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左杉
首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2019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接连召开,来自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专家、农业企业纷纷齐聚四川,彰显了四川农业强大吸引力。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建基地、育产业、创品牌、拓市场,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全省农业生产格局向多产业竞相发展转变,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业态由单一农业生产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发展导向由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向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四川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资料图片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兴旺动力足
初秋时节,眉山市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内,青菜、白菜、萝卜等蔬菜肥嫩鲜美、清香四溢。这里产业规模宏大、基础设施齐全、科技智能先进……东坡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高地”效益凸显。
去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了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工作,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通过认定,并在全国入选的20个园区中排名第一。
截至目前,全省共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其中,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获得认定,已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省级命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85个;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9个,省级认定农业科技园区94个。2018年12月,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会召开后,已遴选63个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省级和国家级园区培育。
资料图片
25种农产品产量全国位居第一
9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
会议提出了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推动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特色产业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明确规划了到 2022 年 10 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远景。
四川杂交中稻面积全国第一,单产和总产居全国前列,但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米粒外观和食味品质都较差,商品率不高。10余年前,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攻关,最终选育出“川优6203”,其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2012年获得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让“蜀中无好米”成为过去时。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25种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一。粮油产业有油菜籽、马铃薯、杂交水稻产种量、再生稻4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经济作物有石榴、莴苣等14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特色畜牧产业有生猪、水禽等4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水产产业有鲶鱼、鮰鱼和长吻鮠3个品种产量全国第一。
“经过 70 年的发展,目前,我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5400个,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目前登记的地标产品涵盖了蔬菜、茶叶、果品、粮食、食用菌、肉、蛋等特色产业,分布区域遍布 21个市州。
目前,我省正大力推进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做好农耕文明传承、独特品质挖掘、品牌培育打造,加快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产业体系建设、农产品品牌认知度、美誉度的提升,对于擦亮‘川字号’农业品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称。
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
全省休闲农业收入达1600亿元
农业产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延长产业链,实现乡村振兴。
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村道两边随处可见柑橘树。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丹棱依托特色农产品——橘橙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新局面。
四川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去年,全省休闲农业收入达1600 亿元。此外,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兴起,2018年,我省 农 村 网 络 零 售 额 实 现926.22 亿 元 ,同 比 增 长30.45%,占网络零售额比重21.7%,农村电商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居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如今,行走在四川的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森林康养示范区、农业主题公园、魅力休闲乡村、各种水果采摘节……让游客流连忘返。
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到2022年,我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1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9%左右;涉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3万亿元。
在一系列振奋人心的目标达成路径上,四川农业产业将马不停蹄、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