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中华大粮仓 开启农业“航母” 新征程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9-26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垦区考察,肯定了北大荒巨大贡献,并就北大荒发展发表系列重要指示;而今一年后,北大荒处处争先,生机勃然——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左杉 文/图
  丰收时节,万顷良田,稻浪无垠。这是黑龙江平原上的秋收景象。
  9月17日-22日,记者随全国“三农”媒体总编辑走进北大荒主题采访团,沿着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踏上位于祖国东北部的黑土地,如实感受、记录这被誉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领头航母”的欣喜变化。
    数说·成就

  现代农业看龙江,龙江农业看农垦。在曾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上,百万北大荒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书写一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拓荒,记录下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英雄篇章。
    1947年
  王震将军带领着一批解放军复原官兵来到这里,点燃了“第一把火”。
    20世纪50年代以来
  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投身发展建设。
    2018年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荒考察时,用“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两个关键词,充分肯定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和北大荒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发挥的“压舱石”作用。
    2019年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境外企业26家分布于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等。
  建成生态高产标准农田2182.5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99.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82%,均居世界领先。
    72年贡献
  垦区下辖4363万亩耕地、113个农牧场;累计生产粮食7411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060.2亿斤;每年输出的商品粮可供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解放军等1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供应;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各省调出量总和的1/4……
  如今,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智能化生产 乳业智慧工厂领先全国
  完达山是黑龙江省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也是中国乳品行业中唯一的“中国绿色食品荣誉企业”。
  9月17日,采访团第一站来到了完达山乳业阳光工厂。走进加工包装车间,浓浓甜香味扑鼻。这里拥有世界先进的智能化加工生产链。原奶进入工厂后,每一道环节,均由电脑自动操控,在GPS监控下实现全程闭环冷链运输,最快可实现在两小时内完成从生产到加工,24小时内配送到消费者餐桌。
  随后,记者随团来到将军牧业基地,也是王震将军最初的牧场选址地。如今,农场采用以色列养殖技术,以及引自德国的专业机械设备,以“中德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
  这里的奶牛,住着电动气窗的干爽牛舍,喝着四季不变的恒温水,睡着橡胶加海绵的“席梦思”。智能化转盘式的采乳设备,采用的是力度与频率的仿生设计,在采乳时可以让奶牛享受到哺乳幼牛时的愉悦。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绿色食品乳品生产基地,完达山有23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4次蝉联国家食品质量最高奖国家银质奖章,2011年获得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有四种产品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目前,企业年加工鲜奶能力100余万吨,可生产奶粉、液态奶、豆制品等11个系列近120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目前,其品牌价值达366.18亿元。
    产业化引领 “大豆之乡”挺起脊梁融入世界
  黑龙江,被誉为中国的大豆之乡。近年来,随着国外寡头垄断,外资控制定价权,行情走势国际化,大豆行业竞争不断升级,国内大豆生存环境令人担忧。国产大豆行业如何破题?振兴之路在何方?
  9月18日,在哈尔滨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展馆内,非转基因大豆油、鲜榨大豆油、大豆粉末磷脂和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等40余种以黑龙江地产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的系列产品一一呈列,令人惊叹。
  九三集团始终以振兴民族大豆产业、维护国家食品安全为己任,在不断解剖自己、直面问题的“自省精神”和勇于应变、不断开辟新天地的“变革精神”指引下,九三集团一步步“走出垦区,走进省城,走向沿海,融入世界”,现已拥有全国北中南14个生产子公司和香港、芝加哥2个贸易公司,9个涉足营销、物流、农产品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专业化公司,5个参股公司,年可生产食用油220万吨,蛋白饲料960万吨,大豆和油脂加工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高科技导航“金钥匙”奠定现代农业基石
  种子,被誉为农业行业的金钥匙。一粒小种子,却蕴含了农业发展的命脉。
  9月19日,全国“三农”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科研大楼里,科研人员正在认真检测玉米种子的纯度,经过严格检测的种子则根据市场销售种植地区的不同而穿上不同的“外衣”——包膜。在该研发大楼,建有种质资源库、种子处理及种子检测、分子辅助育种、前沿基因技术研究等国际标准的实验室。同时,该公司购置了世界一流的种子处理、植物生理生化等实验室仪器设备,借助这些设备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三江6号”“垦丰”“德美亚”等品牌种子。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被农业农村部首批颁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及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年投入研发经费超亿元,实现了种子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自动化的“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目标,为农民创造价值,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数字化助力“互联网+农业”孵化新型智能平台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北大荒农产品进入市场,同样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思考。传统农业如何转型创新?这是交给北大荒人的一道课题。
  9月18日,在北大荒创新创业大厦的一楼大厅,一款名叫“鲜米小栈”的自动销售柜引来记者围观。这是北大荒电商孵化基地的创新产品,通过右侧电子触屏的选择,选择微信或支付宝,付款之后,机器便可直接将稻谷碾磨成米。
  此外,“京东云仓”的建立也是另一种尝试。由于黑龙江地域面积广,运输距离较长,若遇冬季寒雪天气,运输面临着困难。
  2018年10月8日,北大荒集团与京东携手打造的仓储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启动运营。一年来,不仅帮助垦区农产品与外部市场建立了更好的联结,也帮助更多小微企业在电商圈中成长。“京东云仓”建立后,企业可以超低的仓储费用入驻,借助于京东仓储软件系统,对物资有效调配,对企业实现了打包发寄高时效、低成本、低风险的一体化服务。
  数字经济正在改造北大荒的传统农业。一年来,北大荒电商孵化基地落成,并致力于打造集产品展示、电商交易、物流配送、培训体验、金融投资服务、线上营销推广等为一体的“一站式”配套服务平台,成为优质产品创新营销中心。目前,已有60多家企业进入基地,除了北大荒米业、九三油脂这样的大型企业,还有众多中小电商企业。

    机械化运作“空中农夫”每年洒播2000万亩耕地
  9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佳木斯的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三合屯机场,参观采访这家拥有101架农林通用飞机的世界最大农林通用航空公司。
  一走进机场,颇为震撼的感觉扑面而来。只见偌大的机场停机坪上,空中国王C90型飞机、画眉鸟510G型飞机、空中拖拉机AT—802型飞机、大棕熊kodiak型飞机等数十架飞机整齐地停放着。“每年7、8月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该公司工作人员马汉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多架次飞机从三合屯机场和肇东机场起飞,对北大荒垦区农田执行病虫害防控作业。
  每架植保飞机月均作业面积30万—50万亩,最大续航时间4小时,每架次作业面积1000—1200亩。黑龙江省拥有近百个农用飞机场,每年可洒播2000万亩耕地,作业面积可覆盖周边辽宁、吉林等省。
  现在,全垦区可供农业航空作业的农场有85个,农用机场水泥跑道75条,已形成网络式作业基地群。机队以佳木斯基地为中心,农业航空作业覆盖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以及山东等地,其中北大荒垦区农田面积4000多万亩,每年该机队作业面积1800—2000万亩。该机队成立30多年来,累计飞行24万小时,农业航空作业面积3.3亿亩,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image.png

    信息化服务 精准施策做好中国农业的“压舱石”
  建三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素有“中国绿色米都”的美誉。而地处北大荒建三江管理局腹地的七星农场,则被誉为“绿色米都之府”。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来到这里,走田间,看研发,就北大荒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9月21日,记者来到建三江市七星农场,顿时被眼前一派壮阔丰收之景所震撼。
  七星农场耕地面积122万亩,年产粮食15亿斤左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优质粳稻现代化农场之一。
  万亩大地号与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紧邻,这里有2017年建设完成的国家唯一首批大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将农机与农艺结合,万亩大地号示范区正在全面组装推广统一供应芽种、智能钵育机械摆栽、智能化节水灌溉、飞机航化健身、叶龄诊断等20项新技术,通过全程机械化,全面积测土配方施肥结合,达到减肥、减药、减除草剂的作用。
  谈起过去一年的变化,张明远感受很深。他是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的种植户之一,种有270亩地。他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中,由于农场的农机作业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9%,田间管理和植保都由农场采用大飞机洒撒的方式进行。他只需要在统一供种、育插秧,以及秋季收割时参与,其他的事情并不需要再操心。
  随后,记者来到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通过全视域大屏幕,可以了解到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在大田农业应用中表现出的优势。目前,大田共安置有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套地下水位检测等硬件设施,可对空气环境做全面检测分析,精准收集土壤数据和作物全程生长情况,从而建立农业大数据。
  农场水稻技术负责人姜灏介绍,现在,农场在物联网平台增加有智能管理装置,形成了涉及生产经营、资源资产、财务管理等各项大数据,实现了农机作业和田间管理精准施策。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