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江涛 特约通讯员 唐彪
房门前,是提供停车服务的村集体停车场和用于垂钓的村集体鱼池;房门后,是与亲戚合伙发展养殖冷水鱼的鱼塘……这是5月14日,笔者在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乡两河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志荣家所见。
“村上把我聘请为村集体停车场的收费员,这里的收入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事,还与大家的收入息息相关。”杨志荣说。
冷水鱼养殖
得天独厚冷水鱼成致富鱼
两河村海拔1400多米,天然溶洞星罗棋布,是曾家山景区内冷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小山村,其水质适合养殖虹鳟、雅鱼等冷水鱼,因其肉质鲜嫩、细腻,营养价值高,畅销云南、陕西等地,且供不应求。
2018年以来,两河村抓住两河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机遇,依托良好的溶洞冷水源条件,将田坝里(小地名)的藏水地改建为流水鱼塘,沿小坝沟建起“高山冷水鱼养殖带”,并带动10多户农户发展冷水鱼养殖,年可销售冷水鱼60余吨,产值200余万元。同时,采取“支部+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市场”的发展模式,以此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观光、休闲、钓鱼。
村集体发展冷水鱼垂钓,一到节假日,村里就人来人往。该村村民张桂英看准商机,回乡创业,开起了“桂姐农家乐”,凭着会做10多个口味鱼的手艺,今年她家的农家乐预计收入30万元以上。目前村里已开了3家农家乐。
盘活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把冷水鱼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多种方式盘活财政投入形成的鱼池及观光、游乐等配套设施等资产,努力实现集体资产保值、集体经济创收、农民增收、新型经营主体致富。”两河村党支部书记付永均介绍说。以“资产出租”举例:将财政投入 430 万元建成的 6000余平方米冷水鱼池、垂钓鱼池等资产产权移交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开竞拍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资产出租”从今年起,以5元/平方米的价格向村集体经济一次性交纳租金,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获收益3万元。租金每两年上浮50%,6年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最高可获得 12 万元/年收益。
除了“物业租赁”“资产出租”,两河村还以“资源利用”“合作供养”“股份合作”方式,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万元设立供水保障风险基金(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冷水鱼养殖提供水源保障),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 20 万元入股垂钓鱼池经营、山葵冷水鱼菜品(芥末+生鱼片)制作体验馆,逐步壮大充实村集体经济。
“我有信心,今年我家人均收入能突破1万元。”杨志荣告诉笔者,以前养冷水鱼最怕缺水,现在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冷水鱼养殖提供水源保障,他一家更要好好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事。
据测算,通过上述模式,今年两河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可达 8.8 万元,人均 115元,而在2018年,两河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只有1万元,人均仅1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