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璐岭)9月1日,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四川广元苍溪召开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理论和中央脱贫工作攻坚部署,总结交流各地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部署产业扶贫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精准带动能力,提高产业扶贫工作质量,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四川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省上下合力攻坚,2014年2018年全省50个贫困县摘帽、55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地区脱贫奔康、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之策,2018年全省88个贫困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2014年增加262亿元、366亿元、144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1.1%、11.6%、80.7%,带动全省303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和就地产业务工脱贫,占脱贫总数的54.7%。
其中,以全面打贏脱贫攻坚硬仗为目标,精准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制定了全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和四大片区、市、县和村五级产业扶贫规划或方案,每年制定产业扶贫专项计划。过去4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扶贫专项10亿元。在全国率先设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全省各级财政近5年共安排资金65.7亿元、惠及1162万贫困户。
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夯实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的产业基础。完善机制。在全国率先设立“一村一名农技员”,在1.15万个贫困村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设立千支专家团队和两千巡回小组,为产业发展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深度融合。把全省产业扶贫规划与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深度对接,围绕建设彝区特色杂粮,藏区优质畜牧,以及长江上游柑橘、龙门山脉猕猴桃、乌蒙山区川南优势早茶等产业集群,过去4年在贫困地区新建和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基地1382万亩。突出特色。在乌蒙、秦巴片区等地建设现代竹产业基地302万亩,竹业综合产值达到152亿元。在全省贫困地区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6万个,实现线上销售95.5亿元。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县)3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92个、乡村民宿达标户3639个。在藏区彝区深度贫困县投入32.4亿元实施光伏扶贫,带动7.1万贫困人口脱贫。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拓展产业扶贫路径。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连续5年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建9个国家级园区,命名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5个,对45个深度贫困县,着力培育现代特色农业扶贫示范园区,惠及2400多个贫困村、带动42万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实施“7+2”工业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带动贫困劳动力3.27万人就业。建成成阿、成甘、甘眉、德阿等4个工业飞地园区,带动贫困劳动力1.36万人就业。出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意见,4年来引进培育龙头企业6140家,培育农民合作社8.8万个、家庭农场4.7万个,基本实现所有贫困村至少有一个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带动40多万人脱贫。
以培育提升品牌为突破口,做优做强扶贫产业。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初步建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扶贫品牌格局,全省农产品品牌总产值达1580亿元。率先出合创新消费扶贫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获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金奖,现已授权贫困地区1535家企业、3323个扶贫产品无偿使用。贫困地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429个,形成了“大凉山净土阿坝”“圣洁甘孜”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川字号”品牌。
此外,还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为动力,增强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记者了解到,与会代表参观还了在苍溪县扶贫产品加工营销中心、天新红心猕猴桃扶贫产业园、青龙猕猴桃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3个点位。四川产业扶贫工作成绩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