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漆楚良 特约通讯员 张平
“我们要将培育的苗床地切细,开沟作厢,厢宽132厘米,沟宽33厘米,将种子分厢计量均匀撒于厢面上,浇上适量的清粪水……”4月9日,宣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杨斌站在七里乡断桥村高粱苗床旁,绘声绘色地讲解高粱育苗技术,来自东乡、新华等7个乡镇的50余名高粱种植户和业主听得津津有味。
2014年,宣汉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2171人。
宣汉县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粱产业培训班开班
专家授课打开发展思路
“今年,我们开设了生猪、高粱、食用菌、蜂蜜、农业机械化等培训班,着力培育一批生产能力强、经营模式优、管理水平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宣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远江说。
4月8日,由宣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粱产业培训班开班,特邀国家级高粱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倪先林,达州市经作站高级农艺师王东峰等专家授课。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讲解与疑问解答、专业学习与政策解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高粱产业中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渠道、高粱产业增效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让他们收获颇丰,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请教专家,课后还可在手机APP上看视频、看文章,让他们熟练地掌握了高粱种植技术,打开了发展思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倪先林现场培训学员
活学活用助力乡村振兴
近几年来,宣汉县重点围绕牛、药、果、茶、菌特色产业以及传统粮油、蜂蜜等优势产业,集成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和专业实用技能,集中打造3—5个实训基地,分层分类培育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在系统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培训班还对职业农民开展“一对一”教学指导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实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定点联系、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此外,他们还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通过培训,45岁的天生镇关门石村的廖永生如今已成为一位新型职业农民,他还有一个身份——宣汉县富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合作社吸纳周边群众108人成为社员,积极发展中药材240亩、大棚花卉160亩、露天花卉150亩……户均增收可达万元,同时可解决周边困难群众就业50余人。“以后我还要不断学习,将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带回乡村,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廖永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