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雅棋 黄红星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文/图
7月27日清晨,在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的万亩稻田里,一架无人机正在空中作业,将药液均匀地洒在翠绿的稻苗上。“当前正值水稻孕穗期,必须抢抓农时完成飞防作业。”飞手周恒说。
在田埂旁,广安戴星家庭农场的技术员正仔细配制药液。“现在用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500亩地一天就能完成,以前人工喷洒,四五个人要忙上好几天。”技术员一边操作配药设备,一边介绍,“而且无人机喷洒更均匀,一亩能节省20%的肥料用量,对环境和作业人员都更安全。”
无人机正在空中作业,将药液均匀地洒在稻苗上。
作为广安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百亩超高产攻关示范片,这片稻田的管理充满科技元素。“5月16日完成首轮施肥,5月底再追肥,6月中旬施穗肥,这次是第四次施肥,叫‘ 保花肥’。通过无人机就能实时查看每块田的作业状态和用药情况。”农场负责人宋辉是科技种田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近几年来,该农场构建了“水稻+油菜”水旱轮作体系,通过全程机械化种植实现了水稻亩产1300斤、油菜亩产360斤的优质产能。此外,农场引进无纺布覆盖暗化催芽技术等,打造了丘陵地区机械化样板。如今农场规模已扩大到2000亩,拥有25台(套)现代化农机,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此外,宋辉组建的农机服务队,在农忙期间为周边3000余农户提供服务,帮助农户每亩节省成本约130元,同时增收约240元。
“智慧农业重在思维革新。”宋辉望着连片的稻田信心十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科技手段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争取今年水稻亩产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