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紧跟市场节拍 川桑产业翩翩起舞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9-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9月12日,在凉山州宁南县的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连片发展的桑园一望无际。桑园旁的养蚕大棚内,蚕儿已经喂得肥肥白白,工人们正在做上蔟前的准备工作。

  宁南县是我省茧丝第一大县,也是“中国蚕桑之乡”。该县今年开展了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在新村乡碧窝村建设万亩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区域涵盖两镇两乡。

  宁南蚕桑是川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四川农业“10+3”产业体系中十大特色产业之一,川桑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随着市场对高品质茧丝需求越来越旺盛,川桑产业正在努力做大做强,力争成为“质量最优、世界知名”的优势产业。

image.png

宁南县的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

    加大科技投入川桑产业不断优化

  省蚕业管理总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有桑园面积210万亩,2018年养蚕215万张,产茧8.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6%,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但是,我省仍然面临着基地建设滞后、高效优质桑园数量不多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省近年来着力优化蚕桑产业,以科技为引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全省现保存有家蚕种质资源1286份,桑树种质资源1774份,选育出了以“川山×蜀水”为代表的优良蚕品种、以“川桑98-1”为代表的优良桑品种,形成了独具四川特色的蚕桑品种体系。全省有5家省农业农村厅直属蚕种场从事蚕桑品种选育和原蚕制种工作,有15家蚕种场从事一代杂交蚕种的繁育,年制种能力300万张,蚕桑良繁体系和蚕种检验检疫体系健全。

  同时,我省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技术攻坚力量,推进院企、院地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我省蚕桑产业支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全省拥有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省农机研究院和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纺织专科学校、四川省蚕丝学校等科研教学机构,科研教学实力雄厚,建立了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比较完善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桑园统防统治、小蚕专业化共育、蚕需物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目前形成了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重点集中在40个蚕桑基地县。到目前为止,全省有50万农户、上百万人从事蚕桑生产。其中,攀西蚕区积温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季分明,具备生产优质蚕茧和优质桑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南蚕区积温高,桑树生长快,养蚕批次多,茧丝质量好。川中北蚕区是传统优质蚕区,生产、加工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

    构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态势明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桑、蚕、种、茧、丝、绸、印染、服装、家纺等生产加工链条完整,40个蚕桑基地县均建有蚕茧收烘站,保证全额收购蚕农生产的蚕茧。20个蚕桑重点县中,有16个县有缫丝企业,实现加工增值。近年来,我省建成了南充都京四川工业园、嘉陵丝纺服装工业园、宁南国际桑茧丝绸产业园、武胜安泰丝绸工业园,蚕茧丝绸加工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省蚕桑产业良性发展。例如,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为了整合蚕茧资源,打造蚕桑产业链,先后收购了武胜、广安、夹江三个蚕业公司。为激发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安泰公司采取了“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与蚕农建立了互利互惠、牢固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同时,公司和政府每年出资100万元,累计建立1000万元风险基金,在行情极其低迷时对养蚕大户进行补助。

  省蚕业管理总站负责人介绍,我省将以标准化桑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机械化养蚕为主攻方向推进养蚕技术革命,提升茧丝绸加工水平,拓展桑果、桑枝食用菌、桑叶茶及林下种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富民增收。

  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新态势。以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的千鹤桑田现代农业园为例,目前旅游业收入也占比相当大,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门票、餐饮及旅游产品销售实现产值1.15亿元,实现总产值近5亿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