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记者7月17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经省政府同意,该厅日前下发《关于持续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通过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指导等举措,持续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保障今年粮食丰收。
7月以来,我省草地贪夜蛾发生范围迅速扩大、蔓延速度明显加快。截至7月12日,已在 20 个市(州)、123 个县(市、区)发生,发生面积95.9万亩。近期,攀西和川南地区将进入成虫羽化高峰和产卵盛期,盆地其他地区将进入幼虫暴食危害期,对大春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草地贪夜蛾
为此,《通知》要求,要全面加强监测预警,严格虫情报告制度。要加密监测网点,做到一县一个观测圃、一乡一个监测点、一村一套诱捕器。金沙江流域和盆地东南缘两条监测防线的县(市、区)要增配高空测报灯,准确监测成虫迁入动态。并组织力量对玉米等重点作物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要严格落实虫情报告制度,首次发现当日报告,做到发生防治信息一周两报。
要科学制定防控对策,按照“严密监测、全面扑杀、防治结合、分区施策”的要求,以保幼苗、保心叶、保产量为目标,分区分类制定防控对策措施。
其中,攀西和川南周年繁殖区要沿金沙江流域设置第一道监测防线。盆地其他迁飞过渡区要在盆地东南缘设置第二道监测防线,全力阻杀迁入成虫,压低过境虫源繁殖基数,减轻当地危害。发生区域防控处置率要达到9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害虫不大规模迁飞,玉米不大面积连片成灾。
要全面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确保每个县有一支专业队伍,每个乡镇有一名技术骨干,每个村有一个技术明白人。要组织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实行一个省级专家联系一个市州、一个市级专家联系一个县的定向指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