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农户们只要掌握了稻虾共生技术,每亩稻田可产稻谷1000-1200斤,产成虾和虾苗300-400斤,按近年市场价每亩 田 可 增 加 农 民 收 入5000-6000元。”
近日,在泸县玄滩镇新屋村小龙虾虾苗放养现场,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高大伦大声给新屋村贫困户介绍道。稻虾共生模式是指以稻田为基础,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发挥水稻和小龙虾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龙虾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去年,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在玄滩镇新屋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创建了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带动全镇20个村发展稻虾共生1.6万余亩,加入泸县海牧专合社会员3676人,2018年增收8000余万元,探索出了稻虾共生共赢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稻田养殖小龙虾
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不受旱灾、洪灾影响,周围无污染,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低洼稻田进行套养,稻田面积以便于管理和投喂为原则,一般以40-50亩为一个种养单元。
设施改造
1、开挖虾沟:为了便于水稻田浅灌、晒田、施化肥、农药及捕捞,应视田块的形状、面积大小和进排水口的方向开挖环形、田字、井字或内田字形沟。
2、防逃设施:稻田养虾要开好进、排水口,保证养殖过程中整个稻田的进排水流畅。在进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双层密网,田埂上设置围栏,避免逃虾和控制成虾的天敌进入。
清塘
1、在水稻收割以后,将残留的稻秆和枯叶收拾干净,以防稻秆、枯叶腐烂影响水质。
2、排干回形沟的水,翻耕池底暴晒,让太阳紫外线杀菌消毒。
3、晒塘至放苗前10天加适量水浸湿池底,然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栽种水草
1、原则上多栽龙虾喜吃的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虾沟水草覆盖率应该保持在50%左右及两种以上搭配。伊乐藻为早期过渡性和食用性水草,苦草为食用和隐藏性水草,轮叶黑藻为长期食用的主打水草。
2、栽种方法:可采用栽插法(放养前)或踩栽、抛入法(浮叶植物)、播种法(种子发达、苦草)、移栽法(挺水植物)、培育法、捆扎法等。水生植物的生长面积控制在水面面积的1/4以内。
苗种放养
1、虾苗虾种质量:同一放养地点的虾苗虾种规格要一致,一次放足。
2、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8-10月或次年的3月底前。冬季放养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夏季和秋季放养选择晴天早晨或夜晚进行,避免阳光暴晒。
3、放养数量:放养大规格虾种或抱卵亲虾,初次养殖的每亩投放20-30公斤,已养稻田每亩投放5-10公斤。放养虾苗规格250-600只/公斤,每亩1.5万尾左右,约30-50公斤。
4、外地购进的虾种,放养前在池水内浸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
科学投喂
小龙虾食性杂,且比较贪食。在饲料投喂上,不管是投喂龙虾配合饲料,还是投喂豆粕、小麦、玉米等,最好是先将饵料发酵5小时左右再投喂。
1、坚持少量多餐(每天不少于两餐);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恶劣时少喂或停喂。
2、傍晚多喂,清晨少喂,天气晴朗时多喂,阴雨天、闷热天少喂或不喂;气温低于15℃或高于32℃少喂。
3、小龙虾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后多喂。
水质管理
1、加水补钙:每15-20天加换水1次,每次换水1/2。
2、调整水位:注意保持水位稳定,不宜忽高忽低;通常水沟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和龙虾越冬期水位可深些,以免影响龙虾的生长。
日常管理
坚持巡田检查,坚持每天早晨或傍晚巡回检查1次,观测稻田水质变化,了解龙虾吃食活动状况,搞好饵料投喂量的调整;清理养殖环境,严防水质受到工业、农药污染等。
1、注意观察,若发现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说明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
2、注意水质变化,经常加注新水,保持稻田水清洁卫生,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虾池,增强虾的免疫能力。
3、搞好防逃,及时检查防逃墙或网。
4、加强壳虾的管理,促进小龙虾群体统一蜕壳。
合理捕捞
科学起捕,越冬小龙虾一般从4月份开始起捕。
1、苗种过多时,不论大小,都要快速起捕,以防密度过大,影响规格,加大管理难度,增加养殖风险。
2、苗种不足时,捕大留小,及时补苗,充分利用时间和稻田空间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