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疆)8月8日,走进宜宾市屏山县龙华镇,一派繁忙景象:山脚下的乡村制衣厂机声隆隆,茶园里采摘正忙。近年来,该镇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建设乡村工厂,推广无人机应用,多措并举促进就业。
在大兴村的豪尔泰制衣厂,工人们正熟练操作缝纫机。该厂是龙华镇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由镇党委提供场地、镇国资公司运营管理、豪尔泰公司提供设备原料和技术支持、村“两委”组织劳动力。这种“零成本创业孵化”模式,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
自6月底试运行以来,村民报名踊跃。经过前期培训,工人已能上手操作。工厂采用计件工资(每件3到15元)和弹性工作制,方便村民兼顾农活与家务。预计后期正式投产后,人均年增收可达2万元。龙华镇东煌新城的制香厂是另一成功范例。该厂投资150万元,年产香类制品1000吨,年产值达6500万元,每月用工20人。
与此同时,在龙华镇茶叶统防统治现场,无人机正在富硒茶园进行飞防作业。今年,该镇计划对19个茶叶村、5000余亩茶园进行统防统治示范,效率显著提升,平均节约成本30%以上。
科技赋能的创新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林区资源开发中同样大显身手。竹林深处,大型无人机精准吊运重达80多斤的竹捆,解决了山区运输难题。一台无人机日均可运输竹材12吨,人力每天仅能完成0.5吨左右,相比传统运输,效率提升20余倍,尤其适用于险峻地形,有效盘活了林竹资源。
“全镇共组建了27支、169人的竹材砍伐服务队,并协调配备无人机、林木抓机等设备,提升专业化、机械化服务水平。”龙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政坦介绍,通过“乡村工厂+无人机应用+农事服务队”组合拳,累计带动农村人口就业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