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计划脱贫人口中,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达标率 10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记者近日从省扶贫开发局获悉,截至6月底,全省50万计划脱贫人口中,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达标率100%,生活用电、安全饮用水、广播电视达标率超91% ,住房安全达标率超86%;1482个计划退出贫困村中,通村硬化路、通信网络达标率超95%,卫生室、文化室、集体经济达标率超83%;31个计划摘帽贫困县中,乡镇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达标率超96%,便民服务中心达标率超87%。
资料图片
提高脱贫质量138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
今年,我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攻坚。上半年,我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养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宣传“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标识,1155家企业和2375个种类产品申请该标识。大力实施就业扶贫15条措施,累计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规模达97.8万名。对138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保障。
大力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狠抓控辍保学,深入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累计竣工校舍面积1227万平方米,加强教师培养招录,累计招录公费师范生1.5万名、招聘特岗教师4万名。
加强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综合扶持政策,财政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个人缴费,实现应保尽保,对贫困人口全部按规定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省累计建成住房涉及122.94万人,搬迁入住117.26万人。解决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在全省全面启动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全面摸清底数,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切实提高脱贫质量。
加力攻克深贫到位资金560.99亿元
加力攻克深度贫困。我省制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计划投入652.52亿元,已到位资金560.99亿元,加力加速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充分发挥11支综合帮扶队5700余名干部的作用,推动综合帮扶凉山州34条支持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终端见效,共同推进问题整改。
全面实施“一村一幼”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覆盖2724个村级幼教点 11.28 万学前儿童;制定《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效果比对方案》,已对605个幼教点1549名学生开展效果对比。
认真落实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对新识别的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按照人均1.5万元标准给予专项扶持,加快解决8381户33746人自发搬迁贫困人口住房、户籍、教育等突出问题,切实消除扶贫盲区。
聚焦三州9县和甘孜州雅砻江上游24个深度贫困乡镇特殊困难问题,按照“缺啥补啥”要求对标补短,确保藏区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持续加强地方病防治,不断深化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大骨节病防治巩固成果,对藏区12183名包虫病患者、30796名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治疗范围。
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
上半年,我省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及时签订2019年川粤、川浙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协议,编制年度浙川、粤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7.3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51个。落实省内对口帮扶月清单报送机制,7个帮扶市、35个帮扶县(市、区)全年计划投入资金10.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18个。中央单位、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创新实施,香港帮扶南江县精准扶贫深入推动,三峡集团捐赠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注册用户达280余万。
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制作“脱贫攻坚英雄榜”,编写《四川藏区脱贫攻坚典型案例选编》。全省共开展各类培训731期,培训人数达18.7万人次。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从严从实奋力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