《通过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促进地区减贫——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案例》《通过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提升贫困地区学生学习动力——“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案例》,以及眉山市大学生创业联合会提交的《发挥公益组织作用,促进贫困户脱贫——眉山市大学生创业联合会扶贫案例》。
10月16日,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在2019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案例既关注产业扶贫这一脱贫攻坚根本之策,也关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以及如何防止返贫等,涉及脱贫攻坚全过程。
例如南江县黄羊扶贫案例,即由南江县定点扶贫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购买优质母羊捐给村里,再由村里借给有养殖意愿和能力的贫困群众饲养,两年后借羊群众把黄羊还回村集体,村集体再将羊借给其他村民,如此循环。
扶贫先扶志。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西南财经大学团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我省乐山市、雷波县等地推动的“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是有益探索。
该计划是全国首个通过征收负所得税扶贫的实验,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所得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用“以奖代补”的扶助形式,鼓励其通过增加劳动供给来增加家庭收入。这意味着,贫困群众干活儿赚的钱越多,发的奖励金也就越多。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他们靠自己奋斗,战胜贫困。
据了解,“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于2018年5月23日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发起,面向全球关心扶贫的组织和个人征集原创优秀减贫案例,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国内外减贫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