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葡萄熟了 日子甜了 巴州区擂鼓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7-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佳 特约通讯员 杜渊

    7月7日,小暑,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办事处擂鼓村的葡萄园里,园区负责人苟兴兵正仔细查看葡萄长势。“最近两天已经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了,园区里的葡萄还要一周左右才能成熟,并对外开放。”苟兴兵说。

image.png
资料图片

    种植葡萄发展集体经济
  擂鼓村位于巴城城南郊区,从城区驾车出发半小时便能到达。过去,由于基础设施差,道路不通,村民养猪都不敢养太肥,不然运不出去半路就死了。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擂鼓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了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共同致富,2016年,村“两委”采取“支部+专合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巴州区擂鼓村青龙坡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发展集体经济。
  “由于缺乏种植特色水果的经验,村‘两委’组织村民到眉山考察学习当地水果种植管护技术,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定时到擂鼓村进行技术指导。”村支书李伟介绍说。
  2016年3月,几辆装满葡萄苗的货车驶入擂鼓村,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部移栽到擂鼓村的土地上。同时,全村20户贫困户以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年底享受分红,实现抱团发展。“每年都可以有上千元的分红,而且自己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说起入股村里合作社的事,贫困户虎翠英高兴得合不拢嘴。
  经过一年的精心管护,2017 年 7月,葡萄园迎来初投产,产量达3万余斤,全部被前来体验采摘的市民、游客“消化”完了,收入达40余万元。
    生态葡萄吸引回头客
  今年70多岁的村民苟明忠,由于老伴儿身体不好,需长期就医,一家人经济压力大,生活困难,通过常年在园区务工,一年下来他有 1 万多元的收入。
  “葡萄挂果时,需要小心呵护,既不能暴晒也不能淋雨。”谈起葡萄种植管护技术,苟兴兵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苟兴兵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掌握了不少葡萄种植管护技术,成了当地种植水果的“土专家”。据他介绍,目前擂鼓村葡萄园的种植面积达60余亩,有美人指、醉金香、阳光玫瑰等早、中、晚8个品种,采摘期可以从7月持续到10月。整个园区搭建了避雨棚,并采用不套袋、无公害的生态种植管护技术,种出的葡萄香甜可口、汁多饱满,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青睐,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今年葡萄挂果好,预计产量达6万余斤。”李伟说,由于擂鼓村处于城郊结合部,又紧邻南龛山景区,到葡萄成熟时期,早、晚不少散步的市民都会转到葡萄园采摘一大袋葡萄回家品尝,根本不愁销路。
  除了葡萄园,擂鼓村还发展了50余亩黄金梨,年产量达4万余斤,可常年带动20余名村民到园区务工。“下一步,村里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李伟说。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