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食品安全示范城、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企业
记者 周伟
7月28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半年工作会暨推进工作座谈会在蓉举行。会上透露,继我省2市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63个县(市、区)启动或已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330个乡镇(街道)启动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以及广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多类示范创建后,我省将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全覆盖。
自201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示范创建已成为四川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张“名片”。今年初,“双安双创”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在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四川省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首次将“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体系”写入其中。由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企业等组成的具有四川特色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成都泸州争创国家食安示范城市
6月29日,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在北京开展,我省成都市、泸州市等两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首次进京参展,并带去了食品安全示范创建的四川经验。在成果展中,两市在“智慧监管”“明厨亮灶”建设中取得的监管成效,赢得现场观众的好评。
自2014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我省已有成都市和泸州市入围开展创建,其余部分市州正在加速申报示范创建中。根据规划,今年,成都市有望申请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验收,泸州市有望申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
“目前,成都市创建工作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周万生表示,成都要继续以创建为总抓手,以‘智慧食安’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加快食品监管信息化进程,深入推进电子溯源和二维码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大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率。
针对食品行业隐患众多、业态复杂、规模不一的现状,泸州市日前出台了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弥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现状,泸州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泸州市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管理办法》。
省级食安示范县(市、区)将达63个
近日,“双安双创”成果展示暨四川行活动正式启动,通过4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深入报道,一大批我省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中探索出的全国性首创经验被陆续报道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我省首批31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在建立追溯体系、基层所标准化建设、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明厨亮灶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部分区县还因地制宜在农村“坝坝宴”监管、网络订餐监管、小餐饮监管等方面探索出了全国首创经验,如北川学校食堂率先全面实现“明厨亮灶”,青川对电商食品从“田间地头”到网络终端实施“一站式”监管,江阳区引进国家产品追溯专业委员会产业基地公司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以“双安双创”为抓手,我省形成了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继第一批31个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获得省政府认定后,今年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启动了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全省共计有32个县(市、区)纳入创建,其中成都有5个区县纳入,攀枝花、泸州、绵阳、广元、乐山和宜宾各有2个区县纳入,其余市(州)均为一个区县纳入。至此,我省有63个县(市、区)已认定为食品安全示范县或正在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
创建工作带动治理保障水平整体跃升
在广元市2017年度食品安全工作会上,该市首批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正式出炉,在全市49个创建乡镇中,青川县乔庄镇等13个乡镇(街道)最终创建成功。通过创建,乔庄镇乡镇中心学校及大型餐饮服务单位100%实施“明厨亮灶”工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点登记备案率达95%以上,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达90%以上等,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树立了标兵。
广元是我省率先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的市,在今年初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授牌后,德阳、南充、遂宁等多个市州竞相启动了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如南充市确定了22个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乡镇(街道),并将在今年年底进行验收和综合评价。
除政府层面的示范创建外,今年开始,示范创建范围已拓展至企业层面。“今年,我省将在示范创建城市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提高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实行专柜销售。同时引导各地监管部门探索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明厨亮灶’示范店等多种形式的示范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创建已成为推动我省食品安全水平提升的一股强劲动力,引领带动全川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整体跃升,开创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四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