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萍
盛夏时节,内江市威远县5万多亩无花果迎来丰收季,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每日产量超万斤,高峰期日加工量达50吨以上。这片“中国无花果之乡”的甜蜜果实,正通过冷链车、电商包裹源源不断发往全国,有的还漂洋过海走向全球,在巴蜀大地上书写着特色农业的“威远奇迹”。
成熟的无花果,色泽诱人。
十年攻关
筑牢“中国第一”根基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马会勤教授在威远无花果雄树种植基地的一声欢呼,让在场农技人员振奋不已——“全国首次无花果榕小蜂授粉实验取得阶段性成功”。这一突破,是威远无花果人十年育种攻关的生动注脚。
回溯2015年,威远与中国农业大学牵手,成立无花果教授工作站和研究所,系统性启动新品种选育。从2017年“覆膜嫁接技术”让成活率提升10%,到2018年培育出全省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甜城红”,再到2021年400克种子搭乘神舟十三号完成“太空育种”,威远一步步打破种源瓶颈。
如今,当地选育的“中威青”“中威红”等3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查,600余个种质资源在东亚最大的无花果种质资源圃“安家”。作为全国唯一规模化种植无花果雄树、唯一开展榕小蜂实验的产区,威远用十年坚守,为“中国第一”攒足了底气。
专家在研究无花果的新品种选育情况。
全链发展
结出“甜果果”
在界牌镇花园村的种植基地,四川远歌农业集团负责人杨峰算起丰收账:“1500亩果园,日均产果超万斤,亩产稳在1500斤以上,今年产值预计超600万元。”紫红的“波姬红”、甜糯的“甜城红”、清甜的“蜀心红”……90多个品种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分拣打包,确保24小时内送抵消费者手中。“跟着基地种,一亩地能多收千把块,日子越过越甜!”正在采摘的果农李大姐笑着说。
产业链的另一端,四川金四方果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高峰期日加工量超50吨,年加工能力达7万吨,90%以上的鲜果都能变成冻干品、酵素这些俏货。”企业负责人游皓健说,深加工让果子身价翻倍,年加工产值近4亿元。
这背后,是产学研融合的强大推力。依托县无花果研究所,威远联合省农科院等机构建成成果转化基地,拿下 26 项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奖。从 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举办,到国际育种中心落地,“育-产-加- 销”一体化的路子越走越宽,让威远跻身全国三大无花果产区之列,年产值达6.9亿元。
眼下,威远无花果正以日产万斤的势头,把“中国第一”的招牌擦得更亮,也为四川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威远县农业农村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