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和风细雨、花红稻绿……6月19日,彭州市九尺镇风景宜人。当天,镇上迎来了一群嘉宾——前来参加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现场会的代表。他们当中,既有农业农村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各省区乡村产业发展管理部门负责人,也有全国各地的农业产业强镇试点镇(乡)负责人。
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美丽乡村、农产品加工中心,参观、学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特色产业强镇建设的“彭州经验”。
会议现场
现场 与会者纷纷为“彭州经验”点赞
独具特色的川西林盘、新修的齐整绿道、数百亩特色农田和蔬菜产业园……彭州市九尺镇玉源村“谢家院子”,是代表们参观的第一站,这里长期居住着30户村民,是典型的农村散居院落,也是多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成都周边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彭州市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农民的增收与蔬菜产业息息相关。
在九尺镇金鼓村,投资30亿元的亿佰家成都冷链物流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这个产业园是九尺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我们的产业园如今已纳入成都物流节点设施服务站,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该产业园负责人程勇涛介绍说,产业园建成后,将围绕食品及农副产品上下游需求,提供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综合服务。
距离九尺镇仅12公里左右的四川民福记食品有限公司,是九尺镇农业产业链延伸项目之一。这里有着领先全球的自动酸菜生产设备,可年产酱腌菜10万吨。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仅确保了种植环节的高标准,还有效对接市场,促进当地蔬菜产出后的有效消纳。
除了深加工还有初加工,九尺镇内的中阅农产品初加工中心集蔬菜冷藏、产地初加工、产学研一体,通过“1+N”订单模式,对农产品保价收购,惠及了周边近400余户农户。
在现场参观时,与会者纷纷为“彭州经验”点赞。
“这里的蔬菜产业做得很好,很值得学习,除了标准化种植,在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方面都很有特色,在全国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产业发展处处长何春来表示,在学习“彭州经验”后,下一步上海市在农业产业市场化开拓方面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九尺镇将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的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让原有的单一产业和文创、科技相融合,既有传统也有现代,这也是将来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圆荣说。
资料图片
背景 “五产”联动融合促进乡镇发展
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要求各地把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放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去系统谋划,作为推动产业兴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来落实,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板田来打造,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每个试点镇安排补贴资金1100-1200万元。
在首批入围试点的254个镇(乡)中,我省有成都市彭州市九尺镇、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等14个镇(乡)入围,数量排名全国第二。
“四川按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要求,围绕一个镇进行全产业链打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产品加工处处长邵建成表示,因此,全国首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现场会被安排在彭州举行。
九尺镇镇长岳金玫告诉记者,九尺镇的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旨在构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一产”主要加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育苗,新品种示范,引入“智慧+”管理,形成“菜-稻-菜”循环农业种植模式。“二产”“三产”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四产”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如开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打造农业品牌、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五产”主要进行文化增值和赋能。“五产”链接,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从彭州的农业强镇建设可以看出,一个蔬菜不仅是简单的满足食用,其加工、观赏可以衍生多个产业,让原有的农业业态更加丰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规划设计研究院加工所副所长刘清说。
资料图片
未来 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业特色小镇
现场会上,湖北、辽宁、山东、广东、江苏、陕西等省的代表还就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要求各地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纳入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聚焦重点、强化措施、加快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再上新台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尽量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
“我省下一步将积极组织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从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力求突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新一轮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已启动,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300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其中我省有22个名额指标,数量居全国第二。我省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方面,目前已构建了省县乡三级联动机制,并围绕四川农业“10+3”产业体系,精心组织培育36个乡镇,构建县级保障机制。统筹整合县域相关资源,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撬动放大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5—10倍,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镇域1-2个农业主导产业,推进产业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加大建设力度,扬优势、补短板,着力开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试点示范,努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蔬菜小镇”“药材小镇”“水果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