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巍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
“传统养蚕业生产效率低,产量不稳定。未来,蚕桑产业服务平台运行后,我们在服务中心将看到干净整洁、恒温恒湿的‘工厂化式’养殖车间,这里将自动化喂养不同龄期家蚕;在养殖车间旁边,将看到全屏展示的蚕桑大数据中心,实时反馈不同阶段桑蚕养殖的数据情况……”近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期沙日海给记者介绍了当地蚕桑产业发展的“新帮手”——凉山州普格县蚕桑产业服务平台。此前,该平台集中揭牌仪式在普格县花山镇举行。
普格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四川省蚕桑产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先后投入项目资金4900余万元,用于蚕桑产业发展,加大技术培训,让更多的蚕农科学化、规范化养殖。2024年,普格县栽桑1000亩、养蚕16000张、产茧12181担,茧款收入3140万元。
“普格蚕桑产业服务平台占地1800余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它集合了普格县国家科技特派团蚕桑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普格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普格县蚕种孵化中心及普格县农业农村局蚕桑技术培训中心四大产业服务功能于一体。接下来,我们国家科技特派团17人,将通过技术培训、指导、人才培育等方式,积极开展蚕桑品种培育、设施设备研发、技术推广,通过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普格县蚕桑产业产能提升至20000张,同步实现小蚕共育质量优化20%,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科技特派团蚕桑产业组组长张友洪表示。
“该平台建成后,将聚集蚕种催青、技术培训、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蚕桑产业大数据中心等功能。通过对全县蚕种进行标准化、智能化催青,随后统一分发至各小蚕共育室,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提升蚕种孵化率与品质。待小蚕共育至二眠起蚕后,再分发给农户进行后续饲养,缩短农户的养殖周期,并降低养殖风险。”期沙日海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系统推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推动老旧蚕桑设施改造、技术培训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努力将蚕桑产业发展成为老百姓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