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雅安讯(通讯员 彭阳 王亚楠/文 樊宇钦/图)2019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大菇良”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雅安市雨城区柳杨村进行食用菌种植调研,从而了解更多食用菌使用情况以及发展状况,为科研提供更多方向,同时依靠科学技术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更多福利。
“农大菇良”团队合影
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参与蘑菇从接种到采摘的全过程,首先要在菌液池将土壤和菌种进行搅拌,一般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可以客观地减少一些污染。然后装袋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接着将装有菌种的蘑菇袋放在适宜条件的大棚,经过大约20天便会有蘑菇长出,这个时候可以开始收菇。食用菌蘑菇种植没有明显的季节之分,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一直种植。
队员们跟着合作社的负责人进行体验,刚刚开始还信心十足,大家都在实验室理想环境中有经验,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发现难题真的很多,根本与想象不符。在采摘蘑菇时发现很容易会破坏蘑菇的整体性,让蘑菇看起来不美观。这些过程的体验让团队成员发现种植蘑菇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无论是种植还是销售,都是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从经验中学习。
食用菌种植大棚
接着,“农大菇良”团队通过与合作社负责人交谈,2018年柳杨村建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发现由于该产业起步较晚且不发达,村中设施条件有限,村民仍采用传统种植办法,利用固体菌种进行生产,无法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
合作社目前问题比较多,从自身角度来看,一是由于合作社工作量较大,目前人数较少,劳动力为中老年人,村中年轻人几乎没有参与,并且只是种植平菇,投资多但收益较少,从建立合作社到目前为止还未回本。采用传统的固体菌种,比起液体菌种污染率更高。二是销路限制,只和雅安市几所学校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并且销量不固定,会出现摘下蘑菇腐烂无人购买,曾想过制成真空包装熟食,但由于成本较高不能维持下去。三是条件艰苦,对于菌种灭菌工作职能采取传统烧煤维持高温灭菌,效率极低。遇到高温寒冷等自然条件,蘑菇生长不良,影响销售。四是宣传工作不到位,虽已设计包装商标,但很少使用,合作社很少人会使用网络销售等渠道,不能将知名度扩大。
负责人向队员们讲述蘑菇销售情况
从外界环境来看,雅安市种植食用菌的合作社很多,竞争对手很多,更有很多现代工厂化的蘑菇加工厂,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并且由于资金等问题合作社只能满足现有程度,对于未来发展,负责人们都表示比较困难。
根据以上情况,“农大菇良”团队首先在科研方面继续加强,致力于研究利于接种的液体菌种,为村民解决更多技术问题,根据目前取得的成果,液体菌种在理想环境中利于蘑菇生长,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则会遇到更多问题。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在实验室使用过液体菌种,效果良好,但是运用到实际过程中时,发现染菌情况更严重,导致严重减产,所以要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其次与高校等各种单位进行沟通,为合作社寻找更多的销路。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食堂沟通发现,高校通过招标的方式来寻找合作商,这为柳杨村合作社又提供一个机会,只要满足条件,参与高校招标就会有机会为更多高校提供服务,从而提高知名度。
负责人带领成员采摘平菇
接着团队成员帮助合作社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最后通过团队成员的微薄之力可以帮助合作社,可以联系更多食用菌种基地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更多经验等,用蘑菇为柳杨村撑开“致富伞”。
本次实践活动能让团队成员深入基层,亲身投入到攻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激发成员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更能了解更多现在贫困村情况,利用所学知识精准扶贫,为国家做一点小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