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什么是村庄规划?是指结合村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用地适宜性等情况,对其进行农房选址及建设规划、耕地适度集中连片规划、一三产业融合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文化传承规划等。
“不同的村庄,规划重点不同,目的都是将村庄资源合理配置,以此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释放产业发展潜能,让人住得好,能赚钱。”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城市的周边、景区的周围,村庄一三产业融合规划带来的经济效应最为明显。近日,记者走进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和万源市八台镇天池坝村,感受规划带来的“红利”。
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鸟瞰
林院相依 院田相连青杠树村让人回味乡愁
作为最早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周边的村庄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从2012年起,郫都区、彭州市、青白江区等地的村庄都开始自行探索整村布局规划。7月3日,记者来到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这里的规划布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的青杠树村,已成为外地游客成都乡村游打卡必经地。一位来自陕西的游客告诉记者,这里有着景区式的规划但又不失乡村风貌,让人住得舒服,又回味了乡愁。
青杠树村村委会主任钟家旭告诉记者,去年全村旅游收入300多万元,带动附近农家乐等收益超过了1000万元。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得益于该村2013年在成都市率先启动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记者从郫都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当年的规划工作涉及10多项内容,除了人口规划、产业规划、用地布局规划等常见内容外,还包含水系规划、林盘保护规划等特色内容。郫都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村镇规划科科长陈朝根告诉记者,2013年青杠树村首先启动了土地整理项目,根据当初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村民们将被集中安置,产业得到连片规模的发展。
村庄是怎么规划的?钟家旭告诉记者,青杠树村被柏条河和徐堰河环绕,村内水网交错,众多川西林盘散布村内,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在村民小组会上,村民代表都表示希望保留原始的居住形态。几易其稿。最终,青杠树村决定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模式布局村庄,建成9个组团共9.7万平方米的川西民居风貌新村。“这份规划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将自然生态要素加以改造利用,在设计中考虑了村庄空间的可生长性,适应了村庄的发展需要。”陈朝根说。
6年的努力,青杠树村渐渐打造出“林院相依、院田相连、田水相映”的川西生态田园风光,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天池坝村茶文化小镇的商业街区布局
连排设计 商业先行天池坝村整村规划卖茶叶
历经500多个日夜的“精心梳妆打扮”,7月2日,万源大巴山茶文化小镇正式开园了。这个小镇位于万源市八台镇天池坝村,经过土地整理,天池坝村共规划出用地面积32828平方米、建筑面积15927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一街七巷一苑”,全部采用仿古建筑风貌,集旅游、康养、休闲、餐饮、商贸、住宿于一体。
为何要对天池坝村进行规划?原来,这里紧邻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八台山风景区,每年尤其是暑期游客量很大。想要一三产业融合,对去两个景区必经的天池坝村进行整体规划再适合不过。万源市茶叶局局长刘明亮告诉记者,万源市盛产茶叶,尤其是富硒茶十分出名,“游客离开前,争取再销售一波茶叶,这才能更好带动万源茶叶产业的发展。”
记者在天池坝村看到,茶文化小镇的商业街区规划十分清晰,茶叶店铺集中在一排,餐饮小吃店集中在另一排;同时,文化体验店、民宿居住区也都在各自的区域,各自功能凸显,整个小镇让人印象深刻。在茶叶街区,巴山雀舌、芳轩雀舌、国储茶品、巴蜀玉叶、生奇雀舌等茶企店铺正在紧张地准备开业,游客们或进店咨询,或购茶品茶,十分热闹。巴山雀舌名茶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洪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茶叶正需要一个集中规模的线下展示区,在销售茶叶的同时,将万源茶叶推广出去。“万源本来就处于川陕渝结合部,每年来万源的游客流量很大,市上对景区山脚下的村子进行规划,十分有必要。”郑洪说。
“在规划以前,天池坝村和其他村庄一样,宅基地和农房分散在田间四处,紧靠4A级景区,却没有将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刘明亮告诉记者,村庄的规划主要由八台镇来负责,镇上整合新农村建设、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最终成功整理出连片的建设用地,让资本、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都受益。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庄规划的核心就在于产业规划和用地布局的规划,本质是资源和资本的空间布局。《通知》明确,未来各地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有地方特色的村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